1.关于爱情其实少爷一直说阿清不是心爱的人。
可是少爷是阿清心爱的人。
也许你们觉得这是亲情,但是我依旧想要大胆猜测这里是爱情,而且没有任何亵渎的意思。
2.关于风格少爷耿直boy很有脾气,我想导演一定也很有脾气,这风格 ,太耿直了。
直来直去,不过导演对滑轨把握不是很好,感觉有一个技术就想在哪都用上,可是有的地方用显然不合适。
3.电影主题这电影应该讽刺的是现代人的从心吧有人内心是少爷,表面却只敢做古贺,只敢做马屁精。
我很庆幸我虽然怂,但是不做古贺,不做马屁精。
我虽然是很从心,但是我做事追随自己的内心,不想做的我就不做,你奈我何?
当然耿直需要付出代价,但是能得到真正对自己。
虽然有人从里到外都是古贺,有的人从里到外都是马屁精但是我相信就算如此,大家依旧有一天想要做一次自己。
在澡堂里大喊一声,在喝酒后大声表白。
那个才是你的内心。
结尾颇有致敬死亡诗社的味道,有趣4.我的汇报我现在在违抗的是我们学院书记,每周日晚有签到的活动,本人一次未到,后事如何,静观其变。
但是我不后悔,也不害怕。
具体细节不多说,但是我用违抗一次表面并非小事。
最后:其实电影差不多也就8分,但是导演不拘一格,必须嘉奖一星
一部好剧在于有鲜明的人物个性,记得银魂里面有一集要做“人物刻画得分不分明可以通过背影的剪影来区分”,这部剧做到了。
素直对于一个人的是否是一个人成长中非常宝贵的品质,这个我举双手赞成,特别是老师的这个角色。
换言之,你的一举一动可能会对一个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我想每一个曾经是学生的我们十分能够体会。
学生们今后都会变得素直了吗?
可能会,可能不会。
就像跟在“红衬衫”后面的马屁老师三观真的被感动到,甚至改了吗?
如果知道现实情况的自己得罪了“红衬衫”的后果是开除的话,还能被主角的光环照耀到吗?
‘我觉得很可能不会,现实的情况可能是接下来和“红衬衫”哈腰鞠躬赔礼道歉了之,因为除了野猪老师之外其他的老师应该都还有家庭等现实因素,这些通常会影响甚至操弄自己的价值观判断。
不是不懂,是知道如此处事的后果后的迷茫,看到有弹幕说:“是不是在讽刺日本民族的心口不一,两面三刀”其实何尝是岛国呢?
过了二十,二十五,三十呢,大家身上的棱角还能剩多少呢?
少爷向一道光芒可以照亮很多人,但仅仅是对于学生而言的。
我们其实应该是保护和崇敬少爷这类人的同时,能够包容社会上像其他没有吱声的教师的这一类角色,毕竟不是每个生来就是卫道士,他们的理想不是被淹没了,而是自我封印起来了。
最后我想吐槽的是就是像天朝反腐剧通常的套路反面人物是市长,最终要靠市委书记拨乱反正一样,坏权贵果然还是二号人物啊日本的老师剧基本是用来描述如何给少年们开启理想的,数学老师的nino上的是哲理课,体育老师的nino上的是哲理课,他有明弟弟语文课的锦户亮上的还是哲理课,穿越大半个星球来教书的武士锦户亮上的还是哲学课......ps:准备去啃原著了,能印在日币上面的大能果然名不虚传。
少爷,个人所看千万部电影中,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适合所有拥有诚实正直之心的人,也许能通过此片大概明白为什么日本学生的素质都普遍较高。
整部电影幽默诙谐,几条线贯穿其中:1. 阿清,一个陪伴并赞美教育了主人公一生的女佣,一个老奶奶。
在少爷不被父母师友看好的情况下,一直称赞少爷生性直爽,品性难得。
这也是电影里少爷能一直诚实正直的原因。
且在面对挫折和困难,少爷首先想到的就是阿清的淳淳嘱咐和教导,而丝毫不提其父母,也说明了阿清教育的重要性,说明赞美和对孩子的肯定的重要性。
感谢所有的阿清奶奶。
2.从东京远赴四国的一个偏僻中学任教。
以一副画的正斜为映像,来表达正斜的对立。
教导主任把画挂正了,但他心是歪的,选的画,景色也是歪的,是成年人中成功的坏人形象。
而校长,老师,学生和媒体都歪头看着画,没有一个人说诚实的话,只说了教导主任想听的话。
歪头看画的他们不知道画是歪的吗?
