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了做什么都问价钱,因为知道什么都是可以用钱买来的,甚至是感情。
一个男人的追求砸钱和不砸钱真的差很多。
可是我们快乐吗?
有好工作,有大房子,我们快乐吗?
所以我们需要信仰,我们需要间歇性的漫无目的,我们需要把一个人的分量放到另一个人身上,再把另一个人的分量拿过来,我们交换身体和灵魂,只为了求一个安稳,我们习惯对别人负责,却学不会对自己负责任。
我们否定自己的价值,于是被自己遗弃,只能到处找寻另一个人愿意收留这个被遗弃的自己,在缝隙中生存。
我们寻找一切回归自然的方法,寻找信仰,买奇怪的坚定来赐予力量,买宠物来唤醒给与爱的能力,可是我们还是迷惘。
也许有一天可以醒悟,让世界重归原有的秩序,电影的结尾是一种希望可是我们该不该相信这种希望,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有多羡慕阿仙,他自由自在,他可以为每次的第一名而感到骄傲,然后躲在后备箱里去旅行,只为了玩乐,这真是美好。
也许那天背起行囊,去寻找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和依靠
那些佛像,仿若每个人内心的符号映像,现场和记忆中的片段偶然,实质上都指向每个人的自我救赎。
无论是从预设到求证,或是践行自然,东西方在信仰方面的逻辑座标虽是迥异,但大多殊途同归,回归人之本真。
神与狗、人,在相互找寻的旅途,在流浪的心路上,是否可以重逢?
奇怪的是,看完电影的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它”那么好“。
选我的十大电影时,它也只排到第五,因为,我觉得它不够完美……不够剧情化……太散漫啦……有些地方我也没有看懂……可是在看完后的很多天,却仍然常常想起它当中的片段,甚至是一种氛围,属于这个电影独有的。
如果说《漂浪青春》的氛围是苍凉,《流浪神狗人》的气息,大概是一种淡淡暖光。
并非不酸楚,但让人平静。
片中的台湾风土人情浓郁生动,大量出现的宗教符号虽然有时显得突然,但导演总能将之圆转自如地圈入整个影片氛围,增添影片厚重质感。
苏慧伦主演的那条都市中产线索比较乏味,但高捷的另一条线拯救了这部电影,他饰演的牛角不仅仅是抚慰人心,同时也承担了写意、抒情的责任,往往有神来之笔。
关于他,我愿意引用夏丐尊评价李叔同的话:他教书,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在这部电影里,我也看到了高捷身后的“后光”,这个角色每次出现,都让人心中一定,仿佛自荧幕上发出淡淡暖光,抚慰人心。
他演的克制内敛,但偶尔一刻神光乍现,意、神俱出。
——如果说这部电影令人久久难忘,那么一多半,都要归功于他。
陈芯宜这部作品显得杂乱且立意过猛。
表达的情绪过于混乱,整体基调压抑而暗沉。
有才华,但流于表面,而在重要的电影叙述上的才能又显得相当缺乏。
很意外,电影的口号竟然是“今年(2007)最好看的亚洲电影”以及“抚慰每一个受伤的灵魂”。
这样自大不知是从何而来。
事实上,这些期望完全都落空了,这不是什么好看的电影,无趣而且消极,若是想要以消极来呼唤共鸣,在拍摄手法上又引人耻笑。
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逐步展示着一群变态的人生失败者。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缺乏人生目标,形同一个个行尸走肉,在突兀的背景声中,幻化成导演手中沉沦的人偶。
城市是一种假象,提供丰足生活的幻景,于是抑郁成为一种常态。
自我强迫是城市人生活的唯一方式。
电影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流浪”,不如说等同于“被遗弃”。
每个人都在流浪的边缘,也在被遗弃的边缘。
这样简单的题材,竟然拍成这样,莫非这也叫做电影?
想起妈妈说的一句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不爽的事情。
有些事情菩萨和耶稣都顾不上。
只好靠自己!
外加撞大运!
讲起菩萨和耶稣,想起一个笑话!
菩萨和耶稣的区别是什么?
