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第四季

The Wire Season 4,线人 第四季,HBO无间行者 第四季,火线重案组 第四季

主演:多米尼克·韦斯特,约翰·道曼,弗兰基·费森,艾丹·吉伦,迪尔德丽·罗夫乔,克拉克·彼得斯,维德尔·皮尔斯,兰斯·莱迪克,安德烈·罗佑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火线第四季》剧照

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2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3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4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5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6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3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4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5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6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7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8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19火线第四季 剧照 NO.20

《火线第四季》长篇影评

 1 ) 改善虽微小但它发生着

有人说竞选和教育削弱精彩,我认为政治和教育正是这部警匪剧与众不同之处。

街头的轮回。

各个小人物的命运沉浮。

小指头可以说本剧最正派人物之一。

前两季熟面孔戏份少,而新的重点人物使警察毒贩政治教育各方面得以平衡展现。

这部剧很有野心,可以称得上现实史诗。

一个细节,那个警司被前警长说你虽然忠诚但你警务一窍不通(比如只在街上胡乱抓一通为了数据好看而丝毫不懂贩毒组织内部消息、没有陪养线人),再加上一个于市民见面会上市民提出的过去警察会家家户户聊天,真正的关心着居民,而现在不是了,到后面你可以看到这个黑人警司认识所有街头小混混并了解他们的平时玩的地方,还真正关心着randy甚至想要收养他虽然因为社会福利体系硬伤没能得以实现。

这一个小小的支线,却能让我们看到改善正在悄然声息的发生,由这些在大社会环境下也许微不足道的好人的力量在难以察觉地渗透进市政厅、警察局、学校、街头。

一切并不是绝望的,至少新的市长上台愿意作为真的心系民情,丹尼尔得以提拔,原本有变态倾向靠后台的警察变成了一位爱护他的学生、授人以渔的好老师,在腐朽教育体系下依然慢慢改变着生于底层环境家庭都极其糟糕的孩子们,以及weebay的儿子这条线看着都是让人欣慰的。

这个社会会变好的,这个改善要求着每个人自己的自制、向善和互相影响。

变化也许不明显,它是需要长时间潜伏期的。

无论在多么黑暗的城市,总有正义善良的人在坚持自我,艰难地将光明扩散。

这也是这部剧想要传达给观众,连接到现实生活中去的。

 2 ) 努力总被社会碾碎

namond对bunny,randy对carver,dukie对prez,michael对coach,8年级四人组始终在边缘游走,善良人们的努力到季末纷纷走向失败。。

家庭、社会,各种原因,一个好人敌不过社会的黑暗。

个人认为这季中最好的事是Poot带着智慧回到了bodie边;最佳台词American democracy.Let's show those third world fucks how its doneRawls

 3 ) 无间炼狱

Bodie的死更加确定了一点:我们身处不同的世界,哪怕越界一丝一毫就是生死的距离。

无线美好的风景甚至不像那个灰暗阴沉的巴尔的摩,猫和老鼠安静的坐在那里,满是沧桑的说我老了,没有偷窃没有过错,没有任何不该发生的事情,但仍然被新的规则所粉碎,两个战士彼此鼓励准备恢复世界本来的秩序,只是造化弄人,一切都随风而去,是个讽刺也是个隐喻。

Bub想努力摆脱自己的宿命,戒毒,流动超市,一个像兄弟更像儿子的Sherrod,他想构建一个家,一个能够让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理由,这种信念甚至让他接受年轻人选择流浪的决定。

混混不止歇的抢劫,警察的冷漠,herc的马虎让他的自我救济显得即合理又悲壮,结局是彻底的崩溃。

你的命运已经注定,如果想改变,想变得更好,那么,要么去死要么崩溃。

Colvin的试验更是个注定失败的尝试,与他的哈姆斯特丹一样的乌托邦。

无论怎么努力,甚至如Mr.P般温暖可亲,他们的命运早被上帝写就,生活只是践行注定的行程,只不过导演给了我们一个上帝视角,即使将他们的命运快进相信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Randy进了孤儿院无依无靠,Mike变成冷血杀手,Duquan成了Mike的毒贩,唯一的救赎来自Nayman被收养,那更像是Colvin的自我救赎,Nayman不过是个工具罢了。

体制如钢似铁,哪里是一点善心就能改变的了那早已命定的未来。

Weebay不仅是个好爹更是个街角哲学家,“如果能心想事成,谁想拼命啊”,唯独那个还未度过为古惑仔神魂颠倒青春期的老婆在一旁叫嚣,也许她才是对的,看穿了街角的命数。

是啊,我们都老了,警察毒贩,学校码头,预算加薪,永不停歇也永远没有答案。

对自己妥协,对命运妥协,忠于自己所述的群体,那是生活也是宿命。

 4 ) 火线S4·短评写不下了

E07笑晕,折腾半天那个让Carcetti羞辱到Royce“当上”市长的证人被打死的案件,那证人只是倒霉路过不小心被打死的🤗,Kima真的好牛逼,自个把这案子破了。

E09完蛋我越看越喜欢Snoop,她好酷啊一开始没看出这家伙是女生直到人家喊她girl😍还长那么美,跟Chris一组当Marlo的打手。

E10贱不贱啊Herc?

