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对大鹏没有偏见,但电影始终是很主观的东西,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已经突然有一种在看《分手大师》的感觉,直到看到邓超和黑帮大哥的对手戏,心想这是不是大鹏走错片场了。
回想《分手大师》里邓超偷上名人,老板雇人搞分手;《煎饼侠》里大鹏偷拍名人,大佬砸钱追女星 。
在整个架构上两者是相通的,虽然大鹏老师很努力的想要圆滑的讲完一个故事,可是在本质上两者还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邓超老师是用了近乎癫狂的状态到达了刺激观众前列腺的表演效果,而大鹏却始终想要端着,这就让本来就不含营养的内容更加索然无味。
或许大鹏希望拍成类似于戏中戏模式的喜剧,但看完才发现这是戏中戏中戏。
就像蒂姆波顿《爱德伍德》一样,伍德总是有脑洞大开的剧本和过气的老牌男星,为了拍电影什么都干,拍一辈子烂片,但精神却被人尊重。
而大鹏一样有儿时的梦想和四流女星,但是他最后以神奇的方式实现了所有人的梦想,这其实就是妥协,至少在电影中可以更有骨气。
全片的笑点密集,但是大多数都很硬,硬的令人发指,就像是上了很多道菜,每盘菜上都写着“好吃”,这其实也反向印证了《屌丝男士》的成功其实就在内容的尺度上的高度自由,说俗一点就是无下限,但是电影审查的限制让《煎饼侠》只留下了网络剧的程度,却没了尺度。
尽管达到了电影级别的投资,但全片的质感依然不高,大鹏在自己的影评里提到了各种高大上的摄影设备,可是出来的效果只能说是网络剧的升级版,关键在于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不够,大鹏指导袁姗姗卖煎饼的长镜头已经是里边最复杂的场景了,其余不是室内就是在院子里或者天台,人物也不多,但就算这样也没能做到差强人意。
而在剪辑效果或者说表现手法上,大鹏用了罕见的同画面分镜的方式,这本是一种营造节奏感的手段,但大鹏用的分镜居然只是同画面的不同景别而已,或者只是用了两根隔离线来突出主体,而且分镜头与主画面的拼接痕迹非常明显,后期并没有做好各种设备间素材的调和,加到一起质感极差。
《老男孩》里有梦想是不会实现的,《煎饼侠》却告诉我们只要热爱就能坚持。
戏中戏的手法并没有玩出新意,演员的表现也是毫无可取之处,而且影片的整体制作显得粗糙,离优秀喜剧仍有一段距离,但作为暑期档影片也确实没负担,至少看的不糟心。
via antidroid
挺喜欢吃煎饼的。
小时候上学路上会买一个吃,面饼上打上个鸡蛋加个薄脆,抹点儿酱,撒点儿香菜和葱花,幸福感满满的。
知道这种吃食上不了大雅之堂,只是老百姓填饱肚子的小吃,倒也吃的乐此不疲的,好久不吃还会想。
现在好吃的多了,卖煎饼也开了连锁店,煎饼里打俩鸡蛋不够本儿也开始加肉加肠的,吃了回法国人的crêpe,其实也就是加了奶油和水果的大煎饼。
经常听说有老美在中国学习摊煎饼后来去纽约啊香港的开煎饼摊的这种励志故事,更是为这个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小吃蒙上了一层神奇的光环。
但是拿煎饼做超级英雄,还是第一次。
佐罗、超人、蝙蝠侠、钢铁侠、美国队长,超级英雄,相信每个小男孩心里都有着或者有过一个超级英雄梦。
而这个煎饼侠,光从名字上就能明白,是屌丝的逆袭。
《煎饼侠》是喜剧,这毋庸置疑,相信大部分人去看这个电影只是想乐一个多钟头。
喜剧理应幽默,而自嘲是喜剧的最高境界。
煎饼侠不止是像屌丝男士里一样段子的堆砌与恶搞,各种明星的自嘲甚至自黑,将幽默的层次提升了。
演员和名人均采用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出演,戏里戏外身份模糊,制造一种戏如人生的错觉,而戏中戏的设置,却拉开了演员本身和饰演角色之间的距离,真亦假来假亦真。
本以为去乐一场的电影,却把人看得挺伤感。
而伤感的原因不是爱情,而是友情和梦想。
一群loser拍一部根本不能上映的片子,甚至自己掏腰包,只为了实现一个小男孩的梦想。
而这个小男孩长大之后也不惜花大价钱实现了这些帮过他的朋友的梦想。
他们的梦想渺小的细如微尘,甚至他们最终拍出来那个片子还不如艾德伍德的电影,但是一群杂牌军从陌生到朋友到知己,不问缘由甚至不需一句话就支持着你的梦想,难道不感人吗?
