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去看电影,所以我在最近上映的电影里选了口碑最烂的一部去看。
我这个人就是有这么点恶趣味,越是烂的越想看,不为别的,就想见识一下它们能把人性的底线挑战到一个怎么样的地步。
抛开历史不说的话,这部电影倒还没想象的那么三俗,起码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点在最近的国产大片里已经不多见了。
当然,本片把历史篡改得面目全非这一点我就不说了,我在看到刘邦的时候就想问:你确定这是刘邦本人呢?
还是刘备穿越过来的呢?
既然不说情节,那来说说演员好了。
我承认,我一下就被海报里的刘亦菲吸引过去了,鉴于高超的化妆技术,我已经认不出海报中那么多的大牌谁是谁了,唯有刘亦菲的古装扮相一下把我的眼球给抢了过去,不怕挨板砖地吼一句:真是太美丽了。
本来虞姬在真实的史书里也是个花瓶美人,这种角色最适合面瘫的天仙妹妹了。
可惜史书里说虞姬在自刎之前不是献上了一出歌舞嘛?
我本来以为凭着香港导演的恶俗品味,应该安排在荧幕上给项羽跳一出脱衣舞什么的,这样岂不是更能吸引广大屌丝的票房?
至于刘邦嘛,对不起,我真没认出他是黎明。
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还对朋友说,你确定这是黎明呢?
还是一个很像黎明的叔叔呢?
当然,这不是说他演技好,而是我在想:嗯?
我不认识这么一个普通话烂,演技比普通话还烂的大牌啊?
戏后看了演员名单,我心底顿时释然了:对于一个连说话都经常走音的歌手来说,你还能对他有什么期望?
至于项羽,因为之前在地铁上看过宣传片,知道他是冯绍峰易容的。
因为有了冯绍峰,我本来还很期待杨幂也来插一脚呢,最好能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时候出来大吼一声:58同城~~~说不定能破掉刘邦设下的靡靡之音,涣散军心之计呢。
不用说,影片里表现最好的自然是黄秋生这个老戏骨,虽然史书里没有完整的写范増的篇章,无法对比,但我觉得真实的范爷爷也不过如此吧!
相比之下,张涵予的角色就弱了,他现在无论出现在什么场景里都还是那幅硬汉形象,可张良本人明明是文弱书生啊……大概是他那双眼睛太过精光矍铄了吧,相比之下,黄秋生全片饰演一个白内障老人的形象,没有眼神戏,可能相比之下就简单了好多?
顺便吐槽一下,本片是本着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而拍的么?
全片的3D粗制滥造不说,明明是一出描写天下霸主之间宴席的影片,竟然没有任何食物的特写!
唯一出现的仅仅是几碗所谓的面条!
导致我和朋友在出影院的时候还在议论:喂,你说那个玩意儿,到底是面片儿还是面皮儿啊……
历史本来就说不太清,更没有对错之分。
放到电影里最重要的是以史为基刻画鲜明的人物性格,不带有善恶正反等倾向性的表述,尤其是封建社会中的你争我夺。
尤其是对项目性格的一致性的表述上,既想表达他有情有义甚至柔情似水却又非要说他因以暴制暴丢掉江山和人心,尽管历史的结果无法更改,但在这部极力想刻画项羽和虞姬的唯美爱情的历史战争题材电影上,可否将人物性格表现的更统一些,何况对谋士而言,选刘邦还是选项羽没那多高尚的东西,处得来最重要
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善于健忘的民族,不止是因为历史太长了、太多了、太苦了,让人的脑子装不下,更多的是不愿意装,选择性的遗忘、选择性的歪曲、选择性的篡改,经过强大无比的阿Q精神的弱智化处理后,达到无敌的境界。
对于历史,我们此地无银的美其名曰“那不该是人人装扮的小姑娘”,似乎历史已然发生了,是过去了没什么可怕的,实则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逃避,历史是我们内心中永远不敢正视、不愿触碰的却也无法痊愈的伤疤,因为虽然那些事情已经成烟、那些人早已成灰,但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却始终在左右着我们、控制着我们、随时可以吞噬我们。
而我们宁愿做一只只掩耳盗铃的鸵鸟。
