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剧透番外篇最后的happy ending:满男和泉终于决定结婚了,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白头到老然后说下故事的结局为什么是这个。
有人会说,泉在欧洲家室,有丈夫和孩子,泉不是那种会为了初恋抛家弃子的人。
说这话的人,没有仔细看片子,没有看出来导演山田洋次在《欢迎归来》埋的彩蛋:两个中年男女,在机场大厅,不顾周围人群的目光,抛弃了世俗贵的的束缚,紧紧相拥拥吻。
此时,只有一首歌可以用来做这个场景的BGM——林子祥《敢爱敢做》“狂抱拥/不需休息的吻/不需呼吸空气/不需身边观众远离......”影片的结尾,满男和泉在机场忘情相吻已经揭晓了剧情的前情和未来走向。
我们对满男的婚姻和家庭现状完全了解:满男的妻子六年前去世了,满男现在独自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但是泉呢?
不错,根据泉自己的说法,泉已经有了家室。
但,那是泉自己说的。
剧中所有关于泉的婚姻家庭状况的信息,都来自泉自己的诉说。
她说她结了婚,她说她有两个孩子。
真实情况呢?
她真的结婚了吗?
她过得幸福吗?
她和她丈夫现在的关系如何?。。。
细思极恐。。。
如果,泉和满男一样,对自己真实的婚姻家庭状况有所隐瞒呢?
所以在结尾两人机场分别时,满男终于忍不住告诉泉实情,并解释说之前隐瞒“是不想让泉有负担”;泉奔过来抱住满男拥吻,又哭又笑地说“这就是我喜欢的满男的样子啊”。
是啊,人们喜欢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同类型的人,满男是那种极力隐忍自己的情绪,事事先替别人着想的人,泉何尝不是这样的人?
影片中,当满男告诉泉,六年前他的妻子已经过世了,泉惊诧得捂住了自己的嘴巴,重复道“六年前?
”对,六年前。
六年前,泉的生活发生了一件大事。
如果,那时候泉就知道满男的妻子过世了,泉会当时就回来找满男吗?
泉不知道当年会怎么做。
但是她知道,这一次她回欧洲后会怎么做了。
从1969-1995年,电影《寅次郎的故事》拍摄公映了48部,直至演员渥美清去世,未完成的第49部才被迫停止。
2019年,已经年近90岁的日本电影导演大师山田洋次又拍摄了这部世界上最长的系列电影的第50部《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以纪念这个风靡日本社会半个世纪之久的平民喜剧人物形象诞生50年!
第50部的海报 本片以寅次郎的已经成为中年作家的侄儿的生活和回忆为情节线,将侄儿过去与舅舅、父母、初恋情人的故事与今天的生活变故巧妙地交错、闪回衔接在一起,毫无违和、生硬之感,特别是看到已经75岁的名演员倍赏千惠子与她20岁时的青春影像来回衔接时,真是让人感慨岁月无情、人生沧桑、情谊永恒啊!
要知道那48部老电影都是用传统胶片拍摄,要经过多么好的底片保存及高清数字修复工作,才能把它们和用今天的高清数字技术拍摄的新素材统一起来,不仅是画幅、色调、光影风格要统一,还要让重搭建的家庭、餐馆、街道布景与过去的完全衔接。
搞电影的人看看它,会对百年传统胶片的电影制作与数字技术新时代的巨大转变和有机传承,深深地叹服!
重聚在一起的山田导演与倍赏千惠子等演员 这个系列电影上世纪80年代似乎只在我国公映过一二部,据说后来中央电视台引进了不少,估计看过和知道寅次郎的人也很少。
导演山田洋次和演员倍赏千惠子倒是因为其它的电影而在当时的中国观众中非常有名,诸如《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母亲》等。
那是八十年代一代中国观众的永恒回忆!
