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倪偉貞這條線收得有點出乎意料,一開始都以為何母是一位不近人情的「母老虎」,沒想到得知何誌超結婚後,立馬就接受了這個兒媳,這樣看來,也不知道何美蓮當初那麽鬧騰究竟是為了啥!
老二這條線,稍稍有點反常識,倪偉強得抑郁癥之後離婚,這個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的是為什麽倪偉強抑郁癥康復之後,會和前妻張春梅這麽甜。
中年夫妻回憶甜蜜往事,這份恩愛秀得觀眾有點猝不及防,這種糖以前在屏幕上也沒有吃過,所以觀眾自然會覺得有些新奇的成分。
但這種稍稍有點違背現實社會婚姻邏輯的情感故事,就算編劇和導演努力摻雜了太多糖,最終都很難落到實地,很難在現實社會上投射出影子。
畢竟,在現實社會中,到了倪偉強和張春梅這個年齡段,當兒子都已經成年,經歷了近20年的風風雨雨,就算年輕時在甜蜜的愛情,到了他們這個歲數,愛情都已經在歲月中慢慢酵成了親情。
回憶惋惜的甜蜜畫面可以,但還能笑得這麽甜,仿佛確定關系還在昨日一般,確實對現實社會架空得太多太多。
不過,老二和老三兩個家庭加起來焦慮,也抵擋不過老大一家的焦慮。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估計擱老大家里,怕不是有一座藏經閣!
二琥的典型市儈思想、任勞任怨退休送外賣的倪偉民,依托父母的啃老媽寶倪俊,和為什麽受傷總是我的劉紅艷,以及她那動不動就體弱多病的單親媽媽。
擱別家,可能解決住房有問題,生孩子是問題,養老有問題,工作有問題。
擱這一家,通通都是問題,就連倪偉民買個混飩都能被二琥誤會出軌,一家人都在等著抱孫子的問題,結果這節骨眼兒二琥和倪偉民還要鬧離婚。
劉紅艷為什麽懷不上孩子,二琥難道真的不知道嗎?
如果不是二琥故意讓劉紅艷坐三蹦子去看期房,劉紅艷也不會流產,導致不容易懷孕。
倪偉民一家都已經這個樣子了,編劇還在添油加醋,如果說這不是在販賣焦慮,誰信呀?
當代00後已經開始流行「四不策略」,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這還不都是社會焦慮給慣的。
大結局,倪偉民所經歷的這個比較有爭議的「精神出軌」劇情(其實我個人這還算不上精神出軌喔),都顯得有點不真實了,這也導致倪偉民這個從頭到尾都是觀眾感極好的人物,第一次出現了一些分歧。
至於《熟年》的大結局,最終是走向了一個非常和諧,非常大圓滿的一個歸宿。
倪俊考上了編製,紅艷解決了生育的難題,張春梅和倪偉強破鏡重圓,吳二琥和倪偉民重歸於好,何誌超和倪偉貞也終於達成了婚姻和事業上的共識。
大結局確實很完美,但卻給我整得有一點無語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這個《熟年》的大結局其實整體走的是一個給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的美好結局。
這和整部劇前期的劇情風格是背道而馳的,當然劇情這樣設定本身是合理的,也會給人一種歷盡千帆,終於上岸的感覺。
但這種生活劇看完就很容易讓觀眾去對比一些我們如今當下的生活,生活不會像電視劇一樣,讓你經歷一些挫折後,一定能迎來美好的生活。
真實的生活,可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遠經歷不完的磨難,永遠看不到的明天。
比起《熟年》大結局最後描述的「生活的希望」,再重新看我們自己的生活的時候,其實尤其作為一個中年人或是即將步入中年的人,這其間的落差感是很大的。
房貸,婚姻,子嗣傳承等等,都像一座大山,壓在每個成年人的心頭。
現實和電視劇不一樣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家庭可以依靠。
而那些沒有家庭可以依靠的中年人,或許他們的落差感,就會更加強烈一些。
极其割裂不舒适,三条线各有各的问题,硬凑到一块问题更大。
三妹那一对,目前看来是大龄版伤痛言情文学线,三年前一个普通的校园采访,俩人竟然还记得彼此,长得一点都不年下的年下男从无脑直怼突然变成暖心舔狗,特地给尴尬对质的女神和女神前男友送上两杯酒,一杯叫什么惩罚,一杯叫释怀(……我……),二哥二嫂那一对就是暴躁drama鸡血plus版中年夫妇,不是不能理解中年人的崩溃脱轨、四面楚歌,可电视剧没有铺陈任何合理的成因,单拎出来一个暴躁跳脚的中年海绵宝宝,一个操持一切却不被领情的完美主妇,和一条真是莫名其妙、处处不合情理的怨偶线:大学老师、课题负责人、孝顺的儿子,说消失就消失,还非得选择在老母亲生日、全家团聚的日子里,消失就消失吧,还留下手机(你是没有手机就寸步难行的现代人吗?
