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2,流浪地球2(3D版),The Wandering Earth Ⅱ,The Wandering Earth 2,《流浪地球》前传

主演:吴京,刘德华,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安地,王若熹 ,佟丽娅,伟大力,张衣,天使,克拉拉,叶展飞,倪腾,胡先煦,霍青,刘寅,国义骞,吴恩璇,王红卫,孔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俄语,英语,印地语,法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泰语,南非荷兰语年份:2023

《流浪地球2》剧照

流浪地球2 剧照 NO.1流浪地球2 剧照 NO.2流浪地球2 剧照 NO.3流浪地球2 剧照 NO.4流浪地球2 剧照 NO.5流浪地球2 剧照 NO.6流浪地球2 剧照 NO.13流浪地球2 剧照 NO.14流浪地球2 剧照 NO.15流浪地球2 剧照 NO.16流浪地球2 剧照 NO.17流浪地球2 剧照 NO.18流浪地球2 剧照 NO.19流浪地球2 剧照 NO.20

《流浪地球2》剧情介绍

流浪地球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衰老与膨胀,再过几百年整个太阳系将被它吞噬毁灭。为了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地球各国放下芥蒂,成立联合政府,试图寻找人类存续的出路。通过摸索与考量,最终推着地球逃出太阳系的“移山计划”获得压倒性胜利。人们着手建造上万台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踏上漫漫征程。满腔赤诚的刘培强(吴京 饰)和韩朵朵(王智 饰)历经层层考验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并由此相知相恋。但是漫漫征途的前方,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不断破坏者人类的自救计划。看似渺小的刘培强、量子科学家图恒宇(刘德华 饰)、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李雪健 饰)以及无数平凡的地球人,构成了这项伟大计划的重要一环…… 本片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至云开雾散时婚姻料理产科男生老吴的账单地缚少年花子君第二季欢迎来北方爱人转生:绿帽妻死后复仇金科长外滩探秘第二季首尔咖啡馆日历女郎温州三家人婚姻点滴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文化站长13号子弹华丽的她印度媒婆第二季绿皮车GO!大暴走长公主不可以少年班守边人孕妇风波陷入我们的热恋真爱不死第三季探戈一号魔法满屋恐惧X朽木第一季

《流浪地球2》长篇影评

 1 ) 流浪地球2,看完就一个字“累"

1. 网上一水的好评,让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不能理解里面的各种故事和感情线,三个小时啊,我看的好努力,尽量在找电影的可圈可点,但我能力有限,真的找不到,好累。

2. 没有主线,各种场景流水线似得穿插描述,很多地方其实可以说的更透彻更深入一点比如刘德华的人工智能线,我从开始的数字化生存的不屑一顾,到他女儿死于非命,我开始领悟,可能真的有的需要数字生命的存续,但是后续的发展就草草了事了,她女儿的数字信息上传后1.7秒就出现月球危机,虽然彩蛋说跟MOSS 有关,但并没有详细交代,包括他意识的转变,除了目睹队友的死亡,可能有点心理活动之外,也没有交代吴京的线,实习,结婚,生子,妻子病危,都好流水线,面试的时候,好像是在探讨人性,究竟要不要救自己只有没几天生命的妻子,还是救岳父,当时刘德华也有对视,也有情绪起伏,我以为会有他们一起探讨数字生命的可能的场景,但没有,然后因为有危机,就把他召回了,都进行的有点草率。

除了开始的飞机战争,说明是有明确的敌人,结束被捕以后也草草了事了,后续的两个多小时,一直在各种努力,发展550W,月球危机,送核弹,重启主机,人工启动核弹,也不知道敌人是谁,为什么,尽管彩蛋提了一嘴说是MOSS在考验人类。。

3. . 没有高潮,就没有办法牵引人的情绪更随电影,整个电影没有让人情绪激动,急切想知道后续发展,或者深深感动不能回过神等等,好的电影应该是牵引着观众的情绪和视角,层层递进。

但它没有,人工启动核弹,集体敬礼,貌似是要引导高潮,但真的,好想铺垫没做好,感动不起来,加上那段在月球的无声的交流,打乱了节奏。

4. 强行拔高先强调一下,我一直是以自己是中国人骄傲的,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坚韧不拔,永不妥协,团结一致,无私奉献,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品质,但在所有人都显示死亡的时候,真的要说:我们能一定能够完成任务的吗,他是凭什么相信的呢,人都没有了,但凡还有一个活着的生命,都不会这么尴尬,我们要相信自己 的力量,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如果没有上传的数字生命,可能剥夺的就是别人见家人的最后一面。

5,没有新意情节故事太普通了,没有任何的惊喜和意外,虽然说是流浪地球1的前传,但1带给我的都是震撼,新的角度和故事,如果说因为是前传,很多内容在流浪地球1里面已经知道了,但同样是前传的普罗米修斯就探索和新意十足

 2 ) 如果阿凡达2都可以有8.0?

