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美国

God Bless America,临死玩转美利坚(港),天佑美利坚

主演:乔尔·默里,塔拉·林内·巴尔,梅琳达·佩吉·汉密尔顿,麦肯泽·布鲁克·史密斯,里奇·麦克唐纳,麦蒂·哈森,拉里·米勒,朵瑞·巴顿,特拉维斯·韦斯特,阿里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上帝保佑美国》剧照

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2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3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4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5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6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3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4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5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6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7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8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9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20

《上帝保佑美国》剧情介绍

上帝保佑美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年男子弗兰克(乔尔·默里 Joel Murray 饰)对聒噪的世界深感麻木,他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每天浑噩度日。他对自私邻居的侵扰忍辱退让,对前妻再婚和女儿叛逆感到无奈,对不知廉耻的电视真人秀选手反感厌恶。终于被诊断出脑瘤和丢掉工作的现实把弗兰克彻底击垮。正当他想以自杀了结此生时,真人秀里贪得无厌的选秀女孩激发出了他潜藏已久的憎恨,他决定以自己的方式让正义得到伸张。 于是弗兰克出门杀死了他自认为该死的邻家女孩克洛伊,这一幕被另一个女孩洛克西(塔拉·林内·巴尔 Tara Lynne Barr 饰)目睹。洛克西同样厌恶着充斥弊病的社会,她主动参与到弗兰克的杀人计划。两人携带枪支走上大街,大张旗鼓的玩起杀人游戏,成为新闻追踪的焦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麦克白的悲剧炎炎消防队二之章苹果山的秋天操心你好,火焰蓝约会规则第四季魔法老师死亡派对平凡的足球九州龙悸我的日语老师20岁的恋人草莓之夜双面宠妃闯关记缘路终点站遗留搜查第七季谍战马德拉斯拉字至上第一季反击者黄连·厚朴千金合宿24号房妹妹公主RePure黑话律师太阳的后裔花之锁女子特案组夜限照相馆我的朋友盛世仁杰

《上帝保佑美国》长篇影评

 1 ) 不多说,只推一句台词。

“Thats one of the problem of your generation,you cant enjoy anything unless it was recorded,you were there and you lived it,isnt that enough of an experience?I mean,next time you want to remember something,instead of taking out your cell phone.why dont you take a picture of it with your brain camera?I mean,when i was your age,nobody tweeted,yet we managed to have experiences.”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精辟的话不是最后LIVE show,也不是在公司向同事抱怨,而是这段!

可能这与我自身相关,所以特别震撼,我就有这样的problem:Cant enjoy anything unless it was recorded!

总想记录下来,遇到精彩就担心不能记下来,根本没有充分去享受,而是让想记录下来,怕以后忘了,或者设想以后忘了的后果…等等纷扰扰乱本该纯享受的一刻!

 2 ) 大叔的逆袭——美国自由精神的反省与审判

  本不想写的,在豆瓣里逛了一圈,看了几篇把这片子称作“大叔作为道德制高点并将观点强加于人”、“颓丧中年大叔杀掉耍嘴皮子的人”之类的影评,心里觉得好气馁。

(看了下面一些回复,补充一点关于“道德制高点”的废话:这是一部黑色片,黑色片最大的問題就是“故事中的正義被伸張了嗎?

” 大叔堅持的正義如果在片中能被伸張,如果导演是肯定了他的正义,他結尾就不能死。

可是影片从他头到尾有给与这种確定吗?

它而更倾向于提出一个问题:大叔所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種絕對的正義?

他所選擇的審判自由主義的路,其實是不是也只是自由主義过度的一種必然呢?

)  个人认为《上帝保佑美国》无论从商业还是文艺角度来看,这部片子都具备了优秀影片的特质。

  商业角度就省略了二万八千字了:血腥萝莉+杀手大叔、暴力、黑色幽默、明快的剪接、绝妙的配乐!

  而文艺角度,又看到有一篇影评抨击这片子超现实,说现实中正常人不会看别人不顺眼就拿枪轰别人脑袋。

我想说……现实中有ET治愈过正太的手指吗?

现实中有个叫班杰明的人倒着岁数活吗?

现实中穿PRADA的一定是恶魔吗?

