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上也是能看出来花了心思的,既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需要客观地呈现,又有现代的讽刺话题需要展示,大背景的细节导演没有丢,话题上的深刻导演也没忘,使得所讲的故事在娱乐观者的同时又能让观者思考,很是优秀的一波操作。
强权与弱小之间的抗衡本就不对等,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能掩盖的本身就是真理,即使持真理的一方是弱小,弱小也会因为掌握事实而变得强大,而更多内心强大的弱小得以凝聚,面对恶毒的强权也会无所畏惧,勇敢和智慧是手中得力的武器,将暗夜切开一道口子,阳光自然会将其撕碎
可以说我是受到影评好评的影响才进一步去认真观赏此片,三个女性职员的励志故事,揭露了职场的阴谋,剧情归纳起来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但贵在价值观朴素,剧情完成度高,对一部消费级电影,已在优秀线以上了。
优点:1.三个角色非常有特点,让大家很有代入感,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不足,也没有常见的金手指和直接圣母情节。
2.剧情环环相扣,也有紧张和出乎意料的剧情,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
3.复古的风格+职场人互相援助的热血,仿佛对过去的复盘。
就像主角在第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听到的道理:总得做点什么,让事情变得更好。
槽点:一是看惯了全员恶人的社会剧情片后,对最后竟然洗白了财阀和韩国政府,反而仇视媒体和bearhug国际资本的并购感到诧异,忽然get到如同拜登or川普的选择,对问题多多的社会也是一种解读吧。
二是一亿三千万赔偿被伤害的村民过于轻描淡写。
三是基层人员保护了公司。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导演:李宗弼编剧:李宗弼主演:高雅星/李絮/朴慧秀/赵贤哲/金钟秀类型:剧情上映日期:2020-10-21(韩国)
90年代绝对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年代,互联网刚刚普及,那段岁月里,五笔输入法成为潮流,大哥手里握着大哥大开着桑塔纳,世界经济飞速发展。
1995年更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加速着全球化的进程。
韩国也不例外。
回望1995年的韩国,在金泳三总统的统治之下,韩国大步迈进世界化发展。
经济方面,韩国全力建设新时代产业,在交通行业、电子行业、家用电器行业都做到了领先世界的水平。
文化方面,韩流文化也是在那段时间涌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诸国甚至涌向了全世界。
在教育改革中,为了培养人才,政府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学校建设中,与从前相比,有更多的青年人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
图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剧照而在这一切的喧嚣浮华之下,也隐藏着无数的隐患和弊端。
如今来看,韩国圣水大桥的断裂、百货大楼的坍塌、森林大火、高官行贿以及与日增加的离婚率似乎都在暗示着繁华之下的真相——在资本家的狂欢之下,隐藏着的是无数无辜人民的牺牲。
这部《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就是以一个真实事件作为切入点,试图擦去90年代里那过分张扬浮华的滤镜,揭开巨头企业阴暗的真相,而做出这番英雄举动的主人公们是一群——女人们。
闯关打boss的女人们她们是一群矛盾的女人。
尽管她们只有职高学历,却可以在当时赫赫有名的三振集团中工作,成为了办公大楼里的“职业女性”。
她们的机会得力于政府的激励。
90年代开始,韩国企业给了女性更多的就职机会,这成为了韩国女性期望实现与男性平起平坐的一个重要契机。
然而,电影里的友娜很快就甩出了令人尴尬的事实,“因为廉价啊,非常听话,咖啡奶油砂糖也好,按照上司喜好调制好早上的咖啡……并且结婚怀孕后就会被解雇。
”
图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剧照因此,影片中的这些“职业女性”们,每天做的无非是调咖啡、为上司换拖鞋、整理杂物的底层工作。
在身着西装的精英男人眼中,她们甚至可以说是透明的。
企业在这些女人们的眼中是无限辉煌的崇拜对象,而对于企业来说,她们只不过是随时都可以被解雇丢弃的棋子。
带着这份“随时可能失业”的惶恐,她们积极地参加英语托业班,以期望着可以通过考试达标而获得晋升为公司代理的机会。
图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剧照。
所谓的职业女性每天做的无非也只是“勤杂工”的工作。
在这波热潮中,李子英、郑友娜、沈宝蓝尤为积极。