他们这是一般成年人的做法。
诚实正直的少爷入职,就跟这个画干上了,摆歪了画框来把风景摆正。
他是诚实正直,遵循本心的好人形象,正斜对立就这么开展了。
少爷不喜欢画歪,所以摆正了,不喜欢学生撒谎,所以要他们认错,不喜欢校方放纵式的放过犯错的学生,所以抗议,不喜欢学生毫无认错意识的道歉,所以不接受,等等。
只要他认为不对的,都会直接的站出来表达或者行动,非常纯粹,所以也一直碰壁。
但最终,他优良的品德和坚持还是给学生和老师树立了诚实正直的楷模,受到学生和老师发自内心的尊敬,最终歪斜的画从墙上狠很掉落,砸在地上。
3. 学生的故事线。
面对其它好学校的学生,退让而懦弱;面对无理的要求,屈服而道歉;会捉弄老师,但不会承认;会按学校要求道歉,但不会认错。
这一开始展现出来的学生是懦弱的,不敢表达意见,不诚实不正直的。
但在跟少爷的对抗中,最终被感化,以少爷为楷模,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敢于去抗争,获得升华。
4.老师的故事线。
a. 绰号帮腔佬的老师,一个马屁精,只会逢迎教导主任的小人,但也是众多事件的观众和见证,最终内心的诚实和正直被激发,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反对教导主任的意见。
b. 英语老师,一个被现实打败,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男人,总是一副青南瓜的表情,无法遵循自己的内心,只会配合现实的摆布,活的很累,但最后在少爷的激发下,还是勇敢表达了心声,获得了幸福。
c.绰号豪猪的数学老师。
虽然面相不好,但为人正直热忱,是与少爷同路的人,是所有善良正直,敢表达心声的人最好的伙伴,诚实正直的人不会孤独,你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d. 其它老师。
也就是其它了,也许有受到少爷的感化,有所改变,也许毫无影响,只是路人。
e.校长。
一直的观众和见证者,口头禅: 原来如此。
仿佛洞悉一切,但所为确又实在不多,放任教导主任的妄为,放任英语老师的调任,放任正直的少爷和数学老师的离职,是个尸位素餐的上位者,所见但不所为。
最后的结尾是最喜欢的部分。
少爷在现实面前,没有受到特别的眷顾,辞职之后,没有被返聘,没有被特别的感恩,没有被特别的夸大,就是很简单的回到东京重新做了其它的工作,也过的很开心。
这很现实,但做好人,做一个遵循自己内心的人,有所承受有所缺失才是正常的,你的选择注定了你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所付出有所承担,承受住吧,自己开心就好。
二宫和也 看了他演的“浅茶家!
”就顺藤摸瓜搜罗到了这个片子昨天刚看了“奇怪的她”,今天是“少爷”,轻松气氛的喜剧很让我消暑呢背景BGM大多击打乐,日本传统乐器,比如教导主任挂画时用俏皮乐刻画 实则没有欣赏懂 都在看“皇帝的新装”的老师们的忸怩作态。
想起了触动我的音乐总是和一段记忆相连,比如看犬夜叉,和田薰纯音乐响起,还是会想到桔梗招魂的样子。
看到“攻壳机动队”还是被里面的傀儡谣震撼。
“犬之岛”里的打击乐。
说实话,我是个乐盲,乐理一概不懂,但是触动soul的音乐就像人类共同的基因编码一样论谁都会被感动吧开头刻画了少爷形象:耿直boy,赤子之心,看不公平不顺眼之事就挥拳相向,这在刻意保持社交距离的日本社会很难得吧,突然想起了韩国电影“率性而活”,主角都是一类的性格。
对他很好的女仆反复念叨“少爷果然生性直爽,品性难的”,这也是一个铺垫呢。
他对学生说我不会,我今天不知道为什么4pai R方可以算出球体体积,他看到那幅画总把它摆歪,他吃了地瓜会说好吃,他会在没人的温泉游来游去,他对教导主任的例行动员“做个学生楷模”直接递出辞呈,这样的人也是罕见呢刨冰姑娘因父母之言就要嫁给不喜欢的人吗,欣赏不了画,和英语老师一起听俗谣的日子最起码是开心的呀现实不乏有这样直性子的人,说话算话,不会撒谎,他们确实因此吃了不少亏,很容易动粗,略施小计就会被口腹蜜剑的人利用。
少爷和教导主任就是两个面向,一个社交花,有名望头衔,一个耿直,直来直往。
学习再多没有高贵的品格 诚实的德行 我们只会培养出教导主任这样令人生厌的人;阿清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是她会在回信时让快递员休息喝茶,待人温和。
最后全员起立,为自己的恶作剧敢作敢当,说明二宫和也扮演的老师为学生们树立了好的楷模。
这本书很好地刻画出人物心理。
以"少爷"的口吻,将内心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以致于让我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愤懑不平。