),老婆毫无障碍地打开手机,收到一条明白送上门的聊天记录,找到一个灯红酒绿的摩托车俱乐部,在一众搔首弄姿的年轻人里,咱们的刘奕君老师蹲在一旁修摩托,见到老婆找来立刻开始发火,手里的小扳手挥地梆梆响(道具不能换个大点的吗,场景着实有点好笑),夫妻俩没吵上两句,电话响了,怎么老公还有另外一部手机的吗?
这……哎 再心疼一次刘奕君和郝蕾大哥大嫂那一对借鉴了国产剧婆媳剧的经典套路,简直集鸡飞狗跳之大成三集看得我头昏,瘫倒,低头,沉默顺便说一句,这部剧的选角真的是我见过最普的,如果后期老师手下留情,我愿称刘奕君老师为本剧男角色的颜值担当,其实普没有问题,关键是普到丑的地步,又毫不鲜活,哎
这几天看完了这部剧,还是蛮好的,可以打个7.8分。
除了一些避免不了的注水以及一些拖沓剧情,还有些强行的不合实际的剧情算是减分项,倍速看、跳着看就行了,整体算是近来的一部难得的合格剧。
其实一开始是冲着郝蕾、刘奕君、张国强他们看的,都老戏骨,电影演员来演电视剧,确实降维打击。
尤其郝蕾,对艺术有追求,剧情也确实没让人失望。
郝蕾剧中的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却又不得不面对家庭和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而整体的表现,确实算是对人到中年的一种豁达吧,看穿很多事,却仍保持着对生活的坚持和热爱。
而她本人也比较通透,貌似之前也在节目中说过,到了什么年龄就演什么年龄的角色。
强行装嫩的角色,哪怕是国际章来,都只能让人尬的钻地[旺柴]突然打动人的还有张国强的那个哭,面对可能面临的家庭破碎,一种无可言说积压已久的情绪爆发,这若是在电影场景里,高低得颁奖了……
《熟年》:不算烂尾但差点没看完文:火神纪有多少人是跟我因为,是因为主演里有曹翠芬老奶奶,才看了这部剧。
是的,我是真喜欢这位老奶奶,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盛老太太开始,我便被这位老奶奶直接圈粉了,可能,所有的《知否》粉都会不禁地想,如果我也有这样一位奶奶,该多好。
我先是在电视上看到了曹翠芬老奶奶的剧照,然后才点开了这部剧,然后才一集一集地把这部剧看完。
好像看到了三十集之后,突然停下了,因为我发现,这部剧里老奶奶的戏份其实不多,越来越少,而剧中人物的性格也基本了解,剧情的走向基本上开始落入了一种可有可无可看可不看的状态中去,于是最后那几集,我就一直停滞没看了,直到最后说,既然已经看了三十集了,还差那么一哆嗦,就把它看完吧。
这才咬咬牙,把它给看完了。
那些流量明星的粉丝们总会说,含XX量太低,所以我这里也学一嘴,这部剧含曹量太低,所以越往后看,越看不下去。
是的,我就是因为曹翠芬老奶奶才看的这部戏,而曹翠芬老奶奶的戏份太少,所以不好看——我就是这么直白。
倪家,倪老爹早早过世,曹翠芬饰演的倪老太太带着张国强饰演的大儿子倪伟民把刘奕君饰演的二儿子倪伟强和王鸥饰演的小女儿倪伟贞拉扯大,倪伟民是三个孩子里读书成绩最好的,可是他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也为了让弟妹都能更好的成长,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找了一个厨师的工作。
剧集开始,老太太做大寿,郝蕾饰演的二媳妇杂志主编张春梅主事,全家家宴。
倪伟强要离婚,看似最完美的那一对夫妻,似乎就这样走向了终结,没有任何原因,或者说,这部剧的另一个名字是不是可以叫——《倪伟强为什么要跟张春梅离婚》,只是这个原因,是否能勾着观众一路追到尾呢。
一开始,我给它打的分挺高的,五星至少能给到四星,看完结局,最多给三星,两星八给曹翠芬老奶奶,其它的,也就那样吧。
包括郝蕾,都说她就是早年被娄烨那部传说中的《颐和园》给耽误了几十年的好演员,也是吧——但是这部戏里,总感觉郝蕾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