现实中有过一个叫阿甘的傻瓜和中国乒乓球代表队交过手吗?

……对,电影反映现实,但电影更多是依赖一种说故事的技巧去告诉我们一个观点,或是提出一个问题。

用“超现实”作为贬义词来评论电影的人,不好意思,我鄙视他的智商。

  这个电影正正是在讲美国社会中最现实的事情— —对自由精神的滥用,间接导致社会的浮躁和粗鲁。

  我们要先明白大叔Frank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Frank得知自己有脑瘤之后想自杀,他从盒子里拿出枪的时候,镜头出现过一个狗牌,表明他是一个退役军人。

片中的Frank大约四五十岁(新闻播报他是一个六十岁老头时他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那么他当军人应该是至少二三十年前的事情,顺推回去,即是他大约成长在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参军(大致的推理)。

  那么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到底发生过什么事呢?

从六十年代开始:民权运动、肯尼迪废除种族歧视的政策、越战、由黑人扩散到其他少数种族团体的例如美国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其他组织争取平等地位……这些毫无例外都是美国人争取自由平等发起的运动。

  而那个狗牌所象征的意义,有什么能比一个美国军人更能显示出“为自由而战”这种美国精神的象征意义?

  好,再看看他所身处的现今的美国社会——制造噪音并且永远不把车停好邻居、一言不合就对父母大声辱骂的真人明星、为吸引收视煽动仇恨和矛盾的节目主持、用有血的卫生棉丢向别人的真人秀明星、哗众取宠推崇脑残的选秀节目、电影院大声喧哗的人、一个人停两车位的人……这些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Why not?

”为什么不行呢?

凭什么去指责他们错了,然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做呢?

法律赋予他们自由的公民权,美国精神赋予他们自由的精神。

于是他们的言论、行为无不符合“自由”的定义。

  Why?

老好人Frank为什么用枪轰他们脑袋?

仅仅是因为看他们不顺眼?

  就好像你拼死拼活存钱买了只ipad你儿子毫不珍惜还拿它来拍苍蝇一样。

在Frank的成长岁月里,美国人为争取民主、平等、自由付出很多代价和心血,这才得到今日的境况。

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自由的滥用超过甚至脱离了原本的“自由”的初衷,这种自由已经演变为“粗俗”“肤浅”及“自私自利”的藉口。

从杀第一个人开始,Frank从来没说过“你是错的”“我要杀错误的人”。

他只问“为什么你要如此粗鲁?

”“我只杀该杀的人。

”在他的天平中,滥用自由的人是对美国精神的亵渎,是对美国人过去努力的亵渎。

当他拿着AK47跑到选秀节目现场,对着摄像机说他无法接受一群人取笑一个弱势的人并使他自杀,我想他是有维护公正的想法的。

但当死胖子戳穿真相之后,他扣动扳机之前,他绝望了。

对这个社会,对自由,对美国,发自内心的深深绝望。

于是子弹横飞血溅当场,一老一少双双倒地。

这是老好人Frank对这个社会以及自身的最后裁决。

然后黑屏,God bless America字样出现,我激动得几乎喷鼻血。

  如果说Frank是在这个病态社会中深受其害的一员,萝莉代表的则是美国新生代中,受浮躁社会影响尚算不大的一群。

萝莉三番两次地感谢Frank让她加入进来,对Frank撒谎她来自一个破碎家庭,因为她觉得如果让Frank知道她来自普通家庭他就不会带她走了。

萝莉其实随时可以全身而退过正常生活,但最后她还是选择和Frank一齐,看时很唏嘘,花样年华就此陨落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大胆推断一下的话,我觉得导演是要发问,这个浮躁社会虽然不是凭借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拨乱反正,但是不是没有受到其坏影响的人就可以置身事外呢?

面对这个问题,你的选择又是如何?

