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去影院看的,没想到看到这片儿我有好几处有想流泪的冲动,自己捏了自己几下,警告自己别丢人。
大概又是感概人与机器的差异带来的孤独感。
我觉得真不是因为电影,而是看着落寞的阿童木折射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
孤独的小孩。
缺乏认可。
大概想起了中学追看手冢治虫的其他作品,有感于里面的灰暗与对人性深入的探讨。
然后继而想起中学时正义的自己,上课开小差看漫画,却又被史铁生的文章打动的那个矛盾的自我。
大概想起自己曾钟爱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团圆式结局,每每看到相似的场景就热血沸腾。
大概……只是,现在。
生活在一汪深水中妄想投入颗石子听到回音,却依旧石沉大海的当下。
你何去何从?
就像当人类有朝一日开始屠杀机器人时,阿童木你怎么办。
好在这部干净的让人没有任何杂念,突然觉得小孩子应该多看这种简单世界观的东西,让他们的童年没有复杂只有正义战胜邪恶。
想这样,只因,现在的我,回忆起过去单纯的美好,只能感慨,却回不去。
2009年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70后,80后的“动画怀旧年”,《七龙珠》、《变形金刚》、《阿童木》三部在中国那个时代引起轰动的作品都陆续变成了大屏幕,《七龙珠》成了校园偶像功夫片,《变形金刚》成为了一场机器人show,而姗姗来迟的《阿童木》不知道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其实说句实话,《阿童木》更多是70后的回忆,因为这部80年代初就登陆中国的动画片(同年底漫画也出版),对于大多数刚刚出生的80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别以为你真的可以记住6岁以前的事情,这基本上是不靠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七龙珠》更有印象,因为那时候我们已经长大了一点。
我以前也就是知道阿童木这个名字而已,真正开始看漫画是初中以后,九十年代中期是当时中国盗版漫画的鼎盛时期啊,一口气就看了很多,这部被誉为日本漫画的开篇之作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画风简单,语言简要,造型简单,这个有点像“米老鼠”的阿童木和当时大多数追求烘托效果,人物优美,语言幽默的漫画不一样,在当时被《圣斗士星矢》的动作效果和《七龙珠》的奇幻剧情所吸引的我,可以说,看《铁臂阿童木》绝对是不一样的体验,这部看似最简单的作品,却因为期间一直若有若无的忧伤情绪吸引了我。
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我始终固执的认为,阿童木并不是一个光明的故事,手冢治虫先生笔下的未来并不是一个“美丽新世界”,那个世界有强权统治,有局势对峙,有钢铁城市,有水泥森林,更有形形色色的被利用的机器人……而作为正义使者的阿童木更不是一个乐天派英雄,他是因为他的父亲天马博士不要他,他被遗弃才被茶水博士改造成超级英雄;他一次次在最后一分钟拯救世界,却又被很多人指责能力太强;他好多次都差点就被危险折磨的支离破碎,却没有人能和他一起承担*他很强大却又很孤独。
基本上阿童木也是严格遵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塑造的,即不能伤害人类,服从人类,也不能看到人类受到伤害,阿童木是完美的,而当时的时代是残缺的,所以注定了他会很受伤:他可以一次次拯救人类,可以一次次相信人类,却拯救不了他们的心灵:贪婪、自私、狡诈、欺骗、伤害、凶险这些人类的劣根性,不管科技发展到了什么时代,都会像幽灵一样如影随形。
在科技和工业达到鼎盛的时代,人类可以任意处置机器人,人类可以随便伤害机器人,而机器人只能服从和承受。
机器人是否该因为被人类利用而承担罪名?
人和机器人的关系究竟如何?
在一项技术被滥用后,该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规范它?
这部作品就是如此深深地反映出对人类社会未来和人类发展的担忧和警示,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人类和科技的微妙关系,而这样的担忧在现在看来甚至正在走向现实。
这是战败的日本对战争的反思(当时日本的反思比现在多多啦),也是对当时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担忧,《铁臂阿童木》是如此的贴近时代而又超越时代。
(后来我又看了手冢治虫的《怪医秦博士》,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一直都是如此,用漫画的方式探究人性,每个时代,都是有光明,也有黑暗。
)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这部脱胎于《阿童木》的电影,也是探讨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
那个希望变成真人的小机器人,那个没有什么特殊本事的小机器人也是如此打动人心,其实,我想如果有可能,阿童木也只是想要做一个平凡的小孩子,成为天马博士的儿子,而不是什么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而这样的故事也许在内心深处,才是手冢治虫最愿意表现的,但是那样的阿童木还会向这样受欢迎么?
