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概一刻钟开始记的,前面这部分已经抓住我了,让我能够相信它讲的故事和讲故事的能力都不错^ ^果然没有失望,到最后一秒都很喜欢!
整体来看影片融合的感觉比较明显,各种风格都涉及到了,也没有很大的割裂感,说明导演的协调技巧和驾驭能力都是很好的。
尚不完善,只是记录一下心路历程(。・ω・。)
很好的电影!
情节跌宕起伏!
想象瑰丽神奇!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剧整体豆瓣评分不高,个人观感很不错。
情节的反转做的很出色,身边人居然是敌对阵营的监视者,支离破碎的梦居然是断片的记忆!
主人公在火星上遇险一幕,很真实,带感,有震撼性!
面罩的破裂,氧气的流失,逐渐窒息的表情,甚至扭曲的五官和凸出的双眼,音效上也很出色!
生命的美丽——观《火星任务》有感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神的眼里我们只是一些斑点。
渺小的我们在宇宙面前,只能是低到尘埃的崇敬,渺小的我们在生命之面前,只能是由衷的赞叹。
生命的创造看着那些生命种子的飘落,将地球装点的勃勃生机,看着美丽的DNA序列的飞舞,那样的轻盈,那样的神秘,真的感到一种生命初始创造的欣喜。
当火星外星人,将从宇宙大爆炸再到单细胞生命的出现,然后生命从海洋到达陆地,爬行动物的出现,恐龙的灭绝,人类的进化,最后生命的极致绽放的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感到了一股让人震撼的力量。
每一个物种的出现都是历史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人类就是因为漫长的生命的创造的过程,才会像今天这样的完美的让人赞叹。
每一个生命都必须是独特的,所以当现在克隆技术日渐进步的同时,不仅让我们担心这样的非自然的复制,会不会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困境。
也许,克隆给失去最爱的人带来了福音,给他们能和最爱的人重逢的机会,但是其实在我看来,我是不会同意克隆的,因为,人类后天的影响仍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同样的人,同样的基因,也会存在不一样,同时我们看到克隆人的出现,我们的道德伦理甚至于是否也同样适合他们。
生命的创造,是一个及其美丽的过程,也许它很漫长,也许它带着毁灭,但是生命的创造让我们看到极致的美丽。
生命的逝去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同时看到了生命的逝去,是放弃伍德罗自己的生命,而为了其他的队员生存,是先期登陆人员的逝去,为了后面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是杰姆放弃自己返回地球的机会,去寻找宇宙的奥秘,这样的是生命的逝去,让人看到了一种崇高。
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感受科技进步的发展成果时,有无想过,这样的靠科技背后,多少人付出了他们的汗水,甚至于生命。
我们需要的是珍惜。
也许,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带给我们自我的毁灭,是核弹的爆炸,带给人百年噩梦,是水污染,带给人类的恐惧,是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带给我们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
科技的发展,应该尊崇人类的发展方向,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
科技的发展,是否就是意味着有人必须要牺牲,也许在这样的电影里,有一种英雄主义精神的出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科技的发展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这些科研人员的保护。
帕斯卡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生命就是这样的美丽,是生命初始给人的喜悦。
当阳光破云而出,当尖芽从石头下钻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希望。
生命是如此的美丽,是生命逝去带给人的震撼。
生命的逝去,是为了集体放弃个人的大无畏,是落叶归根的静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安然。
充满悬念的星际旅行。
布莱恩·德·帕尔玛真的很会制造悬念,登陆火星之前,可是够紧张的,好久没看到,这样让我忘记电影时长的电影了。
救援小队登陆火星之后,却没有了很紧张的悬念,只讲了一个普通的故事:火星地球是一家。
特效做得还可以,演员也谈不上发挥演技的地方。
照例好莱坞的制作,少不了描绘一下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比较俗套了。
亮点就算片头的长镜头和剧中紧张气氛的渲染及拍摄的手法了。
这部电影又通过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类的未知问题:起源。
影片中,火星人在火星灭绝之时,向外太空(通过影片显示他们有能力飞的远远大于银河系)发射无数飞船撤离,其中有一艘奔向了地球,把基因带到了地球,才有了地球生物的进化。
但是,既然火星人早就有能力很轻松地飞往外太空,地球肯定早就被他们探索遍了,也肯定做过比(无数类似地球人登录火星然后种植藻类培养细菌)这种还高级的把戏。
所以怎么会因为是火星人逃难之际才向地球发射了基因火种呢?
除此之外,火星人真存在的话,以影片中显示的火星高级文明,怎么不会有那种围绕太阳系内各星球的火星人造卫星(类似地球人的)的残骸漂浮在宇宙中。
还有火星人遍布太阳系的建筑等等,从来没被发现过。
这些我感觉都是电影的硬伤啊。
而且,即使火星人最后逃难时,也应该留下一些证明存在的印记,肯定不单单在火星一个星球上,银河系内的星球应该都有。
(当然,这可能与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相悖,但既然火星人都在火星上留下了印记,没道理不以很轻松的代价在其他星球留下印记啊)。
(这一条需要比较专业的地质学家解读,我是猜想)再者,火星毁灭之时,电影里的全息影像显示地球已经处于较稳定状态,只是在板块漂移阶段的初期,但是很多绿植,海洋,蓝天白云通过地球全图都能看到了,有了一套含氧气的生态系统存在,为什么没有火星人在地球定居或活动?