除了老奶奶之外,我另一个喜欢的角色其实是张国强老师演绎的角色,不强行抒情,自然不做作,这些年感觉张国强老师愈见功底了。
说回倪老太太,这个角色我为什么这般多感慨呢。
这个角色呢,让我想起了外婆,是的,我自己的外婆。
我总在想,是不是慈祥的老奶奶,老到一定程度了,她们都会变得差不多呢。
影视作品里的慈祥的老太太,总能让我回忆起我的外婆。
也许,是因为她们都是大概那个年代生人,有着大体相似的经历,所以老了老了,等到了老到差不多的时候,她们也就渐渐趋同了吗。
这个角色让我想起的另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爷爷同样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并且在爷爷患病之后的十余年间,我们就生活在一起,所以整一个发病的过程经历直至最后送走爷爷,我几乎都是全程亲历的,因此我知道这种病,狠是知道。
倪老太太这个角色,让我回忆起了我最亲近的两位祖辈。
这部剧,总体感觉它在处理倪老太太病情的这一块,似乎有点操之过急。
爷爷自第一次有症状,到最终离逝,中间的时间大概有十余年,而老人的退化,是一个缓慢且非常漫长的过程,剧集里对于这一块的处理,在我看来是与事实不符的。
按剧里所说,倪伟强出寻找自我也大概就用了一年,可能还不到一年,倪伟贞的十月怀胎其实完全可以说明整个剧情所发生的大概的跨度时间线,而就我亲历过的那个过程,倪老太太在一年左右的时间,病情的发展应该不会有那么快。
我记得我当时查阅过的资料说,这个病从病发到最终病人离逝,大概会需要十到十二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个病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的,而从我爷爷的经历看,这个时间规律其实还挺准确的。
这是我觉得这部剧不严谨的地方,更加严谨一些,可能会更好一些。
剧集看到后面,其实我已经不在意了,倪伟强为什么突然要离婚,他为什么突然就开着摩托车去什么新疆西藏寻找自我,他又是否会回来再追回张春梅,其实我一点都不在意,半点也不关心……都是成年人,有啥好如此这般折腾呢,不管他做什么怎么做,终归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吧,而那个解释,其实不需要给我。
这部剧于是就开始陷入了一种怪圈,老大家的故事,最多的笔墨可能不是在倪伟强和宋丹丹饰演的吴二琥身上,而是在下一代人王彦霖饰演的倪俊和唐艺昕饰演的刘红艳身上,但是这两人,包括这一代人,包括这一家两代人,其实没啥好说的,大部分的剧情,都是吴二琥给虎出来的,如果二琥子不那么虎,这家人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甚至连中产都算不上,但是他们其实可以过得挺幸福的。
老二家的故事,同样没啥故事呢。
如之前说的,倪老二为啥不要老二媳妇,这重要吗?
儿子自带学霸基因却不想上学,然后还想着去组乐队做歌手,然后还被什么网红公司给签约了,好吧,你最大,你说啥我都信……然后中年离职再创新事业,张春梅的人设强大到无以复加,家里家外都是超级大牛货……老三呢,这条线我感觉完全可以去掉,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庞瀚辰饰演的何志超因为倪伟贞有一次去学校采访刚好采访到他,从此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倪伟贞,大学毕业后在咖啡馆当服务员,却有勇气对着电视台的节目监制表白甚至就闪婚了,我的天,这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然后就是什么雅思考试多少分,欧美各种超级名校任他挑,不过就是一个废的了体育生,然后雅思考了7.5就可以这么为所欲为了?