例如同红衬衫和马屁精一起去钓鱼时,对于他俩的每一次对话,都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推测少爷心理的起伏和波动,来随着情节推动继续读下去。
可以说,对少爷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所以将少爷的性格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但不得不说我跟少爷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喜欢由着性子来,但是内心还是有股正义感,会为遭受罪恶的人打抱不平。
至少,还有很多人都不敢迈出这一步,去展现自我
读完了夏目漱石的《少爷》(《坊っちゃん》)。
很早之前看过二宫和也主演的电影,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敬启,父亲大人》里面的迷惘又青涩的少年),这回看完原著后又重温了一遍电影,还是很受触动。
原著更多的以少爷的视角展开,生动的切入,讨论教育的真正意义。
从少爷的角度来看,他明白自己的率直往往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常常惹祸,所以书中一开始就写到:“从老子那里继承来的莽撞性格让我打小就没少吃亏”。
但少爷坦然的接受了如此的自我,并勇于去承担顺应而来的种种(比如恶作剧正因为会受到惩罚,而获得了做恶作剧的快乐),这是我觉得比文中阿清婆认可的“少爷天性率直、人品好”更可贵的品质。
世间只有阿清婆懂得少爷,并且保护着少爷这种美好的内核,因此这份老少相依的珍贵感情在文末阿清婆因肺炎去世,葬在小日向的养源寺,才会如此打动人心。
电影虽然有所改编,但结尾也没有放弃这个点,甚至以一位女性将书翻到最后一页的方式,非常直接的表现了出来,说明大家——起码是导演——对此结局的共情是相同的。
电影版的故事去掉了一些曲折的内容,比如少爷首先租到了一家会向他推销伪艺术品的房子而导致和豪猪老师的进一步冲突、玛莲娜和老秧南瓜的婚约等等;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更具戏剧性的剧情,特别是玛莲娜和老秧南瓜老师的私奔引出的那句:“明治时代的女人要对自己诚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少爷的到来不仅对生徒们、对同僚们,乃至对周围的女性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相对于还有一丝严肃意味的原著,电影中的故事因此更可爱也更具戏剧性了,狐狸校长、马屁精的形象在最后也仿佛灵动了起来,住宿的生徒们获得了成长,当然可怜的唯一恶人——红衬衫教导主任——只能变得更惨一些了。
但不论是电影还是原著,阿清婆的出场时间虽然很少,但却最为深入人心。
原著是通过少爷的心理活动直接描写回忆,电影则是以实际场景和少爷口述的方式(比如告诉玛莲娜收件人是谁),方式不同但阿清婆那慈爱高尚、温暖安详的形象都跃然心上。
但愿每个人生命中都能遇到这样的人,也许这也是《少爷》作为日本国民“麻疹书”的意义之一。
除了保持率直善良不撒谎,能够即使不遇到,也能够成为这样守护他人的人吧。
如果只谈电影,说不上技巧,叙事也没有任何突破点,但就如原著一样,保持着夏目漱石行文相似的真挚情感,因此即便如此,这也是一部能够深入人心的佳作了。
以上仅为一点拙见。
夏目漱石的原著,奠定了故事诙谐讽刺的风格。
编剧功力到位,改编得很不错。
二宫的气质非常符合少爷的人物设定,演技也有保障。
综合以上因素,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针砭时弊、诙谐有趣,观影体验非常愉快。
影片的拍摄风格是昭和时期的味道,小镇的景色和建筑增加了这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少爷的性格品行可能在现实中并不讨人喜欢,太过爽直,正因如此更觉难能可贵。
但他并不是一个伟光正的人,也会在没人的温泉游泳,喜欢吃的东西也会吃个够。
影片的小细节很动人,寄宿的女佣、歪的画、学生走过的桥,每个细节都很有味道,可以慢慢咀嚼和消化。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少爷虽然没有了工作,但却坚持了品性,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和其他老师,给学校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如果现实中呢?
