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果你遇见了一位你很爱的人,但你知道你俩注定没有结果,你要过程,还是结果,还是选择转身就走。
男人的一见钟情总是建立在女生漂亮的基础上的。
荷尔蒙的分泌只在一瞬间,世间从不缺少心动,缺少的是愿意为心动而付出一切的勇气。
可悲的是作为男人我觉得男主的做法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男人,冯齐敢于追求一位比自己大8岁的离异的姐姐,愿意将她的女儿视为己出,愿意带姐姐见自己的父母。
可当面对家人的反对意见和部队长官的旁敲侧击,在内心摇晃不定的时候爱就已经破碎了一地,前途与爱情此刻发生冲突,罗翔老师曾经说过,“前途比爱情重要,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最后你会明白,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因为在爱情里从不是选择题,理智与欲望之间遵从的不应该是择优选择。
姐姐已经被婚姻伤害过一次,理智让她知道现实会多么残酷,可少年的热烈让姐姐的理智最终也没有抵挡住。
本以为一束温暖光照亮了自己的生活,可随之离去后是无尽的黑暗与消沉。
姐姐对冯齐的爱是热烈且包容的,可能至今都在怪自己的条件与其不配,抛弃世俗的一切,冯齐的爱在和姐姐相比下是那么的懦弱无力。
承诺又算得了什么,男人总以为轻轻的一句话多么有分量,随风飘去矣。
冯齐和作者讲述后,作者说这件事情牵连的受害者不止姐姐一人,最可怜的是冯齐现在的老婆孩子,白月光的杀伤力?
一件破洞的毛衣穿六年(内心吐槽一句真贱啊)和电影《断背山》里恩尼斯留着杰克的外套如出一辙,和男同骗婚有何不同。
男主说“我忘不了曾经给过姐姐的伤害”,难道穿着姐姐织的毛衣会让你内心更好过一些吗。
那留给姐姐的有什么,那些当做念想的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的心痛,幸好思念无声否则震耳欲聋。
《断背山》电影片段 这段故事不存在男女对立,站在上帝视角在我心里有正解,如果选择了爱一个人,不光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有时候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背景冯齐的家庭思想落后复合时代特征,男主的懦弱导致没有提前告知家人说姐姐的条件状况,对于父母不给见面红包这一做法也是敢怒不敢言。
在部队里,他对自己“高贵的”军人身份也是看的比一切都重要。
一步一步的让姐姐失望,让姐姐惶恐从而选择主动退出,这一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变成了不自量力。
这段故事不开始才是最好的,便不会留下这无尽的忏悔与悲伤。
故事的结尾仍旧发生在那个湿漉漉的小镇,女人提着菜篮子从街道走过,旁边是贴在作者安顿新书的海报,女人从眼前走过似乎不曾发觉。
也许冯齐的忏悔永远也忏悔不完,姐姐也永远收不到那忏悔,旧事早已归于尽。
青少年的情愫总是飘渺不定的,有过零星的几次朦胧的心动,心跳加快,贪恋和某个人一起的时光。
回过头来,再看,不过是一种感觉。
没有想过结婚,没有想和对方相伴一生,这不是爱,这是计较得失权衡利弊后的自私。
爱是一种责任,爱的最终境界是把对方变成家人。
“遥祝幸福,真真的....”。
最无力的祝福,最无力的忏悔,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每个社会似乎都有关于美满婚姻的既定范式与外在期待,无论是郎才女貌的门当户对,还是势均力敌的情意相投,教科书式的婚姻范式实则是一道隐形的镣。
只有戴上它,在婚姻的舞池里跳舞,才能免去口诛笔伐的社会规训。
而那些不按范式出牌的标新立异者,往往会在社会规训中被边缘化,成为声名狼藉的异类。
《冯齐的忏悔》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另类的爱情故事:姐弟恋,女方长8岁、离异、有一个5岁女儿,男方则是血气方刚的军官、前途无量。
乍一听上去很不"世俗搭配”的两人,相爱了。
在爱这种跨越阶级、年龄、社会阅历的情感面前,两人是平等的、真实的、自由的。
然而走出爱本身,让爱落地到为世俗所约束的婚姻时,两人却受到了社会严厉的规训。
陈颜的恐惧是真实的,因为经历过失败婚姻的她,深知婚姻绝不只是两人相爱那么简单,没有社会接纳的婚姻将是无土之木。
所以,她在一开始坚定地拒绝冯齐的表白与结婚提议,她在回冯齐家过年的夜聊中“无意”将离婚已育的信息泄露给了冯齐的妹妹,她不怨不争地在察觉到冯齐心态的转变后默默离开。
她知道两人的爱是人间四月天般的美好,而婚姻之于两人或许是另一段悲剧的开端。
血气方刚的冯齐则真实洒脱的,他敢爱敢恨,大胆挑战世俗,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冯齐从来没有背叛爱情,他只是输给了婚姻制度。