没看过这个系列,只看了这部电影,寅次郎是男主的舅舅,男主已经长大,男主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和初恋一起去看初恋的父亲,想起了许多和舅舅的往事 人啊人?人怎么了人为什么而活啊这可不好回答嗯怎么说呢你看你一定会很多次感到生而为人真是太好了对吧人就是为此而活着的吧嗯你也会有这种时候的嗯?加油啊
说起当代日本影坛、以家庭为主线的导演中、山田洋次在我心目中是排名第一的,近年他创作的家族之苦系列、以及再早期一些的东京家族、我的弟弟,都是在寅次郎系列之后。
针对当代日本式的家族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小津导演之后的走势、山田进行了完整的传承、保护、挖掘和发扬。
他描绘的家庭都是小康之家、这点类似于小津,亲情被置于很高的地位、在导演框定的范围内亲人们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怎么看都是可以无数次循环的温馨。
山田一直奋斗在一线的老导演、像伊斯特伍德一样的老当益壮,在2019年依然放不下对寅次郎的情节,召集一般老伙伴拍了这部年终总结式的第50集。
我给这部戏打高分、也是给这位老导演的执著点一个赞,估计年轻人很少看过之前的49部、也不会有什么共鸣。
寅次郎系列很好的记录了日本经济腾飞的70、80和90之间的黄金年代,通俗而不庸俗、生活在柴又这样的下町中努力奋斗、记录了两代人的成长和世道变迁,中间穿插了各种的时代话题,我们和樱花这家人一起走过这30年。
倍赏千惠子和吉冈秀隆果然是老了,看看当年第1集中千惠子的少女模样、导演不用给她化妆的这么苍老吧。
吉冈秀隆被山田宠爱了几十年、之前小学生的他尖尖的小脸令人怜爱、如今是彻底的大叔了、估计也是妆化浓了。
樱田日和、她在祈祷落幕时里的演出印象深刻,虽然有那么一点黑眼圈、但是特别的耐看、并且有那么一股极力掩盖的色气、很特别——就像即将要熟透的挑子、饱满而布满纤细绒毛的果皮、感觉指甲轻轻一划就破、满脑子都是吃到口里的遐想、但是又不忍心在最好的时节前摘下、明明又很确定即使现在摘下肯定是别有风味,就是这种感觉。
最近刚刚看了粉红的窗帘、怎么美保纯又作为中年熟女出现在本片,当年的她真是搭配昭和年代、圆润又美艳,近40年过去了她的身材依然遮不住。
影片中间穿插的联合国难民署的环节有点鸡肋,初恋情人的再会可以与寅次郎的穿插互动再多一些。
吉冈秀隆的亡妻因素太突兀、缺乏与寅次郎之间的关联。
而且,我觉得吉冈秀隆应该仍旧住在柴又、和母亲樱花在一起,然后寅次郎的精神力量不断鼓舞着现今的人,缅怀过去的同时、引发出日本未来家庭模式的探索。
最后是那首主题曲。
桑田佳佑大叔片头演绎、中间长音节的部分舌头打卷、高潮部分身体微颤,讲一部下町小曲带偏到日式演歌,不过唱得真好。
结尾处寅次郎过去的桃花运中的美女们依依闪过、最喜欢田中裕子,最后渥美清亲自演唱,老味道、120度的眼泪,是不是我该好好从头再看一遍寅次郎的故事了。
希望山田导演身体健康,多拍好片,问天再要50年。
這個曾經熱熱鬧鬧的家沒有了寅次郎,後面的工廠亦已經變成了高樓,但沒有人會忘記發生在這裡的事,寅次郎仍活在大家的生命中。
山田洋之運用了大量的閃回片段:寅次郎雖然已經遠去,但是他在故事裡無處不在。
年少時的滿男和泉出現在銀幕裡,觀眾彷彿由始至終都是這段初戀故事的旁觀者甚至是參與者,彷彿懂得了他們在這數十年前的經歷。
滿男長大了,但是這沒有切斷他與老家的聯繫,他還是會時常想起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所擁有過的美好回憶。
山田洋次在其著作《只想拍電影的人》裡曾經提及過,車站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場所,因為這裡發生過無數有關離別的故事。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便利,機場逐漸取代了車站在這方面的功能。
比方說,有一幕是說泉決意要離開原生家庭遠赴歐洲,滿男陪她到車站為其送行。
在車門臨關上的一刻,滿男突然跳上列車,和泉一起到機場。
這裡將小情侶的依依不捨表露出來。
多年後,滿男和泉回憶起此事。
泉對滿男說,在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你的愛。
而山田洋次至今仍有使用類似的表達手法:泉離開了日本之後,滿男父女也要離開柴又。
祖母阿櫻陪他們到車站等車。
孫女開玩笑對祖母說,如果你和爺爺吵架,那就過來跟我們住吧。
有一段閃回片段是講述滿男問寅次郎說,我們到底為什麼而生?
