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这么想过,我也许是外星人,很多人也标榜自己来自火星,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时候,谈话说不通的时候,孤独无人懂得时候,幻想自己是外星人,或者干脆变成外星人好了外星人,是否是我们选择逃避的一种形式呢?自己小的时候还真是常常作这样的梦,上课的时候看着门口的光影发呆,时刻等待着自己的骑士走进教室,宣称自己是来自他们星球的公主,现在要接回去了,然后就再也不用为渺小的作业和考试惆怅,这样的幻想陪着我渡过了漫长的学生时代于是看到这个温暖的老电影,在周末的晚上,随手换到的频道,恰巧刚开始一部电影,恰巧是这么温暖的一部小男孩总是失去领养他的父母,白天呆在箱子里观察这个世界,大男人刚刚失去他心爱的妻子,考虑是不是放弃领养的念头.他们相遇的时候,他透过箱子上的小洞看他,他只看到一个移动的箱子.他带来防晒霜和墨镜给他,鼓励他走出箱子.带来的还有孩子需要的关注和关心.于是他走出了箱子,一点一点的,他摸厚厚的防晒,戴着墨镜,打着太阳伞,身上挂着沉重的负重带.他害怕地球上的阳光,又不相信地球的引力这个孩子宣称自己来自火星,他说别人听不懂的语言,给狗起火星名字,观察植物和动物,学习地球人的表情和动作你看,他多么多么像那个隐藏着的我们啊,那个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只是偶尔探头让我们一阵惆怅的,却依然还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啊,讨厌周围的一切的时候,本想走开却还是在笑,无法融入周围的时候,想学习却摆出不懈,喋喋不休却无人认同的时候,恨不得自己说得是他们不懂的语言,许个愿望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愿望有火星的力量,可以神奇的实现也许脱了世俗无奈的外衣,我们都是这个顽固,却单纯,执着,有些讨厌和神经质的小外星人我们并不是真的想离开地球,只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勇敢的承诺,一些纯粹的爱
表白库萨克英伦绅士般的眼神。
喜欢这个电影是因为对待小孩的平淡。
刚刚辞掉的家教转给了室友,于是他去第一天我们就对小孩的磨蹭扯皮达成了深度共识,也知道了真的不是每个小孩都是像我们的长大那样正常的。
《触不可及》里讲,尊重是不把残疾人当残疾人对待。
《火星小孩》大概在说,抚养要把孩子当成孩子。
我们对待孩子,大体常常不把孩子当孩子。
以自己的要求为基底,若非用力过猛便是用力过少,宽松个没边,严厉个没完,都不好。
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小家伙,会不会是一个我们理解不了的莫扎特或尼采。
电影“日常的”好看,戈登的家真的漂亮,丹尼斯和戈登的双人尬舞尤其暖,而负重袋没有,谁小时候还没自己做过飞机的,所以特别理解他。
好像童年经历能够互相通达,所以还是很有信心抚养自己小孩成为一个开心的小孩。
即使老夫还没有小孩!
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我还是愿意给它四颗星。
我觉得软科幻的魅力在于,某种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的玄妙的氛围,让你怀疑自己现存的思维判断,不停地追问可能吗?
可能吗?
可能吗?
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你一边听“这个男人”说着他在一万四千多年间的经历,你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嘿,这只是个设定奇特的故事,但同时,你不得不承认,他所说的既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实,于是你凌乱了,此时的氛围就变得非常玄妙。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现实与想象的平衡点所以这部电影的问题就是,现实的一端被加重了,孩子来自火星的证据一再被淡化,就变成一部纯粹讨论亲子关系的教学片了,虽然从这个角度去看,也挺感人的,也不乏亮点。
原著作者大卫 杰罗德在平衡点的把握上相当之高明,用诸多证据来模糊你的视线,比如据他调查有很多人也认为自己是火星人,而且对于自己如何来到地球的描述相当一致;比如火星愿望的百无一失;又比如他第一次看到丹尼斯的照片与丹尼斯许愿要一个爸爸的时间点吻合……你渐渐就被这些证据说服了,最后大卫当然不会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就让你陶醉在那种玄妙的氛围里,在结尾大卫说还不如让丹尼斯许愿让他得个“雨果奖”呢。
大卫如愿以偿,而且同时摘得“星云”和“雨果”两大科幻界最高奖
这是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男孩的电影,可直到电影开始后的15分钟,小男孩的样子才逐渐清晰。
他从一个盒子里出来,带着酷酷的墨镜,然后说:“Nice to see you!”也许是John Cusack那张看似薄情的嘴,也许是他忧郁无助的眼神。
即使已经没有“空中监狱”里那个英俊警察的帅气,电影还是深深吸引了我。
这不是一部美国版的家庭喜剧,无论是对于一个有婚姻恐惧的人,还是一个害怕有孩子却又无数次幻想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温馨场景的人,都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他是个地球人眼里的“怪孩子”,他喜欢从“缝隙”里看世界。
从盒子的孔里,从车子的天窗,他的世界很小,但很美!
