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的出现终于了结了三部曲,这套《20世纪少年》系列毁誉参半,更多被视为致敬漫画原作的附产品。
因为过分追求神似以至于电影没能有多少创新,还好其中也有不多的几个亮点,通过亲手相授的第三部尾声部分,浦泽直树扭转了漫画结局的烂尾之嫌。
原作里第二个“朋友”是没有任何文字提示的人物,在电影里任凭主人公怎么绞尽脑汁,他们的记忆里也翻不出朋友的真实身份。
面具背后的朋友到底是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朋友要玩下去,这些只有借助回到过去的手段才被一一化解,朋友得以合二为一,拨乱反正,美好得让人陶醉。
对不同人来说,《20世纪少年》具有不同意义,摇滚迷和漫画迷的思考角度就会不尽相同,还好它们并行不悖。
回想了下,我跟这两者好像都沾不上边,喜欢的仅仅是故事设定和时代背景,不可否认也有追凶解谜的快感,然而童年的微小疏忽导致了未来世界的天翻地覆,这种想象力恐怕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得出来。
世界系动画里,拆散男女主人公的原因并非门户不对有缘无分,那往往会是世界大战星际迷航。
《20世纪少年》有点反其意而为之,不起眼的、被错落的小事反而改变了地球,无限大的朋友组织用小孩子招数来制造杀机,好似捉迷藏一样经不起细究。
在草垛基地下面,那种世纪情怀跟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个时间段紧密联系在一起,伍德斯托克、阿波罗登月还有大阪世博会,这些都在电影里一一重现。
世界得到了拯救,贤知在广场上高歌,一曲唱罢就如同爱、希望与和平的伍德斯托克,要知道有多少人梦想摇滚乐能拯救地球;“朋友”自小聪慧却被贤知一派和所有人冷落,他没有清晰面目却以另一个人的名字存活,极致痛苦好比阿波罗登月时的幕后英雄柯林斯;至于遥相呼应的世博会(万国博览会),那就是整部电影和漫画的终极主题,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被遗忘的朋友是电影最大的悬念,“朋友”是一个最需要朋友的人,所以他叫自己朋友。
当他失去了必须的伙伴,他觉得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它。
于是乎,他制造了一个惊天迷局,迫使贤知去回首往事,反省犯下的过错。
有时候常觉得小孩子是残忍的,这种残忍当然不仅限于温水煮青蛙虐待小动物,也包括互相间的伤害。
小孩子恩怨来得快去得也快,有些死性子和太聪明的,他们就会记牢一辈子。
那会作文里常有“一件小事”,《20世纪少年》的徽章之谜就这么一回事。
一方软弱闪躲害另一方有了童年阴影,走完一生都走不出。
你大可说电影放大了童年体验,然而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确确实实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毕竟不少电影导演的开山之作就是采用切身体验进行创作。
除此之外,《20世纪少年》基本就一合格的日剧体科幻片,极尽热血的各种可能,受众人群不再局限于年轻小伙,同时还包括梦想破灭的中年大叔。
一些粗陋场景和特效制作确实会让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国人失笑,然而在国人的思想深处,多数人的选择性记忆实在更加令人汗颜,那不仅仅是放弃了一个朋友那么简单。
有些东西不是真的记不起了,而是你不愿去面对。
【理财一周-东方早报-上海杂志】
這就是在人生之中再平凡不過的經歷--每個小孩子都會幻想出一個冒險的故事,然后和一群小孩子將各自的幻想拋出來,還寫了甚麼預言之書,并建立了一個秘密基地假裝自己是行俠仗義的地球保衛隊。
大家常常聚集在這個秘密基地,幻想著如果面對種種的災難將怎么克服。
然后最后一年的小學生涯的夏天結束,大家也將各奔前程,然后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逐漸的淡忘了當時的一切。
你我都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吧?
曾經那麼要好的玩伴都不太記得起來了,更別說是一些面目模糊,不在玩伴名單上的人,對吧?
可是你有沒有想到過,那些你你已經不記得而且不跟他們玩的人,是不是還深深的記得你呢?
甚至你從來沒有察覺,他是多么的渴望跟你成為朋友?
