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好。
虽然是以我最讨厌的“体制”角度讲的故事,不过也抵不住我对他的喜欢。
不仅仅是因为男主最终有幸找到自我,更是他从温水里跳了出来。
现在太多年轻人,都在各种动脑筋进体制,求安稳。
二十出头的年纪就想着把自己早早定下来。
彷佛他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那稳定工资和五险一金。
可悲不自知,沾沾自喜蹩脚小丑。
不说了,太偏激了,我指的都仅仅只我前男友一个人🤗不过补一下,这部电影喜欢的点还有一个,向往。
向往可以因为工作被调去各个地方,看挪威的昼日昼夜,豪宅里的狮子,雪地里的北极熊。
当然还有在未知的未来里等着他的女孩。
人生如不能无畏闯荡,哪来似锦繁华。
我27,我还年轻,我得继续走下去,带着独属于我的孤独与寂寞,创造我的人间四月花。
————————当时是受什么刺激了吧🤣🤣🤣———————
凯科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所树立的目标跳过了为之奋斗的过程,轻松地就走到了高人生高峰。
凯科在人生刚起步的阶段就已经完成了这辈子的追求,在体制内获得了一份天时地利人和的“铁饭碗”,他热爱并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一切,同时又对得到的一切充满世俗的偏见,在官场的十五年看似给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学会了圆滑处事,但实际上却处处显出他不成熟的内在。
没有了追求和目标凯科这十五年的人生陷入了停滞的状态,这也是当他在面临新政策裁员时不肯放弃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因为守住饭碗成为了他“新”的目标。
“守”是他人生蜕变的阶段,尽管影片用喜剧的风格去描绘了他的这段人生,但实际上我们也是能从中看到他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
似乎是对这十五年“温室培养”的还债,他的这段人生充满了缤纷多彩。
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为了“铁饭碗”而活的人,这份体制内的工作也不是他人生的全部了。
看似最后的放弃是对爱情与家庭的妥协,其实更像是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人生,得到了新的追求和目标。
尽管这是一部意大利的喜剧电影,但是却能让中国人也获得许多共鸣,这也是这部电影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吧。
一部让我从头笑到尾的喜剧,讲述一个意志坚定又自带优越感的直男癌宝妈男奋力保住铁饭碗的故事,充满戏谑的意大利电影。
电影源于生活又高度精炼。
笔者身处的工作环境在一个体制内单位,但我不属于捧着铁饭碗的群体。
每天和这样一个群体共事,对这部意大利去年上半年的票房冠军的电影还是有很多感触和认同度的。
《我去哪儿》调侃了意大利体制内铁饭碗,把公职人员黑出了天际。
机构沉冗,工作人员慵懒涣散,各种隐形福利滋生腐败贪污,不作为,无担当,各种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和真正意义上的公仆精神。
【一宗罪:冗员。
】无论国家体制是怎样的,体制内公职人员应该是精炼的一支队伍,电影里男主本来是高枕无忧的生活却被国家精简机构的一个决定而打破了平静。
诺大的一个国家机构说裁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留下的是一群老年人,然后是已婚要养家糊口的,个人身体有残疾的,最后是家庭成员有残疾的,经过层层筛选,男主成了他们部门的“幸运儿”,但就是有像男主这样“意志坚定”的主儿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二宗罪:慵懒涣散的工作状态。
】男主说他总是按时上班,近12点踩着他的自行车,奋力一蹬,家的对面就是单位了。
办公桌前一坐,他的工作就是颁发狩猎证,在上面盖章做实。
15年,就这么一帆风顺的过来了。
我的周围也有那么一些人,迟到早退、上班看个报纸玩个手机喝个茶、看着领导不在还能打个盹儿。
当然忙的时候也没少去各种抱怨到处喊叫自己多辛苦,多不容易。
呵呵哒,那是因为你们平时太闲了,突如其来的工作量肯定彻底给松了筋骨。
有那么几个人给我深刻的印象,我这边忙得快成小陀螺了,某人打电话十万火急喊我去他办公室,说电脑出问题,让我上楼看看,结果是对方在上班时间看演唱会,无奈我们单位的网速又不给力,总是缓冲,我当时真想拿起键盘冲着他脑门拍下去,当然,我没有这么做。
还有,某人坐在那边一本正经的写了一百来字,然后跑过来说,你帮我打一下吧,我也没好气的说,有你伏案写字那点时间,你自己也一个个字敲出来了!
