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导演

地球最后的导演,The Great Director

主演:宁浩,贾樟柯,张子贤,张婧仪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地球最后的导演》剧照

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2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3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4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5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6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3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4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5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6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7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8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19地球最后的导演 剧照 NO.20

《地球最后的导演》长篇影评

 1 ) 电影不死,我们都将永生

1、哎呀我滴个妈呀,这是闹甚了,也太好看了吧!

大半夜的给整破防了,一个人对着屏幕傻乐,又是笑又是哭的。

2、好久没看到这种又有创意又有娱乐又有情怀的好片了,必须五星怒赞,唯一缺点是太短了,不过瘾!

3、贾导和宁导演得实在是太好了,要我说也不要争什么最佳导演了,直接PK争影帝吧,这么好的演技不多拍点电影实在是浪费了。

4、唉唉唉,真的是有多爱电影多爱中国电影,看这部短片的时候就有多少唏嘘感慨。

片尾播放的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那是人类最早的电影,可惜贾导和宁导却是地球最后的导演,一声叹息啊!

5、电影不死,我们都将永生!

 2 ) 对话三位导演:宁浩贾樟柯飙戏是什么感受?

最近B站新上线了一个跟坏猴子影业合作的电影短片集,叫《大世界扭蛋机》,每周四更新几部短片。

首周上线的四部短片均为未来幻想题材,有点像中国版的《爱死机》。

打头阵的短片是《地球最后的导演》,由《平原上的夏洛克》导演徐磊执导,宁浩、贾樟柯主演,片长约40分钟,曾在去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作为闭幕片放映过,片中密集的导演自我调侃、迷影梗引发现场笑声不断。

近日娱理工作室先后对话徐磊、贾樟柯、宁浩,了解到这部短片背后的创作情况。

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杂志约徐磊导演写一写对电影行业状况的看法。

当时徐磊写下这段文字:“在这个局面下抱怨电影行业受到的冲击,有点像祥林嫂,徒劳而招人厌烦。

而电影本身的处境则越来越像孔乙己——它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但是没有它,人们也便这样过。

电影到底有那么重要吗?

我一个朋友很乐观,说电影院永远不会消失,因为看电影是社交行为,人类就是喜欢凑热闹。

但这个理由安慰不了我:我可不想费尽心血拍个片子,别人买票就是为了找个地方亲嘴。

电影曾经很重要,作为所有艺术的宏伟结合,它在20世纪里独领风骚。

它是一掷万金的商业冒险,也是影像天才间的较量,充满了荣誉感和吸引力。

最近十年,中国电影也吃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银幕数和票房都屡创新高,虽然之前已经有行业寒冬的说法,但是那似乎只是一次小的调整。

直到疫情把一切打回原形。

我们究竟为什么看电影?

听故事?

小品、相声、电视剧也讲故事。

看明星?

各路综艺和真人秀全是明星。

满足对别人生活的窥探?

快手抖音能让你看到地老天荒。

那么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统治性的地位确实被动摇了?

有没有可能,100年后,电影已经消亡,电影院像斗兽场一样成为遗址,只有在博物馆里,人们才会看一场电影,体会一下古人的娱乐项目,而电影导演,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就像《百鸟朝凤》里吹唢呐的老头,只是一个过时的手艺人。

希望我是杞人忧天。

”这便是徐磊后来写《地球最后的导演》这个故事的缘起——源于对电影行业、电影艺术存亡的焦虑,却以诙谐调侃的形式表达出来,徐磊笑说这是他对自己的“崩溃疗法”。

一百年后的人类,真的不再需要电影了吗?

【1】为宁浩、贾樟柯量身定制剧本《地球最后的导演》是疫情期间导演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其中饱含着对自我的调侃,还有对电影的眷恋和担忧。

“疫情期间电影院关了半年多,当时我自己也觉得没啥问题,挺适应的,就觉得好像也可以不看电影。

但我忽然想到,可能电影确实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会不会就跟上一百年流行京剧一样,下一百年电影就不流行了?

我自己的答案是不会,我相信电影作为一门伟大的艺术,它会永远流传下去,但是又想到,一百年前唱京剧的人会不会也这么想过?

那时候我刚入行嘛,我的第一部电影刚上,疫情就来了。

感觉自己好不容易一只脚跨进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就跟个夕阳产业似的了,内心有点失落。

为了缓解焦虑,我就以开玩笑式的方式写了《地球最后的导演》这么一个小故事。

”徐磊对娱理工作室说。

徐磊长片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拿过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文本,图中男主角为徐磊的父亲。

徐磊从小性格活泼,喜欢给全家表演节目,“长大后越来越悲观,但还留着一个爱开玩笑的壳”。

徐磊很喜欢宁浩和贾樟柯,看过好几遍他们的作品,访谈也都会看,对两位导演的作品和性格都很了解,就想写一个以这两位导演为主角的故事。

但如果想请他们来演自己,并且在片中不断调侃自己,两位导演会不会答应,开玩笑的尺度可以有多大,徐磊心里是没底的。

徐磊是宁浩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签约导演,跟宁导比较熟。

徐磊先去跟宁浩沟通了想法,得到肯定之后,就开始动手写剧本了。

剧本写完,宁浩出面给贾樟柯打电话,邀请他一起出演。

回忆到这段,贾樟柯开完笑说:“我觉得徐导有点绑架我,他们说这个角色写的就是你,我要是不演不就是拆人家台嘛……一般找我的都是客串,大约只有半天的戏,有的甚至没台词。

我挺喜欢客串的,能跟朋友们在一起,窜窜剧组。

一说是主演,我说我记不住台词,宁浩说没事,我跟你搭戏,咱俩意思对就行,可以自己发挥嘛。

但我心里还是打鼓,我这人的一个心理问题是,我一直不爱看关于拍电影的电影。

但是看了徐磊的剧本后,我很喜欢,很感动,他讲的是电影艺术没落、导演职业已经消失的时候,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我觉得他抓到了大家的一个痛点,科技发展这么快,你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愿意来演。

”贾樟柯说。

贾樟柯在多部电影里客串过社会大哥形象,图为《天注定》《后会无期》剧照【2】导演们的自我调侃精神一开始,徐磊并没有把开玩笑的尺度写得太大,没想到跟两位导演一沟通,发现他们都非常有娱乐精神,完全不介意调侃自己,徐磊这才放松下来,把台词重新改了一遍。

导演们甚至还主动加戏——片中宁浩说:“要说经典呀,还得是你的《在清朝》《站台》《小武》……”贾樟柯得意地答,“也就两三个,什么狮啊,豹啊,熊啊……”这段就是导演自己发挥的,符合片中两位导演怀念自己的辉煌过去、时过境迁仍然保持骄傲的人设。

直到已经开机了,徐磊都有点不敢相信:请两位大导演来演戏,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顺利得有些不可思议……两位导演也毫无架子,非常认真地配合青年导演:“客串的话玩的成分更多一些,没有那么大的艺术责任,而当你是主演,整个戏都围绕在一两个人身上的时候,压力就比较大了,怕给人家导演演砸锅了。

我跟宁浩我们俩说,一定要努力演及格,别让人家剪片子的时候,发现到处是表演上的遗憾。

”贾樟柯说。

“请导演演戏的好处是,他们还能帮你改剧本!

