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旺大饭店
Hotel Salvation,Mukti Bhawan
导演:舒巴希·巴蒂尼
主演:阿迪勒·侯赛因,拉利特·贝尔,格塔姜利·库尔卡尼,帕洛米·戈肖,纳瓦宁德·贝尔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6
简介:巴哈旺大饭店(Mukti Bhawan)位于印度圣城瓦拉纳西,为一些临终之人提供住宿,很多人不远万里而来,他们相信死后尸体在恒河边火化,随恒河而去,使他们更容易得到灵魂的解脱。mukti在印地语里有解脱救赎的意思。 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一个儿子的喜剧,他被迫将自己的工作放在一边,来陪伴他年迈的父亲去圣城瓦拉纳西。详细 >
直面生死的平淡之中有坚韧的力量。
奔着瓦拉纳西看的。文艺片导演大概都一个师傅带出来的。闷
死亡本应是沉重的
中途看到影片时间长度,吓我一跳,这是我看过时间最短的印度片。阎王叫你三更去
【印度】竟然看到了印度电影的另一种风貌:整部电影在讨论生命、死亡这些这么重的话题,却始终夹杂着一点淡淡的幽默还有平静淡然的气氛。特别喜欢老爸儿子关系上的侧写:从在车上偶尔不小心靠到肩也要马上躲开到最后两人面对恒河的相视一笑。不刻意煽情也不强行催泪。情绪拿捏得真的恰到好处。
感觉片名叫《巴哈旺旅馆》更贴切,一个简单的故事,估计在印度每天都会发生类似的故事,每天都有人去巴哈旺旅馆等待死亡到来。影片的故事并不曲折,比较平淡,但会让人思考死亡的方式和意义。人生如一条河,最后被河流带走,不喜不悲,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忆和思恋。
不知为何想到了金基德
灵魂认为他是一朵浪花,突然之间,他得到解脱,并意识到“我不是浪花,我是海洋”,这就是救赎
印度宗教视点下对生死的感悟。我是带着点通过电影言语深度了解印度文化的机会,毕竟勘破生死这样的主题很少。实际发现它完全没有get到,最后沦为了一部家庭情感的泛泛制作。
我羨慕一切有機會say goodbye的人
印度味道十足,又沒有歌舞,好幾刻我都恍惚以為在看一部中國電影。
最不像印度电影的片子,不歌舞不煽情,淡淡地讨论有关死亡、和解、信仰,影像风格偏伪纪录片,网上几乎找不到演职员信息,值得一看,但追求剧情紧凑的请忽略。
弃。
烧尸的木头,夜祭的游船,吹风的台阶,还有手打的奶昔。历历在目的瓦拉纳希,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有日愿我也能被拍掌送别。
也许瓦拉纳希的恒河就是印度人的麦加
印度电影不论或歌或舞或平静或淡然,都充满人文关怀,深入心灵的痛点,真的随时可以把中国电影甩出几条街。
这是最富印度味的题材,却拍摄得最不像印度电影。叙述的是印度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展现的是家庭父子之间的亲情,采用的却是普世的手法。以前只是在纪录片中看到圣城瓦拉纳西的火葬,此部影片却向人们展现了整个过程。
比较失望
区别于以往的励志片,没有大量的歌充斥影片,真实的体现生活的一角,不干净的河水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
印度的“死亡文化”想到楢山节考,不过从表现形式和影片内涵上明显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