这种脑子不愿意装历史,却愿意装逼的情况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在影视作品中,那便是关于历史题材,我们的大爱目前只有两种:戏说和胡说。
尽管两者之间有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但共同的亮点很醒目,就是对历史高度的不要脸。
比如这部2011新款《鸿门宴》。
在没有挂上“纯属虚构”和穿越剧的标签的前提下,在人物名字、事件都高仿真实历史的情况下,我只能认为这是一部历史电影,应该反映的是楚汉相争的历史,也做好了“任人装扮”的准备,但没想到,准备还是不足,非常不足。
有些人会说了,项羽刘邦打仗时司马迁也没在场,凭什么说那是正史。
我只想告诉这些青年,你爷爷的爷爷生你爷爷的爹时,你也不在场,但你会坚信就是这么回事,历史就是靠记载下来的、可信度高的不在场。
还是说电影。
服装就不提了,因为编导个人无知和个人爱好而统一汉朝、三国、明朝的服装,我们已经习惯了,反正没有内涵的人都热衷表面,比他们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的有的是。
但事儿就不能这么瞎编了。
楚王下令兵分两路先入咸阳者为王是受了神女的指示,还是三个。
这就有点太看不起这位放牛娃了,虽然他出身低微、来历不明,但很上路,对于政治斗争一点即透、一学就会,所以他这么做是受了高人宋义的指点,而非神马神女。
他出的这一招完全是在和刚刚受到重创的项氏家族又将了一军。
好好的棋局被蒸发了,而凭空的棋局却赫然出现,而这本应该是一场饭局。
鸿门宴,几千年来都没人提出质疑的饭局,编导居然攒出个对弈来,就算真实历史谁也不可能亲历,不可能给你有图有真相的饭局照片,但麻烦你们尊重一下传统好不好。
还是那句话,厨师可以搞炊具创新,但拿着痰桶炒菜,那他娘的谁敢吃啊!
没有历史积累的人拍历史题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视野、没格局,总是简化为街头混混单挑。
鸿门宴那顿著名的饭局其实是各方势力的暗战,是当时两派英豪尔虞我诈的巅峰对决,看似棋局但绝对胜过棋局,毕竟棋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这个也勉强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楚汉相争被压缩为短短两战,楚军马上就陷入绝境,这就有点太过分了,就因为饭局上输了一盘棋,西楚霸王就陌路了,项羽先生情何以堪啊!
而且决战地点是在咸阳城外。
那么,乌江呢?
亲!
好吧,就算我承认,神马历史都是浮云,司马迁不在场,写的都是自己胡编的。
历史就应该是谁有发言权谁可以编。
不过,就算这样,但凡你对于故事有点审美情趣的话,你都会觉得,司马迁编的挺好看吧、会讲故事吧,而2011款《鸿门宴》只能反映出香港部分地区治安比较混乱,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单挑和英雄救美,比如虞姬要被扒光衣服,项羽先生及时出现这出戏,明摆着是向古惑仔致敬。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扯、也不是显摆什么历史知识,我的意思还是要说为什么我们的电影不行。
从《鸿门宴》就可以看出:就是没深度、没水平、没品位。
楚汉相争多好的题材,不去挖掘历史的规律和人性善恶,一味的搞“莫须有”的创新,放着好好的路不走,偏要挖地洞;用香港一流暴力片二流文艺片里的爱情套路展现霸王别姬,只能说是极具地方风味,绝无普世精神,用这种感情输出给世界,能有几个共鸣的。
所以,所谓的中国大片不要在为难奥斯卡了,人家有权拒绝垃圾化。
我们的编导,如果你本身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态度又很不要脸,那么你拍出来的东西,又能指望谁给你面子呢?
我相信一句话,看片之前先看这导演的品位,要是导演多次排垃圾片,就不要费时间看了,不过,今年已经有了《杨门女酱》这嗖饭垫底,其他哥都能顶得住,篡改历史已经是必然,何止在影院,骗影迷银子的事情常干,比如臭了街的杨家酱。
臭的不光是片子本身,还有导演和演员,以后看片,离他们远点,怕被臭味熏着。
踏踏实实做产品才是长久的,骗我买了票,可能还能骗几次呢?