”平遥映后时徐磊讲道。

因为两位导演都是山西籍,在片中说太原话,徐磊对山西方言不太熟悉,有时就会把想表达的意思告诉他们,他们会根据自己习惯来设计台词。

比如片中两位老导演争相表现得饭量很大,以此来证明自己身体还硬朗,像古代人们谈论廉颇的那样。

贾樟柯就提出可以说“怀疑廉颇,也不能怀疑我啊!

”,徐磊采纳了贾导的建议。

“既用了典故,又很自然、口语化,他们两个都是很厉害的写台词的高手。

”《地球最后的导演》这一片名是根据故事设定自然而然想到的,当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徐磊写第一版剧本的时候还给毕赣设计过一场客串的戏,不过最后没用那一版剧本。

关于片名,徐磊还特别询问了一下毕赣的意见,毕赣表示没有意见。

片中还调皮地揶揄了一下老年的管虎导演“血压高、腰不好”。

宁浩贾樟柯跟管虎很熟,情节需要一个“第三方”竞争者角色的时候,就想到了管虎。

拍完后宁浩贾樟柯跟管虎打了招呼,管虎导演还很好奇:“你们在片子里是怎么说我的?

”【3】作品梗、迷影梗《地球最后的导演》最特别的一点就是,片中出现了大量两位导演的作品梗,以及跟影史有关的迷影梗,如同一场脱口秀一样,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影迷观看会收获成倍欢乐。

如短片一开始就是白发苍苍的贾樟柯再次执导《小武》经典KTV戏份,然后镜头一转,原来是贾樟柯在一个叫“近代电影历史重现演出馆”的博物馆里,向下个世纪的年轻人演示什么是拍电影——在短片背景设定的2065年,电影已经是一门几乎无人知晓、濒临消亡的艺术了。

博物馆下班关门、送走游客的时候,老年贾樟柯热情地喊出口号:穿过站台,送走小武,我们江湖再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令人忍俊不禁。

片中,两位老导演商业互吹了各自的代表作,被抢救的时候还自曝了一下当金鸡奖评委时的黑箱操作(虚构剧情)。

还有很多细节,细看的话也妙趣横生,比如宁浩家放了很多象征代表作的道具,如沙发上的外星人玩偶(《疯狂外星人》)、一尊菩萨像(处女座《香火》);两位导演家中都收藏着他们作品的DVD、海报作品墙;电协办公室内的雕塑上,都是工作人员模仿各种导演的签名,宁浩、贾樟柯也签了;宁浩的手机铃声“哥是一根葱,来自外太空……”是《疯狂的外星人》里的熟悉旋律。

《贾想》是贾樟柯写的第一本书,是徐磊当做道具带到片场的。

结果贾樟柯演戏时看着看着还看入迷了,觉得自己当年写得真挺好。

短片最后也是最感人的一场戏,是宁浩和贾樟柯从医院出逃到海滩上,在一个“五元自选电影”的流动小摊上,挑选自己喜欢的影史经典老片。

贾樟柯在片中的人设是喜欢偏作者电影的,宁浩的人设是喜欢商业片、动作片,两位导演就各自选了自己现实中喜欢的电影。

但最终应该用哪部电影作为压轴来结束全片,徐磊也思考了一段时间,觉得最合适的还是《火车进站》——既然是畅想电影未来,那么就回到电影的原点,让“最后的导演”在短片结尾看“最初的电影”,代表电影人们不忘初心。

【4】贾樟柯大秀唱跳才艺,宁浩称其“老天赏饭吃”宁浩和贾樟柯都是山西人,青少年时代就认识,宁浩和赵涛老家前后挨着,所以感情都很好。

“大家总觉得我们拍电影的是不是每天在一起吃喝玩乐,真的没有,平时在北京都太忙了,再好的朋友可能也很少见面,一年只能见到一两次。

一般就是紧要关头需要互相支撑的时候打个电话,大家一起处理一些事情。

现在大家年纪都大了嘛,能一起拍个电影,相处近20天,在阿那亚每天拍完一起走走路聊聊天,我觉得对我俩都是一个很好的收获,我很珍惜这段时间。

”贾樟柯说。

拍到后来,两位导演都“拍嗨了”,开始比着互相飙戏。

贾樟柯早在《任逍遥》里就唱过歌剧,这次尽情释放了唱跳才艺——又是夜店蹦迪,又是高唱《我的太阳》,全无导演包袱。

贾樟柯在片场甚至还主动唱了好几首,有他最拿手的叶倩文的歌,还有歌剧,徐磊最后用了歌剧,因为不用买版权,省钱。

回忆起这段时,宁浩导演捂脸笑道:“贾导很厉害,他的表演欲太强了!

贾导是老天爷赏饭吃。

”《地球最后的导演》,宁浩接到贾樟柯的全息投影连环呼叫,贾樟柯不停高唱《我的太阳》,歌词是贾导随便乱哼的,很有喜感宁浩在才艺上拼不过贾樟柯,就“争强好胜”地给自己加了一段戏,戏中他揪住一群连电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不放,还给他们讲戏,也很心酸和好笑。

【5】笑过之后《地球最后的导演》设定在2065年,按现实来算贾樟柯宁浩都应该已经90岁上下。

拍摄期间,两位导演每天都要花两三个小时做特效妆,往脸部肌肉上贴一些贴片,做一些皱纹,显得苍老一些。

化妆的时候,两位导演经常等睡着……后来贾樟柯看完片,反思过自己的表演:我演得不是太好,形体上还是太活跃了,应该再“凝滞”一点。

徐磊却认为把两位导演的年龄感做得稍微大一点就可以,不用真的像90岁那样,因为未来科技发达了,人可以永葆青春。

画得太老了,可能观众就认不出来他们了。

宁浩在拍摄全程还戴着一个假肚子,为了让身形显得更臃肿一些。

徐磊表示这是为了贴合宁导在片中的设定——宁浩年轻时喜欢骑摩托、玩摇滚,还喜欢种植物,于是徐磊设想的晚年宁浩成为了一名种地的劳动者,没有时间金钱注意饮食、进行身材管理。

反倒是拍艺术片的贾导到了晚年生活富足,身材保持得不错。

片中宁浩送给贾樟柯一台做面机器人,但一看型号就不太先进,智商好像也不太高的样子……因为晚年的宁浩是个落魄的劳动者,送不起新款。

美术方面,徐磊并没有把景做得太超现实,跟现在的感觉差不多,只有像机器人这样的高科技物件才集中使用了CG特效。

他比较喜欢《黑镜》的风格,用未来科技的壳,讲当下的故事。

徐磊甚至选用了一些八九十年代的复古迪斯科作为配乐,因为他觉得历史是一个循环,未来的人们没准又会重新喜欢上迪斯科。

两位导演穿着病号服出逃,BGM是杨钰莹、毛宁的《心雨》,有一种错位的深情。

徐磊本来想过《夕阳红》,但后来觉得太直白了(而且版权也买不起)。

好笑归好笑,《地球最后的导演》看完,容易令人心生一股悲凉。

电影会像人一样,也是要老去、衰亡的吗?