本片看得出大鹏初执导演棒,很多细节和桥段都是对经典影片的模仿,但是却拼凑出一盘大菜。
山寨没有错,但是不能失去灵魂,君不见yotaphone正反都是山寨,合起来却成了创意。
大鹏在圈内人缘应该极佳,客串明星从台湾小清新郭采洁到相声演员岳云鹏,张朝阳和韩寒都本色出演甚至自黑,东北F4古惑仔F4,甚至尚格云顿又来演了一把自己,白西装一字马,即使反派即使年长也依旧帅气十足。
一曲煎饼侠,多种曲风多人演唱,胡彦斌谭维维二手玫瑰,要多混搭有多混搭,岳云鹏还跟McHotdog合唱了一曲《五环路之歌》。
而大鹏自己唱的《恐高的鸟》将本片的情绪推到最高点:自由 是以为自己真的有方向摇晃 哪一种选择不是在流浪不管 却不能不管注视的目光抵抗不了欣赏 才是最大的伤还有多少的坚强 还有多少的梦想那些值得骄傲的 全都一样还没看过的小伙伴,还是尽量少看预告片,省的看正片的效果打折扣。
要是出DVD的时候,能把他们拍摄的那个《煎饼侠》的正片当彩蛋加进去就好了。
看完电影的时候,孙老师笑呵呵的,对电影里面的颇多细节回味无穷。
对她这个反应我很是惊诧,因为往往在看国产喜剧的时候,都是我在笑呵呵的,而她根本不知道我在乐呵些啥。
难得的有这么一次,我们都在乐呵着。
感谢《煎饼侠》,让我们在笑不出来的生活中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笑了许多回。
只是当我习惯性的掏出手机看其他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时,看见置顶的几个一星差评,我咯噔了一下。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的观影体验出了些什么问题,是不是我的笑点出了问题,是不是因为“我被这部喜剧逗笑了所以这是部很不错的喜剧”的这个想法有了问题。
我自然是不愿意承认是我的问题。
同时,我也不愿意认为是电影有问题,我更不愿意认为是一些观影与评影经验丰富的前辈对这部电影的差评判断有问题。
我好不容易想明白了,有问题的,是这部电影的宣传。
就因为那疲劳轰炸式的宣传、那信誓旦旦的“拯救不开心”、那生怕他人不知道一般的强调再强调创作过程中的理解和体验,导致了多少前辈们摩拳擦掌、备弹储粮,怀着一颗准备从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挑刺儿的心,度过了那本来可以很轻松的113分钟。
是的,就是这样的,“拯救不开心”这个口号是个错误的口号,正确的口号应该是“拯救一颗不准备开心的心”——请问,这事儿,谁做得到?
我有些庆幸自己的肤浅。
我既没有一颗让一部虚构的电影成全自己屌丝梦的念想,也没有看过足够多的喜剧而让自己的笑点高不可攀,更没有因为看过很多网剧和微电影以至于对他们的拍摄手法有多少诟病。
我就是一个肤浅的观众,带着一颗略有好奇的平常心,走进了电影院。
我没有觉得他们找来了许多一看就能让人发笑的脸蛋儿而觉得他们在投机取巧,我也没有指望他们的剧本有多么的缜密与烧脑,我更不在意如果仅仅作为一部电影来看它有多少缺陷。
我就是一个平凡而肤浅的观众,我在意的只有我笑了没有,我笑了多少次,以及我笑了多久。
我笑了。
笑了很多次。
走出电影院之后都还在笑。
于是我觉得我的不开心被成功的拯救了。
然而,作为一个在观影和评影方面的后辈,为了表现我也是一个对电影质量有追求的人,为了拉近自己与前辈们的审美差距,我只能仿佛客观而公正的给这个电影本身一个三星评价。
然后因为我的不开心被拯救了,我多给一星。
又因为我看那些一星不顺眼,为了让自己更开心,再多给了一星。
肤浅如我,如此任性。
结果从头笑到尾!
