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电影请来钟汉良、周一围等明星主演,杨幂和郭麒麟客串却没有红?
答案就是《解放·终局营救》(原名解放了)。
这部电影改了两次档期,最后上了网络平台都悄然无息,但是道具却让人眼前一亮,有些甚至比大决战系列做得完善。
(本文首发我的公众号 装甲参谋部,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军事题材影视的点评和军事内容)军服的细节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服军服,近年来的国内影视剧还有不少进步的空间,大部分剧组满足于类似美军的样式,这部电影却有一些亮点,比如:片中的国民党的尉官和校官级军官都佩戴了兵种领花,也就是1946年起开始实行的美式兵科符号。
比如万三(潘斌龙饰)佩戴运输部队的领花,样式是车轮。
姚哲(钟汉良饰 )佩戴军需部队的领花,样式是车轮和钥匙组合。
运输和军需领花钱卓群(姜皓文饰)佩戴宪兵领花,样式为莲花、交叉手枪和刑具。
宪兵领花而钱卓群从炮兵部队借调来的炮兵军官佩戴炮兵领花,样式为大炮的侧影,但是有点走样。
炮兵领花而其它影视,几乎清一色马马虎虎用步兵的交叉步枪样式领花,哪怕《大决战》里那个著名的“缴枪不缴女人”片段,里面的女兵也是错误地采用了步兵的领花。
另外,片中的主角姚哲经常穿着一件酷似美式M44(艾克式)夹克军服的军上衣,为西装领制服,这和其它影视中那种酷似美式绿色军常服的军装是截然不同的。
短夹克式军服解放战争中确实有照片表明,有些军官穿过这种军装,比如蒋纬国手下的装甲兵军官就穿着这种西装领夹克式军服。
注意后排军官军服有说法指出,这种军服叫做民国36年制式军官夹克,具体的资料还有待发掘。
片中的宪兵部队除了佩戴了宪兵领花以外,佩戴的钢盔上正是宪兵特有的“莲花”帽徽,并佩戴宪兵帽徽。
不过遗憾的是,宪兵臂章样式错误,片中是1949年1月天津战役前夕,此时的宪兵应佩戴圆形的獬豸(xiè zhì,传说中能断案的神兽)臂章。
但片中并无表现。
片中的宪兵片中的宪兵军服道具,似乎沿袭自2014年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是莲花图样加上宪兵两字,这个说法来自《中国百年军服·增补版》。
但根据海峡对岸的资料记载,1946年起宪兵就开始佩戴圆形獬豸臂章。
宪兵将军制服(注意将军军服不佩戴兵科符号,而是佩戴梅花)大炮坦克《解放·终局营救》中展现了解放军在主攻天津之前发起的炮击,镜头中的远程火炮也很有特色。
首先是这种大口径长身管的重炮,这确实是中国装备过的一型颇为特殊的远程火炮——德国15厘米sFH 18式榴弹炮。
大口径重炮中国称之为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确实是特供版本,为特殊的32倍口径,而不是德军自用的30倍口径,射程也从13千米增长为15千米,并采用了改进版的炮架,重量更轻,便于在当时道路交通情况较差的中国。
另外两种交错摆放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分别是德国105毫米le. FH 18和日本九四式75毫米野炮。
两种火炮大型武器的道具估计应该都是专门制作的,能做出这些曾在解放战争中出现过的火炮,可见道具组是用心了。
当年《大决战》里那些激动人心的镜头,比如攻打锦州的炮兵齐射镜头,画面中大部分都是苏制远程火炮,这其实和历史是不符的。
不过,从历史资料上来看,中国从德国获得的150毫米和105毫米榴弹炮少得可怜,在抗战中还蒙受了损失,缺少弹药和零部件。
就参加天津主攻的四野来说,炮兵部队大部分是缴获的美式和日式榴弹炮。
因此,也许这里出现少许美式M1/M2式155毫米“长脚汤姆”榴弹炮加上相当数量的M2系列105毫米榴弹炮,搭配大量日式75/105毫米榴弹炮,更为合理一些。
车辆方面,本片中除了著名的美式威利斯吉普车之外,还出现了“美国中吉普”——道奇WC63吉普车。
中吉普卡车则是美国道奇T234卡车,而不是拿老解放卡车来冒充。
美式卡车最后来看看坦克,电影中的解放军使用的是日式97式坦克,基本是符合历史的。
日式坦克但是国民党军队的坦克,虽然比前十几年各种电影电视中的谢尔曼坦克、59式、T-34以及M26潘兴等等情况好了不少,但是依然型号不对,酷似美式M24轻型坦克。
国民党坦克这里说酷似,其实是相对有点像而已,和真正的M24坦克,差别还是很大的。
真正的M24从戏份来看,这辆M24坦克左冲右突,甚至直接冲进房子里,个人猜测是不是导演要求的?
