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凯文·史密斯的电影,原因很简单,他拍的电影,好玩!
看完了两部疯狂店员,果然深有同感,但两部给人的感觉其实很不一样,凯文也在变化。
我不能说第二部是不好的——其实还是很好玩,但凯文不是凯文了。
为什么这么讲?
从头说起。
第一部疯狂店员,虽然男主角颇有意味地取了个但丁之名,情节也极尽解构之能,但你能感觉到的是一种最大程度上的随意性,一如这电影的拍摄过程一样,完全是自己喜欢什么样就拍成什么样。
达到的效果如同片中一个冷笑话:(但丁在装灯管,一个老头进来)老头:嗨,灯管有毒的,很容易让人中毒。
但丁:哦。
老头:我有个朋友,在马戏团表演吞玻璃,后来他死了。
但丁:是吞灯管中毒了吗?
老头:不,是被车撞死的……这样的冷段子以及片中那两个老是无所事事游弋在便利店附近的摇滚青年Jay与Silent Bob构筑了影片的基调:一种在无所事事由一堆倒霉的琐事构筑起来的生活——其实看到最后,居然还有点希腊悲剧的味道,不过怎么也让人想不起但丁——这个托斯卡尼人太乐观了,我只是觉得可怜的主角这一天的生活倒像是奥德赛,不过不是他找事情,而是各种事情来找他——连最终的他奔回家乡看老婆都成了老婆千里迢迢来找他。
但所有这些劫难和奥德修斯怀着坚定的回归信念所历经的考验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无意义。
因为,但丁同学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无意义。
只是一天重复一天的看店,兴致来了跟自己的女人干一干,打打曲棍球,如此而已。
无意义本身,是悲剧性的来源,但表现出来,却是失控荒诞令人捧腹的局面。
相比而言,那个Radal,粗口连篇、奇怪想法不断并且总是给但丁惹麻烦的Radal,是最大的亮点所在。
他叫我想起约翰·奥斯本那部著名的《愤怒的回顾》中那个同样尖锐的吉米波特。
只是Radal并不愤怒,他从来都不会为任何事情真正感到着急,跟平庸但还必须顾及工作、顾及顾客、顾及自己的女人abcd的感情的可怜的但丁比起来,Radal真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于这个外在的世界而言,他的存在意义,就是不停用自己的刺来扎疼已经习以为常的事实,任何在一个中产阶级耳中停起来是那么惊世骇俗的事情,都会随时从Radal那无所避讳的口中蹦出来。
波特是有意识地对抗,而Radal不会那么矫情,当他将你搞得一团糟,他仍然会边嘲笑你的处境,边继续无所谓地说:好了,老兄,别这么瞪着我,这其实也没什么。
面对这个本就荒谬的世界,Radal才是胜利者,当各种上帝处心积虑安排的诱惑已经成功让大部分心怀欲念者就范时,Radal却丝毫不在乎,成功人士会无视这样无聊的白痴,但这白痴可能却恰恰是最聪明的,他可以一眼瞄出:哦,你们抢什么金子,那明明是涂了金粉的大粪……如果他就此继续想下去,如果他将这些用更理性的方式归结下来,那么他就是Plato,但他选择了不屑地说出来,所以他是Radal。
第一部就在乱糟糟的气氛中进行下去,无序和混乱就是它的秩序,生活的平凡与荒诞就是它的节奏,不用太多的抽取,就这样展现,足够了。
看似漫无边际的情节,到了最后仍然可以被一个隐隐让人心痛的悲剧感所整合。
我不认为凯文史密斯有心做到了这样的表达,但我确实产生了如下的感受:但丁可以指责是糟糕的运气,是Radal,是该死的烦人的奇怪的顾客把他的生活给毁了,但如果他不去打球,如果他不跟原来的女友分手,如果他不去……直接说来,他自己的选择仍然应该为他的倒霉生活负主要责任,即便你可以用懈怠用散漫来回避责任,但生活本身的责任最后仍然会加诸到你自己身上,这个是你永远回避不了的。
十年后,凯文史密斯又拍了这部电影的续集。
已经获得的名声,可以为他赢得更高的预算,一下子鸟枪换炮,不仅是画面质量大大提高,连配乐都上了个台阶。
但技术因素在电影中永远是排在第二位的(我现在持这个观点,将来无论拍片与否,仍然保留这个观点。
),如果丧失了特质,这恐怕连一部嬉闹的青春喜剧都不如。
从电影那个继续荒诞继续无厘头让人无法不喷饭的开头来看,所有的凯文粉丝松了口气,原来的风格还在。
确实如此吗?
