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金双
看这部诠释“廖俊波精神”的电视剧,大可以用“脚踏实地,求实创新”这八个字概括。
更为值得称道的是,时下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的这部《一诺无悔》并未单纯地将廖俊波打造一个符号化的精神标签,而是真实还原成一个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的人。
这也是主旋律影视剧创作中的一大进步。
平心而论,在今年播出的同类题材中,鲜有能与《一诺无悔》比肩的纪实剧。
不客气地说,纵观屏幕,大部分作品都留在荧屏上,只有少数能穿透你的灵魂。
在这点上,欧阳奋强导演委实将这该剧拍出了水平,而之于郭广平、何政军、傅淼等人,亦让剧中角色饱满鲜活起来。
身为人民公仆,廖俊波同志带领政和县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办好一件件实事,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让原本“省尾”的政和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纵观该剧,无论是廖俊波开场时和司机小曹微服私访帮群众搬砖,还是为村民排污解困打造“特色旅游村”,幕幕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点儿也不浮夸。
剧中有个桥段:廖俊波和年轻的代镇长罗强二人聊到深夜,罗强让廖和司机在家里睡,廖怕打扰人家声称有事转身上车,然后让司机小曹从车后背箱中拿出被子,就这样在车里睡了一夜。
这个情景让人几欲泪下。
我们这个时候需要的正是廖俊波这样的好干部。
“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廖俊波在任政期间最常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看似简单、质朴,但却是全片的精神核心所在。
在基层工作的他,就这样凭着“樵夫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从一件件苦差事做起,让地方面貌旧貌换新颜。
闽北热土孕育了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也培养了廖俊波坚毅的品格。
《一诺无悔》中除了展现廖俊波同志带领基层干部们不懈努力、为民解忧的工作常态,还着墨于他的生活,勾勒了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温情一面,细节充盈,情感丰沛,人物塑造立体而丰满,体现本剧的思想高度与人性温度。
该剧刚开场时,在大厅门口,廖俊波妻子林莉语气嗔怪中略带不满,递给丈夫饭盒。
结果,廖俊波忙了一整天,直到司机小曹提醒才想起自己一整天没吃饭,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桥段:廖俊波坐在楼下花坛边上,就着路灯,急急地打开饭盒,大口大口地吃起凉饭。
彼时,从窗口看到这一幕的林莉百感交集,又生气又心疼。
在随后的剧情中,廖俊波应对“工厂讨薪风波”时,正巧林莉去县里看他,他未接妻子的手机。
事后,司机小曹问廖俊波“你怎么哄好嫂子的?
她走时还很高兴!
”闻听此语,廖俊波笑着给司机传授经验,蛮像好哥们儿。
斯如廖俊波妻子林莉所思所想“懂你是最长情的告白”,廖俊波对人民群众亦是如此。
也正源于此,廖俊波贯穿如一的像樵夫一样苦干实干,不畏艰苦为群众和地方经济解决难题。
可是,你知道廖俊波“樵夫”这个网名的真正含义吗?
美国有个“巨人保罗”的神话故事,有个巨人名叫保罗-班扬。
这个巨人樵夫力大无穷,伐木快如割草。
斯如廖俊波本人“樵夫”这个网名,其人这种“脚踏实地,求实创新”雷厉风行的作风,本就是“樵夫精神”。
也正源于廖俊波这种“樵夫精神”,他一刚到政和县上任就走下基层,帮缺水的村民解决水源问题,并认识了种莲藕的“老农民”,而后有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樵夫”故事。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樵夫精神,一诺无悔。
纵观全剧,“脚踏实地,求实创新”是对樵夫廖俊波的最好诠释,而这亦是《一诺无悔》的精髓所在。
要是等整部剧播完,估计写着写着就不想写了,不如趁现在一边看一边有所感想,赶紧写下来。
第一篇谈为政者和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伦理问题。
廖俊波,曾任南平市政和县县委书记,车祸身亡之后,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从目前能够了解到的材料来看,其在政和工作时期,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实干派,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个时代像廖俊波一样的为政者有没有呢?
应该说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但是为什么他好评如潮呢?