推测一下道具组和导演商量的结果:导演:我看外国战争片里,虎式坦克虎虎生威。
道具组:天津战役里只有国军战车第三团。
导演:都有什么坦克?
道具组:只有各种小口径主炮的日式坦克。
导演:那整个解放战争呢?
道具组:还有各种小口径主炮的美式、苏式和意大利坦克。
导演:我要虎虎生威,炮炮惊人,懂吗?
道具组:只有拿出小车大炮的二战美军M24轻型坦克。
编剧和导演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剧情的问题,解放军拿下天津,只用了29个小时,迅速消灭了华北的一支劲旅,给北平的敌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产生了另外一个典故:“天津守军就是开城投降,29个小时也不可能完全把城市移交给共军!
”和那个“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两者的感觉是很接近的。
编剧和导演完美回避了这个最精彩的看点,虚构解放军的一个炮兵观察组如何在天津城内和国民党宪兵周旋,各种枪战和钻地道,最后给女主角梅艳(钟楚曦饰)安排了旗袍长靴捆绑,令人摸不着头脑。
难怪档期一改再改,让有些潜在观众最后失去了兴趣。
电影的最后,在色彩方面的应用可圈可点,不过庆祝仪式上如此奇怪的标语,不知道是剧组言不由衷、精神分裂,还是表明自信呢?
庆祝仪式顺便,两个编剧之一史建全,自从《鬼子来了》和《血性山谷》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好作品。
两个导演之一李少红,著名的感情戏导演,居然执导这部战争片。
令人不解。
(本文首发我的公众号 装甲参谋部,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军事题材影视的点评和军事内容)
《演员》这个节目大概就是周老师的惊艳一撇巅峰了吧,现在的周一围真是油腻的可以,而且是那种不自知的油腻,自我感觉良好的油腻,自以为演技炸裂的油腻!
然后这剧情。。。。
纯属巧合就是所有剧情了!
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完全靠巧合来衔接,真是服了编剧,狗屎啊!
李少红导演,这真的不是您的水准啊,不要再拍这种可怕的电影了,谢谢!
电影院泡了4场,爱奇艺重温了N遍,胸中脑中都热血喷涌,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钟汉良先生所饰演的姚哲。
一、1个真实的普通人 姚哲从一个软弱的只顾个人的军需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有家国担当的军人,每一步成长都有厚重铺垫,引发点也很鲜明,性格、内涵、行为都显得丰富而真实。
姚哲这个形象立起来了,除了人设,导演引导,演员的功力也不可小觑。
演员要走进角色,需要充分调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才能与角色融合在一起。
融合手段越高明,形象塑造就越丰满,越自然,也越能把观众带进剧中去。
太过则造作,太浅则敷衍,而钟汉良先生对诠释形象火候的把握,很不简单。
二、2个平凡父亲 剧中两个主角虽属不同阵营,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父亲。
一个爱女如命,为女儿可以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也可以当人质挡炮沙上刀山下火海;一个勇敢无畏,为了信仰可以舍小家,脾气还有点躁。
一个的父爱是显性的,竭力铺排,尽情展现,一个的父爱是隐性的,竭力压制,偶尔宣泄。
为了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为了追求没有战争的世界,两个父亲从完全不同的两个立场到携手并肩作战,最后还整成了"一家人"。
三、3次主题升华 1. 一语双关。
整个影片情节连贯,节奏鲜明,马婶用生命探路的场景,是姚哲在整部剧中承上启下的过渡,这个场景很关键。
先看马婶:他把姚哲推下车,用生命开车探路,口中喊着:“告诉老蔡,找到解放了,给我说一声儿”。
一语双关,点明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再看姚哲:他跌坐在地上,把孩子的头深埋在自己的怀里,脸上虽然写满痛苦,但不再有恐惧和退缩之意。
对于马婶之类的人能那么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好像也不再心存疑惑,姚哲走向了真正的蜕变。
2.探寻光明。
带着一大群人死里逃生,在一片被炸的废墟中,姚哲看到一道从石头缝里投进的光亮,这里的表情、眼神和动作太戳心了。
身子很自然地向上伸展,满是尘灰的脸上写着温柔和渴求,特别是那双眼睛,把黑暗中对光明的仰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钟汉良用他超强的细节处理能力,把对光明的探寻、渴望,在黑暗中见到一丝亮光的欣喜、感动,非常鲜明地展现出来。
而战争中的人们,不就是为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吗?
3.怀中托孤。
姚哲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射向蔡的子弹时,是本能的反应,当他救下的那群人去迎接光明时,他慢慢地倒下去了。
“解放,我尽力了”再次一语双关,主题得到再次升华。
四、4次场景渲染 第1次,与女儿分散,父爱让他歇斯底里。
他撕心裂肺地质问,痛苦而凄厉:“你们为什么不救我女儿,你们还是人吗?