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人,请善待他吧。
这就是我爱着电影的原因啊。
这种爽,请问,还有任何一种物质或媒介能让我达到这种精神上的快感吗?
生活而已,何必苟活。
但愿你我可以歪而不斜,为人正直。
细算下来,人生也不过短短80几年,活到20几岁我的人生,竟然也快要度过三人之一了。
怪不得会频频感叹人生,毕竟年纪也已经到了。
“说谎之法,不信任他人之书,乘人之危之策略。
”什么时候竟然成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经验了?
因为,通过这些可以获得权势,屈从于权势是人之本能。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虚伪小人为掩饰他之嘴脸将这披上了一层哲学真理的皮罢了。
伪君子总是能获得掌声和簇拥,因为他懂得,利用他的虚伪获得权势富贵,再利用的他的奸诈得到名利双收,最后为了掩饰自己肮脏破烂的灵魂,他会让身边所有的人成为附庸。
拥有权力的人不会掩饰自己放屁,因为他身边会有无数的人称赞这屁是如此之香,已企图获得一点点青睐。
屈从于强权下,无非是有所求,这所求在附庸看来要比内心的品性要有价值的多。
但总是会有“为人正直,品性难得”之人,任尔东西南北风,也能不为所动。
而虚伪之人无法承受这正义之光。
就好像见了光的蟑螂一般,你看着他,他看着你,然后他迎面向你飞来。
当发现利诱竟然丝毫不能磨灭你之光辉。
他便开始,欺诈、蛊惑还装出一副谦谦君子之态,开始制定他道貌岸然的规则。
卑鄙无耻,可恶至极。
如此,还要继续荼毒,将权力打造的阶级思想灌注在下一代,美其名曰提前适应社会生活。
为了获得虚伪的好感,纵容包庇,美其名曰为了你们好,为了逃避惩罚,欺瞒说谎,美其名曰老实人总是会吃亏。
错的就是错的,黑白分明。
我们这宝贵的品性,为了这肮脏的权势富贵,最后被消磨殆尽,实在是人生中最不应该但是却成为理所当然的。
面对如此,我们可以选择沉默,但是无论如何,违心之事切莫行之,否则必将沦为权势的附庸,或遗憾一生。
但愿,希望一生中可以有个人对你说,你真是“为人正直,品性难得”!
一定要过分解读并瞎扯一下。
算是整部影片的其中一条很明显的线吧,首先说明下本人认为少爷摆画的方式一定是那副画的本意。
因为挂住画框的一角自然垂落的角度,画的水平线正好是地平线,这才是画作的本意。
而画作的摆放方式也决定了剧情的某一个阶段“主任”和“少爷”谁在主导“学生的楷模”,简单明了,不但没有丝毫做作,反而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绪。
最后少爷一拳挥去,画作也应声掉落,影片戛然而止。
好吧,导演很装逼,这这“逼”装的我喜欢,绝对是装逼的典范。
最后最后要说的是,影片在精神沉面传递出的东西绝对是让人深思的。
感谢有这么好的作品!
《少爷》去年荣登豆瓣日影榜单第一,虽然知名度不太高,但看完以后似乎明白了其荣登榜首的原因。
改编自夏目漱石同名小说《少爷》,在细节上做了小小改动。
近来看夏目漱石的作品,深觉幽默,从极度夸张的语言能感受到作者心中对当时社会强烈的愤懑,厌恶至极却无从改变,因而极尽讽刺之能事。
纵观漱石的一生,夫妻不和,对社会不满,厌恶周遭却无法摆脱,始终生活在痛苦中。
个性极端激烈,因不满妻子就可以出轨、暴怒、神经质。
这样的个性对文学创作或许是好事。
同时,夏目漱石非常敏锐,他洞悉明治维新这把双刃剑,能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也能让日本人在新旧两种文明碰撞中“崩溃”。
他指出,欧洲的开化是“内发”,而日本则是“外发”。
被不同文明生生入侵,民众困顿于两种不同价值观,外在诱惑又引导他们走向歧途——功利和拜金。
这在后来的台湾、大陆都有写照,因为大家都经历了这一阶段。
漱石对此洞若观火,能做的却寥寥。
读他的小说,字里行间都是极力大声的呐喊,因此被称为“日本的鲁迅”。
《少爷》中,那个始终爽直而独立于世的少爷很像夏目漱石。
从小异于常人,不被父兄接受,只有老女仆阿清看到了这块璞玉。
“少爷果然生性爽直,品性难得”是阿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去遥远乡村任教的少爷依然与周遭格格不入,遥远乡村上至校长,下至学生,畏惧强权而沉默,欺凌弱小而后快。