在黑暗底蘊中也可以長出溫暖的光亮。
我喜歡這故事設定,場景也很棒,有些甚至令人驚嘆,山路的彎道上,菩薩慈眉善目的看著這世界的每一刻現實,是人的善良讓這一切發出光芒。
太多東西忙著在現實擠兌,太多年度大片塞爆電影院,而畢竟錯過一部好電影,並不會帶來顯著的後遺症。
我已經想不起來那一年、這部片上映期間我無法分身觀看的原因,卻真心的後悔自己沒有及時進戲院,為這部片的票房貢獻幾百塊。
好喜歡導演的敘事觀點,為所有受困的靈魂,帶來撫慰的力量。
有点意思的片儿,关于人的信仰,总觉得大陆很难得有这样的遭遇和想法。
导演花费几年时间对台湾各个阶层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还有最后的总结能力还是挺厉害的。
有几点印象很深刻,一是音乐,兼顾了旋律性,但同时又用了常用于恐怖片的音色,再结合片中为了救赎自己而去信仰佛或者耶稣的原住民和中产阶级,甚至都没有去理解教义,得不到回馈就立刻要抛弃,有一种浓厚的戏谑的意味。
二是高捷的角色和当时台湾社会的矛盾,导演介绍说,当时台湾流行乐透,大家会请神到家,中不了奖又把神扔掉。
真的是相当讽刺,而高捷的角色,虽然是到处开车运神去庙会,但究竟是否有信仰,片中没有直说,但一直会穿插他捡回神的大小雕塑的镜头,让我流泪的镜头就是夕阳下他在还只是钢筋混凝土形态的空房子里擦拭刚捡回来的神,一边说:神不能不捡,狗不能不养,腿也不能不做。
接着就是几位神(当然是那种庙会上由人饰演的神明)在空建筑里围成圈跳舞的情形,仿佛是在庆幸还有人会把自己捡回去。
三是在戒酒的原住民的信仰,很明显他是为了戒酒开始参与教会的互助会,在被女儿怪罪后又去借助酒精,跑去教堂大闹我不要信了,没有用,醒酒之后又和妻子说我去把十字架拿回来。
为避开狗撞到人后,律师不让他讲实话,神父又认为这样他就得不到耶稣的救赎,他一方面说着神也不帮助我,我也不要信他了,一方面又开始自责自己杀了人,甚至想要寻短见,却在这时候碰到了高捷的运佛车,迷糊中觉得是另一种暗示,献上了自己拎来的油,又觉得自己可能被宽恕了,可以继续活下去了。
这个心态还是很有意思的,在我看来其实还是对这个世界很留恋吧,虽然自责撞车,自责给女儿留下不幸福的回忆,但还是找到了一根稻草让他能够继续活下去。
四是流浪儿童阿仙的角色。
他是一个看似接受了自己从小没爹没娘,甚至开玩笑说:“我一生下来就死了,我是幽灵”的人,然而还是会在和黄师傅熟悉之后,害怕他丢下自己,他把偷来的护身符一个个挂到被捡回来的佛像身上,希望他们多一点福气,是一个相当可爱的角色。
片中还有一些小情节,突然打破宗教和现实的边界,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说原住民把十字架和圣母像插在牛仔裤口袋里,见到佛像跪倒后,阿仙帮他捡起来说:“你的神掉了”。
比如在庙会,三个扮大神的人,在听到别人叫阿仙的时候一齐回头的镜头。
总而言之,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尽管并不太喜欢穿插的那一对夫妻的角色,也感觉对他们的阐释有一些太过模糊。
我从小就很怕进庙啊、教堂啊这些地方,一进去就觉得冷,发毛,尤其是看到了那些金碧辉煌的塑像之后更甚。
有人说我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但医生又说我阴虚,阳不足阴还虚,我就彻底糊涂了。
《流浪神狗人》这片子存在我电脑里很久了,一直没看,但又一直想看,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神,就像对待宗教。
我认识一对夫妇,老婆是基督教徒,老公信佛,相安无事多年后却离婚了,离婚之后却又要表现得相敬如宾,只不过老婆总是说信佛的人都是邪恶的,因为拜的是偶像,言外之意就是基督徒要纯粹、圣洁得多了。
我分不出这两者的高下,以我儿时的经验看来宗教都是劝人向善的。
但是很来我长大了,了解了一星半点之后便开始困惑,什么新旧教徒的战争啊,什么《西游记》中和尚道士的争斗啊,还在摆在眼前的什叶派和叙尼派。
战争的起源如果说是源于宗教,这话不为过吧?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如果自己的真理不能使对方信服,那么对方便是邪恶的,便要排除异己,这样说来好像也是天经地意。
一贯饰演老大的高捷这次演的牛角先生是个“捡神明”的人,即使是各方神明依旧会被抛弃,于是这位瘸腿的牛角先生说“神不能不收,狗不能不养”。
所以,GOD MAN DOG,只要心安理得,管它到底怎么分、怎么叫呢?
似乎人与人的冷漠,要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件件让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才能换醒世人,让大家相信世间有爱,其实,我们平时的一个笑容,一句寒暄,一个拥抱,都会让人觉得温暖……这个电影把剧中所有的人和事都串在一起,导演实在是费了不少心思,且电影的音乐也用的和符合他所表达的意境,颜色也控制的不错,实为导演较好的力作。
我不敢说这是抄袭之作,但各个方面来讲,这与前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撞车有太多雷同之处。
看完《撞车》再看这一部虽不至于有味同嚼蜡之感,但已经不再新鲜。
布灵布灵的大佛
看过,但是不太明白,没有找到我自己的救赎之路。音乐不错。
漂亮的OST
没看进去 挺一般的
補標。框大內容小,差很多意思。
青青这个角色太造作了,有一些深度的批判和关注,但线索穿插有些凌乱,到车祸相遇也有些可以。配乐有亮点。
为什么评四颗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到结束,你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们好匆忙的走在自己设定的道路上,我们根本来不及改变
2.5。
凄异的调调,不过还蛮喜欢有人把神灵丢在废弃建筑那段的
不能说看过,因为没法看完。
2008/04/20與我媽在學者全球影城。是部溫柔又喜樂的電影,雖然跟預想中不太一樣,可是神明車真的是種很酷的東西。
像是先行版大佛plus。我偏爱的台味可以说是奇特的宗教观加移民社会加地方语言的产物,这些东西也将是台湾本土电影永恒的主题。但本片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好:狗的意象太刻意且没什么作用;中产阶级这条线既平庸又聒噪,强行与另两条线产生关联很突兀。展现社会议题不代表要包罗万象。高捷演得很棒,他和洋洋萍水相逢的亲情与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让人动容。
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你信仰的考验~
看似现实主义的文艺片。不过和侯孝贤,蔡明亮还是有差距。故事讲的不深刻,貌似而已。
又一部台湾社会影片,描写一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人,全片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焦虑。下了很久了,看完停车,才想起来看。张震的哥哥张翰扮演阿雄,好像没有张震帅哦……
神明在每个人心里。
我从生下来就死了,我是幽灵啊
“你不是幽灵吗?”“人会怕人,狗也会怕狗。”
2008.6.21
信仰,在内心最隐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