你们眼睁睁看着我女儿,你为什么见死不救。
难道GCD都是无儿无女,铁石心肠吗 ?
”;他歇斯底里地哭吼,悲怆到崩溃:“小兰不在了,我也不想活了,你开枪啊!
” ;冷静下来后,他温柔而果敢:“你们先救小兰,我就带你们进去,我可以当人质。
” 第2次,炮火中,他舍命扑向孩子。
这是整部剧中渲染得最出色、最动人的一场戏,也是整部影片的飙泪点之一。
战火中,女儿绑着炸弹喊着爸爸朝他飞奔而来,父亲姚哲丢开手中的炸弹引爆器,一边奔向女儿一边不停地喊“趴下、趴下”,然后九死一生,抱起并护住女儿,往回跑。
声音、动作、表情、背景,用慢镜头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艺术处理相当具有感染力,父女俩的演绎都相当精彩,震撼力超强。
大凡做了父母的观众,都低挡不住这种感官和情感的双重刺激。
第3次,船上挨打,水中救人,姚哲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救赎。
为了不至于让一船人死得莫名其妙,姚哲用直男的标配去提醒已经失去理智的蔡:“她死了”“你老婆死了,没救了”,话一次比一次直白,被打得一次比一次惨。
得知是蔡的儿子救了小兰,他一脸愧疚,被责怪害死蔡的儿子,脸上全是悲怆,但始终在强调一句“不是我的错”。
钟汉良这里对表情的处理相当相当到位,凄楚、委屈、无奈,又有一丝倔强。
第4次, 怀中托孤,姚哲留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我为什么这么冷”“我是不是要死了”他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曾经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和女儿性命的普通男人。
他害怕流血,却口中鲜血喷涌,他害怕死亡,但死亡已经临近。
“解放, 我尽力了”他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也只能耳语,解放就在眼前,他却要永远离去。
为了解放,多少人身不由己,多少人竭尽全力,多少人献出生命,又有多少平凡的人留下了姓名?
解放了,天亮了,享受着盛太平的我们,记住了这个战争时代的普通人,他叫姚哲!
这几个场景都渲染得非常棒,每一场戏,钟汉良表情、动作都拿捏精准,用非常有层次性的表演把观众代入剧中,所以毫不意外地,姚哲在炮火中奔跑,我在荧屏前奔泪。
五、姚哲的5次浅笑第1次,“你既然救了他们,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出天津”,面部僵硬,无奈尴尬一笑;第2次,“怕不怕”“乖”,嘴角上扬,满脸温情,拥抱女儿,亲吻额头,温暖有力的一笑;第3次,“你别骗他们,他们没钱”,拿回结婚戒指,笑容里一抹温情甜蜜;第4次,带着受伤女儿,冒着枪火回来接蔡,笑得有点不好意思;第5次,拿出自己藏的武器,“Mg产的,来了他们就跑不掉”,嘴角略过一丝得意。
5次不同的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一个为孩子委曲求全又温暖有力的父亲,一个在战火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平凡人物。
他表面上是怂的,这是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学会的生存方式,并非真怂;他暗中又是聪明而果敢的,对所处环境十分清楚,更从没泯灭善良。
影片从头到尾都很紧张,除开最后迎来解放的欢笑场景,整部剧都难得见一次笑容。
姚哲受的是双面夹击之险,走的是死里逃生之路,他的几次浅笑太戳人了,比哭还戳心100倍。
六、留白的艺术 作为战争电影,除了要具备戏剧一贯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主题展现,还需要展现弘大的历史背景。
100分钟的电影,在短时间内要完成故事的铺排、人物的塑造、环境的烘托、思想的升华,就需要用一些手法,比如渲染,比如留白。
留白太多,观众费解,会显得跳跃;留白太少,会有把观众当傻子之嫌,所以,这种手法的运用,分寸很难把握。
这部电影就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比如从小孩手中赎回戒指时,姚哲那一笑的背后,究竟有一个多么浪漫的爱情故事?
“你没有我能有今天”“表上有一颗蓝宝石”“我怎么不是百姓,我没上过战场”“我们早就知道守不住了,还有很多人都在等着你们。
”这些话的背后,给观众留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也算是非常尊重观众的智商了。
七. 结构上的讲究 1.前呼后应,统一完整。
一开始出场:“你在这儿等着,爸爸一会儿来找你”;结尾处托孤:“如果小兰问 你,我去哪儿了,随便编个理由,她很好骗,会相信的。
”一开始出场,姚哲抱着小兰,然后放下;蔡抱着小兰,走在影片的最后。
2.对比烘托,形象鲜明。
前一秒被吓得浑身发抖,小心翼翼地询问:“你既然救了他们,为什么不把他们转移出天津”;下一秒非常老练地偷印章盖戳,沉着、坚定,眼神毫不游离。
前一个镜头还在恳求:“如今的时局,过了今天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能给我条生路吗,能放我出来和女儿一起吗?