李子英,彻底的执行派,天生的梦想家,热情又天真地期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在三振集团中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职业女性。
然而,当她亲眼见证到公司污水大量排放进村民们赖以维生的河水中后,这份纯粹的梦想开始发生了动摇。
昔日宏伟光正的三振集团在她心中跌下神坛。
但是,李子英绝不允许梦想被玷污,她决定协同友娜和宝蓝亲自查出真相。
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完全信任着自己的淳朴村民们惨遭集团污水的毒害,这时,在李子英心中,成为职业女性为集团服务的天真梦想逐渐演变为期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图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剧照,子英发现公司工厂废气的污水严重影响了附近水域的水质。
一场与高层的较量正式开始。
在这个由子英、友娜和宝蓝一同作战、寻找真相的小团体里,如果说李子英是天真又纯粹的梦想家,那么郑友娜则是理性现实的军师。
尽管在职场中,她屡屡受挫,她绝妙的想法被人抄袭挪用,她被性骚扰的事实被扭曲成为了上位而主动投怀送抱,面对着种种不公,友娜不得不戴上冷酷不好惹的面具避免着纷争。
而在和两个好朋友一同对抗着企业巨头之时,她绝妙的想法和谨慎的、基于现实的思考总是可以为有时难免盲目天真的子英提供正确的出口。
不得不说,友娜可谓是小团队里的气场兼智慧担当。
与子英和友娜相比,呆萌的宝蓝则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
为了帮助朋友克服难关,她发挥着她的数学才华分析着数字。
为了找到自己心爱的金鱼她潜入上司房间与上司斗智斗勇。
宝蓝的一举一动都是源于真挚的情感,在这部充满权力斗争与谎言的影片里,她是一片纯白的存在。
图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剧照,左起子英、友娜、宝蓝。
整部影片就是跟随着这三个女人,一同对抗企业巨佬,克服难关寻找真相。
三个女生身上的种种特点标签都更像是编剧为了方便实现对抗巨佬的目的而打造的。
女人们也好像只需要打几个电话想几个想法拍几下桌子就解决了种种看似不易克服的难关,一直到最后,当子英用蹩脚的英语告诉美国大boss她胜利了之后,企业里身着西装的高管们排成两排为这群女人们鼓着掌,绚丽的光打在她们的身上。
看到这里,每个观众都能明白,影片里的女性力量的崛起更像是导演编剧做的一场理想化的梦,有那么一点不真实。
攀爬着权力链条的男人们处于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之下,三振集团尽享着被仰视的高光时刻。
对应着喧嚣积极的时代背景,集团内部也弥漫着一股盲目的乐观。
随时甩出的英文、被崇拜着的社长英俊帅气的美国脸、清晨的集体早操,无不透露出人们对虚华表象的追求。
与此同时,影片又毫不吝啬地展现着华丽表象之下男人们的不堪。
男人们被故意刻画成丑陋的、无力的、贪婪的。
图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剧照,一早全体员工的广播体操。
他们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掌控着一切的决定,同时又推卸着一切的责任。
面对权力高于自己的,他们便就只会依附、听从、惧怕。
公司上下,依照职位,从低到高,是代理、科长、部长、常务、会长、社长,很明显,这些男人们共同组成了一条权力链条,女人们要想查明真相,必须层层挖掘,在寻找公司排放污水真相的过程中,她们被权力链条里一层又一层的谎言所缠绕。
最终,谎言被逐步理清,常务排放了污水,部长帮忙隐瞒,科长趋炎附势,代理吊销证据。
而这一切,又全部发生在美国社长的掌控之中,他在看到公司的污点后并没有试图去修整而是去进一步地扩散污点,令公司逐步垮台,降低股价进而大力收购股份,再卖掉公司。
图 | 三振集团托业班的女生们集体向权贵say NO!
最终,重重矛盾都指向了最大的污点,原来整个三振集团都不过是美国人的棋子。
这一矛盾的构建无不指射着90年代里韩国与美国的关系,揭露出美国人的虚伪假善以及韩国人的懦弱贪婪。
图 | 外表迷人的韩国公司的美国社长。
把梗完爆的《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这部《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一经上映便火爆韩国。
它囊括了所有可能抓住观众眼球的因素——它玩着时代梗、操练着女权主义、讽刺着烂臭的资本家,它将喜剧与悬疑杂糅,既保住了观众的尿点又能让人开怀一笑,这样聪明的商业片拍法不火都难。
图 | 《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剧照同样将企业污水毒害人民的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的还有《黑水》,这部影片将现实主义风格贯穿始终,它没有代表过去时代的做旧感黄光,而是采用了灰蓝的冷色调烘托出揭示出资本谎言之后的阴冷感。
与《黑水》中被资本恐怖环绕的阴暗相比,《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的轻喜剧与悬疑杂糅的风格则令影片充斥着喜剧讽刺,讽刺之上又尽力地传递出了向往美好的正能量。
这两种风格,你又喜欢哪一种呢?