“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都是自然情况吧。

电影行业其实一直有一种虚假的繁盛外表,但凡冷静一点就知道,整个行业的总成本一直是大于总利润的。

没必要把电影当成一个多么特别的行业,美术、音乐,都很难,餐饮业最近怎么样?

所以我们有什么可说的呢?

”宁浩说。

两位导演对电影行业的未来仍然是比较乐观的,起码应该不至于像徐磊写的那样,他们这批人就是“地球最后的导演”。

或许眼下电影行业的问题,也是无数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3 ) 神仙打架,狂飙演技,这国产新片光阵容就狂打五星!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流媒体对电影的冲击愈发严重,加之疫情的不断反复,不少电影开始跳过电影院直接在流媒体直接上映。

电影不再仅仅是电影院独享的产物,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坐在电影院中,欣赏电影艺术的“仪式感”了。

与此同时,大量新鲜技术涌入电影制作,VR电影、互动电影......越来越多的新形式在对传统电影发起挑战。

这一切都不禁让人开始思考,“电影”会不会被更改的面目全非?

会不会有一天离我们而去?

最近就有电影人将他们的疑惑与担忧搬到了屏幕之上——

地球最后的导演 (2021)6.7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短片 / 徐磊 / 宁浩 贾樟柯

《地球最后的导演》是哔哩哔哩和坏猴子影业共同打造的短片系列《大世界扭蛋机》的首篇。

在第一部分“明日之后”中,四部电影短片主题不同,风格各异,《地球最后的导演》中在探讨电影消亡的未来世界;

《你好,再见》中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社会失语症”,人们的沟通被压缩到十句内;

《杀死时间》中探讨物质基础极度充裕的未来,人类将如何填满空虚的精神世界;

以及《一一的假期》中建立了一家虚拟云端养老院,在效率至上的社会中,究竟什么才是人类所追求的。

从2016年起,宁浩创立的坏猴子影业就对外公布了扶持青年电影人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该项目陆续推出了《绣春刀》《刺杀小说家》《我不是药神》等多部佳作。

可以说宁浩此举,是整个中国电影行业中新人导演的福音。

然而这与他自己的出身也有着密切关系。

2007年,刘德华启动“亚洲新星导”计划,拿出2500万帮助7位新人导演,实现他们的电影梦。

宁浩一听,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去找刘德华,将剧本提交上去。

这部电影便是《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与主演黄渤,自此一举成名。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宁浩选择扶持新人,将良好的传统循环延续下去,也是在报答贵人相助。

当外界都在夸赞支持宁浩时,他却表示:“帮助优秀的青年导演拍电影,是我的荣幸”。

其实早在去年《地球最后的导演》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时就已经上过好几次热搜。

影片中我们所熟知的名导贾樟柯与宁浩纷纷放下导筒,当起了主演,而且是自己演自己。

故事时间拨到了未来,2065年,电影已死。

真的如我们所焦虑的那样,成了几乎没人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贾樟柯和宁浩为争夺“电影非遗传承人”而较劲。

影片一开场,炫目的红色灯光下,不断回荡着《心雨》的歌声,KTV练歌房内,一对欲拒还迎的男女。

熟悉贾樟柯作品的观众一眼便知,这一场景是再现了贾导的处女作——《小武》。

随着贾樟柯“停”的一声,观众被带到了拍摄现场,贾导在片场紧张的忙碌着。

就在贾导在对自己的影片“精雕细琢”时,一个工作人员打断了拍摄。

原来这并不是真的电影拍摄,而是在电影博物馆“表演拍电影”。

工作人员以快下班的理由呵停了贾导的表演,比表演人员人数还少的观众们也悉数散场,就连同台的表演人员也劝他差不多得了。

人群散去,执着的贾导依旧念完了自己“表演”的结束语。

我们在这里穿过站台(《站台》),送走小武(《小武》),世界很大(《世界》),江湖再见(《江湖儿女》),让我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结束语用他的作品穿了起来,每句话都夹带了贾导的“私货”。

来到另一边,宁浩导演也没闲着,他拿着望远镜观察着田间想要偷瓜的小孩。

抓住偷瓜贼以后,宁浩惩罚他们一直吃刚刚他们偷走的瓜果蔬菜。

撑得不得了的几个小朋友守着一桌子的西瓜,议论着宁浩的职业。

此时的小朋友早就不知电影为何物,在他们的记忆里,电影早就是上一代人一种无聊的娱乐形式罢了。

晚上,贾樟柯与宁浩在喝酒叙旧,没想到一位美女走到了他们身旁。

为了吸引美女的注意力,二人不由得展开了一场“商业互吹”。

宁浩吹嘘着贾樟柯国际上获奖众多,贾导却“自谦”的说,都是些什么熊、什么豹、什么狮的动物奖。

(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贾樟柯赞誉着宁浩票房成就高,动辄几十亿,宁浩也“谦虚”的表示,有时也只有十几个亿“而已”。

果然两位年轻时的“丰功伟绩”吸引到了一旁美女的注意,在一番艰难的回忆后,美女终于回忆起来了昔日的两位名导。

并且吐槽贾樟柯被印在了娱乐史上,害得年轻人还要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苦不堪言。

贾导也苦笑到,他也不愿意让别人对他的电影有着过分的解读。

最后美女甩了一句“现在谁还看电影啊”,扬长而去。

正当二人准备回家时,贾导接到了来自电影艺术振兴协会的王会长的电话。

电影在申报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贾樟柯成为唯一的“电影非遗传承人”。

谁成想,原本还在一旁听得很不是滋味的宁浩,转头也收到王会长的邀约。

两人为争夺这一“电影非遗传承人”的资格相互竞争,煞费苦心,笑料百出。

就在两人为了展示谁的身体更好,狂炫羊肉汤之时,王会长收到消息,抱歉的通知两位导演,由于政策调整,今年的“非遗”名额给不了电影了。

为了让全世界都能吃上优质的猪肉,把名额给了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听到这一消息,两位导演血压瞬间升高,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两位百岁老人在病床上听闻隔壁有人去世,悲从中来,不禁感叹还有好多想看的电影都没来得及看看。

于是他们就在夕阳下骑上了心爱的三轮车,去到了海边的五元自选放映机。

到了挑选电影的时候,两人依旧是互不相让,文学系出身贾导钟爱于文艺片,挑选了诸如《小城之春》、《偷自行车的人》等印在教科书上的经典名篇。

相对比宁浩则更心仪商业片,挑选了《少林寺》、《南北少林》、《少林小子》等武侠动作片。

两人后面还挑选了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大师之作,还都不约而同的表示一看塔可夫斯基就想睡觉(谁年轻的时候没睡过几个电影大师呢)