说好的五分钟到呢?

就这?

害得人家白挨打,太可恶了吧😀还想接着让人家帮忙干活,我都想揍死他我😀,笑死我了那个b人真的跟终结者一样反反复复骚扰bubs。

我操你就气死我吧我操,可怜的bubs啊啊啊啊!!

我他妈揍死你啊Herc🤗哈哈,被bubs坑了,活该!

妈的Namond是一个特别乖特别可爱的宝宝😭可惜有个那样的妈,要是他是Colvin的孩子我觉得他绝对会和现在特别不一样。。

E11哇塞Daniels这是要重组major crime小组了?

主角们要重聚一组了??

我求你啦!!

好痛。。

Bubs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受不了了别虐他了行不行啊好痛啊我就知道第二天他起床自言自语而另一个家伙一直一言不发,那家伙肯定是死了。。

虽然已经猜到了但是真的,好痛啊。。

心碎了。

E12好痛苦。。

为什么对Bubs这么坏啊。。

被那个傻逼天天骚扰天天被抢还挨打,警察也不帮他,最后想暗中毒死那个骚扰他的却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伙伴,自首的时候一直在哭,都吐出来了,然后趁别人不在在审讯室试图上吊😀😀😀😀😀别折磨观众了我真的求求你了真的看得我很痛苦啊我求你了对bubs好点吧我真的也要哭了看他被救下来咳嗽两声来气了我真的难受的眼泪在眼眶转😀😀😀😀😀。

E13看完了,火线为什么能这么好看啊,最后的剪辑更是炸裂宇宙,这一季那些小孩子们看的人真是心疼难过啊,最后Carver去那些小孩团体曾经呆过的地方,看见车库门上写着几个小孩的名字。。

爸爸是Wee-Bay的Namond不想走爸爸的路,他虽然很皮但是心真的是软软的,跟Michael简直是两种人,Michael对那个小孩无情下重手的时候Namond完全看不下去,也不想做这种街角贩毒的事,这小孩子以后绝对不会局限在Baltimore这儿的,像Colvin说的,Wee-Bay也是很明事理的爹,不愧是说话有话语权的人,他儿子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这个小家伙。

相比心肠冷得像冰的Michael,他又忠诚又冷血无情,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他妈虽然是个毒瘾人但他还是会给她钱,不想他弟弟刚出狱的爹接近自己的弟弟bug,就向Marlo求助杀掉了他,保护自己的朋友Randy不被陌生人揍,跟别人大打出手,因为Dukie没地方住就邀请他来自己的地方待,太适合当打手了这家伙,果不其然被Marlo看重让Chris跟Snoop带他一起做事了,第一次drop人就是熟人,哪怕认识Bodie还是毫不犹豫一枪爆头(不仅如此人都倒地了还在脑袋上补了两枪)。。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俩。。

还有Dukie骗Prez自己去别的地方,实际上还是回街头贩毒去了(被Prez偷偷看到),还送了Prez礼物,这些小鬼真的,怎么这么可爱这么甜,又让人心疼🥲。

我他妈爱死这个剧了我是说怎么能这么好看啊,第五季会发生什么呢,Major Crime小组重组了又,虽然少了点人,没想到Jimmy都跑回去了,诶哟,我求你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太好看了受不了了神剧我操!!!

 5 ) 感谢风软

象风软这样的当初一开始就不遗余力的为国内苦逼大众无私提供资源的字幕组就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之父。

更难得的是风软一直坚持下来了,做有质量的字幕,不象人人,都走歪了路线,什么热门翻什么,当然,还好,《Mad Man》还在翻,可能它还是艾美的常客。

所以不难理解,这部在美国本土都不怎么受欢迎的美剧,在天朝居然有字幕出!

不是为批判用的吧?

在美国不怎么受欢迎是因为它的主题都无关什么美女,特异功能,破案之类的,关注的是贫民窟的事,最底层黑人的事,最基层的警察,当然,也少不了政治,这个一直很受欢迎的事。

The wire从来就没把它的镜头对准过白人的中产社区,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看了一堆黑人,又到一堆黑人,这里没什么其他色彩,因为我们的穷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什么胖子和领社保再吸毒的母亲了。

从第一季起,警察就是一主角了,毒贩则是对手。

主题一直没变,猫抓老鼠,打打杀杀争地盘,兄弟情义,还有很有个性的Olma专干劫富济私的坏事。

从第二季开始就有不同的阶层了,不过还是不离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有码头工人,有教育工作者,有义工。

HBO的宣传语是,我们不是TV。

它的确做到了,这部从本质说来其实与纪录片无异的美剧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背后,有人性与权力的斗争,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有毒品与生活的斗争。

怎一个真实了得,即使它再万恶,它也有它自己的修复程序。

可以有全民普选的市长,可以有良知为真象而不惜得罪上司的警察,可以有为了工会成员的生活而操心至死的会长。

没错,它再万恶也有人性在,不必为了钱而不惜毒害他人的牛奶,胶囊,大米,它还有基本的人性在。

风软出到第五季第五集了,希望他们能继续出下去,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多贡献些有营养的剧集。

 6 ) 路怎么走,你自己有的选?