李仁港说这是他近些年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还有人说这是今年迄今为止最好的古装历史片,这些我都同意。
但这并不是说这片子有多么出色,只是因为参照物太弱了,当你面对的是《战国》、《杨门女将》这种猪一样的对手时,想不变成狼都由不得你。
李仁港是一个很风格化的香港导演,这与他的美术出身有关,因此在他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标志化的东西,这主要集中在摄美服化道上。
比如他是个帽子控,从《见龙卸甲》里的赵云到《锦衣卫》中的青龙,再到这里的刘邦,都被扣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帽子,让人物显得有点动漫。
另外他还喜欢搞一些小机关道具,如《锦衣卫》中的大明十四势和《鸿门宴》里的装玉玺的盒子、对弈的棋具等等,这些奇淫技巧和他美术上的造诣让他的电影显得考究而标新立异。
李仁港拍电影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也很有想象力。
比如鸿门宴上范增与张良对弈的场面,李仁港把一个酒局拍成了类似内力比拼的武侠片,很有创意。
因此我觉得《鸿门宴》在视觉上是完全合格的,问题还是出在情节上。
李仁港电影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编自导,而这其实一直是其影片的软肋。
《鸿门宴》的剧情以酒宴为中心节点分为三大块,分别对应着原因、过程和后果,前两部分应该说拍得很不错,线索和悬念都很集中,人物的个性也很突出,拍出了谋略片的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鸿门宴》的配乐是李仁港的老搭档,也是我心目中香港最好的电影配乐黎允文,他在《鸿门宴》的音乐表意上是有情绪叠加的,类似《盗梦空间》的悬念主题和民乐构成的人物主题经常会同时出现,意义十分丰富,节奏把握也很好。
但是在酒局结束之后,影片按理说应该进入收官阶段了,但李仁港好像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讲故事了,于是拉拉杂杂地用片段化叙事方法一直扯到垓下被围。
鸿门宴的意义只是确立了楚汉争霸的格局,其后还有三年的漫长对峙和战役,这种叙事方式太生硬了,你拍的毕竟是《鸿门宴》而不是《楚汉争霸》。
类似鸿门宴这种类似黑社会抢地盘的小格局故事对于香港导演来说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旦把这样的事情放大到历史事件,缺乏宏大历史观的缺陷就显露出来了。
最终的结果就好比是请人吃饭,在酒足饭饱之后因不知如何收场而继续给客人灌酒,直到把人喝到桌子底下去了,因此影片的后三分之一看得我很崩溃。
另一个让我感到崩溃的是虞姬,这可能是为了调和这个纯男人戏而设置的角色,但这个人物一直游离在主线情节之外,以至于她与项羽之间的感情戏还不如张良和范增之间的基情戏来得有说服力。
《鸿门宴》剧作上之所以比李仁港以前的作品靠谱是因为他在这里尽可能地尊重了历史,包括人物的性格,《关云长》败就败在了不自量力地去颠覆历史人物。
而《鸿门宴》中为了强行烘托英雄美人的感情高潮,硬是将霸王别姬改成了姬别霸王,让虞姬被项羽带上最后的战场,让她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被群殴之后再上去一刀两命,感情的铺垫很无力,叙事很变态。
其实如果这里非要加一个女性人物,应该是吕雉更合适些。
【新京报】
《史记•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宴的故事,每个人从小接触历史都有耳闻,即使不那么爱看古文,也从各种戏说、演义中有所了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更是作为一个成语一直流传。
要讲好一个大家都知道结局的故事,还要把它讲得有亮点,真的需要用心去行思一番,因为豆瓣评分不高所以本未打算去观影,但是朋友相邀,就一起看了。
总体说来,李仁港很有诚意在编剧和拍摄,配乐大多选用急短的战鼓声配合厮杀、对弈,而最后霸王自刎的桥段前,悲哀的楚乐中加重了那份苍凉,战争场面沿袭导演一向的宏大风格,窃以为本片胜在立意,用棋局来阐释项刘相争,更是局中有局,鸿门宴是高潮,却也只是这场对弈的第一步棋子。
人生是场棋局,项刘两军同样如此,楚河汉界,双方对垒。
善弈者,决胜于千里之外,如范增,张良;好勇者,取敌首级于马下,如项庄,韩信;霸王项羽,高祖刘邦亦是此棋局中重要棋子,你有先手制人,我有后手妙招。
最后,蓦然回首时,才发现没有谁是赢家,我们只是两败俱伤。
刘邦赢得了天下,却失去了相信的能力;项羽失去了天下,却赢得了虞姬的爱情。
成王败寇一直是国人的成功的判断标准,所以脸项羽都觉得无颜去见江东父老了,但其实成功的标准又岂在一时成败或者一事成败。
就说鸿门宴来说,项王赢得了第一步棋,却输掉了江山。
但,我却认为项羽其实是人生的赢家。
望族之后,名师培养,天资卓越,魅力四射,万民敬仰,美女相随。
即便人生短暂,却光芒四射,被历史所凝记。
而,每个看客其实也都是自己的棋手,每步怎么落子都是人生的博弈,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刚刚看完《鸿门宴》的你,又将如何下好属于自己的棋局呢?
