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说的是,如果电视里的日本人没有电视里拍的那么SB,那么,我可以百分之一万的确定,我们所有的人都看不到这不电视剧。
其次,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士兵突击》+《亮剑》而已,但是,往深了看,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很多人都不理解,“番号”对于这些军人们意味着什么。
难道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旗号吗?
如果真要那么简单,那就真的好了。
番号意味着你将正式进入一个统治阶层,意味着你能真正掌握权力,以为着你光宗耀祖,可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当然,如果你战死了,你将能得到很多的抚恤,你的子孙可以优先吃皇粮。
所以这么多人拼命想要一个番号,其实,很多东西与我们所想的根本不同。
有时候看着电视中那么多感人的画面和情节,我也曾想,我们这所有幸福生活的背后,可能真的有这么无数个无名英雄通过如此的奋斗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有时候我也想,可能,写进历史书的未必就是真的,而没写进历史书的才是真正存在过的。
但是,如电视剧所说,他们所在的战斗序列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名额的,我们应用的解放军前身“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实是在整个国民党军的序列里的,国民党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番号给“共F”呢?
所以,可能,也许,抗日战争的一半功劳真的是这些无名同志所制造的,我们应该致敬。
然而,这些无名同胞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什么呢?
是鲜明的旗帜?
是流芳百世?
统统不是吧。
这些同胞们所换来的是给他们的民族更加深层的伤害。
所以,此处省略无数字
看见这部片子纯属偶然,全拜我那品味天上地下的老娘所赐。
她本打算瞅瞅央视播的那坑爹的阳光天使,换台的时候就停在北京台,刚好在放《番号》的第9集,刚好我离开我的电脑去路过电视去喝水,刚好看见三个人被鬼子追着跳到了崔小辫的宅子,不知为啥,突然就被那堆人的表情萌到了,好吧,就这么没出息的停在电视前一直瞅,没办法,笑点低,就是觉着这么搞笑的片子,真好看,我就蹲在电视前傻乐傻乐啊。
于是迅速奔电脑搜索,快播看完全集。
毛病我就不挑了,大家的火眼金睛很强悍,我就不掺和了,挑毛病咱水平太低。
所以很轻松的忽略问题看的是不亦乐乎。
我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轻松搞笑类型的战争片。
之前也很喜欢看战争片,悲壮啊!
热血沸腾啊!
没办法,咱有一颗火热的心啊,咱每每读到怒发冲冠之类的心中也是豪气干云啊。
但那都是严肃红色题材。
开启了咱好这种类型的片子是宝强哥哥的《我的兄弟叫顺溜》,话说当时看这部剧也是冲着大家说话有乐子去的啊。
《番号》前面的部分,轻松搞笑,看着那群人插科打诨各种欢乐啊,跟片尾曲开头那欢快的音乐完全搭啊。
我心想这不会搞成三毛流浪记那种类型的剧吧,难道就纯是为了逗乐儿?
