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喜美子忘情的跳着弗拉门戈,那一刻,我们尽情释放。
舞蹈透着感怀人生的无限悲凉,透着于黑暗之中奋发的不懈——某豆瓣网友说:“假如一个女人不再年轻了,心里还有隐隐的痛,无处说,那么应该考虑去跳弗拉门戈舞。
”同意啊喜欢小岛和浅野在落日余晖下忘情的拥吻,身边是塞纳河,深情款款,身边是巴黎铁塔,见证爱情无数。
那一幕,真庆幸,你们还爱着。
因为江国香知,才看了《东京铁塔》。
区别于《冷静与热情之间》,《东京铁塔》是两段忘年恋。
和《冷静与热情之间》一样,故事很简单,但布局背景都很文艺,边看边截图。
第一段——18岁的小岛和妈妈的好友,年长自己20岁的浅野。
这段感情在3年后公诸于世,其间,浅野的先生和小岛妈妈都发现了这段外人眼中的不伦之恋。
被迫分开的一段时间里,浅野还是和丈夫离了婚,虽然这个男人始终认为他的妻子离了他,是无法生活下去的;小岛被妈妈送去法国留学,终日作画,画得都是浅野。
影片的最后,单身的浅野夫人只身前往法国,在和她有同样感情经历的小岛房东太太的帮助下,去找小岛,小岛在同学的告知下一路狂奔找到了清水,两人相拥,与落日余晖之下。
第二段——大原和家庭主妇喜美子,相差十几岁,因一次倒车事件相遇,进而发生了感情。
在自觉没有前路之后,二人分手了。
此后喜美子专注于弗拉门戈舞,在她的舞蹈表演会上,大原送去了最后一束红色花朵,如同罂粟一般耀眼。
这段感情,在随后二人追车撞车之后,无果而终。
本片根据江国香知改编,她的小说基本涉及的是“边缘”爱情,比如《沉落的黄昏》,比如《一闪一闪亮晶晶》,冷艳清幽透着丝丝暖意,但最是渗着彻骨的绝望。
没有看过《东京铁塔》原作,不知江国的结局如何。
抛开世俗的眼光,接受每一段爱情,因为它们都值得夸耀和祝福。
"人和人在被相貌和性格吸引前,是被什么所吸引呢? 是气息." 在电影《东京铁塔》的开头,40岁的史诗对18岁的少年透说。
她是他妈妈的朋友,有丈夫,有钱,有闲,而且依然美丽。
史诗一直觉得少年对她的迷恋只是暂时,总有一天这样的露水姻缘会随着他的长大而消失。
可是三年过去了,透对她的爱只增不减,他不再满足于每礼拜三下午等她的电话,“我不想只做你的玩具!”他要和她正大光明地交往。
史诗委婉但坚决地拒绝了。
理由很充足,富有的丈夫,可畏的人言,还有他们之间二十岁的差距。
痛苦的还有丈夫。
他早就洞悉了妻子的外遇,却从未说破。
因为爱她,希望她会回头。
直到一天,他愤怒地挥拳将透打落到水池中,大声责问:“当你30岁时,她已经50岁,当你40岁时,她已经60岁,你还会爱她吗?"我想透大概自己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吧,但现在的一刻,他很爱她。
浑身透湿的透在众目睽睽下伏在史诗的膝盖上请她和他一起离开。
她的心颤了颤,还是拒绝了,“我不要坏了的玩具。
”透终于绝望地远走他乡。
史诗才发现她的心魂也随之离开了。
史诗的扮演者是日本著名的影星黑木瞳,她还出演过另一部很出名的电影《失乐园》。
现实中,她不仅事业成功而且家庭幸福。
有人说这个被称为日本最美丽的家庭主妇的女人有一种既贞节又放荡的气质。
我喜欢她扮演的《白色巨塔》中财前的情人花森,一个爱得再深也很清醒的女人。
爱情是不是该有条件呢?