寅次郎笑著回答說,為了在人生當中能說上幾次「生而為人真美好」吧。
寅次郎曾經吃過不少苦,而如今,曾經年輕的滿男也懂得不要讓泉知道自己已經喪妻六年。
渥美清的國字臉總是能給予人一種信心,好像即使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但他還是有足夠的韌性面對這一切。
就像滿男回憶起他的大舅父的時候,寅次郎總是以一個可以依靠的以及能給予人安慰的形象所出現。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山田洋次和倍賞千惠子等人要再次參與寅次郎的故事,他們必定會想起渥美清,那麼他們是用什麼心情去參與創作?
他們是怎樣超克悲傷,又或者說他們怎樣處理自己對渥美清的思念?
《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的翻譯名字叫《男人真命苦》,講述的是一個叫寅次郎的男人,坎坷的失戀之旅,堪稱電影史最苦的系列,可是,就是這種描述男人在戀愛上失敗的電影,卻極有觀眾緣,拍了一集又一集,不僅挽救了導演山田洋次的事業,還讓其貌不揚的渥美清一舉走紅,成為日本國民象徵,而一系列電影的走紅效應,至今仍然令人感到費解,費解的原因也不在於找不出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了。
說來也有趣,六十年代的英國也有一部長壽系列,《007》,也是以詹姆斯邦德這種男性的主角為代表,不過和寅次郎相比,這兩個男人的魅力可謂天差地別,詹姆斯邦德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在美女與敵人之間來去自如,敵人想成為他,女人想征服他,看穿女人心的詹姆斯邦德睡了一部又一部的邦女郎,堪稱男人的終極夢想,女人的意淫對象,而寅次郎卻是其貌不揚,老土寒酸,沒有錢又過時,女人可憐他,男人不想成為他,而寅次郎總是表錯情,搞不懂氣氛,連成為備胎都不曉得。
而且寅次郎粗魯,性急,又好面子的江湖作派,幾乎集合了所有男性的弱點,唯一算得優點或許是他那張利落靈活的快嘴,作為街頭小販,總是把垃圾說成黃金,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說服對方,堪稱最強銷售,而他這張巧嘴,也往往能活躍氣氛,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打動了不少人的芳心。
寅次郎這樣一個不討喜的人物,如何成為全民偶像,其實很大程度都是依賴渥美清的演出,他從小就混跡市井,從五湖四海的人們中學會逗趣而又忙不更迭的口條,這些童年養分,成就了日後渥美清演繹寅次郎的喜感,這樣一個人物,說起來往往風趣幽默,但卻又在自己暗戀的女孩子面前,狗嘴吐不出象牙來,像極了每一個男人在觸碰愛情面前的小心翼翼。
寅次郎的“不討喜”,或許在於他太真實了,像紀錄片的人物而非虛構成分的角色,甚至真實有些虛幻,寅次郎平常說話威風八面,總是像小孩子一樣得理不饒人,但在感情上,他往往是最早放棄競爭的人,像極了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或許是自卑,也或許是看透了自己並非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能對心儀的女子說出“因為我太愛你了,所以你應該和更好的人在一起”,如此溫柔的話語,總是令人不經意為寅次郎的善良樂觀而落淚。
這個在情感上總是劣勢競爭者的人物,卻總是很有女人緣,走到哪裏,都可以發展出一段情緣,而且總是失戀的他,卻總是做起戀愛專家,出手幫那些“愛在心口難開”的情侶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自己卻總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被現實澆了一盆無情的冷水,但寅次郎卻選擇了在遙遠的遠方,祝福對方得到幸福,默默轉身離開,這當然可以說是男人的自尊心作怪,但也可以是離開之時,把萬般無奈的思念埋進心底,只留給自己,這或許也是一種可悲的溫柔。
令人不經意感嘆到 男人啊,真是一種粗魯而又纖細的生物。
不知道《寅次郎的故事》系列,不能说了解或者喜欢日本电影。
28年间,拍了48部电影,本身就是世界影坛传奇!
