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御宅族的界与限 ——从《稀人(Marebito)》说起 不少人问过我何谓宅,依对方情况,有时便以居家偏执狂调侃以敷衍,这种解释,还不致产生负罪感的。
况且,这个灰色人群的特征从其被概念化以来便一直在不断进化,专业化,所以如果现在你依然觉得只有那些把生活定格为玩电玩、看动漫、丢骰子、写程序、涂模型、收藏周边、追科幻剧集、热衷边缘文化、同时知识博杂,时不时在博客上丢一大坨充斥着AVG名词和港漫助词的匪夷所思的文字的离开网络难以沟通的半自闭的邋遢人群才算得上Otaku的话,终究还是有些狭隘了。
当那张呆滞的面孔第一次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立刻认出了《杀手阿一》中的老头子塚本晋也。
我这人看电影有一个很烂的毛病,便是容易不自觉地将同一演员饰演的角色的人格套来套去,越是有特色且经常拍类型片的演员就越是如此,也就总觉得Nicholson很可爱,《通天塔》不对味儿,而《鬼面骑士》则是无厘头了。
所以当塚本晋也拿着摄影机一边到处窥探一边喃喃自语,我是没有任何感觉的。
没什么比成功饰演过一个变态或精神病人更能令人影响深刻的了。
似乎日本演员不应在此列,因为太多了,不过好在我看得不多,所以塚本晋也是其中之一。
增罔是一个专业摄影师,专业到偏执,于是他的生活只有摄影机和显示器阵列,他的视角就只有那一方一寸。
透过数字合成而得到的世界,增罔是迷恋,是困惑,还是麻木?
这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格,起初究竟是什么使他开始对现实和虚幻产生疑问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个由于缺乏沟通而多巴胺分泌过低得不到缓释转而对肾上腺素产生强烈渴望的抑郁症患者,而当他意识到那种渴望时,他开始停制了药物治疗。
接下来的情节没必要说了,我们在讨论的是这个变态的宅男,以及他接下来所迫进的崩溃的界限。
御宅族这个概念的硬核性决定了这个词无法简单地界定他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犹如新星般在大爆炸诞生并膨胀的网络新生时代,传统社会观和价值观在其面前遭遇的是几近革命状态的挑战。
我们无法说Otaku这个人群的诞生究竟是价值观崩溃的产物还是社会关系由于网络而部分重组的衍生物。
作为时代边缘的特殊标志,嬉皮士探讨的爱与和平,朋克宣扬的无政府主义,雅皮士代表的反传统到了这个网络化时代的御宅族直指向娱乐至死的危楼,究竟是理想的生存状态,还是人际关系的全面崩盘?
其间的界限,清水崇在这部《稀人》中通过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残忍的悲剧隐晦地表达了一种值得深思的见解。
增罔对阿礼眼中那被他和他的摄像机放大了n倍的恐惧的好奇,是增罔开始走向分裂的导火索么?
是这样设计的没错,但如果你透过银幕真的去问增罔本人,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
这个神经衰弱的宅男因摄影而麻木,因麻木而抑郁,又因抑郁而敏感。
阿礼的出现,到他的死,再到他作为增罔因自欺而衍生出的人格为增罔指点迷津,根本就是一个可怜的神经病人,被同病相怜的增罔利用并加工。
而他自己的那份莫名的恐惧带着那个即将被加工的人格走进了增罔的御宅,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癔病。
作为一个宅男,增罔是偏执的,他了解地球中空论,并爱好科幻小说,甚至作者和出版年份都能够倒背如流。
他很聪明,一直在质疑,然后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状态,为了满足自己那不敢面对的阴暗面,一次次想方设法地否定自己的质疑。
稀人的存在是他最大的谎言,大到足以令他默认了自己的嗜血。
而女儿的存在则是他想掩饰的基点,为了臆造一个F出现的完美理由,增罔的分裂所源自的,其实是他喜好沉迷于幻想之中的,他作为一个宅男的本质。
同日本大多数用视觉暴力和突破伦理底线的血腥镜头吸引眼球的恐怖片不同,《稀人》本身并不恐怖,却很平静。
有对话,有人性,也有特摄片中的那种幻想中的美景。
我们只看到了血,大量的,喷涌的,麻木地,成为了饮料。
可爱、残忍而无辜,这是日本人最擅长的塑造恐怖片中女性角色的特征。
然而在《稀人》中,F,也就是增罔的女儿,她真的嗜血么?