人生是一条好长的河,顺流逆流,谁也不知道有几个弯,下几道坡,流到哪里算是个头。

四个年轻人,四个老铁,兜兜转转,落到分道扬镳的地步,难道不比失去自我更痛苦吗?

人生真的有的选吗?

《无间道》里,曾胖子送年轻人上警校的时候,他告诉诸位未来阿sir,路是自己选的,可他偏偏又说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

大卫贝克汉姆的左肋上有一排中文纹身:生死有命富贵由天。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走上不同的道路;到底是为什么,冥冥之中把我们相遇又相离。

曾经以为,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是亲人,是挚友,是眷侣。

可是,轻风渐起,把我们吹散了。

是性格吗?

是勇气把michael送上杀手的道路?

是制度吗?

是外行领导内行、体制束缚手脚的制度让jimmy这样天生的警察逼到宁愿大材小用去巡逻的地步?

是观念吗?

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吗?

看完《火线》,原本我们应该去反思社会研究社会改造社会,然而,一种绝望却止不住地疯长,眼见这苦厄的社会吞噬着生命和灵魂,我却被这社会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力量所震颤,坚强如这些底层的过着添血的日子的黑鬼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时,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如何,去逆水行舟。

一切都好像白纸黑字写在书上,当你读到这一页的时候,结局已经注定了。

来至街头,回到街头。

诚如我最喜欢的角色omar所说:“its all in the game”只是第一季当他以这句话给整季划一个句号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结局呢?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让人思考的美剧。

这是一部社会学的巨著。

我真的为巴尔的摩这座城市感到高兴,有这么一部电视剧真实的记录了一座城市,不在于这部电视剧把它拍得多美,而是拍得这么真实。

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只要世界某日没有到来,未来的人还可以借助这部电视剧了解巴尔的摩和他的市民,了解今天的人是怎么生存、斗争、腐朽、消亡。

第五季的字幕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果能在毕业前出完,也算我大学生涯的一大幸福

 7 ) 那些孩子

这一季的镜头对准了街角那4个孩子,主要深挖了这座以黑人为主的美国底层公立学校的教育,相比之下,警匪那边的情节倒是不多。

因为Jimmy 的缺席,也使得原有的一丝幽默消失殆尽。

作为黑人之光的拳击教练,这季没起到太多作用。

而返毒的bubbles,依然挣扎在街头,想要在这个不讲规则的社会通过卖杂货生存实在太艰难,更别提还要防范抢劫和被黑警索要,这个角色太令人难受了(幸好第五季给了个好结局)。

焦点主要围绕巴尔的摩被毒品荼毒的四个孩子,四人不同家庭背景设定和性格的刻画各有特色,而他们不同命运也令人唏嘘。

一个曾被继父虐待宠爱弟弟但选择成为冷血杀手,一个曾试图求助但被送进少年监护所(并被霸凌),一个试图反抗但仍回到了街头,但幸好,还有一个最后被退休警察改变并收养。

孩子们不是没有过努力,但是逼迫小孩贩毒自己在家享乐的妈妈,以及鼓励孩子子承父业的爸爸,简直叫人绝望;比之前浑浑噩噩混日子更难受的是,你曾经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它转瞬即逝;即使幸运地被挑选出来进行特殊教育,他们在后仰时被同学接住,好不容易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帮助和接纳,然而,经费的短缺和无所不在的指标考核以及腐败投机的政客,还是把他们推回了原点。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的《社会正义谬误》谈到人们目前关于平等意识的谬误。

所谓「机会平等」其实就是不平等,因为大家起点不一样。

所以现在的社会活动家普遍倾向于要求「结果平等」。

但是一个社会的受教育的机会、社会公共设施,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平等,那就会形成结构性的不平等。

他们对黑人小孩缺席上学的容忍度有多高?

一周只需要出现一次就可以(点个名就可以走了),然后考试成绩的分数档次是比正常学校降低的,也就是这里的A实际对于B等级,这还是建立在考题已经确定并且要求老师先讲解的前提下。。。

看完这一季,想了一下我如果是市长,似乎也无计可施。。。

第五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968949/

 8 ) 【火线演员考】Felicia Pearson: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雌雄莫辩的少女啊,一个演员梦也无法拯救你深陷毒瘾的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雌雄莫辩的少女啊,一个演员梦也无法拯救你深陷毒瘾的人生演员页面: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190380/Felicia “Snoop” Pearson,称霸巴尔的摩城西的中二青年贩毒头目Marlo手下得力干将。

拎着石灰桶和射钉枪,跟着搭档Chris Partlow处理掉老大的各色眼中钉,然后再把这些倒霉鬼们遗尸空屋,射钉枪封门。

这个角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是,这孩子到底是男是女?