”下一个镜头就一脸铁定:“他是独狼,我信不过他”...... 3.起承转合,上下勾连。
一开始是怂非怂视为“起”,多次被抓多次逃跑视作“承”,马婶牺牲、穿上被揍、水中救人三连“转”,携手斗坦克共迎解放“合”。
看海报和剧照真心当一部挺期待的战争片来看的,满怀期待呀,开局周一围那几炮演的不错,以为后面也不会差,满怀希望的看下去。
结果拐点来了,全局不是围绕解放大局观来演的,而是演变成我无法理解的剧情片,一个带小女孩的弱鸡父亲(枪都没拿过),一心想带着有尿毒症的女儿逃出战争,偏偏遇上周一围这个莽夫,剧情从这里我就看不明白了,这个反派头子不一开始就杀了这个弱鸡,偏偏让弱鸡逃了出去,然后在阻止弱鸡和要杀他。
莽夫半部电影都一直怼这个弱鸡,不知道什么仇什么怨呀,把一个共产党演绎的特别情绪化,尤其在船上那段太过了。
本片是剪辑的事情啊还是怎么回事,有几点必须吐槽一下:1.故事是终局营救,看营救的第一次居然是一帮人为了救个小女孩,而不是去救那100多号老娘们。
结果准备那么充分,反倒被反派一顿算计,狼狈逃跑。
那么营救计划呢,电影不是应该营救那100多号人是关键吗!
2.逃亡期间在汽车上,马婶是怎么上车的,有是怎么开上车。
莽夫周一围开着车,下一个剧情就换成马婶开车了。
周一围又出现在地下党的地方了。
怎么上的小轮船,看的稀里糊涂的。
感觉人都会瞬移,看起来特别不舒服,闪现的感觉。
3.最让我费解是千辛万苦逃到小船上,不但没有逃出去,反而还被抓住了。
尤其这段戏,周一围不会游泳,还跳水,看不懂这段。
有着崇高理想的革命战士,居然儿女私情严重,特别情绪化。
最后被弱鸡救了上来,船锅炉被弄炸了,莽夫和那个女的被抓。
这段我也看不懂莽夫看见那个女的被抓居然一个人冲了上去,自己战友二毛被抓也没看你这份精神啊。
现在看最后的大营救(100多号老娘们)还多亏反派帮了一把忙,要不都坐船逃回去了,就没有后面营救啥事了。
4说说弱鸡吧,应该是胆小怕事,手无缚鸡之力,结果居然敢单身来救莽夫和女人。
居然还成功了,简直是开挂了吧。
在救了莽夫和女人之后,结果看见这100多号老娘们,随便就把她们一起救了。
这剧情我真是无力吐槽。
5在说下反派,心理变态加主角光环。
把一个有仇的女人放在身边,还几次是死里逃生。
最后那段反派开坦克过来,一开始不开炮炸中原商店,偏偏用机枪一顿扫射。
被眼镜打了才想到开炮还击,这看着不合理呀。
还有反派被丢了燃烧瓶子,出来时候被周一围机枪扫射又掉进坦克,是怎么神奇的闪现到坦克外面的进行射击的。
6说下总攻那段,看的有点混乱,虽说特效不错,不过那桥攻下来没有莽夫他们一点戏,本来挺期待周一围炮击居然最后炸死一个人就草草了事了。
没有体现一个炮击观察员的作用。
7总结一下吧,演员阵容强大,海报也很好看,就是剧情有点跑题,不是我期待的那种大局观的电影,可能我期望有点高吧。
这里唯一我觉得看好的就是杨幂吧,虽然戏份不多,不过演的还算中规中矩。
8我有谬论的地方就是戏说啊。
大家也不要对我评论太认真。
我就是说了一下普通人看后的感觉,不喜勿喷。
还是希望中国的电影真正强大起来,至少杀青了导演自己要看看在上映啊,要不看着好尬。
最后说一下我是奔着周一围来看的,不过有点失望他演的太过了一些。
看了前边十分钟,满满的都是香港电影的味道,边吃东西边谈事情,勾肩搭背,这特么的是香港黑社会还是解放军,导演是去香港学的拍戏吗,港台口音,天津方言,像是在看外语片。
一星0分,看了半小时看不下去了,一路追逃有个什么劲,看名字还以为是战争片或者营救俘虏的事情,结果就这种破事,翻船是什么鬼都没看懂有啥意思。
那个舞女真的想杀仇人哪里用得着拿枪,买点毒药随便毒死对方,你以为学打枪很简单吗,把人崩了你怎么逃跑。
看完这部电影,看着感觉挺热血的,然后去豆瓣搜了一下,看到评分吓了一跳,及格线都没到,个人对电影的要求可能没有那么高,真心觉得这部电影不应该只得这么点分,还记得当时《少年的你》上映时,我秉持着对原著的热爱,去追电影的首映,中间一度看不下去,提前离场,感觉周冬雨跟易烊千玺完全没有演出陈念跟小北的感觉,影片剧情烂而无聊。
这样的电影都能上8.3分,《解放—终极营救》确在及格以下?
