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益导演早先在大学时期的专业是美术,在他成为导演之后,美学艺术渗透到电影中去,呈现出细腻的戏剧化影像效果。
李俊益的电影《王的男人》和《郎在远方》皆是如此,两部电影的美学功底可谓如出一辙,电影的主色调都采用了泛黄基调的暖色。
配合故事情节,饱和度不一的复古黄不仅烘托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同时也充斥着对电影中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控诉。
两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都置于庞大的历史背景之中;故事中杜撰的人物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并不随波逐流。
主、配角都有各自鲜明、独立的个性,特别是主角带有出类拔萃的自我英雄主义色彩。
恰如《王的男人》以长生和孔吉的假面戏开场,《郎在远方》以女主优美的歌声拉开序幕。
假面戏和唱歌表演正是两部电影中贯穿全剧的故事载体。
开局孔吉的回眸一笑和苏茵的闭目吟唱的特写镜头成为两部电影的经典一幕。
细细品味其中深意,原来即使身处不同年代,世人都有对岁月静好的深切渴望,只是乱世又哪能容得下如此安逸的一份平和,戏子也好,贫民也罢,他们的悲剧在乱世之中昭然若揭。
《王的男人》中的主要人物最初走的是一条被动的路线。
长生和孔吉从小地方辗转来到汉阳,再进入皇宫是受生活所迫、被政治操纵,一路走来如履薄冰。
《郎在远方》中的苏茵和郑满也是如此,苏茵在进退两难之际遇到一心想去越南发洋财的郑满,于是千里寻夫的路上历经风霜。
同样在被动中进行的故事本应逆来顺受、波澜不惊,却因人物主观意志的转移和精神层面的上升而变得跌托起伏、激荡人心。
比较两部电影中的人物设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戏班和乐队本身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所处年代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远方》中的苏茵正是《王男》中孔吉的缩影,郑满这个角色又类似《王男》中的长生。
苏茵原是温顺的乡村女孩,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困于有形无实的不幸婚姻中。
面对丈夫的另有所爱和婆婆的求孙心切;苏茵并没有反抗,而是恪守妇道、孝顺婆婆;努力维系这一客观局面。
直到丈夫发配越南从军事件突发打破了苏茵苦心维持的局面,一方面受婆婆逼迫,一方面受父家排斥,无路可退的苏茵又无法放下尊严,最终走上了最不切实际又最合情合理的千里寻夫之路。
战争非儿戏,越战的残酷非常人想象,越接近目的越是困难重重。
一路险山涉水,其中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经历战争的苏茵在艰辛中成长,褪去青涩,单纯羞涩的少女转变成性感撩人的歌手;面对受伤的同伴,不顾危险奋力搭救;当乐队被越军捕获时又挺身而出用歌声化险为夷.....柔弱的少女终于如蝴蝶飞过沧海,生命的张力在硝烟弥漫中肆意绚烂,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心中执着的信念,只为来到这里告诉你“这便是我爱你的方式,这便是我执着的信仰”。
《王男》中的孔吉最初也只是个与同伴长生一起街头卖艺的戏子。
因一起突发事件,孔吉误杀了戏班班主,不得不与长生逃难到汉阳。
本想在汉阳卖艺求得温饱,却被人利用,进入皇宫。
小人物的命运不由自己,被人操纵,戏班的命运也变得岌岌可危。
本是善良柔弱的孔吉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用表演征服了燕山王,赢得了王的宠爱,同时戏班也成为王的杀人工具。
随着宫廷斗争的愈演愈烈,戏班在充满阴谋权术的宫廷中险象环生。
重情重义的孔吉始终没有在是非中迷失自我,最终破茧成蝶,与师兄相视一笑,共赴那场生命的约会。
苏茵和孔吉同是外表柔弱内在坚强的人。
当外界的险恶在他们眼前层层剥离;当生活将他们蹂躏殆尽,内在的执着与坚韧终于迸发出潜在的光芒;人物的精神境界随每一次的险象环生不断拉升,最终人格的力量超越自我,撼动周身。
关于郑满和长生这两个人物在两部电影中也有各自不同的转变。
郑满是苏茵千里寻夫的见证者,与苏茵共同经历风雨之后,本是唯利是图的平凡之人因苏茵的种种而深受感动,最后不惜冒着危险帮助苏茵完成心愿。
长生的转变在与孔吉的相互相惜中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