图 | 三位女主的复古造型在网络上引起一片热议,那你pick哪一位呢?
另外,玩转着时代梗的《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可谓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复古盛宴,女人们的复古穿搭足以组架起独特的“三振101”,你又会pick哪一位复古女郎呢?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韩国从不缺现象级的作品,《三振》可谓一部韩国版本的《隐藏人物》,韩国在对好莱坞类型的本土化改造上依然驾轻就熟。
三个女性依靠自身的努力奋斗赢得(男性)世界尊重的故事,这无疑也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政治正确”。
本片在“女性”的弱者身份探讨下,加入了“唯学历论”的社会偏见。
值得玩味的是,在财阀称霸的韩国,长久以来财阀和普通人的矛盾,用一个虚构的“三振集团”被巧妙的转化为爱国主义,转移成为韩企和日企的矛盾。
三星工厂事件的受害者等了十一年才等来了迟来的道歉,投资本片的乐天集团又是韩国财阀巨头之一。
影片在蚍蜉撼大树的主题之下,遮蔽了历史遗留在韩国的财阀问题。
戏剧性的情节始终无法描绘现实之残酷,人民如蝼蚁,在韩国也推不倒大树。
影片结尾处,不断在强调的1995,那个亚洲金融危机前的“盛世”,强调对于美好时代的怀念,更是在有意无意的展现韩国迅速跃为亚洲四小龙时期,人们对于资本的迷恋。
相对大陆译名 三振集团英文托业班,台湾译名更传神一些。
毕竟片头说了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却因为90年代韩国没啥互联网,找不出到底是哪家韩国的电子厂排放的污水。
只能查到21世纪三星和LG在大陆的工厂污染环境的新闻。
连应对媒体的通稿都和电影里如出一辙。
反正电影结尾把锅甩给日本和美国,秀了下朝鲜民族的市民团结。
既然玩民族主义,就别双标,用民族主义的思维查一下大韩民国的民族企业怎么祸害我们呗。
除了一个可笑的结尾,电影其他部分拍的很不错,如果站在女性角度来看,简直是神片。
用 黑水 的环保加探案做外壳,再把 隐藏人物 中黑姐们的工作状态换成90年代韩国职场对女性的歧视。
非常完美的一次本土化抄袭,比 沐浴之王 白嫖韩国电影做的更好。
韩国13周票房冠军,大概符合进电影院观众女性居多的数据分析。
都知道女性观众是看电影的主力,但女性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内容。
喜宝和如果声音不记得这种印度宝莱坞风格算是一类,目标人群和Netflix印度之外的印度农村留守妇女一致。
但这类人群只是现象级,真正的人群画像应该是城市中产阶级女性。
很抱歉,至少今年她们只有八佰 金刚川这样的男性电影能看。
毕竟疫情之下,好莱坞性别更平等的电影没有更多。
窃以为这部分女性观众更喜欢童话,Disney+的策略就是让儿时的公主长大,把社会的无聊当做反派,最终公主们能用纯净的心灵战胜中年危机。
其实菜英文也是如此。
至于走出电影院是否能让童话继续。
那是另外的故事。
现世一动荡,人就免不了怀念过去。
好比孔子喜欢郁郁乎西周,夏商时人动不动就说尧舜。
时代,总是过去的好。
今年也是。
中国人提文革,美国人说上世纪60年代。
韩国人,也有他们的时代执念。
亚洲四小龙。
今天聊的这部,正是基于这时代拍的女性视角电影——《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
先别被名字劝退,好歹这片蝉联韩国电影票房冠军已经13天,碾压朴信惠的《电话》,还是有料的。
01蚍蜉先说个细节。
集团常务初来乍到,跑到员工区问部长,为什么我桌上没工具刀?
部长看向科长,科长看向男下属,男下属看向底层女员工。
懂了吧?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错,但总要认错。
可谓锅从天上来。
她们是公司的编外人员。
学历不高,专科水平;工作内容,端茶倒水。
一旦怀孕生子,就碰到了职场的天花板,立刻被清退。
女人想摆脱螺丝钉的定位?