不能理解,难道是因为那两主角是流量的缘故吗?
真是难以理解。
然后看到影评首当其冲就是骂烂片的,真是,不是说这部有多好,但也没有差到这地步,就是想吐槽,现在难道真是流量当道的世界了吗?
😑 电影主要讲述了平津战役时期,为了让北平这座城市不遭到破坏,同傅作义的和平谈判顺利进行,解放军派以炮兵侦查连连长为首的蔡兴福4人,临危受命,深入天津内部探查局势。
总体而言,还是应运了主角不死光环,活到最后的本来还以为是周一围饰演的老蔡跟小哇钟汉良饰演的姚哲呢,没想到姚哲最后帮老蔡挡枪,将唯一的女儿留给了老蔡照顾,这应该算是为了顺应姚哲补偿老蔡的情感线,毕竟老蔡的儿子是为了救姚哲的女儿而死的,姚哲的牺牲便在情理之中了。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人物就是王迅饰演的马婶儿马宝树,尽管马宝树是个男的,但马婶儿这个外号在剧中叫的一点也不违和,很符合王迅的一贯形象,这个名字一下就让人记起他在极限挑战理的表现,并不是说王迅演技不好,没有代入感或是怎样,而是这个角色很贴合他的形象,导演的选角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并且,他在独自开车抵挡大炮那一段,“给我下车”,表演的也很是震撼人心。
再来细细说一下主角老蔡吧,周一围饰演的蔡兴福,果然受到广大网友的批判,印象中之前朱丹跟周一围频上热搜,大意是朱丹“舔狗”之类的,后来又是朱丹复出主持,频叫错人名被质疑,因此广大网友们似乎对朱丹跟她老公周一围发起围攻,周一围在群众心里的形象也大打折扣,看到评论里有一句“周一围老师已经沉浸在有演技的怪圈中无法自拔”,我也不是想成为杠精,只是想吐槽,比起《少年的你》里面的那位男主,我还是觉得,周一围并没有那么差嘛。
🙄🙄 最后,整部电影的爆炸场面还是很真实的,不过,还有一点是,小哇的普通话真的要练一下,虽然剧情里是说他要逃去香港,可这一口港普真的是有一点出戏…😂
我有多期待这部电影,就有多失望!
钟汉良好不容易能有一部主旋律电影,不说这部电影多次默默换档,好不容易要上映了,宣发基本为0,我以为能靠质量取胜,有个好口碑也行,为了支持钟,在电影院看了两遍,说实话我都哭了,因为泪点低,更是因为姚哲父女情和那么多为新中国壮烈牺牲的老一辈人假期不开学,在家又看了几遍,说实话电影特效很好,有些场景很真实,故事背景也挺好,但是由于剧情删减太多,很多场景很跳跃,转换的特别生硬,除了父女的那一条线还算完整,其它条线多少都有点莫名其妙,我看过一些花絮和预告,都被删了,为什么不好好剪辑?
把故事讲的更流畅一点?
对于演员,都是有演技的,好多人说周一围全是吼,显得太平了,确实有这种感觉,我个人觉得跟剧情删减有点关系,王迅、大潘、姜皓文让我印象深刻,钟楚曦、郭麒麟、王锵也不错,杨幂和周的对视也很让我感动,还有几个小演员,虽然年龄小,但演技却很好具体说一下钟汉良,这两年有好多人都说钟一把年纪还在演偶像剧,不考虑转型,其实他很多类型都演过了啊,不缺乏一些质量口碑好的影视剧,言情剧只占几部,奈何火的都是偶像剧,给人印象霸道总裁。
也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毕竟不会像粉丝一样了解他的履历。
所以今年的这部电影让我有很大期待,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没有一点水花,但我想钟肯定会继续往前看,他已经做了演员该做的,不会纠结于其它的东西,可是我作为粉丝还是不免有些遗憾,在电影里他是原音,不可否认还是有些口音,但台词语气自己情绪还是很符合姚哲这个人物,表演上细节很好,演技在线,但我始终觉得因为剧情连接问题,没有让我感到更大的惊喜,所以特别特别遗憾!!!
