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当中担任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至于学校教育是其次!
中国式家长!
影片的最后道出了为什么要扮演老年痴呆。
当自己的老伴死去的时候,作为妻子的她,重复着之前老伴的一些行为,或许是为了感受老伴在世的时候的感受。
加贺的父亲也是如此。
在医院的大楼外,加贺望着父亲所在的病房。
但没进去,直到去世后。
夕阳下父亲拥抱护士那一幕,其实那是在拥抱着自己的儿子!
他要自己一个人去感受他老伴去世前的感受!
这部剧,推理的戏份不是很多,感情方面很是到位。
顺便说下那个女记者是铺垫?
还是来打酱油的?
最后算是明白了,女记者或许就是作者本身,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一个人。
作者:Jcomey链接:http://www.jianshu.com/p/7f31dda2d435來源: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经朋友推荐看了红手指,刚开始以为是推理片,事实上情感略胜一筹。
前原作为儿子,带着目的把母亲接来同住,作为丈夫,面对妻子只会妥协与逃避,作为父亲,对儿子少有关心甚至不闻不问,这样一个懦弱无能的形象注定了在他发现小女孩时,他会尽力去掩饰,帮儿子逃避罪责,甚至是不惜牺牲自己痴呆的母亲去顶罪。
母亲年轻时牺牲许多养育孩子,但到了年老后却被孩子诬陷为罪人,她清醒的痴呆着,她早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了,可以想象她内心的痛楚。
我想作为母亲,不可能看着儿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适当的方式让儿子明白及忏悔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有剧透,慎看!
看过《新参者》电视剧和《祈祷落幕时》之后,对加贺等出场的主要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影评扣一分,扣在情节上的拖沓,明明可以更早地讲完故事,却做了太多的铺垫,以至于观影前中期有点乏力。
另外,对加贺观眼识人这方面表示,有点太神了点。
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边看也边带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加贺看似闹僵的父子关系,因何而起?
结束了没有?
怎么结束的?
加贺原谅了父亲,还是说是对父亲做出的,对另一半晚年感同身受体会的成全?
这层关系究竟与案件有着怎么样的联系?
前原昭夫看似可怜多一点的家庭顶梁柱的背影,是如何被一点点侵蚀无踪而变得憎怜交加?
前原母亲疏远了前原,真的仅仅是因为儿子与媳妇的不孝?
还是跟加贺的父亲塑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仅仅只是一个案件?
还是对日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种剖析与挖掘。
加贺与父亲、加贺的表弟一家,前原与母亲、妹妹大森春美一家,还有就是前原的一个小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社会经历,相似的感情波动。
前原老母对前原的爱和前原夫妇对儿子的爱形成反差。
爱该如何正确的表达也成了这部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影片还说出一些细微末节的现象。
孩子在学校受欺凌,父亲的做法却让直巳的欺凌变得更为严重,还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那么问题又来了。
父亲的处理看似没有问题,但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欺凌的本质呢?
还有一个现象,也就是本案的真正动机,仅仅是手办钥匙环之类的同人饰品,使一位未成年人产生了杀心。
孩子的成长也许早已脱离了当今大人的想象,“电脑不会用?
”被小看了吧(电影前部分的片段,女孩娴熟的操作与偷笑,竟成了本片的讽刺)除了对故事本身的很多思考之外。
我对老戏骨杉本哲太的表演感到惊叹,他表情的变化显得自然不做作,他在演的时候,我也时常去想,如果我跟他一样的性格,在遇到这样的事之后,我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一个热爱工作的工薪阶层前原,在决定加班,并接到妻子的电话之后。
第一个想法,是逃避!
妻子说要他赶紧回来,回想一下,前原的回复是,我现在不想回去。
为什么叹气以后,直说出不想呢?
是因为对家庭破碎不堪的逃避,这也为人物塑造做了铺垫。
当妻子的语气变得急躁,前原的表情与回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想了解究竟发生的事情“是什么紧急事情”。
当妻子不要长期照顾前原母亲的妹妹大森春美过来时,杉本哲太演出陷入沉思的样子。
当回到家,先是无关紧要,看上去确认并未出什么大事的样子。
顺着妻子的说法,举着手电看向庭院,见到尸体的一刹那。
镇定变成了惊慌,惊慌过后,再次确认又变成了恐惧,最后思考回归理性,决定报警。
但当妻子说出是儿子所为时,又是一连串的心理变化,最终在矛盾彷徨中,还是顺从了妻子的想法。
其实,一开始,我猜测前原是否让自己去顶罪,然后跟《嫌疑犯X的献身》一样,最终精彩骗过所有人,却因未痴呆的老母亲揭发了所有的事实。
但这样就平淡了许多,而且对儿子的洗礼也不够。
后面的结局处理还ok,人性了一回。
在看这个藏尸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漏洞百出,还在想,这是东野的本子?