最后两人停止争论,共同欣赏着电影《火车进站》。

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刻,我们回到了电影的开始。

汽笛声传来,火车缓缓地驶进站台,百年以前,座下的观众看见迎面而来的火车吓得四下逃窜,惊恐万分。

他们全然不知驶来的不仅是火车,而是一辆承载了无数可能性的穿梭百年光影的影像列车。

1896年1月25日《火车进站》在法国公映,它是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也是初期公开放映下流传度最广的电影。

周围渐渐暗下,仿佛我们又回到了电影院,电影的火车可以继续前行,驶向远方,星火不灭。

《地球最后的导演》片长不过40分钟,无论是剧情还是结构,各个方面来说并不算是绝佳的作品。

但是却是当今短视频大行其道,互联网浪潮企图吞噬电影行业的境况下的一剂安抚。

影片中的致敬与迷影梗,多到数不过来。

除了直白的片名和海报,细节里还埋藏了许多惊喜。

例如,宁浩出场时,手中喝的酒,标签上写着“马龙白兰地”,是对《教父》中的主角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名字的解构。

抓偷瓜贼时的举枪的动作和构图也同样致敬了《教父》的一张知名剧照(但最终并未用到正片中)。

会长打太极的时候,墙上贴的是迈布里奇的连续照片《奔跑中的赛马》,是他在摄影史上最早对摄影瞬间性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海边自选放映的五元电影院的摊主老头是由导演徐磊的父亲徐朝英所饰演的,而他也曾是徐导知名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主演之一。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影迷,那观看这部短片时,寻找细节处的彩蛋,也是乐趣满满。

导演徐磊坦言道“电影已经流行了一百年了,下一个百年,电影还会继续流行吗?

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也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这个软科幻的故事构想来源于导演疫情闲赋在家时,对整个电影行业目前的危机以及未来走向的脑洞。

其实电影自诞生以来始终在技术革命的不断威胁下找寻自己的一方天地。

1927年,从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开始,有声电影逐渐取代了默片。

片中有声的部分仅有主人公的歌声和一句不小心录进去的台词——“一切才刚刚开始”,没错电影的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

1935年,《浮华世界》的到来敲开了彩色世界的大门;因而《绿野仙踪》中,朱迪·嘉兰可以从黑白的世界去到彩虹的另一边;《红色沙漠》可以赋予色彩更深层次的表意与内涵。

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电影大行其道,电影制作者们依旧交出了《阿凡达》、《星球大战》等视效盛宴。

电影不会离去,因为人类始终充满着无尽的浪漫与绚烂的想象,“人间不过是无形的梦,偶然留下的梦尘世梦,光影的银河里才是灵魂的徜徉地”

*本文作者:浅浅

 4 ) 挺好的

电影已死,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如今的中国仿佛正在发生。

姑且将《地球最后的导演》认定是一个讲述“电影已死”之后发生的故事,那么影片中的所展现的两个导演的市侩与惆怅,仿佛在讲一个就发生在当下的,存在于每个人中国人的生活经历中的事情,哭笑不得、羞于提及又咬牙切齿——找关系。

“电影是一门及物的艺术”,既然有汾酒、有老陈醋,那么“电影”在电影中就没有死。

那这部作品中到底谁死了?

我觉得是闲死了。

首先,《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科幻片?

那影片中的“激励事件”是什么?

故事里只阐述了“电影”作为非遗之后发生了事情,却唯独没有阐明什么替代了电影,这是最复杂的东西也是有趣的。

这是可以如此处理的,但巧妙跃过,这很遗憾。

其次,《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喜剧片?

两位导演受名誉所累,徜徉在打机锋的推车上你来我往,结果是把搞话剧先送走了,二老感到了兔死狐悲就一同看电影去了,所以二人和解的原因就是死者为大,往事如烟应当携手向未来。

这是可以如此处理的,但过于简单,这很潦草。

最后,《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悲剧片?

我看到了凡是严肃的东西都死了,凡是庸俗的东西都活着。

敬畏死了、经验死了、诚实死了、话剧被“推走”了、歌剧变“吵闹”了。

市侩活着、数据活着、揶揄活着、假酒“旋儿”着、女性还被“看着”。

昔日所鄙夷的一成不变,哪怕出现了“缸中之脑”,坏事依然是坏事,人的所作所为无差别的延续着,最后“悲”不知从何而来汇集到了“电影”身上。

这是可以如此处理的,但没有联系,这很矛盾。

所以,我们在矛盾中掩盖了痛苦,在潦草中收获了快乐,在遗憾中结束了观影。

从资历和情感上讲,想写一点真话是很难的,第六代导演作为秩序的破坏者,给了中国电影以活力,但是若第六代导演将来要成为中国电影的殉道者,那何尝不是在自建阶级?

电影想说的不就是这句话:未来已来,现代文明最大突破,同时也是现代文明最大的危机。

但你们现在玩儿的花活何尝不是一回事呢?

电影怎么会死呢?

《地球最后的导演》将未来置于“敌托邦”中,无论是宁导的田野还是贾导的别野,不也都是在现实枯竭之时的一种虚拟空间,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崩塌”后有了一种逃避的可能。

那你俩其他的同行呢?

是不是连冲大会员的钱都快付不起了。

就比如作者本人,到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桌子上唯一挺立的西瓜,悲哀的不是周遭哀鸿遍野,是熟视无睹如同草芥。

我觉得影片一点也不逗,因为作为经历者,你其实正在经历着电影的死亡,因为当下的电影已经很久没有和当下的现实进行过对话了。

那请问:透过电影镜头你看到自己了吗?

我看到了两个大佬在劝我改行。

这很现实。

 5 ) 《地球最后的导演》最全细节总结

《地球最后的导演》笑点十足,作为为两位导演量身定制的短片,有关电影的彩蛋也超多,这里尽量总结了个人能够找出的彩蛋,可能还有遗漏或者错误,欢迎各位补充。

1、开头贾导在模拟拍电影,是在致敬自己的作品《小武》

/贾导模拟拍电影

/电影《小武》剧照2、贾樟柯导演模拟拍电影的地方,是电影博物馆,墙上还写了“近代电影 拍摄重现演出”

3、贾导闭馆时的台词,串联了自己的过往作品穿过站台(《站台》)送走了小武(《小武》) 世界很大(《世界》)我们江湖再见 (《江湖儿女》)让我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4、宁浩导演出场的时候,喝的酒叫做“马龙白兰地”,致敬教父马龙白兰度。

后面抓偷瓜贼也有对于《教父》的致敬(但那个镜头实际上没有在电影里用过)

/马龙白兰地

/宁浩致敬《教父》

5、宁浩导演头上佩戴的眼镜一般是飞行员专用,而且个人觉得宁浩导演像宫崎骏的《红猪》中的主人公(宁浩导演粉丝别骂我)6、两位导演在酒吧里和张婧仪搭讪的时候,贾樟柯自谦道自己的得奖都是些野生动物,狮、豹、熊啊,指的是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贾樟柯曾经于2010年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获得过终身成就奖,以及凭借《三峡好人》夺得威尼斯金狮奖,处女作《小武》当时去的是柏林电影节,获了一些奖7、贾导也聊到了宁浩导演的作品《无人区》和疯狂的系列,后面宁浩导演的手机铃声是二手玫瑰乐队的歌曲,就是《疯狂的外星人》主题曲,还有后面宁浩家的沙发上,也有外星人的玩偶