50周年纪念作,欢迎归来,寅次郎!
第一次知道《寅次郎》的故事,应该是高中时候,那是刚看完《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经常沉浸在那样的日式温情家庭治愈电影中,于是乎想找些同类型的电影看一下,就知道了有《寅次郎的故事》这个系列。
而且《寅次郎的故事》系列比《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系列长多了,活生生把电影演成了家庭情景剧,曾经有一说法,每逢新年,日本人可以不看电视台的春节节目,但是一定要到电影院去看《寅次郎的故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过节的习俗,而且盂兰盆节和正月初一一年上映两部,48部电影,拍了28年。
但这个习俗却又曲终人散之时, 随着主演渥美清的驾鹤西归,在第48部时不得不完结。
高中时第一次看《寅次郎的故事》,剧情印象倒不是特别深,反而当时是因为高三要晚自修,晚自修放学后,回到家把U盘插在电脑里,吃着宵夜看的。
当时没有像当初期待的这么高,毕竟是69年的第一部,很多社会背景文化都不了解,思想境界也只是高中生,而且当时还没有修复版,画质渣渣,并没有让我觉得太好看,但是主题曲却单曲循环了好几遍。
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后,电脑硬盘里一直存着《寅次郎的故事》第二部,但是屡屡因为画质问题而作罢,但是每当片头画面,或者海报,主题歌自动就会在脑中响起。
直至最近,《寅次郎的故事》出了4K修复版,才看完了《寅次郎的故事》第二部。
因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观看时间,其实也差不多隔了7年的时间,整个人都成长了很多,但是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观众会喜欢上寅次郎,并且将它奉为国民级的角色,一个不学无术的地痞无赖 、爱贪小便宜,还老是放不下面子。
但是看完最后这一部之后,我对寅次郎的印象180°大改观,很多时候,寅次郎不就是我的缩影吗?
小气、敏感、自卑又放不下面子,还老是揪着一些无谓的尊严不放;面对真爱时,不敢承认也不敢行动,只会把真情默默藏在心底。
我相信我以上的这一段对自己的形容,也击中了不少男性观众的内心,我们有些时候不知不觉像寅次郎一样,外表是个成熟的男人,但是内心却还是个小孩。
我仿佛还以导演再借寅次郎这个角色,把自己小孩子的一面展露出来。
这部期待已久,诚意满满的《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
自从知道50周年纪念作的消息,就一直期待着,虽然只看了前两部,但是依然对纪念作充满期待,并非因为剧情,而是因为主创班底的这份诚意与情怀。
寅次郎的家人与朋友,演了这么多年,想必也成了生活中的家人与挚友。
很羡慕这种,一个系列,演着演着就成了亲人的感觉,果然装着装着,装久了,就是了。
看完了,有不舍但也没有太喜欢,就剧情而言真的是在怀旧,不过这都抵不过结尾的垂泪。
1969~2019第五十部了 我才第一次看寅次郎
虽然没有字幕 好多都没听下来但是她们哭或笑的时候我都懂桑叔的专辑 东京家族的海报阳光正好洒在堤坝上
跨越五十年 人与人之间的味道没变我喜欢古早的霓虹 还有那群可爱可气的人们献给敬爱的渥美清先生献给坐在我前面所有秃头的老爷爷和白发的老奶奶(这场平均年龄能超70?
我是MYP!
)晃荡晃荡到年末才终于来了映画館(今天还是特价!
)果然只有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我才能找到那份纯粹的平静也才让我更真实感受到我到了霓虹 我在这生活一鼓作气办了个卡明年就在这好好练听力吧
日本是等电影最后全部staff放映完片尾曲结束才点灯的 在国内就算我想呆到最后有时都会被扫地大妈驱逐 这种细微的差别不仅仅是对电影的尊重 做不到的我希望只是个人而不是群体但是片头预告片也放太多了吧 喂!!
