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本身就没什么意义,本身就只是一部反转剧。
但是关于精神病的话题我还是有了一些感触。
某种意义上,有智力人本身智力就是一种疾病。
在这种疾病的基础上,我们拥有创造力,创造了人类社会,拥有想象力,去构想整个世界,我们能够与彼此交流,分辨认知事物,这一切都充满了诡异的色彩。
这些疾病像魔法一样创造了人这种个体。
精神病和正常人很难去界定,这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限。
艺术家多少都有点精神病,正是因为精神的种种怪癖才有了艺术。
当我们为艺术感动,微笑话发笑,为利益争夺的时候,这些根源都是精神的波动。
我们使用语言说我,或者对自己自言自语时,似乎也像一个精神病。
所有精神病的行为,在每一个人身上其实都可以被观察到。
某种程度上我们创造的楼房骑车,艺术作品,喜剧,都像是精神病才会有的行为。
精神病其实是人智力的共同产物。
但是真实的精神病其实是能被观察到的。
比如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就像个精神病一样,但是你我能清晰感知到他的创作是多么精妙,闪烁着人智力的光彩。
而精神病的行为却往往脱离了智力的魅力,他是人的天赋的另一种提现,即精神病人在整体上有某一部分是残缺的。
比如智障可以被轻易观察到,这是有智力缺陷,当智力缺陷打到一个无法照料自己生活的程度,自然就成了一个问题。
比如精神分裂症,至少在现在的认知来说,一个脑子里就只有一个我,你可以扮演他人,但你应该清晰认识到那是假的。
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能支配自己一部分的时间,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人生,另一部分已经被一个虚假的人所替代,那个人明明是患者自己,患者却无法理解。
再比如幻听等 他们会认为假的是真的,而无法认识真实的世界。
而正常人哪怕撒谎也会清楚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精神病患者首先有精神,之后才能是精神病患者。
也就是说,我们人的智力天赋被他们走到一个错误的位置,之所以说是错误的,因为很明显,他们已经脱离了事实,分不清真假,无法掌控自己的大脑。
精神病有先天性的,比如天生的智障,大脑病变造成的认知错误。
也有后天性的,因为情绪的波动等等,成为了一个失控的精神病人。
真正的精神病人有些是很危险的,因为有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但是,精神病的界限有些时候很难去定义。
人人都有可能被扣上精神病的帽子,被送到精神病院。
这就导致了癔症患者,同性恋,等等都被当做精神病,在特定的时代被送进医院进行治疗。
这一切都违背了他们的个人意志。
他们无法反抗,为这个世界所不容。
事实上除非是危险的精神病人需要被控制,其他一些认知不完全的病人只需要得到照顾就是可以的。
真正的精神病人一定已经非常异于常人了。
毕竟其实每个人都有精神病,只有肉眼可见的异常才需要治疗而已。
而所谓撒谎等精神病,只是一方对另一方可怕的精神控制罢了。
当你被认为是精神病,你的一切言论都站不住脚,这意味着你的社会性死亡。
而精神病也成了一种害人的手段。
谁敢想象去控制同性恋,把同性恋关起来电击的人是有什么认知错误呢?
电影最后逃出去的两个人,没有留在那里变为施虐者,而是回到了社会,像正常人一样活着,这只是一个反转,但也能让人莞尔一笑。
这快乐来自于骗过左右势力抱得美人归的那种詹姆斯邦德式的潇洒。
还记得片子最初那句话吗?
不要相信任何对话,对你所见也要将信将疑。
骗子里每个人都可能是疯子,也许是那个女护士长,也许那个教授,那个女人的丈夫。
他们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将信将疑。
别被人瞒天过海,永远记得保持怀疑,疯子可能就在你身边。
要不是最后一分钟的反转,我会误以为电影剧本只是影射那些眼里看疯子的人和疯子实质都一个样,并无差别。
惊悚片带着一点反思和叛逆的思想,内涵已经足够支撑一部像样的电影,何况还有引入入戏的演员,但惊悚片还是惊悚片。
可是,恰恰是最后一刻,让所有的情节绝非硬生生的出现一个顿悟,这故事刹那就柔软了人间。
原来,这是爱情片。
原来完美的故事可以就这样,解读为一个疯子和另一个疯子的完全搭配,你我的病以彼此为终点。
其实每个人都疯,我的残缺一直等着配合你的残缺。
这不恰恰是说我们周围所谓正常人的人间吗?
谁能说自己不是以自己的喜好来看世界,即使以为自己秉持真善美,也都还不是以自己的喜好来删减?
谁能说只有完美无暇的人才能匹配完美的爱情,其实只有我的疯狂,你的疯狂,只有你我残缺的部分,在不待见的世界等候一场最恰当的遇见。
深夜看《地狱病院》还是有点惊悚感,到最后反转有点小意外。
剧中疯人院的病人和医生似乎人人都处于癫狂的状态,疯子眼中的世界,常人眼中的他们,孰是孰非又能怎么评论?
