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现实打到了心存希望、乐观向上、甜蜜可爱的爱丽丝吗?
当然没有。
在远离童话的诚实国度里,爱丽丝只不过是赶不上时代潮流,保留女性“胸部照进梦想”的传统观念,将努力用到书本而非实践上;爱丽丝只不过是学会了喝酒,学会了忍受老板责罚,就以为认识了整个社会;爱丽丝只不过是被一次次被残酷的天灾人祸冲撞但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攒钱买房,为爱人拼劲全力的梦想;爱丽丝只不过是为了能够拯救爱人姓名的钱被同样为了自己生活质量的其他人随意辱骂殴打虐待囚禁;爱丽丝只不过是杀了人犯了罪。
冰冷的水一次次要将她心头燃燃不息的希望之火浇灭,但是心里有寄托有爱的人怎么可能会被轻易打垮呢?
可以无视医生,无视警察,无视施暴者的人怎么可能会被轻易打垮呢?
所以,更多的生活蹂躏接踵而来,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被犯下,直到无可挽回,直到梦醒时分。
终于,我们看到了在诚实国度中的爱丽丝,这个被残酷现实折磨的不成样子的现实的爱丽丝,这个终于被现实压弯了脊梁的爱丽丝。
但她犯罪不是因为穷,也不是因为穷而犯罪的呀。
在诚实国度里,这真的很难解释。
爱情是唯一支撑女主拼命努力活下去的原因,所以当有人阻止她拿房屋的签名时以此拿钱维持男主的医药费时,她都毫不留情地杀了人,只能说一句,对不起。
她甚至不在乎自己,大腿被熨斗烫下了两个火红的疤痕,也不管不顾首瘸着腿先去医院看丈夫,为了让丈夫开心实现他的愿望,买一套房子,在九年里身兼数职,手里老茧横生,绽皮露肉,纹路里嵌着黑色,粗糙地和农民的双手无异。
看完心酸酸的,为了李贞贤而看的这部剧。
诚实国度,大概就是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欲望不加掩饰的现实,而女主却像爱丽丝一样单纯的追逐着童话般的生活。
人们常说越努力越幸运,在女主角身上则完全相反,满怀前进的信念,现实却是意料之外的各种不堪和不幸。
风格略显怪诞和匪夷所思,想起了松子,同属致郁系。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一步错,步步都会错。
你要的简单,看起来触手可及。
但是总会有人提醒你,这是现实社会。
生命的柔弱是抗击不了现实的社会的,活在底层的人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活在残酷的杀戮中。
碰到这么风格化的影片,还是导演处女长片。
赶紧多留下些文字,以表心头之爱最喜欢的镜头是两个警察把女主挤在中间,象征意义说出来都感觉老套。
这段的哭诉戏虽然很滑稽,但你能看得见辛酸,表演确实加分。
最喜欢的场面就是地下室反杀,行云流水如清洁日常。
果然行行有门道。
送报纸、飞卡片、保洁、厨房后厨工作,个个都能悟道,招招都是杀人技。
最值得吐槽的就是,结婚九年了还是那么年轻,更过分的是一直被人叫大妈!
最破坏性的是中间视角转到示威组织上,这绝对是最大的弊病。
看的我莫名其妙,一步步引出完全可以有悬疑效果。
这视角的突然转换,明显拉低了预期。
最抓狂的是,警察说出那句‘这世界本来就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我心想可别又搞社会批判那一套,幸亏就这一句,没有破坏整体风格。
这种韩式金句虽然便于流传度,但我着实是无感——这片子就是要飞起来。
还有就是每次女主暴走前,都要给明确的动机和反应镜头。
私以为,这样的反应和金句的出现还是多了点现实性的注脚,就像港片那样过火,品质反而更佳。
最场外的是,女主跟送报老板请假的那一段表情,那么浮夸,但就是感觉那么可爱
最后的最后,我还以为女主是白百何呢,太TM像了!