我觉得有。
开始的激情过后,“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相处是否能和谐长久。
不过如果总是苛求条件的匹配,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不顾一切去爱的经历。
在世为人,也算白活了。
整个电影中其实最让我感动的人是史诗的丈夫,他把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交给早已失魂落魄的史诗,爱她,所以还是决定放手。
在影片的最后,有情人终于得以在巴黎的落日余晖中相拥而吻。
完美的结局。
但也就是当个电影看吧。
可是史诗最后对透说的一句话,还是让我心生微微的感动.“就算你明天就改变主意,我还是会爱你。
”
想起大一大二的时候,和宿舍几个女生没事总会聚在一起看电影,类型也以爱情片居多,但不论或喜剧或悲剧,但凡不太贴近现实,或者着重刻画唯美,她们总会发出许多“为现实呐喊的声音。
”“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才能享受”“现实中哪里有这么痴情的男人哦,好假”“对于男人女人来说,爱情都从来不是第一位的,钱才是第一位”面对女生们高涨的批判情绪,我往往无言以对。
在欣赏一部爱情电影的时候,心中还要默念“这样的爱情不现实”“现在看上去很美好,将来一定会分手”这样的“醒世恒言”,难道不觉得徒增烦恼么。
是打算作为反面教材警戒自己不可盲目坠入爱河?
还是觉得这样就能避免自己将来因为一时冲动跟了个“穷小子”?
其实不只是我的前舍友们,面对如梦似幻的爱情故事,大多数女人们的想法往往相似:渴望做灰姑娘,却叹息现实中没有“王子”;期待纯粹的感情,却总把它拿来和物质比较。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求之不得,那么多难以抉择。
这样的选项有很多,有的人爱摆出:“你的父母怎么办”“别人怎么看你”这样的话。
有的人会说“轰轰烈烈的爱持续不了多久”。
一直觉得这样的话很空洞。
没有不现实的故事,只有不能直面内心的观众,情感与物质其实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只因为人性本贪婪,渴望两者皆得,所以才会令人如此纠结。
畏惧年龄差异,贫穷,他人的眼光,只因为这些在自己心中都比对TA的爱更让自己在意,仅此而已。
面对一个说爱你,却放弃你而选择了物质的人,其实只是很确定的说明了后者对于TA比较重要而已,至于这份爱是不是真的,我认为取决于自己的感受。
你说它是真的,它就会在你的回忆里成为真实的一部分。
而大多数那些一边看着爱情片一边给自己泼冷水的人,最后浇熄的,不过是自己心中的一分纯粹。
保持纯粹和直率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对自己。
写了那么些话,只因这部电影与豆友们的影评让我想到了许多。
电影里结尾诗史说了一句老套煽情却很真实的话:“就算下一秒你改变心意了,我也不会后悔”至少我认为这句话是她当时心情最好的写照,坚信自己拥有过的是美好的,那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对自己诚实一些,这始终是找到心中所求的最好方法。
“两个十九岁的东京少年分别与比他们年长20岁的已婚女人相恋。
诗史与透的恋情已经持续两年了,两人不能经常见面,多数依靠电话谈情说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交流。
透的同学耕二高中时候就和同学母亲有过不伦之恋,分手后虽然在和同龄女孩交往,但同时又和已婚女子喜美子保持肉体关系。
根据江国香织同名小说改编。
黑木瞳和岗田准一主演,另一对情侣由寺岛忍和松本润饰演。
” 导演好像比较偏重表现分别代表了精神和肉体两种不同类型的恋爱。
看了看影片介绍,类型那栏孤零零的只有三个字“爱情片”。
封面是繁华而寂寞的东京塔,由夜晚的黑幕和零星的灯光映衬着灯火绚烂的东京塔。
感觉导演没有把这电影拍得很忠实原著。
对于作者描述的社会现象,比如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爱情和人生的不同理解和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婚外情等。
感觉没有特别重视。
因为,原著中开篇第一句话是,“世界上最令人感伤的景色莫过于雨中的东京塔了。
”而我在镜头里,没有发现透的寂落。
我爱过一个男孩,爱的用力,最后遍体鳞伤。
最记得的是,不会表达害怕失去的方式,于是每次告别的时候都会拼命的拉住他的衣角,可怜巴巴的哀求他多留一会。
害怕松手,他就这样远去。
而他总是微笑,一把把我推开,四目对视,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千里。
我以为只要我一直用力,结局就会像大多数的童话那样圆满,只可惜属于我的那出童话像海的女儿一样,化作泡沫散进无边无际。
直到现在也不明白爱情是什么,但我相信它蕴涵着巨大的力量,大到可以抛弃你的性别、国度、种族、阅历,任你是豆蔻少年还是鹤发童颜都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东京铁塔》里的爱情面临的是年龄和婚姻的双重考验。
透会在下雪天默然流泪,即使面对心爱的人也会倏然沉默,因为他害怕此刻的美丽不久就会转瞬逝去。
透爱的用力。
清水有太多太多的顾忌,四十岁的女人早已不再年轻,早已输不起。
三年,她周旋于爱和责任中,任是镜花水月也跌跌撞撞到毫无生气。
清水爱的用力。
不想用道德的尺度对这段感情左右标鉴,只是巴黎桥上的那个重逢,迎着落日的拥抱直暖到我心里。
可以相爱,真好。
女孩,看看这部温暖的电影,真正的爱情其实很美丽。
挥挥手告别象牙塔里的单恋,下一次不要独自用力。
会有人站在桥上等你。
夜里又安静地重温了一次 《东京铁塔》。
很少有电影会让我刻意花时间去重温。
但是这一部却是例外,原因?