实际上又回到了我所说的第一条了。
对于这样宏大主题的电影有很多,可是对人类起源这个问题真的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这部《火星任务》的主要表达两点,一个是人类渴望去探寻自身起源之谜,第二,探寻的结果是人类的源头是火星人,并且火星人分散到地球与其他河外星系去了,于是,电影里的一个宇航员也随着仅存的火星人去河外星系探寻祖先了。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想要表达这么宏大的主题,没有必要衬托人类的伟大,应该表现人类的无知与渺小。
电影中随处可以看见表现人类无力的地方:刚刚探测到有冰的时候就被龙卷风撕裂成碎片,为了到达火星却因为一点点失误(输送燃料的地方没有仔细检查,有破损)而失去一位宇航员,就连火星人出现的时候都是比人类要高大,人类不得不仰视他。
人类是很渺小,却往往不知道自己渺小,以为自己很强大,什么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事实呢?
大概宇宙中只有人类最渺小吧。
这些天电影院也在放一部关于人类寻找自身资源的电影《普罗米修斯》,呵呵呵,两名名导表达的方式截然不同,《火星任务》的外星人是人形的,友善的,会为星球的灭亡而落泪。
《普罗米修斯》的外星人却是暴力的,残酷的,就连人类自己创造的机器人也是冷冰冰的,会因为自己的好奇而让人类感染病菌。
谁也不知道真正人类的起源,或者说制造人类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友善的还是暴力的,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
但有一点,只要我们是被他们创造出来的,那我们就一定是渺小的!
p.s.突然想到这两部电影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人性的表达。
《普罗米修斯》中人类之所以要寻找自身的起源是因为那个大富翁想长生不老,满足个人的一己私欲。
而《火星任务》中的那些宇航员他们是想科学家,是梦想家,是为了整个人类的探寻事业。
我想,这也许是导致不同结局的另一个原因吧!
能把科研任务拍的这么逼真已经很不错了,普通人的情感与宏大远景兼具、细节充实,后半段追补给仓时男主牺牲那段,真把我看哭了。
有个特别明显的小缺点是:救援任务飞船的系统声音太过突出,明显感觉是配音的,声音缺少那种环境感,可能那时拍摄技巧太不成熟了,之后几年的电影拍摄太空船系统提示音的时候都比较逼真。
本片讲述了近未来火星探测、救援,遇到遗留火星文明的故事,从设定上应该是一个硬科幻作品。
然而剧情上的很多设定却存在问题,总结如下:1、火星科技既然已经达到跨星系移民的程度了,边上的地球居然还是未开发状态,这有些不合理。
2、同理,以火星的科技一个陨石都预警、拦截不了这有点不可思议。
3、火星被毁了为什么不去地球反而冒险移民到外星系这个动机缺乏合理性。
4、灭绝式的谜题设计创意可以,但细想有点用力过猛,只是为了识别身份有很多方式,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
5、留一个遗迹和飞船在火星难道就是为了接后代地球人走吗?
这是一个上亿年的规划?
这到不如直接开飞船飞回太阳系接人方便吧?
综上,本片在20年前看会比较惊艳,现在各类科幻佳作看多了反而很容易看出一些漏洞和逻辑问题。
imdb 评分5.7偏低,豆瓣目前7.6偏高,取个中值给个三星差不多了。
看了火星任务,发现这个电影的配乐好古老,电影的背景音乐时有时如,一直觉得不在应该在的位置。
所以感觉像是若干年前的电影。
但是真正吸引我看下去的是火星人脸,我向来喜欢恢弘的文明遗迹,这的确是很标准的遗迹,让人觉得智能。
当我发现这个人脸的巨大寓意,在它背后的唏嘘历史,我深为折服,尽管特技略显单薄,但是人脸仰望星辰的造型着实吸引我来看完这部电影。
剧终主人公回到了母体的未来,我期待这只是个开始!!!
