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服化道其实还可以,尤其是妈祖那身红衣高髻装扮很美,就是妆容好淡啊,特效也不错,我不觉得五毛钱。
刘涛好好看,这几天沉迷妈祖颜值中,演的也很好,层次感很强,配音和她的脸很称,她和严宽的对手戏我还蛮喜欢看的。
这部剧我好几年前粗略看过,这次暑假细细重温一遍,真的很上头。
这部剧我并不觉得雷人,只要认真看其实基本每个点剧里都有解释过,比如很多人觉得妈祖突然说英语很奇怪,我重温之前也觉得妈祖会讲英语很特别,但并没有觉得雷。
这次重温过程我才发现,其实妈祖会讲英语不是突然的,在前几集就有妈祖会讲英语的前因,只是我之前漏掉了而已,当然漏掉前因的肯定不止我一个观众。
这部剧有些台词有点尬,但总体还好…剧有点短,我才发现只有三十几集,如果能再长一点让剧情更细致就好了。
前期林默娘其实不是一个完美的主角,但正是有着不足,才使她的成长之路更明显更生动,有血有肉更像一个人。
有些人觉得成神后的妈祖太接地气了,但我蛮喜欢这部剧能将人与神拉进距离,现在的仙侠剧一口一个为了三界苍生,剧本是这么写实际上却把苍生模糊化,而妈祖却是实实在在的与百姓互动,剧里让妈祖带有前世记忆便是希望妈祖这位海神不是那么虚无缥缈,而妈祖的“接地气”也让众多百姓对她的信服显得合理化……嗯😊还有一些东西就不说了,这部剧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但我真觉得不雷人,挺好看的。
然后就是妈祖真的好美!
最近一直在研究妈祖文化,深深被妈祖民俗文化吸引,于是找到了这个38集的电视剧。
跳着看完的,电视剧让妈祖的30多个故事和事迹形象化了,对于了解妈祖有所帮助。
刘涛演的妈祖,温柔善良端庄,的确很高大,演的很好。
但林默娘是由凡胎而成为海神的,编剧写成了神话故事,林心如的观音,也如她自身性格一般慈祥,好久没有看到刘德凯了,他是老戏骨了!
其它人物形象不敢苟同。
妈祖当上神以后需要借用王母的留音石。
开会期间当着众神的面直接开口要,说觉得稀罕想瞧瞧。
众神心想:你怎么能要领导的东西呢?
不应该,你错了。
王母在众神前需要展现领袖气度,于是借给妈祖。
妈祖下次开会就弹劾龙王。
龙王说:你有什么证据?
妈祖拿出留音石。
龙王的声音全部播放出来。
众神震撼:原来妈祖借石头是为了取证!
一般人还真做不来妈祖这套。
一开始顶着羞耻的目光要东西。
反正以后还有反转,不急这一时的面子。
况且如果私下借石头,没有众神看着,王母可能直接拒绝了。
所以妈祖这一手完全拿捏住了王母。
妈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宋初期清源军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本是我国宋代一位道德高尚、人所钦佩的杰出女性。
她的大名在千年的岁月变迁中,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且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千秋不朽”、“万古流芳”(梁启超题天后宫联句)泽被苍生的天上圣母。
清源军那时为莆田人陈洪进管辖。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
妈祖曾祖父莆田人林保吉,参加北宋军队,林保吉参与了作战指挥。
妈祖祖父莆田人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亲莆田人林愿(惟殷,又作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但林愿却毅然辞官,归隐回乡,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曾朝夕焚香祝天,就在这个孩子即将要出生前的傍晚,众人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异彩纷呈,奇光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透出了颜色。
由此天降异样,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生的非常奇特,自然也就倍加疼爱。
因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家里人都唤她林默。
关于妈祖,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
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同样的记载也出现于明代的《三裁搜神大全》卷四:“林默母陈氏,尝梦南海慈航,与之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按《莆田县志》这样写道:“林默出生时,而地变紫,有祥光异香。
林默则满周岁时,在襁褓中看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
五岁能诵《慈航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
妈祖少年时,一日在家静思熟读诗书,偶见一怪异道人从门前过,心中顿悟,拜之为师,得‘玄微真法’。
故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若以病告,辄意。
”这些都是说她有生有异能,少年慕道,精于占卜,长于医术,为民解忧;成年后的妈祖,这些特点更是突出,立志普济众生, 坚决不嫁, 父母最终也都顺从了她的意愿,使她更能专心致志地做慈善事业。
由于平素精研医理,常为众人治病,教众人防疫消灾,也就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尊重,人们无一不感颂她的功德。
林默素来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不图回报的为邻里乡亲们排忧解难,更是常引导人们趋吉避凶,预防海难。
邻里乡亲遇到困难,都愿意跟她商量,请求帮助,久而久之,林默大仁大义的事迹也就逐渐的传开了.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
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妈祖 【画像】,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
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看见,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告别亲人们之后,独自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之间,忽见彩云布合,人亦不可复见。
此后,航海的人又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
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普救众生,护佑渔民,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最终列入道教祭典和国家祀典。
妈祖乡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道观)。
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
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
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
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
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并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北宋初年,福建东海一带经常闹海灾,渔民伤亡惨重。
此事经赤脚大仙奏明玉帝,申请加封一位海神,统管海上救生诸事宜。
在王母娘娘的支持下,赤脚大仙于莆田湄洲岛发现了侠义、善良有德行的林愿,并请观音菩萨赐林妻怀孕,十四个月后产下一女孩,取名默娘。
此女出生后聪明无比,更揣善良济世之心。
菩萨和大仙甚喜,相约暗地收她为徒,逐渐教她医术、预测、观天象等法力,以便将来能承担海神之重任。
不是我妈非要看,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看完这部大雷剧。
居然还看到有人认为这部12年的剧特效好,这部不知道吃了多少回扣的央视神剧做出来的特效和86版的西游记有什么差别吗?