  最后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点,他们杀节目主持后边走边说的。

萝莉问Frank到底赞同他什么政治观点,Frank说“枪支管辖”。

(关于“枪支管辖”的问题,有朋友指出我错了应该是“less gun control”,但无论它是“枪支管辖”还是“更少枪支管辖”,并不影响我下面提出的疑问和论点。

我所指的是美国“枪支管辖”这个事本身而不是frank的观点。

我已经写得这么啰嗦了竟然还是有人不明白我在说什么……)然后到片尾用了一段不短的篇幅去描述他从枪贩子处买枪,再用枪进行最后裁决。

在美国每个人都有配枪自由,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很多罪恶和不安,为公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这是不是也是“自由”过度了的一种表现呢?

Frank的最后审判,是不是有点以其人之道还至其身的感觉呢?

  啰嗦了一大堆。

总括来说,这是美国人自身对社会进行反省与审判。

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胸怀和天才拍出这样的片子?

 3 ) 现实面前,能有几个不脱裤子的?

现实面前,能有几个不脱掉裤子劈开双腿等待着被轮。

没错,求生欲导致我们牺牲了太多自己,放弃到最后,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

我们叫它成熟,成熟可耻么?

不可耻,求生没有什么可耻的,热爱生命永远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大叔在电影里的放弃,可能算是精神求生。

但就是因为这个不可耻的成熟,让我们做了无数可耻的事儿,当我们被挤出产道那一刻,个体被架在各式各样的流水线上,我们被无形的手操控了,然后我们被自己操控了。

不论你生活在纯洁的泡沫里多久,总有一天保护你的羽翼离你而去,一代一代是要这样承继下去的,随即你陷入社会这个大坑里,面对的是无情的现实,推搡着要压倒你,压倒十次八次的自然是不够的。

总要有勇士保持清醒的,不然大家将要向一个黑暗的深渊恶性循环,我们被抛在锅里文火炖着,多数就熟了,不自知了,极少数触底者达到自己的极限,开始反抗。

那些目的明确者,是勇士。

物竞天择,他们选择了努力活。

那些头脑清醒者,是勇士。

他们呐喊,或者以死明志。

多数是扶不起的半吊子,不知道自己应该选哪条路。

导演是,我也是。

但导演有勇气掐着腰站骂街,我还在生活面前死扛。

还有多数麻木不仁的人 shameless... god bless America 想说的其实是这些麻木不仁的人,在我门羡慕的自由民主的大环境中迷失甚至颠覆自我的人, 咱们家也有这样的人,还真心有挺多。

想必导演从小就是班级里极少说话的那个观察者。

现在俨然一副老态龙钟的死不瞑目宰相脸。

配乐赞爆了,服装也明晃晃,跪求大叔教萝莉射击时候的那件的毛衣!!!。

完。

 4 ) Frank...ly

Frank梦到自己变成了总统。

守望者中,笑匠枪杀了肯尼迪。

最后一场戏,手举AK47的Frank皮带上很明显的挂着一个笑匠的标志。

如果说守望者是一部反英雄的英雄片。

God Bless America大概是部反电影的电影。

故事本身相当魔幻,情节没有缜密的逻辑,人物也缺乏合理的动机。

但这一切都在精心设计之下被非常有趣的安置到了或者说被还原到了现实的社会环境中。

片子虽然荒诞,观众却不会有距离感,有意思。

 5 ) god bless beings

对道德审判的批评者的武器是更彻底的道德审判。

?对这部电影《上帝保佑美国》(别名《双枪,小萝莉》)的影评可以归结到一对问答里:Why have civilization if we'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being civilized?We build our civilization in order to endure the un-civilized rather than destroy them.God bless the civilized, the uncivilized, and all the beings.请你再给上帝保佑美国一个总的评价(从差到好),我不赞同其价值观,所以给个中。

 6 ) 理性而诗意地去自由

今天下午在图书馆看了一下午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和迪尔凯姆《自杀论》中关于自由的阐述,我试着用到这个影评,有哲学大神觉得说错了,欢迎指正。

哈耶克认为自由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多样性的避难所。

前提是,人类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人们拥有自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成为一种应然状态。

因为这样就提供了足够大基数上的多样性,在淘汰过程中保证了人类有足够强的适应性。

而迪尔凯姆进一步指出了这种社会的规范性与个体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犯罪,使得社会在个体犯罪的过程中处于可塑状态。

片中,弗兰克和罗克西应该算美国社会中的少数,他们看不惯主流的当下流行文化和社交习惯,只是由于逃离的代价过于巨大而选择容忍与沉默。

一系列契机给了二位勇气和能力,让二位成为了罪犯,在美国之星直播上给全美观众塑了塑形。

在弗兰克和罗克西纵横四海的日子里,他们对异己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甚至为了不暴露自己而滥杀无辜。

如果将这些行为称作必要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

因此容忍被提到需要重视的地位。

只有适度地容忍他人,每个人的自由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

但是容忍到什么程度呢?

