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跳着看,一边哭着看刘琳如何演绎母亲,原本也觉得没什么,看到最后一集真把我恶心到了,爷爷站着死什么鬼?
强行安利?前面还因为10万块纠结,没过几天就全家中产了?
是因为有厅长和省里来的干部吗?
如果不是脱离实际,那一定是暗指什么,老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路都顺着自己的心意走,先是不接班,后是回来开公司,他倒是一走了之,都是别人委曲求全,父母,妻子,连合作的同事都是如此,主打一个画饼,得亏是主演,不然哭去吧。
那林业工人的爹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
主打一个往家划拉吗?
养五个孩子也没啥压力呀,伐木种树这么有钱吗?
能不能真实点,本剧主打一个欺负女人,一个含辛茹苦带大五个孩子,一个委曲求全成全丈夫梦想,一个苦等男友八年,一个嫁给榆木疙瘩,从不为妻子做任何改变!!!!!!
一星是给刘琳的!!!!!
最近回了老家,夜生活自然也成了陪着爸妈一块儿看电视。
还记得上一次可能是过年看春晚,结果看一半我还被一个电话叫走去处理工作,如今也过了抢遥控器的年纪,跟着爸妈一起看了几集这剧,一边看一边聊,突然发现因为这剧,我们仨进行了今年第一次的深度对话。
我特别能代入陈兴杰,明白他为啥想往外考,就像我当时非要去外地一样,就是想趁着年轻搏一把,想多赚点,想让日子过好点,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我爸妈呢就特别能理解长山和存花对于铁饭碗的坚持,工资不高但足够温饱还胜在稳定,在身边还能有个照应,做个饭啥的。
不知不觉中,从剧中两代人的冲突,延伸到了现实里面我跟父母关于走出去还是留下来的冲突。
像我现在在外面漂着,爸妈虽然不说但也会觉得还是不够踏实。
这种无比真实,也无比接地气的内容,就这样不知不觉把我跟父母两辈人都带进了故事中。
当然了,观念冲突之外,我跟爸妈都一致认为,这屯子拍得太好了,以至于我爸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翻旧账,什么我小时候跟谁打起来被人挠花了脸,下河摸鱼结果把拖鞋摸丢了等一系列调皮捣蛋的事件,自然我是都不承认,他俩也觉得我现在没有小时候好玩儿,也不怎么跟他们说我在外地的事儿。
聊到这儿的时候才发现好像现在的我越来越习惯报喜不报忧,每天晚上报平安的电话内容也越来越敷衍,自以为是想让二老放心,但其实我们离彼此的生活都越来越远。
于是我开始跟他们聊这次为啥会回家,工作方面可能有什么调整,之后的计划又是什么,甚至开始聊自己当初为啥非要到外地上大学,为啥又非要去外地工作。
他们也跟我聊他们年轻的时候当工人是件多光荣的事儿,聊他们几乎是读完书就进了厂,后来才不得已下海,初创的时候有多难。
就这么聊着聊着越来越能理解彼此的选择和执念,也更明白谁也改变不了谁的想法,倒不如尊重对方保留想法的权利。
巧的是,刚聊完,兴杰那边也回家跟家里人说了自己想再考一年的想法,存花和长山虽然不理解但也尊重孩子的意愿,跟我们家又同频共振了一下,哈哈哈。
属实没有想到一部剧,竟然成为了我们一家沟通的桥梁,我和父母看着剧中顾长山一家的喜怒哀乐的同时,也在彼此倾诉着自己的生活,父母对过去的怀念我仔细听着,我现在的生活也被父母了解着,电视机里播放着林场的过去,电视机外面的我们也在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父辈的荣耀 (2023)8.2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康洪雷 刘翰轩 / 张晚意 郭涛
真的没想到,描绘“林业兴衰变迁”的这么一部看似“冷门”的年代剧,居然会拍得这么好看,这么细腻,这么感人!