去电影院换票,我说要2张国语版《鸿门宴》。
售票的说:好的,请问您要的是2张国语版《鸿门宴传奇》吗?
我说是《鸿门宴》,她说是《鸿门宴传奇》。
我定睛看了看海报果然有“传奇”二字,心中顿时有种不祥的预兆。
但是看到张涵予哥哥的名字 我还是说那就2张国语版《鸿门宴传奇》吧。
等开场的时候仔细看了看海报 突然发现 导演:李仁港 心中顿时又是有种不祥的感觉此君的名字时曾相识啊 电影开场,一切正常。
当刺杀秦始皇时 我看到 项羽 刘邦 他们拔出了 锃亮的刀时 我有想哭的感觉,导演把中国人民发明冶炼钢的技术推进了好几百年啊之后 在道具的使用上 天雷滚滚而不断啊磨砂玻璃的酒杯 不锈钢的杯座 贴了不锈钢的笛子 当刘邦带着一顶有帽檐的钢盔的时 女友说 这帽子怎么这么眼熟啊我顿悟了——李仁港就是拍坑爹的《三国之见龙卸甲》的导演啊啊这帽子 这造型 是刘德华在《三国之见龙卸甲》里面的造型 导演直接拿过来了。
这片就是加强版的《三国之见龙卸甲》啊杯具。。。
影片继续。。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此片最准确的名字是《鸿门宴传奇之张良传》;快到片尾的时候我不禁感叹:尼玛啊。
项羽连匹乌骓马都没有!!
影片结束时我得出的结论是此片最准确的名字是《传奇之鸿门宴》。
这TMD是传奇啊 。
我终于明白了开场的时候我看到“传奇”和“李仁港”时为啥有不祥的感觉了(导演+编剧=李仁港)+道具=毁了此片尼玛 导演也看看《史记》吧 真是糟蹋了这个好故事
《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曰:夫時有否泰,故用有行藏;卦有小大,故辞有险易。
一时之制,可反而用也;一时之吉,可反而凶也。
故卦以反对,而爻亦皆变,是故用无常道,事无轨度;动静屈伸,惟变所适,故名其卦则吉凶从其类,存其时则动静应其用。
寻名以观其吉凶,举时以观其动静,则一体之变,由斯可见矣。
《鸿门宴》这部电影不仅仅在告诉我们刘邦项羽之争智斗的全过程,也不仅仅告诉我们范增和张良是怎么从弈棋到惺惺相惜的,更不仅仅吐槽在我们听项王与虞姬是多么忠贞的一对乱世佳人的。
我从其中读出了关于时势变易,人心不测的亘古道理。
我思考着,局中弈者张良所言——这副棋是天道有常呢?
还是天道无常?
不得不说,从厚重的木门推开作为全片开头,实有一番别致的历史感受。
在此,我将这部片子或者一些史实于我欣赏之处一一再回味,虽如梦者呓语,但我却希望一畅以抒怀。
命若飘蓬你看,那桓桓于征的气势转眼间即成漫天飘雪的苍悲,四面楚歌之下,我想起了“一切有为法 有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幻, 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的佛偈。
剑戟交锋兵荒马乱的乱世中,没有人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前一秒尽享荣华富贵,下一秒却不知身首何处。
秦二世元年(前207年),项氏号召8000江东子弟,唱着楚遗曲浩浩汤汤地踏上灭秦之路,桓桓于征的气势将秦王朝摧枯拉朽,霸业将至,千百场的征战尽屠秦兵百万。
霸王于咸阳之巅,将中原大地一览无遗,他的眼中没有血与泪,没有遍地哀鸣的穷苦百姓,有的是他光辉荣耀,有的是他身边倾国的虞姬。
犹记得誓那个不做一人敌不做千卷士要做就做万人敌的梦想,他实现了!