/宁浩导演作品提及

/二手玫瑰《疯狂的外星人》

/《疯狂的外星人》玩偶8、同时,宁浩家里后面还有尊佛像,应该是为了致敬宁浩导演的《香火》9、宁浩导演后面还cue了贾导一直在筹备,永远没开拍的《在清朝》,希望导演能早日拍好

10、宁浩导演的三轮车,和徐磊导演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中三轮车很相似,都是两个老头骑着三轮,看来徐磊导演很迷恋三轮车。

/宁浩导演三轮车

/《平原上的夏洛克》剧照11、贾樟柯在家里面读书的时候,感叹“写的真好”,但事实上这本书是《贾想1996—2008》,由贾樟柯自己编写。

而且后面可以看到桌子上还放着另外两本书,从封面的颜色来看,应该是贾樟柯导演的另外两本《贾想》。

12、贾樟柯导演在音箱里唱的歌是《啊我的太阳》,在《任逍遥》里面导演开场自己曾经客串过一个路人甲,唱的就是《啊我的太阳》,贾导应该蛮喜欢这首歌的。

13、贾樟柯导演的家里面放了一张台球桌,应该是在致敬导演自己曾经拍的一个纪录短片《公共场所》,里面拍摄了台球厅。

14、宁浩导演后面从自己的田园里面挖出了几本剧本,分别是《香火》、《疯狂的石头》、《心花路放》、《疯狂的赛车》以及《太原往事》,其中《太原往事》并不存在,希望导演未来能拍一部,或者正在筹备中。

15、贾导在家打扫自己的海报墙,一共两排,共十部,分别是《站台》《sanxia好人》《二十四城记》《世界》《海上传奇》《山河故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江湖儿女》《小武》《任xiaoyao》

前面机器人和面的时候也有一排分别是《三峡好人》《江湖儿女》《无用》《天zhuding》《山河故人》

16、会长打太极的时候,墙上贴的是一连串马跑的照片,致敬的是迈布里奇的连续照片《奔跑中的赛马》,他奠定了电影的观念和技术基础。

17、同时,旁边的雕塑上有一个一个的签名,个人认为是导演的签名,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签名,勉强辨认出了刁亦男、吴宇森和王小帅导演的名字18、导演和会长聊天的时候,看了一下墙上都是各种团体奖项,其中有张是第七十三届釜山学院电影节,颁布的最具潜力组织奖(成员一个个都七老八十了,还最具潜力?

19、两个导演聊天的时候,还顺便吐槽了一下管虎导演,一个说人家血压高,一个说腰不好,这是在咒管虎导演吗?

20、导演帮会长搬胶片的时候,所有胶片都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可以看到名字的胶片有《是好汉还是孬种》、《无间道》、《独自等待》、《麋鹿王》、《悲喜人生》

/《无间道》及《独自等待》

/《是好汉还是孬种》

/《麋鹿王》及《悲喜人生》21、贾导还背了个李小龙,太卖力了,李小龙造型出自于1978年的电影《死亡游戏》。

22、两位导演离开医院的时候,放起了《心雨》,这首歌也曾被贾樟柯用在电影《小武》中

23、五元电影院的摊主是导演徐磊的父亲徐朝英,导演父亲基本上在徐磊导演的所有作品中都出现过,《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主演之一就是导演父亲

24、贾樟柯和宁浩在电影院选择电影的时候,贾导选的都是文艺片,《小城之春》、《偷自行车的人》、《七武士》

而宁浩导演选的都是武打片,《少林寺》、《南北少林》、《少林小子》

后面两位分别选了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25、平板片单中其他的电影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诺斯费拉图》、《将军号》、《哀乐中年》、《黄金国》、《我不是药神》、《神奇的扇子》、《月球》、《工厂大门》、《三生计》、《战舰波特金号》、《党同伐异》、《流浪女》、《受益人》、《小尼莫》、《忠实的心》、《铁路的白蔷薇》、《定军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疯狂的一页》、《罢工》、《母亲》、《福尔摩斯二世》、《水浇园丁》、《热带往事》、《13号囚犯》、《祖母的放大镜》、《北方的哈努克》、《女巫》、《情场现形记》、《古堡惊魂》、《寻子遇仙计》等(要截图太多,自己去看)26、宁浩导演在看塔可夫斯基的时候,吐槽的一句话非常对理,“每次一看他就睡了“(本人也是)

27、最后两位一致认可的电影是《火车进站》,背景变黑,银幕逐渐变大,我们慢慢跟随着电影最开始的短片,体会独属于现在的感动,一个又一个人逐渐走过,他们走过的是电影的百年历史,更是时代中电影的永恒。

END文本图片来源 | 网络本文首发于vx公众号:吾影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

 6 ) 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

《地球最后的导演》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是一段关于时间的时间,是贾樟柯、宁浩对于电影现状的忧思,亦是他们写给电影的挽歌。

影片中涉及到多重时间,个人的与电影的相互交织,道出了贾樟柯、宁浩的电影往事,也写满了电影已休而我未死的虽生犹死。

影片以《小武》的一段场景开头,以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结尾,像是写了一段墓志铭,又像是点燃了新的希望。

贾樟柯顺口溜般的调侃着自己的作品,宁浩说自己“也有十几亿的”,他们诉说的是往事,是电影的辉煌,到了2065,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盯着一块屏幕,傻看着”,电影成了过去时,说好的非遗,也被一只母/猪代替,望着银幕中贾樟柯、宁浩拼劲气力把电影器材搬上车,再结合片尾的《火车进站》,原来他们是想把电影送往远方,留存星火希望。

 7 ) 正因为热爱电影,所以不敢伤害电影。

作为一个影迷来说,情怀很够,贾和宁互相调侃,互相伤害,一个文艺一个商业,共同争取当电影“灭绝”后的申遗“真科长”。

俩导放下身段,很有娱乐精神,如果是他俩的忠实观众,简直像是看了一场精彩的脱口秀。

作为一个短片来说,确实硬伤不少,但是看到一同推出的其他几个参差不齐的短片,我觉得这部片至少在取悦部分观众下,做到了他该做的。

我看得很乐呵,难得有一部取悦影迷的短片,而且是取悦一帮嘴最挑的人,我很开心。

但正因为热爱,所以不能伤害,不能像流量明星的粉丝一样,对两位导演带粉丝滤镜,客观来说,这部片我觉得在七分左右。

故事的整体架构有一点普通,虽然争夺“科长”位是主线,但全片是靠自嘲串联,这就导致整体的深度其实不够。

最后主线的结局也很突兀,包袱的效果达到了,但作为主线突然结束,留下大段时间继续吐槽,搞情怀,虽然我看着很乐呵,但总觉得有点拧巴,尤其是在包袱很浅,卖情怀太明显的情况下。

所以我说如果放到脱口秀或者娱乐节目上看,这部片绝对满分,但是以一个电影短片来看,还是有点欠缺。

而影片主线中部的部分设计也比较普通,可以说是上一秒就能猜到两人会怎么做,对于一个“科幻”短片来说,有点浪费背景,而且喜剧最怕的就是被猜到包袱,这点有点伤。

但有很多梗又是我很喜欢的,那是一种影迷独有的难以被别人所get到的梗,比如贾科长变真科长,贾樟柯看《贾想》说真棒,看到这个短片,总感觉还有人能懂,能一起笑,真的很开心,对这短片真的是又爱又恨。

延伸一点,我感觉到悲观的一点是现在年轻观众几乎看不懂这个短片里的梗,这短片不过是圈内自嗨而已。

不学电影专业的年轻人知道费里尼,塔可夫斯基吗?

