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말모이,义笔容辞(港),机密行动:我们的辞典(台),辞典,Mal-Mo-E: The Secret Mission

主演:柳海真,尹启相,金弘波,禹贤,金太勋,金善映,赵贤哲 Hyun-Chul Cho,芮秀贞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9

《词典》剧照

词典 剧照 NO.1词典 剧照 NO.2词典 剧照 NO.3词典 剧照 NO.4词典 剧照 NO.5词典 剧照 NO.6词典 剧照 NO.13词典 剧照 NO.14词典 剧照 NO.15词典 剧照 NO.16词典 剧照 NO.17词典 剧照 NO.18词典 剧照 NO.19词典 剧照 NO.20

《词典》剧情介绍

词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判秀被戏院开除后,为了儿子的学费而不得不去行窃,不料却失风被抓,被盗的主人正巧是朝鲜语学会的代表柳正焕。判秀阴错阳差地获得在朝鲜语学会工作的机会,处在母语被禁止的时代,两人于所剩不多的时间中,必须在日本帝国高层的监视下完成属于朝鲜的字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富家穷路第三季狩猎聚会迷宫饭痛心疾首:泰拳真面目罪人冠军另一种蓝王牌美女特工神话:风暴边界海蒂和爷爷初恋风暴极客们〜警察局的怪人们〜将军拳斗警之光第一季黎明灭门一夜岭上花开+-正负之间修女有枪黑化游戏大唐荣耀2昆池岩人海之中遇见你内心之火2036来历不明家族与情感大病后的一年东京牛仔

《词典》长篇影评

 1 ) 觀後感

這部電影通過一部詞典的編撰讓我再次見識到了日據時期高麗民人的種族關懷,同《東柱》《一死開悟》《大將金昌洙》等抗日作品一樣,催人淚下。

可見,這種抓住人心的作品是有其一貫傳統的。

高麗的抗爭劇似乎恆常在追問同一個主題,即面對強大的異族壓力,我們應該怎樣全面地展現這同一個抗爭的多個面向?

以使人感念前人的精神並繼承之,而非單純粗暴地痛恨歷史上的敵人並延續這種痛恨。

因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繼續塑造出一個偉大的民族。

一個民族偉大與否,不是以她擁有多少先進武器為參考的,就如同一個大學校的層次高低不能通過她的大樓數量來判斷一樣。

鬥爭當然離不開武力,但如果一個地域的影視作品持續數十年都是以武力題材為主流,那只能說這個地域的審美已經低級到純粹地欣賞暴力。

以暴制暴是最直接最低級的反抗方式,對這種動物性反抗方式的宣傳除了培養觀眾的暴力和畸形崇拜以外什麼都培養不出來。

高麗民族的影視作品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當然是和她的社會環境是有關的,而這個環境是其一代又一代,影視的、非影視的同仁們一起創造的。

仁人君子,百代而上,百代而下,都在孜孜為其民人塑造一種環境,一種人的環境。

 2 ) 你们还是赶紧用回中文吧

韩国彻底废除汉字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距今也就40多年。

由于废除了汉字导致现在的绝大多数韩国人看不懂自己国家的史书,由于全盘使用现在这种先天不足的蝌蚪文,更是导致了文学上的一片荒芜,我是从没听说过有什么著名的韩国小说或韩国文学家。

今时今日的朝鲜半岛倒是真的急需编一本中韩大字典,拍个日据时代意淫也是醉了。

估计现在的韩国导演们也是中文盲,导致对本国历史极其缺乏了解,拍的些带历史背景的影片总看的人哭笑不得。

 3 ) 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

2019年第9篇 故事的情节是1940年左右朝鲜北日本占领,企图实行语言教化控制朝鲜,一群有识之士通过收集朝鲜全国各地的方言想要汇集成一本词典的故事。

故事背景分析 在历史中,日本曾多次侵占朝鲜,试图将朝鲜并入自己的版图。

中国政府曾多次派军队进行帮助。

故事的背景是中国积弱,内战纷乱,无暇顾及朝鲜等附属国。

日本借机明治维新中积攒的实力大举入侵朝鲜、台湾等地,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 一、人物的分析二、爱国信念三、历史的那些事情