顶着张清秀的娃娃脸,浑身透着股子夸张的街头做派,好像迫不及待地要贴一身不好惹的标签。

Felicia Pearson,没错演员本人就叫Felicia Pearson。

生于1980年5月的巴尔的摩。

出生时只有三磅体重且自带毒瘾,靠着眼药滴管喂食才活下来,由养父母带大。

后来她见过几次亲生父母,爹妈都是毒虫,爹是个持枪劫道的。

打小混街角卖毒品。

十四岁和一个叫Okia “Kia” Toomer的十五岁女孩发生争执,朝人开了两枪致其死亡,被控二级谋杀判刑八年,服刑六年半后出狱。

在狱中,一个名叫Arnold Loney的毒贩经常来探望并送钱送温暖,给了她“Snoop”这个浑号。

在她18岁那年Arnold Loney被枪击致死,F姑娘的心灵受到了很大震撼,从此奋发上进,自学成才,取得了高中同等学历。

F姑娘演艺事业的起点源于在巴尔的摩一家酒吧里,偶遇《火线》中猎枪侠盗Omar的扮演者Michael K. Williams。

两人相谈甚欢,MKW遂邀请她前往片场参观,并向她介绍了《火线》的编剧和制作人,然后就有了冷血杀手,tomboy少女Snoop。

随后还参演了一众说唱、R&B歌手MV的录制。

《火线》的拍摄结束后,F姑娘和剧里中二大佬Marlo的扮演者Jamie Hector一起创办了专门面向青少年的戏剧慈善机构Moving Mountains,旨在使青少年远离街头暴力犯罪,向他们传授表演及格斗技巧,并监督他们都有按时去学校上课。

2011年3月,F姑娘因藏毒被逮捕并起诉,一个月后交保出狱。

同年8月被判有罪,获刑七年,监外执行。

2014年参与了导演Spike Lee(《第25小时》、《局内人》)的电影《耶稣的甜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烷

 9 ) 关于《火线》Thomas Carcetti的政客线,有感而发

(不是硬核解说,我也不懂政治,挑我有想法的部分说感想而已。

)一、过程概述Tommy在第三季是公共安全委员会主席,有热血青年的一面,见巴尔的摩犯罪率高居不下、政府毫无作为,时任市长Royce又反复推脱重建证人保护计划,义愤填膺地在私底下对自己人说:“暂时放下那些狗屁政治利益吧!

看看这座城市!

我们必须立即做点什么来阻止这座城市堕落下去!

”作为政客他本来就有强烈的上进心,此时更是等不下去了,决定立即参与竞选市长,想尽快亲自改造这座城市。

由于作为白人在以黑人为主的城市里竞选很吃亏,他先对自己的参选意图秘而不宣,怂恿委员会里的搭档兼基友Gray先宣布参选,好分走Royce的黑人票。

Tommy后脚宣布参选,Gray当然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绝交。

第四季前半的一条线就是市长竞选拉票过程。

Gray的竞选主题是整顿教育,Tommy:“教育主题太弱了,完全没戏。

”(这里我有好几条想法,放第二大点说。

)而Tommy的竞选主题符合他愤而立即入局的动机:全力打击犯罪,争取让犯罪率降低10%。

经过令人钦佩的不懈努力(亲自挨家挨户地热脸贴冷屁股拉票)、抓准攻击Royce的时机和策略,最终险胜有权力威吓下属的现任市长Royce。

新官上任三把火,Tommy亲自到现场从基层的角度视察警务等公共服务系统运作情况,高调宣布全力出钱出力搞改革,鞭策老咸鱼们做实事,想方设法撤换渎职者,非常实干进取,让爱岗敬业的好警察们感叹:“好日子来了。

敬Carcetti!

”Tommy向多年前卸任市长、转行做民间律师的老前辈讨教经验。

老前辈概括道:当市长就是用银碗吃屎,天天都有新的屎,所以我只干一届就跑路了。

正如老前辈所言,后面Tommy就是不断面对新屎、不断做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

我还记得的第4季的几坨屎:1、白人警察Herc因反复辜负Bubbles,导致被Bubbles报复性地提供假情报,Herc暴力截停了黑人神父的车,黑人神父投诉,黑人议员们借机给Tommy下马威。

2、市议会主席Nerese处处跟Tommy作对。

因为本来Royce许诺让她接自己的班,没想到被Tommy截胡了。

Tommy安抚Nerese:“我过两年就去竞选州长,到时候如无意外,市长的位置还是你的。

”消息马上走漏到州政府,州长马上将Tommy列为重大政敌。

3、财务审计发现Royce竟隐瞒了教育系统五千多万美元的巨额亏空。

不能效仿前任滚雪球、对亏空视而不见,因为再这样下去,不久后就不得不裁撤大量学校和教师,Tommy的支持率会暴跌。

市政府可无权靠印钞糊弄过去。

日常不得不连轴转到处跑腿赔笑脸拉赞助,但杯水车薪,必须找州政府求拨款。

州长的第一轮下马威是晾着Tommy在大冬天州政府走道白等一整天,隔几小时就让秘书过去搪塞说州长现在在开会、会议延长了云云。

折腾几轮后终于坐下来谈条件了,吃屎三选一:(1)拨款的条件是让州政府彻底接管巴尔的摩教育系统的控制权,本地教师必定怨声载道;在媒体前宣布拨款时要允许州长当众羞辱说巴尔的摩市政府无能,辱没Tommy在州级的形象,断送其竞选州长之路。

