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13 Reasons Why Season 1,汉娜的遗言(台),十三个理由,13个原因

主演:迪兰·明奈特,凯瑟琳·兰福德,克里斯蒂安·纳瓦罗,艾莉莎·博,布兰登·弗林,贾斯汀·普瑞提斯,迈尔斯·赫尔泽,罗斯·巴特勒,戴文·德鲁伊,艾米·哈格里夫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剧照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2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3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4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5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6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3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4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5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6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7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8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19十三个原因第一季 剧照 NO.20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剧情介绍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根据2007年获得纽约时报最佳销售奖﹑Jay Asher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篇,故事讲述一个少年Clay(Dylan Minnette 饰)在某夜收到一个鞋盒,内里装着自杀﹑已故的女同学Hannah(Katherine Langford 饰)的录音带。录音带中有指令,要把录音带从一个学生交到另一位手上,以向12位同学,用13个原因解释他们在她的死亡中,有着甚么身 份,以及她为什么要自杀。 Brandon Flynn饰演Justin,饰演一个篮球员,有着星级的实力,但亦有星级的自大﹑Christian Navarro饰演Tony,一个孤独的人,不过他会为正确的事站出来﹑Alisha Boe饰演Jessica,Hannah的朋友,直至一次恶性的吵架而分开。 Justin Prentice饰演放纵风格的Bryce,有着好看的外貌﹑Devin Druid饰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舞出我人生2:街舞水果篮子第一季同门兄弟时间去哪儿了妻子的谎言活埋前女友星辰预言我爱你炎炎消防队二之章金馆长对金馆长对金馆长愤怒的公牛大宋提刑官争产夺命一家亲蒙哥湖不死心灵守护丽人囧探查过界鬼灭之刃鬼子来了新抢钱夫妻凯文滚一边第一季门徒上道心理追凶第一季追踪章鱼保罗特搜组大吾救国的橘色部队母亲/机器人森山中教习所荒原奇遇一人军团我丈夫的情妇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Hey you

进度太慢太慢了。

对话大部分没有做到渲染人物性格,甚至很多连剧情都没推动。

当一部剧的绝大部分台词都是累赘的时候,这部剧看起来就会很累。

故事设定是很不错的,当然这是小说的一部分。

悬疑加美高校园,自杀前的录音带和录音带交给每一个当事人的设定是挺有意思的。

人物虽然至少13个,加上skye和tony以及家长们等等,人还是有好几个的。

但是人物关系说实话是比较幼稚的。

这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很清楚,没有乱七八糟的隐含关系被揭露,加上台词比较废,整部剧又多了一分儿童闹剧的质感。