 4 ) 凑和

《词典》讲述了韩国被殖民时期,一批有志之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地下完成韩语词典的编篡工作。

故事还是一贯的市井小人物救国,韩国大多数的主旋律电影几乎都是,粗鄙的小人物,喜感十足,被崇高理想打动而献身。

娱乐效果很强,可以说有利有弊。

弊端不是说讲小人物不好,而是韩国电影的小人物形象太过于模式化,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太重。

这种喜剧,人物的行为略微浮夸,在细节上也不能深究,所以失去了不少深刻性。

同时也有利于传播,毕竟通俗。

这种风格的喜剧国产电影也做了不少的尝试,比如开心麻花,但是故事上都更单薄。

而有些电影,更是错误的尝试。

比如这类娱乐片所常见的,在某个节点,英雄们集结登场亮相,由于电影本来风格就浮夸,也不会让人很出戏。

但像《我不是药神》里刻意的造型登场就不同了,非常突兀,不应该在现实题材中刻意使用。

 5 ) 一笔一画都是民族尊严

当著名主持人“汪涵”正在着手保护我国各地方言的时候,韩国影视已经将他们曾经为此所做的努力与牺牲拍成了电影,故事发生在被日本殖民时期的朝鲜,对于本国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责任更是民族的尊严与情怀,对母语的侵略与抵制和践踏自己的家园与土地一样,都是不能被原谅的恶劣。

影片在讲述方式和叙事节奏上很像《我不是药神》,就连人物设定都有点雷同的意思。

通过影片,首先你会感受到为何到了如今这个和平年代的韩国依旧不是那么待见日本,那种国仇家恨的咬牙切齿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是在灵魂里扎根的状态;其次,不管韩国人的素质是怎样的差强人意,但是不得不佩服他们对于文化的保护意识是那么强烈,虽然在“申遗”这件事上韩国多次耍流氓,但那种强大的占有欲和保护欲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文化,就是历史给予的财富,既然继承了这份遗产,就要为未来承接它的后辈负责。

QJ

 6 ) 《词典》一部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

“有人的地方就有语言,有语言汇聚的地方,就有思想。

“有人的地方就有语言,有语言汇聚的地方,就有思想。

”这是韩片《词典》中的一句台词。

这部豆瓣评分7.4的韩国主旋律电影《词典》,讲述的是朝鲜日据时期,1942年,日本通过扼杀朝鲜语来奴化朝鲜人民,民间组织朝鲜语协会为保护本国语言和文字不被国民遗忘、民族精神不被抛弃,发动民众一起完成周时经编撰朝鲜语词典的遂愿。

影片更是通过两个不同背景、不同阶级、不同思想的朝鲜语守护人将民族精神表达的动人心魄。

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可能有些人会问:韩国的影片,为什么是拯救朝鲜语,和朝鲜有什么关系?

对于历史题材的影片,了解些历史又有助于观影的。

朝韩分裂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美苏各自支持下,1948年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为韩国和朝鲜。

而影片发生的背景是朝鲜日据时期,即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接受日本统治时期。

1910年大韩帝国(李氏朝鲜)与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正式并入日本帝国成为日本领土。

为奴化朝鲜人民,实现军事统治,1938年日本政府改正朝鲜教育令,停止朝鲜语教学,学生学习日语。

1940年2月,开始实施创氏改名政策,这也就是影片中日本人斥责刘廷焕的父亲还未改名。

1940年夏,停刊日报。

1942年,逮捕朝鲜语学会主要成员,这一年便发生了拘留33人,被拷问致死2人的词典学会案件。

影片便以该时期和事件为故事背景。

一家人,一个民族未来的缩影影片中金畔守的家庭是朝鲜日剧时期的一个缩影,金畔守起初对待日本对朝鲜的军事化管理习以为常,毫无国难忧患意识;儿子德陈潜意识认同日语,并忘却朝鲜语,这是日本对殖民地教育改正的成果,而德陈也代表着一批和他有相同观念的下一代,这是军事化管理的产物;金畔守是善良的,有义气,也爱着他的家庭,然而起初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儿女担心他一不小心犯错坐牢,这也侧面反映了他对一个国家的失望。