这条线我从头到尾都尬到不行,全程无力直视……何志超出不出国,倪伟贞离不离婚,都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拷问,我一点都不关心。
这就是为什么剩下那最后几集,我一直都提不起兴致去把它看完。
因为,确实,后续怎么发展,好像都行,反正也不关心,无所谓,尤其是二琥闪离婚的那段,简直是强行狗血呀。
都说是少年夫妻老来伴,他们也算是贫贱夫妻吧,几十年相濡以沫,然后就这样,连那点最基本的信任,都不留吗?
我反正看到最后,竟是咬咬牙,才把它看完的,好像是不看完,对不起自己前面那三十集所浪费的时间,所以看完它,给自己一个交待。
2023年07月04日;农历五月十七。
打三星,还行吧的意思,玄幻现实剧,这个剧也就宋丹丹那对大哥大嫂还有大哥大嫂的儿子,人物性格比较丰满,比较立体。
其他的就算了吧,丹丹姐演的这个角色既市侩又强势但有的时候还善解人意,其实丹丹姐这个角色的性格符合这个小市民的家庭,如果让这个爸爸来做主,还不如丹丹姐这个角色来做主,虽然丹丹姐出演这个角色有些不讨喜,但却很现实。
除了丹丹姐这个角色一家之外,其他的都不能看。
老二他们家,我看弹幕上有说原著是已经出轨的,不管原著是什么样的,我只看电视剧,离婚不离家,离婚之后二嫂还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就二嫂有的时候拎不清的性格真的是够了,离婚不离家到任何时候吃亏的永远是女性,要我说孩子也18岁了,既然不是你的原因离婚对吧?
咱不说多贪图人家的财产,咱就说该多少分多少,即使房子部分要现金呀,出去自己买个小房远离这些是是非非不挺好的吗?
这可倒好,离婚不离家还得照顾那个老年痴呆的老太太有了什么问题还找你那你还出这保姆费,照顾老太太,要我说就是吃饱了撑的这个二嫂,没地方花钱了,我看弹幕说这才是好儿媳,咋的,为了一句好儿媳自己牺牲啊,好儿媳笔任何一句话都有荣誉感吗?
咋的,好儿媳就得为了丈夫家奉献一生啊?
我看弹幕上还有说不照顾婆婆的不是好儿媳,那儿媳妇儿婆婆又没养又没生的,凭啥都是儿媳妇照顾婆婆?
二哥那么混账,我看弹幕上也没有几个说二哥的。
再说说王鸥演的老三,以下我只说角色,不说演员,我看弹幕上有说原著,嗯,老三隐婚就是为了霸占老房子,不管是原著啥样的,我只看电视剧呈现的,那老三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结婚生孩子,你要说是未经世事,找一个小点儿的,可能比如说30岁出头,找一个20岁出头的结婚还能理解,但你已经35了,已经不是30出头的问题了,这马上快到40岁了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这个时候还看不清对方男人的本质,那你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如果是为了借个种,完全可以一开始就是摊牌的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拉倒,而且就老三这边还上演玛丽苏,情节真的是够够的。
这部电视剧也就老大夫妻二人和他们的孩子夫妻二人演的故事比较立体,其他的都是扯淡
电视剧《熟年》中红艳的遭遇,让很多女性又恐婚了。
婆婆控制欲强,老公又是妈宝男,委屈只能她独自承受。
01倪俊的母亲二虎并不喜欢红艳,她能同意儿子和红艳结婚,是因为儿子骗她红艳怀孕了,她急着抱孙子,所以同意两人领证了。
但是,装不下去的红艳,很快承认了。
从这时候开始,二琥就一直催生。
但是,红艳不想生孩子。
在她看来,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两人还没有自己的房子。
但是,二琥这时候又说话了。
她说,只要你怀孕了,妈就给你买房子。
这话,倪俊信了,但红艳不信。
这时候的红艳是清醒的,她要工作,也没打算备孕。
但是,婆婆催着他们备孕,还把她的化妆品给没收了。
婆婆的观念和思想停留在一起。
在她看来,女人结婚就是要生孩子,就是要传宗接代。
所以,她觉得红艳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工作上,早点备孕,早点生孩子。
这种观念的冲突无法改变,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二琥的控制欲。