拍摄手法很不错,现实和过去的穿插通过共同镜头的切换来连接,以及过去的暖色和clay所在的现实冷色调让这部剧很整齐。

13个理由也是,一集对应一个,强迫症福音了。

bgm的确加分,每集结尾处的bgm首首都很棒。

总的来说,剧情深度还是比较浅层,感觉编剧有想深入地描绘每一个人的真实生活。

但实际效果很差,主要笔墨在Justin的家庭,其他人真的没有太多。

再加上台词啰嗦,整部剧能给人的信息量变得和长度很不成正比。

属于大胆快进不用虚的那种。

如果一集精简到25分钟,把没有起到任何刻画和渲染作用的台词都理一理,会舒服很多。

整部剧看下来,真的心疼女主爸爸妈妈。

特别最后一点手拉手准备听第一段录音那几秒钟,就看着爸爸眼睛一下就红了。

虽然之前家里条件不太行了,但是妈妈都是很有精神的,现在一直扎着头发,眼睛每次都像哭过,说话也很没精气神真的是心疼。

自杀这种事,虽然是个人选择,但是要记住父母和其他朋友亲戚真的不一样,尤其是为外头什么些人而伤害自己的行为,太傻了有时候。

女主在录音中应该是有多处撒谎的,我大概记得比较清楚的是说Jessics和Alex先后不来莫奈然后抛弃她,但Jessica说明明是女主自己最先不来的。

姑且不知道真假,但是是真的也没毛病。

另一个是说Zach扔掉了她特意放在自己袋子里让他看的信,但Zach后来从钱包里拿出来给Clay看了。

这个是撒谎无疑了。

女主的确有drama queen的心,所以录音中的部分事情和她过去的很多大家觉得非常作的行为可能就是她在按照自己的戏路欺骗自己。

女主是个受害者的同时不得不说有很多时候未免戏太多。

当然,对于其他bully她的行为没有必要开脱,一件件事都是导致她自杀的推手。

听说有第二季,不知道书就是到这还是还没拍完,可能会去刷一下书。

如果有第二季,希望让这部设定很棒的剧再深刻一点,而不是停留在校园霸凌浅层面的校园剧。

 2 ) 十三个原因 第一季

该剧根据2007年获得纽约时报最佳销售奖﹑Jay Asher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篇,故事讲述一个少年Clay(Dylan Minnette 饰)在某夜收到一个鞋盒,内里装着自杀﹑已故的女同学Hannah(Katherine Langford 饰)的录音带。

录音带中有指令,要把录音带从一个学生交到另一位手上,以向12位同学,用13个原因解释他们在她的死亡中,有着甚么身 份,以及她为什么要自杀。

  Brandon Flynn饰演Justin,饰演一个篮球员,有着星级的实力,但亦有星级的自大﹑Christian Navarro饰演Tony,一个孤独的人,不过他会为正确的事站出来﹑Alisha Boe饰演Jessica,Hannah的朋友,直至一次恶性的吵架而分开。

  Justin Prentice饰演放纵风格的Bryce,有着好看的外貌﹑Devin Druid饰演Tyler,喜欢拿着相机的摄影师﹑Miles Heizer饰演Alex,会自省﹑带艺术气质﹑有丰富情感。

Ross Butler饰演Zach。

Derek Luke饰演Hannah的辅导员Porter先生。

  Kate Walsh饰演女主Hannah的妈妈﹑Brian d’Arcy James饰演Hannah的爸爸,是位药剂师,有自己的小生意,但在女儿之死后,他把自己沈醉在工作及保持自己的店子免被竞争对手压垮,并以此逃避丧女的现实。

  Amy Hargreaves饰演常规角色,男主Clay的母亲Jensen女士,她性格爽朗﹑与儿子关系密切﹑富同情心及关心儿子,不过在Clay口中则称她是「直升机家长」(形容这些家长会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子女四周,随时空降帮子女解决问题)。

不过这位身为公正的律师,对待儿子时的确少了一份客观。

 3 ) 你被理解过吗

那些把女主说成是drama queen,认为人物很矫情,觉得他们大题小做,认为悲剧是主角太自我造成的评论者。

他们可能就是这部剧想讽刺的人吧?

这部剧在IMDb上评分9.1,在豆瓣7.7分,我觉得这种差距的原因很有意思。

一来是我们的网络里长期流行各种励志日剧金句截图,知乎和微博上有很多的【正能量】,很多朋友在正能量的培育下有了非常棒的三观,这种一个女生因为各种原因解决自我的故事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弱者的故事。

弱者是从来不值得同情的。

自己不行干嘛要把别人扯上?

中产生活能给你的就这么多了,你还想要什么?

得了吧你,一边去,我们不接受这种人。

二来是这群人可能根本没试着去理解过他人,也没被他人理解过。

真好玩。

流行读物里到处都是QQ空间式的自觉紧要的让人莫名其妙的抒情体,明明是渴望得到关怀,却在成长以后迅速地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番模样。

好像自己从来都是“理性”的,好像自己从来就不会因为冲动而做错什么事。

任何没有经过计算后果而做出的决定在他们看来就一定是愚蠢的。

可能我们的初高中生活太过单调,又或者这部分上豆瓣和知乎的人都是“精英”,初高中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鉴婊”方法,不屑于看一个美国的Slut的故事。

这部剧讨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乎。

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就是真的无法理解主创想要剖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用意。

我在想可能这些人从来就不知道这样一部去反思【美国教育和社会】的【美剧】是有多难得?