看到小岳岳,听到《五环之歌》的时候我更是笑得牙床都松动了。
作为本片吸引观众的最大看点,它的笑果非常出色,是《屌丝男士》的升级版。
纯粹的搞笑并不难,难的是控制好度,否则搞笑沦为挠痒痒,观众会觉得膈应。
而本片的度就控制的很好。
作为导演处女作,大鹏体现出处女座才有的精准,害得我差点从柳岩的球迷变成他的粉丝。
从网络剧到大电影,不是将一个个段子简单的组接起来就行了,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故事框架把它们规整到一起。
《煎饼侠》的统一故事框架就是大鹏想要拍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所有的段子和参与的明星,都是这个故事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一种比金钱更让人兴奋、更让人有成就感的东西——梦想。
所以说,这部影片在大的架构上保证了完整性,并且有软性的价值——梦想,和情怀。
细节上,大鹏对客串明星的特点挖掘得很到位,比如美丽的柳岩小姐继续在酒店餐厅等高级场所展现她的一颦一笑,并在暗中关心大鹏(多少球迷梦寐以求的事情),比如东北F4的戏份安排在澡堂子里(要是再把乔衫安排进来就更完美了),我看的时候感觉四位仿佛回到了家里一般活络自在;古惑仔四人组安排在终极大战打完之后出现(顺便圆了超市老头的演戏梦。
PS老头真像曾江),并指出大鹏的超级英雄电影本身拍的很烂,但将拍摄过程制作成电影会很精彩。
这句台词看似随意,其实是大鹏通过古惑仔之口给自己“圆场”——我虽然已经脱离了屌丝的身份,但我也尚未达到大导演的境界,我拍这电影很简单,就是“拯救不开心”,情怀,是用来装点的,你能感动就感动,不能就图一乐。
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了,观众才有可能买你的账;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得很高,很容易会引发观众的一片嘘声。
现在资讯发达,大家好片烂片都看得多了,故弄玄虚的电影糊弄不了人。
总而言之,我觉得《煎饼侠》是一部拿捏得当的喜剧片,没有用无趣的恶搞拖延时间,而是以恰到好处的笑料让人开怀大笑,并且在笑过之后还有所回味,所以,值得一看。
————欢迎关注我的订阅号“野评人”,V信扫描头像即可自动添加。
《小时代4》上映的时候,据说把不少人都看哭了。
而且那种哭,还不是“可TM结束”的喜极而泣,而是真的为时代姐妹花的故事感动落泪的哭。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看《小时代》咋还能哭呢?
其实就和诈骗电话“我是你东北的蛾子”的原理差不多,它用前三部筛出了那些忍受不了《小时代》的人,剩下的观众是完全与电影契合的,任导演宰割。
《屌丝男士》第一部是2012年播出的,《煎饼侠》是2015年上映的,中间3年的时间,大鹏早就已经有了固定的观众群,把这一批观众送进电影院,然后口碑拉动后面的观众再买票,才是《煎饼侠》的宣传策略。
所以我和身边的朋友推荐的时候都要说,你要是看《屌丝男士》无感,你就别看这个片子了,肯定不好笑。
其实这部电影,完全就是一部行走在捷径上的捡漏王。
第一是观众群选得好,电影基本就是加水泡浮肿的《屌丝男士》,3年都摸清了你的笑点,整部电影密集攻击痒痒肉,是不可能不搞笑的。
当然这部电影稀稀拉拉的讲了半天,笑完以后,出电影院可能啥也想不起来了,不过这部电影的slogan打得好——拯救不开心,又不是拯救中国电影,让你笑就完了,要什么自行车啊。
第二就是题材选得好,最起码那个“梦想婊”说的就是自己,比那个什么花开,靠着情怀说梦想真实多了。
大鹏和本片一众的客串明星,基本演的都是自己,所以也不需要什么演技,观众也不会觉得别扭。
大鹏在电影里展示自己“就是个屌丝”,还是契合了演员本身的状态,扮演别人不容易,做自己很简单,所以大鹏作为主演并没有啥违和感。
第三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档期选得好啊!