(且不说他因公殉职,英雄如果以牺牲性命为代价,那么我情愿这样的英雄少一些)从材料来看,当地老百姓总是记着他为人民服务时的一点一滴,可以推出干群关系良好。
而如果有心留意下被百姓惦记着的干部材料,不难发现县一级的不少,就如焦裕禄,通过宣传,可以称为真正的家喻户晓,当然具体未必多么清楚,但那个形象无疑与某些代名词挂上等号,成为“典范”。
一切光荣理想的塑造,在其生成之声,便与真实产生了距离,但这并不否认人物身上存在的一些令人可敬可佩之处,“物以稀为贵”,人亦如此,否则也不会拿来宣传。
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县这一级相对深入人心?
由此可以深思的问题是,在纵向结构关系中,如何认识“县”的定位及其作用?
还有,我突然想到的是,它属于城市还是乡村?
(以城乡二元对立作为预设,在我看来,是不恰当的。
这里暂时这么使用)常听到的一个词,“父母官”,在影视剧中的呈现很有意思,“管事的”,更重要的是,刚上任不多久,“上访户”(这个词我也认为政治色彩意味太浓,但是这里暂时这么用)就指名道姓要找廖书记。
这看起来能够作为一把手的廖书记得民心,能解决群众困难,但是这却埋下了深深的隐忧。
正如呈现所说,“廖书记要管整个政和的事。
”而二十三万的县,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每个人遇到困难都直接找书记,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县的行政生态多么糟糕,这意味着除了一把手之外全无寄托,在这种形象塑造的背后恰恰反映了institution的弊端。
它虽然体现了对于清官,能官的诉求,但却没能为institution的改善提供更进一步的引导。
它令一人得以突显,而不是一群人得以突显,更不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得以突显,这才是可怕之处。
《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时代并不缺乏有德的为政者,缺乏的是如何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这样的为政者在其岗位上做实事,仅仅依靠为政者的道德是不够的。
#一诺无悔剧评02#本篇谈谈领导干部的家庭关系与工作伦理问题。
根据目前呈现,片中有廖俊波家庭,董县长家庭,罗镇长家庭,以及还未成家但是恋爱关系的书记司机和主任,这几对亲缘关系。
先来看前三对,都有特点,家庭中的另一方基本能够理解作为县委书记,县长,镇长的工作辛苦,但是在某些情况时,难免有怨言。
这主要表现在身为干部的一方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家庭,不仅是少着家,还可能动用家庭资金贴补项目建设而影响原本的家庭计划,特别是亲人有困难时,不愿动用特权来行方便。
这些是不是情愿可原的呢?
个人认为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一定要分明情况。
要兢兢业业工作,但不是说为了工作不要家庭,领导干部同时也是父母,子女,朋友等等角色,也需要处理好他们的工作角色与其它角色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宣传中过于强调公而忘私,这其实违背了人性。
正常的情况是兼顾人性“利己”与“利他”的考虑。
所谓家风,是和谐的,不是一天到晚吵吵闹闹,三观不合的。
是相互体谅与尊重,不是出了事就摔盘子砸家具闹离婚的。
我在看资料的时候发现,廖俊波实际上很懂得照顾妻子孩子的情绪,他甚至精心设置了一些小浪漫,为什么影视剧不体现出这一面呢?
为什么不能向我们展现一个可以兼顾的富有智慧的党员干部形象呢?
早知道一个优秀的干部背后,一定有一个能够给予其精神支撑与温暖的家庭!
这是多么重要!
更别说同为党员的家庭,就如董县长和她的丈夫,从片中可见,两人虽然也有争执,但终能体谅为多,并且董县长的丈夫承担了做饭家务的工作,这何尝不是给了女性从政者支持?