这部电影所有演员们都拍的特别辛苦,但是后期制作宣传对不起他们的付出,所以很心疼演员们,作为粉丝也更心疼我哇,可是我也相信他在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收获良多,衷心祝愿他今后在影视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好!
历史创作,首先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不对历史事件做过多评论。
只提几点1.既然早就决定要炸监狱,为什么不早点准备到家门口了,连引线都没布好2.一个国民党军需官,不算大官但也是要管。
就没有一点政治立场,叛变来的容易让人难以置信。
3.一个歌舞厅的歌姬,短短三两年就可以当上解放军吗?
政审问题?
4.炮兵的侦查哨,居然可以想进城就进城。
大战在即,城防如同预设。
全程小女孩的演技在线,其他人 ……
带着八米厚的粉丝滤镜,我也要说解放了是部烂片。
周一围像疯子钟汉良像傻子,杨幂演死尸的时间比演活人还长,主角小女孩就是烦人精就会爸爸爸爸。
家国大义完全没表现出来,双线故事也没讲好,大事件跟小人物的形象都没立住,白白浪费我两个小时。
눈_눈钟楚曦好看是好看,但是最后她杀那个boss那点就离谱,能独自开坦克冲国军家属开炮的boss面对她的枪时,完全不反抗不躲避,给足时间让她四肢都射中一遍最后一枪爆头,甚至还让我看出来了晋江文里混世军阀强迫倔强歌星乖乖就范的味道,清冷大美人在歌厅唱歌被军阀一眼看中,但是军阀十年前杀了她爸她妈,歌星偷偷藏抢想杀了他报仇,却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捏着她的下巴屡次说“你,是杀不了我的”,结果歌星加入中国gcd🇨🇳 ,助力平津战役,救了军属,救了人民,而且亲手解决了那个军阀大佬的性命,解放新中国,毛主席万岁。
第一次见到蔡叔叔,1949年,我6岁,他抓了我和爸爸……后来,我知道蔡叔叔是个好人......再后来,爸爸去执行更重要的任务了,蔡叔叔把我带回家,照顾我,唱儿歌给我听。
然而,6岁那一年,却也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一个伤痛。
爸爸抱着我要跑出层层封锁的天津城,爸爸在枪林弹雨中拆下我身上的炸弹,爸爸笑着吻我的额头问我怕不怕……我以为我会永远依偎在爸爸的怀里。
只是,爸爸去执行的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一去就是70年,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爸爸和蔡叔叔,还有几个当年一起扛着枪为了解放天津牺牲的叔叔们,那段往事被拍摄成了电影《解放终局营救》。
我走进电影院,看着彼时的一幕幕真实的重现在眼前,瞬间,仿佛听到爸爸在耳边轻声呼唤我的名字:“小兰”!
我挚爱的父亲,他从未离开!
——姚哲的女儿 姚君兰
让小兰和大家跟随电影镜头的移动,回到我的童年,回到《解放终局营救》风雨萧瑟的年代,天津城,国共双方进行最后的角力。
也让我能再爱一次我的爸爸。
1、剧本好电影,一定是让观众觉得如果身处那个年代要非常真实可信,大,城市的全貌;小,物件的摆放;横,台词的精准推敲;纵,微小情节的精益求精,编剧把控细节的能力决定了一部电影能否让人刻骨铭心。
《解放终局营救》(以下简称“解放”)叙事流畅吗?
流畅!
全片节奏快,丝毫不拖泥带水,如果稍有不慎走了神就会遗漏下重要的故事信息。
剧情衔接紧密吗?
紧密!
从钱卓群陷害爸爸(姚哲),到蔡叔叔(蔡兴福)一行四人秘密潜入城内绑架爸爸,一环扣一环,拿捏得当,每一个冲突都能顺理成章的带入到下一个冲突。
节奏平衡吗?
平衡!