足足一刻钟还是在既定时间之后 晕晕(但是放花木兰预告的时候 我真想站起来大声告诉在场所有日本人仙女姐姐的名字 美哭了 真实人间仙女!!!
)本来想看小英雄的只怪天时地利人不和默片解说员也超想看 但是梗太多我这垃圾mimi怕是消化不了看了下明年 二月太多要看的了努力!!
作为一个现象级电影系列,《寅次郎的故事》承载着几代人的岁月记忆,展现着日本从昭和年代到平成年间的转变。
虽然主演渥美清在1996年去世,令这个系列戛然而止,但对于忠实影迷来说,能够再次看到其他主创重新拍摄的《寅次郎的故事》续集,堪比在大银幕上再次跟着他咂摸人生况味。
本文有剧透。
1不出所料,本片的主角正是寅次郎的外甥满男,他不再是那个为青春情事发愁的少年,也不是舅舅庇护下的羞涩男孩,而是人到中年的大叔。
故事一开始,是满男的妻子小瞳七周年祭祀,一家人齐聚在满男的老家,纷纷为满男的未来考虑。
毕竟,女儿也需要一个妈妈,甚至岳父也劝满男应该考虑续弦。
但是满男面对众人的劝婚,并不为所动。
他对女儿如是解释道,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喜欢上一个人并不困难,但是要和一个前半生完全没有羁绊的人,整日相处,过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说到底,满男不结婚,是因为恐惧庸常。
但这种恐惧,随着满男的初恋女友小泉的突然出现而被暂时打破。
就在满男的新书签售会上,旅居欧洲的小泉看到了满男,两人如同无数狗血偶像剧里的桥段一样,完美邂逅。
两人先是到小酒馆客气地寒暄问候。
接着,小泉提出到满男老家看望他的父母。
甚至留下来过夜,这一系列自然而然却又略显膈应的亲密相处,在不经意间发生。
自然而然是由于满男和小泉曾经的初恋心动,至今难忘;而略显膈应则在于两人都有各自的家庭,满男有着上中学的女儿,而小泉在欧洲有着两个孩子,以及多年结发的丈夫。
暧昧的情感恰恰在此时出现,满男不但自己没有和小泉交代妻子去世多年,而且叮嘱老父老母也不要向小泉透露此讯息。
就这样,满男在第二天开车送小泉,去荒崎的疗养院见过她病重的父亲后,便在机场送别小泉。
直到临别一刻,他才向小泉道出妻子亡故多年的事实。
这一刻,小泉对满男的旧日之情终于难以掩盖,扑倒在他的怀里亲密相吻,可逝去的初恋终归无法修补,两人最终挥泪告别。
2《寅次郎的故事》从1969年第一部诞生之后,拍了整整26年,成为吉尼斯纪录中系列电影集数最多的一个。
该系列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相当于春晚。
每年春节期间,一家人结队去电影院看最新一部的《寅次郎的故事》,成为七十年代开始日本民众的默认习俗。
而主演渥美清凭借着片中“寅次郎”的角色,以一成不变的礼帽、旧西装并内套坎肩,赢得了“东方卓别林”的美誉,成为日本国宝级演员。
当然,同样为人记住的还有导演山田洋次。
如今89岁高龄的他,以拍摄日本庶民电影为人所熟知。
除了《寅次郎的故事》,他的代表作还有1991年的《儿子》、2008年的《母亲》,以及2013年的《东京家族》。
而2016年开启的新系列《家族之苦》,更是将《寅次郎的故事》中的笑与泪以崭新的方式加以展现。
“庶民电影”作为日本电影的一大类型分支,以其特有的日式人际关系作为情感纽带。
而稍加夸张的喜剧风格,以及平淡生活中的苦涩余味,往往让人回味无穷。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小津安二郎晚期的庶民片,比如《东京物语》,以老夫妻两人到东京大都市看望儿女作为线索,窥视亲生子女的冷漠应付,沦为寡妇的儿媳的亲密周道,都在平缓工整的运镜下,慢慢散发开来,让人体味到生活的五味陈杂。
而山田洋次继承了小津的这种自然、无拘无束的家庭叙事,用看似庸常的琐事,以及碎片化的家庭成员的相处,其实更深刻地揭示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国民心态。
他的《寅次郎的故事》更被誉为激人向上的家庭治愈电影,不仅仅是因为渥美清接地气的表演,更在于这个系列的影片,将日本昭和年间向上的气象尽收于影像里。
3此次《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对于所有《寅次郎的故事》的主创,都是一次集体怀念。
这种情感流淌于满男脑中的回忆片段,也交织在满男和小泉两人的爱情结局中。
虽然,渥美清早已去世,但对于一部打着“寅次郎的故事”的续集电影,如果没有寅次郎的出现,怎么可能让老粉丝们买账?