這就是《20世紀少年》的主角賢知的際遇,他并不知道有一年的夏天,他做的一件事改變了某個人的命運,甚至是改變了世界的命運。
那個不在玩伴之列的“朋友”并不把他和朋友們的想法當成是小孩子的幻想,甚至將他們在預言之書想像出來的災難延伸讓開來加以實現,執行多年計劃的報復行動……『20 世紀少年』(20せいきしょうねん、20th Century Boys),是浦澤直樹的長篇漫畫,1999年到2006年於Big Comic Spirits連載。
完結篇名為『21世紀少年』,2007年1月到7月連載。
單行本『20世紀少年』全22卷,『21世紀少年』全2卷。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這篇長篇漫畫深受好評得獎無數。
我本身是沒有看過漫畫,但是卻相當喜歡電影版。
首先是因為它集齊了日本的實力派中生代演員如唐澤壽明、常盤貴子、豐川悅司、黑木瞳等同場飆戲,這樣的卡士實在是很難得。
然后就是他的故事的鋪陳和改編也很好,弄了個三部曲將故事交代清楚,不趕時間的做法是相當值得贊賞的。
這部戲很深刻的描寫了日本戰后20世紀那個夢想再度萌芽的年代。
加上背景是定在離我童年不遠的70年代開始說起,那個時代社區孩子們都會互相認識、容易滿足于舊玩意兒,所以電影的氣氛讓人分外的有親切感。
可是,對于現代的年輕人也許感受力不大,因為懷舊的感覺太濃了些。
這部三部曲集科幻、推理及奇幻於一身,是種很特別的呈現。
隨著故事的繼續的延伸,也探討了預言末世論對現代人空虛心靈造成的影響,這是現代科學與宗教神跡之間的矛盾沖突。
同時,這部電影也探討了『莫因惡小而為之』的價值觀。
有的時候我們太輕率,殊不知自己做一些事可以造就好人,然而做了另一件事很可能就會造就出一個壞人。
因為不知道自己不在乎的一次錯誤行為或者是決定,也許就是往后人生逆轉的一個關鍵。
片中的主角賢知從美化所有有關自己和朋友的記憶到終于整理出正確的記憶,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原來有的時候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回憶,誠心的對待每一個人,才是一種救贖。
其實在校園內欺負同學的行為在日本一直是個問題,也是很多電影小說的題材。
20世紀少年也有探討這項問題,而整個故事的發展和校園的欺凌問題有很大的關聯;也是故事的主線。
日本是有很多學生因為在學校被欺凌而自殺的國家。
很多時候大家都輕視校園欺凌及暴力事件的傷害性,但其實真的不能只是當成是孩子之間打打鬧鬧而已。
最近看見常常出現那種嚴重校園欺凌事件的視頻,讓我不禁但又是不是這種歪風已經吹到馬來西亞,也會漸漸的傷害到很多人,造成很多學生的性格扭曲;甚至自殺。
或者,就像電影的情節那般,造就了一個“杰出”的“恐怖分子”?
說回電影的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太細節的東西還是無法做出深入的交代。
畢竟是經歷長時間連載的漫畫,而一般上漫畫改編的作品制作群都會有不小心就認為“是讀者你就該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的弊病,而結果讓像我這樣的沒看過漫畫的觀眾在有些情節和人物關系上還是感覺沒頭沒腦的……而且這部電影牽連的人物也很多,加上是三部曲結果看得時候觀眾真的是記憶力要很好;不然極可能會把人物關系給搞混。
或者這也是為甚麼很多時候在電影上畫之后會刺激很多人去看原著的原因吧?
電影再怎么好也還是不夠詳盡呢!
總之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三部曲,一貫日本人的爽快的拍攝作風,值得一看。
无论如何,20世纪少年的三步曲加上21世纪少年已经完结了。
总体来讲,是部不错的电影吧。
但我作为漫画迷,自然不希望电影版的剧情和原著有多大的出入。
第一部的高还原度给了我惊喜,无论在剧情、分镜、对白和选角上。
但到了第二部,第三部结局了,这份心情就便变了味。
在看电影版第一部出来之前,我就一直在想,到底导演要怎么去拍“朋友”复活之后的身份问题,以及“朋友乐园”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互动呢?
结果是白担心了,编剧很有弧度地绕了过去。
也绕过了这些应该发光的剧情。
有人说终于等到了一个清楚的结局,而电影版就是为了给这些人一个交待。
“朋友”最后的身份一直存迷,是漫画里营造张力的要素。
在人物刻画方面,那是投诉最多的。
1.神乃,不用说了吧...从第二部就开始了。
而且她的普通话,为什么对方会听得懂啊!
2.丸尾,漫画里他差点就自爆了,但他这次最多充当衔接剧情。
3.十三号的剧情还可以,但高须对“朋友”的付出,以及“朋友”受害者的代表——敷岛教授的女儿呢?