知道《火车进站》吗?

甚至有弹幕说看到《火车进站》为什么会感动。

可能未来真的会变成短片中预言的那样,小孩只会觉得电影无聊,让无数的优秀经典陨落在历史中。

我觉得适当的引导很必要,电影的美妙需要感受,而我觉得,更重要的不只是圈内自嗨,而是引导周围的人,至少尝试过让他们体验一次电影真正的美妙。

真正品尝了一个事物的美妙后,才会懂它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以为自己吃的洋芋已经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即使它过程很痛苦,但结果很美妙。

如果仅仅关注剧情,不像再花精力看电影,感受电影,那电影真的会被营销号毁掉,电影没有拥护者可能真的会死。

 8 ) 海滩电影院片单

附豆列:《地球最后的导演》海边电影院片单贾:浩子,你挑吧!

宁:哎呀,伙计选择障碍嘛,还是你来吧!

贾:那我就来了啊。

(此时的片单⬇️)

将军号 (1926)9.11926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动作 战争 冒险 / 巴斯特·基顿 克莱德·布鲁克曼 / 巴斯特·基顿 玛丽昂·马克

诺斯费拉图 (1922)8.21922 / 德国 / 恐怖 奇幻 / F·W·茂瑙 / 马科斯·夏瑞克 古斯塔·冯·瓦根海姆

少林寺 (1982)8.41982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动作 武侠 古装 / 张鑫炎 / 李连杰 于海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1902)7.81902 / 法国 / 短片 冒险 / 费迪南·齐卡

哀乐中年 (1949)9.3194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家庭 / 桑弧 / 石挥 朱嘉琛

黄金国 (1921)7.71921 / 法国 / 剧情 / 马塞尔·莱尔比埃 / 伊芙·弗朗西斯 雅克·卡特兰

南北少林 (1986)7.21986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动作 武侠 古装 / 刘家良 / 李连杰 胡坚强

我不是药神 (2018)9.0201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文牧野 / 徐峥 王传君(宁浩夹带私货😠1)

神奇的扇子 (1904)6.91904 / 法国 / 短片 奇幻 / 乔治·梅里爱 / 乔治·梅里爱

火车进站 (1896)9.41896 / 法国 / 纪录片 短片 /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路易斯·卢米埃尔

小城之春 (1948)8.71948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费穆 / 李纬 韦伟

工厂大门 (1895)9.01895 / 法国 / 纪录片 短片 / 路易斯·卢米埃尔

月球旅行记 (1902)9.21902 / 法国 / 喜剧 动作 科幻 短片 奇幻 冒险 / 乔治·梅里爱 / 弗朗索瓦·拉勒芒 朱勒-尤金·乐可利贾:(点开《小城之春》)这个好。

宁:你要是看这……那就,那还不如看,这个(点开《少林寺》)(此时片单⬇️)

三生计 (1921)8.31921 / 德国 / 爱情 惊悚 奇幻 / 弗里茨·朗 / 丽尔·达戈沃 沃尔特·扬森

战舰波将金号 (1925)8.71925 / 苏联 / 剧情 历史 战争 / 谢尔盖·爱森斯坦 / 亚历山大·安东诺夫 弗拉迪米尔·巴斯基

少林寺 (1982)8.41982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动作 武侠 古装 / 张鑫炎 / 李连杰 于海

党同伐异 (1916)8.71916 / 美国 / 剧情 爱情 历史 / 大卫·格里菲斯 / 丽莲·吉许 梅·马什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7.91915 / 美国 / 剧情 爱情 历史 战争 西部 / 大卫·格里菲斯 / 丽莲·吉许 梅·马什贾:浩子呀,你这个审美啊,一直短板没补上。

哎呀,看看人家咋拍(点开《偷自行车的人》)(此时片单⬇️)

少林小子 (1984)7.41984 / 中国香港 / 喜剧 动作 武侠 古装 / 张鑫炎 / 李连杰 黄秋燕

流浪女 (1922)7.61922 / 法国 / 剧情 / 路易·德吕克 / 伊芙·弗朗西斯 Gine Avril

受益人 (2019)6.5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爱情 / 申奥 / 大鹏 柳岩(宁浩夹带私货😠2)(这也夹得太离谱了点)

小城之春 (1948)8.71948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费穆 / 李纬 韦伟

小尼莫 (1911)8.31911 / 美国 / 喜剧 动画 短片 / 温瑟·麦凯 J. Stuart Blackton / John Bunny 温瑟·麦凯

忠实的心 (1923)7.91923 / 法国 / 剧情 爱情 / 让·爱泼斯坦 / Léon Mathot Gina Manès

铁路的白蔷薇 (1923)8.31923 / 法国 / 剧情 / 阿贝尔·冈斯 / Séverin-Mars Ivy Close

偷自行车的人 (1948)9.11948 / 意大利 / 剧情 犯罪 / 维托里奥·德西卡 / 兰贝托·马乔拉尼 恩佐·斯泰奥拉

定军山 (1905)9.41905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戏曲 / 任景丰 / 谭鑫培

疯狂的一页 (1926)7.81926 / 日本 / 剧情 恐怖 / 衣笠贞之助 / 井上正大 中川芳江宁:你这审美是一直都,长镜头……(点开《南北少林》)这个!

(此时片单⬇️)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1920)8.91920 / 德国 / 悬疑 恐怖 犯罪 / 罗伯特·维内 / 维尔纳·克劳斯 康拉德·韦特

将军号 (1926)9.11926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动作 战争 冒险 / 巴斯特·基顿 克莱德·布鲁克曼 / 巴斯特·基顿 玛丽昂·马克

南北少林 (1986)7.21986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动作 武侠 古装 / 刘家良 / 李连杰 胡坚强

罢工 (1925)8.21925 / 苏联 / 剧情 / 谢尔盖·爱森斯坦 / 马克西姆·施特劳赫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福尔摩斯二世 (1924)9.41924 / 美国 / 喜剧 动作 爱情 / 巴斯特·基顿 / 巴斯特·基顿 凯瑟琳·麦奎尔贾:又是武打片……看它干啥了!

给你看个黑泽明的(点开《七武士》),也是武打片,看人家咋拍!