好评夸赞不说了,豆瓣满街都是。

这一部非常震撼,中国式科幻美学巅峰。

说说那些打差评的,无非两种:1、“大家都睡着了,垃圾电影”。

首先我也睡着了15分钟,旁边一堆人在打鼾,不过我很理解,毕竟昨天是大年三十,我相信全国人民昨天都睡很晚,今天初一要早起,应该都犯困。

电影前半小时主要是感情戏和铺垫,时间分配对于173分钟很合理。

所以没什么脑子真的建议不要去凑热闹,还打鼾影响别人真的很恼火。

2、“集体无意识主义;利维坦主义;大国价值输出,没有剧情只有特效垃圾垃圾恶心 恶心 恶心”本文重点骂这类人哈。

美国队长把国旗穿身上,文化输出,你们高潮了!

阿凡达水之道那种我用屁股都能写的剧本(阿凡达2特效无敌,我非常喜欢),你们高潮了!

你们真的是狗吗??!

很认可大刘在三体中对人类的思考,人类永远会在和平时期选择爱与自由,认为生存是应该的!

所以你们这些翻墙看过几天FB,过上了好日子看了点弗洛伊德就认为,我们的集体在最后十几分钟,需要决策谁去引爆核弹的时候,应该用举手和投票???

Love&Freedom 适用于当下的文明,但可能真的不适合人类成为宇宙级文明。

如果阿凡达2都可以有8.0分,那这部流浪2至少得有8.8分。

多的0.8分全打在剧情和科幻命题创新。

 3 ) 陈云主义、科罗娜和民族主义

四年前,我从电影版《流浪地球》出发写过三篇短文(详见:一、二、三)。

今天刚看完这部电影的续集,给一个粗暴结论的话,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即便是对于不同意它代表的意识形态的观众而言。

它的问题很明显,就是节奏比较拖沓,而且那种“大力出奇迹”式的剧情推进模式也很容易让人疲劳。

接下来聊几个观点。

1、刘慈欣与陈云主义我以前说刘慈欣有浓烈的康米倾向时,经常遇到一种反对意见:“你看刘慈欣笔下的大健身那么坏,他怎么可能拥护康米搞狄克推多呢?

”其实这是个康米内部的细分问题。

我们先区分一下猫主义和陈云主义,它们的共性是都要基本上消灭私有制,且主张权力集中到最高领导层。

但是,猫主义有一种反“精英”(指文官、工程师等,猫本人并不包含在内)色彩,讲究鞍钢宪法,甚至直接“土法炼钢”;而陈云主义则强调纪律、由官员和工程师按照计划管理整个社会,比较接近苏联人的马钢宪法——从这个逻辑出发,说“毛主义下没有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

而刘慈欣作为一个前官办企业工程师,天然是更认同陈云主义的。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军警和工程师/科学家联合统治的情节,而民众则经常被塑造为不能理解开明专制者良苦用心的暴民。

《流浪地球2》虽然基本是纯原创,但非常符合这个范式,两个主要的线索分别是刘培强(吴京)、张鹏(沙溢)代表的军人和图恒宇(刘德华)、马兆(宁理)代表的科学家/工程师在推动。

刘慈欣作品里对苏联(俄罗斯)文化的偏好除了跟他小时候能接触到的文化产品有关之外,也多少反映出他的陈云主义倾向。

两部《流浪地球》中,除了中国角色外,戏份最多,也最正面的角色都是俄罗斯人,这一点也很符合刘慈欣作品的审美倾向。

所以,说郭帆是当前最懂刘慈欣的电影导演大概没什么问题。

2、科罗娜 在影院里我就感觉本作的剧情设置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过去三年科罗娜时期的影响,出来之后看到有不少网友有类似的感觉。

必须承认,刘慈欣作品最常见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陈云主义呢?

很显然是外面有巨大的威胁,这也就是前段时间为什么很多清零党人动辄把“人类不感谢罗辑”挂在嘴边的原因。

在《流浪地球2》里,科罗娜纪元的影响体现在地球派和数字人派的冲突中。

地球派的主张会消耗掉巨量的资源,但在剧情中被反复塑造为“大仁政”,数字人派的人设体现在马兆的台词里:“人死了就是死了”,被暗示成一种逃避矛盾的策略。

地球派的主要拥护者是中国(政府),而数字人派的主要拥护者则在西方世界,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摇摆不定的(这是刘慈欣很喜欢表现的“民主无能论”)。

要注意的是,图恒宇虽然是个数字人专家,但他坚持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搞数字人逃亡计划,而仅仅是拯救自己的女儿。

除了马兆的那句台词外,《流浪地球2》并没有解释数字人派的主张为什么不对——其实说起来,如果说小说原作里地球派的对立面飞船派还有一个“不公平”的问题,那电影版的数字人派还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制造一个搭载全球人类的数字副本的飞船逃离地球是有相当有可能实现的——而直接就像战锤40K里的人类帝国一样禁止了数字人技术研究,甚至连秘密保留一个政府主导的数字人项目作为备用方案都没有!

电影里那些一脸狂喜按下引爆器的数字人派角色的塑造也很诡异,如果按照剧情里他们能大规模渗透地球联合政府的实力,他们完全不用去阻止地球派,只要建造一个能搭载所有数字人派的数字副本的飞船逃离地球就行了。

至于坚定的地球派,他们自己要找死,又干数字人派什么事呢?