4.漫画里最后立地成佛万丈目胤舟先生却在电影版里成了鼻涕虫。
5.“基地”里的反物质炸弹...好像没有出现过吧,那么“朋友”要用机器人毁灭世界吗?
東京物語是第一部令我驚嘆的日本片。
當年在電影節放映,看得我眼濕濕。
跟著看晚春和早安,都很好,小津立刻變成偶像。
看第一部的黑澤明是羅生門,當時沒甚麼感覺,跟著看七武士就覺得厲害了。
黑澤明的故事不會隱晦難明,卻意義深遠,真值得學習。
周防正行的五個相撲的少年已經很好看,但談談情跳跳舞去到更高更遠。
幽默風趣又勵志的小品能夠拍到這般高度,實在令人嘆服。
後來發現年青時偷偷地看的變態家族,竟然是周防正行導演,令我更加五體投地。
儘管如此我沒做過的趣味性略不足,但拍出難得的社會性。
首次認識山田洋次是黃昏清兵衛。
卻原來很久前在電視看的男人之苦寅次郎是他導演的,當年只覺好看但沒留意導演名字(還未讀演藝嘛)。
山田洋次的鏡頭溫柔,最能表現細水長流的感情。
新作母親亦不俗。
最初知道宮崎駿的名字是他的漫畫作品風之谷,後來天空之城在港上映揭起宮崎駿旋風序幕,再繼以龍貓為沸點。
跟著又發現很多童年時經典電視動畫都是他的,包括高立的未來世界。
宮崎駿的童話時空十分多元化,處理動作場面也是一流,他創作的冒險世界永遠令人期待。
岩井俊二的情書到現在已有點模糊,剩餘的感覺是很美,中山美穗很美,很淒美。
青春電幻物語和花與愛麗絲都並非一般的青春愛情片,較有個性。
看過花火才知道北野武。
前作奏鳴曲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都很有意思,很難想像外表這般粗暴卻能拍出如此優美的作品。
另外市川準的東京夜曲亦很迷人,買了他的鶇和東尼瀧谷vcd,還未看。
日本電影的發展歷史很悠久,好導演很多,但時下的導演好像稍欠風格,不知那個比較突出?
本周大作 《20世纪少年:第三部 我们的旗帜》 20th Century Boys The Last Chapter Our Flag 导演:堤幸彦 版本:DVDRip 推荐指数:★★★“朋友”统治了世界,人类将要面临灭顶之灾时,贤知和阿区如约归来并打败了“朋友”,对方的真实面目也宣告破解。
《20世纪少年》就此收尾,这里再提漫画改编的好坏与否已显得多余。
就电影来说,第三部依然延续了前两部的薄弱点,影片始终无法消除那些不和谐因素———由于太过追求漫画真人化,剧中人物的言行动机和身份设定总让人觉得有些跳脱,对漫画迷以外的人群难以产生强大的带入效应。
这可能是“日本制造”的通病,但对于《20世纪少年》却是致命的,它会让电影变得无法叫人信服。
虽说日本人的科幻理念很好,但落实到科幻片上面,却经常会制造噩梦。
好在《20世纪少年》的卖点不在于推崇技术而在于情怀,如果你连这点都读不出来,那么这个系列将会是拖沓冗长的折磨。
如果已经适应了热血神乃的造型,对披头散发的两位老男人也有所感情,顺便赏几眼老中青三代国民级女优的集体现身,那看完第三部不会是件太痛苦的事情。
为了应对原作烂尾的批评声音同时保持一定的新鲜悬念,第三部对压轴的朋友真面目进行了较大改动,十分钟穿越结尾有点算得上力挽狂澜。
那温柔一笔不仅压制了前面演唱会的大场面,更是带出了电影的核心主题:少年时代的朋友、摇滚乐对内心的改变,如果我们都能坦然相待、真心面对,有些事情肯定不会变得那么糟糕。
同处于世博会到来的年代,面对毁掉的理想和梦想,20世纪少年们是不是早已遗忘了当初的美好时光。
如果需要一个象征性总结,《20世纪少年》系列在票房上是成功了,然而比起人们期待中的票房奇迹,它只能算是及格线上的产品。
尽管也有观众对选角的神似表达了赞许,然而细心之下毛病多多,如何解决这些麻烦则远在堤幸彦的能力之外。
【新京报】 ■ 前作回顾 第一部 电影讲述了东京血腥之夜前的故事,在便利店做事的贤知沦为一凡夫,不知不觉中他被卷入了“朋友”设下的巨大圈套。
第一部出现时面对了无数质疑声音,还好电影严格按照漫画人物进行选角,众多小人物可谓熠熠生辉。
电影照搬了漫画的双线叙事,来回切换,结果童年故事被肢解得相当破碎,导致漫画迷有所不满。
