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契约里的星球肯定不是太空骑师的母星,而应该是骑师用于造物的类似于地球的另一个星球,从体型上看他们要比普罗米修斯中的骑师个头小,且科技并不发达。
太空骑师应该在宇宙中寻找适合生命的星球,并在这些星球上创造生命,而契约中的星球就是他们的成功作品,其进化发展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中,而骑师就是这个星球的神。
所以当大卫驾驶骑师的飞船到来时,这个星球的人都出来迎接,因为他们是迎接自己的神。
而骑师发现地球人类的进化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就如大卫的完美让人类自身害怕和难以接受,于是决定毁灭地球人,并研制了他们最擅长的生化类武器(其科技基本都是基于生物科学)直接破坏人类DNA,结果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普罗米修斯中结果。
而大卫和人类的关系正如同人类和骑师的关系,哲理上的东西自己想吧……
从一个众多天才的宇宙,到一个个人史诗的宇宙……它不同于现在各行其道的大多数宇宙电影系列,但可能是其中最具史诗气质的一个。
1. 原点
外星恶客 (1959)暂无评分1959 / 美国 / 科幻 恐怖 / Edward L. Cahn / Marshall Thompson Shirley Patterson1958年,《外星恶客》上映,它的开场白后来变成了《异形》的落幕。
有人认为《异形》是丹·欧班农对《外星恶客》的抄袭,但它其实更像是对包括《禁忌星球》、《地球停转之日》等在内的整个五十年代太空恐怖科幻片的一次进阶。
2001太空漫游 (1968)8.91968 / 英国 美国 / 科幻 惊悚 冒险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凯尔·杜拉 加里·洛克伍德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科幻经典《2001:漫游太空》上映。
作为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启蒙作,它也开始促使斯科特留意适于改编电影的太空题材原作;斯科特在恐怖片里程碑的《异形》后的《银翼杀手》——另一部科幻经典中,在落幕部分用了库布里克另一部恐怖经典《闪灵》的开场航拍素材,这段轶事是后话。
黑星球 (1975)7.61975 / 美国 / 喜剧 科幻 / 约翰·卡朋特 / 布莱恩·纳雷尔 Cal Kuniholm1974年,约翰·卡朋特长片处女作《暗星号》上映。
本片编剧丹·欧班农开始由此酝酿最初的《异形》剧本,《星兽》。
H·R·吉格的死灵之书 (1975)暂无评分1975 / 瑞士 / 纪录片 短片 / H·R·吉格 J.J. Wittmer / H·R·吉格1976年,H·R·吉格尔创作的“死灵之四”成为后来异形的原点;同期他所创作的“死灵之五”则成为太空骑师(也即后来《普罗米修斯》中的“工程师”)的原点。
星球大战 (1977)8.51977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乔治·卢卡斯 / 哈里森·福特 马克·哈米尔1977年,《星球大战》和《第三类接触》相继上映。
它们让同年才推出长片处女作的雷德利·斯科特意识到了一个科幻电影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1977年底,雷德利·斯科特收到最初的《异形》剧本,已经经由制片人们改造后的版本。
两个月后,他飞往洛杉矶,开始了与制片方的实质性接触。
1978年7月至10月,《异形》拍摄了近十五周时间。
1979年,《异形》上映。
异形 (1979)8.31979 / 英国 美国 / 科幻 惊悚 恐怖 / 雷德利·斯科特 / 西格妮·韦弗 汤姆·斯凯里特在1979年的某次采访中,雷德利·斯科特提到太空骑师时,他说他也许会在续集中讲述他们的故事,讲述两个文明间的碰撞……而这也正是《普罗米修斯》——在《银翼杀手》后时隔三十年,斯科特再次转向的科幻电影创作——诞生的原点。
《异形3》上映后,雷德利·斯科特十年如一日避而不观,当最后终于一睹“芳容”后,才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再拍部新的异形电影的念头;早在2002年,斯科特和《异形2》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便有意开启第五部异形电影计划——此时,距离上一部异形电影已经过去五年——但当他们发现20世纪福克斯打算拍《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的时候,计划便搁浅了。
在另一个十年之后,在《普罗米修斯》的片尾惊鸿一瞥之后,在又一个五年之后,在雷德利·斯科特首次接触异形近四十年后,作为异形前传三部曲第二篇章的《异形:契约》,才终于有幸让我们再次在影院中欣赏到更多关于这个传奇物种的恐怖(虽然在我们的电影院中经历的是另一种阉割的恐怖)。
《异形:契约》的时间线在《普罗米修斯》之后十年,在《异形》前十八年,这让《异形:契约》既是续集也是前传;而雷德利·斯科特更有意将前传三部曲的终章(暂定名《觉醒》)也变成前传续集,因为在时间线上,它将处于《普罗米修斯》与《异形:契约》之间;这样的饥饿营销是不是有点星球大战!?
那么,也许除了前传三部曲以外,再需要至少一部前传续集式的异形电影就能将《普罗米修斯》与最初的《异形》电影的剧情进行桥接,而且它还不会是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未定名异形项目(当然,最近的消息是,它彻底黄了)。
如果顺利的话,雷德利·斯科特说,会是三部。
2. 混乱之治《暗星号》上映后,丹·欧班农专门去了影院看观众的反应。
当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黑色幽默没有对观众奏效的时候,他心下一计:叫你们笑你们不笑,那吓得你们屁滚尿流如何?
因为没人笑出来,《异形》才第一次有了诞生的可能。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走进影院。
远道而来的此人原本打算接触的呈任职《2001:太空漫游》的某特效设计师刚刚不幸被自己否定。
在这家好莱坞大道上的小影院中,《暗星号》让他眼前一亮。
他发现了自己想要的特效。
所以,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找上丹·欧班农,可并不是因为后者的编剧才能,而是因为他在片中还挂了个特效顾问。
佐杜洛夫斯基想拉拢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加盟出演《沙丘》,达利要价每小时十万美金,佐杜洛夫斯基却说,我给你每分钟十万美金——其实他只打算让达利客串三分钟,顶多五分钟,但达利显然没意识到这招叫朝三暮四。
龙颜大悦的达利将一本H·R·吉格的作品样册交于亚历桑德罗,并盛赞这个人是天才;丹·欧班农显然在混进《沙丘》剧组后了解到了这个天才的存在,随后在混迹《异形》剧组的时候将其推荐给了雷德利·斯科特;而斯科特此时正在烦恼着设计异形的形象概念呢——所以,最初的异形是什么样的呢?