作为婆婆的二琥,控制欲很强。
她一直在干涉夫妻的生活,也一直给小夫妻画大饼。
在她看来,自己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她当年经历的,如今要儿媳也要经历一遍。
这样的婆婆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老公还是一个妈宝男。
婆媳关系中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但凡男人会做事,就不会有婆媳矛盾。
其实,婆媳矛盾就是夫妻矛盾。
02倪俊就是典型的妈宝男,因为妈妈不喜欢红艳,他知道妈妈想抱孙子,就骗倪俊说红艳怀孕了。
他的想法就是反正把人都娶到家了,怎么都行。
因为,得到的太容易,所以不珍惜。
好多次,红艳委屈的时候,都在那里说俊你说句话呀。
但是,倪俊就是不说话。
就买房子,两人前一天商量好了,但是给二琥说的时候,倪俊就怂了。
二琥不愿意自己给儿子两人买房,让亲家也出一半。
这没什么,本来就是两个孩子的事情。
红艳的妈妈没有钱,把房子卖了,自己住到老房子李,都要给女儿买房。
但是,二琥一直推三阻四。
因为,她觉得红艳刚怀孕。
她要看见红艳的肚子,才愿意给红艳买房。
红艳看下的房子,她都不愿意买。
因为贵,她要给红艳买便宜的。
结果,一家人看房的时候,路不好,红艳被颠了一下,孩子没了。
这时候红艳挺伤心的,二琥也挺伤心的。
但是,作为婆婆的二琥说红艳克夫。
这话真的很难听了,她从来就没有替红艳考虑过。
女人为难女人,女人讨厌女人,最常见的就是从婆婆为难媳妇开始。
这时候的倪俊,从来都没有想过红艳,他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妈。
那种把我妈说的,挂在嘴边的男人,不是孝顺,而是妈宝。
03红艳想买房子,倪俊说自己妈还伤心呢,让她再等等。
但是,红艳等不了。
一个原因是一个房子降价30万,是他们两人两年的工资。
还有母亲把房子卖了,住在破房子里,她想把母亲接过来。
但是,倪俊又怂了。
红艳的母亲晕倒了,红艳急着回家,二琥过来,红艳就说二琥让她的妈妈把房子卖了,现在住的房子不行晕倒了。
二琥生气了,不让倪俊送红艳。
她就坐在客厅里,如果倪俊赶走,她就跳楼,倪俊就真的留下了。
可以说,倪俊为了母亲,就会一直委屈红艳。
其实,在婆媳关系中,看的就是男人的立场。
如果男人站在母亲这边,一定会委屈媳妇。
但是,男人站在媳妇这边,不一定会委屈妈。
因为,母子之间,什么都能过去。
但是,婆媳之间,一旦有了矛盾,就是隔阂。
所以,婆媳矛盾,最终是夫妻矛盾。
红艳有一个观点很对,结婚除了要选男人,还要选婆婆。
只要有一个人给力,这段婚姻都能少受很多委屈。
但是,如果都不给力,这段婚姻很难幸福。
所以,谈婚论嫁的时候,如果男友的父母不喜欢你,不要去讨好,更不要结婚,选择止损,对你来说是一种幸运。
否则,嫁过去委屈的只能是自己。
文〡璐璐日译情一向独立的倪伟贞因为何志超而结婚,姐弟恋,两人领证没有告诉任何人。
这个不告诉对于倪伟贞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独立的宣言,也就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做主”的宣言,没必要告诉其他人,而何志超对此也是无条件同意。
表面看两人的不告诉各有各的渊源与缘由,可说到底就三个字“没信心”。
倪伟贞担心他们长不了,何志超忧心母亲对姐弟恋的心结。
孩子的突然到来搅乱了倪伟贞和何志超原有的生活模式。
倪伟贞没有要小孩的打算,但决定生下孩子。
何志超憧憬着自己出国留学充满希望的未来,两人婚姻爱情就此产生了纠结点。
倪伟贞觉得自己可以独立生养孩子,何志超不想成为他父亲那样抛妻弃子的男人;倪伟贞不想因为自己和孩子影响了何志超的美好未来,何志超不想自己爱的妻子和孩子没有丈夫和爸爸的陪伴。
为了让何志超出国留学,倪伟贞又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又倍感意外的决定“离婚”。
结婚结的突然,离婚提的洒脱,很多人觉得倪伟贞清醒通透,我却觉得倪伟贞荒唐至极。
▌独立是相对的,倪伟贞表现的越独立何志超越自卑!