影片中大量利用了安置在增罔家的针孔摄影机所拍摄的镜头,那些镜头是我们唯一能够相信的画面。
那段或许是被增罔自己截掉的影像,究竟拍下了什么呢?
显然是自己的背影吧…… 谎言太多了,太完美了,增罔冲破谎言的枷锁看清了自己,却终究还是无法看清谎言。
看过太多描写人格分裂的电影,在这里,《稀人》尝试了一个全新的创意。
此时在他面前的,究竟是F,是稀人,狄罗族,还是女儿,恐怕他已经无从知晓。
进入自己营造的幻想中后,却发现自己没了目标,在孤零零的崩溃,这是属且仅属于Otaku的悲哀的方式。
那割舌一吻是绝美的,令我不禁又拿出《杀手阿一》,却依旧有些不忍看。
对于那个隐晦的结局,豆瓣上看到的一篇作者署名hana的影评作了很棒的解释:增罔临死前一度幻想自己也进入了地底,到最后才发现了恐怖的真相,一切只是发生在自己生活的这幢楼。
我反复地看了几次上下楼的画面,以及最后画面的背景,从画面上我们并无法得到这样的解释。
平心而论,导演多少有故弄玄虚之嫌。
而如上的解释,却令我实实在在地宁愿相信,这是那个结局真相背后的实质。
一个Otaku,倘若他真的完全隔离了人际的沟通,那么空间对他来说也没有了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而宅本也是一种极度乐观的态度。
但即使是极度,也存在着一条如同影片中地狱之门的界限。
在那门中,那界限外,有一种生物叫做稀人,一种你似乎并不认识的生物…… 有些夸张是么?
好吧,我是咬着我的吉他拨片写完这段文字的,国产的,很脆,但我始终还是没有咬断它,或许这也是一种界限吧……谨以此文,与内容无关地,纪念几天前离开我们的影评界前辈——卡夫卡·陆
看了日本恐怖片<稀人>,也没多恐怖。
内容还可以,但没看太懂。
故事讲的是,一个业余摄影师,偶然拍到地下通道一个人自杀的情景,他在看录相时,他看到那人好像看到什么极度恐怖的事情,他想探个究竟,他又到了案发现场,他在那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把的带到地下通道更深的地方,很深很深,然后好像进入了地狱一样,地底的另一个世界。
他见到了一个裸体的女孩被铁链捆住,他把那个女孩带回了自己的家。
那个女孩不会说话,也不会吃东西,越来越虚弱,后来他发现女孩吃的是血,他就放自己的血给她,抓各种小动物给她喝血。
但那女孩最喜欢的还是人的血,他杀了两个人,收集血放到奶瓶里给她喝。
还教她学走路。
他后来想离开她,把她扔到了一个旅馆,他很多天也没回家,后来他回家后,发现女孩回来了,极度虚弱,和他说,我希望你回来,要你在我身边。
他激动极了,用刀划破自己的舌头,女孩就贪婪地喝着他口里的血。
这个镜头好美。
这个片子,还可以,没有用到几个演员,三个女的,是喝血的女孩,还有被杀死的两个女人,男的有两个,一个男主角,一个是那个自杀的老家伙。
当他在地底发现她时,把她带回家,估计是因为她长得漂亮。
换作是我我也会动心。
要是她长得难看,他一看到估计会以为是见鬼而逃跑。
但到后来,他杀那两个女人就不对了,变态得太厉害了。
要是我,我是肯为那样的美女放血给她喝的。
但绝不会去杀人,可以想别的办法啊,想办法去医院买,或是去屠宰场买肯定也是可以的。
最后,他好像是真的爱上她了,划破自己的舌头,以获得她“主动”的吻。
这一吻好激烈,好狂野,好感动,好羡慕,好美……
全部都是主人公一个人的妄想症,老早就杀了自己的女儿,埋在地下。
他在摄像机里窥到的白衣少女既是他见到的女儿的幻觉。
而后在无意中拍到一个精神病人自杀,引起了好奇心使他放弃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影片开头增冈在家看白天拍的图像时,抓了一把药片吃下去……看完地铁里拍到的刺目自杀图像后,增冈丢掉了药瓶,这时我们可以定格来看下,那是治疗抑郁症的药。