说实话,随着人类社会的复杂趋势,电影也流于各种复杂想法之间,拍外星人要引入人类的社会生态,有对立的组织和阶级,有黑暗,有挣扎,但这类电影是人类社会的升级版,显然就不能成为正规的太空探索片,是哲学和娱乐交互的产物。
再者,异形这类的恐怖片也容易引申到太空之外,但究其根本,是恐怖片,所以外星人往往就是具有侵略性的,人类的狭隘也可见一斑。
外星人侵略,我个人认为立场十分不足,一是如果文明程度远远高于人类,那么人类对他们而言是无关紧要的,地下的蝼蚁也不会引起过多关注,地球这个环境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地球绝大多数时间都没有衍生出智慧生物,再者人类已经有了初步探索月球、火星的技术,地球被漠视是早晚的事情,地球从宇宙尺度上就是一粒尘埃,除了人类,我相信没什么人会对它有太大的兴趣;二是本身动力的不足,人类的战争是为了资源和消灭异己,放在宇宙这个宏观尺度,那就没有意义,尺度过大,人的一生都毫无价值。
外星人存在,最先产生交互的关系,往往是不经意间的碰撞,是一种偶遇。
又或者是一种独到的设计,人类本身就不是偶然生成。
本片的好处,是很简单地描述了这种想法,探索,然后到达远方。
关于造物主这种想法,我倒觉得也没什么问题。
比如人类担心AI,担心机器人,甚至创造了N多故事,表明造物主可能面临的诸多威胁,但这些故事都犯了一个毛病,那就是,本位社会的畸形发展。
比如,在成吉思汗的草原社会,把现在的枪炮都扔过去,草原社会是本位社会,而现在的军事武器是畸形发展,最终某一个人得到这些武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草原部落,封建帝国,军事武器并不能改变草原社会的属性,不能让它民主,只是破坏了它的平衡,但其结果,并非由军事武器决定,即便没有这些,成吉思汗也建立了一个草原帝国,所以畸形发展根本影响不了本位社会。
而诸多人认为AI和机器人的发展有害社会,仅仅在我们的本位社会里,人类发动了无数的战争,掠夺和破坏随时可见,AI和机器人可能会成为加大战争规模和破坏力的因素之一。
更有甚者,会有人认为AI和机器人会自我觉醒,究其原因,它们需要自由。
然而,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诉求?需要自由和尊严,反对霸权和独裁主义。
难道机器人(或者人)摆脱了人类社会,它就获得了自由和尊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外星人存在与否,宇宙是否才是人类的起源。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要么答是,要么答否。
但如何去思考其背后的价值,却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很容易犯本位主义的错误。
所以一个好的探索片不应该有太多的人类感情,对问题简单回答,这无疑是更好的答案。
小时候看的,今天被同事提起才想起来有些画面还记得清。恰巧外滩画报也说到德尔玛,不如今天看看激情好了。
前面逻辑啰嗦,后面演变成神话故事了。。。拜托探测火星是科学,严谨点好嘛
很多年前看过的片子如今再拿出来温习一下,感觉特效挺差,漏洞百出,极大的破坏了我看的心情……尤其是各种太空中常识问题。至少最后的一些立意还是不错的,给个3星吧。
二刷:四星变二星,故事讲得又臭又长
所有人的动作都好慢,显得很古怪?但却看到了很多降临的慢节奏的影子。因为ET的存在,这部片子质感变得神奇了很多,喜欢这个概念:探索太空,变成了追寻生命的本源。
男人醜得我心驚, 他其實是個外星人對麼, 其實是用額頭那條疤縫來進食對麼, 青蛙眼也是爲了不錯過蒼蠅對麼.
挺有传统科幻的感觉,飞船里也拍的好看。如果直接能检测一下DNA,不用考那么难的题就更好了。
不太满意里面好几个演员的表演,根本打不到点子上。而且开场方式我也不喜欢,本来很爱的太空题材,出来是这个样子,我不太能get到。毫无节奏感。
中间段比较精彩,最后进入火星人脸开始就“宏大与低幼”并行,太过了。
科幻迷表示此片还行。说硬科幻其实还是偏软。看的时候总联想到伟大的库布里克,以及刘慈欣甚至卫斯理系列。。。
看《地心引力》的简介的时候就觉得跟火星任务好像,果断放弃看前者了。。。
如果火星曾经跟地球一样,当初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去其他太阳系而不是来地球呢?地球这么近不是节省更多资源吗?普罗米修斯里的设定更有信服力一点。太空场景设定很有想法💡,以及“居住在新世界,同时期待发现另一个世界,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雖是2000年的太空科幻,但,我還是覺得老布演的比較入味..
剧情有些跳脱并且有些扯淡。既想讲好惊悚又想讲好科幻还想讲好情怀,导致哪一样都没讲好。前后感觉是两部片子,如果保持一种风格起码能得个及格分。不过最后人类进化的片段确实挺有意思。
好扯,好无聊,DNA那边给我看蒙了,那么高端,结果到地球还是从细胞开始进化?
太经典了,尤其结尾人类演化的镜头,震撼,触动内心~~
It was old Howard Hawks who supplied this definition of a good movie: "Three great scenes. No bad scenes." "Mission to Mars" only gets the first part right.
还算是挺有想法的吧。。。但整个故事太过于狗血了。
向来讨厌拿scientology把人当猴耍的电影,一点诚意和社会责任心都没有 喜欢这类型电影的中国影迷,果断装逼犯居多 (哟,两眼往下一瞟,果然领了金酸梅~)
出了地球,走哪都能遇到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