唯一遗憾的是,片中并没有出现他们的孩子(也可能他们没有孩子),使我们不能再看到丰富的家庭样态,不能再进一步思考。
在情理之中的,属于家庭关系内部的问题,可以通过双方努力而化解,只是要看双方的态度,行动。
但前面提到有些问题也不能退让,是哪些问题的,比如领导干部的特权问题,片中有一处呈现很有意思,当廖的女儿中毒,廖的妻子说要送好医院,被廖给制止了。
这里体现的就不只是家庭内部问题,而涉及到权力会干预的公正问题。
廖的处理是对的,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守住的红线,如果开了一个口子,那么就会造成失信,不仅是个人的失信,还是党和政府的失信。
因而,为政者的不易也在于此,他们要表现出更大的决心来抵制因私废公的行为,因为他们掌握的公权力可以造福百姓,却也能为祸一方。
根据廖俊波先进事迹展开创作的电视剧《一诺无悔》开播几天了,追到第15集感慨良多。
其实最初只把这部剧当成典型的主旋律作品,没想到会带给我很多共鸣。
追这部剧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被强大的主创班底吸引。
当年的“贾宝玉”欧阳奋强是演而优则导的代表,在导演领域拿过不少奖,很好奇他这次的表现;演员方面,郭广平、何政军、傅淼都是多年来踏踏实实演技的戏骨,他们的演技毋庸置疑,在一起搭戏令人期待。
然而看完十几集,带给我最多惊喜的反倒是剧情和人物塑造。
先说剧情。
《一诺无悔》的创作难度很大,廖俊波离开我们之后,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基层干部,他的一些优秀事迹老百姓耳熟能详,电视剧虽为艺术创作,但肯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难免会束手束脚,真实还原和艺术加工是创作中的两极,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想到这部主旋律一点都不呆板、枯燥,反而完成了生动、有趣的创作,从第一集廖俊波接下苦差事、到了政和县开始剧情就很吸引人了。
人还没到,就有两位干部递了辞职书,路上遇到堵车还险些撞到买菜的老太太,第一次开会台下人心涣散,会开到一半停电,会议结束后各部门的干部议论纷纷,对他将信将疑……现实中廖俊波在政和县奋战了4年多,离开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结果没有悬念,然而剧中政和县艰难的现实条件、难缠、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是成为摆在廖俊波面前的几道难题。
因此,从第一集开始,我关心的就不是结果,而是他到底怎样帮助政和县打一场翻身仗?
接下来的剧情可谓环环相扣,一心想着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廖俊波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干部们需要他鼓舞士气、邀请想要的人才出山、想建设开发区政策受阻、还有奸商和受金钱诱惑的干部打各种小算盘……脱贫致富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完成的,把这个过程的拍出来才算本事,《一诺无悔》做到了,追剧至今,经过不断地努力,廖俊波的开发区计划终于审批通过,站在开发区中心、把各级干部召集到工地上开会的廖俊波满是希望和干劲儿,然而通过后面的预告看到,接下来他将接受更加严峻的考验,这是促使我追剧的主动力。
再说人物塑造。
廖俊波是这部剧的核心,把他“可亲、可爱、可敬”的人民公仆形象生动的塑造出来,这部剧才算成功,这一点《一诺无悔》也做到了。
剧中廖俊波最大的特点是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不管面对怎样危急的情况,都能做到保持冷静,用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剧中廖俊波总是“运动”的状态,不是下基层,就是在下基层的路上。
不能直接赋予角色高大的形象,那怎样让人物在观众心中高大起来呢?
导演从细节入手,通过点点滴滴不断积累来丰富人物。
剧中有数不清的动人瞬间,他和司机小曹从村里出来,乡亲送的莲子他只是尝了尝,然后尽数都留给司机;为了节省资金,他和司机在车上过夜不去住旅馆,这时才发现原来在车上早就备了被子,不知道他已经多少次在车上过夜?
但是相对的,当找他求助的姑娘来县里的时候,廖俊波又自掏腰包安排她去住酒店。
在11集里,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十几个孩子食物中毒,被送到医院急诊,廖俊波冲在前面去探望孩子们,此时看到女儿也躺在病床上,这里廖俊波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进去关心了一下女儿,这个细节郭广平演的太好了,一方面身为县委书记,他有职责先去探望危重的孩子,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个父亲,去看下女儿也是人之常情,这个细节处理的让人特别有共鸣。
除了县委书记,廖俊波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父亲,本来想给家人做一顿早餐,结果被一个电话叫走;面对妻子的辛苦和委屈,廖俊波也会用甜言蜜语和一些小手段去哄自己的爱人,这个顽强的人民公仆也有脆弱的时候,在得知省里收紧开发区批复,自己的计划即将泡汤时,廖俊波少有的表现出失望和难过,独自走出来给女儿打电话。
这些细节,把廖俊波塑造的有血有肉,能更好的激起观众共鸣。
最后想说的是,有原型的角色最难演,要尽量还原,不能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特长塑造,一旦有违和或不符合原型的地方就会被观众看出来,郭广平除了打破观众传统认知、把廖俊波塑造的极为生动外,也做到了让观众相信、有代入感。
饰演丁峰的何政军,以及饰演林莉的傅淼等演员也一样,他们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在荧屏上真实还原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状态,也让观众再次见证了在廖俊波的带领下,政和县脱贫的全过程。
该剧让“廖俊波精神”具象化、细节化,落到一件件看得见的具体实事上,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精神。
比如,首创“并审联批”制度,招商引资;以扶贫贴息模式解决农民发展经济贷款难题;建桥修路,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出“托管”政策;进行教育改革,帮助修建学生宿舍,更新教学设备……《一诺无悔》通过一件件造福于民的实事,见微知著地展现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坚守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事不避难、枕戈待旦的决心和无私奉献、接续奋斗的行动。
感觉央一的《一诺无悔》中把人民干部们的智慧展现得很有逻辑。
经济开发区受阻的谣言出来后,廖书记想出了扰乱对方军心的暗度陈仓、将计就计的操作。
古主任也故意用英语和粤语与陈一年对话,谨慎地考察陈一年的来历。
这些机智的操作看得我外公非常喜欢,他开心的说:“共产党员就是最有智慧的!