不知道,但我就是喜欢这样的故事。
美丽高贵的诗史,忧郁又深情的透,20岁的年龄差距,却无法阻挡两颗相爱的心灵的彼此靠近。
诗史在第一次见到透的时候就说他很有艺术家的气质。
那少年忧郁的瞳孔散发着艺术家特有的迷人气息。
我很喜欢。
在爱情快餐的时代下,原来40岁也可以拥有一场真爱的邂逅。
其实,所有的邂逅都来源于内心庞大的寂寞与温暖的陪伴的延续。
邂逅的结果在于是否拥有奋不顾身去放弃一切的勇气。
不过,当你40岁的时候,她已经60岁了,老太婆,你还愿意陪她走下去吗?
我深深地相信透是可以的,因为他是那么地脆弱需要她的抚慰。
可是,我多么希望脆弱的他终有一天可以坚强起来也给她一份细水长流的依靠。
略去电影中的某些成份,这部电影到处充溢着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完美主义以及小资主义,深得我心。
只是一个40岁的女人,拥有令旁人羡煞所谓自在美满的幸福生活,真的值得去放弃一切吗?
我不愿意。
因此我更爱这部电影。
(PS:原来我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讨厌松本润的。
)东京铁塔巴黎铁塔,曾经梦想追逐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停滞不前,尘封掉所有的过往埋葬掉所有的梦想,唯留我在化学反应中苦苦挣扎……
[ 东京塔若如能够一同看到,光芒便能永不熄灭,虽然只是同样的视野,而身处两地第一眼的魔力镶嵌在银白的十字架上,从一点出发,难以逃脱十字分叉的选择;又或是四点殊途同归会聚一点,不再犹豫背过身的刹那,“为何看我演出的人是他?
”,就连艳红的玫瑰也不能止住酸楚的泪滴阿等等,即使你明天就改变主意,我还是爱你,だから あした あなたの気持が離れても、愛してる。
我还是想看看那张生气的脸,这样你再也不会找我了吧?
明白了 ]ok今天来说说电影的画面画面非常地凄美和柔和,不得不说构图非常完美,感觉导演有些完美主义倾向而且用心良苦,很多画面单独截图下来就是一张绝佳的平面作品,摄像用了很多的道具烘托气氛,比如雪,雨,颜色,手机等,然后尤其喜欢用背景虚无的方法来聚焦,比如雨夜,比如冈田准一在高楼准备跳楼那一段,绚烂的东京铁塔给这段情节定义了凄美的基调,使人难以忘怀。
一直感觉日片比较细腻,不仅是画面,连人物情感也刻画得尤为细致,有的时候倒让你有点局促不安,屏息,怜生的感觉。
至于这个片子本身有点类似城市宣传的感觉,不可否认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烂漫樱花飘绕火红铁塔,一段超越年龄和国度的爱情...anyway,看了这个再去看看我们国家的一部宣传武汉的片子,呵呵也许你又会有另层的不同体验?
“我现在这儿可以看到东京塔,你那可以看到么?