前有《大圣归来》,后有《捉妖记》,国产电影的口碑在这个夏天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大家愿意花钱去看个国产片,喜剧这一块又没什么强劲的对手,捡漏捡的恰到好处。
再比对之前上映的《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这一波国产电影都是合格的,本身就已经很值得鼓励了。
我是看《屌丝男士》的,所以觉得《煎饼侠》符合预期。
在影院里看,很多观众大概和我差不多,大家的笑点很近似,电影结束后,还保留了要看片尾花絮的习惯,很多人都是看到最后才离开的。
有很多人在说这部电影是对梦想的滥用,真是高看这片子了,我觉得充其量就是对明星的滥用,五分钟冒三大熟脸,走个过场就没了。
情怀啥的就算了,情怀是人家的,我看了也无感,所以给了三星。
非要揪着这个点不放,那就真的不开心了。
最后:不喜欢《屌丝男士》的千万别看。
不喜欢《屌丝男士》的千万别看。
不喜欢《屌丝男士》的千万别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省钱。
我愈发佩服现在的网络公关营销公司,他们可以把一部类似煎饼侠这样平庸甚至明显还有点烂的影片,炒作成中国喜剧电影的希望。
在一堆大腕儿、名导和各种大V的极力推荐下,加之大鹏本身拥有的因《屌丝男士》而关注本片的铁粉也不在少数,这部电影近来势头之火热到变态,也不足为奇了。
但如果这就是中国喜剧的希望,那这希望来的也太廉价了点。
或许在中国电影市场如此膨胀的大背景之下,《煎饼侠》会在国产电影保护月拿到一份骄人的成绩,也仅此而已了。
这的确是一部可以让人笑出声的电影,它将N个小品勉强地串联在一起凑成了一个还算完整的故事,但笑点更多的来自客串明星们的个人表现,而并非故事情节的推进。
整个近两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像是在不停地看一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节目,在导演恰恰胳肢你的时候发出一两声适时的笑声。
说白了,不管任何一部电影,当我看到曾志伟操着公鸭嗓唧唧歪歪,东北F4奇形怪状的出场方式的时候,我也会笑;看到古惑仔出场时也会有一丝情怀激荡起来,不管是《煎饼侠》还是什么《卤煮侠》,《面条侠》。
所以,当我看到邓超带着魔声钻石一遍遍循环夜店版《爱如空气》,看到羽泉不与其力地自黑假唱时,我笑了,就像是看到微博上一条段子一样呵呵地笑了。
各种明星的客串自黑也并非新鲜套路,早至《豪门夜宴》近至《澳门风云II》,就已经让影迷们形成了数明星的习惯。
《煎饼侠》某种程度上走的是王晶惯用的全明星客串+屎尿屁套路,但由于没有那么屎尿屁,反而使得剧情衔接生硬无比,笑点生硬,哭点刻意。
像大鹏拼酒换钱,高楼夜诉衷肠等桥段,实在用得太多太多,三女主的设定也非常失败,这是一部完全没有侧重点的闹剧式电影,但问题恰恰在于导演非要生硬地体现他致敬周星驰的情怀,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总体感受,这并不是一部没有诚意的电影,但因为导演能力、阅历的缺陷,使得这部电影根本就不像是一部电影。
我算是求求那些无论收没收钱,极力推荐的明星,大V们,咱说话要摸着良心好吗?
你这样误导你们的粉丝去看这样一部烂片,也太LOW逼了点吧。
本来并不打算写个长的评论给煎饼侠。
作为一个不上不下却又可圈可点的作品,他终究以自己朴实无华的无厘头打动了我泱泱华夏无数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奔小康道路上的风华正茂的青年们。
diaosi,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贬义词,更倾向于是一个名词,仅仅用来代表经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过后仍然保持好学的态度争取混到了高中和大学的普通老百姓家庭的顶梁柱,无论是男是女,都还未曾泯灭上小学时纠结“考清华还是考北大”的那种理想。
大鹏很接地气,平易近人到骨头渣子胡须茬子都是浓浓的我不是明星的feel。
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目标的奋斗者。
毋庸置疑Sohu的平台和大鹏的努力相得益彰,从主持到创作再到大荧幕的自编自导自演,实现梦想的过程真是一路荆棘。
那么,我们来看这么一部情节构造极其简单,台词日常到开会讲话般的口语,没有什么恢弘大场面的特效的片子,究竟是为什么呢,学习大鹏的如打不死的小强那样不放弃,还是存在感不甚强烈的女主的自知之明,还是两位配角的革命战斗友谊患难与共,抑或是大鹏的人缘和交际手段终究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一帮大咖拨冗来义务劳动?