一个民族忘掉自己的语言,忘掉自己的文化,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金畔守和刘廷焕来自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想形态,然而在国破家亡时,金畔守思想觉醒了,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奉献了自己。

这是所有人,他们无论出身、无论阶级、无论教育程度,但凡在敌人面前,都会一致捍卫本民族的爱国精神。

韩国的类型化电影,及拍摄手法相当成熟,《词典》作为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没有狗血的催泪剧情、没有炮火连天的场景,将民族的对抗缩影至一本字典,并通过一本字典,表达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这是一件令世人敬畏并将被永世铭记的事。

 7 ) 重視語言,該是人的自覺

語言是民族的精神,文字是民族的生命。

看到韓國,不免想起台灣。

在日本殖民時期,早期統治者為了便於統治,除了要求派駐台灣的日本官員學習台灣本土語言(包括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也同時對台灣人推行「國語教育」,此時的「國語」指的是日語。

但就在1937年, 台灣總督府一改過往四十多年的雙語政策,強力推行日語教育,廢止報紙、雜誌的漢文版,在各地設立「國語講習所」、「國語練習會」、「國語保育園」、「國語愛用會」,取消漢文課,要求老人也要學日語,同時又設立「皇民練成所」,公布「國語家庭認定規程」、「國語模範部落建設競進會要項」、「關於官公署國語使用要項」,展開正式的皇民化運動。

這段歷史曾聽阿嬤說過,不過,由於出生鄉下地方,倒是沒有受到太大的限制,但幾句日文還是記得的。

語言可以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可怕的就是思想的轉變,你會開始以為自己就是日本人,這也正是殖民者想要的效果。

也因為這段過去,到了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在台大力推行「說國語運動」,此時的「國語」是普通話,具體的舉措包括 「國語廣播教學」 、 推行《國語小報》(今國語日報),也著力加強學校、機關及公共場所須使用國語。

初期也並未限制人民說本土語言,但到了1951年,教育廳明令各級學校應以國語教學,嚴禁方言,教師和學生之間談話都必須用國語,聘請教員時,國語程度太差者,不予聘用。

此後又陸續出台更嚴格的措施,1973年, 教育部為「為普遍推行國語及注音識字運動」公布《國語推行辦法》,依照辦法第2條:「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得聘請專家及熱心人士,組成國語推行指導委員會,負責研究、設計、及指導事項。

」,所有教育單位需設立「國語推行委員會」。

在「國語推行委員會」推行國語期間,台灣各主要道路及在原住民部落較顯眼之處,皆會以大型標題「人人說國語」或「愛國說國語」及「請說國語」等看板宣傳,且在學校必須講國語,電影院禁播方言、外語電影。

作家侯文詠的小說《請說國語》生動描述了那段推行「說國語運動」的歲月:小學校長想出點子,硬紙板上寫著:「請說國語。

」一條尼龍繩綁的狗牌用來懲罰那些用方言交談的人;狗牌共有6面,每個年級各發一面,戴狗牌的人兼任糾察當「鬼」,在他發現另一個說方言的人時,就可以把狗牌交出去了。

這段提到的,是校園中對於說方言的學生,會祭以「掛狗牌」的方式侮辱。

媽媽也曾跟我分享,小時在學校說台語是要被罰錢的。

但在社會上,人民為了表達抗議及不滿情緒,也會以普遍敵視不會講方言者為回應。

這就造成了社會中的敵對仇視(譬如大家可能常聽到台灣有本省外省的衝突,現在偶爾還是會被政治人物拿來炒作)。

直到解嚴後,國語運動才廢除,改行推廣本土語言,但是國語取代母語的趨勢已無法停止,許多年輕人已不太會聽或說方言。

不過,還有政府及許多有志之士仍在努力,除了推行方言學習,在台灣也有客語認證、閩南語認證等措施。

學校也開闢課程,讓學生從小學習本土語言。

重視語言、重視文化,該是人的自覺。

想要從根本摧毀一個民族,打擊語言、湮滅文化是必要手段。

但是,這些可都是寶啊,在現代,保護都來不及了,想著打擊是怎麼樣地殘酷呢。

說完台灣,還是回到本片吧。

電影的題材沉重,雖然加入了諸多情節軟化了一些,但結局不免是以犧牲換成就。

就題材而言,該拍,不過還是有明顯的缺憾,節奏稍顯拖沓,許多情節甚至安排得太刻意,可以刪減,譬如警察長明知聽證會有鬼卻查不到,在手下匯報時,命令他們密切探查朝鮮語學會留有的後手,結果教堂外都沒人盤查,只去監視代表,這實在智商太低,不如不要安排這幕。