(此时片单⬇️)

七武士 (1954)9.31954 / 日本 / 剧情 动作 冒险 / 黑泽明 / 三船敏郎 志村乔

水浇园丁 (1895)9.11895 / 法国 / 喜剧 短片 / 路易斯·卢米埃尔 / François Clerc Benoît Duval

淘金记 (1925)9.21925 / 美国 / 喜剧 爱情 西部 冒险 / 查理·卓别林 / 查理·卓别林 马克·斯旺宁:哎呀,黑泽明看过了……听不懂外语!

(点开《少林小子》)(此时片单⬇️)

真人玩偶 (1919)7.91919 / 德国 / 喜剧 奇幻 / 恩斯特·刘别谦 / Josefine Dora Victor Janson

热带往事 (2021)6.1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犯罪 / 温仕培 / 彭于晏 张艾嘉(宁浩夹带私货😠3)

哀乐中年 (1949)9.3194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家庭 / 桑弧 / 石挥 朱嘉琛

偷自行车的人 (1948)9.11948 / 意大利 / 剧情 犯罪 / 维托里奥·德西卡 / 兰贝托·马乔拉尼 恩佐·斯泰奥拉

将军号 (1926)9.11926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动作 战争 冒险 / 巴斯特·基顿 克莱德·布鲁克曼 / 巴斯特·基顿 玛丽昂·马克

七武士 (1954)9.31954 / 日本 / 剧情 动作 冒险 / 黑泽明 / 三船敏郎 志村乔

13号囚犯 (1920)8.01920 / 美国 / 喜剧 短片 犯罪 / 爱德华·克莱因 巴斯特·基顿 / 巴斯特·基顿 西碧尔·希利

祖母的放大镜 (1900)8.21900 / 英国 / 短片 / 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

少林小子 (1984)7.41984 / 中国香港 / 喜剧 动作 武侠 古装 / 张鑫炎 / 李连杰 黄秋燕

北方的纳努克 (1922)8.51922 / 法国 / 纪录片 / 罗伯特·弗拉哈迪 / Allakariallak Nyla

女巫 (1922)8.21922 / 瑞典 丹麦 / 恐怖 纪录片 奇幻 / 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 Maren Pedersen 克拉拉·庞特皮单

情场现形记 (1922)7.31922 / 美国 / 剧情 / 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 / 鲁道夫·克里斯提 杜邦小姐

古堡惊魂 (1921)7.01921 / 德国 / 剧情 悬疑 恐怖 犯罪 / F·W·茂瑙 / 阿诺尔德·科尔夫 Lulu Kyser-Korff

寻子遇仙记 (1921)9.21921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家庭 / 查理·卓别林 / 查理·卓别林 卡尔米勒

狂热 (1921)7.01921 / 法国 / 短片 / 路易·德吕克 / 伊芙·弗朗西斯 Edmond Van Daële

西班牙的节日 (1920)7.91920 / 法国 / 谢尔曼·杜拉克

微笑的布迪夫人 (1923)7.91923 / 法国 / 剧情 短片 / 谢尔曼·杜拉克 / 热尔梅娜·德尔莫 Alexandre Arquillière贾:听不懂你不会看字幕!

……安东尼奥尼!

咋地说。

宁:哎,这个是……这个才是安东尼奥尼吧!

贾:哎呀,刚才是费里尼啊!

那就不看安东尼奥尼了。

我看看有没有……这个好!

塔可夫斯基!

宁:哎呀,不行。

每回一看他就睡了。

咱们闹上个……它。

贾:还行,这个不错。

宁:还可以。

(银幕播放《火车进站》)

火车进站 (1896)9.41896 / 法国 / 纪录片 短片 /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路易斯·卢米埃尔

 9 ) 贾樟柯和宁浩,哪一个才是好导演?

《地球最后的导演》被念了许久。

去年在平遥国际影展上,贾樟柯、宁浩主演的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进行了首映,此后再无消息。

如今,这个短片的庐山真面目终于得以看见。

贾樟柯和宁浩以未来电影被边缘化为基调,思考电影最初的样子是什么?

是卢米埃尔兄弟的探索,费里尼的创新,安东尼奥尼的文艺,塔可夫斯基的沉闷?

还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好莱坞的娱乐性与港片的港味?

艺术与商业该如何平衡?

在国际上得奖是好片,还是票房大卖是好片?

观众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

艺术性还是娱乐性?

这年头,真的没人看电影了吗?

大家都在忙着赚钱,电影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从《地球最后的导演》中可以看到,电影失去了观众,没有人关心电影还在不在,更不会有人在乎有没有迷影,唯二还在坚持搞电影的只剩下了宁浩和贾樟柯。

本来还有同为第六代的管虎。

可是他在《杀生》票房失利之后,彻底拥抱了商业片,放弃了当初的艺术追求,如今连屁股都歪了。

这就是《地球最后的导演》中透出的悲凉,电影是一门艺术,还是赚钱的工具?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看电影的诉求是什么?

宁浩的开始是《香火》。

在贾樟柯的帮助下有了《小武》的迷茫,《小山回家》的青涩,一切都朝着成为第二个贾樟柯前进。

可是,在《绿草地》鲜有人问津后,宁浩陷入了艺术和商业的两难之中。

搞艺术观众不太喜欢,追求商业又与初衷相悖,他也曾想做《偷自行车的人》,只是观众太喜欢《少林寺》。

权衡之后,宁浩选择了两个都要。

《疯狂的石头》是他的尝试,《疯狂的赛车》是他的成熟。

宁浩似乎走对了路,找到了观众想看什么,也坚守了自己的艺术。

他的电影不是简单的喜剧,涵盖了黑色幽默和现实主义。

不那么真实但足够写实,观众每每在《无人区》的夜巴黎为攒劲儿的节目捧腹大笑时,总会为电影小人物的心酸感同身受。

宁浩这个鬼手裁缝把七零八落的现实在他的电影中缝合起来,用笑声诠释荒诞的现实。

只是《心花路放》之后,宁浩试水自由市场,《疯狂的外星人》主打荒诞科幻和市井喜剧。

然而一对王炸打烂了,顶着疯狂三部曲的招牌拍了一出讽刺喜剧,有闹腾,有荒唐,唯独失去了艺术,那么现在的宁浩是一位好导演吗?

贾樟柯的开始是《小山回家》。

片中的异乡人,在即将过年的时候,寻找一同回老家的伴,这个角色的行为成了贾樟柯以后电影的内核——故乡。

贾樟柯的电影离不开故乡,离不开生养他的县城。

这里有他的故事,这里是他的电影世界,他总在用电影告诉人们,中国不只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还有小地方的挣扎落后。

《小武》中的贾樟柯在挣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县城既不像乡村,又不像城市。

虚浮在四不像的边际海洋中,到不了海中央,又不想回到岸边,处于其间的人们同样如此,他们何去何从?