所有的成长都是寂寞的,英雄都是矛盾的,也都是悲剧性的,正因为他们的不完美,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喜欢,阿童木就这样成为了时代的英雄,虽然孤独,却一直前行。
怀旧是一种情结,但不应该成为潮流风尚,甚至成为一种是时尚文化,当漫天遍地的“阿童木”宣传攻势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看过这部漫画而走进电影院呢?
不过我还是愿意在大屏幕看到他,不过我还是希望更多的新朋友喜欢他,而阿童木对于我,就像一个老朋友,其实他从未远离,只是藏在了内心的一个角落,见到他,我会轻轻的说一声,好久不见,阿童木。
【中国城乡经营报】
并没有关注整部影片的长度,因为整部片子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丝毫不会让人感到不满。
虽说出现的机器人数量繁多,但每个都极具个性,也不会让人忽略他们的长相气质甚至是名字。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家喻户晓的故事,这包袱一抖一抖还是有众多的精彩桥段让人觉得意外又令人会心一笑,这是多么的惊喜。
不过大概完全是因为我对这个片子原本丝毫没有期待,而他,却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啊
还可以吧,没啥惊喜也没啥大缺点,反正就是3D动画。
因为是阿童木所以才去看,美国做的总是人物表情过于丰富 = 。
=最让俺感动的时刻是看到大萤幕上出现了手冢治虫的名字。
阿童木嘛,还是2D的漂亮。
另外看到剧中客串路人的手冢治虫以及他作品里常常出现的猪头(是猪没错吧)感觉还是挺亲切。
比较介意的是阿童木的衣服,又在地上擦行竟然都没有破哎,就是沾了点灰,看来是未来的高科技布料。
刚刚从影院回到家,急于和大家分享偶滴快乐本片情节是从阿童木的父亲和茶水博士开发出的蓝晶体和红晶体引发的, 因为其中那个危险系数很高的的红晶体被一个自大的战争疯子利用导致托比(人类阿童木)死亡,托比的父亲才发狂一般研制出阿童木,并且利用蓝晶体作为生命动力源。
被制作出的托比,显然与其父亲想象不符,托比也渐渐发现自己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有着神奇能力的机器人,但是他被父亲赋予了托比生前的所有记忆。
父亲的抛弃、自己的变异,都使得托比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选择离开家。
然而刚刚走出家门,他的蓝晶体能力就被那个总督——战争疯子发现了,被追着打,并被打下了大都会——漂浮在天空的城市。
幸运的是,托比落在地球后遇上了很多不错的小伙伴,并成为朋友,并得到一个新名字——阿童木。
但是他心里却一直有个秘密——他不是人类,是一个机器人。
在地球上与朋友们经历了很多,最终在被坏总督带走时,被朋友们理解认可,并在以后的战斗中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
在与红晶战斗机器人战斗中,为了拯救大家,阿童木把自己撞向载有红晶体的机器人,同归于尽(蓝晶体和红晶体在一起会毁灭)。
阿童木死了没有,稍微给大家留一点儿悬念 在这里说一点,尽管情节套用了美式的英雄拯救世界的老模式,但阿童木这个小英雄形象被塑造得更有人味儿了,几个片断还是很让人感动的。
在制作上当然没得说了,立体感还是很强滴。
非常适合儿童观看,配色柔和多彩。
形象设计上延续原有动漫形象,并增加新的人设。
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生动有趣。
对话幽默风趣,动作设计上也是充分体现了幽默感。
对于孩子来看是不枯燥的,并且影片时长很好的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小朋友可以安心完整的看完整不影片。
如果看过TV版的铁臂阿童木,也许会略感不过瘾,但是仅仅当作一部主角叫做阿童木的电影来看,还是很好看的。
十一去了日本,看到不少《阿童木》的宣传(10月10日上映)。
在京都那天,还撞到《阿童木》在日本的点映暨新闻发布会。
听同伴说郭富城也来到现场帮电影站台,可惜俺去上厕所了,错过了亲眼目睹老天王风采的绝佳机会。
上海首映的时候,RP再次爆发,抽中了一张入场券。
可惜去创意周,所以就把票给了室友。
后来听室友爆料说,他在影院厕所与“皇阿玛”擦肩而过……说回电影吧,这周二上午看的。