这个先不说,就先说它的剧本身。

从编剧方面来说,每一集都恰到好处地留下了悬念。

也在每一集展现了其中一个少年的生活,你可以看到作者根本没有去武断地评价剧中造成Hannah自杀的角色的不是,更多的是同情。

他们或者是长期受到不正常家庭的影响,或者是被同性恋收养对自己充满疑问,或者是那种长期被边缘化的少年。

编剧尽量为每个人构筑一个立体地环境,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这却被很多人理解为【节奏慢】,我觉得如果理解编剧想展示少年们生活的全貌,是不会这样说的。

从拍摄方面来说,你可以看到少年站在高处看着小镇的万家灯火,看见用沙画风格的版画解释人物关系和什么是“蝴蝶效应”,你可以看到Clay站在空荡荡的走廊里然后瞬间又人潮涌动,你可以看到几乎作为片子Logo的磁带和播放器一遍又一遍出现,这就是拍摄者试图用镜头讲述的证明。

这部剧我是饶有兴致的看下去的,看到最后对整个创作团队肃然起敬。

它讨论的社交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还有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成长缺乏正确地关注。

它尊重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包括主角和配角,从来没有真正地说谁是“坏人”,或者去评断某个人的做法。

因为它试着告诉大家,如果有足够的关注和尊重,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的。

中文网络环境里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毫不犹豫就可以对人轻松地下一个结论。

因抑郁症做出无奈选择的女主可以说是“作”,一群渴望得到理解的少年们可以说成是“矫情”。

好像这正好就是这部剧想讽刺的那部分人。

那些看似有着“理性”世界观,迫不及待去给别人贴标签下结论的人,可能也从来没有被人真正地善待和理解过吧?

真好,这部剧在IMDb上有9.1分。

 4 ) We are only humans after all

从进入群体的那一刻开始——不管这个群体是幼儿园、多子女家庭,还是别的什么,总之,从成为任何一个群体的一份子起,我们就开始欺凌——欺凌别人,被别人欺凌。

弱肉强食,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是动物。

我们通过击败别人和被击败确认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可是我们不只是动物啊,我们是人。

我们是有道德观、有思考能力的人类。

但是可笑的是,生而为人,好像只意味着在过程中多了一点耻辱感,再无其他。

我们跳不出这个规则,还引以为傲。

玩不赢这个游戏的就是弱者,就要被瓜分、被蚕食、还要被羞辱——就像剧里、豆瓣上的评论者、还有生活里所有人会做的那样。

你肯定知道的,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一个情景,让另一个情景里的绝对强者成为相对弱者,我们都有可能是欺凌者,也有可能是被欺凌者,参与瓜分、蚕食、羞辱一点也不会让你看起来更强,不会的,因为你迟早也要被瓜分、蚕食、被踩着脸在地上羞辱的嘛。

就像坏孩子Justin,在继父的世界里,他变成了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Bryce在自己如鱼得水的游戏规则里,也一定会遇到更顶级的玩家。

但这是他们的故事了,你看不到的那个故事。

其实每个人身后都拖了一个世界的,一个你不一定能意识到,但确实存在的世界。

我不是想说我们要试着去谅解,绝不。

我只是说,你有时得知道,事出有因。

But when it comes to me, when it comes to me,my dear.我曾经是那个没有理由就对别人拳打脚踢的孩子,也曾经是那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孩子。

但是午夜梦回的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到底算是什么感觉,愧疚还是骄傲?