有两条路:靠男人上位,靠自己的能力。
托业600分以上就能当代理,成为正式员工。
于是不甘被替换的蚍蜉们,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恶补英语。
托业,这个英语资格证的含金量,意味着90年代韩企走向全球化的决心。
韩国人,要走出去。
女人,也要走上去。
其中三个女人,唱了一台底层女性被压迫的戏。
一个对电脑操作了如指掌,男人不懂,就请教她。
而她的日常,不过是擦皮鞋、倒咖啡。
一个是创意大师,而她的好点子总是被正式员工剽窃,徒为他人做嫁裳。
还有一个,以前是奥林匹克的数学天才,却埋没在贴发票的琐事中。
她们是有天分的莫扎特,而不公平的体制身份,如同“灰色使者”萨列里般拼命让她们干活,直到黯然退出企业这个舞台。
蚍蜉发现大树的致命洞口,是排污事件。
工厂排出的废水,让下游的村民纷纷换上疾病。
公司拿着水质检测报告,证明水质合格,让村民签下协议书,拿了微薄的赔偿金。
唯独这三个人不信。
因为检测报告上的数据,1.98ml,相当于一杯水中滴一滴酱油,有害物质瞬间被稀释。
而从排污水管的口径和容量推断,真实的排放量是一杯水中倒了一勺酱油,水一下子变黑。
这份检测报告是不是真的?
02大树三振集团,是家族制。
放在韩国,人称财阀。
老板的儿子,再不中用,也是位于人上人的常务。
向下属发飙,讲道理讲不过,也能用拳头威慑:这是我爸的公司啊!
作为家族的继承人,想必也是未来公司的接班人。
老子还没下台,就做好了新头像。
在这种体制内,一出大事,首先是瞒。
上瞒下,内瞒外。
对外宣布合格的检测报告,是假的;真的检测报告,被下令销毁。
始作俑者是谁?
正是公司未来接班人,老板的儿子。
背后的帮凶一大串,从部长科长,再到男同事。
外部力量也被财阀封口了。
前来调查水质问题的检察官,看的资料是被过滤的;掌握真相证据的媒体,写的一整面爆料被编辑部毙掉了。
三个女人想撼动这棵大树,难。
而在个人服从集体的体制内,叛徒的下场昭然若揭。
三个女人拿着检测报告作假的证据,向媒体爆料失败后,她们没有被解雇。
因为解雇员工,公司要付赔偿金。
她们的座位被挪到走道的角落,周围只有一个人,禁止员工和她们说话。
让她们心理承受不了,自行离职,才是最狠的惩罚。
03民族个人和体制、企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矛盾,被悄悄转移了。
升级成了民族主义和外来资本之间的矛盾。
回到背景,亚洲四小龙的盛世,正处于“三金”政府统治下,口号是迈向全球化。
公司股份制、去除家族世袭制,正是这一口号的产物。
这也是为什么,老板退位后,儿子屈尊当常务,接任的社长是外聘的美国人。
早已知悉排污真相的社长,利用该事件操控股价,连同海外资本试图收购公司。
三个女人再次收集证据,向其他中小股民游说反对收购案,成功获得高反对票,击溃海外资本收购的野心。
而这次她们的联合战线,是公司背后的员工。
和海外资本的恶斗,英语托业班的优势立马显现出来了。
懂英文,能看得懂社长和其他海外资本勾结的证据,能在对方大肆反抗时,能骄傲地用蹩脚的英文说:我们赢了!