最初的挺身而出是不堪孔吉被乡绅凌辱;之后当孔吉陷于宫廷阴谋之中时,出于对孔吉的保护和不甘命运的摆布,毅然独自背负所有罪名。
从两部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人物的经历来看,《远方》的结构模式更为单一,主线更为明了,自始自终都是围绕苏茵千里寻夫这一主题而发生、发展、结束。
《王男》的故事结构呈现出三段式的模式:第一段中讲述孔吉和长生被总管太监所利用,进入王宫;第二段中这两人又被王利用,成为王惩治奸臣的杀人工具;第三段中孔吉又被王后利用,成为王后向王挑衅、争宠的工具。
随故事的展开、发展,三段式中又派生出孔吉和长生的感情主线,并随着故事的推进,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境界也达到高潮。
因此从电影剧本上看《王男》更为曲折,寓意更为深刻,小人物始终是处于被反复利用的境地,而在这无奈的处境下,小人物所表现的情深意重、生生不息的潜在意志和精神更能感动人心,其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生动鲜明。
但结合两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来看,《远方》的故事背景以越南战争为依托。
正是金钱交易下的战争促使了苏茵千里寻夫这一可笑又可悲的举动。
导演正是借这一件匪夷所思的小事从侧面强烈评击了战争给无辜的贫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所以《远方》中虽然有许多不符合实际、强上位的情节,但纵观全剧,《远方》也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好电影。
看《流感》的时候,觉得女主角很耐看,搜了一下,才知道她叫秀爱,后来又找到了两部片子,一部是《深夜的FM》以及这部《郎在远方》。
女主角幸顺的丈夫喝着闷酒,突然问了一句“你爱我么?
”幸顺低下了头,好像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并没有回答。
也许她也在想,是不是真正爱自己丈夫,也许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爱。
在婆婆担心儿子在远方战死,执意要去越南看儿子时,幸顺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并不是打仗就一定会死人”。
幸顺也许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她也许真的不爱自己的丈夫,面对远走他乡奔赴战场的丈夫,她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痛苦流涕,也没有离愁别绪,好像一切都跟平常一样:总之他是不在自己身边的,而我的任务我的使命只是给他生个孩子,那他在哪他是死是活他有没有情人,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分别。
幸顺是那种很典型的乡下女孩儿,会干活,会做饭,很保守。
对婆婆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没有怨言。
其实幸顺根本就没有自我,她都是在为别人而活着,只有在唱歌的时候她或许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影片的开始她一直在唱“快来我的怀抱,如果太晚了我的心就会死去” 她是在呼唤什么呢?
是在呼唤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吧,在那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没有烦恼,不用为了传宗接代躺在自己没什么感觉的男人身下,只有歌声,只有歌声,希望这种生活快些来到,希望现在的日子马上过去吧。
在被婆婆和自己的父亲排斥后,幸顺决定替婆婆踏上旅程,去寻找自己的丈夫。
在这里,幸顺的婆婆是有执念的,因为自己的丈夫在战争中战死,儿子又是家中的独子,所以婆婆一直执念于为朴家延续香火,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有情人的时候,也觉得无所谓,只要能有个孩子,自己的半辈子的执念也就会放下了。
幸顺也是有执念的,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儿,不忍婆婆经受旅途的困苦,独自启程横渡千山万水,去完成自己的执念:只是单纯的找到自己的丈夫。
但是她为什么要找到她的丈夫,他们之间可以说没有爱,而且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继续传宗接代的使命?