爱一个人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便是我们自己,而婚姻则是两个个体及其原生家庭以及背后的社会资源的结合。
两情相悦之于婚姻至多只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因而,冯齐从个体角度做出的缺乏社会资源支持的承诺,注定要在婚姻制度中失败。
冯齐忏悔自己是个懦弱的人,他愧疚自己没有勇气兑现对陈颜许下的幸福承诺。
他甚至渴望陈颜当时能埋怨他而非不怨不争的默默离开。
冯齐封闭了自己关于爱情的梦作为对“背叛”的忏悔,用对权威顺从下的婚姻的冷漠来做最后的抗争。
然而,打败冯齐的不是他的懦弱,而是社会化的规训。
如王小波所言,人的一生就如同牛挨锤的过程,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逐渐钝化为顺从的麻木。
冯齐的悲剧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有如此震撼力的原因吧,冯齐的忏悔未尝不是一种无奈的呐喊?
哪一份向婚姻进发的爱情能逃脱范式的拷问?
谁又不是社会规训中痛苦的个体呢?
于2005年上映的《冯齐的忏悔》是由中视传媒和北京荣信达合作拍摄的一部电视电影。
影片细腻地描绘了军人冯齐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遭遇,深刻展示了现实中激情与理性、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冲突。
冯齐,一个对爱充满激情的年轻军人,在火车上邂逅了离异母亲陈颜并一见钟情。
然而大他8岁的陈颜不敢接受冯齐的追求,冯齐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向陈颜表白心迹,终于打动了她,两人坠入幸福的爱河。
然而,这段姐弟恋却面临着来自家庭与世俗的重重压力,也让冯齐在激情与责任之间陷入了挣扎,最终选择放弃爱情,回归传统婚姻。
这种激情与理性的矛盾,也让观众深感纠结。
影片中,冯齐与陈颜的爱情纯真而美好,却因婚姻的现实压力而破碎。
冯齐的选择是对爱情的背叛,但也是对现实责任的承担。
而这样的选择,无疑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忏悔和内心的痛苦。
人们也不禁思考,如果冯齐坚持到底,是否真的会幸福,还是会陷入另一种后悔?
男主冯齐的忏悔之所以触动人心,是因为他代表了那些在爱情与责任之间挣扎的普通人。
他的忏悔不仅是对过去的愧疚,更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影片揭示了残酷的爱情真谛: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当它与家庭、社会责任相冲突时,人们往往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冯齐的忏悔》不仅是一部讲述爱情悲剧的电影,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爱情与婚姻、激情与理性的关系,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能够勇敢承担选择的人。
题材固然是很好的,林申的演技成全了这个电影。
他把无言和悔恨展示的太好了。
他本人气质是有一些些阴翳的。
但愿有来生,一魂飞闵北。
(我似乎理解了, 人是不一样的,企业家写不出但愿有来生,一魂飞闵北。
“我一直想的是,生命(时间精力)当浪费在高贵的地方,在彰显人类高贵灵魂的地方。
而非工作的琐事,生活的琐事,那些在规定的框架内要去做的事情。
”决定了我没有办法 100%efforts 去投入到琐事。
)冯齐,是没办法违背他的心的。
即使他曾经一时妥协了。
只是姐姐在哪呢,希望你幸福姐姐。
林申的演技好炸裂,2005 年左右的电影。
一张内心挣扎,极度痛苦的脸,占满了一半的镜头。
冯齐,一开始觉得自己配不上漂亮的姐姐,自卑害羞,所以躲在帽檐后面;考虑父母/前途后,冯齐已经动摇了,心虚,所以躲在帽檐后面,不直视姐姐;看不到帽檐后面看不到他脸上隐忍的表情。
我总是喜欢真实事件呈现在大荧幕上粗制滥造的背后去探求他们之中存在的那丝真情,这让我动容并且坚信世间仍然美好值得热爱。
有人说电影里冯齐稚嫩青涩的帅脸庞以及痞痞的坏让人着迷。
第一点我无比认同但打动我们的根本不是冯齐的那股痞。
如果让我来说,冯齐根本没有“坏坏的”这种味道,他是截然相反的是面对心上人手足无措的青涩与局促,偷偷瞥上一眼讲上了一句就会满脸涨红心花怒放的纯情。
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脸蛋,而是真情在影片里的流露与呈现。
没有人能够拒绝直勾勾盯着你的眼睛说:姐姐做我的女朋友吧。
他渣吗?