有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味道。
结尾是大团圆,三个女人实现了每个人的小目标,通过托业考试,成功在体制站稳了脚跟。
看完这部片,最初感觉主题很矛盾。
想谴责财阀由上到下的腐败、从工业到传媒一手掌控,但又无法摆脱,只能按它们的游戏规则成为赢家。
想借鉴国外先进制度,但一遇外敌,弹丸之地的爱国信念和危机感,让他们又不得不联合讨厌的财阀一同奋起反击。
又爱又恨。
韩国人对财阀的感情就是如此,韩国人对国外资本的感情也是如此。
三个女人完成了人生的小小的转变,但在大体系下,始终无法撼动大树。
工作在三振,晋升用托业。
能脱离编外人员实现人生突围,用的都是别人定下的规则。
陷入进退两难之地的无力感,消解在对9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盛世的滤镜中。
泛黄的灯光、张曼玉同款发型、新开的卡拉OK厅···
现在的韩国年轻人,也和我们一样,在叫苦。
房价高企、就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阶级固化越发严重。
而90年代,是韩国计划经济逐步解体,经济腾飞的大跃进时期。
只要不出差错,企业包管一辈子饭碗,在大企业工作就能得到尊重,晋升的通道也并不那么狭隘,只要托业过600即可。
对90年代的缅怀,在片中被寄托在一个理想人物——沈宝蓝的部长身上。
企业出现负面,一肩抗下所有责任;对被埋没才华的下属,能发现她们的闪光点,让她们这颗金子不再蒙尘。
部长和90年代一样,早早逝去。
但部长留下的话,才是这部片的题眼:总觉得以前好,对于没有在以前生活过的人来说,是很不负责任的话。
即便在这个内外交困的时代,与其怀念过去,不如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现在吧。
*关注「南山采芹人」:看些冷门电影,读点冷门书,说句冷心话。
宝蓝的上司是太让我感动的一个角色。
你无法直接评判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但他的确陪伴着宝蓝成长,如父亲一般的人物。
“现在世道越来越坏了吗?
我很喜欢以前的人,以前的一切,但现在好像大家都不关心别人了。
如果说以前多好多好,这对没有经历过以前的人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话。
所以现在经历的每一个瞬间,都同样重要和珍贵。
”宝蓝父亲去世的时候,她的上司留到了最后。
她上司癌症快要去世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帮宝蓝扛下一切责任。
也正因为这样,在追悼会上,公司来的人寥寥无几。
你的追悼会,你想要什么样的人参加,多而杂,难道不觉得吵吗?
少而精,真正为你离去而难过的,那才是最重要的啊。
所以我觉得,我觉得宝蓝的上司,拥有了一个特别珍贵的追悼会,难能可贵。
你快要工作了,希望你能有紫英一样的有勇气,有底线,善良正直的人,“我希望工作是能给人带来价值的,而不是减损价值的。
”有多少人工作就只是想混口饭吃?
你也想这样吗?
相对大陆译名 三振集团英文托业班,台湾译名更传神一些。
毕竟片头说了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却因为90年代韩国没啥互联网,找不出到底是哪家韩国的电子厂排放的污水。
只能查到21世纪三星和LG在大陆的工厂污染环境的新闻。
连应对媒体的通稿都和电影里如出一辙。
反正电影结尾把锅甩给日本和美国,秀了下朝鲜民族的市民团结。
既然玩民族主义,就别双标,用民族主义的思维查一下大韩民国的民族企业怎么祸害我们呗。
除了一个可笑的结尾,电影其他部分拍的很不错,如果站在女性角度来看,简直是神片。
用 黑水 的环保加探案做外壳,再把 隐藏人物 中黑姐们的工作状态换成90年代韩国职场对女性的歧视。
非常完美的一次本土化抄袭,比 沐浴之王 白嫖韩国电影做的更好。
韩国13周票房冠军,大概符合进电影院观众女性居多的数据分析。
都知道女性观众是看电影的主力,但女性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内容。
喜宝和如果声音不记得这种印度宝莱坞风格算是一类,目标人群和Netflix印度之外的印度农村留守妇女一致。
但这类人群只是现象级,真正的人群画像应该是城市中产阶级女性。
很抱歉,至少今年她们只有八佰 金刚川这样的男性电影能看。
毕竟疫情之下,好莱坞性别更平等的电影没有更多。
窃以为这部分女性观众更喜欢童话,Disney+的策略就是让儿时的公主长大,把社会的无聊当做反派,最终公主们能用纯净的心灵战胜中年危机。
其实菜英文也是如此。
至于走出电影院是否能让童话继续。
那是另外的故事。
记得第四次季度启动会的时候,公司开始破熵增,学习亚马逊的企业文化,告诉我们要保持初心,保持“第一天”精神。
那时我不太理解有什么好保持的,看完这个电影,我突然想明白了:当我们刚进公司的时候,每个人都为自己立下了雄心壮志,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心态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公司好的地方称赞,不好的地方也要大胆的说出来。
可直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已经在成为了这些不良氛围中的一份子;刚开始想着自己要出淤泥而不染,结果发现自己也成为了一坨淤泥...或许我们的公司有对待员工不公平的地方,但我们每个人已经将这份不公平视为常态,没有人能如电影中主人公这般大胆且不放弃,她们敢于挑战高层,我们是否敢指出上级的错误呢?