找到之后又如何,恐怕此时的幸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是:你在任何时候学的任何一种技能都会在某一时刻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们的女主角就是因为会唱歌,终于坐上了前往越南的渡轮。
她所在乐队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想法,然而目的只有两个,赚钱和找人。
当幸顺第一次衣衫暴露的展现在美军面前时,她的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一个曾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农村女孩儿,转眼间衣着性感地站在那么多外国人面前,如果不是心中尚存一丝执念,恐怕她早已经崩溃。
但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丈夫,她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来到了韩军的基地,她的表演也越来越放得开。
站在舞台上,她的执念应该是放下的吧,一开始她只敢闭着眼睛给农田里的大妈唱歌,而现在,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的歌声,她会是很享受那一刻吧,什么寻夫什么传宗接代,统统放下,我只想要舞台上的感觉,这一刻幸顺或许真的找到了自己。
然而执念仍在。
下了舞台,她仍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丈夫,她唱歌,跳舞,最后甚至牺牲自己的肉体来换取美军军官搜索丈夫的命令。
直到最后一刻,她与丈夫相逢在战场,她毫不犹豫的给了自己苦苦追寻的丈夫几个巴掌。
我想这几个巴掌里面饱含着很多层意思,责怪她有情人,责怪他不辞而别,责怪他没能让自己怀上孩子,责怪他让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经历了这么多…那么这一刻,她确定自己爱着自己的丈夫吗?
在幸顺坐上前往惠安的飞机时,她唱了一首歌“我在爱着你,如果不是你,我肯定会死去,我早该告诉你,你就是我的白天和夜晚…”马上要抵达惠安,马上要见到自己的丈夫,她唱起了这首歌,是不是就在回答当时丈夫问她的一句“你爱我吗?
”幸顺这个角色全片话不多,秀爱的表演十分到位,演员气质也和角色十分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秀爱对表情的拿捏非常准,那些心里细微的变化,那些眼泪,都在无声地跟观众传达出她的情感,无声胜有声,秀爱也凭借此片,获得了韩国大钟奖的最佳女主角,一年后又凭借《深夜的FM》获得了青龙奖的最佳女主角,离韩国影后大满贯,之差百花大赏一个奖项。
在面对情感的时候,男人逃避,女人面对,男人冲动,女人冷静,男人幼稚,女人成熟。
幸顺的丈夫在对情人和妻子的爱与歉疚当中选择了逃避,这无疑是一种冲动而又幼稚的行为,而幸顺,冷静的选择面对,体现了她内心当中成熟的一面。
男人本质上是个孩子,尤其是面对情感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所措,而这种幼稚似乎不太容易成长。
而女人,成熟的非常快,改变的也快,乐队的经历让幸顺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农家女孩成长到最后敢扇丈夫巴掌的女人,从一个保守至极的女孩儿成长到一个可以贴身性感热舞的女人,这种蜕变都是彻底性的。
女人见了世面就会改变,而男人见了世面就更加念旧,这大概是很多故事的原因或者结局吧!
当幸顺面对丈夫的疑问“你爱我吗?
”这一问题没有回答时,丈夫已决心去越南参战。
怀着信念的幸顺一路南下,历经万苦,不畏战火。
追随丈夫的脚步。
这一路曲折危难,个中辛酸难过,都不能阻挡她的脚步。
她用行动表明,爱不是你好我好虚假奉承讨好。
而是用行动表明,爱你,是实实在在,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在所不惜,赴汤蹈火。
最后领悟到爱的真谛的她的丈夫,在她面前长跪痛哭。
经过战争的洗礼,他们领悟到平凡的可贵,安宁的必要。
也许他们将要一起携手回到山村,过完这平淡又充实的一生。
《郞在远方》,以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为故事背景,从女性视角入手,讲述在战乱中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女性的人生故事,影片中有战火,有声乐,也有情谊,从女性视角展现战争,可谓另辟蹊径,这类题材,在战争类型的影片中并不多见。