”“我这儿也能看到。
”“可是,我们在不同的地方。
”……可是,最后,你还是到了我所在的地方。
——《东京塔》文/杰夫很多东西,被我们记住,被我们想起,并不是真的就有多美丽,只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所以,即使再漆黑的夜里,依旧闪烁着动人光芒的东京塔,之所以皎洁,正是因为它的背后不知道隐藏着多少回忆和思念。
记得很小的时候,住过的那所老房子,躺在床上,抬眼就可从墙头的小窗口,望到故乡那高耸的电视塔。
我在那座老房子里生活了10年,也就望了那座电视塔10年。
我想,跟我一样,过去生活在那座电视塔下的蛛网般的弄堂里的人们,现在每每看到它,想必也都会或淡或浓地想起那些曾经属于各自的故事。
稍大一点,我到外地读书。
学校所在的城市夜空,时常绽放着娇艳的烟花,那些烟花总是把那座娇小的城市衬托得格外柔美。
也就是在那些绽放散落的灿烂里,我遇到了有生以来觉得最美的女孩。
我们认识,交往,一起拥有幸福,然后分开。
从此分隔两地。
如今,她早已结婚生子。
可是,无论我在哪座城市,当夜空闪起陌生而又熟悉的烟花时,我的脑海中仍旧会浮现出她的脸孔。
尽管,我知道,这么多年,彼此都应有了极大的变化。
可是在烟花深处,她的面孔依旧那样美丽澄净,就连脸上那惯常挂着的淡淡微笑也仿佛不曾改变。
再后来,我去到北京。
那座庞大的城市,庞大到令每一个新到那里的人都会觉得不知所措。
可是,就是在那不知所措中,我却记住了这座城市初秋傍晚斜斜洒下的阳光,明亮却不失温和熨贴。
后来,即使在其它城市,不经意间,看到天边夕阳浅浅地铺下温暖的光线,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座城市的朋友,想起跟那些朋友穿过一条条安静地胡同,想起初秋那些胡同深处淡淡传出的桂花香。
如今,我房间的窗外,看不到电视塔;我所在城市的夜空,也很少有烟花绽放;而江南绵绵的细雨,也总是让我很少在秋天再去体味到同样温暖清爽的夕阳。
毕竟如同《东京塔》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中太少太少。
因为,在现实里,东京塔尽管依旧矗立在那里,闪着同样的光芒,可是塔下的樱花却早已开了一茬又一茬。
所以,过去了,就很难再回头吧。
即使我们这些曾经在一座城市,仰头看过同样的景色;即使我们曾经喜欢过同样一本小说、喜爱同样一部电影、钟情于一样口味的咖啡,乃至于曾经痴迷于同一张唱片,可是我们后来也依然无法再次相遇。
即使再次相遇,我想,我们也无法如同《东京塔》里的透和诗史,可以那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吧。
因为,我们本就在不同的地方,也因为,我无法去到你那里,你也无法到我这里。
两种爱情,朝朝暮暮还是曾经拥有?其实哪种都面临着选择面临着失去.不敢想像,重逢之后的纯情少年目睹着枕边人那真实而日渐衰老的容颜,他还会用画笔去纪录吗?也不能想像离开了天真而热情的舞者,不羁少年还能爱的那么热烈吗,像燃尽生命般的去爱.你动心了吗,一个纯真的美少年那么爱你,用身心专一地爱你,你的岁月在他的爱里轮回.你动心了吗,一个不羁的美少年用他的青春吸引你,你的寂寞会被他的热情燃烧.你动心了吗?可是,你敢吗?