我们只会抱怨,缺从来不进行指正,或许这就是我们的懦弱,这也是导致一件件悲剧产生的原因之处吧,so sad.
因为喜欢李絮所以才看的这个电影这些又酷又飒又坚韧的姐姐们,聚在一起,为自己为他人争取利益,大声喊出不公。
看着看着,我莫名哭了就是那种情感不自控,眼泪忽的出来了此时我并不伤心,也没有一丝感动但,就是突然流了眼泪大概我现实中是个小弱鸡且不懂得争取吧好了,因为豆瓣要求写140个字才能发图算长评,我也才唧唧歪歪莫名其妙的写了这么多,就为了发一些触动我的情节PS:啊,那个时候的复古装扮可真好看
。。。。。。。一个非常不会讲故事的电影
啊,韩国编剧好会写啊,节奏感好好,俗套的故事加入生活的质感就好看多了,比《黑水》的观感好多了。视听上,黑水准确但无聊,这部粗糙却生动。
百想的最佳影片真是没什么说服力,用职场女性反学历歧视做开场,全片却少以其为阻力的事件,英语的元素也是到最后才强拉硬扯过来救场,拍跑题到这地步还真不多见。讲女性主角的电影,片中出现的所有男性形象都是以反转立起来的,一个好转坏,一个坏转好,两个好转坏又转好,两个分别好坏转丑,合着在这逗观众玩呢。还有两个分别在第二幕结尾和全片高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救场作用,其中一位甚至被塑造成完美的父亲形象,压根就不是女权电影的逻辑。看到最后也明白了,这其实是一部民族主义电影,把大资本家塑造成傻子,让底层小职员对抗外国资本,行吧。
太尬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台译名:菜英文,不在怕。哈哈哈哈哈哈,不只是信达雅,简直是吊炸天,看完便懂,哈哈哈
⒈韩国的电影选材真是不错,可是照以往失去了些许锐利度,而且也不能让人信服,这个故事太多bug了,三个底层小员工,竟然揭露出公司重大事件,重要证据也能随便处理,还有儿戏般的谍战,都很是让人出戏;⒉原先以为是揭露大集团内部肮脏事件,是对抗整个大公司体制,可后面却开始转向,成为外国资本的侵占,可能会引发韩国人的好感,可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犀利程度却少了许多,而且让三个女性作为主角,也没太体现出女性崛起来;⒊关于三个演员,表现还是不错的,个性分明挺有记忆点,然后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领导,身处灰色地带,可最后却倒向了白色这一边,可能这才是现状,毕竟像是女主那样的人太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最后这里面女性的打扮好潮啊!
95年,三个在大企业工作的基层女员工受学历之困不得升晋,因意外发现公司排废超标,通过调查得知此事牵扯高层,最后合力粉碎国际金融巨鳄收购公司阴谋的故事。三姐妹三种性格,各具特点,再加上一起上英语补习班的底层女职员构成那个年代奋斗在职场的女性群像。蚍蜉撼大树,很爽,美中不足的就是结局大团结稍微有些套路。
看开篇以为是部女权主义电影,大幕拉开心想可能是要讲底层职场女性揭露财阀黑幕,最后发现是讲大韩民族对抗全球化阴谋加女性风采展示。
很无聊,而且和名字没啥联系啊……
集合了女性爭公義和民族主義的命題,做得卻挺庸常。「英語」元素根本不太重要
不喜欢这种浮夸的形式,就差加上阿三式的歌舞唱跳了…
这个留在公司的点倒是还挺新颖的猛地听上去,但是好像经不起回想,而且刻意淡化了危机对当地对企业造成影响。虽然这部片子是想聚焦于女性奋斗,但似乎处事逻辑有点跑偏
嗯~ o(* ̄▽ ̄*)o ,我是来看李絮的。
爽片拍得太赶就会显得太假,李絮凭这电影得青龙女配只能说明那年的电影整体上都不行。。
普普通通
故事虽然老套,但是不断反转还是挺有意思的,最后也蛮感人的。三个女孩果然李絮最出彩,女一用力过猛,女三演什么都一个样。
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了点韩国职场女性遭受到的歧视与不公平待遇。电影后期剧情的发展让人觉得荒诞无稽,有点太扯了。
片名不好,更加偏重偵察過程,人物都很豐滿,波瀾轉折和幽默感都會到位。
和学英语都没啥关系,对抗企业的员工,最后反而毭升职了,就有点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