女性视角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在战争中寻找丈夫的妻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真实的一面,战争中的亲情和友情,以及战争的残酷。
顺伊本是个纯朴的女子,迫于无奈踏上寻夫的道路,为找到丈夫,成为了郑满赚钱的工具,而到了战场上,为救丈夫,只能牺牲自己的身体,这一路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顺伊被战争摆布的命运,以及内心的痛苦。
影片中用很多主观镜头去展现顺伊眼中的战争世界,通过顺伊遇到的种种情节带给她的感受从而产生的行为来传达顺伊眼中的战争,这样的人物塑造更真实合理,也传达出对于女性,战争的伤害同样巨大。
歌舞元素歌舞元素的融入,震撼人心。
影片中舞台上的欢声笑语和战场上的炮火轰鸣,形成鲜明对比,欢乐和死亡,交替出现,引发观众的思考。
一个是歌舞,一个是战争,两者极端的对比,表现了对战争的批判,例如,影片中的有一幕,顺伊穿着火红的短裙在大雨中欢快地放歌,顺伊的裙子颜色和战火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红色象征着希望和热情,喻示着顺伊的歌声给战场上的士兵带去欢乐和希望。
影片主题是沉重的,但歌舞的融入,弱化了悲伤的气氛,也带动了影片的节奏。
最后来说说影片最后的一个画面。
故事最后定格在了这样一个画面:远景,一处战场的山坡上,远处依稀可见士兵还在作战,硝烟四处弥漫。
丈夫尚吉跪在妻子顺伊的面前,夫妻俩失声痛哭。
一个为寻找丈夫来到战场,为了丈夫的性命出卖了自己的身体的妻子,面对丈夫的那一刻,所有的委屈痛苦怨恨都发泄在了丈夫的几个耳光上了,但她内心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而丈夫尚吉,经过了战争的残酷后,才体会到情感的珍贵,他跪在妻子面前痛哭,其实也是内心的忏悔。
影片最后的画面从暖色调变为冷色调,正是说明,战争的残酷,给人带来的伤痛是永远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避开故事的真实性,从电影艺术角度看,影片以女性的视角,来探讨战争对人的伤害。
歌舞与战火交替出现,对比之下让人体会到战争带给人们、家庭的无尽伤痛。
原本真的没想看这个片子。
因为看了剧情介绍:一个千里寻夫的故事。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故事。
实在是那天没得下了。
开着电脑,迅雷却没活干,对于我来讲是说不过去的。
于是下了这个“最新”的大片结果,从影片开头金色的田野,秀爱动听的歌声起,我一直被她深深吸引,一个劲儿庆幸没有漏掉这部影片。
整个故事说是寻夫,可还跟孟姜女寻夫不一样。
因为sunny的丈夫有喜欢的女人了,对于家里逼给她的妻子,他连碰都不愿意碰就去参军了。
婆婆逼sunny一个月去一次军营探亲,他们几乎也不说话,只是沉默中度过一夜了事。
后来那个丈夫去越南打仗了,婆婆还逼她去探望。
在自家人也不收留她的情况下,她只好踏上去越南的路。
可是真的真的好难啊,那个年月,那个战争的情况下,一个女人只身从韩国去越南找一个人。
为了找到他,她去求长官,她拿出所有的钱加入乐团,她从一个村妇变成得在大兵前跳舞唱歌的酒吧女,被越南共军俘虏,甚至陪韩国军官喝酒睡觉。
她一路卑微着,坚韧着,绽放着。
所有所有的困难都没有丝毫使她动摇。
那是那么多千千万万的恩爱的夫妻,兄弟,父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啊。
一个在丈夫眼里形同陌路的女人做了。
她为的什么呢?
他们之间甚至没有亲情、爱情、友情。
这或许就是影片震撼和感人的地方所在吧。
当困难到了不可逾越的地步,原本的目标已经不算什么了,翻过困难本身就变成了唯一的目的。
这就是所谓坚韧。
生存的危机就在眼前,原本困扰生活的一切,都变得渺小可笑。
当全军覆没,只剩下原本敌对的两个人时,对活下去的渴望立刻使仇恨变为友情。
当丈夫看着他最讨厌的队友死去时,他以往的人生也跟着远去了。
当乐队成员经过了生死的洗礼,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后,原本只对钱和赚钱感兴趣的他们,也渐渐体会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当sunny和丈夫再一次见面时,我真的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设想了几种情况,但都承载不了她们那样的经历。
最后,几个耳光,响亮的耳光,结束了这一切。
正是越战时期,男人参了军。
女人每隔几周都去军营探望,但两人总是相对无言。
男人娶了女人,心里却装着别人。
男人的情人写信到军营说:“你和妻子好好过吧。
”男人伤了心,问女人:“你爱我吗?
”女人不语。
男人背过身,喃喃地说:“你懂什么是爱吗?