电影中没说,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法律和习惯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能做的。

做了这些就是不能容忍的了。

然而,司法资源的有限性注定了有一些越轨的行为得不到惩罚,这就与容忍自由原则相冲突了,我们就没有办法找到一种力量去保护自己适度容忍后的自由了吗?

也许是枪支。

片中,退役老兵弗兰克的枪法真的震惊到我了。

然而,枪支的泛滥不也正是美国社会头疼的问题之一吗?

以保护自由之名而起暴力之殇,岂不更加讽刺。

难道就没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吗?

可能真没有。

还是回到哈耶克和迪尔凯姆,他们两位也都没提出一个可行的保护自由的方案出来(据我狭窄的阅读范围来看)。

也许自由真的就是如此悲情的东西,我们渴望得到。

但是一旦我们成为没被驯服的少数,我们就要接受不被环境接受这样可能的结局。

就要接受要么忍耐,要么去塑造的简单选择。

弗兰克的方法显然不被导演所提倡,看看他的死法,虽然壮烈,但也可悲。

也许少数也好,找一些同样的少数聊一聊,维持一下少数的骄傲,一辈子就这样骄傲的过去,也挺好。

 7 ) 一个基于自由、相对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过度解读

初看电影,很容易发现导演借中年大叔Frank之口,抨击美国当今扭曲的自由精神,以及对当今现代性、消费社会的反思。

对于商业电视节目的态度,frank一枪打爆了真人秀明星富家女Chole的头,冲上美国超级明星(美国达人秀)的决赛现场,一把AK47把评委、观众和那个天杀的胖子选手全突突了。

Frank还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堕落表达了深深的失望。

无论是他那远不止于“刁蛮任性”的女儿、告发他性骚扰的女同事、有人噪音制造器的邻居一家、刻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卫生棉条扔到别人脸上的女人。

而Frank更感到无奈和愤怒的,是普通人们,其他所有人对丑恶现状的无动于衷。

起初打算吞枪自杀的Frank经小萝莉劝服后,两人拿起枪打算杀光世间people who deserve to die。

但是等等,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难道你的心里不会悄悄地告诉你,Frank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么?

难道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信条不就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愚蠢的自由么?

难道经历过集权统治,Communism恐惧的人们,不明白“人类自由的去傻逼好过一个老大哥去制定一个大道理”的道理么?

事实上(小萝莉表示任何说”actually”的人都该死……),以赛亚柏林在著名的以消极自由反对积极自由的论述中,就以“多元价值观”作为消极自由理解的核心基础。

因为自卢梭以来的积极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所谓“真正想做的事”却可能是自己不自知的。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世间的“核心价值”,社会共同体有义务引导乃至迫使个人发现真实的自我,而这将导致“强迫他人自由的悖论”。

因而柏林认为,只有在坚持多元价值的前提下,每个人保有自己的私人领域免受他人侵犯的自由才是自由主义的真正要义。

然而,在坚持了“正确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后,我们不得不承认Frank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错的。

只要没有涉及对他人的侵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超级明星里的那帮傻逼们拥有继续傻逼的权利,我们也无法阻挡那些毫无大脑的民众们傻傻地守着那些白痴一样的电视节目,我们无能为力。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Frank驾起黄色跑车,小萝莉钻出窗外拿起手枪时,依然感到那么的热血沸腾?

当看到两人被双双射杀时,心中是如此的遗憾?

不,我绝不承认这样的激情是观看诸如《雌雄大盗》时非理性的激情,而更愿意相信自己是被一种正义的道德观所驱使。

如果从Frank到荧幕前的我们都感到那股正义的悲凉感流遍全身,我们不经想问,这样的正义真的存在(是道德实体)吗?