说不清。
只是当冯齐站在交叉路口时他选择了一条更为平坦稳妥没了一些所谓爱情的滋养自己也能同样茁壮成长的自信桀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认定了自己必须担负起一些东西。
他自己往肩上放了太多,原以为卸下一些能更轻松却发现失去的是帮他一起扛起扁担的支撑。
每一个人都是冯齐。
谁能在漫长的一生之中不曾也不会做过错误的决定?
哪一个人的心头没有过日思夜想的人?
只不过冯齐的更深厚浓烈伴随了他别离之后的余生。
追求爱好像在这个世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想起老舍说“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谈爱好像总会不可得。
新千年伊始的国产剧创作还是很有想法的,不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剧本深度,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当前的国产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想是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
冯齐和姐姐的爱情没有走到两情相悦和组建家庭的那一步,只停留在了他面对镜头忍不住的忏悔中。
如果从探讨故事结局的角度看冯齐的忏悔,似乎他的忏悔是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到头来伤害的是两个女人,他们甚至有可能都是无辜的。
但是这样看问题有失偏颇。
在这段感情中,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在于时代剧烈变化之间,身处其中的人是最能感受这种变化和被它影响的,社会思潮从旧到新,人的思想也不断体现社会思潮乃至社会发展,处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其实是一种常态,体现在爱情中,就是每个人做出了一种选择,它有可能伤害爱情,也有可能成全爱情。
冯齐的选择恰恰是前者。
因此从上述角度看,简单地批评冯齐其实意义不大,也可以说对当前人们的爱情没有指导意义。
人们争论焦点主要在于忏悔这件事上,以及他明明做了似乎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却还在忏悔的必要性和真实性上。
从这个角度看,当代人似乎更不愿意接受道歉、忏悔、原谅,觉得我明明是受害者,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自我救赎。
其实个体意识的发展有时候会让我们忘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论谁先离开,似乎都会伤害到对方,当我们认为分开一定会产生伤害的时候。
冯齐的忏悔不得认可,也折射出当代人对美好爱情的想象,我们似乎更愿意看到美好的结局,即便这很难达到,也不愿意去面对失去爱情,更不接受爱情结束后的纠缠,选择了开始就不用结束,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有当初的纠缠。
这其实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曾拥有,所以在看到一段本应美好的爱情被无情结束的时候,我们无法接受其中一方的自我救赎。
冯齐为什么要忏悔,我觉得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即便是最阴暗的理由,我们可能都无法去公正地批判。
透过导演的镜头,我看到了冯齐忏悔的真诚,就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他在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很伤心。
当然,人们都有自己的感受,所以看法也千差万别。
但不管怎样,不论如何选择,人们应该去拥有接受任何结果的勇气,爱情里的对对错错,到最后都会消解,分开了,各自过好人生就是一种旧恨的消解,在一起了,共同走进美好的人生也是一种旧恨的消解。
现在是2024年6月2日凌晨,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写下看完这个电视剧的感受。
我是6月1日早上九点多醒来,打开抖音刷到的,看的是一个十多分钟的浓缩版,我起初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剧,带着好奇的心理,看下去了,结果,泪却止不住地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我没有这样的感情经历,没有爱而不得执念,也许是唏嘘,不解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因为世俗的原因,家庭的阻力不得已分开。