”然后,男人随军去了越南。
女人决定去找男人。
为了进入越南,女人加入了一个慰问演出团。
女人穿上热裤短裙,学会了卖弄风情,只为了能一步步接近战区找到男人。
无论遇到韩国军或是越南军,女人都毫不吝惜地唱着、舞着、笑着。
在美国人的军营里,女人任由疯狂的大兵们把钞票粗鲁地塞进自己的内衣。
女人对美军司令说:“请你一定帮我找到丈夫。
”关上房门,女人当晚留了下来。
当女人终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见到男人,什么也没说,只是狠狠甩了他几个耳光,眼泪不停地流。
男人望着千辛万苦奔他而来的女人,也惊讶得说不出话,号啕着哭倒在地。
究竟什么是爱呢?
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明白。
爱,可以是幸顺面对丈夫时的低眉;亦可以是桑妮无惧纷飞战火的勇敢。
70年代的南朝鲜社会平和,经济开始进入增长阶段,百姓生活自是安然自在。
幸顺生活在宁静的乡村,平日的生活就是劳作,侍奉婆婆。
人如其名,面对长辈只有唯唯诺诺的顺从,不被婆婆、丈夫、父亲放在眼里心里。
唯一的爱好是唱歌。
每月奉婆命面见丈夫,尽管丈夫眼里心里没有她,但她却知道丈夫的一切。
幸顺自得地在大婶面前歌唱。
从幸顺转变为桑妮,影片告诉我们这个过程相当艰难。
桑妮自在地在半米果的南韩战士中歌舞中间是漂洋过海来看他,是穿越纷飞的战火寻找他,是打破内心的藩篱平视他。
他是有情郎吗?
不,他是负心郎。
70年代越南经历了一场很严酷的战争,相信豆油们多少耳闻。
从踏上轮船舷梯那一刻开始,幸顺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
学歌舞,睡通铺,舍钱财,穿性感演出服,这些怎比得上炸弹在身边爆炸的震撼?
怎比得上被枪指着头的恐惧?
即使为让美军搜索失踪的丈夫而献出肉体也可以。
只是为了见到他。
我爱你,只是来不及告诉你。
现在,不顾一切只为让你知道我爱你。
爱,让我一往无前,无惧生死。
影片写实的重现战争。
战火的残酷更凸显可贵的爱情、友情、温情。
战争场面让人紧张,桑妮的歌声让人愉悦,幸顺的歌声让人宁静。
穿越战火,幸顺成为了桑妮,自信成熟爱自己。
他,是否爱我又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心存信念,才有可能让潜力井喷,这种强大的精神能量有时候在旁人看来很傻,但那执著闪闪发光,很打动人。
像《东邪西毒》里要找人为弟弟报仇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拒绝卖身的孤女,她羸弱哀婉,却像疾风劲草一样绝不屈服,终于她也等到了。
像《自虐之诗》里的幸江,丈夫嗜酒,游手好闲,每天晚上一发怒就把她精心做的饭菜一整桌掀翻,就这样她还爱他,不离不弃,温柔相待,为他每天起早贪黑去酒馆辛苦打工。
像最近看的这部《君在远方》,讲述一个女子在战火中千里寻夫的故事,可事实上这是一个对她相当冷漠并另有情人的丈夫啊。
看似自虐的行为被这些女人坚守成了信仰,很是应了当下流行的口号,不抛弃不放弃,关于意义所在,她们自攫源泉,固然幸福的微光杳渺,却燎原了她们的内心。
很佩服这样的人,尤其是当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缺乏忍耐。
人说放弃是一种智慧,但若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便是智慧加勇敢加韧性加运气了。
《君在远方》讲述一个爱唱歌的乡村女子苏茵,丈夫在军队服役,她奉婆婆延续香火之命每月去探望,夜月如水,窗几小案两人对酌清酒,面前的丈夫却漠然问:“你爱我吗?