(2)不接受交易,也不放弃警务改革计划,选择彻底牺牲学校——大量教育系统的人和孩子家长会成为坚定的Tommy黑,不仅在市级连任无望,州级选民听说这等劣迹也不会想投他。

(3)不接受交易,拆东墙补西墙,放弃警务改革计划——Tommy为了个人前程选择了这条,把未来全赌在竞选州长上(反正已经穷得注定不可能兑现犯罪率下降10%的竞选承诺了)。

幕僚对此大为光火,Tommy解释说等自己升任州长能更好地反哺巴尔的摩。

到第五季,Tommy显然不剩半点理想和锐意改革的劲头,和其他政客别无二致,所有工作都围绕着自保和晋升,最后得偿所愿成为州长,将巴尔的摩抛诸脑后(剧情里没说,但根据之后巴尔的摩越来越烂的状况,显然晋升后也没怎么反哺巴尔的摩)。

二、关于选择了教育当竞选主题的Gray(一)为什么选择教育Gray是戏份很少、走个过场的剧情工具人,完全没给他篇幅解释为什么选择教育主题,于是我只好列举我能想到的可能性:1、恶意揣测: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赢,在合情合理地摆烂。

没有合适的理由能让他在不伤害自身信誉的前提下主动退选,但又不甘心被Tommy利用,就故意选个伟光正、不得罪人、毫无竞争力的主题当陪跑者:(1)教育主题明面上没动任何人的蛋糕,还能树立个善人人设。

(2)巴尔的摩人普遍忽视教育。

重视教育的家庭不太可能留在巴尔的摩这种犯罪都市,至少得把孩子送到别处读书;街头毒品文化浸淫范围太大了,黑帮或毒虫家长只会赶着孩子尽早辍学上街挣钱打拼;没有孩子的成年人,比起关心与自己没直接交集的教育问题,更在乎“犯罪率高居不下”这种威胁到每日人身安全的议题。

2、善意揣测:他看到重整教育是治本的方法,教育失败导致源源不断地有孩子加入犯罪大军。

就算知道自己没胜算,也想呼吁大家多关注教育问题。

3、更粗暴的meta式猜测:不是活生生的Gray主动选择了教育,而是编剧借他这个工具人突出教育这个本季主题。

一是反映巴尔的摩人多么忽视教育(重点),二是让观众遐想一下如果换成个关注教育的市长上台会怎样。

(二)为什么教育于政客而言缺乏吸引力《是,大臣》里明确点出过频繁换届的选举制存在的重大弊病——政客们只愿意采纳执行能立竿见影争取到选票的政策。

像教育这种成本高、见效慢的领域,他们不愿意在上面费力,做好了政绩也算不到自己头上,变成为其他后来者做嫁衣。

新任执政者完全可能会因为政见差异,废止前任没完成的项目,前期投入全部付诸东流。

(三)想象本不可能发生的Gray上台 if 线1、Gray没有早期Tommy那种大刀阔斧搞改革的冲劲,作风比较温和,加上关注点不在警务上,不会跑去警局激情四射地作出承诺,警局上下对他的期待值不会有多大变动。

估计也不一定会动Burrell。

2、被截胡的Nerese一样会找他茬。

好消息是Gray同为黑人,其他黑人议员对他意见没那么大。

坏消息是如果Gray不打算向上竞选州长,打算长时间停留在巴尔的摩市长这个位置上,两人就真是一山不容二虎了,除非Gray能给她找到比巴尔的摩市长更有吸引力的出路。

3、面对教育系统的巨大亏空,日常会跟Tommy一样疲于奔命拉赞助,教育改革力度肯定低于预期。

4、跟Tommy相反,Gray作为黑人,离开巴尔的摩去竞选州长可没有种族优势,甚至可能是debuff。

尤其是如果Gray明确说自己要守在巴尔的摩,州长不会将他视为未来劲敌下绊子,拨款给巴尔的摩可能会大方些,至少不会逼他在个人前程和教育资金之间二选一,警局减薪不如正篇第五季严重。

不过州长也不见得肯出太多钱,毕竟还有驴象之争——(1)选项A,大力扶持民主党人取代州长。

竞选市长失败的Tommy政绩不足,民主党会推举其他候选人;州长肯定能收到消息说Gray准备背刺州长,然后复刻针对Tommy的霸凌行为。

(2)选项B,跪舔州长,画饼说巴尔的摩出成绩了也能成为州政绩的一部分。

估计没多大用,首先前面说过教育见效太慢,州长肯定等不及;州长自己就屁股不干净(可能有记错,好像是有挪用公款之类的),出钱意愿和能出的金额都得打个问号;州长未必瞧得上政治能量和手腕不足的Gray,筹码不够再舔也没多大用;民主党人舔共和党人,恐怕回家就要被自家人抨击了,搞不好还会因此被换下台。

(3)选项C,保持中立,顺其自然,将就着得过且过。

没那么得罪人,相应地也争不到多少资源做大事,之后很可能会因此竞争不过其他市长候选人,尤其是已经积累了很多政治资源的Nerese。

4、早期也许会将Tommy用于整顿警局的精力放在审视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浪费或腐败上。