思来想去大约不过是我的心里也想这么做一些事但终究不可得所以来看看大鹏怎么做的聊以来自慰罢了。
恭喜大鹏的种子长出了硕大的赚的盆满钵满的果实。
行走江湖,你的背包里有没有一个侠客梦?
蝙蝠侠、猪猪侠、垃圾侠、再加个煎饼侠,不管你是什么侠,耐心点儿,要你横空出世的伟大时刻早晚会到来,只要你别违约、别从梦想里先醒来。
开始撒花唱婚礼进行曲,鸡蛋、葱花、番茄酱齐齐砸来,恭喜贺喜,用电影人自己演绎娱乐圈某一生态区的“真人秀”,这个大拼盘因为说了很多实话,讲了很多实在的现实,就算是丑媳妇,从情感上也已被公婆接纳了。
很多人揣着一颗星去看煎饼侠,做好了心理准备,大不了赔钱赔时间,再逼自己做个“键盘侠”(没有讽刺之意)与坏心情来个华山论剑。
结果,剧情逆转,慷慨地给出了三星、四星,万万没想到的意外惊喜就像煎饼侠甩出来的葱花蛋,让快乐的感觉有味道、有模样、完全具象了。
觉得国产喜剧片开始领悟了“笑中带泪”的深沉,年轻幼稚但没那么糟糕了,反正跟大鹏的“个人恩怨”也一笔勾销了。
这样的评价对制作团队来说就是先抑后扬,貌似让人家失落了,但也有坦率的可爱面目是让人开心的。
也有一些人,以前没留意过屌丝男士,也没太在意大鹏用明星来为电影刷脸的前期宣传,只是觉得闷热的周末,决定去蹭影院的空调。
早前可能有点小想法,知道《煎饼侠》已经火了,想探究这到底是个什么鬼,然后翻了《煎饼侠》的牌子,结果发现这次观影感受还不赖。
给五颗星,那的确是加了“感情分”的。
客观说来,看喜剧片的人最忌讳吃到炒冷饭,所以咱们当真初见,非‘若如初见’,这就是一见钟情的感情分。
总之,为了照顾一下吃到冷饭的同学(觉得《煎饼侠》就是屌丝男士的加长版),平复感动心情之后,打出三星四星则是给出的真实的感受分。
当然,这里的肯定是地域化了的,是因地制宜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电影,看电影写感受、分享心情、映射人生、汲取成长的养料,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与电影的火热程度、与所谓的影评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被我说的充满了火药味,其实就是“我选择我的”。
对这些人来说,看电影仅仅是添加到日常生活里的一个项目,好不好看,火不火热,都无所谓。
他们只想跟着感觉走,因为电影与心情之间有个神秘的反射弧,社会环境与心情之间也有个神秘的反射弧,所以心情会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映照出电影的好评差评。
甭管社会如何发展,也甭管它发展到如何牛掰的地步,多数人讨生活的氛围若是被压力与不快乐郁结成疾,置身那种环境的人是想看到可以快递到心里的快乐礼包的,也希望感受到“希望”,也愿意了解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这或许可以草率地给出近些年某些电影风行的理由,电影人疯狂地拍梦想、拍情怀、拍青春、拍回忆,拍明媚的未来等等,观众买账,因为人们需要这样集体“取暖”。
而认可《煎饼侠》的人,或许就是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并不浮夸的努力人生。
对我来说,以上的看片前奏在我脑海中都有演奏过,对《煎饼侠》的观感也是肯定的分数。
事实上《煎饼侠》让我想起当年的《中国合伙人》,虽说故事迥异,风格不同,拍摄水准也不宜比较,但有让我感动的共通点。
两部电影在表现喜剧的喜感上,都在极力靠近现实,享受着自讽、自嘲、自黑的乐趣,亦真亦幻,半真半假,但都在把握一个度,不致夸张过猛、表演太过、自嗨忘我,至少努力规避着哗众取宠的廉价笑点。
整体而言,《煎饼侠》的笑料都算收放自如,采集了网络段子,但看得出是在寻找改头换面的方式。
郑凯的“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不是个新梗,让凯少爷一本正经地双语表达还挺逗的。
“宠物吞宝演变出的狗屎运”也在其他的电影里盖过章,没什么新鲜的,但大鹏用狗狗为“钻石不见了”铺了个伏笔,而且不留痕迹,这种设计是比较成熟耐看的。
但就个体演员的表演而言,还是留下了欠火候的印象。
群戏相当考验演技,也相当考验编剧的实力。