自己就可以顺手就做的小事儿也懒得自己经手,各种给人添麻烦,以自己打字慢、不会发传真、不会做表格、不会等等为理由推脱工作,诸如此类有举不胜举的例子。
【三宗罪:有点小权就滋生出贪污腐败。
】土特产绝对不是我主动索取的,肯定是来办事的人顺手带来的。
这个顺手就成了理所应当的潜规则了,他离开工作单位的时候,把办公室的“存货”分给同事,在挪威的超市看到大樱桃,他就怀念起自己想当年不用花钱就有人送上一筐筐新鲜的大樱桃。
无限怀念啊~ 吃拿卡要,感觉是很小的事儿,根本觉得自己和苍蝇老虎不沾边,人都是有贪念的,久而久之放任自己肯定是会被严重的纪律问题去问责的。
到时候只得一声叹息了。
【四宗罪:不作为 无担当,推诿扯皮。
】记得电影里那个负责裁员的金发女么?
轻松的搞定了一千多人,遇到男主真是她职业生涯里最大的坎。
她看起来已经是个狠角色了,可是她也有自己的顶头上司,也要对自己的工作失误做掩饰去解释。
最后竟然用到了色诱,真是牺牲大了。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周围的这个群体,自私、窝里横、互相推脱责任、加班也必须拉个垫背的,生怕自己一个人吃亏了。
表面看起来大家和和气气又团结互助,实际上心里状态都是想着个扫门前雪,我多去帮你做事儿对我有啥好处?
如果没有,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事情做得好了,功劳我肯定当然不让,但是出了问题,这锅肯定不能我一个人背。
【五宗罪:办事效率低。
】他怀念起自己盖章的节奏来,duang~duang~duang~偶尔遇到感恩节什么的这节奏可以更快一些。
其实效率低这个有时候真是整个办事流程环节设置的弊端,所有的事需要层层审批,层层把关,哪个环节出了点小的差池,这个流程就无休止的停顿下来。
当然,事情需要有这样的流程,我觉得是必要的,现在很多行政审批都规定了时限,比如材料递交后七日内给批复等等,这就是进步了。
事情需要核实清楚再屡责,没错。
但绝不能一副官老爷的样子慢慢吞吞做事。
唯领导不唯制度,只抓领导重视的“大事”,而怠慢了其他的工作,不催不办,领导的事情先处理,其他的人可以缓缓。
【六宗罪:缺乏创新精神,混吃等死。
】男主仗着自己有铁饭碗就对女朋友态度傲慢,明明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中年大叔,却优越感十足。
15年的职业生涯已经让他渐渐混成了一个混吃等死的废柴了,而在奋力保住铁饭碗的几次突围行动中,却无疑激发了他的潜能,也让他重新审视自己。
到最后给自己查摆问题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都会套用这个标准答案之一“缺乏创新精神”,不管是“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还是“学、转、促”,年年学习年年查摆剖析自己的问题,年年还是老三样。
就算是你知道自己问题的症结,那你可知如何对症下药?
【七宗罪:公仆意识淡漠。
】公务员实际上就是国家机构服务群众的公仆。
可是应该不需要我去分析,你们就该体会到这点根本名存实亡了。
公仆精神不是要你真的给服务对象去当仆人或者奴才,而是要低姿态的高调做实事。
我周围有些小领导,对比自己官大的一副谄媚样,而对下属则是另一副嘴脸,这变脸堪称无缝连接。
你能再奴性一点么?
公仆精神本末倒置也是及其有特色的。
现实中的官场现形记比任何影视作品中的还要出彩啊!