教师Prez线有一条一笔带过的暗示:去仓库找骰子时,发现电脑等贵重设备在仓库里吃灰,连箱子都没拆。

我倾向于猜测是教育局内鬼为了吃回扣,申购了一堆学校根本用不上的东西,美名其曰“大力跟上时代脚步推行现代化教育”,有媒体采访时就让学校把这些设备掏出来作秀。

不过一查起来,得罪人的数量恐怕不亚于撤换Burrell。

毕竟警察局的KPI压力高得多,做好做坏全社会都看得到,撤起来相对名正言顺;警局中高层岗位竞争不小;教师相对是铁饭碗,素质和成果区分度也没警察那么显著,肯留在巴尔的摩公立学校的人供不应求,比起竞争更多的是抱团合作,“唇亡齿寒”的担忧情绪会蔓延得更厉害。

5、Gray的竞争力不如Nerese,难以连任,Nerese一上台就回到Royce的老路子,把Gray搞的改革废除个七七八八。

结果跟Tommy上台没多大区别,警局少一次期望落差罢了。

三、(题外话?

)我写这篇复盘的原因:触景生情给我留下心理阴影的上一份工作,主观体验跟Tommy的工作差不多:一边头疼无法解决且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的巨大历史包袱,一边为层出不穷的新麻烦焦头烂额,资源短缺、捉襟见肘,一路在环境驱使下不得不做些亏良心的事。

这个职位要求我从老板的角度考虑、解决问题,落到日常执行层面上与老板的利益统一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岗位,自然我也会更快成为共情老板的工贼。

“For the future, for the greater good.”说得自己都信了,迅速完成自我异化,活成自己最初讨厌的模样。

不过我们俩还是区别很大:我始终是无名小卒,之前处在幕僚的位置上,不用亲自到处跑腿赔笑脸,要承受的压力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大野心,对这份工作厌烦后很快彻底退出了。

 10 ) 命定的失败更值得为之奋斗

一、作为粉丝的奥巴马,只是一个注脚2008年,还是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指出,他当时最喜爱的剧集是HBO的叫 The Wire (中文译作《火线》) 的剧集。

虽然不是所有美国总统的品位都是那么好的(比如现任),但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奥巴马先生的品位显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甚至说,不是一般的好。

而一共拍了五季的 The Wire (2002-2008)显然对得起奥巴马的喜爱。

即使过去了9年,这部剧集依然不时地被人提起,被人谈论。

甚至,被人研究。

要说被人研究,这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

但是这部剧集能作为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的课程,进入诸如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和UC伯克利等常春藤名校,则是非常了不起了。

当奥巴马去职之后,他的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举措并不一定会进入上述大学里作为课程被学生们讨论、学习、解析。

而 The Wire 却在它终季之后作为了研究对象、辅助教材等等,进入了这些学校。

这也难怪,在豆瓣的 The Wire 小组的介绍里写着:“五十年后,当人们忘记了 LOST 和《24小时反恐任务》,甚至忘记《黑道风云》和《六尺风云》时, THE WIRE 仍然会被反复地被观赏,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有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 ”二、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火线》没有获奖著名的中立影视评分网站烂番茄摘录了影评人对这部剧的评论道:If you have only one hour a week for television, give it to The Wire. Even if you think you don't have time for television, find an hour a week to watch the fourth season of The Wire. It's a masterpiece.如果你每周只能有一个小时看电视,那你应该去看 The Wire 。

即使你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你还是值得空一个小时出来给这部电视剧的第四季。

这是一部杰作。

在被诸多大学观赏和研究的同时,从各个著名的电影评分网站居高不下的评分来看,这部剧集也被诸多影评人、观众所看好。

然而即使是如此, The Wire 却仍然没有获得足够重视。

或者说,仍然并不像上述可能在几十年后会被人遗忘的那些剧集那样有足够高的收视率、知名度,也更鲜为人知。

不知道是因为收视率不够好还是什么,这部剧集在号称电视剧界奥斯卡的艾美奖上没有获得过一次奖项。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作为IMDB评分最高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没有获得任何大奖但这事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没有赢得任何大奖,但它依然被人铭记至今一样,The Wire 也会被时不时地被人提起,一直被人铭记。

三、美剧中的“狄更斯”和《清明上河图》那么,一直被人铭记的剧集,应该是什么样的?

The Wire 一共分为五季,以三、四、五季最为精彩。

在第四季完结之后,媒体们给它的赞美是“美国史上播出过的电视剧里最伟大的一部”,“这一季就是狄更斯式的”。

▲狄更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

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有的社会图景(引自维基百科) 而恰好,第四季一直给我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一季中,从人物描写、情节的设定到叙事手法,都堪称完美。

有人称从其中看出来深刻的文学性。

而因为这一季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环境却描述得错落有致,像极了狄更斯笔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长幅画卷。

▲《清明上河图》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如果作个不恰当的中国式比喻,那么这一季的故事和所展现的社会环境,就像活着的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

之所以说是不恰当的,是因为电视剧是动态呈现一个人、一群人的命运变迁的。

而在一幅画中,总是巧笔夺天工,却还是无法做到如此。

华盛顿邮报旗下的 Slate 杂志的主编 Jacob Weisberg 说THE WIRE (当时刚好第四季)已经成为美国电视剧史上的最佳剧集。

他给予如此评价的理由是:从来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将一个美国城市(剧中是巴尔的摩)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在广度上、深度上和伟大文学的道德视角上描写得如此精准。

四、改变命运是可能的么?