所以,这部有着浓厚粉丝向的情怀电影,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以往48集正片里,渥美清精彩表演的名场面。
比如,寅次郎曾经为了考虑女朋友的“丧夫”心理,强制让满男的父亲阿博“暂时性死亡”;
非要出席少年满男的运动会,因其让人大跌眼镜的加油方式,惹得全家人嫌弃;
分甜瓜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的一份,和妹妹小樱大吵一架。
更别说片尾,山田洋次将所有“寅女郎”的绝美片段剪辑在一起,宛如《天堂电影院》中艾佛特为多多收藏剪辑的接吻片段一样,让人瞬间泪目。
当然,山田洋次的高级之处在于,他并不只是将寅次郎的旧画面干巴巴地杵到银幕前,成为一种贩卖情怀的商业耍滑手段,而是让寅次郎时刻参与进满男一家人的生活琐碎中。
由此,寅次郎不只是被追思的对象,更是启迪满男跨越生活难关的灵魂指引。
然而,即使山田洋次愿意让寅次郎的面孔调节情绪,也难以遮蔽他心中凋敝离乱之情。
满男真的不愿意和小泉一起生活吗?
绝非如此,他如果决意和女儿相依为命,不再找寻扶持下半生的伴侣,他就不会向小泉保守妻子去世的秘密。
不说出秘密,是为了在两人之间形成伦理栅栏,当两人心中的情感无法克制时,他们只能用外界的亲人和社会规范,让自己不能“犯错”。
所以,他宁愿最后得到“遗憾之吻”,而不愿度过三天的出轨之恋。
这种克制的道德观,看似是寅次郎给予的启示,其实是寅次郎缺席的证明,因为寅次郎都不复存在,满男和小泉还何必纠缠?
这一层隐藏的悲伤底色,或许是年已耄耋的山田洋次,心中对老友的无限怀念。
“我回来了。
”还记得这句经典台词吗?
每次在外流浪的寅次郎回到妹妹家,都会说出这句话。
“我乃东京葛饰柴又人士,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我姓车名寅次郎,江湖上人称疯子阿寅”。
寅次郎,乐观豁达充满幽默感,感情丰富却又屡次求爱不遂,热爱家乡却又一直在行走江湖的柴又男子。
从1969年到1995年总共拍摄了48部。
每一部都是单独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全新的故事,主人公也从寅次郎变为已到中年的外甥满男。
《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这部电影通过剪辑的方式,将寅次郎过往的48部电影糅合在这个新的故事里,向《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致敬。
作为《寅次郎故事》的续作,《欢迎归来》主要以寅次郎的外甥——作家满男的视角,回顾了寅次郎的故事,尤其是他那些求而不得、阴差阳错的爱情。
在这部续作中,寅次郎这位总是离家走江湖的舅舅,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是满男对他充满了怀念。
人到中年的满男,独自与青春期的女儿生活在一起,虽然已经成为一名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但妻子的离世让他内心充满了忧郁,他的生活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人生嘛,就像这海上的波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意外与初恋女友川泉重逢,他开心又难过,开心有机会再次相聚,难过于开心的日子无法持续。
在他和川泉相聚的日子他们回忆了舅舅寅次郎的几段感情插曲,满男也鼓足勇气告诉川泉太太六年前去世,目前和女儿独自生活。
他的爱情会不会有序曲,编剧没有告诉我们,这也很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给观众。
“人活着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电影其中有一段插曲,我感触良多。
从事UNHCR(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的川泉和同事在出租车上的一段对话,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没有不满就是幸福吗?