其实,凯文已经暗暗开始变调了。
首先,故事不再那么散漫,但丁和女友要搬到佛罗里达的这件事作为主心骨撑起了全部情节,接着但丁和那位迷人的女老板的暧昧感情,使这个主线一直维持着一种戏剧张力,直到最后高潮,和一个中产阶级式的结尾。
这样说吧,第一集中的整体风格,只是成为了第二集丰富这个主干的的枝叶,乍一看,仍然那么尖锐和热闹(甚至更尖锐),但实际上,前者是一锅汤,后者是一盘加多了水的炒菜——炒菜哪怕加的水比汤还多,从名义上来说,它还是炒菜。
第一部中那种dv剧漫不经心的随意感没有了,给你的感觉更类似于《杯酒人生》、《阳光小美女》这种中产味很浓但不失真诚,依然可以打动你的小成本文艺片——特别是到了结尾,连我们挚爱的Radal同学也开始做八点档式的表白,泪奔……峰回路转,幸福平安,即便那个挑牛奶的女人又一次出现算是回应了下第一集,但整个味道已经变了,无所事事的人们终于要回归好青年、好丈夫、好父亲……Come on!凯文同学,你也被招安了吗?
不过正如我开头说的,我不能讲这样就不好,只是意味着我们必须用两种心态来看待这前后两部作品,前者你可以完全放松,后者呢,多少就带着看《阳光小美女》时候那种受教育式的期待,从后者所代表的类型片经验来看,凯文做得还是非常成功的,到了结尾时你还真的会暂时忘却了无厘头,有一点点被打动的感觉。
但这感觉事实上跟之前的快感是有抵触的,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一种否定的姿态,对过去那种哈皮生活的否定,对无所事事的否定。
最后的道路是调和的,维持着继续原来生活的样子,但实际上已经换了种态度。
这一部中仍然能让我们满怀希望的就是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Radal,他对魔戒的调侃相信每个魔戒粉丝都会一边爆笑如雷一边从心底蹦出句"son of bitch"……看到这一部时,我都觉得Radal的妙语连珠直可以媲美福斯塔夫了,但他还是那么无意识的,他嘲笑,他尖刻,如果没有最后那个该死的真情告白,Radal就真的是太完美了!
即使将他奉入英语讽刺文学的殿堂中也不过分。
其实,凯文的转变是可以理解的。
他在第一部里就并没有对那样的生活表示一种赞许的态度(你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时候,镜头是很冷的,不过,也跟技术限制有关。
),十年过去了,再年轻的人,也会显露出疲劳的痕迹,即便是内心的随意者本身,只要他无法做到像Radal那样纯粹,始终会有一种逃避生活责任的罪恶感萦绕在心头。
看看"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就会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种转变了,那些轻狂积淀下来,没有消失,成水垢了。
或许这样看是合适的:悲剧只能从带着活力和欲求的人身上产生——哪怕他并非英雄,而当心已经感觉疲惫的时候,一切就归于平常了,但可能的成为英雄的资格也因此消弭。
写下这个标题 我突然觉得不太对劲这岂不是把自己划分到不正经的一类里了想想一向以“很傻很天真”的面目示人的我我稍稍有些犹豫 终于还是决定不惧撕掉自己假正经的面纱呃有点脸红这部电影和它的前作 带给我很快意的观影体验几个平凡到了极点的闷骚青年 浸泡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再加上那些欲罢不能的冷笑话 以及那些意料不到的尴尬事虽然兜兜转转在不多的几个场景里却让人目不暇接当然我说正经的人不要看 因为它粗口很多、尺度很大虽然只是在台词上但恐怕还是会引起一些正派人士的侧目真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 您可千万不要污浊自己的试听听说最近有不少好片子 您完全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赤壁》啊《葫芦娃》啊什么的不过听说这两部也有点黄咳咳有人说这部不如前作于我来说 并不尽然这部里面Jay和Silent Bob极其出彩 远胜第一部包括跳舞在内的好几个桥段 都让我笑喷了还有那个新晋店员---喜欢魔戒的那个逼逼叨叨的小破孩 表演极其到位 真是可爱极了哦 对了 关于温情的好莱坞式的结局为什么不呢十年的时间 残酷的青春依然残酷 琐碎的生活依然琐碎 为什么我们不能从中嗅出一丝温情来呢尤其是还有那些可爱的冷笑话相伴
很想吐槽一下本片的价值观,简直烂透了。
一场大火把便利店烧了之后,但丁与损友兰道换了家pizza店继续干没前途的店员工作。
不过真要谢谢这场大火,不久之后但丁反而时来运转,找了个漂亮女朋友不说,女友的父母还承诺送小情侣一栋房子,另外帮他把工作也落实了,唯一的前提是必须移居佛罗里达。
再倒霉的人,一生也会走几次狗屎运,眼看灰暗的新泽西就要变成阳光沙滩和比基尼的佛罗里达了,兰道这个人渣(我是认真的),开始嫉妒了。
吊而郎当本不失为很酷的一种生活态度,但是硬拉着朋友一起在泥水里打滚就太不厚道了。
至于怀孕的pizza店老板,固然很爱但丁,可是那个金发女郎也同样很爱但丁啊,而且但丁明显更喜欢金发美女(正常人都是这样)。
但丁本人也非常不争气,在这个节骨眼上竟然患得患失起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loser就算天上掉陷饼也接不住。
国产片的主旋律我已懒得吐槽,美国片的主旋律也一样SB。
国产片总是走向伟光正,美国片往往归结为亲情,友情,blabla这样一团和气的东西。
可是拜托导演,你是拍cult片啊,怎么玩起皮克斯那一套来了?