”老爷子看剧开心,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了。
另外感觉剧中出现了一个好消息接二连三的局面,花卉养殖有了思路,净水系统的安装到位,都令人振奋。
加上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审批通过了,看着电视剧里他们开心的笑脸,我和我的家里人也都替他们开心。
真好
作为一个福建政和人,看了一诺无悔。
忍不住想来豆瓣写点什么。
看了下评论,原来还有好多人不知道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廖书记来政和之后,政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书记确实为我们政和做了不少好事,这是值得肯定的事。
但是剧中很多故事情况实在太尬太假。
作为一个本地人,看剧肯定找自己熟悉的地方,所以一打开电视就在想这是哪里,那是哪里,看了几集之后反复确认,居然发现95%场景不是政和拍的,居然连县政府办公的地方也不是,一开始的红绿灯路口也不是。
说实话,有点不明白。
县政府外观这么多年还是没变啊,为啥不能取景?
乾东镇实际是东平镇,取景也不是政和,剧中古镇其实是石圳,只有几个镜头是那,大部分都是其他地方。
中毒原型是石屯镇的小学生,我不大理解既然是为了歌颂一个无私奉献的领导,为啥要改名?
随便捡几个地方说说吧,先说说一开始偷水事件,据我所知,我们政和还没有哪个村庄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的。
再说说到上海招商的事,上海九星市场,在上海的应该没人不知道吧,好几个股东都是政和人,这个大市场里,老板几乎是福建人,政和人占一大半,基本是政和来沪招商的根据地,但是剧中不提,我觉得是这么体现政和的穷不合适。
再说说政和医院,医院98%的取景不是政和医院,剧中的事件基本都是真实的,比如小孩中毒事件,其实是小学生,连夜送往福州。
住院住了十几天才好。
现在医院确实添加了新的设备,名字也改成了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院。
然后说说政和一中宿舍,这里暴露下年龄我05年上的一中,就已经住宿舍了,宿舍就在学校里面,比剧中的大,剧中为了体现穷,说没有宿舍,这合适吗?
廖书记确实在学校后山又盖了一栋学生宿舍。
但我觉剧情这样有点过了。
然后说说高考,除了清华北大,确实有十几二十年没人考上去过,其他学校都有,虽然不是每年,厦大这种省内学校每年都有,剧中把政和一中说的太不堪了。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一诺千金”,也有说是“一诺千钧”,不管是千金还是千钧,都是贵且重的意思,诺从口出必定付诸全力来实现,这正是一个人高尚品格的典型体现。
最近在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诺无悔》,讲述的也是有关“诺”的故事,所描述的,是被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的廖俊波的先进事迹,他的“一诺既出,绝无反悔”,以人民的名义,以奋斗的名义,在开拓创新的光荣与梦想之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光辉半生,让人钦佩,也让人感动。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一诺无悔》剧取材自廖俊波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工作场景,展现了他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的故事。
其实在去年,战台烽也曾经看过一部以廖俊波的事迹为题材的电影《樵夫·廖俊波》,特别巧合的是,两部作品中的廖俊波,都由著名演员郭广平饰演,所以,此次跟随《一诺无悔》再次重温廖俊波平凡而伟大的生平,有更多的亲切,更多的感动。
全剧的故事,由廖俊波被调任到政和县任县委书记开始,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县委书记,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一边雷厉风行抓纪律,一边又带着司机走访乡镇“微服私访”,也正是由于刚刚“上任”,大家还都不认识,他能得以用路人的身份深入群众,同他们一起干活,和他们一起拉家常,穿梭于街头巷尾,了解到太多真实的情况。
比如有的地方吃水难,有的地方被垃圾环绕,有的地方特色风味亟需得到更好的推广,有的地方在特色化小镇发展上面临瓶颈,有的地方有污染严重的工厂等等…廖俊波是典型的行动派,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相继出台,包括宏图展望的四大经济政策,都在带领整个政和县,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