我不会告诉你答案。

因为你曾经也是个孩子,我想你有自己的答案。

生而为人,我不抱歉,但是我觉得挺没意思的。

We are only human after all.

 5 ) 13 reasons why

could be better || 第二季只看了一点,我想让这个故事停留在大家仍被她的死亡影响的阶段,我想让这个悲伤永远存在故事里。

续写就好像在拿钱去践踏原作作者的心。

最后一集哭了一回,但我知道我没有不舍,她的理由太充分了 。

我没有任何反驳她的话。

23/08/17,草草看了一遍的一年后偶然在豆瓣看到这个条目,一种浓浓的悲伤给我击中了,不自觉就哼出了那首最最开始偶然听到的lovely,oh, i hope some day i'll make it out of here; even if it takes all night or a hundred years... 24/10/28 随机到一首没听过的原声带,没看标题脑里就浮现了这部剧,13 reasons why. 切窗口一看真的是,于是打开豆瓣想记录自己被这剧独有的这股悲伤击中了,结果打开记录,一年前的我用的也是这样的形容。。

今年曾想重新看一遍此剧,但最终没有分出时间,现在记得我的经历并不与Hannah相同,也并没有与男主建立情感上的牵绊,但真的好印象深刻。

(已经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打下“could be better”了)

 6 ) 汉娜替我们在青春中死去

青春是敏感、脆弱、孤独、无知、怯懦、愧疚,以及不知不觉地互相伤害…青春是苦海翻腾。

一个彻底感受过青春残酷的人,不一定会像汉娜用极端方式了断,但也断然不会怀念过去,那些假装的成长也不过是对黑色记忆的绥靖罢了。

汉娜当然有她的问题,如果她迟钝一点、麻木一点、善忘一点,甚至是丑陋一点,让那些伤害慢慢结痂落疤,也许会成功获得一段漫长和平庸的生命,而那些伤害她的人也会在对弱于自己的人欺凌中缓解成人世界的伤害。

但汉娜偏偏是那个脆弱的集大成者,这当然是低概率的,但那些特质都真实可信,苦痛都触手可及。

如果成长注定是一个不断被痛苦型塑的过程,必须允许有脆弱个体不堪重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仅仅活在自己的痛苦里,才会对别人感同身受。

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觉悟,才有可能去阻断成人世界的伤害传递,甚至改变不合理规则。

 7 ) 一个每集概括(自用)

剧荒了,正好发现这部剧,以前听过一首主题曲就来看了S1E1一开头hannah死了,同学们收到了传票S1E2S1E3S1E4S1E5凑字数。。。。。。。。。。。。。。。。。。。。。。。。。。。。。。。。。。。。。。

凑字数。。。。。。。。。。。。。。。。。。。。。。。。。。。。。。。。。。。。。。

凑字数。。。。。。。。。。。。。。。。。。。。。。。。。。。。。。。。。。。。。。

 8 )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最强悍的狒狒们

该剧的节奏问题就不一一吐槽了,完全可以做成限定剧,一季播放结束,略略讲述某几个磁带面,女主也不会如同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显得敏感计较、小题大做。

这个剧并不只是讲述一个人抓马化自己的经历,还展现一个生态,一个即使在你社作业这么多的高中圈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的生态。

你觉得中间几集拖节奏,但若跳出汉娜的叙述,看到的并不只是她无病呻吟的控诉,而是一个旁观者对于丛林法则的精准描述。

每个人都在凭借自己最原始的冲动生活着——虚荣、性欲、集体感。

一群动物之中,自有alpha male,那些运动员即是。

在一个多样化本应被尊重的社会里,最原始的更高更快更强仍旧占据顶峰,这些理念的贯彻者是学校中的风云人物,其他人的一举一动只为其存在。

于是自有人觉得生来高人一等,他想要的别人也就想要,他想做的无何不可。

兄弟是一种地位象征,女性更是一种可拥有的物件,二者都要有,且要复数拥有,Bryce的生存准则简单到令人发笑。

帮助兄弟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而对于女性身体的侵犯也被光明正大地美化成“她们想要我”。