倒不倒胃口啊?
三颗星送给插曲“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这个版本是最好听的。
When we were young and the world was in front of us,but sometimes I get the feeling the wolrd kind of left us behind a long time ago.喜欢这句。
看到一半,觉得还行;继续,怀疑这片子是否应该拍续集;末段,不想看下去了;结尾彩色淡出黑白时,险些落泪。
那么多的大道理说教般地呈现,竟不觉厌烦,真正的人生至理只怕在琐碎凡生中才看得最明了。
先开始看的时候,不是先开始,是看了大部分时间以后,我都认为这部和第一部差的太多太多了,只是讲主人公怎样脚踩两只船,和女朋友亲热,和女老板私通,调情的暧昧关系。
不过整部电影的转折是在男主人公和女老板一起跳舞的时候开始(虽然这段起初也俗的让人反感,不过大家都跳起来以后,这部电影变了),从Jay开始在墙边小便,男主人公的生活重新被一件一件可怕的事情笼罩,直到他们买下从前的小店,开始了老的生活,新的时光,“我们保证我们重新开业了”,画面再次变成了黑白,所以整体看来,还是值得推荐的不错的电影。
—我爱你。
—是的,当然,我们是朋友。
有过那样的朋友吗?
十多年一起走过,就像夫妻了。
而立之年,会感到自己一事无成?
会否定曾经的生活?
我不会。
什么**的物欲,全是心灵的欲望。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等待十年和期待下一个十年。
《疯狂店员》系列做到了,话痨似的表演,调侃,黑色幽默。
看似无序的生活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有失落,有希望,有欢笑,有泪水,平凡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离你最近的人就是你的全世界。
尤其那一句:我的生命离不开你,我愿像异性的爱那样爱你,居然还有些小感动,感动。。。
道出了主人公多少心酸和有趣的过往。
what the fuсk,怎么会感动,哈哈。
期待2018年的《疯狂店员III》
绝对棒的“邪典”电影。
没说的,眼泪笑了一脸又一脸,从头笑到尾。
粗口、俚语、怪人一作堆,讲的却是最平凡生活中最平凡的一天。
如果我们平凡的一天,能让别人笑到泪飙,就算我们自己在哭,也值得。
这片子的笑点,基本都在台词,“这些粗俗尖刻,奇思怪想却又隐含深刻的对白”。
所以翻译很重要。
具体剧情不介绍了,大家自己去土豆上看,建议看A/B的那个版本,翻译得相当不错(其他版本都看过了,翻译都没这版好)但还是要挑几个精华场景,亲爱的们在看时,一定要注意再注意、品味再品味——1、开头3秒钟。
只要3秒钟,就已经建立我对这部电影的信心。
不像看其他“邪典”电影时,很多开头颇闷颇怪异,心头老是忐忑到底好不好看要不要坚持看下去的问题。
2、卖大麻“双友”。
这两小子,基本每场戏都出彩。
第一场出场时,那段关于生活无聊的说法就是亮点,然后长发佬的抽风舞,很拉风。
3、蓝铎跟小店员和另外一个“魔戒”迷,展开的关于“星战”和“魔戒”的论战,他妈的太搞了。
特别是蓝铎羞辱“三部曲”的那段模仿秀,我笑得差点把笔记本都扔了。
4、蓝铎跟小店员关于小店员和小女友到底有没有上床的讨论。
“小侏儒”那段,导演真是天才。
5、但丁和女老板,关于婚姻和生活的对话。
我怀疑,女老板其实是个哲学家。
她那段关于女人找伴侣的论点,让我和NANA顿有所悟。
6、最精彩的一段:“跨种族情色表演”,人和驴子,亏导演想得出来。
其中最妙最妙的一笔,就是驴子的表情,大家一定要必须得仔细注意观察。
驴子的这个表情,我后来睡觉时想起又失笑N次,而且未来N年,必将每想起一次失笑一次。
好吧,我很无聊。