追剧到现在,给战台烽感触最深的,便是廖俊波的平易近人。
他没有官架,不打官腔,由此才能在百姓中“泯若众人”,也由此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廖俊波的朴实与平凡,让我们看到了一名真正的为国为民的领导干部的人民本色。
同时,《一诺无悔》这部剧也相当写实,里面没有假大空,没有高大全,无论人物还是剧情,都相当接地气。
比如在剧中,廖俊波就任后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尖锐的对抗,还是冷漠的误解,也都是现实中的常见,剧作没有回避矛盾,没有美化生活,没有脸谱人物,这部剧同廖俊波一样,足够真实,又相当朴实。
这种朴实,是一种胸怀的宽广和精神的高尚。
廖俊波平凡,廖俊波也伟大,这两个词并不矛盾,他的平凡在于,他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人都能做得到,而他的伟大也在于此,很多人能做到却没有做,而他则是全身心的去想去说去做,更难能可贵的是,说到,就一定能做到,这是廖俊波的生命闪光点,也是《一诺无悔》这部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这部剧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中到人与群体之间的契约,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言必信,行必果”是多么的珍稀和宝贵。
大无畏的共产党人,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的中国,也在国家经济和道德的建设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时代楷模,从王进喜到焦裕禄,从孔繁森到任长霞,从杨善洲到廖俊波……他们是一粒粒火种,点燃了劳动与创造的火焰,他们是一面面旗帜,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祖国的未来,因为有他们,而变的更加强大和美好。
不要以为这些英雄楷模们与我们相距甚远,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之上,奉献着自己的才智与热忱。
特别建议大家都来看一下《一诺无悔》,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廖俊波的生平事迹,更能从其中看到现实中的芸芸众生,反思自我应该以怎样的面目和状态,奉献于社会,奋斗于时代。
2017年全国都在学习廖俊波 他像教科书里的人物一样 基层公务员都在学习 你问我当时学过啥学到啥 真不记得了最近看了一诺无悔这个电视剧 每一集都认真看过来 经常有感动到落泪的时候 让我想起了我为什么要当公务员 说实话就是个稳定的工作我清楚的记得面试那天第一道题叫官不聊生 我在回答的过程中提到了政治理想 我认为当官不是为了发财也有可能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 想真正做点什么 我印象中主考官听后笑了没错 刚毕业的时候我确实是这样想的 到单位打了6年杂 什么活都干过 什么专业不专业什么男女什么服务员都干过之后我自己也变成了每天只做手头工作只盯自己工资卡的人 学习廖俊波同志 大家可能会说我就是个基层公务员就算我想为人民做点什么我还是做不了啊 廖俊波呢 也不是一下就成了县委书记 所以呢 我们为什么没有让自己努力的变成有能力成为有可能为人民做点什么的公务员呢 试想没有一颗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心就算成为领导干部我们又能做什么
一场抗击疫情的伟大战斗,再次显示着平凡的英雄带来最多的感动。
医护人员、基层民警、快递小哥、运输司机、社区工作者……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神祗,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如同多而密的繁星,温暖着你我他。
这样平凡的英雄,从来不曾远离我们的生活,《一诺无悔》的主人公恰是这样的人。
这部讲述“时代楷模”廖俊波光荣事迹的电视剧,自在央视播出以来,之所以在口碑与收视上赢得双丰收,就在于其精心的拍摄、精彩的表演、精致的制作,成为接地气的主旋律大剧。
古有季布侠义好助一诺千金,今有时代楷模为民造福一诺无悔。
剧集取材于真实的人与事,本着大处不虚、小处不拘的创作原则,来显现廖俊波的为任一职,振兴一方。
剧情从其出任政和县委书记为起始,顺势排开一个基层干部的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无怨无悔,让整个故事做到了影像故事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人物性格化,形成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兼备,带给观众无限感动与精神力量。