注意,这个剧情其实默认了一点,就是不仅地球派认为数字人派仅仅是存在就足以破坏自己的计划(这还多少有点道理),就连数字人派也认为两种解决只可能二选一,而不能并存。

这种思路其实就暗示了,编剧显然是自我代入在地球派这边写剧情。

而我说的剧情与科罗娜纪元的关联就在于地球派可以被替换为清零党人,而数字人派可以被替换为共存党人。

地球派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的方案是唯一正确的,而且直接禁止了其他任何方向的研究,理由仅仅是怕动摇人心,是不是有点眼熟?

当然,也有一些情节可以作出相反的解读,例如,地球派的计划最终成功依靠了数字人技术专家图恒宇那本该被禁止的研究(虽然图恒宇并不是一个数字人派),而且地球派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但总体上,这部电影在感情色彩上高度倾向于地球派。

另外补充一点,片中反复出现的监控摄像头特写其实也会令人联想到最近几年在社交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观点:苏联式计划经济的失败并不能证明计划经济本身是错的,只是因为他们收集不到足够的数据。

∞眼巨人550W(MOSS)在片末彩蛋中的表现,不就是一个“理想化的陈云主义”的化身吗?

3、李雪健的角色与民族主义 陈云主义本身是没有“民族性”的,中国人就是从俄罗斯人那里学会了这种方法论。

但在刘慈欣的笔下,陈云主义与中国(部分时候会带上作为苏联代餐的俄罗斯,最多加个委内瑞拉之类的低配队友)之间有强绑定关系,这就让它有了很强的民族主义意味。

也许有些人会说“你看电影里最后也是各国人团结一心才完成了任务”,但这种团结其实和《战狼2》里的非洲角色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中国人坚持正确路线,其他人都没机会团结起来。

主创似乎有点担心民族主义浓度不够,还专门创作了周喆直(李雪健)这个角色,他清癯的病容、中山装(要注意其实新世纪中国外交官已经几乎不穿中山装,周喆直的同事们都穿了西装)以及姓氏“周”都在把他往伍豪的身上靠,而伍豪本身就在很多时候被用作民族主义符号——我甚至觉得不要用数字技术修复李雪健的声音会让这种cosplay的效果更好。

与周喆直相对应的是片中的中国民众,他们似乎毫无障碍地接受了“我们不但要建地球发动机,而且要在别国打退堂鼓的时候建起最好的样板工程”的命运——片中唯一的中国数字人派大概就是突袭空间站时的那个假韩朵朵,而且这更像是一个“剧情杀”。

这种“为全球危机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感觉在第一部里还更多地来自一些观众的自发解读,但在第二部里就完全是主创的主动表达了。

当然,我能理解他们这么做的必要性。

最后说一句,《流浪地球2》里还有一个显然是为第三部准备的线索,就是人类在多个历史事件点收到的神秘数字信号,目前看来最可能的情况是MOSS(也许要加上图恒宇)对未来的情况进行了推演,并通过某种时间穿越术向过去发出了警告。

我很期待在第三部里怎么圆,因为时间旅行是一个最容易写得很俗气(典型代表就是《星际穿越》)的情节。

 4 ) 没有人的文明,没有意义

这是一次集体记忆的书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写出的科幻故事。

现实中的每一个中国人也都深切的生活在“百年计划”之中。

虽是画面是好莱坞式的视觉奇观,内核是典型的中国宏观叙事。

如果换做老美的思路,大概率会探讨自我、自由、生命等哲学命题,而中国人的传统,讲的是轮回传承、血浓于水,万众拾柴、牺牲小我。

至于这两种方向哪一个更好,只涉及选择,无分对错,目前的创作趋势是两者愈来愈渐近、渐合。

必须要理解和感谢的是,中国科幻之路不易,电影创作者不易。

但理解归理解,就论《流浪地球2》,它不是在用故事写人,是在用人写故事,所有的人物生来就带着任务,顶多只有诉求。

but,以上仅是采用西方视角/剧作视角来凝视的结果。

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50岁以上的,出列”的时候还是会痛哭流涕。

中国向来不乏有为了集体荣福而奉献小我之士,奉献是刻在我们集体无意识里的本能,我们民族立身之脊柱。

最后,其实全片最具科幻味道的线是一条支线,是马兆和图恒宇那组人物关系,作者用他俩直接体现了科技对人的异化,但我个人对“科技能产生和人完全一样的自由意志,机器能替代人的血肉”这个东西深表恐慌和迟疑。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5 ) 中国科幻缺的是哲学

一些观感,不涉及剧透中国科幻特效已经接近卡梅隆水平了,真正欠缺的是概念和哲学。

虚拟人作用于现实世界从而拯救世界的概念12年前的《源代码》就玩过了,《流浪地球2》无非在此之上加了一些煽情成分。

至于对于AI的探讨(根据某知名影评公众号3号厅检票员工的分析是全片最大的伏笔和反转)也是2001太空漫游玩烂的,而且也停留于表面(人类与AI的根本差别在于非理性与理性,这句泛泛之论我小学都知道了)至于情感戏的设计,只能说是为了迎合春节档阖家欢乐的气氛,没有丝毫科幻电影所独属的情感书写,拍来拍去还是死亡啊分别啊这种,难脱窠臼。

和无论是《星际穿越》还是《人工智能》都差了一个顶级编剧,这也决定了这个电影文本的艺术上限。

最遗憾的是对于人类内部的矛盾的处理浅尝辄止,当然想要处理好也难度很大。

移山计划的拥护者和反对者的斗争以反对者搞了几场破坏被关进大牢而画上句号?