還有些演員的表演較為生硬,偶爾會讓人出戲。

幾個試圖意象化的元素,如童謠、蒲公英等,倒是不用多次點明。

唉,不知道中文辭典的編撰出版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挖掘,或是以那段歷史為主軸的再現。

 8 ) 重重矛盾下的人物选择与命运

为突出被日本殖民时期朝鲜人对本国语言的保护、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日本的反抗,本片制造了一系列矛盾:1.柳代表是应该听命于投日的父亲苟且偷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整编朝鲜族词典?

2.编撰小组是应该聘用有偷盗前科、大字不识但是热情洋溢的金判秀还是应该在缺少帮手的情况下勉强维持正常工作?

3.友哲是应该救出监狱中关押的妻子还是应该背叛组织、出卖词典?

4.德陈是应该坚持学习、弘扬朝鲜语还是该劝爸爸、妹妹没了避免麻烦学说日本话?

5.柳代表是应该相信金判秀和他江湖朋友的人格还是应该指出就是这些没文化的人告了密?

6.编撰小组是应该背负骂名挂靠“国力联盟”接受日本的监管还是继续做明面上反日的文化斗士?

7.德陈是应该誓死不说爸爸的行踪还是给出有误导性但接近真实的答案?

8.金判秀是应该掩护柳代表拿着词典逃跑还是让柳代表掩护自己拿着词典逃跑?

一个个选则,无疑是一次次煎熬,在两难之间,在危机时刻,一件事有的人选对了,有的人选错了;一个人有时候选对了,有时候选错了。

影片通过阵营的冲突、立场的冲突、人物肢体冲突和内心冲突,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把故事讲述得真实可信(必须承认部分情节还是有夸张的戏剧成分,比如金判秀朝鲜语的飞速进步)。

特别是柳代表和金判秀这对人物关系的刻画十分成功,开始两人互相看不上眼,中间还有过误解,最后不仅成了朋友,还为了词典肝胆相照。

本片开头,柳代表的包被金判秀偷走,好不容易追上了,发现金判秀抱的是一个枕头。

本片中段,学会认字的金判秀读文学读得热泪盈眶。

这一刻,他成了柳代表。

本片末尾,柳代表被警察追捕,也是抱的一个枕头。

被捕后,他学当初的金判秀说“没有这个枕头我就睡不好觉呢”。

这一刻,他成了金判秀。

任务有转换,使命也有传承。

曾经主张学日语的德陈,最后成了一位朝鲜语老师,这对他父亲金判秀来说,是一种告慰吧。

 9 ) 在这部电影之外,想到了一些和主旋律无关的东西

尽管作为中国观众我很不服气,不过韩国又双叒拍出了一部十分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尽管作为中国观众我很不服气,不过韩国又双叒拍出了一部十分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无论是《辩护人》、《熔炉》,还是《鸣梁海战》或者是近年来的《釜山行》,对类型片驾驭轻车熟路之后,韩国电影从题材和深度上总能给人惊喜。

而这次要说的《词典》,则是聚焦于日占时期朝鲜语学会的一群知识分子为了编撰朝鲜语词典而斗争的往事。

主人公金畔守原是一街头混混,后与朝鲜语学会柳廷焕等人相识共事,读书识字之后,从原本的小民心态转变成了颇具民族大义的人。

电影中无论是表现各方人士为了编撰词典工作的牺牲,还是主角因参与到事件中而发生的心态转变,无不令人动容。

诚如本片的主题,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的纽带,主人公的儿子在学校被迫学习日语,说朝鲜语则会被毒打,入侵者企图以改变语种、创氏易姓的方式完成殖民,抹杀其民族性。

压迫之下,有的人选择妥协,接受绝望如柳父,有的人则深恐文化传承断绝,民族性消失,而投身此项事业如金畔守、柳廷焕众人。

语言之于民族的重要性,在主人公的身上便可见一二。

原本是文盲的畔守在读书识字之后,面对街上的店面朝鲜字逐一辨认,其内心愉快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也是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识字之后方知我是我,这一过程也是其民族认同意识形成的基础。