没有对于某个人物某件事的生加硬套,整体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掌控,中间闪回对于渡轮打沉悬疑的解惑,既很好的融入了情节驱动力,又明确的交待了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矛盾与挣扎。
铺垫行为、引起冲突、发展重点人物和故事走向、达到高潮、不落俗套的收尾,《解放》的编剧把这些做的都很好,要知道,在当今影视创作粗制滥造的不良风气中,保证电影作品的基本功扎实有多难得。
虽然听上去很讽刺,但是确实如此。
说说电影中的对白。
好的对白依旧遵循真实可信的大原则,具体的,就是该言简意赅的地方绝不要啰嗦个没完,该有潜台词的地方也要有技巧的引导观众正确获取隐藏的信息。
《解放》的对白大都很直接,几个关键角色带着天津方言的腔调也更接地气。
我个人很喜欢爸爸和蔡叔叔在船上吵架的戏,每个人的每句话都不多,带着各自的情绪去喊、去吼、去怒骂,通过简单的台词传递着两个人背负着的不为人知的过去和沉痛,每个字眼都出现在最恰当的时候,语言准确、精悍,这已足够。
2、摄影电影靠镜头语言说话,观众从银幕上获取到的视觉信息和极为挑剔的艺术美感都凭借着小小的摄影镜头来一帧一帧组合成连续的光影画面。
城市战争不好拍,《解放》拥有大量房屋、街道、地下室等极其有限空间的戏份,构图、色彩、色调、灯光、远近景、镜头是否跳跃等等,都考验着摄影的功力。
两场戏,印象深刻。
—攻占解放桥近景,一个个流着鲜血带着重伤倒下的战士,摄影机位置的准确移动增强了战争残酷的情感冲击力;远景,解放军大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扑面而来,摄影镜头很好的隐藏了阴影,营造出宏伟的历史感;特写,红旗插在解放桥的高地上,鲜红的视觉冲击自然又连贯。
—水下从艺术角度讲,水下拍摄绝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这段戏存在,而是通过光元素,无论是色彩平和还是波澜壮阔,都在传递着人物的情感进而影响故事的发展脉络。
蔡叔叔冲动的落水,爸爸跳下去救他,拍的非常好看,绝佳的水下动作设计,配合完整的场面调度,让简单的几个镜头看上去像一部唯美的艺术片。
有时,观众更喜欢将动人的故事放置在一个既能让心灵感动又能让眼睛感动的媒介之中。
此外,《解放》很大胆的给人物面部运用超大特写,无论是逆光的灰头土脸,还是狰狞的满脸伤痕,毫无保留的将演员的表情呈现在银幕上,很多镜头甚至拍出了胶片专有的颗粒质感。
李少红导演拍摄的功力真棒!
她的镜头下人物形象都带着个性的魅力,或许是女性独有的细腻视角,才有如此精彩的视觉呈现。
3、表演我的爸爸姚哲,是国军的军需官,看似胆小懦弱,其实他的内心非常善良,也很勇敢,否则我们第一次想逃出天津的时候,渡轮遇险,爸爸不会奋不顾身的救下那么多人,也不会对没有救到蔡叔叔的儿子心怀愧疚;他穿着国军的军装,心中却没有什么阶级党派之分,人与人都是平等的,都想将来过上好日子,否则他不会私下藏起枪支弹药最后在关键时刻送给了蔡叔叔。
电影开机的时候,告诉我是演员钟汉良来演爸爸姚哲这个角色,心踏实不少,看过他的戏,演技很不错。
不曾想到,大银幕上,我和爸爸70年前的往事重现,爸爸抱着我隐藏在井盖下,爸爸不顾自己在炸弹子弹乱飞的危险状态时抱着我逃离战场,还有蔡叔叔多年一直不肯告诉我爸爸牺牲前的话,原来他在最后一刻还在挂念着我。
爸爸,你的小兰真的很好骗。
我由衷的感谢钟汉良将爸爸姚哲饰演的这么好。
表演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演员发自肺腑的真诚,钟汉良的眼神戏已经足够说明这一切,亲眼目睹二毛、马婶、老曹、眼镜叔叔全部为了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他的眼神从痛苦不安到极度悲伤,从小河演变成海洋,他把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情绪层层递进式的塑造,哪怕是他作为一个镜头中的背景板出现时,也准确的展现出角色的特点,把每一场戏处理的深入透彻。
当看到一个优秀演员微表情的时候,能看到整个生命的深度,能让观众看到他的心跳,感觉到他赋予戏剧的足够情感。
更难的是,最后一场戏,在几乎不允许有太多表情的情节设定下,钟汉良也能将不舍、担心、愧疚、遗憾都交织在脸上,做到极度催人泪下,这样的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4、作品之外的意义很多影视作品,似乎都更为重视戏剧冲突程度,看的时候让观众觉得热闹非常,但热闹一时,很快也就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重视或没有能力拍摄出对观众的内心洗礼。
有些故事,可以超越时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充满张力、散发出人性的光芒,让观众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解放》没有刻意的塑造人物角色高大全,蔡叔叔作为解放军,也有自身性格的缺点和不冷静的莽撞;爸爸作为国军身份,也有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忠实呈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转变,是命运的使然,更是爸爸有推己及人的善良,所谓大义,都是心底的情之所归。
———————————————————电影结束了。
就像钟汉良在主题曲《解放了》中唱的“花朵和芬芳还给我童年的形状”。
爸爸,你的小兰今年也已经76岁,垂垂老去,往事虽已斑驳,却依然清晰记得你的样子。
爸爸,你这个更重要的任务完成的很好,今日国家盛世,你看得到吧,我拥有看似平淡却浓浓的幸福,是你带给我的。
谢谢你!