这或许是明治时期的全景,美好价值观崩坏,全日本上下无一幸免。
影片选取原著主干,删去一些细枝末节,着意刻画少爷、“赤衣侠”主任和“南瓜”老师,弱化其他教师配角,并延伸了“南瓜”老师这一角色。
整体上紧凑许多,内涵传达依然丰富。
沿用了教师和师生两条线。
教师之间的明争暗斗,师生之间的角斗。
不得不说及川光博饰演的“赤衣侠”教导主任,比二宫和也的少爷主角更加耀眼。
耿直的正角相对好演,加上二宫和也小鲜肉的脸蛋。
而及川光博则完全拼演技了。
最早看到及川光博是在热极一时的日剧《半泽直树》里,尚事及川光博还是个配角,但英俊的外形已经引人注意。
在《少爷》中,则展示了其精湛的演技,几乎将教导主任演成了“一枝独秀”。
《少爷》原著里,“赤衣侠”教导主任和“二流子”美术老师、“南瓜”英语老师、“狸猫”校长和“豪猪”数学老师平分春色,而电影里,只有教导主任仍然血肉丰满,个性鲜活,其他老师都或多或少地被扁平化了。
从角色图也能看出,“赤衣侠”教导主任亦笑亦怒,圆滑虚伪,让人忍俊不禁。
及川光博赋予教导主任原著中所没有的滑稽嘴脸,是出于喜剧需要,也更加重了这个角色的阴暗和漱石对明治社会的讽刺。
另一个角色,“南瓜”英语老师,影片对其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原著中“南瓜”老师和“玛利亚”女的婚约被打造成一段冲破世俗的真挚爱情。
“南瓜”老师懦弱受压迫的形象被深化,几处怯懦的眼神,颤巍巍的姿态,刻画了明治时期受压迫的老实人,他们是一类普通民众。
大概是编剧觉得原著中逆来顺受的“南瓜”老师被剥夺一切资源的结局太悲惨了,影片中给了一个抱得美人远离肮脏尘世过上隐居生活的圆满结局,不得不说一种冲淡悲剧色彩,弱化明治社会残酷性的理想化手段。
而“南瓜”老师懦弱的眼神中又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凌厉,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沉静池水,散发着幽幽的光芒。
如果有一天,“南瓜”老师变成《魔女嘉莉》里崩溃发疯的嘉莉,我也不会惊讶。
另一类普通民众,则是为虎作伥的“二流子”美术老师之流。
“南瓜”老师适应社会的方式是忍耐,而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规则,并运用它,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这样的人占据普通民众的大多数。
这类最普通最不引人注意的群体,却往往能赢得一丝同情,集体犯罪,个人的罪恶看似被弱化,实则最为可恶。
多少悲剧都是社会的集体犯罪?
从古至今,从书至剧,比比皆是。
15年美国有部电影叫《实验者》,讲述的就是“从众性”的恶,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法西斯”这种最极端最严重的集体犯罪的形成。
最让人费解的是“狸猫”校长,狸猫在日本含义丰富,神秘、神圣、灵性、狡猾。
用这种动物命名一位校长,似乎有幕后终极大Boss的赶脚。
事实上有这种可能。
教导主任再怎么作恶,校长都是一副置若罔闻的样子,但同时,又保留着校长的威严。
这就令人寻味了。
校长并非被教导主任压得喘不过气,更像有意纵容,却又圈定范围,自己在一旁默默观望态势。
一脸面无表情,却在结尾流露狡黠的笑容,让人不明觉厉中感叹这才是终极大Boss啊,枪打出头鸟,坐山观虎斗,教导主任最终的惨败也许早已在校长的预料之中,借刀杀人,够狠。
这幅众生相已足够说明明治时期社会的问题,自私、功利、拜金拜权的丛林法则,催生了虚伪、圆滑、滑稽的面容,更悲哀的,是衍生了“南瓜”老师麻木之流,和下一代整体价值观的扭曲。
学生从欺负新老师、掩盖事实拒不承认,到最后坦然面对错误,这一蜕变是夏目漱石希望的,教师们的丑恶直至最后都未曾改变分毫,而给学生们安排了这一场蜕变,应该是漱石觉得改变成人无望,寄希望于下一代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日本。
影片另一成功之处,是喜剧的到位,黑色幽默承得夏目漱石精髓,讽刺和搞笑浑然一体,让人赞叹。
兹以为,二宫和也的演绎胜在主角设置,演绎上不如教导主任和“南瓜”老师精彩。
不过看完确实有一股“生性爽直,品性难得”的气息扑面而来哈哈人生在世,还是活得自我一些为好!