与我国主旋律电影惯于直接表现角色大义牺牲或是遭受苦难而唤起观众民族认同感不同,这位韩国女导演严宥娜所选择的角度可算新颖。

这也让笔者想起最近在网上争议颇多的更改古诗词字音一事,而这部电影也算给了那些支持改字音的人一个回应,文化不能给文盲让路,这与缠足这样的封建垃圾不同,是传统文化中真正值得传承下去的东西,在提倡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怎么能自己先把这些东西丢掉呢。

倘若本文到此结束,那你将在豆瓣上找到不下十篇比上文说得透彻得多的且图文并茂的影评,此片给笔者的另一种启发并非是关于民族性、主旋律的内容,而是来自于影片中一段柳、金等人执着于方言的段落。

当然,导演本人拍摄之时可能未必有我接下来要阐释的那种意思,仅是单纯的主旋律电影,我也不惮各位说我是过度解读,毕竟作品诞生之后,作者便已经失去它了,这也只是观影之余引发的一点想法。

即网络普及之下的今天,看似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梗文化泛滥,我们的表达或者说语言,真的变得更丰富了吗?

自从我国开始推广普通话以后,方言的消失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性也加速了这个过程,尽管网络时代极大地降低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成本,不过以文字词句为主的交流方式并没有体现出方言的差异性,就像“妈卖批”的流行也阻挡不了四川方言的消失。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当然需要一套官方标准口语,但是对于方言的保护工作不足也是事实。

电影中的老师们和畔守的朋友们也为方言的留存尽心尽力,这种多样化的表达,其背后包含着当地居民的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等等重要的信息,哪怕是在同一种语言环境里也是如此。

所以表达的丰富性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流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反观我们今日的网络社会,在语言使用上最明显的特征则是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如喜大普奔、屌丝、给力等词语,这些词大多来自于对某一事件的概括,经由网络发酵而被网民广泛用于各种同类语境,其本身包含着或讽刺或自嘲的意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民交流的成本,比如当我们表达对某件事的无奈,一句“我佛了”,对方随即便会领会你的情绪和你对此事的态度。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看,当我们选择跟随潮流,大范围高频率地使用这类词汇,也是懒于思考的一种表现。

我们去寻求更为高效的沟通,但是高效未必在所有的条件下都是好的,当所有人都在使用这类词汇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正在失去表达的多样性。

举个例子,当我们与人交流的时候,如果对方冷不丁冒出一句成语,我们有时可能还会感觉很奇怪。

当然,有人会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词语将来也会成为当代成语流传下去,不排除这个可能,毕竟现在已经有网络用语被收录进词典中了,不过我仍对此事抱着悲观态度。

其原因则是如今的网络社会之中,信息爆炸和更迭的速度实在太快,人们对热点事件的关注时间甚至不会超过一周,已经有太多的网络词汇被人们遗忘在信息海洋的孤岛上,可能偶尔听到还会记得它的意思,但是却再不会有人用了。

而这类词汇与成语相比,其悲惨之处在于几乎未被收录进正式、严肃的书面文字内容之中,因只存在于微信文章、社区论坛帖子等文字内容里,这便已经注定了被遗忘的命运。

毕竟,没有父母会抛弃文学经典而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多年前的网络文章。

说些脱离实际的,从更大的时间尺度看,网络时代的语言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传承的内容,这恐怕也是互联网普及之下,公共话语权从以前的士族知识分子等阶层转移到普通民众手中的必然结果,至于它的好与坏,恐怕要留给以后的人去评说了。

那么这种事情又和个人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是有的。

你是否感到每当有一个梗流传开来,周围的人都在疯狂地使用和消费这一词语,因为你总不会喜欢每一个这样的烂梗,诸如屌丝、圣女、绿茶婊等词语还带有对某一类人的攻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说着一样的话,表达着差不多的观点,将复杂的事情用几个简单的符号来代替,观点相左者分成了不同的圈子而互不交流,直至失去理性沟通的基础,而那些大家态度都差不多的事件上,呼喊异议的人则被抛进了沉默螺旋之中。