可惜他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已渐渐迷失了自我,眼中只有他的目标,欲达之而不择手段,于是他的执着让他实现了他的梦想却永远的失去了天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那桓桓于征的气势转眼间即成漫天飘雪的苍悲,乌江之边,昔日的霸王丧失了他的荣光,手中的武器也没有了昨日虎威。
四面楚歌之下,项羽终于看清了自己,纵有气拔山兮气盖世的威武,不敌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厚德。
霸王的身后,8000江东子弟为了他的梦想而死。
“以我江东之英雄,并辔北向,天下孰能相争?
莫堕英雄之志,天下当有大同!
”只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
虞姬虞姬奈若何你何必忠贞得生死相许呢?
他不懂你,他不知道你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他只想把你像珍宝一样藏好,不让其他人得到你,必要时连自己都不能得到你。
你轻弹着心爱的琵琶,低吟烟雨濛兮花又开 ,随着项王的帅旗颠沛四方,不为别的,只愿为与心爱的人弹上一曲一解思乡之愁,陪着他分享他的所有荣耀,即使你根本不在乎有什么荣华富贵高高在上。
其实,虞姬你也是知道的,这个你爱着的霸王有多么的爱你,只是他眼中净是自己的影子,一直用着自以为的方式去爱你,即便如此,他的心里只有你。
他希望你能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他要你安安全全完完整整,决不希望你受到一丝的痛苦。
即使到了困兽潦倒的境地,他也要做最后的斗争,让你安安全全完完整整。
在命如飘蓬的年代里,遇到了一个能这么为你的男人,即使四面净是楚歌,也要紧紧相随,因为,有他在的地方才是故乡。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你我真的非对弈不可吗?
”范增问着张良。
张良少年壮志自以为计中之计足可逆转一时之凶吉,于是恳请范增老先生赐教,而这一弈,却耗尽良的一生,到了暮年鬓白方悟“夫時有否泰,故用有行藏”的真正道理。
人生如棋局,与你对弈的是冥冥既定的命运,你不相信事有定向,天道有常,所以你执着着对弈下去,无论你怎么变换棋法,命运总是能一眼看清,你渐入困境。
于是你急求险中胜,以乱象应定象,试图中凌乱的棋局中找寻绝地反击的出口,殊不知你越是执着,越是无法看清局势,然后迷失在对弈中,慢慢老去,等到揭示命运的弈法后一声叹息。
其实我说人生更像是一局摆好了的珍珑棋局,越是希望通过既定的前人的弈法去下自己的棋就越难以下好,到了最后只会自困自境,从下出的第一步起就注定了满盘落索的局面。
兔死狗烹人心无常为什么历朝历代开国的功臣将士总是逃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呢?
因为他们太相信共患难同富贵的逻辑了。
有人曾说,看一个人是否真心对你,不仅要看他在患难是能不能同舟共济,而且还要看他在富贵时能不能与你携手分享。
一个人若是付出巨大代价受过困苦绝境然后发达的,会怀疑所获的一切,怀疑身边那些曾经共患难的兄弟是否会变心。
有了钱财权势,人就会害怕有一天会失去,日夜担心惦挂。
其实不是他们会变心,变心的是他自己。
赴鸿门宴就是要用尽一切方法去算计和猜度对方,而代价就是你要失去能力去相信一个人。
刘邦深谙此理,所以他完全相信张良筹谋,韩信用兵,萧何补给……最终他骗过了所有人,成为了天下这盘棋局的赢家,却输掉了人生的棋局。
因为兔死狗烹,他已经无人可信了,而他从未相信过自己,或者说他其实也已经把自己给骗了。
结语:网网天数早有安排,最后太傅刘玄叹息道我们还需有什么执着时,年迈的张良点出了答案——世事纵难预料,但是非黑白绝不能混淆。
在这里,为什么先除暴秦后又征战不休直至消灭项羽方才罢休,为什么民心天下尽归劣势的刘邦而非占尽天时地利的项羽,为什么兔死狗烹,答案都已揭晓。
我想,鸿门宴本身就是一种博弈,一方是深信天道有常却颠倒黑白的项羽方,一方是相信天道无常却不知黑白亦无常的刘邦方。
颠倒黑白的人最终会落败,混淆黑白的人也会。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片子为了增强整体的艺术性忽略了历史本身真实性,请诸君为欣赏而欣赏,切勿过于考究,以碍电影本身所带来的观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史实寓学习于娱乐!