),进而变成人格分裂。
想象自己进入了一个地底,看到了一个美丽虚幻的地下世界,碰见了地铁里自杀的老头,当他提醒自己老头已经身亡时,老头便消失了。
然后深入发现了被锁在那里无法离开的F,而F其实被他埋在下面的女儿(否则他是如何将F带回家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比如怎么弄断的锁链,怎么将赤裸的F及自己的摄像机安然地抱回家,不被人发现,又要爬过那么长的阶梯)。
再后来将纠缠自己追讨女儿的妻子杀掉,自认为被鬼魂及道德困扰的主人公过起了流浪汉的生活。
但是有一个早晨他突然清醒了,想起自己杀了自己女儿及妻子的事实,不过清醒也只是暂时的,不久便旧态复萌,最后割舌自尽,临死前一度幻想自己也进入了地底,到最后才发现了恐怖的真相,一切只是发生在自己生活的这幢楼,自己是精神错乱自杀的。
主人公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且导致精神分裂,所以他的所见所闻不可以当真。
主人公与地底世界的人通过话,但是在镜头里电话亭并没有人,所以他只是在跟自己说话。
进入“地狱之门”后到见到赤裸女孩之间,男主角增冈几乎都在下楼。
摇曳的灯光里,他跌跌撞撞的下楼,一次又一次,脚步凌乱,但是片子的最开头,从他摇晃的镜头里,我们明明看见增冈是在上楼,而且上到了公寓的最顶一层。
虽说阳光并没有明媚,但是至少是见到了“天日”,从他所处的天台上的视角,我们基本可以对增冈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我想导演放这么一个镜头进来是有用意的,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后面增冈所有的下楼下楼,仅仅是下了公寓的楼?
而所见到的一切,仅仅是增冈的幻觉?
他每天爬上他家的天台去窥视别人的生活,在马路上行走拍摄,自虐,但幻觉中是被打,他所幻想出来的地下洞穴不过是自己的公寓小间,最后由于割舌失血过多将要死亡的时候,看到真相——自己并没有逃到无人的地下,而仍然是在自己的公寓小间中,悲愤恐惧涌上心头,透过眼眶。
绝大部分人认为主角是真的有精神病,看见了幻觉。
但百度百科却截然不同,里面的影评认为他本是正常人,但被诱导变成了狄罗族人,杀妻是别人骗他的。
现将其搬运如下:而《稀人》确是做到真正意义上电影与观众互动的一部经典之作,故事由始至终都紧扣住观众视线,零散的抛出一条条隐晦的线索,在观看过程中牵引观众不断的提问、假设、推理、判断、再假设、再推理、再判断,直到最后一个镜头的出现,才抛出最后一个线索,从而整个故事才完整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但整个故事的呈现完全是观众自我推理的一个过程,交给观众的主动权正是这部片子的真谛所在。
为了帮助初涉“恐怖片”的各位影友更好的欣赏这部经典之作,暂做故事悬疑情节分析如下首先大家要了解整部片子,导演所呈现给大家的一些定性式条件:狄罗族人F是生活在地下以血为生的异族,F生存的方式是引诱地上的人类到地下发现她,人类在其好奇心的趋势下把她带到地面,然后在狄罗族人不断的诱惑下自己心甘情愿的把整个生命交给F,于是F可以吸他的血并把他带到地下,将他也变成的狄罗族人。
整个故事就是以这个定式,发展的。