你是否感到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上,出现在屏幕中的持话筒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个”,好像他们小的时候没学过量词一样,当然,这其中不排除近20年出现了太多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短时间难以精确地在量词使用上分门别类,不过粗暴地使用“一个”也并非是明智之举。

还有各类文字内容对“的”、“地”、“得”的错用滥用,如果我们对修改古诗词字音的事情很敏感的话,也应当正视这三个字的正确使用方式。

所以,和个人的关系也就很明显了,当我们过多地使用范式的表达,会难以抑制地离多样性表达相行渐远。

而作为普通人,并非都具备艺术家那样的天分和感受力,语言是我们用以表达生活感触最直接的方式,倘若失去了表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就会逐渐失去对生活的触觉。

毕竟,我们连撞衫都十分抗拒,又如何能接受“撞语”呢。

 10 ) 看不起韩国的我们,总是被韩国电影打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最近一条“修订汉字读音”的热搜炸锅了!

事情源于几句古诗词…远上寒山石径斜(xia),被改成了(xie)一骑(ji)红尘妃子笑,被改成了(qi)乡音无改鬓毛衰(cui),被改成了(shuai)

某些语言专家提案,建议将古诗词这些多音、通假、韵脚字全部改成这些字原有的单一读音…真要是敢这么读!

乳酸君我的语文老师估计得罚我抄百十遍…

如此“暴力修改”的古诗读音也太尬了吧…一刀切的修改不仅没有尊重古人的创作,更让传统汉语和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大打折扣!

尽管举着汉语标准化的大旗,但网友依旧实力吐槽:“这是让文化给文盲让步…”

一个字、一个音怎么就激起了如此巨大的民意波澜?

韩国最新的一部电影道出了原因 ——词 典말모이

电影[词典]在今年1月份上映后登顶韩国票房冠军,影片讲述了朝鲜半岛第一部朝鲜标准语词典从编撰到问世的艰难历程…1942年,朝鲜半岛仍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中。

和日据时期的中国东三省那样,日本殖民者在朝鲜半岛推行奴化教育,所有学校必须用日语教学…就连人们说话、写字都禁止使用朝鲜语言!

占领土地、杀光人口、炸毁城市都无法消灭一个民族。

但毁掉语言、文化、历史便能斩草除根…一个字、一个音。

渺小之处却关系到了朝鲜半岛本民族的存亡。

就在民族语言即将被毁灭时…有一群人不顾性命的,努力编写着第一部朝鲜语词典。

山海破碎之时,唯有精神仍坚韧的活着!

故事的主角金判秀,一个不识字的草根儿。

为了供儿女读书生活而在街头偷抢拐骗,某次行窃时偷走了装着朝鲜语词典草稿的皮包…

这个皮包的主人叫,柳正焕出身书香世家的他是朝鲜语协会代表,在日军的高压统治下他依旧和语言专家们编撰着朝鲜语词典…

金判秀来到朝鲜语协会打杂赚钱。

他随地吐痰、说话粗俗、衣衫不整,浓浓的市井味儿…

因此在柳正焕的眼中,金判秀是只顾蝇头小利、不为国家生死的愚民典型,不可救药的那群人…那眼光 —— 就像是鲁迅看待国人劣根性!

而在金判秀看来,柳正焕他们的研究也没什么意义。

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各种方言收集起来,又为什么非要从中选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发音…(其实就是在指定朝鲜语的“普通话”)

尽管彼此都不理解对方的世界…但是金判秀和语言协会,却意外成为了最佳搭档!

1942年时,朝鲜半岛还没有标准语出现。

朝鲜各地的方言互不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读音、拼写、释义…而金判秀混迹街头、住过牢房和各地的人打过交道。

他的读音就像是“样本”被专家纪录,他甚至还召集五湖四海的“狐朋狗友”帮助专家收集方言…

而柳正焕也渐渐对他改观,甚至教他认字读书!

就在柳正焕主持召开朝鲜标准语大会,制定朝鲜标准语词典的关键时刻,日军也展开暗杀。

柳正焕和金判秀…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决定以生命保护词典!

