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Mia madre,导尽我阿妈(港),妈妈教我爱的一切(台),马吉莉塔,My Mother
导演:南尼·莫莱蒂
主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约翰·特托罗,朱利亚·拉扎里尼,雷纳托·斯卡帕,多梅尼科·迪耶莱,塔蒂亚娜·莱波雷,比阿特丽斯·曼奇尼,斯特凡诺·阿伯蒂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年份:2015
简介:玛格丽塔(马吉莉塔·贝 Margherita Buy 饰)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巴里(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详细 >
《儿子的房间》导演新作,结构太过于松散,就像几根绳子强拧到一块去,人物刻画和节奏还是非常大师的
约翰·特托罗所饰演的这个角色实在是太糟心了 与整部电影的基调不搭 女主角的表演还是很出色的 与《狐狸猎手》相同的配乐的部分与电影的搭配也不是很好
简直就是在拍一个神经症的人,不是生活操了她,倒感觉是她一直在操生活还倒打一耙,难以忍受的电影,最后的结局莫名其妙发生了转折,难道就是因为一场简单的谈话?
太普通太一般太平淡了,剧情真的是简单得枯燥。女导演的中年困境什么的实在无法不让人不与nanni的个体经历相联想,或者说这就是他的《八部半》
6/10。莫来蒂对他者的态度用玛格丽特反复跟演员强调:要游离角色之外。这是他对待政治、人际沟通和电影工作的观点,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自我又拒绝同化,这个观点隐藏在开头,示威者冲向警察一幕戏中批评演员过于投入暴力,玛格丽特反对站在道德至高点的社会电影,这种道德思考的模糊性使她过分疲倦、噩梦不断,不懂如何用语言的修辞(就像女儿讨厌的拉丁语考试)正确表达情感,美国演员情感外露的自吹自擂正好打破了她的情感表达无能,他浮夸的情感释放成为缓解玛格丽特家庭压力的调节器;莫莱蒂惯常用琐碎细节消减悲情元素,如病院探望母亲的场景,喝了一半的酸奶、检测仪的夹指、输液瓶和护士普通的慰问,营造一份平静坦然的面对;叙事欠缺的是思考和回味,平淡无奇的台词不听也没有损失,家庭主线与工作状况的片段显得格格不入缺乏共通性。
113 平庸的自传电影
★元电影设定无比轻盈又魅力十足,演员游离于角色之外正如电影亦游离于现实之外。一些回忆场景/超现实桥段剪入也丝毫没有影响文本的生活性,反而使之具备了类似塔氏电影般的韵律。行将逝世的母亲如同化作神使,控制着生命倒计时并引领着子女破除隔阂、沟通 并坦然接受死亡丧钟的敲响,延伸出自我和解与接受死亡的奥义//2023.4.25重看六星
2024-05-08重看。人工痕迹太明显,举个例吧,母亲躺在病床上,监护仪没有上,但却开着机,上面没有任何数值,为何?我的母亲倒不如说借由母亲患病离世这个过程来写女导演自己。
我觉得这种病程片里面 这个拍的真是有共鸣
扮演角色,同时游离于角色之外
走不出生活和走不出电影是一回事。
看不懂,,
如电影海报一样:莫莱蒂虽处虚焦,但却给女主提供了“深度”。如此这番多个“深度”交错达到了某种坚固的巧妙的平衡,而这种坚固恰恰映衬了另一番意义的流动:电影能做什么?
”多年来我一直跟演员说「要游离于角色之外」,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明白过,我自己可能都不太明白。”
7. 题材传统,处理的却克制。看的时候想要是贾樟柯这样的导演要是直面自己在创作上的困境会怎么样呢?他们似乎站在高处下不来了。另,又想到《八又二分之一》了。
中年人总是容易在生活的压力中迷失,而其实根本不了解身边最爱的人——影片太沉闷了,于是只记住了这个
表达克制,人物无论主次皆鲜活生动,四两拨千斤地处理关于死亡与告别至亲的沉重话题,在现实时空与心理世界间的转换很出色,一看便是成熟导演的技艺。
仿佛看到《八部半》的绝对反面:以俗常生活的琐碎可笑消解艺术家的崇高悲剧,甚至连故事本身也是俗套的;以零度、倦怠的无情欲姿态对抗焦灼迷幻的情欲主体;最终连对电影的迷恋和执着本身也被抹去(“导演是逍遥法外的暴君”“你连身边人的真实都无法看见”),甚至连这种抹去本身也是反戏剧性的。“亲爱的费里尼,重要的是卸下背上的负担”。然而依然会感动,看到如此庸常、痛苦而真切的人物,看到Moretti本身在其中的位置,电影只是无数既虚假也真诚的生活形态中的一种。
剧本层面上依然高级,各种层次的涵义相互映射,有生活的平淡也有生活的起伏。但莫莱蒂的影像风格,这次并没有起到加分作用。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