阿里死后变成了狄罗族人,诱骗增冈到地下发现了F,增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F带到了地面,然后在一次“偶然”(对于故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下文中有分析)的事件中发现F是以血为生,于是开始用自己的血来维持F的生命。
与此同时,阿里再次出现,开始诱惑增冈,暗示他并不能养活F,并要把F带回地下。
这个时候,一个很受争议(争议之原由后面会做详细分析)的人物出现,就是穿风衣的不明女人。
她自称是增冈的妻子,并一再纠缠增冈。
增冈正在为F的事情心情焦躁,再加上这个疯女人的纠缠,一时失去理性杀死了她,然后把这个女人的血倒在瓶子里储存起来给F喝。
这使增冈自信心大增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养活F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阿里的承认。
当F血液喝光后,他又第二次以同样的方式杀死了一名少女,来维持F的生命。
在连续杀害了两个女人之后,增冈意像里竟看到了他们的鬼魂,这使他感到有些不安。
当第二个女人的血也喝光之后,增冈决定放弃F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小岛,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阿里出现在了增冈的身后,他不断的鼓唆增冈接受一个假象:被增冈杀死的是他的妻子,被他带回来的F是从小被他以宠物的方式饲养的自己的亲生女儿。
增冈在她的鼓唆下终于接受了这个假想的现实。
这个时候狄罗族人再一次出现在增冈的视线中,引诱着他听了电话,然后回到了家,看到了F。
于是为了救活F,他回到家里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自己的“女儿”F,最后F将他带到了地下,这个时候他也变成了狄罗族人,将不再用口说话。
当他和F到了地下以后,他们用狄罗族的语言进行沟通,增冈望着F终于明白的所有的事情,于是露出了和阿里一样惊恐的表情。
此刻留在外面增冈的手机里出现了一张增冈惊恐万分的脸,下一轮故事将由增冈的手机开始。
增冈将是下一个阿里,那下一个增冈会是谁呢???
故事到此结束。
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上文提到的穿风衣的不明女人,是一个为广大影友颇存争议的人物。
有人提出“她是增冈的妻子,而F就是增冈的女儿。
”但此种假设在结尾处明显推理不下去,所以此种假设是错误的。
在整个片子当中,这个女人的角色分析是整个故事推理的一个重要线索。
首先,在增冈为F喝血而生的事情困扰的情况下,风衣女人的喋喋纠缠正激起了他的焦躁与反感。
从而为第一次杀人做出铺垫。
试想,增冈毕竟是一个正常社会里生活的人。
他是有道德观念的(后来为了鬼魂而困扰离开就是证明),而这种道德观念与恐惧正是他开始杀戮的一个关键滞碍,试想他不会无原由的找个人来冲破这层道德界限,而此时出现的风衣女人正激起了他的不满与反感,是一个使他打开杀戮的关键人物。
如果没有风衣女人的出现,就不会有增冈杀人的契机。
其次,如果没有风衣女人的出现,就不会有后来增冈受阿里鼓唆后产生的杀妻虐女的假想,增冈最后也就不会离开后又心甘情愿的回去,把生命交给了F。
也就不会有最后呈出的真相。
所以风衣女人的出现,是导致故事层层深扣的一个重要因素,她的出现是必要的,也是没有什么可置疑的。
而对她的身份定位,只能是一个“偶然”出现的精神失常的女人。
另外,也有影友对影片中的一些“偶然”提出置疑。
如上文中提到的风衣女人怎么出现的?
或是片中突然出现的对增冈施暴,而导致增冈手指出血的人物是怎样出现的?