看来没错,对于加贺来说,找到铁证是分分钟的事情,关键在于怎么做才能完成对犯人的救赎。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甚至一场真人秀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专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然而,观看多了之后,大脑往往会变得更加惰性,事情为什么使然,他为什么要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
记得小时候看到一部电视剧时,经常指出电视剧这不对,那个不合适,或者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加上自己对结局及过程的猜想。
而后来呢?
仿佛只剩下,舒舒服服2个小时的思想放空的享受。
冥想告诉我,连你肢体不做任何事的时候,思路都不要停下,飘到更远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像童话悖论一般,整点钟声响起,魔法都消失了,可为什么水晶鞋的魔法没有消失,这样的思考一样。
“人之所以会撒谎,是为了隐藏内心的脆弱,保护那些不可取代的东西,逃避那些挣脱不了的痛苦。
”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当发现自己家里的老人没有了自理能力,作为子女的你会怎么做?
是任劳任怨还是弃之不顾?
当发现自己的妻子在溺爱孩子,作为丈夫的你会怎么做?
是及时制止还是自我安慰只是青春期?
当发现自己的儿子杀人了,你会怎么做?
是帮他掩盖罪行还是大义灭亲?
……昭夫年仅十五岁的儿子直巳杀死了七岁的小女孩并任由尸体躺在自家庭院中,自己却躲在房间里面继续玩杀戮游戏。
而溺爱孩子的夫妻二人居然掩盖尸体且想让痴呆的母亲来进行替罪。
男主昭夫只是一个平凡的白领,但是在作者笔下成为了日本社会各种家庭矛盾的缩影: 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家庭矛盾 ……加贺警官直击心灵的拷问贯穿了全篇。
致使男主在最后也不敢看母亲的眼睛,崩溃自首。
影片中特别动人之处是老人对先逝伴侣的追忆方式,感觉这才是爱情。
东野圭吾的电影结局都会很出乎意料,但这部电影里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演绎。
你能看到熟悉的东野圭吾,熟悉的套路,案件永远只是辅助,最终想表达的只是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拷问。
之所以与《X》比较,是因为我认为《X》和《白夜行》是东野最好的两部小说。
改编成TV或者MOVIE后也依然精彩。
更重要的,是《赤い指》在整体结构上与《X》十分类似。
凶手意外失手杀人,然后他人为了保护凶手,隐瞒真相,开始欺骗警察,最终被侦探识破,真相大白。
与《X》所属的伽利略系列相比,新参者系列的推理性相对弱一些。
以本作为例,嫌疑人的手法并不复杂,而且从开始就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里说的是TV版,我没有读过这一部的原著小说,不排除《白夜行》那样书里设置的悬念在TV里被直接明白讲出来的情况)。
而《X》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凶手和嫌疑人是谁,但是精彩的手法一直都是个谜,吸引观众的眼光直到最后一刻。
但是相对的,新参者系列的社会派意味更浓一些。
TV系列以及本SP都着重探讨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
TV里以解决小镇上家庭矛盾为己任的加贺,在本作中进一步发掘了这一点。
父母对子女的感情究竟能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在本作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装疯的老人也好,凶手的母亲也好,甚至于凶手的父亲,先是想劝儿子自首,然后再努力包庇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母亲,事情败露后又劝阻想要逃避的儿子帮他自首,虽然很笨拙,虽然犯过错,却掩盖不了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这些所作所为与背后的感情,与TV中为了帮儿子维持高档生活而不惜犯下杀人罪孽,败露后又将儿子击毙(TV里改成了儿子被捕,原著虽然我没看过,但是被人剧透说是如此)的老父亲何其相似。
除了亲子情,夫妇之间的感情也弥漫在剧情背后。
装疯的老人因为不愿抛弃疯掉的丈夫,含辛茹苦照顾他七年,然后又因为不想离开曾共同生活的家,被逼无奈开始装疯。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加贺自己的家庭。
加贺的老父亲仅仅因为“妻子是孤零零一个人死去”这个理由,就不许独子在生前再见到自己。
深深的愧疚的背后还是隐藏着爱意的吧。
加贺在表面上遵循指示拒绝与父亲见面的同时,却通过护士和父亲下将棋,又何尝不是煞费苦心呢。
其实加贺的父亲对此也的确心知肚明,本来我对楼顶父亲突然与护士拥抱一场戏感到莫名其妙,最后时才明白过来,加贺的老父亲表面上在拥抱护士,心里想拥抱的却是那个真正的和自己下棋的对手——儿子加贺恭一郎啊。
但是自己毕竟说过不见面的话,儿子也表示虽然不理解但是尊重,还偷偷通过其他途径表示关心并且不想让自己知道,自己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吧。
与《X》中石神的对隔壁女邻居的感激加爱慕之情比,《赤い指》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描写上,数量与质量都要更胜一筹吧。