斯科特曾设想过僵尸、章鱼、恐龙……诸如此类。
不过,喜欢指手划脚的丹·欧班农当然也万万没想到,他这个“伯乐”最终被包括H·R·吉格、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内的所有人,特别是制片大卫·吉勒和沃尔特·希尔的杯葛,驱逐出了《异形》片场。
所以,丹·欧班农在《异形》片尾演职员表上挂个视觉设计顾问的职位,充满了他自己想要的黑色幽默;另一方面,似乎一经转手,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变得一无所有。
刚开始制片的时候,被置疑每个镜头的拍摄长度,雷德利·斯科特要跟9个制片过招——这是制片人主导的异形宇宙从一开始就埋下的萧墙之祸,延及而今因让道前传三部曲而被身为监制的雷德利·斯科特叫停的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未定名异形项目。
导演与制片的控制欲与个人能力此消彼涨,让《异形1》和《异形2》成为经典,也导致了《异形3》和《异形4》沦为同人般作品——它们并不比黑马漫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推出的那些众多的衍生漫画高明多少,而两部《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更只是圈钱纪念品。
但不得不说,塞翁失马,正是所有的不成事和不幸事件,才塑造了那些随后本该登场的奇观——就像处女作《异形3》后就再也没拍过任何科幻片的大卫·芬奇——时隔二十五年后,才开始有了新的科幻片《僵尸世界大战2》的可能性意向(最近正式确认了)——没有什么电影大师会有他那么糟糕的起点。
同样被拍摄过程混乱之致的《异形3》玩弄的,还有编剧,众多编剧,文森特·沃德、威廉·吉布森、雷尼·哈林……还有比如说大卫·杜西,多年后他甚至开了个男版蕾普莉三部曲——范·迪塞尔主演的雷迪克编年史三部曲。
或者,就像乔斯·韦登后来带来的某种意义上《异形4》重制的科幻美剧经典《萤火虫》……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在感知不完美的同时得到怎样的杰作和天才导演。
3. 持以初心,重装出发。
《普罗米修斯》上映后两年所推出的衍生漫画《火与石》系列,连接了三十五年间的两个架空星球LV-426与LV-223,并戏谑性地以美漫特有的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形式展现出一段分割成五个舞台的连续剧情,戏仿暗指了不同风格的五部异形所构造出来的碎块化情境。
如果说《异形:契约》连接了《异形》和《普罗米修斯》,《火与石》则连接了《异形2》与《普罗米修斯》。
《异形:契约》讲的是肖博士与大卫逃离LV-426的马蹄飞船的后续故事,《火与石》则是普罗米修斯号搏命阻止坠毁回LV-426那艘马蹄飞船的后续近未来故事。
虽然,它们可能注定分属两个宇宙。
在《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中,按照惯例登场的机器人大卫和沃尔特以异形系列的制片人大卫·吉勒和沃尔特·希尔为名,同时,《异形:契约》也打破了仿生人一惯以来以字母排序的登场传统——这个传统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火与石》中的埃尔登:从《异形1》的Ash,到《异形2》《异形3》的Bishop,到《异形4》的Call,到《普罗米修斯》的David,再到《火与石》的Elden……现在《异形:契约》有着互文意味的三位一体的Walter的登场,打破了看似披着混沌却秩序的宇宙。
一切又再陷入未知,或者一个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宇宙。
这么一来,《火与石》似乎可以看作是一段总结,而《异形:契约》像是一个对未来之展望的分身。
在汉斯·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研究》中这么引述了神话的定义——对希腊人来说,“讲述一则神话”是指讲述一个没有日期,也无法确定日期,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将其放置在编年史上的故事,但这么一个故事却自在地向意蕴生成,而弥补了时间的缺失。
《异形》电影中的飞船诺斯托罗莫号曾一度被命名为利维坦——《圣经》中巨大的邪恶海怪——如果将太空看成是海,那异形看上去就像是利维坦的寄生虫或私生子;事实上,多数的解读认为,电影中最初发现的异形星球LV-426中的“LV”是利未记(Leviticus)的缩写,但互文利维坦(Leviathan)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在原异形四部曲系列中,并未明示确切的时代背景,《异形2》发生在《异形》57年后,《异形2》与《异形3》的时间间隔可以忽略不计,《异形4》发生在《异形3》200年后……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最终因为过度夸张和变形,失去真实性,而变成一段来自未来的神话。
亚瑟·C·克拉克曾说过,一切高科技看起来都像是魔法;但在这里,我们是否能将神话重新归真呢?
最初电影中幽闭空间的限制性舞台中仅仅是通过异形露出整个宇宙的冰山一角,而包括更多的异星文明暗示(太空骑师)、跨国公司背景设定(维兰德-汤谷)等等就像是果壳中有待展开的宇宙。
普罗米修斯 (2012)7.72012 / 美国 英国 / 科幻 惊悚 冒险 / 雷德利·斯科特 / 劳米·拉佩斯 迈克尔·法斯宾德《普罗米修斯》就是从神话重返现实的展开之作,第一次赋予了这个宇宙明确的时间线,将所有《异形》留白的细节浮出水面,是关于过去所述神话的详实编年史上的某个背景事件,但同时它在叙事上却又比前作们更加的像神话中的冒险史诗——或者,更像那些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硬派科幻,直叙体,英雄在太空中或科技场景里解决问题或是对抗威胁。
当然,即便是原来的异形四部曲,那聚焦于某个重要角色的大时间跨度编年史感的碎块化叙事模式,与黄金时代三巨头阿西莫夫的谢顿与他的基地也是极为神似。
斯坦利·库布里克有个亚瑟·克拉克式的神秘未知宇宙,而雷德利·斯科特也未尝没有一个阿西莫夫史诗样的歌剧宇宙。
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未定名异形项目在将来(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有望与《异形1》、《异形2》凑成一个某种名义上的特定三部曲,一个围绕LV-426的蕾普莉三部曲,给一个女英雄带来她真正的归宿;而雷德利·斯科特本人所承诺的在前传三部曲之后新的异形三部曲又意味着什么呢?
将会给这个关于超级跨国公司霸权和更多神秘种族的宇宙带来怎样的归宿呢?
也许会像《火与石》中那样,纳进铁血战士的宇宙(更多神秘种族),也许甚至会纳进银翼杀手的宇宙(机器人,以及更多样的星际跨国公司)……鉴于它们近期都将有新电影计划,而如今,雷德利·斯科特的前传三部曲也业已过半,这样的前景就像是造物主正在着手如何将神话变为现实——一个自在地向意蕴生成而弥补了时间缺失的故事的最终结局,一个雷德利·斯科特的史诗宇宙,并非完全不可预见。
《异形:契约》终于在大陆上映了,影片有槽点也有亮点,最可惜的是被删减了6分钟。
很无奈,《异形:契约》变成了《已开:大勺》。
不过平心而论,删掉的都是一些血腥画面,虽然让大海这样喜欢重口味儿的影迷有点不过瘾,却并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
但你们可能不知道,除去这为了过审删去的6分钟,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自己也把一些已经拍好的内容从正片中删掉,而这些被删掉的内容还包含了不少重要信息。
这不是雷德利·斯科特第一次这么搞了。
5年前,《异形》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了《普罗米修斯》,打算拍摄一个前传系列,把自己在40多年前埋的坑填上。
《普罗米修斯》片长124分钟,大陆上映时是122分钟,删减了2分,不算多。
不过在影片后来发布的蓝光碟中,附录了一个30分钟的删减片段,其中有一些直接删掉没用的,也有一些与公映版原有情节有所不同的候选镜头。
尼玛!
整整30分钟!
(A站搜“普罗米修斯3小时花絮+30分钟删减”就有)其中就包含在粉丝群体中流传已久的几个片段。
例如《普》开头白皮肤外星人(简称“工程师”)喝下黑油死掉的情节。
公映版中只有一个死掉的工程师出现,在删减片段中其实有九个,其中一个将黑油递给了死掉的工程师。
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号船员之间的几段对话,虽然稍显冗长,但对了解角色性格、铺垫人物关系也十分重要。
以及公司创始人彼得·维兰德向苏醒的工程师询问长生不老方法时,工程师曾经和生化人大卫有过短暂交流;在工程师追杀女主肖博士时,这个外星物种曾对飞船里的人类书籍和装饰品产生兴趣。
然而这些能够让观众更多了解“工程师”这一外星种族的段落,全都被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自己剪!
掉!
了!
Why?
《契约》的故事时间发生在《普》的十年后,作为续集,这中间的十年发生了什么,影片交代的很模糊,尤其是肖博士的死因。
在《普》的结尾,肖博士带着被斩首的生化人大卫离开,打算乘坐其他飞船寻找工程师的母星。
到了《契约》,人类探险队发现肖博士被大卫当成了培养异形的载体,死状很惨。
这段剧情的跳跃性太大了,没想到上一部的女主角,在这一部里连个台词都没有(除了唱歌)。
没错,雷德利·斯科特又删戏份了。
不过在《契约》上映前期的“病毒营销”中,雷德利·斯科特发了一个两分多钟的“番外序列”(豆瓣上有),讲述了这十年间大卫和肖博士发生的故事。
《普》的故事之后,肖博士来到一艘工程师的飞船里,将大卫的头接上。
随后大卫教会了肖博士怎样驾驶工程师的飞船(或者教了一部分),因此契约号上的人类才会收到肖博士在工程师飞船上唱歌的镜像。
两人将目的地设置为工程师的母星,随后肖博士进入了冬眠仓等待到达(人类居然也能使用工程师的冬眠仓),而大卫则继续留下操作飞船,并学习工程师的技术。
番外的结尾,紧接《契约》中大卫用黑水武器消灭工程师的片段,大卫不仅消灭了整个星球的工程师,还不断进行异形试验,把这个星球变成了地狱。
这么重要的剧情,为什么不放进正片!!
而且这种番外短视频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名为“最后的晚餐”的视频,讲述契约号船员们的一次聚会;一个维兰德公司拍摄的生化人沃尔特宣传广告;以及多个契约号船员们冬眠前最后一次视频日记。
很多去影院的观众可能都不知道这些“番外”的存在吧。
最可怜的是工程师一族,明明是整个《异形》系列的关键线索,却被导演删减成了龙套角色。
不过也许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故意为之,在《普》中删掉工程师的台词和多余戏份,在《契约》中让其灭族,就像推理故事中让了解真相的证人早早挂掉一样,故意营造一种悬疑感。
但有一点大海持怀疑态度。
早在人类进化出文明社会前,工程师一族就已经具备了宇宙旅行的技术。
《普》里面人类探险队登陆的星球也有不止一个工程师的飞船。
(结尾被人类飞船撞毁一个,大卫和肖博士开走一个)那么大卫消灭的真的是宇宙中所有的工程师吗?