女主的困扰,来源于她的敏感,来源于她早早地发现了大家多少有意无意依附着某种法则生活,这个法则的中心是Bryce。

一片丛林之中,所有人都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择手段。

而那些不按规则玩牌的人,都被放逐。

自上而下的金字塔中,每个人都在不知所为地忙碌占据自己的位置,无知又残忍。

她最后一次寻求帮助,希望跳出这一个圈子,却发现成年人的游戏规则依旧如此。

你被欺侮是因为你弱,而我对你的帮助也只是在一个无奈的责任之中。

我并不在乎你,也不愿了解你,我只是想要按照规章制度解决这件事,从此以后继续玩牌。

见过一个评论,说女主将好牌打烂,这种评论的思维模式与Bryce及其他不谋而合。

人生自有规则,且大家只能有一个规则,即使规则错误,也要按你头认可。

如若不按主流规则活着,你死你活该。

于是男主怂,女主作,天下最清醒的只有自己。

自己很强,不会被草,偶尔还能草别人,一派欢喜。

所以此剧最精彩的却不是这个故事,而是又蠢又坏的观众们,一场狒狒群拍胸脯嚎叫鼓吹alpha male及金字塔秩序的好戏,大开眼界。

你若是被人打死了,本来就是有错抑或有罪的。

 9 ) 不愿看见和不曾发生

看完了13 Reasons Why,两天,一口气看完的。

可怕的是,这些在很多人看起来很抓马很矫情的戏码,竟然跟我记忆中的许多片段完美的重合了。

剧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除Bryce外,都和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或多或少的对应上,甚至包括我自己。

剧中的片段,也让很多似乎已经尘封的往事像幻灯片似的浮上脑海。

只不过,我的身边没有人因此而自杀,但谁又知道呢?

毕竟,「我和Hannah不熟。

」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的小学比较特殊,不是按学籍招生而是从全市选拔,很多人冲破了脑袋想要挤进来。

在这个学校读书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平均素质和成绩在全市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了。

在那所学校,校园欺凌常在我眼前发生。

我的初中,是当时市区最好的初中,在那所学校里,我目睹过我所见过的最严重的欺凌,被欺凌的女生母亲甚至是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

我的高中,是省重点高中,在那里,欺凌同样时刻发生。

我的大学,是省里一所很普通的第三批院校,同样,我可以看见欺凌的发生。

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常态,但事实是,从小学到大学,校园欺凌,都真真切切发生在我的班级里,我的眼前。

相比那些容易被发现的,生理上的伤害,我目睹的校园欺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摧残。

他们一起嘲弄一个并不算熟识的同学,跟见了鬼似的避而远之,说一些道听途说甚至瞎编乱造的故事,辱骂、诽谤、推搡,跟Hannah的同学们如出一辙。

很多时候,这些行为在家长和老师眼中看来竟只是一种玩笑。

如果要说一个13 Reasons Why不够真实的一点,那么就是我目睹的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像Hannah那么善良而有亲和力。

现实中被欺凌的孩子往往有着容易被攻击的弱点,也许他们的长相并不好,也许他们的动作慢半拍,也许他们的神态很木讷,也许他们的思维很奇怪……这些,是否能够成为他们被欺凌的理由?

或者说,当他们因为这些受到嘲笑和捉弄的时候,其他人是否觉得理所当然?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吗?

只有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合格的受害者,是吗?

时至今日,我常常会回想起那些被羞辱、被嘲笑的孩子,我能真切的看见他们耷拉着脑袋,涨红着脸,一言不发,试图摆脱这一切。

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甚至每时每刻,他们都要遭到几乎所有同学的哄闹、推搡,更别提那些背后的诋毁和嘲笑。

他们的心中是悲伤还是愤怒?