第二部 2015年“朋友”和友民党控制了一切,神乃要找出2000年夜晚的真相,同时《新预言书》出现。
如果第一部还算尽职尽责的话,第二部就充分暴露了堤幸彦的想掌控而不能———线索纷乱,找不到头绪。
再者上一部的人物退居次要位置,整部电影无人压场,而励志和热血的主题也没有表现。
使电影有点滑稽搞笑又有点说不出味道。
http://www.douban.com/note/63879000/http://epaper.bjnews.com.cn/images/2010-03/19/C16/c16319c.pdf
电影相比较漫画情节有所删改,这其中有些弥补了漫画的漏洞,有些却毁誉参半。
这些推动剧情的删改的确很着急,就电影而言也没能给出创新,客观的讲7分不冤。
在漫画中贤治说我不唱这首歌了,应该由你们来唱,这样的处理的确很巧妙,朋友不是主角一人打倒的,所有敢于与黑暗势力敌对的人们都应是主角。
但当电影结尾那首《Bob Lennon》被贤治带头唱起引发50万人大合唱时,决定给出5星。
人们手无寸铁却要反抗黑暗的强权时,也唯有摇滚,因为无论是怎样的黑暗也不能向唱歌的人开枪,想到这里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3部都给四星的,最后一部的多一颗星是给国民DD的!!!!
太亮了而且也要萌!!!!
>/////<其他人就不多说了。
最后的结局还是让我觉得,小时候的欺负能最后演变成这种恐怖么||||为毛泥轰金这种题材会有这么多……其实感觉上来说,我念小学的时候也是被欺负的那种|||||我现在还是好好的,或者说我真的没能力吧。
囧吼,三部终于看完了。
我觉得有点了了心愿的感觉 哈哈PS下。
小贤知和唐泽寿明还真像……越看越像 汗。
总算把这三部看完了,平心而论,不错,如果不是途中把漫画看完的话......,怪就怪影片那个短啊,很多东西就是一个表象,浦则很多东西都是从人性来剖析的这个社会,这东西,电影弄不明白啊,只是图个热闹而已。
这三部第一部最佳,第二部一塌糊涂,第三部那个加长版的尾巴很不错,然后阵容之强,实在是日本影史罕见,不过除了扮相,依旧会给漫迷们骂个半死,这个,一邪教片嘛。
不看漫画,此片可看!
少年,月球,阴影作者:kamiyu 日期:2009-07-21“阿波罗11号”载人登陆月球40周年,阿姆斯特朗、埃奥尔德林、科林斯三位依然健在,近日的40周年活动之际,三位当年太空人在媒体和人类的关注下,再次上演人生难得的showtime.关于“登月”,40年来都不断有人说是个大骗局,有说人类登月画面是在好莱坞制片厂拍摄的产物,其阴谋论与当年里根推广“星球大战”计划引诱苏联跟进投入耗尽国力目标类似。
但无论是制片厂登月山寨制作,还是人类真的已经去到月球踩场,是为月面建造基地发展月球殖民推动月面房地产的付诸事实。
阿姆斯特朗比起埃奥尔德林、科林斯两位,依然是一线与二线明星的区别。
对人类而言,登月真相与月球的背面一样,永远是阴影的一部分,无法呈现在眼球。
对科林斯而言,他永远是阿姆斯特朗的阴影,在媒体的镁光灯对着阿姆斯特朗直接照射之际,侧面部分才是他。
活在阴影下的力量,能催生毁灭的动力。
《二十世纪少年》与科林斯一样感同身受的“朋友”,注视着太空,同样感叹。
“我是科林斯兹,我从月球的轨道上,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着陆月球。
虽然月球就在眼前,我却无法踏上月球表面就回地球了。
”20年前,在广州的登月酒店对面的科学馆,去看过过一次登月展览,当时的主要卖点,月球车和月球石展出,现在回想,80年代的广州,怎么可能会有真的月球车,10成是山寨。
而那块比我尾指甲还要小的“月球石”,不过是“广州万丈目胤舟”骗我这样的小孩的放课后道具罢了。
作为少年,能有如此热情去一次广州看一个这样的展览。
是因为那时候,我也是一个在阴影下成长着的服部而已。
明年的上海万博,“上海万丈目胤舟”正等着大家来访呢。
去进步与调谐吧。
今天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还是看漫画吧电影的导演太屎了!