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她低低下头,跪坐无言。
他又说:“以后不要再来了”然后醉倒酣睡。
而这位丈夫在收到情人的信时就不同了,甚至不惜因此打伤同伴被发配到越南前线去打仗。
这一下婆婆坐立不安进而以性命相逼,逆来顺受的小媳妇苏茵不得不挎个布包踏上了寻夫之路。
照理说,一个弱女子,要跑去战火纷飞的遥远的越南,还是为了去找那个冷漠的负心人,这既不合理也不合情。
但这个苏茵,眉眼哀愁,身形消瘦,却是拼上了劲儿的孟姜女,她先是应征一家要去越南演出的戏团不成,又巧遇了打算赶赴越南以慰问演出大捞一笔的三人小型乐队,女主唱刚巧反悔不去了,苏茵没有多想,就跌跌撞撞的跟去了,但这是一段难以设想的艰辛旅程,毫无舞台经验的她最多也只是平时在乡村麦田唱几首民歌,听众最多也只是那些朴实农妇,如今她穿着大红金边的高开衩的旗袍,浓妆艳抹,脚着纤细的高跟鞋步履发颤,坐在台下的是几百个亢奋的美国大兵,她一开腔就严重跑调,台下的男人们开始起哄,喝倒彩,扔东西,她哭着跑掉了……第一次演出的失败换来乐队队长的巴掌和其他成员的奚落谩骂。
几经磨练改名晴儿的苏茵终于能在台上发挥自如了,她成了漂亮性感的女歌手,会一边唱歌一边性感的向台下的男人们抛小内裤,能互动到大大方方和台下活跃的小兵大跳贴面舞。
她不再是丑小鸭了,家乡的清山绿水滋润出来的娟秀气质略略上妆就清丽可人了,纤瘦的身材被演出服衬托得婀娜多姿,脱卸了村妇的乡土气与羞涩拙态之后她是颠倒众生,莺歌婉转,一笑百媚的晴儿,她想如果丈夫此时就在台下会怎么想呢,会瞠目结舌认不出这就是自己平日里不屑一顾的低眉顺眼的小妻子吧,他会因此对她刮目相看,重新爱上她吗?
她觉得自己的某种意识苏醒了,她第一次发现自己拥有无穷潜力,能歌善舞,光彩照人。
她是充满力量的。
但她的美丽只想被他望见,她的千里寻夫并非只因婆婆相逼而是源自她内心深沉隐秘的对丈夫脉脉悠悠的感情,她爱他于是愈寻愈怨,为了获得丈夫的消息她甚至色诱委身于最高指挥官,彼时她的男人在人命如草芥的战场目睹战友们一个个牺牲渐入孤注一掷的绝境,他当时只是因为殴打了嘲笑他的情书的战友而被罚赌气选择来前线参战,却小觑了战争残酷以至于当特派员救其于水火,面对赫然出现的妻,他跪下来哭得像个孩子,而她一个巴掌一个巴掌的送过去,又恨又怨又怜,如今,她为他历尽艰险,赴汤蹈火,这足以铿锵的回答他当初的那句质问,你爱我吗?
夫妻俩就这样劫后余生,面对面跪跌下来,痛哭流涕,只是始终没有拥抱。
对女主角苏茵的执著我始终又敬又惑,在这桩传统包办的婚姻里做丈夫的因为不满妻子而另找情人,做妻子的却可以不辞万里,放弃众星捧月始终心怀忧慼,守贞抱洁志在寻夫,若单只是传统思想的趋使,这女孩又怎会如此百折不挠,意志坚定呢?
他们之间从没有甜蜜的爱情闪回可以支撑她走下去,她的精神力量就单只是对婆婆的承诺?
若只是如此那便是崇高的人格体现而无关爱情。
这崇高便有韩国导演在刻意美化本土妇女之嫌了。
它不真实,是一种愚忠。
但我喜欢另一个可能,这是女孩对爱情极为韧性而极致表达,她的爱恋是秘而不宣的幽深情意,韧如蒲丝,他看不见但缘断不了。
她的思念是舍命身赴而不是他的情人那种轻飘飘的鸿雁传书。
想象这以后他们会不会真正相爱呢?
那一场痛哭有没有浇灌了他们情感的心田,会不会有两情相悦的种子萌芽,生长,甜蜜交缠,相扶相依?
那一场君在远方的往事会不会从此开启了他们爱的罗曼史?
会不会?