一直想看亲切的金子, 复仇的感觉总让人欢畅淋漓。
但是这一部的确让的觉得悲惨又压抑, 也很遗憾的看不到女主的智商爆发,但同时又让这部电影有趣。
主角的智商让复仇有些不完美,但是似乎有更贴近生活,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复仇都会如此聪明吧。
但感觉也不那么像是复仇,更像是主角一直在被动的做一些事情为了生活。
杀人也是偶然开始,到后面略微主动的杀人。
关于她杀女咨询师,感觉部分也许是复仇, 但部分也是为了房子在开发。
杀警察也是不得以。
所以觉得从头到尾,她似乎没有其他复仇剧主角的主动和机智,她有的只是无奈。
所以实在没有其他复仇类电影的快感,但同时也让这部电影变得特别吧。
主角的人生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总觉得是因为智商不够。
虽然有灵活的手,但大脑似乎不够用的感觉。
但是我觉得很悲伤,明明很努力的生活,却落得如此结果。
至少她的爱情还是真实的吧。
然而他的老公也有些傻傻的感觉,所有才觉得他们很配吧。
不过感觉真的没有预料到她老公的自杀,完全出乎意料。
这部电影细节也很多呀,我关注到的可能主要是衣服和外形的变化。
感觉后期衣服有变的靓丽。
似乎暗示了她开始主导她的生活吧。
这部电影让我出乎意料的地方还挺多的。
1。
女主的智商,一开始很期待看酣畅淋漓的复仇,没想到完全走到其他方向,以为后期女主智商会变高,然而并没有呀。
有点失望,但是似乎也很符合电影的主题?
2.女主老公的自杀,买房以后虽然知道老公知道女主很辛苦而内疚。
但是他开始钉东西的时候,我以为他在新生活开心,配乐也很欢快。
我还以为那东西他只是为了锻炼开始新生活。
万万没想到,他是为了自杀,真是整个三观都醉了。
但想想那似乎是个衣架 钉的位置也很奇怪吧。
也许导演之前又给暗示。
还是导演可以想要让我们惊讶?
关于女主的被动和主动对于女主到底是被动还是主动,我有些迷惑1.主动,对于她的生活,她一直都有主动的选择她想要的。
似乎她也很清楚。
她想要什么。
例如她老公不想手术要买房。
她还是选择手术。
选择她觉得幸福的。
2.被动,但是她似乎又一直被动的做这些不想做的事。
我很奇怪,每次她主动去做一些事。
最后的结果似乎都出乎她的意料。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吧,有时候不管你多么积极的生活。
生活可能还是会出现不同的意外吧。
不过其实细细想想, 也许她的悲剧还是和她的智商有关吧?
很多关键的时刻,或者关键的事她都没有注意到?
还是导演刻意让她如此倒霉?
似乎值得思考一下我觉得可能是不足的地方1。
节奏问题。
虽然电影很短,但是我总觉得节奏太慢,也是因为看过的复仇电影,节奏都比较快。
这部电影的节奏总让我的觉得太拖沓。
也许有总觉得吧短片可以拉长的感觉2。
有些角色的塑造有些奇怪?
也许是我没看懂。
觉得女主当然塑造得很好,毕竟大篇幅讲她。
咨询师的也很不错,很多小细节体现她的狠毒和手段。
但是其他角色也许是篇幅不够。
总觉得其他角色也很有意思,但有没有表现出来。
所以总觉得这个角色缺些什么呀。
例如元士感觉体现了他的凶狠和军人的感觉。
但回家的时候拿纸箱之类细节又体现了他生活的不如意?
但是还没有更多细节展现他就死了。
总觉得缺些什么呀。
但是也许每个角色都展开电影会太长?