后来了解到,原来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是男主人公冯齐找到作家安顿自述,并要求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版,以此向他的姐姐忏悔,希望姐姐能够看到这本书,知道他在忏悔。
我还找到了冯齐的采访稿以及一封他写给姐姐的道歉信,姐姐写给冯齐的第一封信。
看完,我又忍不住为这段遗憾的爱情流泪,包括现在。
冯齐,一名二十岁的小伙子,1992年,因为火车上的一见钟情,一年的书信来往,爱上了一个离异,带着孩子的,大他八岁的姐姐陈颜。
姐姐理智,认为自己不能耽误一个有前途的军校小伙子,在信中拒绝了冯齐的表白。
1994年下半年,冯齐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她家找她,临走前当面表白,她还是忍心推开他。
也许是冯齐的坚定和用心动摇了姐姐的理智,最后,姐姐还是去了火车站台,两人自此确定关系。
后来,冯齐又去了一次姐姐的家乡,闽北,一个千年古镇。
在那里,姐姐带他去看她的女儿,两人开心地计划将来。
1994年底,姐姐去冯齐单位看他,团长委婉提醒冯齐要考虑自己的前途。
但冯齐不舍得姐姐,顶住压力,没有提分手,两人依旧在一起。
1995年春节,冯齐带姐姐回了山东德州老家,起初家人都很高兴,因为姐姐告诉了冯齐的妹妹自己离婚且离异的信息,冯齐父母从女儿的口中了解到这个信息,坚决不同意,所以也没有按照当地的习俗给第一次上门的姐姐红包。
但姐姐当时不知道,还憧憬着两人的未来。
后来父母也给姐姐打过电话,说冯齐年级还小,不到结婚的时候,也到部队找到团长,找冯齐劝说。
在前途和爱情之间,最终,冯齐艰难地选择了前途,虽然他不愿意承认,但他的心已经动摇,姐姐也察觉到了,虽然,冯齐嘴上让她不要多想。
1995年8月,在武汉出差,是冯齐和姐姐见的最后一面,他送了姐姐一件红色的大衣,也是最后一件送她的礼物。
又是在离别的车站,这次是冯齐送姐姐离开,是冯齐主动放弃了这段当时在火车上站了了40多个小时苦苦追寻到感情。
在车站,姐姐让他不要为难,如果还是不行,他们依然是姐弟。
最后一件礼物,那件红色的大衣被姐姐不小心落在了火车上,但是冯齐和姐姐的爱情是冯齐主动落下的。
1996年,冯齐与领导介绍的一位农村姑娘结了婚,在婚后的第四年,找到了作家安顿。
本来,我不想再哭一次,所以不想再找到原剧看。
终于,还是耐不住,去优酷找到了网友上传的原剧,意料之中地又哭了一遍,可是这次我知道我为什么哭。
冯齐和姐姐陈颜的故事让我知道,爱一个人的确是矛盾的,真的有人愿意用自己的一辈子去怀念,用未来的流言蜚语去为自己错过的人,为自己伤害过的人赎罪和道歉。
虽然,我以前相信世界上的确有人会不计较世俗的眼光,会坚定选择自己的爱人,但只存在我的相信中,我还没有见过真实的例子,冯齐和姐姐的爱情让我感动。
即使最后冯齐背弃了当初的诺言,但他以前的确是真心真意地和姐姐在一起,在那个时代,他身处的环境,我无法去批判他的选择。
后来,他也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代价,他失去了爱情,多年愧疚不安,就像他写的那些小说,男主人公结局都是凄惨的。
也不可否认,他的行为伤害了两个女人,他让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现在书中,即使这次的疯狂会波及家人。
可他不在乎了,他坚决要再疯狂一次,也许想把话说来,期待姐姐能看见,客观上,他的心也会好受些;也许,他想以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将自己的卑劣,背弃信义公之于众,接受世人的批判。
冯齐和姐姐的故事也让我失望。
相爱容易,相伴难,现实的阻碍,家庭的阻碍,会让感情难以继续,冯齐还是没有成为我理想中爱情中的男主角,没有排除万难,坚定选择自己的爱人。
他说自己就像一本书上所说:“在感情问题上,男人痴迷一时,女人痴迷一世,男同志当时可能是真的,但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他说他可能就是这种。
我终于懂得,我是哭我太理想,那种为爱排除万难,愿意和你在一起的例子是我的理想中的爱情,也许世界上真的没有。
我是哭我自己遇不到我理想中纯粹的爱情。
因为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致使至今我的右手在外形和功能上无法和常人一样,我始终不相信有人真的爱我到完全不介意的程度,因为要让我相信他不介意,是需要一遍又一遍坚定地告诉我,在行动上让我确信,向我证明。
谁会这么有毅力和耐心呢?