由于每一季的故事场景不一样,加上编剧、导演们的高超的编导能力,让每一季都独立成为一个故事。

所以,不管你从任何一季看起,都不妨碍你理解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命运。

在第四季中,一个主线是四个孩子在八年级之后的故事,另一个是与这四个孩子的命运看似毫不相连但实则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市长竞选。

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要是:学校和市政厅。

故事的人物则牵涉到整个巴尔的摩的几乎所有社会阶层。

这一季(或者说整个剧中)中的主角非常多。

在整个宏大的环境下,剧中的人物却都清晰可见:几乎每个人的命运都清晰可见,被交待得清清楚楚。

光这一点,除了让人吃惊之外是不是该赞叹不已?

上一次你在一个剧中有这样的感觉是什么时候?

是不是看上个世纪的《红楼梦》?

但只是把每个人都命运都交待清楚了,并不足够让人铭记它。

整个剧集故事设定在破败的美国城市巴尔的摩,这一季的故事场景是在巴尔的摩处于边缘的黑人街区里,四个分别叫做 Namond、Randy、Dukie、Michael 的黑人少年的成长故事成为本季的首要主线。

Namond Namond,他的妈妈希望他能像他那个因为多重谋杀入狱的贩毒老爹一样,可以在街头混出一片天。

但是他总是会惹上各种麻烦。

Randy Randy,被收养的少年。

不管怎样,他都无法躲开毒贩和儿童福利体系的残酷。

▲Michael 由 Tristan Wilds 出演 Michael,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伤害,把自己和杀手搅在一起。

▲最受人喜爱的Dukie 由 Jermaine Crawford出演 几乎是本片中第二穷(最穷的人是一个叫 Babbles 的流浪汉)的人就是 Dukie,他每次都是又脏又饿地来到学校。

这四个少年都面临着人生的考验:要在泥潭一样的生活环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面临考验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有选择的。

在本片中也一样,他们似乎都处于选择的关头:是选择跟毒贩合作,还是选择做个好孩子,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日后的人生?

在这四个孩子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巴尔的摩的教育系统随着政治系统的改选而面临改变。

故事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有趣的对称:因为教育体系要改革,学校里的会议不停地举行;与此同时,市政厅里也举行着会议。

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就这么地相连了起来。

而市政厅里的每一个决定,又通过教育系统、学校来施予作用到那四个孩子们身上。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 Tommy Carcetti 由 Aidan Gillen 出演。

或者是因为该片中的出色表演,让他日后出演了The Game of Throne中的Little Finger 在另一叙事线中,野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 Tommy Carcetti 想改变市政府那套没有效率的作风,想减少毒贩,让城市更加安全。

但因为他是白人,他只能通过分化黑人阵营中的选票的策略来竞选。

和上述四个孩子一样,Tommy Caretti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改变。

▲Jimmy McNulty,全剧主角之一。

愤世嫉俗、执著、可爱,混蛋 而在一直作为主要叙事的警察一方,从理想主义到成为愤世嫉俗者的 Jimmy,纵使屡屡碰壁,他也在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求改变。

五、现实并非总能如我们所愿但在我们寻求改变的时候,现实会给出它自己的答案。

像《天堂电影院》中的老人说过那样“生活和电影不同,生活要难多了”一样,现实要比电视剧中的几根线索所显示的那样要复杂得多、要难得多。

而如果一部电视剧、电影能将这个事实完整而有艺术性地重现,那么这部电视剧、电影就一定是一部杰作。

如《黑暗骑士》,如我们正在谈论的这部电视剧。

在“个人努力是否可以改变命运”这个问题上, The Wire 与一般电视剧相比,所提供的答案从完成度和体现方式上都要好得多。

在剧中,巴尔的摩的体制给上述致力于改变的每个人不同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又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就像现实中真的如此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一样——这样的剧情绝对称得上杰作。

在“个人努力是否可以改变命运”这个问题上,答案尽皆不同,各自精彩,各自残忍,需要你去发现。

六、每个人物都精彩从街头、社区到学校、再从警察局到市政厅, The Wire 的场景非常多。

而每个场景中的人物又分为三六九等,人物角色又非常多。

而这部剧的杰出之处又在于,几乎每个人物角色的塑造都非常不一样。

每个人在剧中的言行举止、生死抉择都合乎其社会身份、地位,真的做到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让每个角色都不是苍白的,这一点只要看过大型电视剧的人就会体会到这是有多难做到。