而这本尚未成形的朝鲜语词典…也串联起知识分子、平头百姓以及一个民族的命运。

看到这里。

或许你也能猜到[词典]的套路了:常常被我们称为“隔壁电影”的韩国电影,非常善于把宏大严肃主题与微小生动视角做结合…大时代的大事件,往往从小人物的小人生讲起!

通过人物前后的心理变化,表达影片的主题…通常还会在影片高潮部分安排密集的煽情戏,所以也才会制造出“开始笑、最后哭”的观影体验。

[辩护人]、[国际市场]、[出租车司机]等韩国电影都是如此手法,就连国产片[我不是药神]也借鉴了这样的风格。

所以电影[词典]也没能逃脱如此套路…影片中的大时代,是上世纪日本殖民者在朝鲜半岛的高压殖民统治废止了朝鲜的语言和文字。

剧情中的大事件,是朝鲜的语言学家不畏迫害,坚持编撰第一部朝鲜标准语词典的事迹。

当年参与朝鲜语听证会的学者合影而在真实的历史上…1942年朝鲜京城因此有33人被拘,2人被拷打而死!

但因为表现“语言主题”的特殊性,[词典]也与往常的爱国主义电影那样的壮怀激励、义愤填膺不同。

它更加内秀和细腻!

语言、文字也比炮弹、鲜血显得温柔而隽永…因为语言更靠近人的精神世界。

影片中金判秀一把年纪才开始认字读书,闹出不少笑话,但当他看懂街头的招牌、路边的广告时…世界对他来说耳目一新。

那种喜悦 ——就像他重新活了一遍!

更动人的是他读了一篇名为《好运的一天》的小说。

作为一个没受过教育的草包,他肯定不懂欣赏文学价值,但却更容易被小说本身的真挚情感所打动…而这部小说,比喻了金判秀的人生。

《好运的一天》是韩国作家玄镇健的现实主义小说。

主人公是个黄包车夫,为了挣钱在大雨天依旧出去工作,然而他却十分幸运的赚了不少钱…但是当他带着食物回家时,却发现生病的妻子已经死了,而好运的一天也被最后的厄运所颠覆。

渺小的幸运终究敌不过大时代的不幸!

影片虽然没有交代金判秀的妻子,但这个情节隐约透露了他和《好运的一天》里的车夫有着相似的人生。

那一刻,他哭得不能自已。

抛开那些为“词典”付出的大悲大喜,影片中这段从肉身的被压迫到精神的觉醒最为动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语言。

有了语言就能汇聚思想,而思想才能让人独立自由…体验过情感、精神、意义才不虚此生!

小人物金判秀何尝不象征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而他的觉醒也是这个民族不灭的希望…最终,他也成为了[词典]的无名英雄!

这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精神魅力,也片中那些奋力保护民族语言不被摧毁的前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样,也正是我们反对修正古诗词发音的原因!

我们拥有更悠久、更丰富的语言文化!

在过去那个同样纷乱的年代里,我们的先辈为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的传承也付出几代人的生命:在去年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文物石鼓大放异彩。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的历史,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也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被称为篆书之祖。

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了中国文物的奇迹!

而石鼓背后是梁金生一家三代人守护石鼓的人生,他的爷爷在日军侵华时参与故宫文物南迁行动。

“这一路的文物南迁,历时十六年,辗转上万里”“途径大半个中国”“经历了轰炸、流寇、车祸、火灾”“上百万件文物无一丢失”而梁金生的叔叔与哥哥随着他的爷爷奶奶,在1949年共同护送文物到台湾,这一别就是一生。

“就以为和以前的这种转移是一样的”“没想到后来一家人就再也见不到面了,没有通信了”

而梁金生先生本人依旧致力于文物保护,用了7年的时间,将故宫南迁的186万件文物核对完毕。

那是个身体被压迫的时代,但精神的追求却格外清醒!

如今为了图方便、少歧义、容易教学乱改读音,这样懒政做派的弃中国古典文化于不顾…别说什么文化传承了,这简直就是文化阉割!

电影[词典]里最凄凉的一幕就是朝鲜族孩子在殖民教育下从小就只会说日语,而忘记了自己的母语…

在看看我们的教育…如果连母语都说不好,哪还有文化自信?

其实道理再简单不过 ——说了一百遍的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负、文化自毁…而是可贵的文化自知!