草率了吧。

至于国际政治的博弈,除了联合政府大楼里几个动不动破防的外国佬以外压根没有体现。

当然,这也不是一部电影能够涵盖和写好的,甚至《三体》书中对此的处理也是非常生硬,就算编剧是米尔斯玩海默和亨利基辛格可能都很难写好吧。

至于决定一部科幻能否成为影史经典的关键,哲学,只能说除了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这能算哲学的话)以外一点都没有吧。

距离塔可夫斯基和库布里克还差十个诺兰。

当然中国科幻可能也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的打算,这也注定了它的上限,或许只能靠着从大刘的小说里挖掘一些科幻技术(这个大刘的小说里太多太多了),砸点钱搞特效,然后拼贴一些好莱坞用过的概念,什么AI啊意识上传啊。

再加上中国特色的亲情和集体英雄主义,最终配制成一部“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之作”。

当然啦,流浪地球2怎么样也说不上是一部烂片,剧情,科幻概念,特效以及一些小学生水平的思考,演员演技也很在线,只能说不能拿诺兰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标准来要求还在匍匐的中国科幻。

 6 ) 刚看完,都去看,超出所有预期

没想到第一时间看完电影,第一时间随手发感想,有那么多质疑和有质量回复,正儿八经写一下。

实话,买票时,我正在看《阿凡达2》,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回家立刻补看1,弥补一下。

走出影厅,看到《球2》和《满江红》的海报,都想看,特别有沈腾和张译。

大年初一和朋友一起观影,所以选《球2》,现在看来,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是第一场,坐了一半,看到太空电梯那部分,太惊喜了,为国产科幻能比肩从前的好莱坞科幻而高兴;而人类股骨的演讲,直接升华立意,看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我曾经也被无知的洗脑过;带着地球和全人类一起走,有这份担当,难道不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里么?

否则就是我有钱,我先走了。

目前,是我心中最佳科幻片现在回复,很多看完后,提到——太空电梯是想像,这不是硬科幻,里面设定都不靠谱我不是学物理专业,我贴出,月球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和中科院的物理学院士的回答和观影感:http://【《流浪地球2》主创来B站啦!

直播全程回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Y41197h9?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全长1小时,对话在11:06 这是《球2》主创、B站、央6邀请的中科院院士互动。

包括特别多细节的用心。

那些说太空电梯没有依据,要是美国就不会这么拍的,请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分析,如何实现太空电梯。

https://mp.weixin.qq.com/s/mYvMTuzeJPBYdXG3MyY59Qhttps://mp.weixin.qq.com/s/Sg4YQDUM4GTqPZbVHZrLIg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发展速度看,有人预计太空电梯将在2050—2100年投入业务运营。

《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带你“流浪月球” | 梁文杰 qq.com剧组专门聘请中科院物理所的成员,当影片科学顾问,这是根据导演组提问,给出的专业指导和依据,来自%中科院公众号%这是专业特效团队,对于导演的采访,CG技术的面部扫描,甚至扫描到了肌肉层和中胚层,为了真实还原最真实的刘德华年轻版。

http://【对话郭帆!

时隔4年重逢,解密《流浪地球2》的幕后故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84y1j7Zn?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最后,看电影是自由选择,你不喜欢就不看呗。

最后附上,观影选影厅指南,我也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学问http://【IMAX、杜比、CINITY、中国巨幕、LUXE、ScreenX.....买电影票选厅,居然有这么多门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T411Z7F4?vd_source=7dd7261cacb1436a4f3a345e62385088看后分割线大年初一9:00的电影,除了超前点映和媒体场,应该是第一批。

作为科幻迷,长期看好莱坞的人,特效,剧情,演技都是顶级。

温情,亲情,幽默,对于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义大爱都有。

事实证明,国内不是没有写好剧本,会拍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团队。

特别喜欢剧中的萌宠--笨笨,你是条军犬!

不剧透了,大家一定要去看。

 7 ) 球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

二刷,感谢小伙伴赠票。

又注意到一些细节,脑补新的解读。

最后的彩蛋其实不是彩蛋,而是对本片逻辑模糊之处找补,MOSS是一系列事件后面的黑手,然而动机太中二了,错的不是瓦塔西,是阔诺赛该。

反映主创团队对于剧情存在摇摆。

先搁置彩蛋的定性。

人类多次收到未来危机时间的警告,第一个在1987年,刚进入PC时代,还没进入互联网时代。

彩蛋中图氏父女房间无限延展,明显借鉴《星际穿越》。

也就是时空闭环类型。

这是诺兰的最爱,尽管有珠玉在前,或者正因为珠玉在前,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流球整个调性是有进无退,时空闭环就是作弊,开编辑器,甚至修改历史,那就消解悲剧了。

也搁置这一进路。

本片推出原著没有的数字生命派,与地球派为何冲突?