影片的最后,幸顺终于见到了丈夫,她走到他的面前给了他一巴掌再一巴掌再一巴掌。
而他的丈夫跪在她的面前失声痛哭。
画面就一直持续在这一个远景上,只是画面的颜色慢慢变为黑白。
很多人将这个电影解读为一个为爱千里寻夫的故事,但是在我看来,这对夫妻之间的关系用爱情、亲情来界定都不合适。
其实诱发幸顺寻夫的契机本身就很荒唐。
如果解读为一个女性成长的故事,也不全面。
我倒觉得,这是一个视角独特,对战争意义探讨的片子如果说幸顺的一个个巴掌是对战争意义的荒唐进行的控诉,那么丈夫的痛哭,则是对战争结果的哀叹。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岳母在得知儿子已经奔赴朝鲜战场的消息之后,将这一切的责任归咎在了幸顺的身上。
而我们也许可以简单的将丈夫参军的理由,归结为逃避与妻子之间的包办婚姻。
为了心中的所谓的爱情,为了在汉城的情人。
所以才有了酒后的那一句问话“你懂得什么叫做爱吗?
”然而,在二人经历了越南的种种之后,在亲眼见证了战争之后,两人再次相遇。
那一个个巴掌,就好像在说,“你为了爱,结果却参与到了这么一个荒唐的战事之中来,这就是你心中所谓的懂得爱吗?
”
1、看电影学历史,百度了一下有关资料。
越战期间,韩国为抱美国的大腿,派军队参战交投名状。
当时韩国军队约60万,先后轮流参战人数达30万,同时在越南人数不低于6万。
主要从事后勤保障与救护工作,也有直接投入一线作战。
总计韩军伤亡约2万人,其中死亡4~5千人。
2、韩军在越战中的表现似乎不错,至少比韩战中强。
据说美军评价,越战中表现较好的军队,除美军外,就只有韩国与澳大利亚。
3、电影以越战为背景,估计是虚构,但逻辑上较为真实可信。
4、不太典型的双线叙事,一是女主千里寻夫的遭遇,二是战争的血腥残酷。
叙事方式很传统,也很平实。
5、女主演技很出色,但夫妻感情的基础太弱,不足以支持女主千里寻夫的强烈动机。。
6、电影中乐队领头人郑满的角色非常出色:坑蒙拐骗的流氓无赖,但却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不屈不挠、永不言弃,在困境中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该自轻自贱的时候能够没皮没脸,该江湖义气的时候又能义薄云天,兼具江湖混混与草莽英雄的特质,在乱世中这种人大有可为!
7、电影的反战立场是很明确的,三观很正。
电影被低估了,应该四星半。
因为郑满的角色设计及主演的出色演绎,个人很赞赏,不妨给个五星。
女主一线慰问演出的“美化”显然是软肋且“束手束脚”,其艰辛程度被“喜剧”化,女主人格也只有最后那一巴掌有点呈现;而平行剪辑的丈夫战场一线加入战场残酷性,反差形成间离效果和叙事推动力;
故事有点不现实,但还是被女主的一路执著打动。
比起同类型的「漫长的婚约」差挺多
有趣又难受,主角乐队似指代慰安妇。6.5
为了寻找没有爱情的丈夫而只身前往越南,历经坎坷,sunny作为妻子的责任感实在令人感动,不过还是和永德在一起吧真心的。
秀爱演得挺好的
越战……
"我没有告诉你我爱你,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来找你"
少见的韩国越战片,最近经常哼Danny boy,看到影片结尾会心一笑
其实还是很不错的,感受付出,不得回报飞蛾扑火 向死而生
秀爱很迷人,剧情很扯蛋,表演很夸张
一般吧,我其实一直不知道女主为啥要去找男主,说是爱情有点太牵强了
爱情真伟大
完全靠性来驱动故事应该更好看。一群处在生死边缘的士兵,饥渴地回到兽性本能,等待最后的晚餐。
为了郑敬淏看的,反映了一个时代吧
立意别扭,看着自然也别扭。唯一亮点,女主角很漂亮,两星给她。
女主是不是傻。
韩国的电影还真会煽情,只不过看在女主的身材而来,至于电影各个方面还真不咋地。
秀爱有种特别的气质
当时看过,又看了一遍。分数∶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