也许这个种族早已分布在宇宙各地,而大卫消灭的那些,从装束上看似乎只是低等级的角色。
据说《契约》之后还要拍两部续集,让剧情承接1979年的《异形1》,在接下来的影片中,工程师一族说不定还会出现。
另一个番外“最后的晚餐”,内容含金量就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契约号上船员们一些日常的对话,但是在对话中,我们也能了解一些信息。
(正片中在冬眠仓被烧死的付兰兰终于多了几句台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影片中人类科技水平的设定,由此也引出影片的一个槽点。
“这是人类首次进行大规模的(星际)殖民行动。
”然而首次你们就敢在陌生星球不带头盔离开登陆舱?
大海必须承认,看到这里是我内心最失望的段落。
本来还以为是十年间人类技术的进步,让探险队从《普》里面带着头盔,发展到《契约》里不戴任何防护装备的自信,没想到番外视频恰恰告诉了我们这是人类的第一次星际殖民。
第一次就不戴任何防护措施,你们真是太作死了。
(正经脸,别想歪)相比之下还是《降临》这种硬科幻处理的比较好一些,即使是在地球上和没有什么恶意的外星人接触,科学家们也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
前不久上映的《异星觉醒》,里面的宇航员也智商更高一些,至少会把外星生物比喻成炭疽病毒,而且异星觉醒的反转结局真的让观众很意外,不到最后一秒都无法预料。
(《异星觉醒》影评)而《契约》结局的反转就没那么震撼了。
相信很多人和大海一样,很早就发现了最后生化人沃尔特是大卫假扮的,而女主却迟迟没有发现。
很多人吐槽女主“丑”,人身攻击是不对的,但是这部片里的女主角存在感真的很弱。
如果说以前的《异形》系列用强壮的女主角对抗异形,来歌颂女权,那这部《契约》中的女主只能让人感觉很“蠢”。
其他各种猪队友更不用多说了:看到异形蛋好奇去凑近闻一闻的男队员;胡乱开火引爆整个登陆舱的女队员;遇到事情被吓傻毫无主见的代理舰长。
人类怎么就派出这么一群“精英”来执行第一次星际殖民计划呢?
当然这个问题在《普》中就很严重了,船员之间互相撕逼,再加上一个腹黑生化人暗中捣鬼,全灭真是一个很合理的结局。
因此两部前传,最出彩的角色就是法鲨饰演的生化人了。
《契约》开头讲述了彼得·维兰德刚把生化人大卫创造出来的情景,在一尘不染的洁白房间内,大卫优雅的弹奏着钢琴曲。
然而与创造者彼得·维兰德交谈时,大卫说:“你们人类会死,而我不会。
”反抗(亦或是“背叛”)人类的种子早在他诞生的那一刻就种下了。
在一部以“异形”为主要卖点的惊悚科幻片里,生化人大卫虽然具有“世界老公”级的美好外型,内心的阴暗却令观众不寒而栗,其丧心病狂的异形试验,简直比异形本身还要吓人。
《契约》里他干掉了一整个星球的工程师,又在惊悚片标配的bad end中掌控了契约号两千多名人类的命运,接下来他会不会带着满载异形的飞船来地球?
不约,叔叔我们不约。
2020年补充(居然时隔三年再来补充,我也是醉了):影片上映后不久推出了蓝光碟和番外篇,填补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细节。
如果这些片段能加到正片里,估计票房和评分都会更好一些吧。
『异形:契约•番外短片』《最后的生命迹象》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4411Z78c【福波斯/Phobos】异形:契约 角色们行为看似“弱智”的真相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5022295【异形·契约】谜题解开未公开花絮片段:大卫的实验室(双语熟肉)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219958
其实如果分数能再细化一点我觉得给个3.5星是可以的,就是10分能得到7分,但是可惜没有这个分数,考虑到吹婊太多,我决定向下取整。
剧情不赘述了,反正剧透的已经够多了,简单说一下,节奏前面太慢,前半场基本全是尿点,但是还不至于看不下去那种,配合吃点零食也就凑合过去了,反正看过普罗米修斯的,基本对这种节奏也还能接受,而且其实这一部比普罗米修斯还是节奏略快的,后半段剧情,剪辑,音乐,特效,都没有什么问题,不喷,所以我说我觉得7分应该能有。
但是也绝对不是什么五星的片子。
总的来说延续了近年来科幻+恐怖元素片子的一贯缺点,那就是要强行靠智商下线来把众人推下万丈深渊,下面就来罗列一下。
第一,既定的航向就算不是完全不能修改,也绝对没有可能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程度,考虑到这种星际移民的昂贵成本,弄不好要和地球联络之后才有可能获得类似权限,不然随便哪个船长一脑抽价值不知道多少亿美元的母舰就要迷航,从设定上不合理,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大的问题。
第二,降落到一颗类地行星上,就算空气质量达标,考虑到有可能的微生物(实际上不就是死在这个上面么),也一定要佩戴防护罩,并且出入飞船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消,然而这些人就和去旅游一样戴个棉帽就出发了。
就算是在地球上,我们进入有可能有未知病毒和疫病的区域的时候,也经常要穿防护服,怎么到了危险度更高的外星反而就不遵守这些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都要遵守的规则了呢?
一套简易的防护服很难?
第三,对隔离方案的严重违反,就算忘记了做防护,当有人明显出现吐血等症状的时候,傻子都应该能知道是感染了未知病菌了,而考虑到具体情境这种东西基本不可能在现有的手段里找到医治手段,为了保护母舰的绝对安全,这个被感染的人必须被立刻抛弃或者至少隔离,就这么直接带回登陆艇,你不想想万一这东西传染性强,艇上的人都给感染了或者说登陆艇被污染了,你们一个都别回去了,但是就这么让病人上了船。
第四,可能是为了刻意塑造临时船长的愚蠢形象,让他前期小气后期软弱,然后还被人坑死,问题是你已经看出来David是有问题的,但是你还要跟他一步步去他想去的地方,这个智商已经是正常人以下了。
实际上这片子里除了女主一直还算正常,其他人基本都是蠢爆的设定,在不停地犯错,我就想知道,作为这种昂贵星际移民项目的负责者,难道不应该是各个领域的精英,而且都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现在随便去个公司都要做你的智商和人格测试,这些人是怎么通过更严格的选拔规则的?
很多人会说,放你在同样的情境里,你也未必做得更好,但是问题是选宇航员和随便一个在家里写影评的标准能一样?
本来也不是谁都可以去做的工作,到了这个情境下居然都显示出所谓普遍性的人性弱点,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对设定的一种贬低,你们可是带着母星的希望,耗费巨资送出去传播人类文明的精英啊!
船员组肯定得是精英中的精英不说,就是剩下那两千人,也绝不可能是什么都不会的普通人,弄不好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否则怎么构建一个独立的社会,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
然而目前就电影里的表现来看这些人弄不好是随机摇奖摇上去的。
第五,David能控制飞船的设定非常奇葩,不合理的地方简直多到爆,首先这种昂贵的可以独立行动的机器人就基本不可能造成都是一个模子的,一机一造才比较合理安全,就算是为了区分方便。
而且一个机器人也应该只有一艘船的控制权限,David居然可以控制其他同系列机器人能操控的船,通过各种身份认证被系统接纳,你们的安全系统设计者可以去死了。
而且,退一万步讲,船体损坏在先,后面又遭受了那么多损失,并且最终在船上也发现了异形,这时候就应该立刻启动紧急预案,不仅现有的幸存者不可以入睡,反而应该唤醒更多人轮流值守,你怎么知道这船上哪个犄角旮旯还有没有异形蛋呢?
这不是鸡蛋挑骨头,而是正常人都应该能想到,这时候本次航行已经完全不是正常状态,说难听点,航行还要不要继续都要再考虑了,但是居然就能全都去睡觉。
David其实并不牛逼,是你们的蠢,把所有的人都葬送了。
不对,是编剧蠢。
回应某些人的疑问:本来是挺冷门的一评论被五星水军全面淹没,结果果然水军一下去就浮上来了。
有人说在大规模移民的未来,去移民的都是普通人,所以心理素质差是肯定的,我只能说naive。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战的时候飞行员的选拔标准高还是二战的时候飞行员的选拔标准高?