先说客串的大腕,这一环节的硬伤出在编剧身上。
客串的明星各种技能本领,貌似都有杀手锏,但并没有完美利用,不是戏份太少就是戏份蹩脚,表现好了,也像广告明星,举着打酱油的广告牌一溜烟就没了。
说说我觉得好看的,尚格云顿很出彩,大鹏的敬老精神值得肯定,导演显然没用他的中式导戏法困住国际巨星的自由式演技(还记得金陵十三钗如何改造出中国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吧),硬汉的打戏打得很认真,一句话的文戏也像那么回事。
张朝阳与韩寒很新鲜,点缀的作用刚刚好。
东北F4到哪儿都是刘老根的味道,这确实不能怪他们,这也是人家的风格。
所以在编排“四人转”舞台时,尽量呈现“本色”,用他们本真的面目表现自己,段子没让人觉得太冷,这样的编排基本合格。
另外,用T台靓照红遍微博的道馆馆长王德顺老爷子,他那段戏也算不错,听说很多人为“成龙劈匾”的桥段折磨得心痛,看来笑点不同,泪点也不同,但不管怎么说大鹏助理潘斌龙是个可爱的人。
再说让人不满意的,让我热血沸腾的《古惑仔》。
这一节真是痛并快乐着,就是那种无语的遗憾。
编导简直浪费了一次可以让观众激情万丈的机会,四人亮相时太好看了,可是为嘛高潮只有1秒钟啊,只有1秒。
后面好尬尴,是来探班的吗?
四个人用客套的普通话象征性地点评一下煎饼侠,就只剩下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了,我怎么觉得自己都是别扭的,但愿他们不是自掏腰包领盒饭的。
好吧,就当那会编剧打瞌睡了。
另外,闪回至童年的《煎饼侠》煽情版前传其实就是个鸡肋,那一段对我来说是煎熬。
蜻蜓点水就好,算是交代,搞出主旋律的范儿,不是说好“笑中带泪”的吗?
直接催泪,似乎文不对题了。
再有一个就是,我真心觉得吴君如、袁珊珊、柳岩、郭采洁四位小主不是花瓶似花瓶,不用在乎演技了,呈现自己就行了,你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吧。
当然有令人感动的,比如柳岩亦真亦假地道出口水,那当然是心声,还是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少伤害多热爱。
像柳岩那样很真诚地“自揭伤疤”其实就是《煎饼侠》的叙事风格,语气是无奈的,心情是低落的,表达出来的是淡淡的苦涩与不容易,但我们能感受到里面还有最淳朴的性情,气愤、失望、困惑、彷徨。
别说你是明星,就是总统、国王,天庭的玉帝,大家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有七情六欲,都抱有希望亦都会绝望。
经历的越多越能感受到真诚的分量,感受到魅力人格的价值,感受到诚实坦率的意义。
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只有一条,利人利己,人品就是人脉。
电影故事开始正视真相了,那不是正能量,的确只是事实。
显然,用人物与事件塑造影人心里的蓝图与希望,《煎饼侠》就是在遵循他能够达到的“真诚”。
而不是以往那种摆出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神情,一副我是屌丝我怕谁的匪气,一半捧着地气一半踩着地气。
总之,那种为了避免被黑不如自黑的过度“自黑”,似乎被玩残了,真诚度直线下降,为了取悦低级可能真做低级的事儿。
标榜自我的虚情假意表露无遗,想来大家都看出来了。
现在已经打开了“该透明的就要透明”的真假参半模式了。
最后数来宝,简单说说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
没错,配乐,《五环之歌》不用说了。
最带感最让人陶醉的便是《动物世界》的片头曲“Just Blue”,完全烘托出了大鹏杀出记者团时的动物凶猛的势头,而且这音乐打的怀旧牌超正点。
古惑仔的配乐也是另一大亮点。
除此,对于主要人物,我个人最喜欢烂狗仔(崔志佳)的表演的,除了第一场戏略显生,后面完全逆袭,台词动作都是优质的,只要给他一个镜头,整个画面就是他的。
停车场油漆隐藏那段,他在背景墙里跑来跑去,把3拼得准确无误,那真是让我笑得前仰后合了。
PS:剧中,大鹏甩出鸡蛋、葱花时,我一直纠结于摊煎饼的动作,饼铛在哪儿?饼皮呢?