他的装扮很“星球大战”,他相信自己来自火星。
其实每个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外星人,他们有着自己的逻辑。
他们聪明,有着无限想象力,却又敏感,极易受到伤害。
如何对待孩子的顽皮和不可理喻?
这是一个难题,但千万不要伤害他们,扼杀他们无限创造力。
还不错哦。
温情的电影。。。。
看到小男孩,我想起了童年的自己,那时性格孤僻内敛的我很喜欢看科幻小说,常常觉得自己是外星来地球的一个小考察员,看这地球上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百态,不自觉的也慢慢把自己孤立了起来不太与人交流,还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的“本尊”应该是全身绿色的,现在想想,应该就是苗条的“绿巨人”了吧,哈哈。
PS:这个以为自己来自火星的小男孩又让我想到了我看的凯文·史派西 Kevin Spacey的第一部电影——K星异客K-PAX(2001)
刚刚看了收藏这部电影的时间07.11.12.到现在已经很久了.一直在等待中.等着等着就等忘了电影里的姐弟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姐弟,而且听LIZ说话十分熟悉,总觉得看过她的什么电影.然后惊喜的发现是SCHOOL OF ROCK里的那个外表古板实则喜欢ROCK的女校长.的确,她的声音很有特点.开始看纳闷导演为什么选这个孩子,因为我觉得这里的任何一个小孩都比他可爱的多.看过觉得他明明就是Dennis,就是那个从火星走了很久很久来到地球的小男孩.其实这电影感动我的都是小细节.Dennis对DAVID的认同从开始就能看的出.下雨天仍然等DAVID来,一个渴望家庭,渴望父爱的小可怜.还有,还有,很喜欢那个宇宙的灯.嘿嘿..就是胡乱说说..
从母胎里呱呱落地开始,我们就试着、就学着去做一个标准的地球人。
小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或者拥有一些常人不能及的超能力;或者世上的好奇迹肯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干脆认为自己是属于哪个外太空,是要干一番世人无法想像的大事而来。
然而在这个标准行为准则下的社会中,我们在红灯亮时也得停下匆忙的脚步,在读完学业之后也得出来谋生,在婚配年龄也得找个女子到民政局领个红本,然后生孩子,教儿育女,养家糊口。
时光飞逝,父辈们那曾经笔直的腰杆,在沉重的肩膀下跨成山脊形状,老一辈的头发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卸下它庄重的颜色,那一冢冢的墓穴将是每个人最后为之理想的藏身之处。
一路走来,面对人生,谁都有理由对此咆哮,谁都有权利大声狂笑,因为你也是这样不偏左右的存在着。
然而等你懂得这样笑的时候,等你知道了人生意义所在的时候,我们已经忘却了从另一个国度来此间的目的,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到来时的故乡,从根本上说,就是忘了自己是那个曾经来自天外的小屁孩。
出处http://www.smooo.net/smo/article.asp?id=116
圣诞节他想抓住他的手 但却没能抓住 吵架出来之后 小孩儿跟着摆成动物的灯光 看着火车 他走了过来 背对着孩子 孩子看着他的手 犹豫 然后伸手想要去握住吧 但他却插进了口袋 所以 第二天 小孩才会跑过来拍照 那是他想和他玩儿啊 他已经爱上他了 但是爸爸正在烦闷中啊 所以才会因为担心打破了东西被送走 所以才会哭 那是因为昨天可能听见了大人们的讨论吧 还有那想握住 但没握上的手 其实 只是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所以营造一个虚拟的世界来支撑自己 让自己不至于像宇宙中的尘埃。
于是他从戒备,收到防晒霜后等待,跟着他回家,说试着成为地球人那样的家庭成员,然后为他的念想而许愿(以此讨好他,让他注意自己),到想握住他的手,害怕离开他,为了不离开而成为地球人,但发现人总是会分开,他对自己生气了(那刚开始的安全感又让他怀疑了),于是……或许……自己真的是任务完成,该走了吧?