▲Omar,全剧最受喜欢的人物。

当Omar拿着枪出现在毒贩面前,『Omar's coming 』成为毒贩们逃命的信号(Omar专门抢劫毒贩)。

那一幕,非常好玩。

Omar's coming 甚至变成了一句流行语。

Omar's coming yo

Yo,OMAR is COMING

Omar style T-shirt 而且,即使是边缘角色、恶棍,也让人非常难忘。

如几乎贯穿了全剧的流浪汉、瘾君子 Bubbles 以及永远忠于自己的冷血杀手 Omar。

▲Bubbles,全剧最让人动容的角色之一。

Andre Royo出色的演技让一个流浪汉深受喜爱。

第一次让人有『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的感觉。

在某一集,Babble 的遭遇会让你有那种“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的感觉。

而当作为Gay的杀手 Omar 在某一集拿着枪出现,去抢劫毒贩的时候,你一定会喜欢上这个角色。

七、命定的失败更值得为之奋斗从该剧终季之后很多大学将其作为街角社会的一个研究样本来看, The Wire 剧中所有人物真实得就像是巴尔的摩这个破败城市里的人。

之所以显得真实,一方面有剧本的功劳。

而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剧中的扮演者,他们中很多人都有街头经验,有人甚至吸过毒,很多人都属于本色表演。

The Wire 之所以能如此动人心魂,或者有一个这样的原因:这些人物原本都属于失败的一群或注定要失败的一群,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因为命定的失败而放弃奋斗。

就像《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中提到的那样:Lost cause, were the only causes worth fighting for. 命定的失败,更值得为之奋斗。

《火线第四季》短评

相对于前三季,本季到时有些单调,线索人物越来越多,编剧实在有才

4分钟前
  • 磊HD
  • 还行

这季几乎没有一点点好人光环太致郁了,怕被剧透又忍不住自己去第五季的演员表里查角色还在不在

6分钟前
  • 硬派小甜心
  • 力荐

“火线”已经很牛逼了,而第四季在我看来是最牛逼的一季。学校、政客、街头三线并进,看上去互不相扰,却依然在无形中决定了corner boy们的命运。每一个人的演技都好到炸裂,假小子snoop的残忍让人吃惊,而bodie的死更让人感到难过。#个人美剧第一名#

9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I hate this season the most, it made me cry like damn shit. 結尾黑暗或光明的兩條路,彷彿皆通往絕望。有人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孩子一生。然而大部分人包括我,只能盡力而為、拋棄眾生。作為一隻棋。

10分钟前
  • 反眼失敗松果體
  • 力荐

彻底开始蜜Omar

11分钟前
  • Fitzzzzzz
  • 力荐

还是满分

13分钟前
  • 西蒙
  • 力荐

这剧也没啥大悬念和大爆点,但一旦看进去了,就跟毒品一样离不开。看的时候不觉长,看完之后很凄凉。一小时一集一点不长,而且尼玛还停不下来,越看越想看,不让看就骂娘、抓狂。一天不看就像断了粮,你说这剧强不强,强不强?

14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最后几集才高潮,前面有时候甚至一度想放弃。以为最后一季了,看到后来怎么都觉得完不了……果然……

18分钟前
  • 雪舟
  • 还行

4

20分钟前
  • 阿雀水
  • 还行

三星半。仅仅只有写实不能成就艺术或文学,即使是最负盛名的第四季。

24分钟前
  • R
  • 还行

削弱了毒品犯罪剧情

27分钟前
  • 白天正在死去
  • 还行

第四季的编剧基本上不把普通观众当回事了,整季的布局和叙事显得如此“任性”,只为那些明白好货的死忠观众服务,这些观众不会看了两集不给力就骂娘换台……一切都是命啊,教练最后人声赢家啊

31分钟前
  • tata
  • 力荐

bodie!

35分钟前
  • donsan
  • 力荐

这季基本没男主啥事,感觉停在第三季也挺不错的

39分钟前
  • 再见一次月亮
  • 较差

火线的维度,真是前所未有的,反映真实,描绘规律,冷眼热心。环境造就十之八九,体系深陷矛盾难自拔,个体努力受重重打压,只见星星点点发光,时暗时明。为所有人而哭。

44分钟前
  • leave4cloud
  • 力荐

巴尔的摩众生相之四,教育与选举。这是直面美国最底层的血淋淋的教科书,一个国家可怕的不是现状,而是没有未来。选举中的各种勾心斗角并不新鲜,但看到孩子们一个个不可避免地走向毒窝才教人绝望。

46分钟前
  • Di
  • 推荐

五季里面最烂的剧,不知所云,一个没抓,叫做番外篇更合适

50分钟前
  • zzz
  • 很差

一到学校场景就想快进

54分钟前
  • littlewhitepig
  • 还行

Bravo!完全心碎,McNulty不怎么参与的这一季,聚焦学校,关注青少年,简直是太宿命论,太人生浮世绘了,有点爱欺负人的孤儿Randy、最勇猛聪明的Mike、被人欺负的怂包Duck、毒二代Namond,每一个都让人心疼,Prez也从吃软饭胆小鬼警察,一跃成为负责任的好老师,【I’m siding with my kids!】

57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看得很缓慢很艰难,每集看完如同吃了很多几记闷棍,最后一集更是怀着对世界的憎恶被打得体无完肤根本爬不起来也缓不过来。不知该说什么,这些孩子无论本性多善良、初心多美好、潜力有多大,终其一生依旧拼不过这个体制,也逃不过宿命,即使遇到再负责任有良知古道热肠的家长教师警察,真的太可悲又心碎了。

59分钟前
  • 🌋 in Triest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