但我始终觉得很多配角自身应该都很有趣。
例如警官,洗衣店的儿子。
感觉刻画的部分虽然也特色,但是还是不够立体生动。
总而言之,对我而言,是部出乎意料的复仇电影。
总觉得导演要讲的也许不是复仇,也许是生活吧,然而我可能太年轻。
总觉得看的还是不够透彻
2015年的最后几天,我因为旅游淡季在家学韩语无意间在B站找到这个大作来看,名叫《诚实国度的爱丽丝》。
百度百科对这电影的介绍只有短短几句话,由此看得出这电影很小众。
但冲着B站上十几万的点播量,加上是鼎鼎大名的李贞贤主演,我毫不犹豫就开始看了。
需要写在前面的就是,这是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悲喜剧。
过程很轻松,让你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不会觉得烦。
李贞贤在里面的哭戏也有好几处,但每次她哭都无法让你跟着一起哭,只会让你哭笑不得。
说白了这不是主讲爱情的电影。
所以,如果你是抱着看个片子轻松一下的心情去看,那我建议你看其他的喜剧。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一部电影佳作,不要犹豫,马上去看吧。
以下内容就要开始剧透了,还没看过电影的可以关掉本网页,等看过电影再回来看我写的影评。
前面说了,这不是个爱情片。
那到底讲了什么呢?
我觉得这电影讲的是一个造化弄人的故事。
其他影评已经把女主角的形象剖析的差不多了,我就从其他方面讲讲这个电影。
首先说本片头号反派人物心理医生。
这女的越仔细想越觉得不是好东西。
她也是少有的电影一开场就被主角抓住直接干死的反派。
因为后面的故事是用回忆的方式叙述,所以到电影进行到快结束的时候她才死。
事实上想到她死的样子我一直想笑。
往常看到人死都会觉得恐怖,她的死是我在电影里见过最喜感的。
然后是跟心理医生狼狈为奸的退伍老兵,这个角色其实挺冤枉的,他坏在哪呢?
只是联合小区里的百姓示威闹事,还有往花容月貌的李贞贤鼻子上打了一拳,罪不至死。
他的死是一次意外,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不过情节为了继续发展,他也必须死。
然后就是精神病患者洗衣店老板,心里医生唆使他去对女主角施暴,监禁。
最后一个反派角色就是那个颁布社区拆迁条令,要把地卖给地产商的政府官员,我就叫他区长好了。
他是本片最舒服的一个角色,说坏也坏,坏在哪?
我往下说。
本片有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
明线不用说了,自然是女主角痛苦悲惨的一生。
而暗线,就是心理医生和区长两派围绕房屋征收动迁产生的利益纠纷。
影片演到退伍老兵意外被炸死的时候我想明白了一个事。
女主角家买的房子是个独门独栋的平房,而退伍老兵家住的是楼房。
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政府想征收的是平房,这样盖成楼房可以让更多人住。
韩国本身地方就很小,寸土寸金,平房盖楼房肯定挣钱不用说了,你家住那楼房再动迁了还是盖楼房,要是盖高档商品房投资太大也不好卖,也确实力所不及。
地产商赚不到钱何必要麻烦政府去征收你家的房子?
所以说白了,心理医生跟退伍老兵联合社区群众示威,本身就是过度的贪婪与胡闹。
电影里也明确交代了,社区里的其他群众也有一半是反对示威的,心理医生强行发起的示威就是一次贪婪的霸蛮瞎胡搞。
她一次又一次给区长施压,意思就是自己家不征收,那女主角家那样的平房也别想动迁,说白了就是不让你挣这个钱。
区长毕竟是个大人物,肯定不能动用政府力量跟百姓产生冲突,这时候女主角出现了,一个为了给老公付医药费穷到要卖房的女人。
于是区长用这个女人去对付心理医生,自己隐藏在幕后,一次又一次用动迁的补偿费引诱女主角卷入这深深的漩涡。
利益的黑色漩涡。
果然女主角的存在马上引起了心理医生的注意,退伍老兵家的煤气罐爆炸是女主角不小心引起的一次事故,但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于是心理医生祭出了杀招,精神病患者洗衣店老板,我叫他疯子。
疯子非常容易发怒,他的面相很有意思,我有几个容易生气爱打架的朋友跟他长得很像。
他也需要每天靠服用心理医生给的镇定剂保持正常的情绪,而那天心理医生故意让他减少药量,意思很明显,要利用他的狂性除掉女主角。
这一招实在残忍,这代表疯子发疯的每次暴行都是心理医生默许的。
疯子拿洗衣店里的电熨斗烫女主角粉嫩的大白腿,然后把女主角丢进洗衣机里关了两星期。
这代表什么?
