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节
La belle saison,恋恋法式夏季(港),激情夏恋(台),夏日时光,Summertime
导演:卡特琳·科西尼
主演:塞西尔·德·弗朗斯,伊兹雅·海格林,诺埃米·洛夫斯基,让-亨利·康佩尔,Loulou Hanssen,凯文·阿札伊斯,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5
简介:故事发生在1971年的法国,黛芬妮(伊兹娅·海格林 Izïa Higelin 饰)是农场主的女儿,因为不愿意接受父母替自己安排的未来,倔强要强的黛芬妮选择离家出走,孤身一人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巴黎,想要在这里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巴黎,黛芬妮邂逅了致力于女权运动的斗士卡罗尔(西西·迪·法兰丝 Cécile De Fr..详细 >
对70年代女权运动的呈现太有趣,导演有诚意,却仍脱离不了百合片看一部能猜十部剧情的套路——都2015年了,荧幕上的拉拉们能别纠结自我认同了么? 19 Aug @ La City, Eaux-vives, Geneva with Gio
败给现实是永恒宿命 科科
虽然讲的是70年代的法国,然后女主的自我认同,虽然2018了但不说别的地方,仅中国,你敢说大多父母亲友不是跟女主妈一样吗,不接受女儿的不一样,这是一个直到现在都存在的问题。当父母亲友同你说结婚吧 老大不小了,在不结婚找不到合适的了,你我也只能默默无语不说话。
对导演零期待,论坛网文的水平,前50分钟废戏,后段刻意设置多重由巧合而起的情节阻绊。通过勾起一段被抛弃的回忆赚取眼泪,然而塑造一个懦弱的恋人实在太简单也太安全了。再次印证了《断背山》的伟大,李安怀疑的不是爱情,而是存在。
拍的有点太荤了,肉欲感很强,我还是喜欢素点的
两侧站台间的轨道突然沟壑万千,我接受了所有这一切,最终教会了一个女孩成长。真正获得过“美好时节”的不是那个十几岁希望万事万全的少女,而是这个四十岁美丽又无畏迎接全新生活的女人。明媚的农场里,她骑车来到女友因中风不能言语的父亲身边,幸福地轻声说道:“我不是来推草堆的,也不是来感受乡村之情,我是为了你女儿而来的,因为,我爱她,我爱她深入骨髓。”
女权是幌子。
抛却“美”的层面,个人认为好过了《卡罗尔》,法国片果然不会令人失望。不论是五十年代的纽约还是七十年代的巴黎,思想上我们都落后了人家一个世纪,当人家同性恋都合法化了,我们还停留在“她为什么这么大了还不结婚?”“她为什么结了婚还不要孩子?”更不消说对所谓的“敏感”电影实行大棒政策了。
我们相遇的概率,百万分之一,两百万分之一,这一分这一秒…70亿分之一,正中靶心。可惜只是你随手掷出的飞矢。可我却要长久挂念。
风景如画,美人如小牛,美人如蔷薇花
一般般最后一幕稍感动
如果不扯女权,清清爽爽地讲故事,会更纯粹些。
呃,真的不算好的...
最后她们一起冲向火车站 我看到进度条就知道了结局→_→
太突兀了 好奇怪莫名其妙的突然就变主意。。。。但是她回家之后她妈那个笑我真服了 感觉这两部都是劝果断当拉拉的否则会后悔 开头的那首歌好感动像圣歌一样 难以想象这居然是五十年前的法国。五十年后我们仍然在这里踏步/退步,只是因为我们不想向前
1971年的法国,女性们在崛起,在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看到了属于女性的不该被束缚的力量以及不该被压迫的人生。那个年代她们在做的事情,此时的中国女性们却仍未有如此庞大的意识和大团结,甘愿被压迫,将被男性养着当作理所应当,把一切家庭劳务生儿育女视为必须的己任,把去工作化去高水平教育化视作无碍。女性权利的路还远着,何况Les。1976年的农场女孩黛芬妮五年的挣扎 离开家庭束缚开始勇敢做自己。这是一个好结局。它不单纯是同性片。迈出一大步是最大的成功。她们俩个,我相信在最后那封信之后会再相逢。又是一个卡罗尔。一旦弯了就难直回去咯。
女权运动或者同性恋被接受的自由度来说,在法国也仅仅只有巴黎是走在在履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路上。其他的乡下地方,或者70年代的法国,同性恋与女性仍然不过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歧视下度过。这40年改变的很多,以致于年轻人都忘了所享有的自由是--那几代人在泥泞中争取到的。
【X】整部电影都乱糟糟的,前后割裂,该展开的内容沦为背景板,结果女权运动和爱情两不沾,简直是「每分钟120击」的反面教材。
题材通过形式可以进行展现。一些过往,看过轻带哀伤。
很好地表达了时代、地区的局限性给特殊人群带来的压力与困境,比《阿黛尔的生活》这样单纯揭示社会阶层鸿沟的影片,更有一种历史纵深感和沉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