剧集采用朴实的镜头语言,以带有纪实色彩的风格,彰显廖俊波为谋地方经济发展的奔波与劳碌。
面对全省经济末尾的政和县,他到任伊始就微服私访,走进乡村来体察民生民情。
大会上提出愿景规划,庄重许下承诺,鼓舞干部队伍士气。
竭尽全力来招商引资,为此呕心沥血。
面对不断出现的困境与质疑,他用信念与坚持,热情与实干,让干部与群众凝心聚力,来实现政和一地的光荣与梦想。
故事以廖俊波的日常工作的细节为切入点,用他一个个与人交流的情节,体现其心里如何装着百姓、如何装着工作。
那一个个工作问题的解决,持续推动剧情向纵深发展。
那视察基层事遭遇的惊险,同为富不仁的奸商斗智,诸如此类商业元素的增添,加重着故事的趣味色彩。
而对先进人物的塑造上,完全摆脱以往高大全的形象,更多地显示其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一面。
这个廖书记是如此平易近人,观之可亲,见之忘俗。
他以真取信、以诚感人,丝毫没有一点官威与架子。
给小胳老板柏水塘排忧解,帮助乡村清洁志愿者顾晓威打扫卫生,解决池小妹面临的难题,鼓励镇长罗强做好家园建设。
不但说服熊一光放弃辞职,还以身作则来团结身边同事,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司机曹明宇这一角色存在的价值,成为表现廖俊波工作上忙碌不休的佐证。
忙于工作,疏于家庭。
廖俊波那为父、为子、为夫的深深愧疚。
那家人对工作上的理解与支持,更加反衬出廖俊波的人民公仆情怀。
因《红楼梦》里“贾宝玉”一角闻名的欧阳奋强,此番执导《一诺无悔》,力求用精益求精来打造该剧。
从摄影到灯光,从美术到音乐,各个方面无一不精。
叙事上流畅有序,情感展现丝丝入扣。
廖俊波那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饱满形象,由无数个令人感动的桥段予以勾勒而成。
那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形成串联之感,不间断地展现他的一心为公,来传递积极的正能量,诠释什么是“樵夫精神”。
樵夫,砍柴人也,劳作不止,为人们带来光明。
剧集的廖俊波正是这样一个樵夫。
一颗平凡人包藏着英雄心,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且尽己所能、持之以恒。
实力演技派郭广平在表演中抓住人物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精髓,表现出人物丰富的语言动作、百转千回的内心情感,还原真实、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廖俊波。
我们需要英雄来为时间赋予意义,我们需要英雄来使历史富有光彩。
时代需要《一诺无悔》这样的剧集,来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
国和人民不会忘记,那些为国为民而砥砺奋进的英雄们!
特别是在抗疫的当下,尤其需要英雄精神来教导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
《一诺无悔》开篇便以“初心”为切入点,以主人公平实的工作和生活视角为叙事方向,将廖俊波对事业之热忱,与家人的情感相结合,逐渐拉开了一幅幅一幕幕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且感人至深的小荧屏画卷。
在创作者追求写实的手法里,忙碌的工作节奏中,廖俊波早起晚睡废寝忘食,除了其作为优秀干部的基础外,还在生活中和家人因此产生的小“矛盾”。
从父母到妻儿的叮咛与担心,廖俊波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普通人身份,更能一下子拉近与观众们的距离。
剧中,怕妻子因自己忘记吃午饭而偷偷地蹲在楼下吃掉冷饭菜的廖俊波,在被无情揭穿时一副心虚又好笑的表情让人同情,却于侧面烘托出其专心工作一心职守的高贵品德。
随即全剧进入“一诺无悔”的主题,虽然政和县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县城”,却多年来一直以全市的尾巴县和贫困县而闻名。
甚至连这个经济发展工作做得头头是道同样闻名全市的廖俊波到任的第一天就遭遇“车祸”这个大麻烦!
从编剧的角度出发,电视剧《一诺无悔》的优秀之处并非只是记录事实的流水账,而是在精心打造的故事情节里,处处强调细节。
首先,就是廖俊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他到任政和县的第二天一大早就立马召集县长、副书记、交通局和财政局在县城最“繁华”的街路现场办公,一番最具时代感的投资观念,“物流先于一切”的治理理念,给在场的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而随后与县长和副书记交代工作和宿舍安排后又立刻投入到更细致的考察当中去。
看轻客观条件,重在做实事的“初心”,将责任和担当书写得赫赫醒目!
与此同时,廖俊波的形象也并非一水的“高大上”!