还得裹上啊·······这个问题我一直放不下!
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评分那么低 我是后来才看的只知道当时这部电影很火身边好多人也都去看等好长时间过去了余热也消退了我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算是一个励志电影吧小人物的大梦想我觉得大鹏在里面演的挺好啊他和柳岩在天台上聊天那一段有打动我 电影可圈可点并没有那么烂反而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的自己
名字确实不太讨喜,不过真正的去看了,才知道真的很搞笑,也真的很励志,里面的人物和台词也很容易让人记住,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也算是大鹏的得意之作,至少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很有笑点。
这世上多一个笑,就少一个人哭。
有句话说的也好,开心过也是一天,不开心过也是一天,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开开心心的过呢。
或许你的力量很小,但是当你感染到你身边的人的时候力量就大了。
半自传半虚构,小人物大梦想掺杂着魔幻现实,是能让人开心笑出来的片子。说段子集,当年甲方乙方也是这么干的。作为电影取景的技法确实不足,更接近电视剧质感,但好故事不影响我在家中小屏幕看得津津有味。从网剧屌丝男士而来,去除掉原有的三俗味,以一种追梦的姿态努力,何况还是拍电影的梦呢!
至少敢承认自己是部烂片了,更何况比中国大部分烂片还强那么点呢,★★★☆
從創意、道具和細節來看還是很粗的,但套了一個「拍電影的夢想」進去一切又變得合理化。正能量和眾多明星的撐場是這部電影打開市場的利器。不過片中傳達的信息似乎有點成功學的感覺了,夢想≠成功≠出人頭地,雖然想借助小人物說大夢想,但雞湯太濃也會咸。
把所有董成鹏的段落去掉或许还是个两星,的综艺节目
就是冲着大鹏去看的这部电影,看之前期待蛮高的。但是还是离自己的期望值有一定的距离,总之不是非常满意。但是比一般的垃圾电影还是要好看很多
国产
这几年出现一大堆又当导演又当编剧又想立牌坊的人。术业有专攻,连个故事都讲不好也敢来凑热闹。为无厘头而无厘头的段子网络剧,全片东北味还要扯情怀!即使明星扎堆,更是遗憾,一星都不想多给他们。在我看来这不是自嘲而是把观众拉到同等位置进行贬低罢了。或许我笑点过高,笑不出来的喜剧就是烂片。
好笑,讽刺辛辣,结尾过于周星驰了(那种烂尾的感觉都是,所以没有脱俗),不过总体推荐的
笑点还是有的,但都不高级,山寨感比较重。中国网剧水平吧。
真是够了。而且我不喜欢的男演员们几乎都凑齐了。
68/100 比2016年一整年的国产喜剧都良心。
感觉半路转行做导演或者自导自演的人所设计的剧本总是跳不开一个大设定 笑是小了 可看多了也觉得没什么新意
柳岩那段台词肯定是发自肺腑的..
这种烂片能不放出来辣眼睛吗?
哈哈哈,怎么办,觉得我要成大鹏粉了。虽然感觉整部电影都在给柳岩洗白,但是我的笑点真是越来越low了。
想当超级英雄,我能理解,想拍个好电影,我也能理解。“想在银幕上演个超级英雄”这么小众的梦想居然也能引来那么多人共鸣,真让人想不到。不够有趣,不够癫,放下身段都没玩出新意思来,就是失败。
只有切身玩过喜剧的人,才能体会大鹏是有很想法的,拍成这样也是很不容易的。这显然不是一部深刻的电影,也不是一部容易燃起肾上腺素的电影,随处可闻及鸡蛋和葱花的味道,或许只有这种味道,才能把我们带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世界,在最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用充足的笑料和全明星的阵容满足了市场,把“超级英雄”的梦用一块银幕分发给了万千观众,戴着一副情趣眼罩,披着一件屎黄的山寨战袍,背着一个烂片的壳,煎饼侠就这么出发了,激情而纯粹。
垃圾
糙了点
三星半。是药不能停的那种笑点,逗死我这颗二逼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