刘涛和刘涛她妹,一起强迫刘涛的丈夫严宽娶刘涛她妹,还美其名曰这样对严宽好,甚至倒打一耙说严宽的拒绝是在耽误刘涛她妹的青春💩我要被恶心透了,这个38集的大水货宋朝人操着一口英语还拿了飞天奖,真是难以置信内娱崛起之前的电视剧奖有这么烂。
以前不爱看国产电视剧,直到15年琅琊榜的出现我才开始把目光转到国内。
现在想来幸亏以前不爱看,不然这扭曲的三观都不知道会对彼时仍在读高中的我产生多大的影响。
听说这剧收视率还很高,我巢人民的艺术审美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的编剧和导演真的都逆天了啊,怎么编的故事呢,怎么能让观众觉得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故事之间那么那么的生硬的,情节与情节之间那么的雷呢。
真心受不了啊。
以下吐槽仅仅针对34、35集妈祖娘娘在天庭用设计让雨神降雨,雨神胖乎乎的,听得玉帝可能要分散他的权利,说出的话有点语无伦次,天上众仙都哈哈嘲笑她,,好一个暖意怏怏的天庭啊。
妈祖娘娘说,权利不能过于集中,集中容易滋生腐败,哇!!!
娘娘好有见解啊!
妈祖下凡以后就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大姐姐,凡人们都看得见的!!
每个人看到她,都很亲切地喊“妈祖、妈祖!!!!
”妈祖娘娘有有外国人的手下,还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的,英语啊,妈祖娘娘用英语啊!!
妈祖娘娘不是神仙么,为什么还要女扮男装混进渔夫堆里,不能直接变成个男人么,次奥!
东海龙王的二王子有着一头长长的白发,顶着一坨怪怪的鱼鳞。
东海龙王的四王子是TVB的小绿叶,化成人形俊朗的很,而且特别特别的善良,二哥的鳄鱼眼泪随随便便就能把他骗了。
东海龙王的六王子是个头脑简单的大力士,没事爱背山玩,被二哥二嫂哄着背岛,澎湖列岛就这么被他背离了呀。
泉州知府小宽宽好厉害啊,文能治理城市,武能亲征战场,还能和妈祖娘娘合力做那么多那么多的事。
“这条铁链表面上看不见,可它却真实地存在在两岸之间,深深地扎入炎黄大地,它是两岸人民血脉的象征。
”为了让小宽宽说出上面这句话,这个用天钉定住岛屿,用铁链栓住岛屿的情节实在是生硬地不行,不合逻辑啊。
既然老六能把岛屿背过去,怎么不能把事情禀明玉帝,直接让他把岛再背回来,或者直接制服她嘛,妈祖是海神啊海神,有人在海上把岛背着玩,难道她不能管么,还得和凡人合力?
不明白啊不明白。
不过也是这个情节,也知道为嘛要拍这个剧了,为嘛要播这个剧了,只是初衷能不这么明显么,编剧和导演能考虑观众的观感么,不是写了拍了拿完钱就完事了啊。
能让人看下去么,情节能符合逻辑么,能不这么“与时俱进”么,能没有这么多雷人的对话么?
还有听说收视率不俗,真想知道这些不俗的收视率来自哪里!!!