❤️仅以此篇有点特别的影评(以姚君兰为第一人称执笔)给戏中挚爱的父亲姚哲,也致敬所有为了解放牺牲的人们!
好无趣啊......李导演还是适合现代戏........煮豆燃豆萁........
电影节奏很快,有些情节没交代清但不影响观看,钟汉良饰演的军官和父亲形象很立体,几个小人物演员也很出彩
零度的南京 下雨的夜晚 我依然执着的去看了电影 也不管啥编剧啥特效了...给不容易的我自己吧
这种影片不能低于两个半小时,时间短了根本撑不起这么宏大的历史背景,拍不出史诗的感觉,你很难定位这到底是战争片还是动作片,是主旋律还是爆米花
大场面不错,我喜欢里面的枪战戏,感情戏,我觉得特别是亲情得表现比较突出,也是我觉得不错得地方,剧情得推进有些地方会比较生硬,综合来看,合格把,钟汉良把那种唯唯诺诺又顾家得感觉演出来了,但是感觉真实得战争之中不会出现这么“和平”得角色吧,钟汉良得角色给我太过“和平”得感觉,又是什么都会得,,,自带各种技能,但是很遗憾,一出场就是反方阵营,死是必然得,,,然后说周一围,绝对得主角,硬核实力,但是给我感觉是一个矛盾体,过于理智和冲动得结合体,我觉得演员可能没什么问题,剧本有点问题吧,,,,小朋友得角色和女人得角色我觉得都还可以,,,,战争得残酷也体现出来了,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对了,我还想说为什么反方boss老是追着这群家眷打,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女人压上自己部队士兵的性命,他不是一开始想跑么。。。
看还可以的,特吃父女情深,但剧本脉络两条解放和营救衔接在节奏上没玩好,有些bug。不过拍摄视角还不错,煽情和教育口号控制的不错,演员演得还可以,钟汉良这条线不错,情绪合理也演得细腻;周一围这条和流浪地球里那个队长一样的情绪化,顿时怀疑智商..综合三星半吧
剧情要靠角色莫名其妙的神经质和迷惑行为来推动,让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编剧和导演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看完之后,我个人觉得,苦了这些演员们了,演的如此卖力,也无法挽救脑残一样的设定……
谁叫我磕钟汉良、周一围的颜。周一围演技真好,但他每次歇斯底里乱叫的时候我都出戏,每一部戏,哈哈哈。
电影为了追求画面视觉效果,故事性不够。但是作为爽片,还是可以随便看看的。片中周一围的角色相对于有点刻板印象,用力过度反而不够真实。钟汉良的人物最真实,而钟汉良也把这个唯唯诺诺是想保护女儿的父亲演的也算恰到好处。演女儿小兰的小姑娘挺有灵气,演技也相当不错。
巷战场面爆破画面很好。感觉因为时长的缘故前面有些剧情细节剪辑稍微仓促了。最美的一幕,是光明从外面照进黑暗的时候。钟汉良那时的侧脸真是绝了。
前半小时将将能看,越到后面情节反转的越来越中二。整个片子和钟楚曦这个人物的感觉很相似。人很漂亮,但是你一眼就知道唱的那两句我要你回来是对口型。整个片子也是这种咋看好像很激烈,实际上傻乎乎的。
剧本全是槽点,简直跟闹着玩儿一样。片子毫无电影感,就像是用40集的电视剧剪出了2个小时一样。全是轰隆隆爆炸,拜托,把自己当爆炸贝了吗?
战争场面用震撼形容不过分!很大片的感觉!故事以解放天津前夕为背景,讲了小人物在战争中的家国情怀!国民党军需官姚哲父女线有看点,演技好感人至深!
剧情有点乱乱的,最后男主死的时候竟然哭了
难受啊...头一回葛电影院这么难受
???没有盛一伦啊,老曹出场很帅!不要喝奶茶!中间憋尿很难受啊(▼皿▼#)带小朋友看看让她知道一下解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姚哲会开电车会开船啥都会不是啥bug因为钟汉良本人确实会!要是搁现代戏看炸炸炸还是很爽的,解放里的炸炸炸看的很难受,不断有人在牺牲,而且他们毫不犹豫,看了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钟汉良还蛮帅的
电视剧感太强了,作为电影来说还是不太行,李导还是拍电视剧可以。也算为这片出过一份力,只能说一句中国电影加油💪
主旋律通病就不说了,国共CP也太带感了吧,小哇周一围啥时候拍一部两个爸爸
神奇,为了小哇打个及格分,我妈找到了这个片子,我一看居然是2019年的,真是扑得无声无息再一看这阵容,我真是得感慨一句资本的力量真强大,整部片子挺莫名其妙的,这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