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垮掉的一代、嬉皮士精神相继兴起。

他们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出他们的愤世嫉俗和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轻视。

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蔑称。

可以说,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乃至波普主义(Frank:Fuck Andy Warhol!!)等文化现象在美国的流行,被接受,乃至成为主流,代表了多元价值观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

尊崇传统道德观的保守派发现越来越难以反对这些叛逆的年轻人,因为自由主义精神和多元价值观正要求保守派们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

于是新兴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摒弃规则的自我表达方式,摇滚歌手们则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于是价值被消解了,传统道德的意义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到今天,我们甚至很难去评判一种社会风尚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这些风尚都起源于特定的文化,而人们似乎并没有独立的标准去衡量文化的优劣。

这就是Frank在影片开始时陷入绝望的根源了,他陷入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

如果我们断言道德信念是由他们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设置决定的,那么就没有客观普遍的标准,以便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和判断发生冲突的伦理观点和实践。

而Frank心中信奉的其实是一种道德实在论(moral realism),他相信存在着客观的道德真理,而且也存在着客观上确定那些真理的方法和程序。

Frank(想要)相信,就是那些道德真理,让他可以断定电视上的那些耸人听闻行为是错的,即便他的信念在付诸武力实践之前是那么的软弱无力。

很可悲的是,文化相对主义者从来不认同Frank的理念。

他们相信不同文化间产生不同的习惯习俗,这些不同的习惯和习俗产生不同的道德规则。

因而不同的道德规则间是无法比较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学》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古波斯的国王大流士对他在旅途中碰到的各种文化感到好奇。

他发现卡拉蒂安人习惯吃死去父亲的遗体,而希腊人把火化看做处理死者的一种自然贴切的方式。

于是,有一天他召集了两个卡拉蒂安人和希腊人。

他问希腊人是否会去吃他们死去父亲的遗体,希腊人感到震惊并表示无论给他们多少钱,他们也不会这么做。

而卡拉蒂安人则表示,请再也不要提把父亲火化这种可怕的事。

对于文化—道德相对主义来说,如果说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了消费主义道德观——那种在电视机上嘲笑跑调歌手,看女人互扔棉条的道德观。

首先我们不能说消费主义文化是错的,因为文化间无法比较,我们甚至都不能说非洲某个吃人部落的文化是错的,不能说穆斯林原教旨主义文化是错的,我们当然也不能单单责怪消费主义文化。

而消费主义文化必然导致消费主义道德观,所以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去责怪这样的道德观。

因为我们既然找不到客观的文化标准,我们也就找不到因此而衍生的客观的道德标准。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片名,《上帝保佑美国》,为什么要提及上帝呢?

因为上帝曾经是保证道德客观性的最强理由,上帝的启示就被认为是真理及其辩护的根本源泉。

但自现代科学的兴起,上帝的权威性消失,同时笛卡尔的二元论为“事实”与“价值”的分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此,道德这种“价值负载的”概念就从“科学的”,“客观的”概念中分离了出来。

至此,从持此种观点的人看,伦理事实、道德实在的概念消失了。

但这样的理念论证真的让我们心悦臣服么?

把希特勒的种族政策看做当时德意志文化的自由衍生真的合理么?

当看到伊斯兰文化衍生出哈马斯这样的畸形产物,我们真的可以对他们的暴行无动于衷么?

就如同Frank一样,我们无法认为这些事实是“价值无涉”的。

我们相信,由于人的本质,由于自然乃至上帝的原因,存在着某种天然的正义,而这些正义都或多或少地留在我们心中。

我们不愿意承认道德相对主义的正确,因为我们不愿意在面对不正义和残忍的时候麻木不仁,不愿意在面对丑恶和卑鄙时软弱无力。

我们相信,Frank感到的愤怒,我们每一个观众都一样能深深地体会到。

而这种正义是什么?