”车窗外的银座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潮,每个人都职业装扮,看不出表情的面庞,仿佛千篇一律。
我也在想,按步就班是不是幸福,因为按步就班里没有不满,或者说我们没有看出来任何人有任何不满,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社会结构、运作机制让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呢,也许吧,也许这也是一种幸福,至少我们有食物,有住所,也算是有人生了。
曾经年幼的满男问正要离家出走的舅舅:人活着是为什么?
寅次郎说: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说得真好,人生的幸福可能也就在为数不多地几次“活动真好”的感受。
要想扩大幸福,我们要懂得放慢脚步,去感受我们的周围,环境、天气、温度、我们吃的美食、我们看到的天空,悄悄绽放的花朵,还有很多,每一个被忽略的事物,当慢下来感受,就会体会到幸福。
“你看,这樱花多美啊,就像人生一样,虽然短暂,但却很美丽。
”人到中年的满男,无比想念舅舅,他终于理解了舅舅。
中午的他有很多淡淡的忧愁,或者说中午的我们有共同的忧愁,像喜欢找人一起吃饭的报社主编,我想他可能有太多的心声想吐露,像极了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
寅次郎在满男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是满男的精神寄托。
虽然寅次郎看似一事无成,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他屡屡碰壁,所爱之人并不爱他,始终处于爱而不得的尴尬处境,但他从未放弃追逐所爱。
当人到中年我看这部电影,不禁感慨万千。
或许每个中年人的处境都大同小异,日子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困难,但我们依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怀揣希望与向往。
正如余华所说,我们总要相信好运就在前方,它终会出现。
即便最后没有如愿,至少我们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人生没有低谷,高峰也并非巅峰,前面永远有好运!
后藤久美子演得这么好,哪里像退休二十多年的人?
【昭和美人合集】全员回归,除了渥美清,看新老片段不断地交叉剪辑真是感受到了时间的暴击,尤其是最后昭和年代美人的混剪,太催泪了
纯粉丝向的完结篇,寅次郎已经离开了二十多年,交代一下其他角色的现状,有意义,但没太大必要。外甥满男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用普鲁斯特式的回忆将过去的影像与现代时空交错,很多时候感觉是强行交错,以及停留时间过长。庆幸的一点是,寅次郎虽不在场,却仿佛无处不在,尤其是柴又站那场戏。
看的时候觉得回忆的片段好古早,最后才发现果然是以前这个系列的画面,衔接得很好,不少情节都挺感人的。但是为了甜瓜闹脾气那一段汗颜。
为了纪念,阿寅
作为没有情怀的新观众来说麻麻地。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日影 · 人鼻祖,除了高仓健,就是寅次郎了吧。查了一下,渥美清68岁就去世了,如果能活到今天,应该90多岁。电影用怀旧的笔触,将曾经的影像与现代的故事联接在一起,仿佛时空的穿梭。那个时代的女人们真是温润美好,每一张脸都是满满的胶原蛋白。
感觉要系列粉丝可能才接的到梗,不过这种日式亲情片还是很舒服的
在飞机上看的,回忆的部分很有趣,但中年侄子的故事本身我没啥兴趣
满男真的是从小到大没有长变样啊!第一次接触寅次郎系列,虽然直接就是最后一部,能够在寅次郎出场的片段感觉到不同于现在日影的昭和、平成生命力哈哈哈,勾起了补寅次郎系列的兴趣
不了解这系列的前世 观片体验会大打折扣
我,出生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人称我人来疯的阿寅。
只属日本人的情怀片。
满脑子都是吉永小百合
一般
随便看看
没想到多年后,寅屋的故事还能继续,但这一次,希望满男不再像舅舅一样,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幸福了。
最近想过,直接把一个人年轻时候的模样与回忆摆在面前,那种曾经年轻过,岁月的无言力量就十分让人感触。
28/3/2020 @ PREMIERE ELEMENTS。趕在香港影院休業前的最後一場,滿男人到中年喪妻重遇初戀情人的視角,回憶片段在剪接上用得非常高明。雖然沒看過前面49部還是照樣被感動到哭了2次。山田爺爺一定要身體健康繼續拍下去!
老派的人设、老派的情感,但看到角色几十年的变化,还是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