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
Oaza,The Users,Korisnici,Oasis
导演:伊万·伊基奇
主演:Marijana Novakov,Tijana Markovic,Valentino Zenuni,玛鲁莎·马耶尔,戈兰·波格丹,Draginja Voganjac,Sasa Strugar,Milica Djindjic
类型:电影地区:塞尔维亚,荷兰,斯洛文尼亚,法国语言:塞尔维亚语年份:2020
简介:在智力发展障碍青少年疗护中心里,玛利亚(玛鲁萨·马杰尔 Marusa Majer 饰)遇见了德拉加纳,一拍即合的两人很快就成为了彼此生命力最重要的伙伴。当一个名为罗伯特(戈兰·波格丹 Goran Bogdan 饰)的男人出现在了两个姑娘的世界里后,她们双双无法自持的坠入了情网。这段三角恋情给玛利亚和德拉加纳之间的..详细 >
不是我喜欢的片子
这部电影的冲击力很强,前提是你的观影经验能够适应导演的破坏性,否则又会是很好睡的类型。
平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实至名归
#PYIFF#群体确实特别,但有多少共情真的因人而异了!用肉体的疼痛来表达人物无法言语的内心痛苦和绝望,这点会想到《推拿》!
很难
前半部分有点沉闷,从女二突然把女一的头磕在镜子上的时候…吓到我了,感觉整个场子里都倒吸凉气
#4thPYIFF#凝视伤疤背声嘈杂,血液汩汩流淌之时,又空余风过草坪的轻响哗啦。还挺喜欢这些视听上明暗、噪哑之间的变化对比的。它进入边缘人物的起点也挺好的,是去简化的,抛除多余信息回归本体的还原,但终点又不行了,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身份注定的宿命论
6分!【平遥电影节片单】
这个影片深入探讨了爱与死亡。
三分给电影的视听,叙事虽然缓慢但掌握好了节奏,对特殊人群情感的表达,整个影片的调性和情绪都像模像样了。但通过三个视角塑造出的人物性格不太深刻,故事脉络简单的前提下,主题的深度似乎不太够。看了几场平遥展,总体感受是故事构造根基不够,想用先锋手法讲故事,大量情绪叙事,但怎么说,虚无缥缈占大部,就是不怎么够啊这可咋办!
开头挺闷的,旁边大哥睡了半个点,洗衣房场景挺有意思的。照相时blanca在robert左边,下一个镜头位置就反了
60/100 指导没有表演经验的智力残疾演员演戏,导演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任务,然而对于我来说只是看了一部两小时的狗血爱情故事,而且除了让人更害怕他们没有其他任何帮助。
没找到合适的角度进入,找到了合适的角度睡觉。
节奏很慢,很多段落都是靠长镜头堆砌而成,查了下IMDb发现电影开头的片段来自片中的拍摄地——Home for Children and Youth Sremcica于1973年和1976年拍摄的宣传片,除了看护者和医生以外的演员的确都是残障人士,有点接受无能... 不是否认任何人爱的权利,只是以这样的视角去讲述他们的故事像是一种影像剥削,除了自虐和自杀的倾向以外,他们身上有更多值得被记录的东西。
三角爱情 题材很新颖 剧也是不错的很喜欢 值得去看一看
在今年平遥国际电影节看的第八部影片。塞尔维亚电影,延续着东欧电影强调视听为主的电影感:宽银幕画面,大量视听动作镜头的表现,突出声画组合作用等。比如第二女主割腕自杀的场面,是透过巨大洗衣机转动的影像和声音从轰鸣到静止的长镜头来表现,突显了作者的电影美学追求。当然这些也使得影片叙事节奏缓慢,略显平淡。
说没有影像剥削我是不信的,稍稍将目光从三位主角身上移开,看看成为影片背景的疗养院里的其他智障人士,就能发现他们与主角是如何的不同。他们的目光、表情、行为,才是我多年相处的熟悉的智障人士。这个导演拍了三个智障人士这么多狗血剧情,三角恋、自杀,戏剧性比正常人还多,这不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拍摄,他们的生活的戏剧性不在这些地方。
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如此羡慕这对爱人,他们相约一起逃走,然后真的一起逃走了,还手挽着手,厮守了短短的一生。好真的情,好浓的意,而“正常人”们还在考虑对方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工作怎么样……
#4th PYIFF# 平遥第七场 看了眼短评,想说的被大家说完了。
一开始好奇导演是如何给演员建立信念感的,演员表演自然得像纪录片,片尾导演出来,说明主演非专业演员甚至非普通人,而是培训的真正的智力障碍人士。好奇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