他们是否曾经想过逃避这一切?

几年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

我们也许仍会想起那些流言蜚语,但我们是否有一刻会好奇,那个曾经被人欺凌的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

不是每个被欺凌的孩子都是Hannah,那么多的欺凌也不可能都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正是这些戏剧化的、逐渐升级的欺凌一而再再而三的落在Hannah身上,才让她在最终选择了死亡。

但是,是不是没有人因此而死,一切就不曾发生呢?

或者说,是不是这些欺凌没有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把人逼上绝境,这些行为就是无伤大雅的呢?

是啊,如果Hannah没有死亡,如果Hannah没有录下那些磁带,那13个人何尝不是继续过着自己的日子?

他们送上Hannah根本不喜欢的鲜花,张贴各种思念Hannah的海报,搞纪念会,或许还可以办一个Party。

没有人觉得Hannah的死跟自己有半点关系,没人反思自己对Hannah多做了什么,或者少做了什么。

正如很多人评论的,这13个原因,每一个都是Hannah小题大作。

要是Hannah息事宁人,Move on,这13个人也许能过得更好,是吗?

从小,我就善于察言观色,知道通过自己的行为及该行为他人眼光中的评价去调整今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说我为人圆滑,这注定了我绝对不会是被欺凌的一方,至少不总是。

我不是那个被欺凌的孩子,但我会不会欺凌他人呢?

我不敢说。

不过,哪个孩子的家长能够肯定,自己的孩子不是其中的一个呢?

正如Clay的妈妈担心Clay在学校受欺凌的时候,Clay却说,万一他是欺凌的那一个呢?

父母心目中听话、懂事、善良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出欺凌他人的行径?

所以,那些他们不愿看到的事情,他们永远不会知道。

正如Hannah的父母不知道Hannah为什么自杀,Clay的父母不知道Clay为什么心事重重一样。

而很多时候,让身边的校园欺凌持续发生的,不仅仅是欺凌的一方,也许也包括了所有目睹这一切的旁观者。

我不知道,那些曾经做出欺凌行为的同学们,现在过得如何,他们会不会像我一样,在某个时刻,脑中会闪现过那些场景或是那个女孩的脸庞,心中有丝毫愧疚,反悔当时的嘲弄和羞辱呢?

也许,他们没有。

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会让我想到他们,会让我心中有愧。

就如同Hannah留给Clay的磁带,让Clay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或许,我不应该把一个大家都很讨厌的人的丑事当作谈资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或许,在没有人的时候,我应该稍稍遵照我自己的良知,和那位被欺凌的同学多聊聊。

但事实上,不该做的,我做了,该做的,我没做。

放心,我当然不会深陷其中。

但是,我对于很多人的无动于衷感到担忧。

正如很多人所说,这些所谓的欺凌在校园生活中再正常不过了,但这真的是小题大作吗?

近两年在媒体中,校园欺凌导致学生自残、自杀的案例随处可见,这还不包括那些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诱发心理疾病的。

我不知道,我身边那些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是否曾经自残或者有过心理阴影,但我可以肯定,在那样一个每天让他们窘迫不安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绝对称不上身心健康,而他们,很可能不会跟学校的老师和他们的父母提起半句。

这些事情,是学生父母和老师都不愿看见的,也许,他们这辈子都无法知道自己的孩子、学生曾经在班级里遭遇了那么长时间的折磨。

但是,这些事情并不是不曾发生。

校园欺凌,正如13 Reasons Why所描写的那样,也正如我亲身经历的那样,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

也许,这些校园欺凌没有那么严重,也许,受欺凌的孩子最终能够撑过去。

但是,那些看似抓马、残忍的桥段和那些看似小题大作的反抗,每天都在上演,而你看似天真无邪、聪明伶俐的孩子或者勤奋好学、文明礼貌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受害者,或者,旁观者。