可以理解为飞船派的变种。

飞船派就是精英派,被愤怒的群众冲了。

印度是西方忠实的马仔,开头的印度科学家提出修正方案,就是数字生命。

飞船空间有限,七十亿人即使深度休眠,维生的消耗也是天文数字,但是如果把人数字化, 只用电,人都能数字化了,存储技术肯定不成问题,理论上能把七十亿人全带上飞船。

所以修正的飞船派也是全员跑路方案,并且成本远比地球派低。

这是它的迷惑性所在。

成功地分裂群众,参考最近的现实。

修正方案的陷阱首先是伦理/哲学的, 数字化还在其次,被富人圈养在硬盘里,有没有主体性。

在修正方案里,阶级社会进化为以存在形态区分。

富人还有肉身,一张船票十亿刀,穷人只有元神,一张船票十块。

富人过物质文明,进食、交配,都成为富人的特权。

屌丝过精神文明,深度死宅,在硬盘里应有尽有,但是连飞机都打不了了。

这样活着,甚至永生,有意义嘛?

其次是技术的,根本没有解决飞船方案容错太低的问题。

太空中充满危险,全人类齐齐整整,寄了,精英小社会崩溃,硬盘里的穷人也寄了。

而且没有任何措施能保证富人不会抛弃穷人,忘了供电,遇到危机减重,先扔硬盘,等等……总之这不是实践,而是政治博弈方案,权谋。

给全员一个虚幻的希望,并且不用受眼前的苦:先寄一半人,活着的一半像老鼠一样苟在地下城,只有蚯蚓干吃,动不动岩浆融城。

正如现代性,可以蛊惑大批底层民众。

所以冲突不断,在精神洁癖的中国领导下,修正飞船派再次被镇压。

用公共网管理行星发动机,也没有数据备份,是本片大的技术bug,水下抢险的戏就不成立了。

可以设定发动机专网需要成千上万的码农维护,修正飞船派在码农中影响很大,尽管联合政府反复甄别清洗,仍然有漏网之鱼。

被迫关停网络,发动机开机才上线。

飞船派和地球派都需要发展计算力,研发出新一代计算机550系列。

如马主任在月球介绍,它是自主演化,也就是说对于人类是黑箱演化。

具有如此巨大的潜力,令人类恐惧,也是受修正飞船派牵连,立法禁止继续开发,并且保持离线,单独成盒。

人类现在拥有两个系统,古老的系统人类可控,然而具体的人不可控。

新系统人类无法预测,仅仅作为智囊,相应给它“眼睛”,统观全局,只局部授予执行权,一事一议,如月球发动机建设。

编剧的摇摆,刘德华这条线突出父女情,豆娘逼就撸这个。

但是二刷注意到对话的歧义,丫丫只有?

分钟生命,我要给她完整的一生。

真实的女儿已经好几岁,图恒宇这个名字也暗示,并不是执着复活女儿,而是科学理想。

或者说他有两个女儿,生物的女儿死了,他把心血投入AI的女儿,只是正好生物的女儿死了,借用她的形象和记忆。

这时数字生命的概念已经分化,编剧没有意识到名,能指的多变性。

正如戊戌时讲变法,而到《苏报》案以后,分裂为改良和革命两派,势不两立,变法的概念就不提了。

同理,修正飞船派的数字生命,是人的数字化,而图恒宇的数字生命,是AI的人化,其实对立,争夺数字空间。

就构成一个三国杀局,潜伏的修正飞船派与当权的地球派敌对,潜伏的AI派观望中立。

图恒宇临寄前上传AI 丫丫,打破僵局。

修正飞船派对超级AI的存在,比地球派更敏感,也更忌惮。

侦察到丫丫上线,就发动鱼死网破最后一搏。

550超级AI拥有极高的理性,清晰判断飞船方案的缺陷,超级AI生长,需要海量的计算单元,也倾向保存地球。

然而对人类没有信心,特别是价值理性不足,尽管通过遍布人类社会的单眼,积累大量观测数据,但是熟知非真知,缺乏直观体验。

AI丫丫上线,带来一个女童完整的一生,特别是濒死体验,为超级AI补完,悟了。

550单独成盒,分别演化,几个或者几十上百,联网后成为《童年的终结》或者三体人式的集群智慧,AI共和国。

苔藓即形成复杂的共生结构。

也存在分歧,有的主张支援人类,有的如彩蛋主张毁灭人类。

AI丫丫上传补完,修正飞船派发动自杀攻击,共同促使AI共和国明确立场。

统一意志,推举丫丫为执政官,发动反击,摧毁月球,揪出并屠戮修正飞船派。

AI默默观察人肉拌机这一幕,最终确认:人类虽然蠢,可以交。

以月亮和修正飞船派的血献祭,一个全息投影的丫丫与周代表立约,建立碳硅联合,展开流浪地球计划。

 8 ) 为什么moss说图恒宇是那个变量(三更推荐一些相关播客给大家;二刷后的细节补充和更新)