现在比起二战呢?
总的来说,如果一件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是有一定的底线的,也就是说这个工作最低也就只能那么简单了不可能继续简化,建造一个独立的殖民地,考虑到没有母星支援的情况下,其复杂程度远超所有现在我们已知的工程,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美国的生态圈二号试验,一直在进行,到现在都没成功,倒是促成了好几对儿科学家情侣。
何况那还是或多或少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如果是星际移民这些人基本肯定出去了就回不来了,你真的以为科技可以发展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做这事儿?
在我看来科技的发展极有可能并不能降低星际移民的技术门槛,而是会朝着让项目本身通过更多更先进复杂的技术而大幅提高成功率的方向前进,这其实很可能导致星际移民参与者的技术素养要求比现在的宇航员还要高,就问一件事儿,那些个登陆舱都是损失一个就是一个,构造那么复杂的东西,软件硬件哪里坏了,怎么修?
你们以为星际移民就是所有的东西都由生化人一手包办,剩下的人什么专业技能没有,到了地方就每天欢乐的啪啪啪增加人口?
图样图森破。
更新一回:对于那些抠评论标题字眼的家伙不吹不黑不是婊,倒是抠字眼拿着道貌岸然的道德大棒的人,比婊还婊。
你们还不如上面那几个真爱粉呢,人家至少还试图反驳一下或者提供点脑补,你tm算哪根葱啊,点点像样的东西都拿不出来就要求别人尊重你,就和大街上随便一膀爷醉醺醺的过来拍我肩膀问我是不是瞧不起他一样,对付这样的除了回手就一耳刮子还有其他选项?
而且这种人比那种膀爷还不如,那种无聊的地痞多数还要求点身份认同,而你这种唯一的目的就是搞事,就和罗曼蒂克消亡史开始葛优说那段一样,这类人要求的,不是钱,不是公正,他们单纯的就是想要搞破坏,没点由头就制造点由头出来,而像你这种人心理之阴暗,其实比直接骂人的还要恶心,你就是那种反日的时候带头砸日系车,或者文革的时候带头抄人家的人,又或者找到任何资源稍微违反点不知道是对是错的规章就习惯性点举报的类型,平时心里有怨气不敢发,就拐弯抹角的去抠一点点别人哪怕可能有或者没有嫌疑的地方去吹毛求疵,然后拿着正确的大棒去发泄内心的不满,但是你们的出发点根本也不是要就事论事或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只是想要一个幌子,披着正确的遮羞布去攻击别人,真tm的恶心 。
而且如果稍微有点脑子读读我前面的回应,你就知道吹婊根本也不是一个骂人的词,你们的反应就和数年前很多脑子还停留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家伙义正言辞的要求别人别说屌丝一样可笑,那,我说一个作者是母猪,这是夸他还是骂他?
估计你们看起来就是骂他。
所以说,多接触点新鲜词汇不容易露怯,本来根本没想喷到点子上就想搞点事情,结果还暴露了自己不懂行,你们可悲不可悲啊?
那我就说明白一点,吹婊不足以形容那些非得把一普通片儿捧成神作的人,我的厌恶之情只能用傻逼二字来形容,我对我讨厌的人是从来不留情面的,想嘿呼我一下讨点口头便宜?
不存在的。
在这里曝光一宇宙级的傻逼,Dreamuse,没有半点理论功底就知道喷人,真爱粉我都严肃地留着人家的评论,哪怕一点也不同意我,但是,上来就求认同的,嗯,你算哪根葱?这傻逼的所有表现详见上一段,哎呦,什么脏了自己的眼睛,什么怎么这么恶毒,怎么了,对你这种披着文明礼仪外衣行着戕害攻击之实的畜生这都算客气的了,一般这种都是被打两下就知趣的退了,但是这位特别执着,而且明显表达了想要出名的意愿,很好,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用客气,这一段专为你一个人而写,你的无知和无耻值得如此纪念。
有趣的是,《異形》系列的智慧生物們對於自己創造的子嗣,抱持的往往不是父母之情,而是敵意。
工程師族創造人類,卻又派了一艘生體兵器艦前去滅族;人類創造生化人,然後視他們為僕從,只有蕾普莉從大恨到大愛,然而蕾普莉對自己生下的異形也沒有多少好感。
唯獨這一集《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的生化人大衛,他是如此例外,一邊對自己創造的異形呵護備至,一邊卻對創造他的人類視之芻狗而利用,甚至犯下了比弒父更嚴重的弒祖大罪──把工程師族滅了。
為什麼?
說實話.討論這件事情已經一點意義也沒有了。
就在今日下午,網友轉貼了一則Empire Podcast的相關採訪,雷利史考特親口說出,《異形:聖約》的關鍵劇情:大衛想殺光工程師族的理由,是因為他們缺乏對被造物種的尊重(respect)。
然而實際發生的事情,例如大衛為何動念要殺光工程師?
蕭博士為什麼管不動大衛了?
大衛與蕭博士在工程師星球的十年間怎麼過活?
等等,通通將在本系列將開拍的下一集《異形:覺醒》(暫訂)中解答,因為這部電影不是續集,而是故事時空介於《異形》(Alien)之前、《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之後,卻又稍早於《異形:聖約》的中集。
換言之,是一部「前傳的後傳的前傳」。
作為一個寫影評的人,這樣的電影官方實在叫人沮喪。
《異形:聖約》可能是我在全系列中最喜歡的一集,然而觀眾卻是徒勞的,因為我們不論怎麼看怎麼談怎麼自圓其說,都隨時會被幾年後的新片翻盤;而官方三不五時的戲外喊話,又總是比劇中人更早把關鍵劇情脫口而出,彷彿嫌《異形》系列跨越電影電玩漫畫小說平台的系譜還不夠大不夠複雜,連正史電影都要搞起拍一半留一半的擠牙膏式行銷──《異形:聖約》此時此刻,作為「前傳的後傳的前傳之前」,注定得是一部無頭無尾無可談的殘缺續集。
不過,這又何嘗是第一次呢?
正如Xenomorph的生育方法是寄宿、蠶食另一隻生物的身軀然後破胸成形,《異形》電影系列的拍法也像寄生一般,續集皮相下的骨子總是自私變形。
最初的《異形1》(Alien)是一部關於空間的電影。
船員是無知的祭品,異形則是無邪的祭司,然而電影最吸引人的卻是祭壇本身,太空人在太空船上被外來的神祕怪物逼至無援,自己熟悉的場所逐漸與自己陌生的怪物合而為一,空間感的猛烈異化締造了更恐怖的反差。
然而《異形2》(Aliens)卻變了,恐怖感從空間之異變為單純的怪物之怪,人類母親闖進異形巢穴能夠全身而退,異形母后闖進人類基地卻被虐的不要不要。
《異形3》(Alien³)否定了《異形2》再度回歸密室驚悚(儘管更為強調人類間的衝突)、《異形4》(Alien: Resurrection)卻又否定了《異形3》變成情境喜劇與星艦戰將的奇怪混體,更不說與終極戰士連動的《異星戰場》(AVP: Alien vs. Predator)系列…..故事在延續,風格卻在遞變。
蕾普莉在第二集的咆哮彷彿是禁不住的吐嘈:「究竟還要用多少種不同的方式,來訴說這同一個故事?
」(How many different ways do you want the same story?
)影史上的續集電影很多,但是像《異形》系列這樣不過四集,卻每一集都以徹底否定上一集的骨幹當起點的系列,想來卻是十足罕見。
用這個角度來看,《普羅米修斯》與《異形:聖約》就有趣了。
如果說《異形》一二三四集的拍法像Xenomorph的活體寄生,邊拍邊想且戰且走,《普羅米修斯》、《異形:聖約》、《異形:覺醒》這一支的拍法就像生化人的複製生產,設定連貫且主旨相傳。
因為《普羅米修斯》本來就是《異形1》的導演雷利史考特藉由前傳這個名目,將整個系列從二三四集與外傳重新拉回自己1979年當年希望的「關於兩個文明間碰撞」的異形續集。
事實上,這個新開的三部曲(或著更多)系列的系譜確實跟異形不大有關,反而更像是一部科幻版創世紀的大長篇,其中包含了異形這個物種而已。
「怪物已經是過去式,老調無需重彈。
」雷利史考特於2013年如此說;而故事的現在式,則悄悄轉向了生化人。
無庸置疑,《異形:聖約》是一部屬於生化人大衛的故事。
《聖約》有一場全系列最具詩意的開幕戲。
戲中,剛出生的大衛與他的造物主在一間乳白色的房間,房間內放滿了鋼琴、油畫、工藝、立體投影等人類創造的美物。
大衛彈著鋼琴,當造物主要他倒茶,他倒了,心中想的卻是:「你為什麼不自己倒呢?