也许换做我,我自己都做不到,而且人心易变。
因为手的原因,我不敢谈恋爱,上一段短暂的感情也是我冲动之下的决定,冷静下来,还是选择了结束。
没有结果的事情,就不要让它开始好了。
无论是以前,还是以后,我都不想当冯齐,也不想成为姐姐陈颜。
我想,这辈子,我是体会不到刻骨铭心的爱情了,但是爱还有很多种,我会把自己养得很好。
我相信姐姐也是。
记于2024年6月2日 凌晨03:25
他忏悔?
忏悔什么呢?
用真实姓名出版,不也是一场无尽的伤害和自我感动吗?
那个很小的镇子,小到他上午来……中午全镇人就知道有一个当兵的来找她。
继续生活的姐姐会因为这些书籍,再次带来困扰吗?
他还是那个执着孩子气的冯齐,他的梦那么珍贵无法忘记。
结婚三年的妻子,两岁的儿子以后会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呢?
——初见火车上炽热赤诚的眼神是真的,千里迢迢表达心意是真的,被拥抱转圈开心的小玲笑成铃铛一样也是真的,带回家的决定也是真的,火车站的一直呢喃的姐姐也是真的……什么都是真的,最后的决绝也是真的。
少年人爱意真诚孤勇是会灼伤人的,钻心的痛会留疤会变成一直长不好的肉。
可那爱抵挡不住任何东西——整个影片太真实了,真实到冯齐陈妍好像就是我身边的人。
同山东潍坊人对影片里口音、村庄的景象、习俗、思想、社会风气了解的很透彻……的确那一些永远不会改变打不破的枷锁。
冯齐的家庭也如我见识的普通家庭一样……陈妍的处境也如我身为女性能了解的一样。
所以我大概不会怪任何人……冯齐背信弃义了,可他会忏悔比起。
那些抛之脑后快意人生的人,好多了不是吗?
他的现任妻子很像我老家的那些姐姐小姨或者同村的其他姑娘……贤惠持家识大体,可终究得不到爱。
这个世界上遗憾事太多了,错过的人太多了。
如果都要分对错,会分到什么时候呢?