倪伟贞觉得自己很了解何志超,很懂他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才会固执霸道地以离婚为由逼何志超就范。
可当倪伟贞把自己结婚怀孕的事告诉大哥二哥后,最高兴的不是她自己而是何志超。
何志超不仅开心地表达要和大哥二哥喝酒的意愿,还真诚地说出“终于以孩子爸爸的身份出现了”。
由此可见,何志超对于自己是孩子的爸爸,是倪伟贞的丈夫这一身份的认证是非常渴求并需要的,也充分说明婚姻家庭妻子孩子,无论是对于何志超人本身,还是对于何志超的生活与人生都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当倪伟贞和未出生的宝宝没有出现在何志超的生活与人生中时,出国留学回国创业是何志超最大的人生理想与目标。
可当倪伟贞和孩子出现后,出国留学回国创业依然是他的人生理想与目标,但却不是第一位了,而是第二位了。
这一点何志超心里想的很清楚明白,只是倪伟贞没想明白。
因为倪伟贞始终都觉得独立追求理想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婚姻爱情还是孩子都比不了。
倪伟贞觉得她比何志超成熟理智,她这么做是为了何志超好,也是为了让自己心安。
可她始终都没明白,因为留学,两人无论离婚还是不离婚,何志超都很难如她所愿般的学成回国。
因为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了解何志超,何志超其实是个重情感胜于重工作的人,因为他和母亲小姨从小就被父亲抛弃的经历,让他更有担当和责任感。
所以,比起成全他的工作,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才是何志超内心最大的需求点。
可惜从小被妈妈爱着被哥哥嫂子宠着,对独立有偏执思维的倪伟贞是无法理解到这个点的。
所以,倪伟贞在何志超面前表现的越独立,越无所求,何志超就会越自卑,越不自信。
这种不被对方需要的感受是最不利于婚姻家庭和人的成长的。
其实,独立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独立。
人是群居动物,没人能完全离开群体而独活,因为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与人协作。
我们所说的独立也不是脱离群体绝对的独立,而是在群体中相对独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
显然,倪伟贞不仅对婚姻爱情的认知有偏差,对独立的认知也有偏差。
她对独立的偏执思维不是清醒而是糊涂,她展示独立闹离婚的言行不是通透而是荒唐。
▌倪伟贞高估了自己的独立,兼顾孩子和工作没有岁月静好!
何志超小姨对倪伟贞的反问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她说她从小被姐姐带大,她是个有妈妈没爸爸的孩子,何志超也是一个从小有妈妈没爸爸的孩子,现在何志超的孩子也要成为一个有妈妈没爸爸的孩子,为什么?
对于这个反问倪伟贞似乎没有深思过,也没有给出什么有说服力的回答。
小姨意在劝倪伟贞不要和何志超离婚,可她引人深思的反问并没有影响倪伟贞离婚的决定。
为了挽救婚姻,何志超向母亲全盘托出搬了救兵来,可婆婆也没能撼动倪伟贞以离婚相逼的决定。
小姨婆婆尊重了倪伟贞“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独立”决定,可倪伟贞却无法尊重何志超想当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爸爸的决定。
小姨和何志超成为没爸有妈的孩子,源于他们的妈妈遇到了没品没德的渣男。
可倪伟贞不一样,她遇到了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想负责的好男人,她有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爸有妈且幸福快乐的机会。
可惜,她不觉得这是机会,只觉得这是毁掉他们婚姻和何志超未来前途的阻碍。
或许是“独立”给了她说出自己完全可以照顾好孩子和自己并能兼顾好工作的底气,可惜她还是高估了自己的独立,低估了自己的自私。
何志超出国留学,她一个人是无法兼顾好孩子和工作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残酷的现实。
因为兼顾孩子和工作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只会是残缺与伤痕累累。
个人觉得,从小被爱着宠着长大的倪伟贞心底最大的底气是源于她身边对的家人,爱她的妈妈,宠她的哥哥嫂子,她多半的独立也是源于此。
可她终归还是没有想过,妈妈老了病了需要人照顾,哥哥嫂子有他们各自难以解决的生活问题。
对的家人虽然会帮她,但对的家人没有义务帮她。
对的家人帮她照顾她和孩子,和何志超这个丈夫爸爸亲子照顾他们,意义是不一样的,影响更是不一样的。
倪伟贞在何志超面前尽情地展示了她的“独立”,可这背后意味着的却是她仍然需要得到对的家人,亦或是小姨和婆婆的帮助。
倪伟贞在何志超面前是独立的,可她在众亲人面前还是独立的吗?