我不认为它是卢梭所代表的,自社会契约订立后所产生的公意(general will);不认为它是共产主义价值观所代表的,经理性计划所产生的“社会理想”;不认为它存在于一切法西斯和独裁者为束缚人民而编造的妄想中。

它应该来自每一个人类社群在演化中所产生的共同的自发秩序、传统、与美德,相信它来自于人类善的本质,来自信教者心中的上帝,不信教者脑海中的自然神。

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Frank是一个真正的保守主义者,他保守着传统社会所有值得坚守的价值。

他只杀“值得杀的人”,对在观影中保持沉默的女人表示感谢;他拒绝对一个小女孩的性感程度做出评价;他不太在乎电视台主持人的具体政见,只谴责他的刻薄;他为小女孩的谎言感到愤怒并敦促她马上回家。

所有这些,哪怕已经成为一个杀人犯,已经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依然坚持对每一件小事都进行社会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他是个杀人犯,但仍然坚守着他心中美好的价值。

所以为了守护他传统的价值,Frank是一定会死的,他和小萝莉不会像《真实罗曼史》一样,逃亡法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死,也是他坚守价值的圆满。

所以我想埃蒙德伯克会为此感到欣慰的,如果穿越250年,我相信Frank会是一个优秀的老辉格党人。

也许上面我这一大堆废话,都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导演或许最大的目的还是讽刺消费社会,因而我很有自知之明地将本文定位为“过度解读”。

导演的一些细节,或多或少地表明了他对Frank的嘲弄。

他想杀死的那个刻薄的节目主持人,在晨跑时会对女生问好,表明他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刻薄。

临死他所说的“只因为我在电视上的政见?

”也暗示他或许在现实中是另外一种身份。

而最后,当Frank在选秀节目现场为那个死胖子出头时,死胖子却说“我是想上电视才自杀的”,彻底否定了他挺身而出的理由。

导演或许还是有些一些“后现代”的毛病想要解构这解构那的,但哪怕是他无意为之,我们仍然被frank的精神深深感动。

而如果,导演让最后的结局像《黑镜》一样,在节目现场让主持人大呼Frank演技出众,让Frank的恐怖行为也彻底解构为一场电视秀。

我会毫不犹豫地对导演说“Fuck you!

”并义无反顾地给电影打上一星。

信念,不容亵渎。

Frank是保守主义的,但他的保守主义并非传统主义所能概括。

他所保守的,是美德和自由。

 8 ) 上帝保佑美国,不关那些非主流和傻叉黑总统的事

“勿忘911”,“什么时候你能不忘了停好车?

”大叔才是美国精神,最后死了并不是导演否定这种精神,就像斯巴达克斯一样,斯巴达死了并不是否定追求自由,豆瓣的傻叉真够傻的。

那些傻叉在电影里好像是社会的主流,但是在电影里表现的一直都是被大叔鄙视的非主流,包括那个傻叉黑总统,特别这次在叙利亚的事表现得就跟真人秀的傻叉一样。

导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9 ) 歌单

1.《beat the devil's tattoo》开走雪佛兰车的时候2.《school's out》by alice cooper杀chloe3.《it's on so quiet》 by betty hutton电影院的4.《hello hooray》 by alice cooper做梦5.《let's get away from it all》 by rosemary cloonery杀茶叶党,占两个停车位的人,宗教领袖6.《missing mountains 》Frank得知 roxy来自家庭后要和她分开7.《i‘m not like everybody else》 by the kinks去Amercia superstarz8.《i never cry 》by alice cooper片尾曲

 10 ) 雌雄大盗+天生杀人狂……

邦妮和克莱德挑战腐败的政府制度,追寻自由自由成了希望的曙光,自然,米奇和马洛那我行我素充满浪漫的杀人放火,就成了暴力偶像弗兰克和洛克西就是以上两对的2012版嘛……只是过去的制度压迫,道德压迫变成了今天的精神摧残。

人们不尊重得来的自由,廉价就意味着挥霍嘛,讥讽别人的代价比持枪抢银行小多了。

电影里出现的所有“反派”,无一例外都是耍嘴炮的,从抢车位到吐槽哥到电视主播,没有一个是实干。

弗兰克自杀的时候镜头特写到盒子里的狗牌(在美国精神里退役士兵始终都是真正付出过的代表吧),所以必然由他来执行枪决。

但是,片子有点利用大家在消费主义里开始稀薄的杀戮道德感把人给绕进去了。

弗兰克和洛克西也是“美国”的一部分,并非是主角就能站在批判制高点。

弗兰克的点火源于自暴自弃,得知没病之后本来准备一走了之,结果发现被洛克希骗了,进而又看了洛克希父母的采访,又进入了仇恨状态。

(但他自己就不是满足孩子愿望的父亲,别忘了)洛克希就更不用说了,她想杀的人简直就莫名其妙,她举动的诱因是“父母不理解我”——当失踪的洛克希回家,父母的庆祝方式是“迪斯尼!