在《站台》中,贾樟柯给出了答案,在县城也可以搞艺术。

但是到了《任逍遥》中,贾樟柯又渴望走出去,偏安一隅太封闭,艺术搞来搞去搞不出什么新花样,于是就有了《世界》。

看过世界的贾樟柯转了一圈。

《三峡好人》中的失去让他怀念故乡的样子,他再次回到了故乡。

但那里早已变了样子,《二十四城记》的拆迁在到处上演,他记忆中的故事渐渐变了味。

趁着有些痕迹还在,他用《山河故人》和《江湖儿女》祭奠给他电影灵感的故乡,致敬给他快乐的武打片,他知道自己成不了黑泽明,但也要做费穆。

可是,他电影中的文学性和现实性并不适合大多观众。

他无法像宁浩那样取得高票房,很多时候还得在地下流传。

因为他的电影没有那么多娱乐性,看起来太累,太闷,让人反思不轻松,那么这样的贾樟柯是一位好导演吗?

观众是喜欢宁浩多一些,还是喜欢贾樟柯多一点?

在《地球最后的导演》里张婧仪给了选择。

观众在娱乐时喜欢宁浩,在学习时喜欢贾樟柯,只是审美的高低与不同,区分了贾樟柯和宁浩。

但又烦贾樟柯让他们烧坏了不少脑细胞,那么怎样才可以让观众在喜欢宁浩的同时接受贾樟柯的烦?

黑泽明教过办法,“最难的,是提高观众的电影欣赏水平,这需要花大力气,而降低它是容易的,现在正是如此。

因此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电影鉴赏能力,在这方面培养观众,这是项极困难但又有挑战性的工作。

可是,“这年头,人们都忙着赚钱,谁还看电影啊,有什么好看的。

”电影走到了十字路口,连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都没有,观众的观影习惯太容易被其他事物取代。

当电影失去了观众,当电影变成纯粹的工具,即使有再多的《少林寺》《小城之春》也无济于事。

那时候,贾樟柯和宁浩独自在海边孤独看《火车进站》的场景便会重演。

《南北少林》不看,《七武士》不看,李连杰不喜欢,黑泽明不爱看,电影成了夕阳产业。

“我们穿过站台,送走了小武,世界很大,我们江湖再见,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游到海水变蓝。

”只是朋友们,恐怕我们无法一起游到海水变蓝了,因为电影和我们总有一个会缺席,疫情反复,烂片不断,我们还会思念电影吗?

“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我的思念,不再是决堤的海,为什么总在那些飘雨的日子深深地把你想起。

我的心是六月的情,沥沥下着心雨,想你想你想你,最后一次想你。

 10 ) 一些彩蛋和包袱

其实也不算是彩蛋,就是各种包袱和笑点吧,笑劈了。

1、宁浩登场时举着枪干酒,有个特写叫马龙白兰地(或许是致敬马龙白兰度?

2、贾樟柯读的书是《贾想1996—2008》,自己夸自己“写得真好”hhhhh

贾想1996—20088.6贾樟柯 / 2009 / 北京大学出版社3、宁浩的手机铃声是《疯狂的外星人》的主题曲,二手玫瑰梁龙唱的。

宁浩的房车里也有疯狂外星人的玩偶道具。

4、这两个海报背景有人可以能认全么?

我没太看过科长的电影。

5、勉强能看清《独自等待》《无间道》

6、李小龙

7、我和朋友吃自助快结束的时候be like:

8、死的是搞话剧的,我还以为是搞摇滚的呢hhhh

9、最后的五元电影自选,完全就是商业片和文艺片之争,笑死。

科:《小城之春》浩:《少林寺》科:浩子你这审美属实短板,《偷自行车的人》浩:你不要老是长镜头嘛,《南北少林》科:又是武打片,看看黑泽明的《七武士》浩:黑泽明看过了,听不懂外语,《少林小子》科:看不懂你不会看字幕,安东尼奥尼浩:拜托,这个才是安东尼奥尼8科:哦这是费里尼,那就这个吧,塔可夫斯基浩:不要,艺术电影一看就睡了。

那就《火车进站》吧除了他们点的,还有别的几部电影,外语片我不认字,看到了《我不是药神》《定军山》

《地球最后的导演》短评

跑偏到姥姥家了吧,如果主题是爱电影,应该是两人各自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让电影入选非遗,而不是为了争取一个传承人的名头互相挤兑,什么呀跟什么呀,如果一切为了名利,电影死也是应该的。

7分钟前
  • 图图
  • 较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8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推荐

附赠贴片小短片《火车进站》

12分钟前
  • 给你我最亲爱的
  • 还行

第一次全程听山西话,真是老怪了😂一点儿也不榆林。纯粹俩导演自嗨之作。

14分钟前
  • 能文能武
  • 还行

6.5

15分钟前
  • 后夕阳
  • 还行

《火车进站》也是我的外片第一

18分钟前
  • 想乱思
  • 还行

哈哈哈这个拍得挺好的啊

23分钟前
  • 薯本华
  • 推荐

充斥着贾樟柯宇宙的缩影及宁浩往期电影的小彩蛋。不像2065的科幻未来,反倒很像1965的后现代主义。科长“眼馋”宁浩的票房号召力,宁浩“嫉妒”科长获得国际大奖。疫情当下,电影院已经够魔幻了,流媒体当道,2065年电影真的还会存在吗?原来,不仅我看老塔会困,宁导也是。

24分钟前
  • 臻圣
  • 还行

科长演技还有提升空间。

29分钟前
  • sleepy Mia
  • 推荐

3.5。笑片,沒想到是小笑料堆砌的短片。孱弱的設計(互相嘲諷挺好,送禮還好,到比拼身體真的就是小品級設計啦)和寧導賈導帶來的現實與虛構的交互趣味。

32分钟前
  • 白茅
  • 推荐

现状就是我们被观众抛弃,也被官方抛弃。结果在于,我们没做什么实事,尽是自恋自嘲。

35分钟前
  • 维普拉斯
  • 较差

贾樟柯演技不太行嘛哈哈哈

40分钟前
  • 江未
  • 力荐

2.5

42分钟前
  • 纠结的茶
  • 还行

找科长和宁浩身上的梗比短片本身更有趣。

44分钟前
  • sherrychan
  • 还行

五块钱能看电影的海滩真不错,现在网上会员付费还得六块。

49分钟前
  • 云A_TU282
  • 还行

别逗了,还“小圈乐”呢,中国电影都什么样了,还自我感动个鸡毛。

53分钟前
  • GUMMO
  • 很差

虽然土味十足,但两位导演的演技实在厉害。

58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还行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卡普西街的咖啡馆里放了《火车进站》,那时人们看着冲过来的火车惊慌得跑开;126年之后,平遥的小城之春厅又放了一下,观众大笑着鼓掌。难说,电影究竟是老去了还是年轻了

1小时前
  • 废话队长
  • 还行

当两个导演去竞争一个名额,呵呵……很东方的故事。然后只有结尾那段才算是有点儿意思。两星

1小时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较差

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有包袱、有情怀 里面的概念解构、典故运用、剧情反转以及电影人的彩蛋都太妙了 好久没有看到这种让人笑中带泪的挽歌作品了 最后地球上最后的两位导演在海边看那部人类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的时候 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

1小时前
  • Feifei Su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