就都怪他们倒霉罢了少年赤诚的爱最能打动人,哪怕你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少年的孤勇最能蛊惑人,哪怕你早知结局。
少年的爱会灼伤人,变成永远好不了的肉。
少年的爱珍贵又稀有,可它不牢固抵挡不住任何东西。
前段时间,《冯齐的忏悔》突然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了,打开抖音、小红书,几乎全是与之相关的视频和帖子。
有人大骂冯齐渣男,说他“既然做不到坚定的选择,就不该有当初的执着与纠缠”;有人对他功成名就后的忏悔嗤之以鼻,说他从头到尾都是自私的最爱的是他自己;但也有人对他无力反抗世俗偏见、权衡利弊放弃爱情表示理解……几年前我就看过这个片子,依稀记得那时看完感受最深的是冯齐和陈妍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的遗憾。
如今再看,却已明白,无论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白月光和朱砂痣之所以刻骨铭心让人念念不忘,就是因为得不到,而得到的都变成了白饭粒和蚊子血。
人要是不知足,无论怎么选都会后悔。
冯齐功成名就后的忏悔确实一文不值,我们无法简单粗暴地用“渣男”将他概括,但也从他的自私懦弱、勇敢痴情中窥见了人性的复杂。
时隔19年,这个故事如此击中人心,大概是因为无数人从冯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鲜少有人能将心底的忏悔说出口。
而那些像陈妍一样被辜负与被伤害的人,或许永远也等不到一句忏悔。
关于《冯齐的忏悔》《冯齐的忏悔》是2005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改编自作家安顿的系列丛书《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一书,由曾念平执导,林申、朱俐颖、安顿等合作主演,是系列电视电影作品《绝对隐私》中的第九和第十集。
影片以纪实口吻讲述了一个军人深藏在内心的情感经历,真人真事改编,男主冯齐还是真名。
故事发生在1992年,当时刚满20岁的冯齐已经入伍当兵两年,一次在去北京出差的火车上,冯齐遇到了比自己大8岁的陈妍,并对她一见倾心。
之后,冯齐边出差开会,边在休息时和陈妍及其好友结伴游玩。
在北京的短短几天里,冯齐和陈妍相见甚欢。
他们去动物园看长颈鹿,一起逛街,还在天安门广场拍下了第一张合影。
分别之后,二人更是开启了书信往来,谈理想、谈家庭,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笔友。
信中,冯齐亲切地称呼陈妍为姐姐,姐姐向冯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离过婚,有一个女儿,前夫赌博和家暴,让她对婚姻恐惧和失去信心。
第二年,冯齐考上了陆军学院,正式向陈妍提出当他女友的请求。
而陈妍,虽然也喜欢冯齐,但基于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两人的年龄差距还是坚决拒绝了他。
那年寒假,冯齐搭上绿皮火车,站了40多个小时,从山东赶到福建去看陈妍,不顾一切对她展开了追求。
最终,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在陈妍老家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冯齐向陈妍承诺自己一定会给她幸福,还计划一毕业就和她结婚,两人一起憧憬着婚后的生活。
三年后,冯齐从军校毕业将陈妍带回了山东老家,然而他们的关系却遭到了冯齐父母极力的反对,父母甚至找到领导来和他谈话。
面对世俗的压力和周围人的反对,最终冯齐在权衡利弊后放弃了陈妍,娶了领导介绍的一个女生,生下了一个儿子。
同时,他的事业也平步青云,但他始终忘不了陈妍,忘不了自己带给她的伤害。
2000年,冯齐已经结婚四年,儿子也已经三岁了。
他找到记者安顿,记录下了自己这段经历,还要求记者用真名发表,表示:“我要让她明白,我要用一辈子向她道歉。
”于是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这个关于忏悔的故事。
承诺不攻自破,忏悔一文不值影片从记者安顿的旁白开篇,以冯齐的自述为主,回忆录式的语言,配上情景再现,让观众身临其中。
安顿说她尤其记得,访谈时,男人的眼泪,是一把一把从脸上抓下来的,那情景想来真是触目惊心。
林申在这里面的演技确实是很好,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被冯齐那张写满破碎感的脸所惊到,他将内心压抑多年的愧疚感悉数展现,忏悔得是那样真诚。
然而,冯齐的忏悔与其说是为了弥补对姐姐的伤害,倒不如说只是为了让他自己心里好过。
多年以后,他什么都拥有了,却唯独失去了那份美好的爱情。
可是即使重来一遍,冯齐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人终将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不仅如此,他的忏悔还伤害了他的妻子。
冯齐这么大张旗鼓地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意和悔恨,他妻子该作何感想?