李导下的是一盘很大的棋,大得连自己都hold不住了。
刘项要争霸、范张要斗智;项羽范增要父子恩怨,刘邦一伙要兄弟情仇;那边一帮武将要耍酷斗狠,这边刘项虞姬要搞乌龙三角恋;一场鸿门宴,也在饭局和棋局之间犹疑不定。
须知,历史有S面也有B面,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SB。
何况从以往作品看,李导的才力只堪一间沙县小吃店,如今偏要搞兰州拉面、大娘水饺、新疆大盘鸡三家全国连锁。
李导之失,失在自不量力。
虽然作品越来越有二逼气质,但李导骨子里其实很文艺。
身为名画家的门下高足,他的美指造诣堪称业界翘楚;作为天下尽知的帽子控,他谱写着“斗笠恒远久,一顶永流传”的赞歌;要命的是,他还是满腔热血的编剧艺术爱好者,而本片就是他的创作结晶。
相比前几年的《见龙卸甲》,其实这次李导对历史没有太多的非分之想,顶多是给每个人物都附上了武力值,于是有了鸿门宴上项羽大战刘邦,这样天雷滚滚的好戏。
全片的结构上,鸿门宴一场无疑是大轴,其余戏码不过是交代前因后果。
在净了身的太史公写来,虽有樊哙闯帐、项庄舞剑,但到底文质彬彬,斗智不斗力;李导则阳气健旺,斗力不斗智,走的是武林大会的路子。
《史记》中的关节,基本被李导剔了个干净;而填补的桥段,多是它山之石,体现了李导对阅读的热爱。
比如范、张的五番盲棋,包括之前张良的群P十番棋,灵感就出自阿城的《棋王》——这部神作的港版由梁家辉主演,颇值一看。
樊哙断指换先手的段子,则分明是《天龙八部》黄眉僧VS段延庆的翻版。
人家太史公写的是樊哙生吃猪蹄,李导却让樊哙啃自己手指,可怜的小春,就这样被默默地腹黑了。
至于演员,黎明的刘邦基本是面瘫了的普青,只有故作狡诈的暗笑,流露些许梅兰芳的妩媚;小春的樊哙,大体延续着山鸡式的二青路线,只是时间这把杀猪刀恁狠了些,竟割出几分夕阳红的惨状;冯绍峰的项羽,堪称史上最具文青气质的霸王,眉眼顾盼间颇具德普的船长风韵,可惜输了力可拔山的那般气势。
刘亦菲的虞姬,是她至今最黯淡的一次登场,本就演技平平,难道还要再失娇颜?
张涵予的张良,戏份吃重却乏善可陈,远不及黄秋生的范增——秋生一金链汉子,却演得出佝偻老者貌,呈锦囊于霸王的一幕,那一只左手全是戏,让人动容。
秋生这样的戏骨,到哪部戏都能闪光,但一般演员要出戏,则关乎导演的精力分配。
李导在剧情上摆下那么多的局,而对手又都是轻慢不得的腕儿,叫他如何兼顾?