好迷乱的困惑。
也许6年前的电影能对如今这个疯狂的世界有所启发,在纷乱的杂世中,又能有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洒脱?
几位老戏骨没有发挥演技的余地啊,感觉凯恩大爷是来打酱油,可惜了剧本。
凯特离出演珍珠港都过去十多年了还是那么美。
男主最后的络腮胡很帅啊,我也要哈。
请大家看完电影之后再来看我的影评,情节上就不多叙述了。
个人感觉这个电影真的称不上是悬疑电影,三星给故事和女主。
1、影片情节上没有代入感,我分析的主要原因是Dr救治病人的手法太过简单,并没有精心设计过,只是简单的呼喊Monster的名字和装作Old woman的儿子就能治疗的话,干嘛还要进病院,这块儿有点儿太小儿科。
不够深刻。
2、影片节奏上连续性并不好,开始救治病人的情节太小儿科,导致观众没有代入感,后期到病人集体跳舞、狂欢更是让画面更加燥,因为故事主线本来就让观众提不起神,而且情节透露的太早,所以这里的狂欢有些乱的hold不住的感觉,这方面可以学习一下《夜魔》里的叙述方法,在《夜魔》里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楼梯和一扇门,竟然把节奏带的紧张至极,让人喘不过气来。
所以影片节奏上真心有待加强。
3、结尾反转。
这个我真心没什么可说。
这个结尾反转跟国产《催眠大师》的水准真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催眠大师我认为是国产悬疑片里最好的一部,致敬)而且结尾实在是让我很无语。
总结:影片只是很平常的讲述了一个导演自以为很悬疑惊悚的故事,而导演只是按照小说内容平抒直叙而已。
也许在小说里很精彩的情节直接搬到荧幕上,在电影如此发达的今天,确实显得这部电影拍得很一般很一般。
三星给女主。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不错的 看过才知道是改编自艾伦坡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想到薇罗尼卡决定去死//每个人都是固定团体眼中的疯子 每个疯子都活在自己构建的看似坚不可摧的精神世界里 只要按下那一个按钮一切分崩离析 战胜不了心魔的//所有人也都是恶魔 把病人当做课堂实例的真正医生 虐待病人毫无人道的院长 暴虐的守卫 到底谁又是疯人谁又认识正常人呢 到底怎样才是包容性的社会呢 进入疯人院的不一定是疯子罢了 都是在逃避现世环境的正常人罢了。
我的评分:8影评:精神病院里,院长和护士们不断的折磨这些病人,又是水刑,又是电击,这些正常人已经不正常了。
而这些精神病人趁医生不注意,下药迷住院长及护士,并给囚禁在地下室。
他们控制了精神病院,他们举止得体,谁也看不出他们一点有精神病的样子。
我就剧透这些,实际影片有反转还是不错的。
我给8分。
我认为只要不伤害别人,无论他有多么不正常,我们都应该包容了。
看完忽然想到一句话,就是题目了。
有段时间挺流行于网络的一句话,把它当笑话来听也不无不可。
可是看完这个片子,有种感觉就是,我们又何尝没病呢?
只是又有谁找到了他/她的那副方子。
此片和禁闭岛有异曲同工之妙,很经典。
后面的反转给了我们大跌眼镜的惊喜,也恰到好处的升华了导演的主题。
单纯从影片想要表达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映射疯子的世界和疯子看世界的角度以及疯子眼中的疯子。
疯子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是对立的,疯子认为他们的世界正常,需要用他们的世界观来持续这个平衡,而“正常人”却用不一样的方法(常规疗法,指疯人院医生用虐待的方式治疗疯子)来维持这个次序。
片中的疯子看似用“正常的”方法维持着疯人院的次序,而通过影片回忆可以看出“正常”的人用的方法来治疗疯子似乎也不成效,这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困恼,到底谁疯了?
亦或者是讽刺我们这个正常的社会。
疯子眼中的疯子。
男主眼中所见全是疯子。
从他进疯人院的那一刻就可以看出,似乎每个人都有结症。
但是谁有肯真正去面对自己的结症?
这似乎也是我们当今社会的现状,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疯子。
我们知道现在加班对身体不好,我们知道现在赚钱以后难买好身体。
我们知道早晨要吃早餐,我们常常不吃早餐。
我们知道通宵打麻将不好,我们常常通宵打麻将。
我们知道抽烟喝酒不好,我们总是戒不了烟,戒不了酒。
我们知道现在不努力,以后生活难,确很难着手去改变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面对不正义时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但脑中又总提示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们知道放弃对大家都好,确执着于旧情。
我们知道要等红灯,我们知道不能超车,我们知道夜间行车不能开远光灯,我们知道等等等等……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疯子。
有人说这是爱情片,那也不无道理。
谁是谁的一剂良药,谁是谁的一副他方。
只是他们找到了他们的药,但是我们呢?