代表女主角在恐怖的洗衣机里没有吃的,一直泡在水里。
她会在洗衣机里喝水,然后排便,然后喝着自己排的便与洗衣机里的水的混合物,就这样度过15天。
老公奄奄一息躺在医院里,而她在这样恶心恐怖的环境里硬生生关了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啊,15天。
可以想象吗?
如果是我恐怕一个晚上就会让我发疯抓狂,而她,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下关了15天。
每一秒都是活生生的地狱,只有当初跟爱人的回忆支撑着她。
疯子放她出来之后,她还活着,算她命硬。
我就想知道,他家的洗衣机里有多少人关了15天之后直接死掉了没能活过来?
之后女主角杀了疯子,穿着疯子店里送洗的红色大衣走了。
红色大衣, 有意思。
那红色是不是人的血染红的呢?
至于最后呼应开头,女主角用常人难以察觉的方式毒杀了心理医生,然后拿到动迁补偿付清了了老公的医药费,然而老公当初上吊自杀肯定早就脑死亡了,当然醒不过来。
至此在这场利益斗争结束,区长获得全胜,女主角虽胜犹败。
社会在女主角这样拼死的劳动推进下不断前进着,开发也以女主角的个人幸福,以及心理医生和退伍老兵的家破人亡为代价顺利进行着。
所以说区长也算是个反面角色,因为他为了房屋能成功动迁,让女主角这样一个弱女子身陷险境。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血淋淋吧,不论哪个国家都是这样。
而本片则是彻底地将社会黑暗的一面暴露在世人面前,因为太刺激,太真实,太血腥而无法在国内广泛推广。
说到这里我想问一句,一个社会的进步无法保障老百姓起码的安定生活,那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这个电影刚看完的时候我没什么感觉,但看过之后回想起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细节,却让我愈发觉得女主角苦情的笑与泪竟是如此的悲哀,甚至恐怖。
这部电影真的很优秀,可能唯一缺少的就是王道电影中促人奋发上进的元素了。
属于邪道黑暗剧情片中的神作。
你诚实吗?
还是常常撒谎?
不用不好意思,人在江湖,善恶难辨,撒谎实在难以避免。
会撒谎,说明有所顾忌,知廉耻,明是非。
比撒谎更可怕的,是诚实——那种三观不正却理直气壮的诚实。
本片中,就有这样一些诚实的人:卖人工耳蜗的广告里,声明“不保证会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后来很快出现了不良反应……
医生说植物人脚动只是痉挛,治不好的,果然没治好……
开发主管说支持再开发的署名要一半就行了,太多了会“无端惹出抗议”,的确出了篓子……
还有那些诚实的弄权者……
正义的施暴者……
在这个诚实国度,就连房价都很诚实……
于是,亲爱的爱丽丝也诚实的交钱买耳蜗,诚实的挣钱买房,诚实的一家一家求署名,诚实的付清了医药费……
她坚信在这个诚实的国度,只要努力一定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终于神挡杀神,魔阻灭魔,实现了两人最初的梦想——新婚旅行。
毕飞宇曾说:女人为谁而哭,就为谁而生。
少女李秀楠,虽然胸大无脑,却胸有大志。
在工厂时期认识了男孩、懂得了男孩与男人的区别。
第一次哭泣:为了他,因为他是个聋子。
尽管他带了助听器,但是依旧反应迟缓、呆滞,而且嗓门奇大无比。
少女的爱情,怎能容得下延迟?