前几集触动的瞬间已经有很多:是落雪纷纷,暮色凄凄,长山大叔顶着风雪而来。
隔窗看见昏黄温暖灯光下兴杰埋头认真学习,未曾打扰,轻手轻脚放下带来的食物。
是张晚意演的兴杰小心翼翼,脆弱又坚定,谨慎着守着自己的自尊,却忘了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明码标价。
是兴杰到顾家之后的第一顿饭,小到不能再小的吃饺子,热气腾腾温暖而隆重。
他不敢要醋也不忍多吃。
是大人们上山伐木,一声声嘹亮的“顺山倒”,那劳动力量和天然号角无论从制作还是每位演员的演绎都十分带感的让我们融入到他们的世界里面去。
这是一部朴实无华的片子,他所表达的思想远远超过了片子本身的拍摄背景,父辈们的荣耀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璀璨而又朴素的思想,父辈们煎熬的岁月和至真至纯的友谊,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
追完三集,果断加仓;虽然林业人的故事绿油油,但看好口碑收视红火火。
东北故事,又凝成时代缩影,那飘飞的雪花好像跟我们正经历着的的经济寒冬就业冰河期一个温度。
哥哥专业户张晚意,在林海雪原又捡着新妹妹啦,这回可是主打一个耳清目明人小鬼大。
但仍旧是一颗人间小苦瓜,一集时间又没了爹、走了妈,大智如愚的憨态之下心里明镜儿似的,在离别的车站懂事得令人心疼。
有时候,长大,不得不在一瞬间。
一九九七年,也是我辈童年视角。
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总会吸引一村子人围坐观看,至尊宝老是学不会珍惜真爱永远在说“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好喝的高乐高要是碰洒了一地难免是要心疼出眼泪来的。
这些也都是,属于我们的时代眼泪。
以及,听墙角一知半解的,听到隔壁邻居谁家有流落在外的超生女儿。
其实才二十多年,时代的巨轮好像已滚过好几回,现在回望,总隔着重重的纱帘,看不真切。
或许因为儿时的我们,也忙着追逐打闹、斗嘴逞能,自以为胸怀沟壑,誓做小伙伴们最厉害的“孩子王”。
不过比幽默,自然还属东北小孩,口音优势、幽默基因都无人可挡。
我们总以为,未来会是不同的、更好的。
直到2023年的冬天明明还没来,我们的眼睛却早已经对“经济寒冬”和“就业冰河期”之类的表达麻木,还有互联网裁员,还有35岁危机。
这个时代的工人,甚至面对裁员都是鸟悄的,谅谁也没有跟老板叫板“我们可是公司的正式员工”的底气。
但面对不确定性以及被时代抛弃的无助与迷茫,或许远隔时空,依旧是共通的。
只会搬砖。
只搬得动眼前这块砖。
说好的给盖房子,盖着盖着就成烂尾楼了。
打工人沉默着,二十多年后连摆烂耍横都不会了。
个人主义、功绩主体、自由代价,我们早已内化资本增长、时代发展的法则,跟时代一起做自己的判官。
进退维谷,四顾茫然。
面对危机,会有人被困住,会有人走出去,也会有人熬出头。
铁饭碗的美梦,总是要醒的。
我们不该忘记,我们的生存能力来源于对危险的警惕。
原本生存就是一场不死不休的硬仗。
但努力抱紧氢饭碗——不握紧就会飞走——的同时,看一看父辈走过的路踩过的坑,听一听苦难里长出来的口音幽默敞亮,倒也不失为同行眼下这段冰河路的良伴。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但这也不是最坏的时代。
此刻我们经历的,对于这颗星球并不算新奇,也无甚特别。
而坚持活下去的人,总能重新看见初生的太阳,看得见来了就不远的春天会冰雪消融。
(欢迎东北的观众朋友来分享探讨)一部好的作品应当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牢牢切入观众视角的,而观看任何一部带有时代特征的背景都不能脱离那个时代,当历史的车轮倒退又向前,我们回到共和国长子在支撑养育了经济很多年后即将被抛弃的历史时刻这个时刻里的一些角色总是将整个单位甚至是社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着很高甚至在当今看来“过高到烂”的荣誉感责任感。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这是老一辈工人群体的传统,而且越是荣誉的工人阶层的代表如队长,责任感就越强,TA们真真切切把照顾队伍里的人当成自然和责任,因为什么?