破坏了这部神作!
又是去姐姐那儿吃完饭后躺那儿用P4把第三部看完的,怎么说的,一个梦想与现实的重叠结束了,就像他们说的,这已经不是一个孩子的游戏了。
最后知道原来服部小就去世了,幕后的朋友是胜侃,因为没有朋友、因贤知偷拿东西的意外被人欺负、又在没能去世博会的情况下带着面具过着日子,最终决定实现预言之书毁灭不喜欢的全人类。
朋友这个词,初中时或许我还会很念叨,但现在我已经不怎么觉得了,会对我好的人会一直对我好,谁是朋友我一直知道,呵呵。
说说电影里的几点,三部曲看下来真的很多镜头会有想哭的感觉,可能我比较容易被感动吧,虽然故事讲得不够周全,关于朋友如何与贵理子认识甚至生下孩子什么的没有讲述,让有些情节稍有不清;从第二部开始不断出现的人物,多出来的那个警察帅哥、还有神乃的同学,虽然创造出来了一些情节,但他们最终又没有参与到什么结局里头来,最后警察帅哥逮捕了杀害他爷爷的山崎后就没情节了,还有曾经出现过的监狱里的13号,东京里的一对小姐弟,播放音乐的DJ,DJ和漫画家还有姐弟是有用处的,但也只能说有点儿小;音乐上记得当时在那本杂志上看说摇滚的意味很重,确实哦,加入了好几首摇滚的歌曲,让人们铭记的也是贤知自己唱的那首“咕啦啦啦 嘶啦啦啦”,最后用音乐会的方式集结人群躲避灾害,并用贤知演唱这首歌的现场当字幕结束也是一种新形式。
最后的传说中的10分钟,贤知利用朋友在朋友乐园里的机器回到过去让小时候的自己承认了错误,胜俣也摘下了面具和贤知交上了朋友,也许正义战胜邪恶这种结局始终是不够完美的,只有把心里的结解开才会让人觉得,嗯,好了。
我会推荐这部电影的说,哈哈。
燃!然而叫神木弟弟来演朋友,这,这是妄图用美貌来洗白吗?
跟 你 绝交!!!~
最后的歌曲 现场演唱版 很来感 世博园啊
我想说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地方是最后吧?拍了长达三部,但是所有三部加起来还没有最后我们神木DD的一笑来的经典!前面的全白拍了,最后才是亮点!!!!
如果说前面两部的悬疑还到位,那这个结局真是有够幼稚
为了最后十分钟,一口气看完三部电影。
某种感觉...改太多~很一般...
堤幸彦拍到最后实在累了,故事散乱不堪,特效的钱也花得差不多,最后观众能坚持把片子看完并且看懂就算是胜利。不幸中的万幸,唐泽寿明回来救场,让傻屄平爱梨不再是主角了。20世纪少年,这样一部神作,拍得一部不如一部……让人惋惜……
最后13分钟实在太美好了 我爱美少年&gt; &lt;
伟大的群演,万人演唱会上的男主帅呆...所以那到底是不是唐泽真弹真唱啊QAQ
没有别的糟糕啊
20世纪少年第三部.我们的旗帜20th Century Boys: The Last Chapter - Our Flag 常盘贵子\唐泽寿明,经典动漫改编电影,日本人变态的想象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小孩子们相约长大以后拯救世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以后,大叔们王者归来,拯救世界于崩碎之前...推荐所有想象力上有自虐倾向的人看看
为什么第一集的这么帅到最后一集就那个样子啊!!!这让我精神受了很大的刺激好么!我才不在乎剧情怎么烂!为什么佐佐木可以还是原来的样子但男主就变成那个样!!我要投诉这个电影公司!太过分!
卡司很强大,卡司很强大,卡司很强大
噢親愛的ARATA你就內樣和宇宙融為一體了。被前面那些胡改八改呯呯砰砰的兩個多小時折磨到崩潰之際,神木隆之介的白襯衫喚醒了我。堤幸彥我真不想跟你絕交第三次了,今後自重吧。
唯一的好处在于,终于帮浦泽一把给我们解了胜田间的迷
完全被最后两个少年并肩而坐的背影闪到了= =之前辛辛苦苦的战斗的叔叔阿姨我对不起你们orz
今年夏天,一起去上海世博找朋友吧!
不过神木隆之介和福田麻由子的出现太惊艳了。最后一幕根本就是在卖腐!!改剧情者死!!!!!
这样的收尾还是足够敛意而长情。我的朋友很少,但是感谢在那一刻的歌声里有人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