(发送词典有汁源)

《词典》短评

韩国人对民族历史的敬重与维护让人尊敬,但电影实在太套路了!

7分钟前
  • 嘘保持安静
  • 较差

1933年到1946年,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了编制朝鲜语词典走遍全国。到片尾才知道这个编纂词典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情,是当时20多个独立主权被殖民的国家中,唯一在独立后能恢复自己本国语言的国家。在现存的3000多种语言中,只有20多种语言有完整的词典。故事虽然很欢快有些部分叙述也有点散 不过依然能感到日占时期 对语言控制从而对精神控制,整整一代人的思想会被改变,有反抗的人民,但是受到血腥镇压。东北地区也被日本占领过吧,当时的情况不知是怎样,只能从人家韩国的片子中了解一二

10分钟前
  • pepper 安
  • 推荐

为之奋斗

13分钟前
  • 赤道北极
  • 还行

婆婆妈妈 啰啰唆唆

16分钟前
  • 说恁多都没用
  • 较差

全是从好莱坞淘汰的笔法,没有分毫来自本土的生命力,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帮人编的是牛津词典。

21分钟前
  • 小玉
  • 较差

6/10 韩国这类努力加入喜剧成分、屌丝变董存瑞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几乎可以变成一类cult了...

22分钟前
  • Valuska
  • 还行

《词典》正是这种能够找到主题的好电影,把故事放在日据时期那个时代背景下,编纂词典的过程便成了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通过金畔守这个人物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当时日本政府对于韩国本土文化的打压。

26分钟前
  • ,等一束未来的
  • 较差

不知道为啥,符合韩国电影惯常的节奏和刻意的煽情

29分钟前
  • 几度感伤外
  • 较差

哪天再拍一部《康熙字典》吧。

34分钟前
  • 南安坤隐
  • 还行

7.5分是什么鬼。

35分钟前
  • 悦来月老
  • 较差

我也忘了是从什么时候突然觉悟到母语有多美 是从李白那句“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回” 是从汪曾祺那段“夏天的西瓜镇在井里 一刀下去 眼睛都是凉的” 还是上学时思修老师讲过当年在东三省日寇不许中国小孩说中国话 学校里不让上语文课只让学日语 很难想象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后代不能说汉语是什么感觉 一定很屈辱 杀人不够 还要诛心 这种烂事日寇在朝鲜做过 对我们也做过 哦对了今天是国家公祭日

39分钟前
  • zebramaomao.
  • 推荐

盛螺遥鞍庚斋压

40分钟前
  • NTYLWNG
  • 较差

隔壁这类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片怎么拍都不会坏。前面搞笑后面煽情,中规中矩。结束部分周围的大妈啜泣声此起彼伏,我只因起了个大早感到此片略冗长。ps.宝藏男孩刘海真土帅土帅是肿么肥事?O_O

44分钟前
  • little ash
  • 还行

无功无过,太电视剧。

45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UVA K-Movie night~一个伴随着炒年糕香气的晚间活动,三位教授好可爱,她们都是最优秀的那一波韩国女性吧。可恨如果住得近一点就不会匆匆走掉了(顺便纪念一下,在这里认识了天才少女叶,这一天或多或少的不顺利似乎都是为了指引我遇见她做铺垫的

49分钟前
  • 再见蜂鸟
  • 力荐

真大海的演技完全弥补了他的颜值。感谢历史上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贡献一切的人们。

52分钟前
  • Yo An
  • 推荐

很不错的片,主题很好,演的也不错

55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虽然煽情过了,但确实是好题材

56分钟前
  • Shunfa Mark
  • 还行

语言是民族的精神,文字是民族的生命。朝鲜民族自己的"觉醒年代",从小人物的角度讲述了一段艰苦但值得的历史。也许在政治或者是国情方面我们会不喜欢韩国,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文化与精神

59分钟前
  • fw郑静仁
  • 推荐

比编舟记有趣一点。最喜欢的两个情节,曹老师对出卖老师说:"你的内心一定也很煎熬吧。"还有哥哥跟爸爸谈过之后,爸爸抱着妹妹一边唱歌一边难过。最喜欢的台词:"别笑,笑会产生感情的。"

1小时前
  • 温文暖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