站在员工的角度说,一个口无遮拦时常顶撞上司的下属,和不分青红皂白就和同事起冲突的员工,说婉转一点就是片子里被重复了无数次的金句:为人正直,品行难得,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情商为负,我虽然不认同职场里面阿谀奉承,但至少也懂得分清场合处理问题,这种情商为负的处理方式,我是真的很难接受;站在教师的角度说,向学生灌输的只要做好被惩罚的觉悟就可以做恶作剧这种观念细思极恐,如果被学生理解为只要做好了被法律严惩的觉悟,犯罪也是被允许的,后果不堪设想,何况学生恶作剧后,采取的是强硬逼迫学生道歉的方式,难道不会引发逆反心态吗。虽然结局是向善的,但给我感觉过于理想化了。
相比原作,sp增加了完满的感情线,惩治恶徒教员,结尾如同死亡诗社一般延续了哥儿精神;哥儿从一个失落的抗争者摇身成为被放逐的传道士,现实感和讽刺力度削弱不少。
许多情绪浓烈的场景都处理得清淡讨喜 阿清的荷包每次落地都有种奇特的煽情
很好看!不过我觉得大部分是书的功劳,想起自己还去kinokuniya买了本原著放纽约睡大觉TUT...电影(还是电视剧啊?)节奏慢了些,前面快睡着后面才越看越好看,nino也是,越看越帅嘻嘻w
二狗真适合这个角色啊。
适合学生看 但学生也看不进去的那种 风格比较老派 摄影和构图模仿痕迹重办公室很好看
看完后查了一下,原来是电视特典,我说怎么没什么电影味。简单的剧情,一板一眼的表演,nino在里面也没发挥出来,估计是受电视制作限制。
第一次边玩边看的电影,日影真的是节奏太慢了,一般般啊,题材不是很感冒
2.5编导都这么柔和几个意思 少爷明明是笑中带泪的那种喜剧 桥部太正了 原著中高潮的夜袭改没了非常失败 铃木雅之早年的快速剪辑辛辣风格去哪了 跟洗三温暖一样乏味 幸而配角群出色 山本及川八岛真是个个厉害 二宫选角还是不对
看过,没记忆点
卡司很有爱,但剧本改得……正能量过头了……越发好奇要是宫九的话,会做成什么样。(捧脸
太平淡,没什么感觉。
耿直boy
2.5星。不像《死亡诗社》,倒是有点儿《围城》里方鸿渐在鹰潭大学那部分的味儿。但是强行鸡汤和结局强行温暖人心简直无语,难道原著也是这个样?冲着山本耕史君看的,看完后发现他成了此片唯一的看点。
二宫好可爱,好适合这样的角色,O(∩_∩)O哈哈~
为什么二宫和也的头越来越大?
不好看
看到50min 看不下去了。。
有两段特别棒。一是校长站在了讨论着“教导主任说的就是对的吧“的学生后 再后面是除了主任外其他人都觉得理应就这样斜着摆的画后面,他是一个被世俗和社会冲刷着但偶尔也会抗争一下的人吧 至少他希望的世界里他教出来的学生是要像少爷这样的。二是少爷说“阿清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 但把她带出来一点都不丢脸” 我看到这鼻子一酸 少爷此生追求的 还是忠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这种坚定就让人动容。然而 电影的高伟光倾向有点太极端 像永远不说谎率性而活 且不说能做到的人有多少 这样和社会抗争这样教学生真的是对的吗?归根到底古贺老师输了少爷和他的老师朋友也输了(如果不是因为少爷本身有钱他甚至因为这样的性格饿死活不下去)人应该做正确的事 而判定正确与否的标准 才应该是电影应该拍出来的精华。PS万福里的二姐好好看好有气质!
想来夏目漱石的原著应该也很棒吧。讽刺幽默轻快流畅,人物都很鲜明有趣。二宫当然 本身演技不俗,耿直boy的这个人物设定很适合他演。另外古田新太的老耿直boy,山本耕史的懦弱,八岛智人的马屁精都很到位。然而最精彩的还是及川光博的傲娇自大矫情教导主任,眼神手势走路姿态都实在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