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有勇气自黑就有进步的空间。
佩服意大利人的自黑精神,想说南欧和北欧差距真是很大,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国民素质。
混吃等死的日子只能越过越浑。
P.s.文章里提到的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随意对号入座。
看的时候你会哈哈大笑,但是不一会你就忘了你在笑什么。
电影的幽默和笑点都像丝绸一般划过,不加任何粉饰,不牵强,没有烂俗的笑话,有深度。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我会推荐给身边的人一起看。
一部电影,要讲故事还要逗笑观众,很佩服导演和编剧。
我不知道电影的分红是什么样的,但是编剧的角色真的很不起眼,我们谈论一部电影的时候,会说:哦就是那个谁谁谁演的;就是那个谁谁谁导的。
但是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最先不应该是剧本的好坏吗,然后是导演的安排,演员的演技。
这部电影能让我们反思很多,无论是个人,还是电影产业,还是“搞笑艺人”。
来自于时代的焦虑,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变得那么沉重,足以让我们放弃很多事情,只为了换取一些安慰。
对于我来说,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全在于维持生计,也不在于他人,而完全在于己身。
这样说来实在自私,而作为人民的公仆,首先就该把我这样自私的人排除在外,因为我不理解一份工作的价值全然在于奉献,永远的付出和给予,这样的人或许是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成就感(我猜测)?
可惜我全然不是这样的人,自身的成长在我看来是必然的,不只是在工作,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一个人,我永远在开始,永远在路上,完全的停滞或者平稳期,真的不适合我。
再深究下去,或许要用到弗洛伊德的童年假设学说来解释,因为环境的压力,我无时无刻不给予自己压力,疯狂的push自己,永远要前进,被落后的恐慌永远伴随着我,或许这样是可悲的,因为我没有获得顿感的天然环境,紧张和疲惫是我的常态,但它能给我带来安全感,往好的一面来说,她让我不断获得向上的力量,让我热情洋溢、积极探索并且热爱生命,所以我不为我的过往感到遗憾,我认可、肯定它们,构成了我的它们。
陷入困境时,我也在不断问自己,在现实面前,野心和价值有那么重要吗?
但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不断反思,我试图了解自己、了解体制内外工作的差异、了解我想要的人生,但无数次的,我得出一样的结论,在没有落魄失败到难以为继的时候,我永远以成功为假设的前提,比其风险,我更惧怕没有冒险过、实现过,变成死水一潭的我。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于盖章,并以此为生命的追求,我不理解但是尊重,不会选择但是祝福,我要的,是滚水一般的热烈。
说会电影本身,前期的讽刺足以到位,带有意式的老式优雅风格和不断场景切换的搞笑,可惜结尾的处理,我没有期待男主的大彻大悟,或者为爱情奋不顾身,他在看到Baby的前一秒,还是没有签下辞职书,犹犹豫豫的,但还是做出了选择,又或许,这才是电影贴合现实的高明之处,你怎么能要求一个把安全感刻进了骨子里的男人,在重新获得梦寐以求的生活后,为爱情毅然决然的放下一切,那是爱情片,不是喜剧片。
在我的二十岁,永远有比安稳更重要的事,爱情、自由、事业、哪怕是撒哈拉沙漠里的一晚星星,这种生活很好,但我不适合它。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值得一看。
笑点很多,自黑不能更萌,讽刺现实部分可以迁移联想
男主从小励志要像爸爸一样有份铁饭碗工作,长大后顺利上岸实现理想。
地位高,社会认同感强,有一心想把女儿嫁给公务员对他百依百顺的未来岳父岳母,装作爱他但是更爱他工作的女友。
对于现状男主拎得很清,虽然知道别人心里的小算盘,但对自己的工作爱得深沉毕竟办公室就在家对面,11点上班算起得早,每天收到源源不断的小礼物🎁,大家懂的 小日子过得也潇洒。
然而突然有一天,政府要撤除冗余机构,男主不甘心放手自己的铁饭碗啊,于是抗住一系列威逼利诱,就是不签辞职协议。
负责整顿的女上司为了让他忍不住自己投降,安排了各种奇葩岗位给他,工作地点不断变动,女票也跟着没被裁员的人跑了,但顶着主角光环的男主在每个岗位都过得风生水起。
最后,上司把他丢到了北极 (•̀ᴗ•́)و ̑̑ 可是呢,是主角总会发光,男主在北极发挥各种技能,比如通过味觉辨别矿物质啊,给北极熊撸啊,变得超级受欢迎,还遇到了人生真爱 女主角(。・㉨・。)ノ♡ 。
女主角不简单啊!我就不剧透了。
总之最后大团圆,结局很暖心具体细节大家自己去发现吧 影片的结构也新颖,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都带有不同喜感。
充分放大社会问题,自黑起来不要命最后在这里立flag希望不要打脸(*°∀°)=3 对灯发誓这段时间暂时不看电影一心写论文!!!