中国有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故事的发展是需要偶然性的,所以以上人物的出现可以是整个故事情节中所设的一个偶然。
我们也可以自由设想她是被阿里或是狄罗族人故意诱唆成的一个为了使增冈入局的而出现的人,就像最后出现的诱使增冈回到家中所出现的狄罗族人是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是狄罗族人事先计划好的。
总之,为了制造一些必要的契机,而适时的设计出必要的人物这是导演的匠心所在,所以大家就怀着欣赏的心情认真品位吧。
也有些影友对片中出现的两个鬼魂提出质疑,就此我们做如下分析:首先,少女鬼魂的出现有两个作用。
一. 可以增强故事的悬疑性,恐怖片除了精巧的构思之外,一些悬疑场景的设置也是不可缺少的,片中少女鬼魂的出现,不免给片子增加了些惊悚色彩。
二. 少女鬼魂的出现,正是使得增冈不安而离开F到海边的一个因素,因此少女鬼魂的出现是必要的。
其次,在片尾处风衣女人的鬼魂出现,也算是个点睛之笔。
当时的情境正点明了增冈恐惧、不安以及确信自己杀死了老婆,虐待了女儿的一种极度悔恨。
也为最后把生命叫给“女儿”F,渲染了一些色彩。
另外,跟少女鬼魂一样,同样是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悬疑色彩,恐怖气氛。
至于,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就同上面介绍的“偶然”事件,是一个道理。
只是该出现的一个效果罢了。
还有一个值得影友们注意的问题,就是整个故事中的增冈的三个电话。
这三个电话正是一步步将他带入狄罗族的引子。
第一个电话里,增冈被告之将F带出是一个错误,这正激发了增冈想要救F证明自己的一个因素,也为后来当他发现F食血之后,为了救她而杀人做了一个铺垫。
第二个电话,增冈杀人后向狄罗族人炫耀,证明自己是能够饲养F的。
这个电话中,得到了狄罗人的认可,滋长了他失去了理性,进而为杀第二个人而做了铺垫。
第三个电话,则直指主题。
正是这第三个电话,引诱着增冈回到了家里,救回了F,而自己也跟着F回到了地底。
同时,电话屏幕出现的增冈最后的眼神也正为狄罗族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由此可见,贯穿整个片子的三个电话,正是引诱增冈走入狄罗族的三个台阶。
请注意,这部片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日本鬼片,这部片其实更像蔡明亮或金基德那一类探讨人际疏离关系的电影作品(或许更像Michael Haneke?),再加上日本地下电影的诡异冷血,也不打算吓人。
此外,这部片也出现了一位窘异于《电车男》的御宅族(日本次文化)类型:阴郁、冷漠、让人不舒服的主角。
集合成了这部作品。
我一直觉得清水崇是个有小聪明的人,他的前作《咒怨系列》使用了分割叙事,故意将叙事线打乱,有很多人都惊 于这种手法,可是我个人总觉得这种手法其实只是众多日本恐怖录电影录像带(类似xx怪谈那类,将很多小恐怖故事集合起来的那种)的变形而已,当然清水崇的手法比恐怖录电影录像带聪明一些,在咒怨第二集里还加进了人物感情深度,不过称他大师导演就过誉了些。
而这次的这部《稀人》倒是一个另类的尝试,试图在恐怖类型中加入一些风格化的议题探讨。
故事是讲一个沉迷于摄影的摄影师,他只通过摄影观景窗看世界(我想到Michael Haneke的《Benny*s Video》),而让他的整体知觉退化,变成一个冷漠孤僻的人,在一次事件中,他开始想要追寻「看到恐惧」,结果却捡到了一位疑似吸血族的女孩???这故事有明显表达人类因为科技发达与时代变动而变得越来越疏离,需要有外在刺激才能引起注目的暗谕,更拿沉迷于自己世界的御宅族大作文章,剧中的男主角除了工作外,几乎没跟人接触,活在自己的世界哩,这个故事根本就可以说是他的封闭史,而故意拍出诡谲美感的吸血族F,我想与其照剧本所安排的那样,我想恐怕更像男主角对爱情(不论是爱情或是亲情)的幻想或迷恋,有点变态,但也证明了他的封闭个性。
而观众用摄影机(剧中大量出现摄影机观点镜头),窥视了整件事的发生。
不过有这 特殊观点的一部影片,却因为清水崇在玩弄他的小聪明而显的有点杂乱,他丢出了一堆神秘学的知识,像地球空洞论之类的玩意,然后又玩弄典型恐怖片公式,加入一个男主角可能自己发疯的观点,还藉机批判一下时下年轻人,最后现实跟虚构交集,剪不断理还乱,主角终究是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自我封闭深渊,还是这完全是一场迷梦,作者没打算讲明,而观众们则被他的小聪明丢出的一堆信息搞的头昏脑胀,水土不服,只能大概窥透作者的意涵而已。
这并不是个舒服的观影经验(或许真的像Michael Haneke?),想看一般恐怖片者,在电影市场里有更多比这恐怖的选择,不过如果你对风格化,另类的类地下电影有兴趣,或是想看看得奖的恐怖片长什 样子,那《稀人》可能是可以尝试的选择。