他是真的不爱他的妻子啊,因为不爱所以一点也不在乎她的感受。
冯齐这碗夹生的饭,他的妻子终究是得吃一辈子了。
为了让自己心里好过,不惜伤害新的人,用豆瓣一句热评来说,“还以为耗尽一个女人的爱情就可以让一个男人长大,没想到他只是换了种方式,开始消耗另一个女人的一生。
”这个男人,最爱的还是他自己。
不得不说,整部影片,男女主的演绎都非常得真实细腻。
冯齐对陈妍,曾经的喜欢是真的,为看心爱的人千里奔波站40多个小时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这种青春里特有的热烈与真挚让人动容。
可是,后来的退缩也是真的。
还记得陈妍一次又一次对他说自己的担忧、劝他考虑周围人考虑家里人的压力时,冯齐信誓旦旦说出的那句“我就喜欢你,这些算什么,我都不在乎”,那时少年天真地以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爱情。
但当冯齐从团长家谈话出来,表现、提干、前途……曾经的信誓旦旦在这些现实的东西面前一下就变得不堪一击。
冯齐从农村出来,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军校,作为家里唯一有出息的孩子,他没有勇气背叛与挑战那个生他养他的家,更没有勇气去堵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前途。
可是,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阻力,当初又何必去招惹与纠缠。
做不到就不要轻易承诺,负不起责任就不要有最开始的执着。
冯齐早就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早就觉察到父母不会允许他娶一个离异带娃且比自己大8岁的女人,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婚姻没办法随心所欲。
基于他的现实情况,很多人对他权衡利弊放弃爱情的选择表示理解,大家都说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也在频繁上演,这世上有千千万万个冯齐。
可不一样的是,现实中的冯齐们对于自己心底的愧疚大多都会选择隐藏、选择沉默吧。
最终他们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好丈夫”“好父亲”,又有谁会记得他们曾经伤害过谁辜负过谁呢?
原来真诚和勇敢不是爱情的“通行证”影片中,听完冯齐的讲述后,一旁的安顿忍不住落了泪。
她说:“一个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的女人,太让人心疼了。
”我想,每一个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安顿有同样的感受吧。
陈妍爱得勇敢,爱得包容。
从始至终,她没有要求过冯齐任何东西,没有给过他任何压力。
她是那样的懂人情、明事理。
小心翼翼地接受着冯齐的爱意,又毫无怨言地被冯齐抛弃。
陈妍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和冯齐没有可能,所以即使心里也喜欢他,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
直到冯齐站了40多个小时从遥远的山东赶来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不停向她表达着爱意,她再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心。
毕竟,人一生又能心动几回,怎么忍心错过?
尽管那个时候她已经经历过一段感情的伤害,尽管她早就看到了她和冯齐在一起后要面临的重重阻力。
但她还是勇敢地选择相信冯齐。
记得冯齐斩钉截铁地说:“我认准的事是不会变的。
”陈妍低头笑了笑说:“过两年你就不这么想了,到那时你会怪我的。
”从后面的故事来看,陈妍的话是对的。
如果冯齐最后和陈妍在一起了,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他肯定会怪她的。
只是,看得再清也还是感情战胜了理智。
印象特别深的是,影片中有一段,在福建老家,当时因为陈妍一直不接受冯齐的表白,冯齐万分不解甚至有些生气地问她为什么。
陈妍靠着门框将自己内心的顾虑与害怕和盘托出,她说:“我不是不同意,我是怕再受到伤害,承受不了。
我宁愿一个人孤独地生活,没有幸福,至少也不用有伤心。
”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流泪。
冯齐的爱让陈妍重新看到了希望,所以尽管早已隐隐觉得两个人没可能,尽管内心那么害怕受伤害,但她还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真心交了出去。
当她从冯齐微妙的态度变化中感受到他的退缩时,她什么都明白,但她什么都没说。
到最后离开,明明自己难过得心都要碎了,还在为冯齐考虑,不想影响他的前程,不想让他和家人背叛亲离,更不想他生活在感情的内疚里……“你终会明白,前途比爱情重要,你还会明白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最后你会明白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在与《冯齐的忏悔》相关的短视频下面,许多网友将这段话打在评论区。
可什么又算是对的人?
这段话的意思,难道不是“好的爱情是可以两个人一起创造前途”吗?
没有坚定选择本质就是不够爱,权衡利弊的人总是喜欢拿这段话当做借口。
陈妍曾经已经勇敢地站在了冯齐的前途里,没想到最终冯齐还是和其他很多人一样,把她当成了前途的“绊脚石”。
我们无从得知这段感情给陈妍带来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只记得影片中她和冯齐最后一次见面结束,在归程的火车上,她哭着拉着冯齐的手真诚地对他说:“冯齐,你千万不要为难……”影片结尾处,安顿的书出版了,新书签售会的海报就贴在陈妍生活的那个小镇上。
陈妍并不知晓这一切的存在,她漠不关心地走过那些海报,仿佛一切与她无关,但仔细想来,一切确实和她无关。
2024年,冯齐已经53岁,陈妍61岁,他们都已经步入了人生的后半程。
不知道年过半百的“冯局”在今天看到自己的故事突然爆火是什么感受。
不知道陈妍后来过得怎么样,她会刷抖音吗?