在县长和副书记们眼里有些不近人情,不懂世故,在更多的新同事和下属眼中甚至有些说大话、喊口号的嫌疑,但一心扑向工作的廖俊波,心里眼里只有政和县亟需脱贫的现状。
剧情推进的动力也就此愈发猛烈。
还有值得称赞的是,全剧的三观超正。
除了工作上进、孝敬父母的廖书记之外,廖俊波妻子在金钱贿赂面前的智慧和果断,以及随后电话里和老公撒娇“报平安”的细节处理,也表现出了创作者的智慧。
廖书记夫妻情感不但如铁板一块,清正廉洁之气更似磐石一巨!
尤其是相比于政和县“临阵脱逃”的干部,迎难而上的气魄和精神,在廖俊波身上得到了充分而鲜明的体现。
从导演的手法上看,《一诺无悔》除了细节亮眼,如后备箱常备的雨靴和帮助村民修缮老屋等处之外,当廖俊波和司机一行二人在上屯村遭遇的“偷水风波”而引发矛盾冲突旋即爆发时,一场及时雨,“感化”村民化解矛盾的同时。
将全剧的情感向也推上了第一个高潮——廖俊波到政和县任书记,真真的犹如一场及时雨,温润每一个需要脱贫和改善现状的老百姓,让所有人能真切的感受到新领导工作的决心和态度。
随后,“外地客商”身份的廖俊波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谚语,不仅让司机茅塞顿开,更给出了上屯村解决吃水难的终极办法。
国家助农的无息贷款,更像似一股暖流,激励着基层干部们工作的劲头儿和决心,也有力地突出了本剧对正向价值观的强化和引导作用。
可以说,作为典型的略带传记类色彩的正剧《一诺无悔》,对于所有观众都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以写实为底以写意燃情,更在细节处彰显随处可见的真情流露。
而随着剧情的进展,廖俊波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与尽职尽责的事迹,定会更加生动于故事情节之中。
另外,全剧还拿出了一定的篇幅放在了廖俊波及其家人的描写上,可以说是从多方面表达了廖俊波精神的全部,也展现了《一诺无悔》的精神立意和全剧愈发全面的感人之处!
央视播放,官媒宣传,不得不把主人公塑造得伟光正高大全。老廖女儿这个角色选演员有点失败啊,第一眼就觉得年龄对不上,演得矫情了。
致敬。
唉,好人怎么就不长命啊。剧拍的存在一点点缺陷,不挑那些刺儿了。给人民的好公仆四星。
还阔以吧,陪着爷爷看。
福建人,廖俊波的事迹最近才知道,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向廖俊波同志致敬!
榜样力量
这剧情真看不下去
标记
演技也太tm尴尬了😅
看过
把握有限生命,创造意义人生,追求不一样,人生也就不一样。
每天看央一的《一诺无悔》,都非常喜欢里面的林莉老师。她就像是一位完美的妻子一样,温和体贴,虽然对廖书记偶尔有点小抱怨,但心里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演员演得真好。
这是打脸剧,打现在某些干部的脸,打即将登上各级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名单的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的脸呵呵
央视能把那么多有价值的、优质的原型事迹,都给拍成假大空,也是不容易。这部剧简直是对那位牺牲的优秀干部的亵渎
如果不是知道是主旋律还以为是什么警匪谍战片,虽然说是纪录生平事迹但是拍得挺商业化(虚)的。廖书记真的圣人下凡,如果这些事都是真的那么这样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领导干部真的很让人感动。总的来说挺好看的。
三星,你们也不敢拍。
确实是人民的好书记
芳芳好厉害,手段真高,白莲花巨厉害
姥姥在看,跟着看了半集,感觉这个导演有点反人类了,女儿跟其他人中毒,他去关心其他人,爸爸住院医院抢救,碰到路面开裂,先去处理,我也就理解了,到了医院得知他爸在检查,没见到,直接去看望同事癌症的爸爸,简直太没人性了,不能理解,牛B扯大了
为了哄洋大人开心,留下来当地投资(这洋大人因为这个县没有好咖啡喝,不想投资。这设定也是脑残),县委素鸡带领一帮人全力找咖啡。无力吐槽的撒币剧情。槽点二,有个老板来考察时,车里被人塞进一张传单,说“还我家园”,于是老板就不来投资了,于是县委素鸡指示手下将所谓“闹事者”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