对我而言,影片的名称和海报很有魅力,然而故事却跟我所期待的丝毫不沾。
又是敏感的话题,开头的出格镜头让我原以为又是一部肢体语言陈述的影片,但拍摄得恰到好处,只有爱情没有色相。
虽说我与透的年龄差不多,但思想境界完全是两个层次哇,真的很难理解其中的爱情。
唯一让印象深刻的就是黑木瞳所饰演的诗史,既贞节又放荡,人前人后截然不同,抽不到有底牌的女人,乃是尤物。
诗史说她多坐了一站车,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可终究是到了错误的地方,人生虽不该但确实是单一的,应该尽量去配合这枯燥而不是去试着让它变得丰富。
温柔的外表、素净的气质,骨子里却跃动着一种不安分,喜欢。
爱情是纯洁,但透着道德这层镜片来看,他们这种执着只是盲目的罪过,结局虽美好,也只是编剧的好心吧。
完美的诠释了一部电影如何做到又烂又俗,另外沙滩戏那个段落负责调色的师傅是喝醉酒了么。。。
冲着母子温情去看《东京塔》,结果资料馆给放成了人妻不伦恋《东京塔》,所有观众都方了但却秩序井然看得津津有味,不争气的我还差点看哭了… 寺岛忍有赢黑木瞳。查了下,导演也是《贤者之爱》的导演,他这辈子怕是过不了这道坎了…
第一次是在网吧刷夜时看的,觉得很不好看。拿出来又看了一遍,还是喜欢不起来,不过寺岛忍真是会演戏。我怎么就那么不喜欢黑木瞳呢,都怪魔女的条件。
喜美子才是最需要被解救的……但是却没有结局
因为这本书,开始认识到江国香织的细腻。。
“爱情中的甜蜜和野蛮和人生是不相容的”
比原作多了两个特别神的修罗场,看得鼠拍手叫绝,想不出来电视剧版要怎么拍才能改编得更好了,可能把那些莫名其妙的撞车和劈情操给去掉吧。从岡田准一的皮鼓开始到山下达郎叔唱FOREVER MINE结尾的电影,穿插大量本润猫猫行为观察。
宣扬不伦恋的电影,在爱的名义下,什么操蛋事儿都干得出来,自己还较着怪不错儿的
十年前的电影现在看来依然精良。同样是不伦,没有昼颜那些噱头,没有玛丽苏壁ドン,但依然感动。看来日影的黄金年代是回不去了。十年前冈田准一还青春洋溢,松本润原来早演过这种尺度的戏,上了主妇觉得自己了不起,没想到反而被主妇榨干了…弗拉明戈真帅气。枕在大腿上睡着真好~最后一幕赞!
哈哈哈哈今天资料馆的大乌龙!之前群里就有影迷提醒过了,结果还是搞错了,一堆人冲着小田切让很早就去排队了,结果温情亲子片儿变成了出轨大尺度片儿,散场后一片围追堵截检票大叔好可怜。其实这片子也还不错,演员都很卖力用情,把观众带向那个纠结情欲饱胀的氛围,就是男12号的头型……太洗剪吹了
韩国也有一些不伦恋,但往往会为不伦找一些“理由”,比如女方家庭不幸啊什么的,但日本就是纯粹的不伦恋,我就出轨了乍的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的第一场,居然放错了。本来是要放8点多分那部。emmmmm…。还是不错的,会让人有夜晚的感觉,觉得年龄差距大的不伦恋也没什么,他们各有所需,少年喜欢成熟的少妇,能带来成长,新的东西,成熟的需要温柔的陪伴。哎,这都是夜晚的细语。白天还是认真工作吧!
5.8/10。主cp像女主人和她的保安,即使是黑木瞳,也救不了男主这个没情没趣的木头桩子。副cp还勉强凑合,至少有股鱼死网破的疯劲儿。
和色女朋友们窝在床上看的,不会再看第二遍,不理解年轻男孩有啥好,黑木瞳也老拉
日本人就是怪怪的
两星半。(同名惹的祸,明明是想看小田切让主演的母子情的)。两条线都是年上女的不伦恋,黑木瞳很美,但故事太狗血,倒是get到了冈田准一的好看,以前从不觉得。更喜欢松本润那条线的女主,找到并把握自我,坦然放低。PS,看到黑木瞳陷入女大男小的虐恋,想起《魔女的条件》中的女巫脸,有种“苍天饶过谁”的痛快:)
舞就是要你看我/看我的身体我的脸我的媚/我的热烈我的痛楚/你看我/但你无法偷窥/因为我已经打开/并且要你看/我的身体不再是你的欲望/而是我之写。《费兰明高女子——如果你不爱我,请不要伤害我》
时隔多年仍旧一无抵抗力,老女人的魅力什么的,大概是只有成佛了才放得下的东西......个人感慨,跟电影没屌关系,是个烂片儿,尤其结尾的处理,属于那种对真实生活的一无所知的郭敬明式浪漫(我就假装自己知道什么是郭敬明式)......只有踢踏舞好评。
拜资料馆错放所赐,看了这么部狗血矫情外强中干的片子,无论是洗剪吹审美还是价值观都过时得让我无法欣赏。只有弗拉明戈舞还能看。
真喜欢那段弗拉明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