不过,谢谢你找到了我,谢谢你对我说的那么多永远,谢谢你的手和拥抱。
影片中有很多握手的镜头,最后的升华,便是拥抱了。
拥抱这件事,大多时候温暖的不只是两个人的身体,而是心。
看过电影我喜欢上了这位火星小孩,他敏感而乖戾,纯洁而率真;他认为自己属于火星生物,喜欢收集东西和拍照。
他需要涂防晒霜和带墨镜,他的怪异被同龄人取笑,面对生活他不懂得掩藏和粉饰,而他只是一个孩子,也仅仅是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一个孩子,一个受了伤的孩子,一个懂得获得爱和回报爱的孩子。。。。。。
养父帮他解下了配重带的同时也卸下了自己的,而我对于这部影片的理解就上升到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像影片里的情节,面对生活给我们投出的棒球,只需用力打过去,然后大吼一声:"HOT COFFEE"you should n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 give up ,,,never ,,ever ever.. --Winston Churchill(影片中出现的名言)
到底为什么爱一个人,妻子去世后,独自一人的生活空虚的无以复加。
这种靠书写情感谋生的人,是很难靠忘我的工作派遣丧妻之痛的。
David一直和身边所有人说,妻子生前想领养孩子,但现在没有必要了。
而很快他就改变主意。
从等待Lefkowitz电话的紧张感可以看出,他对于这个孩子的渴望。
当你爱的接受者突然消失,积压于心的失落感大多来自庞大的爱无处投递。
Harlee说,你心里还潜藏着那么多的爱。
没人可爱与没人爱同样痛苦。
Dennis的自闭显而易见,妄想来自火星,这种“三天结盾,我拒绝”式的生活态度是一再被抛弃后坚守的最后尊严了。
David之所以会接受原本已经决定放弃的Dennis,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与自由有着如此多的相同点,他看到了儿时的自己。
其实David的爱来的没什么理由,Dennis丝毫不会比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更可爱,甚至更糟,对,是糟很多。
David其实只是想爱一个人,想把心中无处宣泄的爱倾注到某个人的身上,而这种早已在心中成洪流之势的爱,越是遇到急缺爱的人,越能勾起他爱的欲望。
对于懂得爱的人,爱人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在爱的同时,也能感到由衷的快乐。
那些大喊“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不回报我”的人,其实才不懂得什么叫爱,因为你能爱他就已经是最好的回报了。
Dennis自诩为火星人,无非是逃避现实的障眼法,他无法找到一个自己被一再抛弃的理由,只有把自己当成火星人,这是为避免伤心自性注射的麻醉剂而已。
爱原本就应该是无私的,就应该是没有理由的,他自闭,他偷窃,他害怕人群,他异想天开,David对于Dennis的爱最好的诠释了爱的真谛,不管你有多少缺点,不管你的缺点多么为人所不容,我就是要爱你。
l love john cusack!!什麼時候開始只看得到別人眼中的世界,而忘了幼時難掩興奮藏匿在衣物櫃後窺視的世界。
2008.2
其实这个题材很好,没想到美国拍出来的东西比我们国产片还烂。
小男孩感觉真像缩小版的Reid,一样的与众不同,嘿嘿~~~P.S.原来我也是火星来的小盆友啊^o^
3.5颗星
老美的高明之处在于可以把很老套的很简单的故事依旧拍的温馨感人
我也是火星的~!
有兴趣/看到最后莫名的就一直在哭 哭什么也搞不清楚 丹尼斯太可爱了 如果他真是火星的孩子倒好了哈 不正常的人就是对这种不正常的人有偏爱 不给五星不行。。。
我记得我看到最后苦的稀里哗啦的 小男孩演的很好!
n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give up。也许是先看了山寨版的 觉得这部很温馨很有爱。
我可没有耐心去面对一个问题小孩
不知为何 我很喜欢这电影
那个男孩样子真的太火星了吧..靠声音也太难听了吧!?
其实一般般...是我看得太不认真了吗?总之没有别人说得有多好看!
电波并不是一个好属性,但内核和结尾还是狠狠地把我煽到。『每个孩子都是等待我们教授人类社会知识的外星来客』『初次为人父母,不过是一个盲人领着另一个盲人』『我们本不会有所联系,只是恰好同时在茫茫宇宙的两端向对方伸出了手』
真的是个好题材~但总觉得能够拍得更完美~喜欢那个孩子总是轻轻地说着话,眨着眼睛~~
NICE TALK
"I am not a human being, I am a creature."
问题儿童治愈片
耐着性子看完你会发现绝对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