适时的改变吧,发现自己的病,努力的去寻找方子,若有幸能找到,能得到是幸运,就像男主一样,是修来的福。
反之若不能,便适应,便顺从,如疯人眼中的世界一般,也未曾不是一种美。
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
60分,和《维罗妮卡决定去死》同一天看的片子,发现哈利波特里的魔法老师现在迷上了精神病院,两部片子里都有他,而且都是在精神病院工作,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大卫·休里斯。
电影改编自爱伦坡的小说,应该说导演控制的气场还是比较接近爱伦坡那种阴郁悬疑小说风格的。
几位演员也基本演得到位,尤其是光头医生的演技我认为是里面最好的。
只不过这种电影不太主流,风格稍显过时,逻辑性上有远没有《禁闭岛》烧脑,自然第一印象就一般般了。
你疯了吗?
我疯了吗?
“不要相信你看到的一切”这是开头真教授告诫大家的话。
你不要相信精神病人的话,但你又何尝敢相信一个正常人的话呢?
男主进入精神病院开始,所有遇到的人都是精神病,记住是所有人(甚至包括他自己,哈哈哈哈)。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中的枷锁,当这个枷锁被打开,内心中的怪兽就会被放出(鸣人???
、)。
而相反,如果你找到控制他的钥匙,就会帮助病人恢复正常。
BOSS的钥匙是那张小士兵的照片,老妇的钥匙是她的儿子,男主女主是他们互相的钥匙。。。。
男主进入地下室,所有的正常人都被关在笼子里,但是他们正常吗?
那个正常的守卫如果出来会和现在的精神病守卫有什么不同吗?
院长是如何虐BOSS的?
和BOSS虐院长有什么不同吗?
本片揭示了人性的共同弱点。
陷入心结的人就是精神病人,解开它就是正常人。
而不论你是精神病人还是正常人,那个在内心深处的心魔都在静静的注视着你,等待着机会,破笼而出
院长在塞拉斯病历上写的一句话很好“是什么伤害了他的灵魂”,精神病人正是一群灵魂受了伤的可怜人,他们不是用药物就能简单的被治愈,找到灵魂的伤口才是最重要的。
片中塞拉斯精神异常波动也出现过几次,其实不难猜到他疯狂的原因,但是最后真正完整的展示一遍时,却忍不住掉眼泪了,他做的决定不是对与错的范畴,只能说那一瞬间他做出的是个非常极端的决定,而伤害了他灵魂的正是他对他人甚至是自己的这种极端。
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让自己做出极端的决定,因为带来的结果基本也是对应的极端,想想阿尔萨斯,悲惨的命运也是始于一个极端的决定。
每个神经病都有属于他的治愈方式!男主来了还陪大家看了完整一场点赞,加一星!电影本身各方面都一般!
根据爱伦坡小说改编,之前很少看到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精神病院的设计非常哥特,和爱伦坡本人的想法应该基本一致,气氛渲染还算到位,各种疯子俱全,剧情随时都有可能反转,结尾有点类似《禁闭岛》【或者说《禁》有些类似它】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疯子,每个人又都不是。4星
有些镜头和桥段莫名熟悉,可能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片子不错,悬疑性很好,剧情峰回路转,不是那种为了反转而反转,是很婉婉到来的转折。小护士莫名可爱,好几个镜头都很抢戏。
三星半,故事有趣
什么鬼了啦
我们凯特贝金赛尔还是那么美,剧情什么的其实不好看(第一次看电影节,气氛很棒!
吉姆斯特吉斯不会演戏,只会大喊Eliza。影片的悬疑主要来自对对峙两方正恶的猜测,当观众的心思即将偏向一方时,另一方马上做出迷惑行为,以将天平重新扳回来一点。整个故事没有什么意思,似乎触到点战争对人性的侵蚀,精神病学发展中非人道的历程,还有对资产阶级追求生活品质但内心冷漠的讽刺。大牌很多,且都为吉姆斯特吉斯做陪衬,而他担不起。后半段为了反转而反转,谁好谁疯已经搞不清楚了,我觉得编剧疯了。
拍得好烂。
疯是最痛苦的疾病?
爱伦坡的黑暗故事。。。
不要定義我是誰,我只知道我是個愛人。
有点无聊
一部不错的电影,最后的反转没有预料到
一群疯子跟一群精神病患者
重重反轉!愛倫坡小說改編。
凯特虽老,风韵依旧
有点意思,真的能区分正常人和疯子吗
OK
常人难道比疯子更可爱
演技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