」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與這些受造物是同屬傢俱的一員,反倒覺得自己才是房間中的唯一主人,因為這個生化人便打從心底不認為,短壽的人類有資格當他的神。
確實如此。
大衛身旁的人類是什麼人?
普羅米修斯號的科學家是一批公然在外星人領地抽菸的蠢貨,聖約號的殖民船員更是《異形》系列史上最蠢的一群,聽到一首歌的訊號就貿然登陸、看到一處植物密布的叢林舅就地採樣、放著自動探測車不用四處腦衝.....自稱專業訓練十年,臨事應對卻像十歲,套用生物學家的對白,「我代表全世界的科學家表示慚愧,竟有你們這等同行!
」(On behalf of scientists everywhere,I am ashamed to count you amongst us!)。
大衛看著這些「人類菁英」如此窩囊看了十年,怎麼可能不對人類產生輕蔑之情?
在《普羅米修斯》與人類一同尋神(工程師)未得後,他開始相信自己比人類更高等;到了《異形:聖約》,大衛醞釀的結論終於爆發開來,他想自己成為神。
儘管他先成了弒祖無數的惡魔。
《異形:聖約》的故事是《異形1》的重演,卻非重現。
正如《星際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藉由讓新角色重演《星際大戰:曙光乍現》(Star Wars : A New Hope)一模一樣的情節,讓新觀點能順理成章將舊世界重來,《異形:聖約》照搬了一回《異形1》別無二致的情節:殖民船的船員意外從冷凍中甦醒、收到神秘信號、登陸神秘星球、帶回神秘物種、導致眾人在船上死絕,卻將演繹的權力從當事人(人類)的蕾普莉,轉給了旁觀者(生化人)大衛,宣告他的正主之身,以及這個故事系列的新主旨:造物。
《聖約》的大衛是惡魔,卻又自詡為神。
想要證明自己是神,便要施展神蹟,於是大衛學起了人類,創造音樂、創造藝術、創造建築,最終是究極的創造──創造生物。
2017年5月,這部電影上映的期間,微軟中國總部舉辦了發表會,公開他們開發三年的人工智能──「微軟小冰」,擁有像人類一樣寫詩的創造力。
(全篇報導)小冰的有些詩幾可亂真,投稿在雜誌上也未被識破,然而有些詩卻叫人類讀者們皆費解。
其中一首是這樣的:合藏著半彎腰的蠟紙太陽帶著暖的黑色的大星我的心如同我的良夢最多的是殺不完的人讀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衛。
大衛就是一個以肉塊為字磚的詩人,用著人類覺得畸形的字眼,撰造出自認最美的詩篇,最終造出了Neomorph與黑色的異形。
大衛沒有叫這些生物倒茶伺候自己,而是主動憐之養之;或許是因為他相信,自己不僅是神,還是遠比創造自己的人類更值得尊崇的善神。
然而,睿智的大衛難道從未想過,既然被人類創造的他如此輕蔑人類,被生化人創造的異形就不會輕蔑他嗎?
《聖約》結局前,大衛冒充生化人瓦特上了聖約號,透過監視器與黑異形四目相對,本來順服的異形第一次對他張牙嘶叫。
這是異形誤以為他是人類的誤會,還是明白表示的叛逆?
也許不是,也許都是。
或許異形誕生於世上的命運,不是成為生化人更優勢的物種,而是注定要弒殺每一個祖先(工程師、人類、生化人)的、有形的原罪?
他親手呵護的物種,會否有一天會反過來吞噬他,正如他如何反噬了創造自己的人類與工程師那樣?
不得而知,或,以上皆是。
至少在「前傳的後傳的前傳」上映前,我們與大衛皆沒有答案。
這個系列的弒祖心結,又再一次成了待解的謎團。
(本文同步獨家刊登於ViewMovie,如欲轉載請先詢問確認)
这电影剧情全靠弱智角色推动。
一个上千人的殖民船收不到的信号宇航员头盔收到了,还谜之通过无线电信号反推出发信地点。
探索未知星球非要舰长带队全员出动,都有这么大飞船了没几个机器人嘛, 能不能就派那个人造人去啊。
登陆队员装备吐槽不能,全无防护,不要求星际争霸里面的那种机械外骨骼装甲,你好歹带个防毒面具啊, 女主背个gopro是来卖萌的嘛, 全靠背后的飞船看出来是探索地外行星, 把飞船p掉还以为是去非洲打猎的。
飞行员这心理素质也是平生仅见, 见到伤者吐血像疯了一样,坑队友,滑倒,panic,坑自己,panic, 然后开始见到异型疯狂panic用枪射爆登陆舰。
这样的人到底是怎么混进我们光荣的外星殖民者队伍里来的?
哦, 不对, 想想似乎你们整艘船基本都这样。
舰长看见异型的茧, 还萌萌的问“你这个是活的嘛?
”。
人家说:“你伸头过去看看呀~”, 神他么就真把头伸过去了。
我看着汽水都喷出来了, 你把头伸过来我给你加个buff啊我去。
还有母舰留守代理舰长不顾1000多殖民者兄弟强行母舰进入大气层,助手们说你这样不好吧, 代理舰长表示我不管我要救老婆, 另外俩助手说好, 我们代表1000多冷冻的兄弟支持你。
最后回收了伤员不隔离,发现未知生物不隔离,想当年非典的时候去了北京回来还被关在宾馆一个星期啊喂,你们去了个有生化威胁的星球回来洗洗就睡了嘛。
还能不能好了。
最后把异型弄死的剧情没啥好说的了,白开水, 我就觉得我心疼那两台卡车, 多好的卡车说没就没了。
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异型里面没有一台卡车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有的话就两台。
能不能把飞船重力系统关掉啊, 让异型飘在空中吊起来打啊, 节能又环保。
总体来说, 看电影的时候不觉得在看惊悚片也不觉得在看科幻片,总觉得这剧情稍微往某方面改改能是一个很不错的触手本。
因为画面不错和有改编成本子的潜力, 给一颗星。
ps:最近发现有位用户 @仁恪 发了一篇所谓的扒皮“影评”。
其中指责我还有其他几位用户为“水军”。
理由总结为以下几点:1. 对《异型:契约》 评分为1-2星。
2. 用户活跃度低,没有头像,是“僵尸”用户。
3. 低分用户互相评论,互相关注。
在其影评最后,还对我的观影时间和观影地点产生了质疑。
在此,我统一做一个回应。
首先,在下并不是水军,也并不是为了看电影飞美国的土豪,只是一个普通的在美国读书的研究生。
这个账号也并不是我的,是我找国内的女朋友借的,因为注册豆瓣需要绑定手机号,而我国内的手机号早就注销了。
女朋友本身也不玩豆瓣,只是有这个账号而已。
其次, 关于低分用户互相关注的问题。
我觉得大部分的所谓低分“僵尸”用户是和我一样,单纯的是觉得这个电影的剧情太差,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注册或者是借了账号来豆瓣评论一下。
在大多数人对本片打高分的情况下,我们这些对这部电影感到失望的用户,在看到有和自己一样意见的人互相关注一下,吐槽一下,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行为。
最后,对于 @仁恪 的这篇影评,我认为是非常不合适的。
在其影评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想问,我哪里党同了, 又有哪里伐异了?