她的女儿应该会刷吧。
看过了电影,真的觉得是多此一举的忏悔,有这样的心还不如去行动,分开以后的姐姐一定是自己一个人过终生,因为她说过:宁愿一个人孤单,宁愿不要幸福,也不想再伤心,可惜她鼓起勇气迈出一步却还是印证她的话语,所以她宁愿自己一人孤独终老!
其实无关时代,无关背景,也无关家庭,即使现在的社会也仍有无数个冯齐,也仍有无数个陈颜,21岁的少年经历的太少,不明白现实的可怕所以轻易许下承诺,我相信他说出要跟姐姐结婚的真心,但是后来他变了,但是他也不明白,现实终究也只是浮华;而听承诺的人,姐姐,自始至终也都是清醒的,被真心打动选择相信,但是也终究逃不过伤心!
我真心希望冯齐可以自私一点离婚去陪伴姐姐,可以真正让他的忏悔落地,做出一点弥补,也给自己一个实现当初承诺的机会,但是或许还是现实打败了他……
婚姻困境现在也一样 男主好青涩
承诺只有听的人记得
真有意思,对爸妈负责,对前途负责,唯独不对心爱的人,也不对身边的妻子负责。这类人的忏悔真可笑。
渣男的忏悔,得不到的在骚动
我请问。。。?我居然全篇看下来没get到。。。
忏愧之后,即使时间倒流,冯齐的选择肯定还是一样的,因为他从始至终只是一个自私的人:一见钟情时,追了;威胁到事业和原生家庭时,放弃了;遇到一个可以照顾自己和工作的妻子时,即使不爱,也让她去照顾自己和家庭了;婚姻事业两不误了,完事了,心情不好,后悔了,又再去找作家倾诉了。这些行动,为了什么?都只是为了“自己”而已。“惭愧”有用吗?所谓“忏愧”,也只是为了他高高在上的自私可以被“姐姐”原谅罢了。再浓的情情爱爱,终是一阵穿堂风。亘古不变的真理:爱自己,为自己考虑,才永远不会输。
"他会求你,他甚至会下跪,他还会打自己的耳光,你都不要心软,他会一次次地发誓,男人最喜欢发誓,他们的誓言和狗叫没有什么两样,你不要相信。"
感受那些为你停留的感情,不管未来
所以啊,诺言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心疼姐姐(。•́︿•̀。)
没想象中那么棒,质感不错,但是剧情太老套了,闭着眼睛都能猜到是怎么掰的
男人最不成熟的表现就是在幻想的恋爱中先把自己感动的鼻涕眼泪一大把,这在老舍和鲁迅沈从文的作品中见的最多
是军人的训练教会了他只会服从吗?那样的年代,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追寻真爱,然而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阻碍,现如今拦在真心相爱的恋人面前的是房子车子票子。 ps: 林雨申这个形象是真帅啊。
很完整的小故事 姐姐好美
自私啊,你的名字叫男人。
没有坚定的选择,就不要有最初的执着和纠缠。
😁年轻时帅啊
电影二创榜# #娱乐二创打卡计划#男人的承诺靠谱吗?强烈建议女人看一看的电影
馮齊長得好像張一山
冯齐在忏悔的时候,镜头很夸张,他的脸一直是扭曲的。之所以看睡着了,是因为中间的部分有些冗长拖沓。结尾在火车站冯齐和安顿分别的时候我竟然莫名其妙的哭了。眼前的这个男人,有点让人心碎。PS:《麻辣婆媳》里的吴英为和何凝竟然聚在了一起,有些视觉疲劳。虽然林申一直在用哭红的眼睛对着我。
林申忧郁的表情展现出来的那股子痴劲儿和帅样儿,给这部小众电影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