导演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小样儿,我会那么慷慨的不赚你的眼泪吗。
于是,悲剧就来了。
这群人开始一个一个的牺牲。
从张安定死我就开始咂摸出难过了,在这之前或许也有难过吧,但记不太清了。
张安定是傻子,又不是傻子,永远吃不饱,看着就是一傻子,可是自己的队伍被骑兵队赶上山了,他会为了死了的人哭,甚至看见吃的都没什么兴趣了,他能感受到算盘对他的好,死也是因为心心念念的想给算盘弄副象棋,临死前说的话让我瞬间泪奔:算盘哥再也不能悔棋了,我加入国军就是为了吃饱饭,来到八路军,整了好几次饱饭,真好。
瞬间我就泪奔了,这个人物一出场,并不招我喜欢,但是慢慢看下来,处处透着可爱。
印象最深的,是貂蝉牺牲的时候,记得地雷响了之后,配乐很高昂明快,大家也是狂喜的姿态,但是就是这么高兴地音乐,泪水却扑簌扑簌的落了下来。
这也算是我看这剧的情绪转折点吧。
之前虽然也不停有人牺牲,但是主旋律还是欢快的。
就是从这儿开始,我就觉得悲凉了。
大家的性格也都开始转变,虽然还是有开心快乐的时候,但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没心没肺的乐了,总觉得有压抑和悲伤在情绪里搅着,每次一到片尾曲响起,那欢快的前奏都觉得特别刺痛耳朵和心。
嘿嘿,导演真坏,片头曲那么悲壮,却把片尾曲搞的这么欢乐,整个儿跟他的电视剧倒着待着嘛。
这部剧很赞的是把很多人物都塑造的很出彩,这个也是很多人觉着好的地方。
尤其是插科打诨诙谐搞笑,却生生勾出观众的眼泪来。
石头、热闹、地瓜、二子......这些小人物都是那么鲜活可爱,他们有缺点,很大的缺点,但正是非常的不完美,反而更让人觉得亲切。
他们不帅,甚至可以说歪瓜裂枣,我看着却出奇的顺眼,每个人死都让我难过。
这部剧让我觉得最好的是,不再是喊着为了xxx冲啊之类的,每个人打仗的出发点都很,怎么说呢,就是没有那么崇高到假的感觉。
石头有句话说得很好:以前都说打仗是为了国家,我脑子慢,不知道什么是为了国家,但现在我知道了,我打仗就是为了你,国家就是你。
木讷的石头也会讲情话,还一出口就这么大手笔,可是这话并不是为了逗情人一笑,而是十二万分真诚。
每个人挂在嘴边的都是:为了乡亲们、为了俺爹俺娘、为了我那群弟兄。
这理由接了地气儿,更像是个人,而不是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的高大全们。
我喜欢这部剧,因为这部剧可以让我笑着笑着不知不觉就满脸泪水,节奏欢快的配乐反而更加催生眼泪。
第一次写这个,其实不算影评,就是看的很激动,想说几句。
可是总是写不出自己的感觉,就像一大群人呼啦啦的往门口涌,小门被挤得堵塞,谁也出不去那样,心里乱糟糟的,却只能说出这些废话,望见谅。
受《士兵突击》里白铁军的影响,我觉着唐山话听着真可爱,很搞笑,耍嘴逗贫起来都是乐子啊。
因为他不懂得中国人。
几百年后的1937年,日本人决定开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输,当时的日本比中国有钱,士兵比中国精锐,武器比中国先进,他们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战斗机,有航空母舰,而中国内地四处是军阀混战,黑社会横行,老百姓大多不认字,还怕死,重工业基本谈不上,飞机能数得出来,几条破船在长江里晃来晃去,且人心惶惶,一盘散沙。
所以他们告诉全世界,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于是他们打了进来,于是他们打了八年,于是他们输掉了战争。
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人。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
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大多名不副实,所谓埃及,所谓两河流域,所谓印度,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灭掉了N次,雅利安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莫卧尔人,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了,文化更是谈不上。
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它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开始我给的5星,是看到第十集。