年少的恋人,怎能容许有一点瑕疵。
第二次哭泣:还是他。
第三次哭泣:还是他,已经是老公。
她觉得他爱她。
第四次哭泣:老公在家上吊自杀。
写了一封“桃红粉爱心信”,傻白甜的女主以为是情书还心花怒放了一把,没想到迎来的却是一个永远的植物人。
李秀楠就是为爱而活着的。
老公就是她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让她可以忍受一切。
生存的压力就是那么赤裸裸的存在,残废的老公、医院的欠款、天价的房债、孤苦的人生,但是也想逃也逃不掉,让人无处遁形。
其实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每天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发生的矛盾,各怀立场,难分对错,矛盾碰撞,你死我亡。
爱情在女人心中的分量,真的是难以估计。
台词说:这世界本来就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心里一阵郁结。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有点想不起那个勾着小指唱歌的李贞贤了,拿着扇子,穿着“倩女幽魂”的服装、太极拳的舞蹈,年少时难免觉得她“神神叨叨”,但又不能否认她的特立独行。
秀楠说:你要是觉得这样躺着舒服那你就躺着吧。
只要醒来比别人活得更久就行。
被苦难反复折的磨她,反而让她的爱情走向了炙热的最高,因为不放弃亲爱人的生命,她竭力到了生命的最尽头,用她破碎的一切。
也让我想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一句台词: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上帝存在的话,像姑姑一样,对人欢笑,给人打气,爱别人,自己却总是伤痕累累,那么孤独,完全不擅打扮,傻到透顶。
如果上帝就像姑姑那样,那我倒愿意,信仰他。
也有人说,《诚实国度的爱丽丝》是韩国版的松子,不过我倒觉得,是不是其实并不重要。
世间女子各有千秋,命运也各不相同,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片子最后,不就是一个去海边的愿望么,即使双手鲜血淋漓又如何,带着麻木的心灵和结痂的身躯,丈夫是植物人又如何,他一直都爱我,我就不能丢下他,实现愿望即使迟来了整整十几年又怎样,依旧是愿望,还是要去!
大地坦荡如砥,像终于平缓下来的胸膛,远处的无垠混合着万物垂死与生机的气味,女人和爱人的轮廓在地平线尽头逐渐沉没·······
严重剧透预警初次观看《诚实国度的爱丽丝》,并没有特别惊艳,毕竟有类似题材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06)和《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2010)珠玉在前。
可是这个长得像白百合的小秘书的笑容却一直萦绕在心里,于是决定再看一遍,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电影大致可以分成四条线索。
女主角的悲剧人生;社区再开发引发的惨案;倒霉催的丈夫;莫名躺枪的警察。
这四条线索也牵扯出四波影响女主角命运的人物。
女主角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发生在初中毕业,成为“女工”还是“精英”?
打字一级、珠算一级、簿记二级,几乎拿到所有证书的女主角,却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打回原形,“梦想和胸部一样大”的女主角只好委身一家连计算机都没有的小作坊式的工厂上班,选择成为精英的她被生命的天平无情地拉到女工的角色上。
工作后,女主角发现不仅工作能力受到质疑,就连高中班主任“夸赞”的“好身材”在老板娘波涛汹涌地衬托下也显得一无是处。
所幸,在这样的生活里,爱情带给她些许安慰。
可是!
这是一个自带作死功能的倒霉催的老公!
(╯‵□′)╯︵┻━┻求婚成功→失聪→内置耳蜗手术成功→断指→女主买房成功→自杀→女主抢救成功→变植物人Emmmm???