因为90年代乃至之前的东北国家工人们是真真切切经历把单位当家的时候,因为他们真的接受了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教育的,因为他们的青春里真实存在过在现在看来仿佛“不真实到可笑”的邻里故事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所谓一个“烂好人”的盖帽或者一句“愚善”的谩骂就解释过去了 这带有着老去的“共和国长子”的悲怆但厚重的烙印。
目前大概可以看出顾长生属于很爱原本的林场和维护老同志的一帮人,但因为他的热忱他的善良等高尚的品质使得他不同于过去刻板的守旧派,因为亲情和设身处地和早就形成在单位里养成的利他性格,他能够理解年轻一代的原则 并带有着老一辈的责任感去关爱他们如果看过漫长的季节,就知道王响年轻时作为火车头子在维护社区氛围方面管事多得甚至烦人。
如果看过电影《钢的琴》 就知道那一大帮子下岗工人为了帮同事挽回女儿,去义无反顾不求回报地做了一场无畏的努力,甚至有的人因此被耽误(这部电影本身都是电影里的东北演员帮忙投资的)有时候当人们用着“烂好人”的字眼来审视这些行为,却不知在历史的长河里,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是真实存在过的,在老一辈渐渐年长 鲜活的例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有影视作品帮忙切实地记录下来,却出现了不符合“新潮”价值观被批评的现象你当然可以对“老旧”的“荣誉感”嗤之以鼻,但你无法否认一个时代和时代里热忱的人们存在过的痕迹这是共和国长子的悲哀,也是为什么东北一直会作为一块生生不息的艺术创造宝地,黑土地上的故事之所以周而复演却依旧动人当我们听着“顺山倒”的工人失去了伐林的资格,当我们看着记忆里冒着黑烟的火车顺着铁路倒回之前的时代,眼眶又如何能不发热呢
看到一半,整体来说,过于正能量,过于塑造完美主人公形象, 塑造一个也就行了,非要塑造一个父亲又要塑造一个儿子,而且其他主要配角,指的是他的家里人也是正能量满满,感觉不是一个家,是一个基层党支部,缺少五味杂陈,缺少油盐酱醋,人物缺乏立体感,不真实;就拿主人公来说心杰这个人物,按道理说一个受到家庭打击的人物,一个立志求学走出家乡的任务,一个心存志远的人物,其在摆脱家乡和原生家庭后应该性情发生大变,参考《贫嘴张大民幸福生活》的老五那种状态;还有,按说像凤琴和自强这种童年饱受摧残的人物是不可能一定瑕疵都没有的。
再说剧情,其实本剧描写东北90年代末这个特殊地方和特殊时间,下岗,转岗都是一笔带过,没有重点描写,反而去写心杰他们在南方结婚的片段,没有主次;
陈兴杰有一个那样的亲妈,而我有一个差不多性格的亲爸。
幸运的是,我和陈兴杰一样,也遇见了像顾爸花妈那样的亲人,我也算是拥有“第一个大学生”title的一员。
8月31日,我和我爸大吵一架,20分钟后,我刷到了顾爸花妈给陈兴杰办升学宴的片段,那一瞬间我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眼泪,陈兴杰值得所有的爱,我觉得我也值得。
陈兴杰放弃大学老师的工作去外企挣前程的时候,我刚办完离职手续,放弃了已经完全适应且和大学老师一样非常体面的工作,选择重新开始。
顾爸第一次住院的时候,我爸也住院了,我去交住院费,去的路上我在想,就这么没了是不是也挺好的,我们就都解脱了。
接下来,陈兴杰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抵达繁星。
而我的人生,现在是宇宙残骸,我不想结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没必要拉一个我喜欢的人到这样的家庭里来处理鸡毛蒜皮。
我印象中陈兴杰除了求林爸帮兆喜找工作和从首付里拿钱给兆喜请律师之外,从来没有主动让林晓晴来蹚浑水,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兄弟、丈夫、男人。
不管他面前有多少烂摊子,他和林晓晴通电话的时候都是笑着的,语调是向上的。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齿轮,我i年代剧,欣赏张晚意,于是和《父辈的荣耀》不期而遇,但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在主角身上看到我自己,他和我的人生轨迹并行不悖。
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父辈的荣耀》对我而言都不会只是一部电视剧。
作为一名女性,我理解、心疼林晓晴。
作为我本人,我理解、心疼陈兴杰。
这是我的故事,全国也会很多个“陈兴杰”,我们都在努力穿越逆境,抵达繁星。
(可能会慢慢碎碎念更新一下)
一般般的剧吧,我以为应该和人世间差不多,期待过高了。
与其说是父辈的荣耀不如说是母亲养育了一家人吧,这个父亲有点让人喜欢不起来,一开始让大家全都上山,陈父死了要怪他确实有点冤,但是毫无原则的好人确实不太适合领导岗位,搞得下面人谁也干不好活,还有做完心脏手术之后不顾自己的身体啥事他都要出来管,就算不爱惜自己身体也心疼下子女的付出好吗?