早场二十元,整个厅不到二十人。
看片头的字幕,原来光线传媒也是投资方之一。
中文字幕,中文配音,仿佛在看一部“国产动画片”。
我不是阿童木的粉丝,但好歹小时候看过电视上放的《阿童木》。
电影版的阿童木形象确实跟回忆里有些不同,所谓的3D效果初看也有些奇怪。
但总体而言,无疑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片。
剧情比较靠谱,配音比较新潮,比起《马兰花》这样的国产动画片,我更愿意带我孩子去看《阿童木》。
9.10.31晚写于外公家
今天去看了阿童木。
在豆瓣上,我给了五星。
问我为什么给五星,因为它是阿童木啊。
即使是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去看的这部电影,但我觉得很值得。
最近真的很忙,终于有一个下午的闲暇,就去看了。
因为在几个月之前看到海报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部电影我有必要去影院看的。
只是看到网上的评论,感到很伤心。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因为那个儿时的记忆,“铁臂阿童木”去看的吧。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回来就狂骂这部片子。
甚至怂恿所有人都不要去影院看。
童年在那儿,阿童木在眼前,变的只是我们。
其实去看之前我对它的期待并不高。
因为阿童木的故事都已经知道,介绍片也看了各种版本。
所以看过之后反而觉得很好。
故事就是那个故事,小时候可以看得开开心心的,长大了就说这弱智了?
为什么不能单纯一些去看待这部作品呢。
就像小时候看到哪吒闹海里哪吒死了就哭了一样。
不妨把现实中的种种放一放,姑且跟着这部动画喜或忧。
因为阿童木的能源被取走而伤心,因为阿童木战胜了红核怪物而开心。
单纯一点不好么。
大多数觉得电影不好的人无非在3D制作上和剧情改编上。
我想,如果你真的喜欢阿童木,就应该为这部作品能在大屏幕上得到延续感到高兴。
更何况一部影院放映的影片,多多少少都会与原作有些出入,就连当年的阿童木动画跟漫画也有改动啊。
何必太过追究这个呢。
难道照搬原样把2D的动画3D化了才算忠实原作?
说剧情太过简单,好人坏人分的太明显,拜托,这部动画难道还要搞出什么阴谋论么。
因为你的童心不在了。
所以才会觉得这剧情不爽。
其实一切都没有变啊。
对于场景设定和海报设计,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我就很喜欢那个阿童木的剪影飞向天际的海报,还有大都会的风光。
不是说一种设定只属于某部作品。
类型片还那么多呢,哪有什么谁抄谁的无聊问题。
我们因为想找回童年的记忆而去看这部电影,那就简简单单地去看待它。
小时候没人知道什么是场景设定,没人会挑三拣四剧情是不是弱智。
很高兴能在大银幕上再次看到阿童木自由地飞翔,很高兴阿童木还没有被忘记。
这就足够了。
至少,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吧,带着单纯的心。
很显然,我的童年是没有阿童木参与的。
那时候的电视上,已经开始热烈的出现变形金刚和花仙子。
所以,这么多年过去,我才恍然想起,原来著名的阿童木,他的特长是——铁臂!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也不看或是即使觉得太太太一般也要给个五星的原因。
看着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大,头上两个尖的少年冲向天空,我几乎跳起来。
抛开童年怀旧的感情色彩,这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动画片。
没有什么让你耳目一新的东西。
熟悉的主旋律成长主题,熟悉的人物设置,熟悉的情节转换,甚至,熟悉的笑话。
但是看电影怎么能抛开感情,说实在的,看的比变形金刚还要高兴。
变形金刚基本可以算是一部新电影,那些复杂的机器人,基本找不到过去线条简单的动画片里的影子——除了在擎天柱出场的时候。
没错,那些极度炫目的特效镜头,让人血液沸腾,雄性荷尔蒙大量分泌。
而阿童木,更多带来的是温暖,和单纯的开心。
即使是大魔头终极战士,也是有趣多于恐怖。
关于中日美三国演绎阿童木的话题已经有无数评论。
当看到一些细节的本地化的东西的时候,还是会开心一笑。
比如那些警卫显示屏上出现的中文,“体液状态。。
”,哈哈。