我就是想赞这部电视剧,剧情脑残也好女猪圣母也好彪英语雷人也好,我就是要大大的赞一下,只为了那一种爱,大大的爱虽然在这里,这样的爱并不是我们的神所发,而是根据民间传说外加编剧们自我想象,尽可能的往完美、无私、舍己、长阔高深的爱方向去构造的一个“海神”,竟然也有了那一种属神的爱的淡淡痕迹中国从古以来,一直都没有一个这样的神,而且是一个由人而成的神,完全的舍己,完全的无私,救人于危难之中,行医于安适之外,也从来没有哪个神,有这样的大爱,这样主动的大爱,是主动的爱啊,并不是高高云霄宝座之上,俯瞰众生,凭你花开花落而顶多小指轻弹的。
不,从没有过这样的神,而妈祖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她原本就是人,自小平平凡凡的长大,饱尝人世间的冷暖饥饱,她深知怎样做是能帮助人的,怎样是能有效的拯救的,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并且是持久的,长长久久她知道了,于是就去做,为了人民的幸福、平安,她情愿牺牲自己的人生;并且在牺牲了以后 还是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而这份爱打动到我心的时刻,却是在妈祖升天之时,全岛的爱戴她的民众,都情不自禁的跪下来,屈膝俯伏敬拜,啊 这是发自内心的,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的啊,不知道为什么,每看到这个画面(片尾曲),我的内心也深深被震撼,加上“大爱弥天、雨露人间、情通四海。
香火千年”辉煌而婉转的四声部合唱,顿时压倒了脑残剧情来的怨念而能继续看下一集了(汗水。。。
)我喜欢妈祖,也喜欢严宽扮演的吴大人,谁说这样的爱情就是凄美的,美则美矣,凄惨在哪呢?
两人都有着共同的人生理想,和愿为这个理想而牺牲其他一切的心志,如此同心合意的夫妇,世上又有几对 ?
若是从前,看了以后一定感慨万千,眷恋那个荧幕里的世界不出来,但现在我已经深知道,这一切并不是神话。
早就有这样的神,这样动人的爱情,还有待妆成的新妇。
我们所仰望的并不是镜花水月,所相信的,也早已在那了,只是,能不能从自己的想象世界走出来,而接受真实呢?
不是没有一颗敬虔的心,不是不愿相信有一个最美好的盼望,也不是没有可以一份肯全然付出、轰轰烈烈心志,只是,不知道对象在哪,或者是,知道了,疑疑惑惑的,还是舍不得
我只想说这不知道是剧本还是演的差,观音居然自称贫僧,法力一般的都不能先知。
桂花出场就是个SB设置,默娘其母如要救人,在一旁送饭菜,并防止别人企图靠近就可,然后向安慰她的话,自然可以靠近点,用的着2个人一起坐那?
最后默娘母亲死了,你这不是活该吗,就该死你个SB。
我想说,林心如还是去演你倾世皇妃。
依我看,竟然默娘是要成仙的,估计家人就得死光来成全她吧
最近我奶奶在看妈祖,天哪,这么尴尬且白莲花的剧简直太适合我奶奶打发时间了,连很少评论的我都忍不住打开豆瓣写它个一百四十字评论来吐槽两句,我真的很久很久很久都没看过这样一部让我听声音就能起鸡皮疙瘩的剧,粗糙的服道化,简陋的特效,聒噪的桂花,白莲花默娘,无脑的台词,尴尬的剧情,果真是万物皆可感化
只因我是莆田人,妈祖是我老乡
外邦船长说“Thank you, mazhu!” 神仙妈祖回答:“You are welcome!”
噗
小时候看的
毕竟我爸看完的,给个4星吧
童年补标054
奶奶住院期间,我去看她,病房的电视CCTV8电视剧频道上在放。特效不好看
那时候播的还可以,我家还有碟片呢
补 央视的天庭真美
童年回忆
在理发店的时候看过一集,从此久久难以忘怀的神剧
什么时候就算再无聊,开着电视机也不会看无聊的电视剧就好了。
小时候就喜欢看带法术的,刘涛那时候挺好看的,妈祖的爹的形象也很深刻。后来重看才发现童年妈祖是关晓彤。
小时候陪爸爸奶奶看的 奶奶在天堂安好
其实有点雷人,不过可能是我不了解妈祖文化吧
这要搁小时候看的肯定觉得不错,因为回忆增添了分量,现在不晓得这些大人是为什么左一句雷人又一句的雷人,您不雷?
神仙是因为功德无量才成了神仙,而不是成了神仙才功德无量。涛姐真的是长了一张国泰民安的脸~真的很佩服央妈的选角
外婆很喜欢看
剧情服道都顺眼。
真是奇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