不知道这四部影片大家是否看过其中的一部,两部,或者三部,甚至四部。
把他们放在一起,只是觉得,他们都提出了一个相近的论题。
就是响子在《水灵》中的那段话,我眼里看到的真的和别人看到的一样吗。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见所闻,何为真实何为幻影,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
是凭眼睛看到的吗。
文艺的话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实际上,眼球只是摄像机,真正实现“看”的是大脑。
摄入的景象在大脑中呈现,使得人知道,某某的存在。
但是,我眼里看到的真的和别人看到的一样吗。
我看见的东东她是否真的就存在,抑或只是大脑自主添加的元素。
《稀人》中的增冈看到了地下次元,《感染》中的秋叶看到了绿色并在溶化的病患,他们确实看到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
也许这是一种病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真的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并信以为真。
换句话说,看到不能成为存在的依据。
是凭耳朵听见的吗。
五官本质都一样,虽然她们各司其职,实现对不同感觉的反应。
感觉最终形成于大脑皮层,也就是说,实际上是脑看见了听见了闻到了尝到了。
而恰好,思维也来自于大脑。
人类发达的大脑,使得人能有许多合乎逻辑而不曾发生的事件可被推导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效果,叫即视感。
幻听就是思维干扰感觉的一个经典案例。
人也该庆幸,作为一种病,她仅仅只是幻听而不是幻觉。
印象中幻觉是在用药的情况下带来的副作用,或者是过分沉迷的梦境。
而幻听不是这样的。
这一点小惟是深有体会。
我能听见电话铃响,我能听见女人吵架。
在我十分清醒的情况下。
《还我拇指》里小武他们,确实也听到由美子的银铃声了吧。
人确实能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并信以为真。
也对,他怎么知道是假的呢。
他确确实实听到了。
是凭手去触摸的吗。
既然是一样的原理。
很容易理解。
人如何确保,你的触觉为真。
我们常说,存在,及时能被人感知到,即看得见摸得着。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由于此物存在而被人感知,而是被人感知所以人认为此物存在。
也许唯物的同学们会批判小惟的主观唯心,但是,现代的科学,现代的生物学,现代的生理学,不正是这样解释的吗。
小惟知道一休长大后一直在纠结梦境的问题,庄周也没弄明白他是人还是蝴蝶。
而小惟在思考的,也许是更浅显的层次吧。
即是存在。
或者说现实中的现实。
这其实是很贴近生活的一个疑问。
就如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你也许知道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呢,你所认识的人,事,物,他们究竟存在不存在呢。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存在,你是凭什么这么认为呢。
凭你看得见,凭你摸得着吗。
会不会是感觉欺骗了你。
有没有想过,其实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这颗高级的大脑,通过她的缜密运算,得出的从视觉到触觉的一个答案。
仅此而已。
包括你自己的躯壳,也许都是幻觉。
也许你只是一个存在的意识,或者你比较坏,你就被称为是……怨念。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不是他看见的让他恐惧,而是他恐惧的让他看见。
主角说完这话,电影剧情结束了他自白的推进从我认为这时理解电影的关键。
最后他变成狄洛人,被F用摄影机记录与饲养。
就是让他恐惧的。
女儿的生活与主角饲养F一样的方式,当做动物看待,他恐惧的是他没有理性和渴望得到动物的原始本能,他不再是社会里的人,无法在人类社会里生活,他不能像原始动物一样恐惧令自己害怕的,因为会暴露他在社会里生活所要具有的理性对抗的恐惧。
第一遍看完,发觉这片子不像是恐怖片。
看完评论后才发现自己美刊懂,小日本都能拍这样的片子了。
我们的天才导演都在日完女演员以后能不能想想拍个有深度的。
一,恐怖片最忌温吞没高潮 二,前后风格过于不统一,前面似乎埋下许多伏笔,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可见都是噱头 三,最烦恐怖片说胡话 四,塚本的演技真让人倒胃,搞不好清水崇是个挂名的,片子根本就是塚本的风格嘛!而:清水呀清水,你怎么就被塚本这Y给带坏了?