幽默,另类。
角色塑造成功。
配角出彩。
剧情紧凑。
主线清晰。
等等。
全剧整体的改变在从衡水回来后,从变成独立团之后基本上又成了那种传统的抗战正剧,高大全。
最后两集的阻击战就是电视剧版的集结号翻版。
从散兵游勇的县大队到独立团之后,规矩了,放不开了。
人物的刻画上也苍白了。
剧情也开始拖沓了。
陈峰和酒窝,本事和貂蝉,孙成海和门子,吸铁石和赵燕。
张六斤的转变。
过多的支线剧情铺垫让主线不明混乱。
前期的出彩的角色人物弱化,比如大算盘,地瓜啊,大狗啊,以及没来得及活到后面的张安定啊,栓子崔小辫等。
原有的人物的刻画也开始急转直下。
孙成海,甚至是吸铁石的爱情剧情都能用一集到两集左右的篇幅来描述。
陈峰前期还算是个人物刻画的很鲜明很不错的角色。
“还我河山啊”“十万学生十万兵”“青天白日之下”什么的,慷慨激昂之论。
并且总还有作战时机智,说话的风度。
但到了后期,就如他自己所言,“独立团里的客将”真成打酱油的了。
什么事也不过问了。
戏份明显少了,除了给酒窝端药就没了。
后期除了陈峰孙成海刺杀骑兵BOSS和抢鬼子军票买棉布两场精彩的戏之外,基本就没什么了,尤其是大本事,作为一号人物,前十集的活跃到后20集后直接就变成管家婆了。
反差很大。
另外情节上的设置经不起推敲没有常识是国产抗战剧谍战剧的通病。
近几年也就《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做的不错。
且就不论“师团长大佐”这个问题了。
日军又一次的中招变成了愚蠢的代名词。
被八路军耍的团团转。
贬低敌人反衬自己的这种意淫做法,《番号》还是没有跳出这个模式。
就些人问,大本事这种不到百人的杂牌部队拼掉了日军半个师团的事。
咱且就不说军事常识的低级错误了,就算真的是拼掉了半个师团也不奇怪。
最后的阻击战,日军那种自杀式的冲锋方式,一波波的步兵端着三八大盖排着队走过去送死。
60炮,山炮什么的完全没用上。
连轻重机枪都没有你发现了么。
前面剧情中出现的小装甲车呢?
迫击炮呢?
这是回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了么。
总体上这还是一部好剧,国产战争片中的一朵奇葩。
值得一看。
也值得回味。
人有时候就得为这口气活着,这会走了,一辈子堵得慌,再没脸再在武义过。。。。
我们队伍欠着武义县老百姓老大的人情,这会走了,老百姓得在八路两个字上钉钉子。。。。
一辈子为个番号,番号有了,为了情义人心也就不值了。
人为了信仰是可以如此执着的,已过而立的我像是懂了,男女爱情表达含蓄但却时时泪目,像极了父辈们的那份坚守。
兄弟友情在陈峰换装选择共同赴死那一刻便淋漓尽致。。
十多遍+1遍中。。
人物背景:青帮北京老大 通字辈 执剑堂 天桥执剑堂属于什么青帮的什么地位呢,刑部,属于青帮的执法部门。
当门下弟子犯有帮规时,各方师父会依情节轻重,回报予刑部,最后由刑部设立刑部香堂,对不肖弟子实行惩处。
另外,不论开立何种香堂,门外与门内的巡堂师(内外刑堂),则由刑部派立。
通字辈属于什么概念呢。
通字辈之前是大字辈,大字辈,那个时候,全世界加起来的,能喘气的不超过十个。
通字辈的呢,上海那三个教父,都是通字辈的。
北京青帮是天津青帮的衍生物,当时的情形下,青帮的刑部就算不是在上海,也应该是天津,济南,而不可能是北平北京天桥的青帮 建国后的三霸一虎就是例子再说那个礼字辈的木牌“大”、“通”、“悟”、“学”酒窝是他女儿,应该是悟字辈的青帮一条线 洪门一大片一个在位的青帮通字辈老大徒子徒孙没个千把人,过不去的。
还有那个治安维持会按理说,青帮人物担当治安维持会会长职务是可行的但是当时还有一个会安清道义会里面都是青帮人物担当的。。。。。。。。
所以崔小辫的人物设计还是有些问题的。
我很少认真的看完整个的国产电视剧。
因为觉得这些电视剧都有点不靠谱。
特别是抗战剧。
都是千篇一律的 领导英明神武,诸葛再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兵各个苦大仇深,舍身忘死。
小鬼子呢,就是呆头呆脑,穷凶极恶,烧杀抢掠无所不干,鬼子领导只会打人骂娘,总是习惯的钻我们伟大队伍设置的#陷阱#里面。
---模式化的表演套路实在是讨厌。
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满眼的都是抗日谍战剧情。
要是在这些电视剧里面找到一个两个与众不同的,确实很难得。
以前我们看的都是什么正规军,老八路,老延安的队伍。
但是这次将对象设置成一个类似于县 小队的 团体。
讲述了他们感人的抗日故事。
首先这个故事的角色是多样的,性格是各有不同的,传统的面具式的角色基本上是没有了,最多就是两个九纵领导有点#领导#风格吧!!