还有时髦的中文词,比如“纠结”,听到这个片里小孩说这段话,觉得像在看麦兜兜。
关于阿童木身着的中华立领,到不难看。
但是这个衣服也太结实了,翻江倒海都不会坏。
记得漫画书的阿童木都是赤膊飞行的,和谐的时代给他穿上了不坏的金装。
对,还有那个号称来自中国的小女朋友。
中文配音很好,最好的,我觉得是王刚配的哈马博士。
阿童木漫画诞生于50年代,动画片诞生于60年代,比如还老。
当我知道什么是动画片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了。
只有几本小人书,看了无数遍。
于电影好莱坞式成长电影的简单主题不同,漫画的故事有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结构。
在那个几乎没有乞丐的小县城里,我是从阿童木里知道,有生活富足的职业乞丐。
故事里有种族平等的呼吁,社会不公的控诉,对人类暴力本性的揭露和谴责。
他的漫画是我看过的最耐看的,有丰富内涵的。
虽然故事不同,电影对人物形象的保留很完整,原有的主要人物和漫画里形象基本一致,只是茶水博士的鼻子小了一点。
所以,阿童木带给我的是那种小时候单纯的高兴。
期望不高,大概也是看到开心的原因,因为惊喜。
看了预告片只觉得这个挺土。
真到了大屏幕上神奇少年还是很帅的,只能说预告片太烂。
看的太投入,把衣服都落在影院里。
还好认领了回来。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我是真的不喜欢Astro Boy这部电影阿。
我在我现在在的美国小镇看的阿童木,整个小影厅除了我和我的朋友之外只有一对祖母和孙女。
当阿童木对着自己屁股上的机关枪说:“ah, I have guns in my butt..”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笑得天真烂漫,我的心却好凉。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地方台每天6点到7点都会放阿童木,那首琅琅上口的主题曲是我一大快乐,阿童木头发上有两个角,脚上穿着好好看的红色的火箭靴,他飞在天上的时候,作和超人一样的动作。
只是阿童木和那个时候的我,都从未想过拯救地球要带上某个姑娘。
我好怀念我亲爱的阿童木。
我好想念他永远的太勇敢和太善良。
我想客观的讲,不管是从技术上,情节上,还是改编融入市场上,电影版都并不失败。
失败的只是坐在屏幕前的我,和复活的身躯带着不一样的回忆。
我丝毫没有感受到这个一模一样甚至更加逼真的机器男孩起飞时,伸手触摸到我虔诚的梦想。
导演们,编剧们,请你们当一下我虚拟的说话对象,阿童木他是一个梦,藏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如果你举着他发光的眼睛和十万火力,我永远毫不犹豫会飞身而去。
可是我好怕好怕我再次对上他无敌的铁臂,这一次终于体会到金属的冰凉。
哈哈国产动画片
。。。失望。。。
还行吧。。现在手法表现当年。。
挺一般的。
Astro翻译成阿童木真是神来之笔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浪费时间的片子,只有女主角身材不错,中国的吆~
剧情很铳梦的阿童木...我觉得象这种绿野仙踪型的故事...例如<AI><机器管家><我,机器人>等等机器人寻找自己的心寻找所谓的人性的故事...都显得有些人本化...太站在人类的角度想事情了...对于机器而言拥有自我意思真的是幸福吗...?简单的说就是...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放在47寸的电视上看的,我想效果应该不错。。没啥特大感觉,还是童年的阿童木好看。
astro boy or astro man?
我都不及的小时候看得阿童木讲的什么了。。。
这完全就是美式超级英雄
看着阿童木讲英语实在怪异,权当怀旧啦!
虽然有些细节的漏洞,但是,我喜欢!恩造型已经不是手冢的啦,不过还算亲民,还有里面还出现了手冢本人,那个研究所的帽子博士
如果剧情能再好点...能够唤醒童年的作品~
不要迷恋哥 哥只是个传说
打小就对他没感情 这片平淡得可以催眠
侮辱阿童木啊~~~
英文版的配音真的好差劲. 刚开始的二十分钟过于煽情,后面又完全侧重于搞笑. 到底什么是重点? 阿童木原本感伤的故事却没能感动我一份. 失望.
适合5岁以下儿童观看,5岁以上儿童可以去看日本电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