鸿门宴后的戏,弱得气若游丝,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大片有大半取材历史,但票房与口碑齐飞的极少。
印象中,这几年只有《投名状》与《十月围城》,可称上品。
这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从大历史中找小角度,因此故事背景大气磅礴,而细节处尽可以随意发挥。
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既下不了珍珑局,不妨玩玩飞行棋。
我想说的是,导演你还身兼编剧.但是能麻烦你不要太不靠谱行么???...你要架空就架空.干嘛扯上刘邦项羽???...基本属于瞎扯淡. 历史乱来.什么樊哙自尽.萧何被刘邦所杀.项羽欲杀刘邦而后快.出现在汉朝的凳子.机关枪... 还有黄秋生这个老魔法师 手指一指! 张涵予这厮就吐血了.刘邦还要杀张涵予的张良.全场第一次爆笑.是在刘亦菲脱衣服的那段.秦将指着刘亦菲说.你为何唱楚曲.说完.一脚踢翻了刘亦菲他们的班头老大.刘亦菲说.楚国已亡.楚人就是秦人了.那楚曲也不就是秦曲了么.然后项羽啪啪啪啪的拍手.下楼说.说得好.我也是楚人..秦将说.好.既然如此.你就脱光你的衣服.让我看看你的里面是不是秦人的心然后脱啊脱的.脱到一半.项羽说.爲什么要脱.刘亦菲说.我不想连累你项羽忽然冒出一句.你喜欢我麽.瞬间全场爆笑然后亦菲泪流满面.项羽见此就大开杀戒.然后说.跟我走吧.......................我也喜欢你.我真想问导演一句 请问您看过...鸿门宴原文么?... 要不是战争场面尚且还算恢弘.刘亦菲有半裸戏 我估计整场都在睡觉熬,你他妈还有脸说这是你拍到现在位置拍得最好的一部片子???你丫以前是专拍烂片的吧???韩信会打醉拳都出来了.台词极度的现代.礼数竟然是抱拳.我草...现在连TVB都知道古礼是怎样的了.你他妈...其实综上所述.这片子用来剪辑成MV是个很好的素材.真的.不开玩笑.超多骑兵踏尘而来的镜头N多.很漂亮.然而.仅此而已.
战争与计谋戏不错 爱情部分有点雷 张涵予和黄秋生抢戏成功,冯绍峰比黎明演技好。安志杰惊艳。道具上佳,音乐很嗨,李仁港终于讲了一个正经的故事。。。
包子戏份都删了,看个毛线呀,才不看霸王搞基
本以为是刘邦对项羽,实际上却是范增战张良;本以为是鸿门一宴,却附赠霸王别姬;本以为是带惊险气质的席间斗智,却是忧伤气质的怀古抒情。虽是戏说,却过于戏说,最终连重点都找不到了。下了很大很大一盘棋,只是下得太久。几乎每人一身高级皮草,狐裘貂鼠的,好生气派。最后,这片子也太长了吧。
摄影配乐和美术一向是李仁港电影的标签,这次的编导工作则也做得不错,除了开头和结尾略长。曾被我认为是最大软肋的冯绍峰送上了最大的惊喜,虽然还是略显稚嫩,但已凸显气势,表演的细节上也很出色。山鸡哥则是近年来的最佳演出。
去掉那么多二的地方我就敢给你三星,可惜。。。太二!
气势很恢弘 说实话抛开历史不说 算今年国产历史剧最好的了 导演个人色彩很浓 乱世出英雄的场面拍的还是让人振奋的 不过黎明真的没有演技啊
毁名著不是你们这个整法啊...
忘记添加了
这就是个爱情武侠片,夹杂了一下对人性伦理的讨论,而里面恰好有一叫刘邦的一叫项羽的……嗯
黄秋生太抢戏了 两败俱伤的结局啊
场面宏大,神仙姐姐美。
刘亦菲版的虞姬对冯绍峰版的霸王说:“大王我胖吗?”霸王捏了一下虞姬的小脸说:“你一点儿都不胖,只是有点儿BABY FACE~” 张涵予版的张良说:“看在我的面子上,给个三星吧~”
你确定这是刘邦,不是刘备么。。。
有的地方特别李仁港,比如战争的场面比如装玉玺的盒子比如招牌式的帽子;有的地方特别不李仁港,比如很多台词。所以甚至比想象的还好一点?演员各司其职,该抢戏的抢戏,该面瘫的面瘫,该赵山河的赵山河。看着黎明老师,@胶水板凳 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刘备吧?
对熟悉的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动,棋局的设置虽然显得有些矫情,但是跟这段故事的契合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的算计,的确精妙。冷兵器的战斗场面不错,人物塑造上也有赖于几位戏骨的精彩表现。冯绍峰的表现令人惊喜,他将项羽的勇猛和贵族气息很好地展现出来,其表现不输于张涵予、黄秋生等。
整体剧情很值得一看,配乐富有张力,刘亦菲再次成功惊艳了银幕,但影片中对虞姬的刻画太少了
太坑爹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
手机上看的,虽然戏说的成分很大,但有出彩之处,山鸡哥~张良范增~都挺不错~总之比锦衣卫好很多。
电影还不错 但要说历史 ..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