你竟然也会为了舔金狮的屁股而放弃恐怖大众这一崇高理想!! 鄙视你!!! 再鄙视!!!
看恐怖片需要做什么准备?
晚上十一点以后、要在没有人的时候,来到地下一层的摄影棚,关掉所有的灯,打开投影机,我开始一个人的恐怖之旅然而清水崇和我开了个玩笑,这根本不是一个恐怖片片子开头好像午夜凶铃一样做足了铺垫,气氛还比较到位,然而随着片子进行,恐怖的外衣被剥掉、探险与人性的探讨抢走了恐怖的语言,不时出现的恐怖片手法让我在片子结束之前一直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一部什么电影显然清水崇干了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咒怨带来的名声大噪让人们直接为这个导演贴上了日本恐怖片大师的标签,当清水崇想说点怪力乱神之外的事情时他惯用的恐怖片手法却成了累赘,于是就出现了这一部渲染恐怖却不恐怖、探讨人性却不深刻、进行探险却没有悬念的电影,各方面的不到位抹杀了这部电影本因有的光彩,如果清水崇处于转型期,那希望他尽快转过这个弯来,如果继续拍恐怖片,还是请清水导演继续制造咒怨这样的日式恐怖经典
故事很简单.过程也不复杂.气氛还蛮故弄玄虚.不觉得恐怖.甚至无法集中精神看.完了一个能想起来的片段也没有...且对于那种深度的恐惧更加感到莫名其妙和不理解...在我看来完全是那男的自作自受啊.他怕个什么劲.唉只有地下铁发达的日本才会拍出这样的片.常常在深度地下穿行.谁都会偶尔想想.随便想想的东西,就被清水拿来拍了这么个片.至于男人与稀人的"感情",偏向宠物情节.日本片一向喜欢宣扬的压抑感蛮重.毕竟男人是蛮典型的日本思想的男人.总之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看与不看没有特别的意义.
不好看
又是神经病作品,虽然因好奇心看完全程,但编剧三观我有些反感,剧情也谈不上精彩,如此简单的故事努力拖满90分钟真是辛苦你了。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完全超出我能理解的范畴 = =
看了好久,没看懂……
血恋
超级爱.
因为这部片儿,对日本片儿产生无以名状的恶心感。
这里如果把真相誉为现实的话,那最后男主在自杀前所看见的现实才是最恐怖的,原来之前的体验都是幻觉,自己杀死妻儿才是真实的话,那其实从头至尾,自己其实也都是为逃避现实的恐惧才无意识的躲进幻觉之中的,而最开始所说的寻找恐惧之源的男主,最后我想他也找到了,那就是濒死前 脱离幻觉再一次目睹了现实的恐惧。
最喜欢进入地下世界的那段
没感觉= =
放大的主题如今被复刻到塚本晋也手持的dv上,那双狂乱的眼睛不可能属于第二人(清水崇的digital之爱/标注东京地下世界
是挺闷的
有点儿讨厌这种
没明白这电影想表达一什么意思~~
7.1分,果然,虽然是清水崇导演的电影,但冢本晋也的味更重。也不知道拍《咒怨》的时候黑泽清操控了清水崇多少。清水崇自己拍电影就是《犬鸣村》《树海村》这个水平的。这部恐怖片略枯燥晦涩,所以评分偏低,但只要导演有野心有想法总会有人去解析。这片再晦涩还是有及格分,像《犬鸣村》《树海村》这种庸才,压在5分档永远也别想翻身。
x
未知的=恐怖的
浪费了我六块钱!
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