基本上丈夫的这条线索就是用来蹂躏女主顺便激化矛盾、推进剧情的。
顺便说一下,老公演植物人还蛮像的剧情发展到这,本来女主就要供养植物人老公平淡一生了,可是导演偏偏插入了社区再开发的线索。
老公脚趾抽搐带来的苏醒希望与家境贫寒、平房再开发后可以赚取上亿韩元与反对部分社区再开发示威,这两对矛盾继续推动剧情发展与女主角的“黑化”。
示威队这条线索中主要包含了三个人物,示威主导者——也就是片头做心理咨询的女人,她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煽动社区居民抗议政府,为自己牟利;示威出谋划策者——穿军装的死老头,也是暴力的实施者;盲目示威者——干洗店SB老板,空有一身蛮力却具有狂躁的精神疾病,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
这三个人的身份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浓缩与影射。
在崔元士这里,女主角自然讨不了好,被胖揍一顿不说,最后希望的签字簿也被撕毁,悲愤的女主角点燃了示威横幅,意外地烧死了崔元士。
这是女主角杀死的第一个人,也是她受到暴力对待后内心发生变化的开端。
第二次杀人,女主角愤怒了许多,也冷静了许多。
在被干洗店老板绑架与血腥刑罚下,她果断出手虐杀,这里实在是太精彩了。
如果说前两次杀人是被找上门来的还击,那么接下来女主角为了丈夫的未来主动开始出手,时间线正好对上影片开头女主角找到心理医生,她喂饭给女医生吃的悬念也被解开。
死了人,警察必然是要介入调查的。
因为女心理医生的死被第二次调查的女主角,因为警察的一句“再开发那件事,我可以让她中断”威胁,果断出手,用小刀割断警察的颈动脉,一刀毙命。
这是她第四次杀人,两个。
这也是女主角第一次杀死并非“罪有应得”的人,现在女主角已经疯狂了,一切可能阻止她救助丈夫的人都必须死!
最终,女主角如愿以偿,终于实现与丈夫去海边新婚旅行的愿望。
与松子不同,女主本身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无奈从学生时代开始却到哪哪打压。
而她所经历的一系列不公也贯穿了这个时代贫富差距的各方面。
教育资源不公:女主学校没有电脑,只有算珠。
老师也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算珠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胸。
这便折射出两点,一是作为计算类的专业不用靠技术而是美色,说明她学校的定位普通偏下,毕业生流向单位较差。
二是她自认为的成绩好,放在社会不值一提。
这也是造成她后期心理落差大的诱因之一。
果不其然,毕业后,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普及电脑,她只能去普通工厂就业。
而这些技术性、福利性不高的单位,人员素质自是一般。
而她与富家熊孩的对话更印证这点:我读书不好,但我有钱,我有安排好的职位,只要我愿意,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技能。
婚恋环境一般:如此环境下,女主也只能认识与她背景相同的男人。
工人、对她好,却不幸患有耳疾。
所幸这个男人是爱她的,因此她的人生中还有些许温暖。
然而接踵而至的也是一对现实问题:房子、钱、治疗费。
为了让老公可以听到外面的世界,女主把买房的钱用来治疗。
看到太多痴情女想嫁贫困男的例子,父母首当其冲成为反对者。
许多女孩认为父母世俗,摧残她们的爱情,她们愿过着男耕女织,清贫却快乐的日子。
然而没有物质基础的生活,哪里会遂如人意。
有病不医,老无所依,更是为赡养父母子女而操劳。
医疗保障缺失:因为没钱,所以生病只能忍着,只能拖着,最后来到无良私人诊所,用高昂的价钱换取低劣的诊疗。
理论无门,投诉无门。
这个阶段的女主已经浪费了她学习的天赋,由于环境的大同,她沦落为只知生计,不停奔波的女工。
同时与许多文盲大妈一样,抱着侥幸心理,求诊于私人医院。
她的经济见肘导致对于安全医疗的望而却步。
这更体现在丈夫自杀未遂却成为植物人时,医生冷冰而好心的劝她:既然你没有钱,就让他尊严的死去吧。
所谓的人道主义,所谓的无偿施救,绝大多数只是报道中的故事。
维权能力的薄弱:刺激女主黑化的,便是辛苦攒钱买来的小家被一声拆迁,而面临不保的境地。
丈夫依旧在医院,她内心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地。
制定计划的大人物是不会感慨的。
拆迁带来的家庭矛盾、恋家之情,搬迁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他们眼中只有新城区的蓝图和新商圈带来的利润。
(这点我们国家做的很好啊,基本都是拆迁富三代XD)女主为求自保,又相信高层的签名之说---便是对立派各找说客游说,而大局不稳之际,说客就是那块挡箭牌。
女主失手杀人,又反被虐待。
一连串的精神刺激让她泯灭良知,更甚者是绝望意识到,规矩做人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努力的读书、工作、恋爱、赚钱。
努力的只想拥有一个小家,太太平平过日子。
这么小的愿望,大家最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自己这里,怎么就实现不了?