李大本事:老八路 胡扯海夸的主儿 ,死乞白赖的主儿 不走平常路的主儿陈峰: 有理想有头脑 坚定自己信念的国军决死队 沉着冷静有纪律---典型的军人 孙成海: 没有领导能力的领导,好刀法,好飞镖,好腿脚。
苦大仇深的主儿石头: 一心打鬼子,还是一心打鬼子的 钢脑袋(白求恩大夫帮你上的钢铁哦) 莽撞冲动 地瓜:好奇怪的口音 调皮捣蛋,没有纪律性的小兵头丁大算盘:当兵有了个商人的头脑,一心为了队伍的吃喝拉撒费心费力。
就像 李大本事说的:我是爹,算盘就是娘嘛!。
再说 女人:赛貂蝉:因为一个哥哥相信李大本事能称王,糊里糊涂的成了他媳妇,没成想 李大本事是一个油头滑脑的不靠谱家伙,结果自己跟着去找男人,和自己老哥都一起在和敌人的骑兵队战死了。
也算是死的有点怨了。
(无可否认她抗日的高尚性,但是在此剧中出现的时间短,而且一个土匪式的女子的最终结局,我觉得比较难以说的过去。
) 最喜欢的还是赛貂蝉的 花旦打扮和她的功夫。
门子:典型的千里寻夫,一个童养媳能够一心为了自己的男人,和孙成海一起吃糠咽菜。
最后一个场景,老树皮加盐粒。
给活活的饿死了。
算是最痛苦的结局。
不禁为之唏嘘还有多个性格的小角色:孙成海下面的呆子和大狗,会扔手榴弹,永远吃不饱的陈兄弟,还有崔小辫(此人纯属友情客串)。
此剧就是没有放过一个角色,没有放弃一个角色,将每个角色都有一个独特的定义和角色描述,直接的结果就是让这个剧集变得生动起来了。
而且在剧中的全死结局里面,大家的死的也是各有不同,为了吃的,为了逃的,为了杀鬼子的。
再来说说剧情,前面说角色在里面都是有声有色,有灵气。
但是整个独立团从一个小队伍到整合到成功再到全军覆没。
没有一个行为是常规的。
打战起来不常规,就听李大本事瞎指挥。
抢枪,抢人,抢钱,还有理了。
种种的迹象表明这不是一个 正规军,就是一个小土鳖队伍。
但是也就是有这样的乡土气息的队伍才能对付过日军一轮又一轮的扫荡和屠杀。
你说哪有部队里面的头儿去县城偷药,抢钱的呢?
哪有部队的人给鬼子变戏法的呢?
都是不靠谱的打法,结果都靠谱了。
--这些凸显了国产电视剧为了达到戏剧效果而胡编乱造的部分。
不正式的太过了,太不真实不严肃。
最大的特点就是 战争的真实性。
扫荡的真实性。
山下奉武一个村一个村的屠戮,杀光中国人的志向。
这一点在里面建立了充分的仇恨基础。
是我们在感情上充分和独立团有了共鸣。
抗日的队伍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最后吃老鼠,吃树皮,挖盐碱地煮盐。
这是多么写实的行为,就是如此才能将 抗日敌后一个小队伍的抗日小图景 描写的栩栩如生啊。
更加贴近现实的是:全部战死的结局。
最后呢:都死了,谁都死了。
九路军的全都死了,李大本事的也死了。
陈峰和山下奉武同归于尽了。
没有大圆满,没有大胜利的结局,更加的真实丰满。
--这样才更加真实把。
在当年的后方,我想这样的小队完整的阵亡是很常见的。
我们见过太多的模子式的胜利了,从来没有关注一个小兵的死亡,也没有关注过一队民兵的死。
虽然在战略全局上,独立团死的其所。
但是独立团的非正规和它的小不能是他们不被纪念的理由。
#每一个战死的人都是不朽的#
这是2011年最让人激动的一部片子,看着不光提劲而且让人觉得悲壮!