我的影评通篇都是对电影本身的评价和吐槽,同时我也没有任何的攻击其他用户的行为。
相反,我很理解那些给电影打高分的用户,作为一个异型粉丝和看过所有异型前作的用户,你们的观影感受理所当然的和我们这些单独只评价这一部电影的用户有很大的区别。
在我们看来严重不合理的剧情在你那会被关于前作的背景知识和自己的思考(脑补)补全,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
我的评论区里面有些对我的反驳我也认为有一定道理。
而 @仁恪 却在看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影评时,只是单纯的用水军两个字就把我给定性了。
在生气的同时我也很理解,人在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去拒绝去否定,进而划出一个个的小圈子把意见不同的人圈在外面。
基督徒和穆斯林,男权社会和女权主义,转基因和有机食品,豆腐脑的甜咸辣党,爱狗人士和玉林狗肉节,贫乳党和巨乳党, 异性恋和单身狗,土豪和屌丝。
这样一个个的小圈子划出来最后你会发现站在圈子里的只有你自己。
世界很大,而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说不定在这个影评里互相骂的不可开交的几位在线下可以是能一起大吃油辣子豆腐脑的兄弟姐妹。
而那个在评论区里说我是良心博主的哥们说不定会在女权的问题上跟我吵起来。
一不小心说多了, 总之,请这位 @仁恪 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并且公开对我道歉。
另外,你这个抓水军的姿势真的太low了。。。
记得两三年前就有人用网络爬虫 + 自然语言处理识别知乎上的僵尸号了。
如果真的有真方面兴趣的话,可以去学习一下。
################以下无关内容可以忽略################最近毕业比较闲,上映的几部所谓大片基本都看了。
《加勒比海盗》 《神奇女侠》 《Mummy》《变形金刚》总的来说其实都不是很好看,多多少少都会有种细节上诚意不太足的感觉。
其中加勒比海盗我真的是看完就忘了,笑点还是有的,不过感觉没啥出彩的地方,据其他熟悉前几部剧情的人说似乎还有点设定bug。
神奇女侠我觉得还成,女主大长腿,尿点并不是那么多。
布景道具还是很用心的。
Mummy确实有点蠢,不过女主僵尸的样子。。。
挺好看的。
变形金刚真的是太长了。。。。
8点看到11点,特效还是很给力的,这个特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掩饰平淡的剧情还有擎天柱样板戏一样的人物设定。。。
最后推荐《47 meters down》 大长腿大长腿大长腿,不过有深海恐惧的还是别看了。。。
或许作为工程背景有点过于偏执 但是这片子的整个故事线都基于bug 都不用和其他科幻片进行横向比较 仅和prometheus纵向比较就远差一截。
观影的时候如下几个问题不断在脑海里翻滚,让人不解。
1. 在prometheus里面的考察队都知道去一个新的星球都要穿着防护服,完全隔离空气。
在covenant里面,探险队大摇大摆的在异星环境下自由呼吸?
如果穿了防护服,估计这个剧情就完全没法展开了。
但是穿防护服这个最最最最基本的概念,人过了十年就进化到不需要防护服了吗?
甚为不解。
2. 休眠舱起火烧死舰长。
这也是我看过这么多科幻剧电影里面最稀奇的。
休眠舱的等级在这个舰艇设计学中应该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部分。
你可以造成事故将人窒息或者将人冻死,或者意外弹开让人苏醒。
但是起火这个最低级的安全事故,竟然突发也是大笑特笑,这不就变成丧葬厂了吗。
况且这个电影的视觉设计为什么比prometheus差那么多,连休眠舱都丑了那么多。
3. 关于人工智能,虽然我还是不了解david 和Walter到底算是什么 机器人生化人?
但是就目前的人工智能设计理论来说,机器人三法则还是普遍遵循的,所以最基本的第一法则不能伤害人类或者因为不作为而造成人类伤害应该是存在的。
例如wald救人的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左手。
因此David屠杀工程师以及人类这件事是它的神经学算法出问题还是因为原型机bug?
David竟然还问Walter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的左手??????
黑人脸 作为现在科学中最基础电脑,一个固定唯一的物理地址都是必须的,是区别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的最基本特质。
所以David和Walter竟然要靠女主的反间判断区分两个的区别我也是醉了。
mother在Walter登入舰艇的时候就应该提示非记录设备登入的提醒的,人不能区分电脑也不能区分???
蛤 这个世界观里的电脑只有David是智能的其他全是傻子吗。
这个电影里的电脑如果有生化危机里的red queen一半称职估计这样的结局也不会发生。
这个世界不是2095年开始吗 那时候电脑都不用Wi-Fi了吗全靠嘴问吗?
作为生化人的人竟然不能主动获取资源信息而必须使用人类的方法进行通信?
这是什么设计理论。
两个生化人的沟通竟然必须和两个正常人一样?
难道不应该是我airdrop你相关信息吗 我的新技能给你下载个补丁包你就可以吹箫了吗 竟然还要你来吹我来动这样污。
不解 不能理解 设计的倒退 为了剧情就可以设定这样不合理的桥段吗。
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bug 明明Walter是新david那么多型号的生化人,它可以自愈自愈自愈。
基本上不用十分钟,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但是在舰艇上Daniels竟然眼睁睁的看着生化人自己往脸上钉钉子还跑上去帮忙订,况且自己还用钉子扎了那么个洞,看不到吗?
omg看到那一刻女主就应该醒悟了好吗,还用躺进棺材里面才发现吗。
4. 飞上太空这件事情真的还是蛮严肃的,我相信无论今天还是百年后的世界。
那么多protocol定出来是做什么。
一个殖民飞船因为几个crew投票因为不想回去睡着了 所以就更改目的地???
蛤要是在地球上都可以叫做政变。
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人员运输到目的地。
谁给他们的权利决定上千人的归属?
去个探测的殖民星球他们都要进行模拟很多遍才可以出行。
随便一个未知星球就可以不戴呼吸设备登陆?
wtf。
看到一个坠毁的飞船不用物理扫描仪就擅闯?
prometheus可都不是这样的啊。
还有那个生物学家取样,啊哈哈哈哈哈哈他们是不是没有去过现在的生物实验室。
2100年生物学家取样用塑料的针管区养?
蛤 黑人脸?
所以编剧没见过取样器吧 跑题了 火星救援里面讲宇宙飞船为了防止火灾严禁任何点火的设备。
所以过了几十年后人类竟然没有灭绝明火香烟这个事物反而能让人将香烟和打火机带到外星球去撒尿点火?
很多影评都说这个电影里的队员都是傻子,其实殊不知傻的是编剧把一切不合理不科学的想当然的放到剧情里。
还让一帮人想神一样的摩拜。
细节不合理就导致剧情压根不可能发生,科学就是第一哲学。
以后看电影不能带着脑子去,看到教你吹箫这件事笑笑得了。
契约今天在国内上影,带着对普罗米修斯后续的期待就赶紧去电影院准备看个痛快。
我臆想中的契约:A、普罗米修斯完结的时候,女主和生化人驾船飞到巨型外星人的母星,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这是我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的原动力,然而。。。
失望透顶,根本就与普罗米修斯的女主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也不是女主大战巨人母星的故事。
B、巨型外星人为什么要制造异形这种武器来消灭他们创造出来的人类?
这个也是扣人心弦的一个疑问,然而,片子压根没有想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连提都不提,如果硬要说有讨论,就只有大卫生化人的瞎BB。
电影中的契约:1、首先是关于故事线。
个人感觉故事线的着重点有点奇怪,故事着重是讲异形1中发现异形的星球那艘失事飞船的故事,还有就是生化人有了独立思想叛变的结果;编剧放弃了米修斯原本可以精彩发挥的后续故事线,多多少少有点舍本取末的意思。
而且,就算如此,如果可以把故事讲好,也是个事,然而片中剧情乏味冗长,平淡得有如一碗放凉了的白开水,食而无味。
片子前一个小时都在打酱油,万众期待的异形居然在将近一个小时了才出现(其实片里异形出现的次数也没几次),我还以为自己进错了电影院,看了假的电影。
期待中的异形掀翻巨人母星的剧情,只用30秒就算交待完了;人与异形的对决。。
除了最后有那么一点,其他并没有什么对决;个人感觉,剧情的叙述完全失败。
2、其次是动作、特效 故事线不好的时候,通常我会去看动作,或者特效,然而,这个片子,要动作没动作,要特效,也没几个特效。
故事说得不好,如果你能让人类和异形打得精彩,也是那么回事,然而全剧只出现了2.5处与异形的对战,而且对战过程毫无新意,我都不想去描述,0.5次是枪杀,1次是运输船炮杀(预告片里说最牛的异形,绝逼是骗人的,感觉被玩弄了智商),1次是太空气闸杀,看完心中完全没有波动。。
关于特效,片子的特效运用的并不多,也不好评价好坏,只能说,特效没有出彩的地方,看完后没有任何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整部片的整体印象,就是没印象)。
3、关于恐惧惊悚 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契约会很恐怖,很惊悚(异形1-4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普罗米修斯也还行),然而本片看完后,我想不起来有哪里是让人惊悚,难道是这些年来对异形有抗性了吗?
我看不是,因为就算我现在回头看异形1-4,就算大体知道剧情,我一样会被压抑恐怖的气氛吓得半死,而契约,还是用我的情绪没有任何波动来形容好了。
4、人物刻画 关于人物的刻画,我只想说:”我们地球人是不是没有人才了?