显然,倪伟贞所谓的绝对独立是不成立的,她对独立的偏执思维看似无私,实则是自私,无论是对家人丈夫,还是孩子和她自己,都是自私自大的。
所以,人绝对不能高估“独立”的无所不能,更不能错估“独立”的相对性。
一个人就算不婚不育也依然无法脱离于群体而独活,因为你遇到的生老病死问题没有一项是不需要与人产生链接的。
所以,倪伟贞对于婚姻爱情生子的种种偏激“独立”言行,不是什么理智清醒,而是自私且荒唐至极的。
剧中不喜欢的就是倪伟贞,原因有:电视台的大制片人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对从小把她带大,连上大学都是大哥供养的,却在面对大哥家的实际困难时装聋作哑;对母亲的养老问题能推则推,回避责任;用手段套牢了小鲜肉并选择隐婚,还是想一直霸占着老房子。
她这辈子将娘家的好处全部占尽了,却没有尽一点的儿女义务责任。
还有剧中的那些男的,真没几个可爱的。
老大倪伟民老实木讷,家里老婆说了算,但好歹勤劳善良。
老二倪伟强是个大教授,一言不合就离婚,说走就走玩消失,说回就回,巨婴吗?
老大的儿子倪俊,自己没本事给老婆温暖,还在婆媳之间制造矛盾,丈母娘给付了首付买了房子,还要给老婆泼冷水,不思进取被裁员,天天打游戏还能考上公务员?
这是在讽刺什么?
老二的儿子倪斯楠:就一个字:叛逆。
倪伟贞的丈夫何志超,可能和他的专业有关,脑子确实不太够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个别)演员们演技在线,但情节也真是瞎编乱造,最后的大团圆结局确实过于仓促,弯转得有点大了,白瞎了这些好演员。
除了几个戏骨靠演技支撑,还有别的可夸的?
三观……这个剧有三观吗?
送外卖是个什么见不得人的卑微低贱的职业吗?
倪伟民送个外卖怎么就跟堕入地狱似的?
宋丹丹冒充李阿姨给自己婆婆当保姆这是她抽风还是编剧抽风?
以为这是小品?
那个大孙子可真是个孙子,自己一点本事没有,护不住自己的媳妇,媳妇自己奋斗他又怕被甩了,真不明白这样的男人有什么可取之处?
懒得多说了,弃剧了。
生活中三观尽失的人很多,电视剧可以反映这种人物,但是编剧导演不能没有三观。
看到第27集,唯一支撑看下去的理由就是“老二到底咋了”!
演技方面:郝蕾、宋丹丹、大哥张国强、刘奕君都演的不错,但架不住有带资进组的“小姨”搅局,但凡她出现就很跳戏,完全是小学生在念书的感觉,最痛苦的应该是王鸥吧,全都是和她的戏!
还有奶奶,一会发威、一会糊涂、一会撒娇、一会可爱,表现的都没问题,但请你和编剧去看下“奚美娟”老师演的《妈妈》阿尔茨海默症应该是哪种表现吧!
不深入的去了解真正的表现很难让人信服和共情!!!
剧情方面:有评论说“悬浮感“很有同感,现如今的家庭、孩子都是这个样子么?