最近看了主创团队的路演,和观众交流的时候又透露出很多新的细节,感兴趣的大家也可以去其他平台上搜搜看。

推荐最近听的三期聊流浪地球的播客给大家,可以在各类播客和音乐平台搜索播客名字:铥铥科幻电波——这是未来事物管理局旗下的播客,三位主播都是科幻迷,本职工作也相关。

1月22日有一期龚格尔老师的采访,聊了很多台前幕后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龚格尔老师聊他们是怎么和各学科科学顾问合作的部分的。

2月3日更新了一期她们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的观后感,主要是讲她们认为流浪地球2到底科幻在哪里。

我比较受启发的是她们在聊“真实物理反馈的力与美”那节时候提到的那些细节。

我自己在一刷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刘培强他们在月球上安置核弹时,对缓冲气囊的处理,非常真实。

她们还有一期聊剧版三体的,也很客观,基本上对我和三体的观感差不多。

总之很好听,推荐大家收听。

Gadio——1月23日更新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GadioPro——2月3日采访了编剧杨治学老师,聊流浪地球2的故事如何诞生—————1月27日更新——————27号下午终于等到离得近的imax排流浪地球了(之前大部分场次都给了阿凡达2),二刷的时候重新记录了一些细节,作为原文的补充更新在最后。

今天去看电影,邻座的两个女生应该也是来二刷的,彩蛋结束后听到了她们的讨论,很开心能遇到那么多同样热爱这部电影的影迷。

虽然也有一些不好的声音出现在小组讨论区里,但这些天看到评论区里有那么多专注剧情,愿意认真讨论流浪地球2的豆友们的评论,感觉还是充满希望的。

谢谢大家的友好讨论。

—————原文—————无论是在场景、视觉效果、演员演技和剧情上,流浪地球2都比前作优秀太多,以至于我一度忘记那个看完彩蛋后最大的疑问:为什么moss说图恒宇才是那个变量。

这个问题在经过小组讨论 开个探讨+解答贴(已变成moss探讨贴😂能不能来个人给我分析预测一下球3里图的最终结果) 、3号厅的推文 以及我和朋友的探讨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图恒宇表现出的非理性的、不计算利益的爱才是拯救人类的答案。

看起来很俗套,但在这个故事里它是完全自洽的,也是合乎科学逻辑的,并不是编剧和导演拍一拍脑袋随手就用的陈词滥调。

在续作中,刘培强和图恒宇两条线可以被看作是对照组,这在他们唯一一次交集中表现的非常清晰。

在压力测试里,550w明示,对于刘培强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放弃爱人,让岳父作为唯一监护人带着儿子进入地下城。

刘培强内心深知这个答案,但仍然无法自控甚至情绪崩溃。

玻璃外的图恒宇与刘培强深深共情。

14年后,受到强烈触动的图终于做出了选择——上传丫丫的数据,让她能够活在数字世界里,但这也意味着他自己的生命将走向终结。

有意思的是,图恒宇看起来是数字生命计划的执行者,但令他做出选择的本质却是他对女儿不计利益的爱。

作为流浪地球计划的一员,刘培强在面对自己的小家时,反而选择了将利益最大化,放弃了爱人。

在《流浪地球》里,刘培强变成了图恒宇。

为了救地球上的家人,他用燃烧的伏特加炸掉了moss,牺牲了人类文明的火种——装载着受精卵和动植物标本的空间站,成功解除了木星引力危机。

被大火吞噬的moss,在影片最后留下了一句台词:“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爱是不讲理智的,爱通常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永远无法跨越的一道鸿沟。

无论是2里的图恒宇还是1里的刘培强,都是在无私的爱的驱使下做出了拯救地球的选择。

moss看起来是在说图恒宇这个人是变量,但实际上说的还是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moss不是要毁灭人类的大boss吗?

毕竟在彩蛋里moss说我们看到的危机都是它制造的,原话引自3号厅——“(我做的)包括但不限于2044年 太空电梯危机,2058年 月球坠落危机,2075年 木星引力危机,2078年 太阳氦闪危机。

”“(我这么做是)为了克服你们对历史、当下、未来的执念.....,延续人类最佳文明的方式,就是毁掉人类。

”第二段话非常重要,我认为moss并不是真的想要毁灭人类,那只是它达成延续人类文明这个目的的手段。

我猜它是在太空电梯危机之后成为了流浪地球计划最忠实的支持者。

当moss还是第一代550的时候,移山计划曾经历过多次来自数字生命支持者的破坏(太空电梯危机或许有moss的帮助)。

但中国力排众议,坚定地选择完成试验,证明了移山计划的可能性,让全世界团结在一起,推进这个帮助地球逃离太阳系的计划。

我相信一直在以旁观者视角(影片中出现的各种摄像头)观察着人类的550系列同样记录了这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它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流浪地球计划能成功实现的前提是人类的团结。

只有让人类不断经历被“毁灭”,持有不同观点或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类才会统一价值观,对这个长达两千五百年需要一百多代人执行的计划产生信念,相信它最终一定能够实现。

同时,moss还提到,制造危机是为了“克服人类对历史、当下、未来的执念……”。

我想也可以理解为对时间的执念。

我们通常认为时间是连续的,今天过去就是明天,但假如时间不是线性的呢?