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与献身主义最完美的结合,不难看出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血雨腥风中……必须顶!
不知道如何,我心中有一个人,一直无法忘记,那是一个遥远的梦 ,模糊不清的人群,一群穿着雨衣的人,向城门口冲去,其实我觉得,这个画面,是我一直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他最初的身份是一个青帮流氓,一个着墨不多的人但是,我却依然对他印象深刻,虽然他的身份是汉奸,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是敞亮的,没有一丝隐藏的我一直都在想,假如我是他,面对全家被日本人杀死的结局,会不会去反抗这个问题,我至今无法回答,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我是希望他早些离去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活着的人并不开心,他家属都死了,他也没有牵挂了,如果是我,也会选择一个体面的死法
我真的第一次看抗日剧看哭,真的我一大老爷们,晚上躺床上看哭,别说了都觉得丢人。
偶然被朋友推荐这部剧,前期很轻易就被带进去了。
喜乐的剧情搭配上轻快的音乐以及极具特色的方言,真的看起来很放松,谁想到快乐的剧情只是为了衬托后期那一幕幕悲剧。
群像戏其实很难拍,但这部剧刻画的每一个角色都很独到,几个主演的故事线也很有看点,我基本找不到一个出戏拉后腿的演员。
黄海波演的李大本事真的代入了他很多个性的表演风格,换谁都是拿捏不出这味儿的,他也贡献了几段非常精彩的表演,尤其是回忆他长征时的和赛貂蝉牺牲的那几段,真挺震撼的。
这部剧也为他拿下了白玉兰视帝真的挺值得的。
包括芳芦生演的山下奉武、王雷演的陈峰、倪大红演的崔小编,这仨人经常被人评价演戏用力过猛,但这部剧表现都是相当不错的。
虽然有些人觉得某些剧情例如陈峰送日军医院和顶钟逃脱困境的剧情等等有点不合常理和逻辑。
但我觉得整部剧就是在融入无厘头,诙谐幽默的风格,打破传统的拍摄方式,也让这部剧变得更加精彩和独特。
例如行军锅啊,三国演等桥段,都是非常精彩的。
难得为一部电视剧写剧评,内容也是想到哪说到哪。
但一部能让你认真写剧评的作品,也真的挺高兴的,好剧。
这部剧当年参评第十八届电视剧白玉兰奖。
提名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
得了白玉兰银奖(金奖是悬崖)。
黄海波拿到白玉兰视帝(赢了张嘉译吴奇隆文章和姜武)。
一般般
大笔一挥,李赤水
28集开始垮了,减星!政委这角色临加的吧,还不如没有,画蛇添足!
明明是欢乐向的啊,大结局居然全灭!!收尾那段很像在向团长致敬……
中国人就是我们的番号..这个给一星.
哦莫?占用了我好多个该写作业的晚上
这个剧还能给刷成8.6!!!!!!!!!!!我是来刷一星的
老盼着让老陈多活一集再多活一集,有情有义,血性,棒!
为啥8.6评论人数少么
黄海波在电视上看起来挺老实的,可背地里却~~~
不要忘记这个队伍永远是欺软怕硬的。
真实性很成问题
前大半部分还好,后面就扯了.
诙谐的风格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屏幕上的八路不再是高大全的形象了,国军死守阵地战死到最后一刻的评语我们应该正视历史,正视自己
鬼子陪俺们过家家,借着抗日的壳玩着扯淡的游戏,挺好玩儿。要把它当成战争片你就输了。
“永不磨灭的编制”“为了编制”
节奏不太行……轻重缓急拿捏得不好
神剧探路者代表,手榴弹炸飞机厉害了
差点意思。可能是几个男主演戏太使劲了吧。
又一次被豆瓣的评分给讹了。。。一流的演员碰上了脑残的编剧,笑点足够但智商严重不足。赛貂蝉是李大本事之外最出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