 10 ) 无声的杀戮

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我几乎可以触碰到的故事。

看完十三个原因已经一周多,然而最近时常会忽然想起它,一些片段会突然脑海盘旋挥之不去,有时候甚至背脊一凉觉得非常eery。

今天登陆facebook,突然发现一个好朋友在发他朋友的合照,hashtag RIP,我心头一紧。

再一细看,他的朋友自杀了。

翻阅了他和他朋友的facebook,发现有时候现实和虚构相似的可怕。

这是他离开之前在facebook留下的最后一条长post:

文字里有绝望也有释然。

读起来像是oh he went to a party and didn't like the people there, big deal.却字字泣血。

永远没有人能够体会另一个人的痛苦。

Post的一楼是在他自己在15个小时后的回复,从第一句的恐惧到最后一句的决绝,是他临死前最后的一口气。

这15小时内是否有人向他伸出过手,pm过他,打过他的电话,敲过他的门,找过他,联系过他的亲人朋友,无从知道。

但在这个他用来最后呐喊的社交平台上,这15个小时,没有人给过他回音。

还看到了他妈妈在他脸书上的留言,正式通知他的朋友他的离开:

一个母亲在脸书上看到儿子的遗言,然后在脸书上向他的“friends”们宣告他的离开。

再没有比这更残忍,荒诞,让人心痛的事情。

他另外一个好友今天的post写,这个男孩自杀的那天发了100张他生命中让他开心过的人的合照。

与13盘问罪的磁带相反,他选择再次和他生命中的美好告别。

如他所说,对于这一小部分给他快乐的人,he is sorry.心中是堵的。

最近还和朋友聊起过,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体面善良的人,也都在年少时候作为孩童做过极恶的事,或者旁观着极恶的发生,那些事大概永远都无法忘怀。

小学时候大家一起欺负过的那个学习不好家里条件又差的女生,中学时候一起和朋友喊过娘娘腔并把他推倒在墙角的男生,不求他们宽恕,只求他们安好。

而更有很多人在阴暗的地方慢慢崩溃,我们的日常可能是扎在他们身上的刀,我们的笑声可能是他们的撕心裂肺。

他们就像我们每日走过路上被一脚碾过却毫无觉察的昆虫,或者是我们随手扔掉的塑料袋噎死的飞鸟。

每天看看新闻,这个世界已经早已恶意满满,人心惶惶。

只希望自己能够竖起耳朵,仔细听到身边那些无声的呼救。

2017年4月14日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短评

高开低走的一部剧,一开始我觉得以展现女主角受到的冷暴力(被偷拍不雅照、被传播谣言、被冷落嘲笑误解)为主的校园欺凌的题材很好,但是后来越发觉得情节发展缓慢拖沓,男主别扭软弱莽撞神经质的性格也很难令我喜欢,后期追得很煎熬。第二季不会追

4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还行

bullying当然是值得重视和严肃对待啦 可是我真的要被这个男的给急死了 就那么几张卡带 有需要听那么久吗?

7分钟前
  • 欧鲁巴
  • 推荐

男主巨懦弱 剧本不如改编成电影 剧太琐碎了不集中

10分钟前
  • SneakyFlow
  • 较差

凡人皆会犯错,凡人也难免在某一时刻滋生恶意,在有意无意间加害他人。倘若一定要在这些纷繁世事里划分黑白分明泾渭这不是天真是愚昧。剪辑亮眼,其他懒得评价。女主的塑造完全让人同情不起来,tony说她dramatic再中肯不过,永远想从别人那里寻求救命稻草,可救赎这档子事从来不能假手他人

15分钟前
  • CathShero
  • 还行

这不仅是一部讲谣言和性侵的美剧,也不仅是对校园里众多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的人谴责,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哪个举动哪句话会毁掉一个人,你也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去完完全全的了解另一个人。所以,我们都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面对黑暗不沉默勇于承担责任且不惧怕去爱的人。