松子的翻盘只在于她能够不依附于男人,或者打开心结,靠自己而不是虚无的爱情。
而女主要改变的太多,从一开始,她就要上个好好的学校,毕业后进不错的企业,一步步稳稳扎扎的来,进而遇到家境一般却同样努力的男人结婚。
两个人一起奋斗,而不是彼此拖累。
拥有不错的医疗福利和房帖福利。
在利益被强制损害的时候有人脉和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然而这一切需要多久多久?
哪怕她老公耳朵尚好,他们攒钱买下房子,之后呢?
生下孩子的教育、医疗、工作,是不是,依然会重蹈覆辙?
风格
致郁,丝毫无法get青龙影后的point,大概也就是女主表现篇幅大,挣扎惨烈,这种观影人数不到五万的粗糙的朴赞郁copycat拿了奖,学院派请统统吃屎
维多利亚1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什么是这个世界的最大的悲剧?没钱啊!
3.5 3.5给4星,因为它足以在该类型片有一足之地,至少在韩国电影。设定好,整体电影语言没处理好。短评有评导演似乎掌控力限制於只处理短片段,的确有点这现象。拉长了就尬,节奏也跑掉,不流畅。以及就像很多日本电影会不经意流露出日本电视剧风格而有股尬味一样,仍有韩国电影的尬味。
韩版被嫌弃的松子
这居然是当年那个套着小拇指话筒,跳着奇怪舞步,红的发紫的李贞贤!!!!!!!
人设不成立,和被嫌弃的松子一生相比,人物没做到位。靠猎奇和抓马的情节拼凑。
模仿松子不成韩国一贯的黑国家就这样吧
疯批的部分太短,流水账的部分太长,整体就实在是很无聊了
和金福南杀人事件还相差太远
苦练丢名片
蜜蜜说韩国是一个怨气特别重的国家,看完这部片子感觉还真的是!
李贞贤演技不错,是个有灵气的演员
怪诞的感觉让我想起了《亲切的金子》,一种浮夸到不真实的色彩搭配,才能让一部电影在风格化的道路上畅通无阻吧。好荒凉,事与愿违像是命中注定的,明明有那么多特长,却依旧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每一个特长都是将自己坠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加砝。罪犯都是可怜人,而穿红衣的女人大多是向命运复仇的人……
女主又像白百合又像王珞丹…但被人叫成大妈感觉很不真实啊
顾小土逼
8/10.影片为在艰难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的女主赋予了一种奇异的黑色幽默感,出色的摄影和剪辑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女主可以为所欲为,宛如幻想,宛如梦中。作为歌手的李贞贤是非常成功的,作为女演员的她也一样很成功。在本片中的几个镜头中,她的扮相真的挺像白百何的。
不好看
从半小时后开始拖沓无聊起来了……
朴赞郁coplay四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