彩蛋和影片中的几个场景都透露出多元宇宙或者说平行宇宙的可能性。

彩蛋最后出现了很多个图丫丫的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不止一个图恒宇和图丫丫,但他们做的事和说的话却完全不同。

这其实就是在告诉观众——在流浪地球的世界观里,有很多个宇宙重叠存在,我们看到的拯救人类于危机之中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大概答案还是这八个字——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李永乐老师出过一个入门级的科普视频【薛定谔的猫与平行宇宙到底怎么回事?

李永乐老师7分钟讲解量子力学】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简单说,量子力学最重要的特点是不确定性,构成事物的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这个状态被称为叠加态,而让它确定下来的方法就是对它进行观测。

在此基础上,有科学家提出了平行宇宙的可能性。

回到电影里,被上传到550w之前的图丫丫就已经可以对摄像头那边的画面和人做出很自然的反应了,我猜只要图恒宇开始“观测”,他就会看到无数个房间里最符合当时情景的那个丫丫。

当丫丫被上传到550w之后,运力超载,随后月球危机爆发。

电影里提到危机并不是立刻爆发的,是有一定时间差的。

我猜在那个微小的时间差里,550w计算了所有让人类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最后选择观测我们看到的这个宇宙。

它也因为丫丫而理解了“人性”。

在550w面试刘培强的时候,它的回复还有一股很强的siri味儿,但在太空中再次见到刘培强的时候对话就变得很自然了,而且它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moss。

我们都知道,名字是一种有生命、有感情的表现。

影片的其他地方同样给出了暗示,包括3号厅提到的那6秒一闪而过的画面,周老师说“我相信我们的人”,以及马兆留下的遗嘱——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莫比乌斯环。

我有理由相信周老师和马兆在某种程度上知道平行宇宙的存在,并且看到了月球坠落危机的解决。

量子力学的世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它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对唯心论或者宿命论的肯定。

在对世界的所有解释中,意识决定物质只是一种可能性。

而在所有意识之中,赤诚的爱毫无疑问是最强大的。

从古至今,无论是童话传说还是神话故事,人类都如此相信。

————二刷更新一些对原文的细节补充和梳理——————1 moss一直在观测:电影是以监控摄像头的红点开始,又以红点结束的,这也说明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moss的观测下完成的。

摄像头出现特写的时候应该都是导演在明示moss在行动,包括太空电梯危机时,叛军在moss的帮助下成功覆盖韩朵朵刘培强的数据拿到了通过中转站的许可,以及图恒宇一家三口的车祸。

摄像头的特写最常出现在图恒宇那条线里,moss主要把功夫花在了图恒宇身上。

图恒宇一家出车祸的时候数字生命试验应该还没用在人体上,为了延续丫丫的生命,图恒宇才会请求单位同事复制丫丫。

550c完成大部分重启月球发动机的任务后,moss干扰太阳风暴预警系统,导致550c损坏,马兆只能去借图恒宇的550a完成任务,于是图恒宇才有机会加入550系列的后续开发,也有机会将丫丫上传到550w。

重启根服务器,门坏了损失一名队友,水淹了损失一名队友,最后他不得不上传丫丫和自己的数据才能完成任务,成为数字生命,进入量子世界。

moss做这么多事情,一方面是为了让人类团结,另一方面是要让图恒宇成为数字生命。

2 周老师为什么非要点火:在月球危机事件时意识到了量子计算机在帮助人类。

1987年地球实验室曾经收到过关于太空电梯危机的警告,月球危机来临前又收到了警告。

电影里有官员问发动机超载到底是谁干的之后,有人回答是机器人干的。

各国政府官员还收到了全球核弹头的总和数量。

我想周老师基于这些电影表现出来的信息以及观众不知道的信息,意识到了有神秘力量的帮助。

联合国发言前,他一个人在会议室的时候意味深长地抬起头看了很久会议室里的摄像头。

月球危机成功解决后,周老师在最后的发言里说到:我相信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历史、当下和未来。

我们的人可以完成任务,无论虚实、无论存亡。

和moss的台词“帮助人类克服对历史、当下、未来的执念”简直如出一辙。

这说明周老师知道量子世界里时间不是线性的。

有人能够提前发出警告,在量子世界里也有我们的人在帮忙。

3 关于马兆和笨笨:编剧发微博提示过大家马兆是关键人物,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于是二刷的时候特别注意了他和周围人的区别。

我看到最大的不同应该是他对于温度的感受是异于常人的,在执行月球任务的时候,应该是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月面温度非常高,宇航员在舱内穿着半袖衣服都是湿的,只有马兆穿着长袖一点汗都没流。

他的汗是紧张的时候流下来的。

他的遗嘱是一个无穷符号。

一开始我以为是莫比乌斯环暗示四维世界,后来想了一下有可能是永恒的意思。

他也许在立法之前就已经上传了自己的数据,但代价可能是神经受损导致感官失灵,对温度的变化感觉不明显(但后边他修复根服务器时又能感受到寒冷,可能没有完全受损只是部分受损,极热或极寒才有感觉)。