17分钟前
  • 世界已夷为碎片
  • 力荐

虽然剧情不是特别深刻,但制作还挺不错的,两条时间线同时进行也不显得乱。就是稍微有些拖沓。像女主这样一个靠谱朋友都交不上的人也就剩下自杀这一条路了吧

18分钟前
  • 说什么图灵
  • 力荐

千万不要看,完全浪费时间。

23分钟前
  • 遄遄
  • 很差

一部电影的剧情硬是被拉成一季。男主的各种幻觉焦虑推进剧情用的太多了,让人反感。(打分无关故事)

26分钟前
  • V
  • 还行

剧情设定很引人入胜,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其他人有影响,青少年心理也的确很容易波动。期待看第二季了。话说回来这也就在重视青少年的国家能产生点影响,中国?高中碰巧也有人自杀,还是在宿舍,没有一丁点儿的余波,仿佛她从来没存在过。Nobody cares,这不就是原因吗?

29分钟前
  • 黑暗之红
  • 推荐

男主一天听完,此片卒

33分钟前
  • dayday
  • 较差

青少年们过于dramatic的世界。

37分钟前
  • Jwatus
  • 较差

嘬死了

40分钟前
  • K
  • 很差

这是一场痛苦的经历,你被强迫见证一条生命一点点死去,在无数转角处曾经有一线生机,却被再次推下深渊。校园霸凌和强奸事件的警示作品很多,但像这样绝望的作品却不多。尽管受限于导演水平,故事节奏反复中断,但始终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其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讽刺。

44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推荐

死者的倾诉。。。搞那么神秘兮兮干嘛??豆瓣上有个朋友说得好:老外就是课太少太闲了~~~个人评价:C

45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前面几集还不错。特别是Jessica这集 讲友情的 太真实了!后面拖沓的不行,越来越gossip girl的节奏。。男主帅到没边,随时和女主眼交,三星都给他!爱死他了!不大同意剧里传递的价值观。能不能教人自爱和自我保护,而不是把自己生活的一团糟都赖在别人身上,道德绑架所有和你接触过的人?遇到他们和他们发生各种恶心的事情 是不是你自己也有问题呢?遇到事情是不是可以告诉下父母 老师 或者报警呢?这么智商被动又感情饥渴的人 真的无法说什么了。最后一个带子竟然给心理医生。are you kidding me? 这就好比 医生没治好病人死了 病人到头来道德谴责他们 和医闹什么区别?以后谁还去当心理医生。女主全程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纠结分裂的不行。几次三番被伤害还去找这些人玩 大写的无语!!

47分钟前
  • AQA
  • 还行

好久没有这种迫不及待想看下一集的剧了。

52分钟前
  • Espresso
  • 力荐

很棒的主旨,拍得也很成功,演员演技都不错,可以弥补强行减慢节奏和一些bug的问题。个人认为最大亮点是没有弱化自杀过程,可以让人更为直接的感受自杀时的状态和残酷的场景,这让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自杀是一个真正无法回头的选择。

57分钟前
  • 哲柠
  • 力荐

虽然犯错/无知不等于活该,但受欺凌也不等于无辜。Sorry I can't help if they are all assholes and you still want a "friend" from them. Improve yourself and focus on your future, so you can provide yourself with more choices when you want a change.扣一星给节奏,太拖沓。

58分钟前
  • 眉心凉
  • 较差

面对如此伟光正的主题,本想评析拍摄技术...但看到乡众们诟病男主怂,女主作时,我不禁好奇青春期的他们是怎样的思事缜密,行事周全,性格完美吊炸天?这种用成人角度冷眼看青春伤痛,认为作死之人就该死,可怜之人必可恨的冷漠丛林法则心态,并不比“圣母”更高级。谁能一生都高瞻远瞩,不浑不缺呢?

60分钟前
  • 团团圆圆
  • 推荐

没有想象中好

1小时前
  • 闵思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