PS:写完了之后突然想加一句,不管是TV还是这个SP,一直都没看出来那个女记者有啥存在的必要。
新参者系列虽然说是侦探系列,但是推理被明显淡化了,人情和亲情成为了剧情的主要推动力。
这一点红手指尤其显得突出,凶手一开始就知道是谁,一盘散沙的家族为了掩盖真相而团结起来,为了保护儿子而出卖母亲。
看完红手指,觉得心里很沉重,整部影片略微发黄的效果更加加深了这点。
首先作为东野圭吾的书粉来说,我觉得电影翻拍还原的很好,在选角上演员很好地演活了书中的角色。
我觉得这部片子主要围绕了两个主题人性和生命,人性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私却又是最无私的,像剧中八重子对直己的爱,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而帮他隐瞒杀人事实又帮助小孩处理尸体,又像是前原昭惠对前原昭夫那样即使知道自己儿子想把杀人凶手推卸给自己,但自己始终并不没有戳破自己儿子的谎言,她也只是无声地为自己辩解自己不是杀人凶手,她始终相信她的儿子。
尊重每一个个体选择,也是尊重生命,片中的副线就是加贺与他的父亲,加贺表弟不理解为什么加贺从未看望即将病危的父亲,直到最后才知道这是加贺父亲自己的选择,想体会当年自己妻子孤独去世的痛苦,弥补当年那份缺失,但其实加贺也始终在他父亲身边,通过小护士陪伴他父亲下棋,剧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加贺父亲拥抱小护士,其实加贺父亲始终知道加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拥抱其实是加贺。
看完电影《红手指》之后我不禁对我既有的人生观产生了怀疑,我不知道我是否也在扮演着某些人眼里的“严寒”,尽管我尽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但是我终究不能做到无爱无恨。
我们都是人,都在这个尘世中艰难的行走。
我们的一生太过辛苦,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压力。
这些压力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家人,究其根本,来源于每个人都有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总有自己的爱恨,这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去的事实。
一部非典型的悬疑电影,真凶早已在电影开始就明示,而作案原因也只在电影结尾一笔代过,从电影的着墨处来看,更像是一部伦理剧!
在儿媳的苦苦央求下,儿子决定掩盖孙子杀人的真相,而让已经“痴呆”的奶奶来顶罪...在每个母亲的心中,可能多多少少对自己的孩子都会有些偏爱,但这种偏爱一定要有警戒的尺度!
今天他打人,你不对他管教,也许明天他就会杀人了!
而错上加错的让奶奶来顶罪,只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样的古训不止在中国适用!
很难想像当老太太听说,自己的儿子要让自己去顶罪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落和绝望...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儿子将母亲背上山洞等死,但是却发现母亲在一直向地上撒大米,原来是为了怕儿子下山迷路!
這部應該說是《新參者》前傳的SP。
阿部寬和黑木明紗相遇的開始的戲。
看到VC上有就去TD搜索了--想想以前都是DOWNLOAD來看的--真是折磨人吖。
認識東野圭吾是從《白夜行》開始。
從此以後對這位推理大叔的喜愛是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正追《幻夜》呢。
而《白夜行》的劇場版也快上映了。
真是期待。
壹壹從來就是反對絕對劇透的。
但是看到不錯的情景還是想說兩句。
譬如是加賀的父親說的那句--重要的不是破了多少件案子,而是救了多少個人。
真的很感動。
而加賀也認真耐心地讓事實浮出水面。
雖然他甚至有些讓人難以捉摸。
但真的是一位好大叔。
而《紅手指》這個標題個人覺得也取得很貼切。
這場父母與子女的戲真的很出彩。
貳零壹壹年看的首部日劇SP。
也是今年寫的第一篇觀後感。
紀念下。
开头一般,但后边很催泪。
无以名状的沉重压在心头,看得我很揪心,这样的悲剧,谁之错呢?父亲的逃避,母亲的溺爱,儿子的暴虐,水火难容的婆媳关系,深沉的父子关系,一切都在家庭这里面.
我爱杉本哲太!
不好看...
红色的手指,深藏的母爱。病房的将棋,对弈的父子。
就还好~
沉睡的森林比较好看 红手指 麒麟之翼 之类的差不多 东野圭吾就是和推理无缘 无聊至极又不想动脑子又没心情好好看电影的话就还行8
节奏要不要这么拖沓
大逆不道!
20220104想看,20221226看过
找出凶手竟然靠动之以情,而且还成功了emmm...
今年最棒的新年礼物,居委会大叔阿部宽这一次回归原点探讨家庭问题。
拖沓…
东野塑造出汤川和加贺这么截然不同的侦探真是牛b...不过拿老人痴呆顶凶手还真不如x嫌疑犯里面的诡计强
推理好弱。。我相信是剧本改差了。。东野圭吾一定不是这样写的。。
平平无奇,太电视剧了。
选角的胜利。看了小说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再看片子,仍然觉得人心可怖。还做不好称职的子女,就不要轻易为人父母。从溺爱子女到谋悖母亲,一家人的悲剧之源看来只在一念之间,其实早就在历年的错失当中了。
结尾加一星,八重子这个妖女疯婆娘
对于东野小说的影像化实在不好要求太高,中规中矩就谢天谢地了
最近对于亲情主题的东西都无法抗拒。。。泪点好像又低了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