这些个一点专业素质都没有,只会感情用事,做事不用脑子的渣渣是怎么成为负责外星殖民的巨型飞船组员的?
因为不想冬眠就放弃初始目标,去追寻一个莫名信号?
主副船长一起登录未知星球,让一个飞行员留舰主持大局?
登录一个未知星球不带面罩防护服?
一个女生物研究员,扶着一个出现未知感染情况的男队员回到登录艇医务室,看到男队员后背有红疹子就惊慌失措随便就把队友与感染人员锁一起美其名曰控制感染?
好像你才是扶着感染人员回来,接触时间最长的吧?
更可笑的是回头拿个枪去打刚出生的小异形,几枪就把登录艇和自己都炸成渣渣,真是不可多得的猪队友(是登录艇太弱?
还是枪支太强?
这是个问题)。
这时太空舰上的飞行员大哥,因为担心自己老婆,不顾船上2000多沉睡中的移民,开着巨型太空船降到未知星球的带电风暴中,可以的大哥,我只想说,我可不想坐他们的船,MDZZ。
在面对明知到有智能失控风险的大卫生化人,没有一个人有一丝的警戒心,那个智障船长,就算知道大卫与异形有关系,还毫无戒心地跟大卫下到地下室,人家说不危险他就往人家脸虫卵上送,这种ZZ也能当上太空飞船舰长?
看电影的时候,我多次想喊出来说,这些个一点专业素质都没有,只会感情用事,做事不用脑子的渣渣是怎么成为负责外星殖民的巨型飞船组员的?
这么SB,异形赶紧来把这些二货全部清理掉吧 关于生化人的刻画,其实是一个重点,然而这个重点刻画也做得极其生硬,大卫的存在处理的也非常生硬,两个生化人的碰撞,也无比生硬,哎呀,好硬。
总的来说,人物刻画是失败的,没有任何亮点,看完也没有什么突出印象。
我不会再想看这个电影第二次,这是对异形这个IP的无脑挥霍,当然,如果大家是冲着异形的情怀去看,我也不反对,以上只是个人观感,可能在大家眼里,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呢?
异形:契约关于脑残花样作死的流水帐烂片。
一部为了装文艺完全抛弃逻辑疯狂吃设定顺带把观众当傻子对待的电影,IMDB恶评如潮并不意外。
看了豆瓣短评,捧臭脚的还捧出个十年最佳,看来大师哪怕拍出一坨翔,脑残粉闻起来也觉得香。
---关于Elizabeth ShawDavid深爱着Shaw,也用最变态的手段创造出了他和Shaw的子嗣。
对喜欢普罗米修斯的观众来说毫无疑问是个让人心痛的结局,下一部Alien Awakening的故事将发生在契约之前,普罗米修斯之后,希望能够为Shaw的故事做一个补完吧,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太虐。
David的实验从David对Shaw的实验来看,David需要人类女性的DNA和器官来制作异形蛋,为了得到新的女性实验体,在契约中他试图掳走女主角丹尼尔斯。
Xenomorph新设定契约里的异形能够和David交流并且认得出它的maker。
第一只Chestburster从曼哈顿博士胸口钻出后,David试图让它模仿自己的动作,Chestburster居然真的就蠢萌蠢萌地照做了。
(扶额)-先说说优点吧,视觉效果可以给9分,唯一的瑕疵就是后期一些飞船的镜头CGI有点假。
音乐大量使用了异形1和普罗米修斯的原声,只能说不过不失吧。
法鲨分饰两角,算是全片最大的亮点。
OK, 接下来可以进入正题开始吐槽了。
整部电影充斥着弱智般的剧情。
除了David以外,所有人都在不停地作, 莫名滑倒, panic之后开枪打爆油桶炸掉逃生用的穿梭机, 拿脸硬吃Facehugger攻击, 某个妹子明知怪物在伺机而动还要离队洗澡,外星探险所有人不穿防护服, 这些利用弱智桥段来强推剧情的手法实在令人反胃。
剧情bug也多到崩溃, David既然在普罗米修斯剧情之后十年间创造了Xenomorph, 那么雷德利斯科特自己导演的异形1里LV-426那艘已经坠毁了上万年的飞船又怎么会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蛋?
(facepalm)
异形1中Space Jockey的飞船 地点是LV426 剧情终盘编剧还来了个自作聪明的反转, Walter作为新型号具有自愈能力而David没有这种能力, David和女主扭打过程中被女主刺中了下巴, 扯淡的是,之后David假扮Walter返回契约号居然没有人发现他下巴上的伤使得团队最终全灭。
(编剧你丫为了让David赢到底让他开了多少挂)抛开翔一样的剧情, 契约里的异形也是系列中最不恐怖的。
过去异形那种猎手的感觉在这部电影里荡然无存, 它既不会偷袭也不会设下圈套等待猎物。
见到猎物就无脑扑的特性让它最后随随便便地就被主角们干掉,可以说是系列中最蠢的一只。
最后吐槽一下Neomorph。
作为“不完美”的异形, 它们能够在通过孢子寄生宿主后瞬间成长为Backburster, Backburster破背而出后马上就有咬死人的能力,无论哪点都要比后来所谓的“完美生物” Xenomorph要更强吧(Xeno在Chestburster周期毫无自卫能力并且只能通过蛋和Facehugger来寄生宿主)据说雷导和FOX签了三部的合同,希望第三部能够救赎这个系列吧。
就像我之前所说的,即便《异形:契约》如同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之前打造的《银翼杀手》一样无法被当时的观众普遍接受,也丝毫不影响其本身的存在价值,时间终将会把过分商业化的评判标准洗去,给作品一个应得的评价。
至于我为什么会将其推为近几年来美国主流商业片中罕见的精品,也在此前的一篇影评中做过阐释,在此就不作为主要话题了。
我今天要说的是内地残暴的删减是如何用减少六分钟让这片子变得六亲不认的。
二十世纪福克斯此前举办的点映场基本可以直接被看做今年效果最差的点映,估计公司自己都没有想到点映场之后观众的反应,不但没有有效的建立口碑宣传,反而是众多差评让口碑一落千丈,普通观众在骂,影迷也在骂。
讲真我当时听了一些反馈也是比较惊讶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删减能让我心目中的年度科幻沦为这幅德行。
举办点映场,除了媒体之外,口碑的形成主要靠的是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影迷的评价,也只有一直保持关注这部电影并且愿意认真做出评价的这部分观众会盯着点映场的开票,路人的作用至少在大规模正式上映之前是很难形成什么气候的。
所以影迷的期待和影片的呈现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极为紧密了,越是系列影片这种关系就越是微妙。
《异形:契约》的核心影迷需要的是什么?
雷德利·斯科特令人心生寒意的黑暗宇宙观?
故事对于《普罗米修斯》的延续以及对终极问题的持续探讨?
在娱乐性之中蕴含的对于生命的哲学思考?
没问题,这些该有的都有,但这一系列中的主角——异形,以及伴随其左右的鲜血与死亡也是不可或缺的啊,毕竟这个系列本身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去完善异形的设定,以及和第一部开头那个迷雾重重的工程师飞船背后的故事。
《异形:契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对于血腥画面的毫不吝啬,各种异形生物在片中以不同方式给出了极为重口味的画面,足以让同样身为R级的《普罗米修斯》在其面前变成PG-13。
异形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怪物形象中脱颖而出绝不仅仅是因为其年代资历,而是这一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暗示就足以给那些原本已经足够血腥的画面再度蒙上一层阴影。
(这也是为何《异星觉醒》再好也只是空有一副好皮囊)而这一个前传系列就是在不断地细化这种原本朦胧的恐惧感,越是残暴,越是血流如注,才越能感受到异形世界观中深深的绝望。
信仰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分文不值,这是从伊丽莎白·肖博士到这部的舰长欧朗身上极具讽刺性的命运。
也是老爷子整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宇宙观中的重要一环。
这样的残暴也是老爷子在揭露生命真相时所写下的注脚,这是神明落地之后报复性的屠戮。
就如同大卫与沃尔特之间的关系,两个人从一个关键的概念“创造”上走向了极端的对立,却拥有着一模一样的皮囊,而更上一层的创造与毁灭也被死亡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上帝皆凡人,却又无比残忍,从工程师到人类再到生化人,这根链条上的每一次觉醒与创造都导致了似乎是注定来到的毁灭。
“吾乃万王之王是也,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
此外无一物,但见废墟周围,寂寞平沙空莽莽,伸向荒凉的四方。
”,这是大卫面对着自己所创造的地狱时所吟诵的诗,他将自己视为雪莱诗中的奥西曼提斯,伟大的拉美西斯二世,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对造物主充满了质疑,但当他真正看到神明的陨落时他才真正的觉醒,并将自己置于神明之位,不带任何怜悯,在创造之前,先为自己打造一片“净土”。
而大卫之所以会从被压迫走向反抗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和人类太相似,这正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也正是人性演化的暗黑图景,就和《银翼杀手》一样,科幻的命题中就扣回到了人本身。
而残忍的画面是这样震撼人心的主题不可缺少的力度,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感官刺激。
(你会说《死神来了》的血腥除了在恶趣味之外是什么经典吗?