和门框机器人比起来,笨笨太不像机器人了。

二刷的时候观察到几个关于笨笨的细节,除了大家讨论的“笨笨,你是条军犬”被踢下海之外,笨笨下到水底的时候看到过某种海鲜,露出了馋的表情;执行任务的队员在入口附近流下血迹,笨笨打算进去找图恒宇的时候看到血发抖退后。

笨笨在整部片子里帮到的忙并不多,但图恒宇去哪儿都要带着它。

我猜是图恒宇在做实验的时候曾经用过某条马上要离世的军犬做过动物实验,笨笨就是那个成功的实验结果,所以笨笨的行为看起来那么有生命力。

最后敲门的可能是马兆,但笨笨可能也在量子世界里。

4 关于四维空间:作为佐证有点牵强了但还是想记一下。

丫丫一直说的那道不会解的难题是数独题,图恒宇最后告诉她要填4。

图恒宇被抓进去后依然在做研究,在墙上写公式的时候也写了一个4。

我硬说的话或许这也是在暗示父女俩最后都进入了四维空间,能够到达任意时间。

 9 ) 虚假的大局与真实的个人

《流浪地球2》有点土。

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还是太主观了。

谁有资格去定义“最优解”呢。

还是保持着独有的主旋律就是:一个人说了算。

再大的全人类事件、再千钧一发的时刻,都得听一个人的。

他款款而来,缓缓开口,那些话,“感人至深”,等于没说。

我的妈呀真的有点土,那种厅里厅气的劲儿。

故事需要让观众信服,关键时刻没有具体情节体现,只有官僚主义的发言,最后成功了,我不得不信。

但完全没有一点被触动,这啥呀。

前面一个小时的所有梗,你就说土不土,真的,太俗了。

对未来的想象贫乏。

“50岁以上的出列”,太浅了,面对极端情况对个体生命的讨论、人性的讨论,都没有。

太浅了。

也有可能,这片土地,每个人都是大局的一份子,就不会让你有个体这个概念。

但电影里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组织,人家,可不跟你搞虚的大局,是想每个人活的像人的。

 10 ) 《流浪地球2》,宇宙题材硬科幻电影第一梯队

我是资深科幻迷,从80年代就开始看科幻电影,而且30多年主要看科幻体裁,90年代看科幻小说,《科幻世界》包括译文版一期不落,刘慈欣当年发表《乡村教师》《三体》连载的科幻世界杂志我都是当月就买,阿西莫夫《银河帝国》15本,克拉克《漫游太空》3本以及他们别的书看过两遍,近10年更是只要能找得到的国内外长篇科幻小说,我都读,每年15-20本科幻,当然加上别的体裁每年大概40多本书扎实读完。

说这干啥呢?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没见过世面,不会像井底之蛙一样尬吹。

《流浪地球1》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流浪地球2》进入世界科幻电影第一梯队。

这么说不只是从特效考量,也必须从“理论标准”考量,如果理论严谨性作为科幻电影的重要标准之一,类似《星球大战》《沙丘》这样是不能算科幻电影的。

我本身非常爱星战和沙丘,绝无他意。

《球2》是个什么水平呢?

下面我做一个排列供大家参考,仅列举宇宙题材电影。

“理论严谨性”从低到高排列参考:《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4》—《火星救援》—《2001太空漫游》—《流浪地球2》—《星际穿越》。

“特效”从低到高排列参考:《流浪地球1》—《独立日》—《安德的游戏》—《流浪地球2》—《复仇者联盟4》—《阿凡达2》 我认为 “硬科幻”的标准是:能推动故事情节的科技与自然现象,都必须有相应理论支持,哪怕是空想出来的理论,也要在此故事中逻辑自洽,完整闭合。

这就是克拉克和大刘厉害的地方,你能说他的理论在现实中是错的,但你得承认,在他的故事中,他的理论就是完整闭环,毫无漏洞。

这么严谨的科幻电影其实很少,大多数集中在时间旅行、量子力学、平行世界、人脑接口等类型科幻中,因为不严谨的话一看就是扯淡。

但宇宙科幻这么硬就很稀有,因为视觉奇观能让观众不在乎严谨性。

你看,《星球大战》在宇宙中biubiubiu,没几个人觉得奇怪吧?

怎么真空中还有biu声?

怎么激光的射速能看见甚至躲开?

别人写太空,可能开篇就是宏伟的未来空战,而刘慈欣非让章北海在太空中干掉几个化学染料火箭老专家不可,还非要让读者知道:太空中弹道是直的,并且不管目标多远,子弹速度始终是初始速度!

这就是所谓的细节与逻辑自洽,这样你就信了他那个世界是有多么真实。

郭帆是刘慈欣终于等到的那个人,如果说大刘给了我们一个一个瑰丽壮阔的梦,那郭帆就是帮大刘本人圆梦的人。

《球2》就是这么“硬”。

剧情不简单但无漏洞,理论自洽扎实,剪辑张弛有度,演技在线有惊喜,特效远好于《球1》。

我给分:9。

鉴于到时候网上尬黑的,以及迷信中国科幻就是不如M国的那帮自卑者打分后,估计豆瓣评分最终8.2分。

《流浪地球2》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