”而她想去的是法国,但是,这跟影片开始被杀的那个金发妹子有什么区别?

人咬狗不是文明的表现,如果把别人作恶当做自己发泄的理由,你跟他就没区别。

但是恐怕不少观众会把这种发泄当成一种爽感去崇拜。

我自己看到预告片也是这感觉,这让观众本身也成为了这个黑色幽默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临界点之后的发泄确实有意义,但是看完这片能有所动作的人有几个?

所以……你我很可能成为那些弗兰克和洛克希想杀掉的只会耍嘴炮的人,那些站在言论背后给社会带来恐惧言论的人。

《上帝保佑美国》短评

台词特别棒 容易想到super和defendor 但我更喜欢这部

10分钟前
  • Jin
  • 推荐

过激 幼稚 苍白

14分钟前
  • Momo June
  • 较差

好!杀!

15分钟前
  • 老刘儿
  • 力荐

吊丝发飙了。

19分钟前
  • Feline
  • 推荐

用荒诞的手法抨击荒诞。如果我们都不做文明人,那要文明的社会有毛用?音乐好听~ 住着隔音奇差的公寓,恰巧隔壁是一对野人,还操蛋的生了一个自带夜间防空袭警报器功能的小孩,搞得我每晚都像在珍珠港一样。

24分钟前
  • 狐狸牌葡萄
  • 较差

你说那医生要是不乌龙的话frank的隐性属性也不会暴露嘛

26分钟前
  • 来来
  • 还行

我总感觉虎头蛇尾了

30分钟前
  • 黒羽ナビキ
  • 推荐

怪蜀黍配萝莉的片子总是深受好评~影片所描述的社会现象与天朝比起来真是拿不上台面。但是人家可以端上台面说,我们只能背地里叫好。如果中国250,SB都要去死的话,中国可以消灭计划生育了。最可悲的是,在为这部电影叫好的人里,又有多少是掩耳盗铃之辈……

31分钟前
  • 八爪
  • 还行

有思想

35分钟前
  • seszhu
  • 还行

开头不错,后面就过了啊。

39分钟前
  • 风没有说话
  • 较差

为什么不先杀警察啊。。。。

43分钟前
  • 非本性
  • 还行

这部片里的萝莉比Kick Ass里的萝莉好看多了,然而片子本身也弱了点……

46分钟前
  • StarKnight
  • 还行

just fake and pretentious

51分钟前
  • 小tao
  • 较差

其实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很伤感的电影,就如男主角脸上一直挂着的卢瑟表情和各种失望一样,编剧写了一个关于这个时代的真相的剧本,然后用一种发泄的方式来讲述,满足了我这种观众的意淫之心,干净利落射杀出的每一枪我都痛快叫好,但这又能怎样

56分钟前
  • #烧光光#
  • 推荐

piece of shit

1小时前
  • creasy
  • 很差

通篇是中年大叔和叛逆少女对美粪价值观的吐槽,本来应该是很爽快的片子,但是不够怪咖,节奏缓慢,对白啰嗦,流于说教,看下来实在让人累得慌。其实导演和编剧也挺愤的吧……

1小时前
  • 噩梦枕头
  • 较差

竟然落入俗套……我只想看俩人在电影院里枪杀傻X

1小时前
  • 殇潮|Enigma
  • 还行

Goodnight, Juno ... fuck you, Frank.

1小时前
  • Andybest
  • 力荐

吐槽吐成了一部电影。虽然口无遮拦的有点控制不住,但不得不承认有些点就是说到了大家心上。比如电影院那part。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类似于作者电影,但说教太严重太明显,全片没有情节冲突,唯一的亮点是反复出现几次的小清新配乐,带着几分小人物的哀伤。

1小时前
  • 秦何人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