每个人对待老人都像对待老佛爷一般,老佛爷一发话地面都要抖三抖,何以呢?
现如今的老人是弱势群体才对吧!
也许有这样的家庭,但绝对是凤毛麟角!
还有何志超对待小姨的态度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小姨是养他了么?
编剧导演远离生活太久了吧!
很多人和人的关系很尬,关系让人无法理解!
表扬:宋丹丹老师确实有点抢戏,但表演真实接地气;郝蕾:表现的太仙女,好的让人费解;小伙伴们慎入了哦!
不推荐观看,全体离生活太远!
不真实!
老太太特别可爱,不愧是老艺术家的表演;大哥演得真好,绝对是这剧的实力担当;大嫂虽然不讨喜,但其实蛮真实的;老二一家的困境和突破也有层次,虽然剧情表现得太容易;老三的生活和婚姻虽然不讨厌,但其实不太真实;何志超和小姨的戏纯属多余。四星要给一群中老年表演者的优秀表现。
看了评论才知道“熟年”是啥意思……宋丹丹、郝蕾这些演员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就是,看剧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争来吵去一天到晚尽是些狗屁倒灶的糟心烂事就觉得窒息……真的,一听见人吵架我就头疼……
小姨这个角色是为了???
这么难看狗血的剧情居然能7.9分,有什么猫腻吗
全世界的圣母都在这部剧里了、除了我们宋常英塑造的是正常人🤷
这部剧里面的女性都太“好”了,有两种“好”,一种是正向的,1.选角好,郝蕾宋丹丹曹翠芳王鸥,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女演员,都演的很好。宋丹丹的演技最贴近生活中的同龄女子的状态。2.那英的配乐让故事的质感沉下来,变得沉稳,更有质感。一种是我不太喜欢的塑造和不太认可的“好”,就是女性角色过于“完美”,亦或是男性眼中的“完美形象”:1.即便离婚都要好好照顾婆婆且完全没有恋爱的意图。2.即使被夫家伤害依然和和气气无怨无悔。反倒是宋丹丹的吴二琥,咋咋呼呼,有自己的私心,思想也比较“传统”守旧,但依然有自己的感情和私心。很久没看宋丹丹演戏了。还有,小姨这个角色,塑造的太!差!了!,职场戏依然乏善可陈。#2023电视剧37,评分:C+。
这个戏最大的看头就是倪伟民
玲子馄饨和倪伟民这一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真的没必要。倪伟贞神经病。
刚开始觉得倪伟强矫情,后来被妈妈唠叨突然就跟他共情了,对于家人过度的关心,感到难以忍受。小妹倪伟贞的剧情最不好看,假。
中年危机家庭冲突三代同堂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或许就是最真实的中国家庭。
央1,5.25,终于定了
剧情狗血,但演技都好,一个家没几个正常人哈哈
砍掉老三,消灭小姨,剪掉体育生!
大哥二哥两家人,真是应了那句,家就是一地鸡毛,家就不是说理的地方,至亲至疏夫妻,几位老演员表演稳稳4分。三妹小狼狗注水严重倍速快进也就2分。这小姨又臭又长且完全没用的戏份存在理由是啥,浪费时间。。。扣分扣分
小姨、何志超的戏我前几集就开始跳过了,很快王鸥的戏也不看了,现在连郝蕾的戏都选择性跳过了,只想看宋丹丹。二琥和红艳的婆媳戏、买房戏好有意思,又可恨又真实,啊,我到了爱看这种戏的年纪了!/ 25集弃剧
这剧开篇以为是家族系平常人生,最后不知道想讲什么?简单的悬浮的流水账。全剧狗屁不通~!
四星都是是宋丹丹郝蕾这些老演员,演得很好。那个小姨希望马上消失,完全不知道她为什么存在,导演还是制片的关系进来的?
每个人都在认认真真演着匪夷所思狗屁不通的剧情。
小姨和何志超,王欧的戏太恶心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戏份还特别多,看不下去了,弃剧。但她俩的人设两个极端了.二嫂真是圣母玛利亚啊!全身放光芒!太不现实了。又捡回来继续看,实在没别的好看了。宋丹丹,张国强,演得真好!两星给他俩。
老演员还是令人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