像被兆喜误鲨那人下跪那段实在太尬了,太油腻了,真的,别自我感动,别人家儿子被鲨了,你出来说替你儿子道歉,你这是道歉还是扎人心窝子显得就你有儿子是吧?
最后凤勤下来搞国家森林公园他反对那段也很无厘头,你要是一开始人设就是不讲理的底层劳动人民那也合理,二姨要是说这话那就合情合理,你不是一直是领导党员么你觉悟呢?
还要女儿违反原则也应该先告诉你?
觉得这剧后半段都降智了。
而且说是保护环境维护青山绿水,只看到了爷爷和大哥在做事啊,这父亲不是还是只想砍树么?
说他光头强他还不乐意了,那你也学你师父种点树啊结果停伐还不肯要砍到自己退休?
兴杰和晓晴这一对,和人世间一样,就是高官独生女,来拯救底层的男主的,也许兴杰有能力挣更多钱,但当时要不是晓晴他们家帮助,男主家还不是要毁了,没钱治病,没钱和解,女主就是个实现男主理想的工具人吧,最后还放弃事业和想要的生活整个回大森林了。
我比较喜欢那存花,和凤霞,存花是个好人,但又不是脸谱化圣人那样的好人,有真实的情绪,真实的行为,她收留别家小孩,但是也会不高兴,考虑家里不够吃,但是有足够善良,比如觉得自强去福利院不行就自己咬牙收养,也会和孩子们发脾气,但毫无疑问她是这个剧里我最喜欢的角色。
凤霞也是一个真实的,自利,想要走出去,然而最终也和自己和解的一个有点拧巴的小人物,但是她用力的活着,挣扎着,有什么错。
演技的话我觉得其他都还好,就是长大的凤勤不如小时候的,一会儿跳脱,一会儿阴郁的就不太和谐,而且她演工作组组长确实也不咋有说服力,三道沟村民怪不得不听她的,没有让人信服的能力空口给人画饼啊……
该剧前半部分很好看,自从兴杰回乡创业,剧情就开始不靠谱了!
兴杰就像是个做馅饼的永动机,站在天上向他的街坊邻居扔馅饼。
请问,哪个自主创业的人,有那么大的本钱,把一些没文化的八婆和赌徒招为员工,还白给他们股份的???
这创业要能成功就是编剧给他施的魔法。
为了给他一个回乡创业造福乡亲的人设,就这么瞎编,简直把观众当傻子了!