很久之前看这部片子,就注意到开头两人刚到快餐店开始准备早餐的过程中一晃而过的一个镜头里的奇异物体,是一个圆柱体的与鸡蛋有关的食物,外面一圈是白色的貌似蛋白,中间是黄色的圆形貌似蛋黄,蛋黄和蛋白都是上下连通的,如果你改变鸡蛋的拓扑结构,把蛋白和蛋黄一同拉长到50cm,成豆腐卷状,就得到我看到的那种东西。
此物体侧面还有一个黄色鸡蛋型标记,上面的写着Egg Food Production。
而但丁把这个圆柱体横着切成一截一截的放到铁板上就煎成荷包蛋状,做成鸡蛋芝士汉堡了。
好吧,神奇的食品科技,神奇的化工技术,在《食品公司》那部纪录片之后你们又一次让我震惊鸟,很久以前科幻世界译文版上有一部貌似赛博朋克的小说讲到未来世界发生的饥荒,都吃用锯末做成的面包,好吧,比豆面更狠!
而大学时期的学校食堂更是让我见识到这种仿真技术已经流传许久了,比如用红色的豆腐干伪装成肉类(这算是厚道的了),用白色不太纯正的豆腐伪装成鸡蛋,还有听说可以用报纸混合淀粉,豆制品加上香料伪装成肉馅的技术,神奇苍茫的中华大地啊!!!
好吧,回到这个圆柱体的鸡蛋状物。
中文世界貌似没有任何信息,中文google不到(咱们有豆腐了,不需要这种高成本的技术?
),于是英文,果然,很多鬼佬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很强,很多老外都对这部片子里的异形鸡蛋是否真的在快餐店里使用提出疑问。
第一个发现的是这个论坛的讨论http://boards.straightdope.com/sdmb/showthread.php?t=531431知道这种东西米国人叫Gourm Egg,也叫Long Egg,也有叫Tube Egg的,好像是1968年由一个 Purina Ralston食品公司发明的,早期应该是航空公司在飞机上供餐的鸡蛋,为了代替易碎的鸡蛋,也省去蛋壳乱丢的麻烦,根据上面帖子有几个人的回复,麦当劳貌似在汉堡里用过这玩意,现在也许是被取缔了,也许是因为快餐店觉得还是磕鸡蛋更划算,基本都不适用了,很多人都没见过这个东西。
不过日本人好像还很喜欢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东西http://www.boxvox.net/2010/02/long-egg-packaging.html最后是一个人尝试制作Long Egg的过程,是用真的鸡蛋做的,先分开蛋黄和蛋白,然后把蛋黄倒进锡纸桶里煮熟,剥掉锡纸,在外面一层再灌进蛋白?
我没细看,不过总之是很蛋疼的方法http://freakytrigger.co.uk/pumpkin/2006/10/food-science-day-2-5-the-long-egg-2/好了,终于搞明白这货的来历了。
重看。离愁。
最佳损友Randal
比第一部还是差了很多
还是一个导演。平民级的消遣片,起码能让我从思考中出来。恩。。Jay & slience Bob
太强了。。。。延续第一集的语言精妙犀利、恶搞没底线。情节上又比第一集更活。爆笑数次。把指环王的影迷说吐了,功力强劲!1、“2007年MTV电影奖最猛粗口时刻”2、看到本阿弗莱克。3、原来silent bob就是.....
很喜欢。
没意思,比一差多了
无尽的话语充满了空虚
太一般了
轻松简单的小电影,一些包袱抖的还是恰到好处的。
没有第一部那么潇洒自如了,毕竟都是三张的人了,只有Jay and silent Bob还风采依旧
恶心
中年人必看
续集比第一部好看,而且翻译很给力。
一群傻逼,哈哈好玩
我觉得比1好看
情节和贫嘴都不及第一集,不过还是值得一看。
怪咖也有中年危机,除了依然粗口,没了第一部的黑色。
屎尿屁
好失望,第一部尽管粗糙但内核与气质上佳,但十年后的续集反而沦为好莱坞小制作的狗血温情喜剧,黑色幽默的功力甚至都在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