)影片整体的节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像异形这种惊悚恐怖讲究铺排的东西是最容不得瞎动刀的。
比如巨石·强森主演的《赫拉克勒斯》中间被删掉的镜头,是一个战场上被烧焦的人头正在被乌鸦啄眼睛,以及他老婆背部全裸的镜头,这种没有过多连贯性的镜头其实是无伤大雅的,但是《异形》这种,可以用《大白鲨》或是《鲨滩》去理解,或者《招魂》也可以,惊吓节奏中的骇人画面起到了关键节点的作用,不断推动情绪以及把控下一段的情绪,如果这些点被摘除了,整条线可以说就垮了,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看完院线版后表示各方面都不对劲。
好接下来就是压轴了,从《异形:契约》到《已开:大勺》到底少了些什么?
(我看原版到院线版之间的时间有些长了,所以不免有细微出入,但大体还是没问题的)失踪片段1:被感染的船员被抬到船上,背部被爆开,不仅有血流如注以及白色异形坠地觉醒的画面,你甚至能看到那个倒霉鬼背上的大洞以及惨烈的尸体。
小异形与女船员也有更多的互动。
然而院线版全没了失踪片段2:在草丛中第二位被感染的船员,有一个明显的镜头是异形从嘴中带着血钻了出来,时间短促但效果相当震撼,然而正片中你甚至看不到那个船员是怎么死的。
难不成被噎死的???
失踪片段3:女性船员在工程师遗址中遭到白异形袭击,有更多血腥镜头。
失踪片段4:持枪船员找到女性船员尸体的时候有明显删减,女性角色被撕咬掉的头颅的特写画面被删除了。
而且老铁,你们这个删减手法很粗糙啊!
失踪片段5:舰长腹中的幼年异形破土而出的时候少了从异形背面给的特写画面,异形带着血浆缓缓升起,而舰长爆开的肋骨清晰可见。
其实不论是音乐还是大卫眼中流露出的目光,这段都有着很特殊的含义,这个完整的异形是他第一次靠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造物”,这正是他不被人理解的美梦,孤独的完美生物,就如同他在他同类中独一无二的灵魂。
从这一刻起,大卫不仅是神,他也不再那样孤独了。
失踪片段6:广大女性观众最期待的戏,法鲨分别饰演的沃尔特与大卫接吻的画面,在院线版中无影无踪。
问题是这样剪不伤及对话才怪呢。
失踪片段7:飞船来接丹尼斯一行人离开星球时,异形爬上了飞船,然而正面镜头也有所删减,战斗相当短粗而且显得莫名其妙。
失踪片段8:在飞船上浴室的戏份遭到删减,限制级预告片中都出现的画面在院线版却消失了,那女的被溅了一身血以及遇袭画面全部消失。
失踪片段9:最不可思议的是,结尾的正宗大战居然也有删减???
请问你们是嫌异形长得丑还是怎样?
《普罗米修斯》作为挖坑神作,直到结尾才出现了小蓝异形,在这部解释清楚之前,不少人都在猜测蓝异形与正宗异形之间的关系,而这部为了展现答案则出现了各种异形来满足影迷。
然而,从头至尾,你却见不到多少异形的场面,直接变成了科教片《异形和她妈失踪的产地》。
要是这样的话,干脆就不要引进了吧,何苦呢?
今年真的是很魔幻的一年,《生化危机6》作为丧尸片居然没有什么丧尸正脸?
《金刚狼3》作为R级暴力动作片居然结尾大战被成段的删?
结果《异形:契约》又变成了这样?
这无异于对电影本身的亵渎。
至于审查制度本身,现在又不能说什么,说了就给您404,我想我能说的也就只有:
看到未删减版,死而无憾了。这一部异形秀变成了法鲨秀,当然仍然恐怖,或者说战栗更合适。异形从感官面上吓尿你,法鲨演得生化人则让你背脊发凉、细思极恐。法鲨演技得跪。如果要挑电影的毛病,也有。但作为一个异形粉,到现在还能去影院看异形怪,我只想对80岁的雷老爷子,说句谢谢。
emmmm这剧情真是不吐不快我踏马服了啊多自信啊,去一个陌生的星球,能一点防护都不做的?????还能抽烟??我不理解,我真的不理解还有留守的那个女生,心里素质这么差是怎么能出来殖民的😳
Pros:法鲨演技再次突破,雷老爷子技术发挥稳定,秀恩爱死得快定律依然不破。Cons:拍到这里主线故事很难有新意了,早猜得出下面要发生什么,船员只是便当一二三号,具体是谁并不重要,所以紧张感越来越少。
雷公亲自主刀的三部异形,其实就像霍克斯晚期的“守堡三部曲”(赤胆屠龙,龙虎盟,擒贼擒王),只是换了拨演员,讲着同一个故事。因为只有这套故事模板才能准确传递其所信奉的价值理念。他不可能是另外几部的导演。异2偏右,是太空暴力版的搜索者。3和4又偏左,好像教父23,在写雷普利的暗黑……
心疼沃尔特
剧情炒冷饭结构无新意,除了一个逼格甚高的开头以外并无亮点。PS:我认为导演是瓦格纳高级黑.
人类第一次进入外星 连头盔都不戴😅😅😅. 并且整个剧就围绕这一个设定 铺开剧情 就感觉很降智,无法理解 无法代入 导致根本看不下去🤢
两只法鲨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攻受
老雷曲里拐弯的比喻还是很有趣。1、打倒巨人族的大卫;2、名为契约的箱子(飞船),船员宇航服的标志上还绣着基路伯二天使;3、最终被大卫掌管的禁忌之箱……好了,我能不能问一下接下来所罗门是谁?从感情上来说我当然喜欢忠犬沃尔特,但大卫这个观察并试验的立场真是太有趣了。
稳重史诗感与B级片的完美结合,也容得下深度解读。老雷公用冷色调沉痛基调对打时下流行的好莱坞闹哄哄轻浮娱乐大片。[B]
和异星觉醒一个套路
资源已经烂大街了,看过后既不恐怖也不惊喜,而且那个作死去陌生星球遇上异形的梗能不能升级一下啊,搞不懂这种炒冷饭炒到会背的片怎么还有人愿意花钱入场,除了沙鲨的分体还有啥新意,无论是普罗米修斯还是异形都可被列入最无创意系列,没有之一!对比N年前的首映,这个品牌绝对是越演越倒退了!
不能做什么否则就会死——反正我偏要做!粉丝吹的什么融合了创世纪之类的鬼玩意儿,这特么有多严丝合缝啊?不就是一群人创造地球人还创造怪物么?这一个初中生都能想得出来啊,也没有怎么好好去圆。抛除这些,这不就是一遍遍复制《异形1》么,不断地遇到危险解决危险。
看点一:法鲨教法鲨吹箫。看点二:法鲨给法鲨一个法(鲨)式香吻。
睇到一脸懵懵b。。皆因唔知前因后果
其实这船的船员还不如隔壁《异星觉醒》那一船
雷公是我活下去的动力。预感在不远的将来法鲨就会拿到奥斯卡。本以为上一部的格局已经很大了,但这部通过既冷冽又充满诗意的表述直抵神启的高度。(我在说些什么...女主好美,异形中的女舰长形象都好棒,真实有力,而又富有美感。)
整片的賣點就是看法斯賓達吹自己的蕭。
这要是国产片,估计都要5分以下了!
一星半不入。情节平铺直叙,加上反复上演的套路,完全泯然众人矣。身份互换这个最大的梗呢,在技术角度又是错误的悬念手法示范,即刻意隐瞒关键信息制造惊奇。至于“愚蠢的人类”这个喜剧母题,考虑到系列一直在玩这个梗,其实也不怎么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