刚看了三集,评论可能为时过早。
老中青主演们演技都没问题,年代感也挺强,制作算得上精良。
但《人世间》珠玉在前,这部片子能否火起来,得看后继发展了。
这样的片子面对的观众群体,除了那片土地上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就靠电视机前的老一辈忠实观众了。
好在有张晚意,我们这些用电脑手机追剧的,估计很大一部分是冲着瑲玹去的。
兴杰的身上,没有看到瑲玹的影子。
他现在还是个青涩的半大小子,用功的、有点闷的乖孩子,有时还带着一丝茫然。
没有落难王孙的孤傲与野心,也没有古偶仙侠剧里那么夸张的戏剧冲突,不知接下来,剧情和张晚意会如何令兴杰这个形象如瑲玹一般充满魅力。
张晚易是个不可多得的年轻演员,不仅有超高的、令人寻味的颜值,还特别善于塑造刻画角色。
他演延年,我便相信延年就是那样的;他演兴杰,我看到的就是东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孩子。
有他的画面,总显得分外生动。
期待随着剧情的发展,《父辈的荣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拜托,这可是康洪雷诶
这两家白眼狼不整事儿老实人家里没那么鸡飞狗跳。还有做个手术十万对于兴杰来说根本九牛一毛,他老婆随便给婆婆就打了五万。而且之前家里给兴杰存了三万块,可见也没那么穷,不明白咋的十万就成个天文数字了。剩了九集弃了,同一家人没完没了的作,真的忍不了。这片子就是为了气人拍的。
不得不说 张晚意的确是个会发光的演员 每一个镜头都是有效的
今年最难看的电视剧之一。扇一巴掌给一颗枣。被汇编入“央视年代剧”“《人世间2.0》《人世间3.0》”的林场窘境与苦难。人物细节掩不住的套路、样板戏化,到最后还是各种圣母化/真善美解决问题。而且越来越难以忍受赵冬苓剧本制造戏剧冲突的手段了,假得要命,从《警察荣誉》开始我就窝火了这次真的绷不住了。我量她也不可能经历这么多世事和环境。腾讯视频甚至出了个“标记泪点”功能,可笑,真的荒谬到可笑。你tm里里外外都摆明了在消费苦难。令人作呕。
活下去,活下去才会有好事发生。
也太像《人世间》了。赵老师的本子是真好啊,康导也提振了精神,就是背景一虚化,就容易飞得太高,扎得不够透彻了。
看了一集,感觉和同类型电视剧一样、没什么新意,摄影和美术做的太过于精致反而味道不足,假,没有时代的感觉,妆发也太过于精致了,棚拍感太重
前面还挺好,后面稀巴烂
江德福&江德华没演兄妹,二搭演夫妻,真的好有缘分,简直梦回《父母爱情》。
前面可以给四星的,现在越看越憋气,真的很烦剧里东北人咋咋唬唬那股劲儿,热情朴实没看出来,整部剧全部都在显摆那点花花肠子,让人觉得人性本恶,除了给顾家有一次凑钱,其他时候全在背地里编排顾家,好像顾家欠他们的似的,得好处的时候不记人家好,转手就背刺,整个一群大写的白眼狼,看得真憋屈,演员演得好,剧本不太行,人性充满鸡毛蒜皮的丑陋,让人直犯恶心。父辈的荣耀,想问问演到现在扣题了吗?越跑越偏。
活都女的干了,荣耀给了男人。感情白富美就得配穷小子,不仅是配,还得去扶贫。。。。编剧是男的吧,是个女的都写不出来这种剧本吧。
我真的太爱年代剧了!!!永远钟情于一些人在时代洪流面前的不知何去何从和无能为力,是变革的春风,是野蛮生长的灵魂啊
郭涛和刘琳真的演什么是什么,不愧是老戏骨,一直get不到张晚意,感觉他像个假人一样谜之微笑,长大后的凤勤人设很拉垮,兴杰和自强才是真的把自己当成这个家的孩子了,最后结局有点仓促
张晚意咋老演这种?代入一下女性角色,我看这几个男性角色都觉得烦,比如带娃不给拿钱,比如啥事儿都先顾着自己的大家,媳妇儿默默出钱出力,比如屁都放不出一个……资深演员确实演技在线。
明明陈延年就很好啊,这里怎么这样了...
这个男主演过啥呀,木木的
所有姓顾的人都受到了狗血的诅咒
郭涛和刘演得还可以,但总让我想起另一部剧,男主在他们面前显得非常稚嫩,并且没有他另一部剧演得好
剧情很无聊拖沓,张晚意彻底不起来演技,浪费了几个老演员
至少看到父母爱情里的三个演员。作为东北人的我,看这场景,看着剧情,听着口音感觉很亲切。讲的是人世间家长里短的俗事,但却不庸俗,笑中带泪的好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