秒秒都有笑点,岔气足足90分钟!
很多人说公务员的工作枯燥无味。
但电影中的这位意大利铁饭碗公务员,工作丰富到让你羡慕。
在草原放羊,边放边欣赏美景。
和凶猛动物打交道。
给北极熊撸管。
男主本是一位超级热爱自己铁饭碗工作的黄金单身男。
每天跪舔办公桌。
从小喜欢盖戳。
(儿时盖戳)长大后,他有了一份全职盖戳的铁饭碗工作。
每天花式盖戳。
(盖戳)偶尔收点小贿赂。
女朋友和丈母娘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丈母娘和女朋友起身)(一声令下,女朋友和丈母娘立刻起立)妈妈每天扮演五星级大酒店服务员。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活少、钱多、社会地位高、离家近,羡慕吧。
但是,这位铁饭碗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了。
因为他面临着被裁员的危机。
经历了一番激烈的竞争后,他最终被“暂时转移”(意思是,逼你自动辞职)。
因为他既没有自身的残疾。
(残疾同时)(这个同事因为自身残疾被留下)也没有残疾的亲属。
(残疾同事2)亲生母亲简直健康到自私自利?!
你要多少有点病我也没事了啊妈妈 你总是太过注意健康你这是利己主义
临时向女朋友求婚也无用。
因为他没有在条例颁布之前结婚。
你结婚也没有用
于是,他收了已经被感动哭的女朋友的戒指。
走出了高档餐厅,把女朋友请到了路边摊。
并非他无情,女友对他的“爱”全是因为这份铁饭碗。
当得知他有可能被“劝辞”之后,丈母娘立刻让他不要再打电话。
女友也马上投入了另一个同事的怀抱。
男主被一次次调到偏远地区,可为了保住这份铁饭碗的工作,他在每一个岗位都活的相当棒。
主管裁员的女干部,一次次把辞职补贴金加价,却拿他没办法。
告诉我一个最恶心的地方就像粪池一样的地方恶心到连放射性废物和寄生虫都活不下去
最后,终于来了一个狠招。
(北极)北极!
(北极2)工作任务还是保护科研人员不受北极熊攻击。
(男主要接替的工作人员)这次,他总该投降了吧。
然而,不是的。
美女从天而降。
工作也变成了欣赏美女。
美女同事提醒他要注意背后,以防北极熊从背后袭击。
他却醉的不知归路,坚守着美女同事的后背。
终于,在周末时被心满意足的被美女同事领回了家。
你要跟我一起走吗?
不 瓦雷利亚 你应该想跟你男朋友在一起我没有男朋友 你收拾东西要多久
所以,早有准备,才能秒速与美女回家!
(已经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可能已经猜到,这位美女同事的家庭并不会太简单。
只是没人想到会复杂成这样!
男主先是从相册中了解到这个女人有N个伴侣,几乎是到一个地方工作就换一个伴侣。
女主甚至还是一位双性恋。
接着,女主和每个伴侣所生的孩子都接连和他打了招呼。
惊喜还在继续,最后还冒出来一位借住在女主家的没穿衣服的前任。
伟大的爱情,除了等待,还有接受。
女主的混乱情史和复杂家庭关系,男主就这样统统收下。
爱屋及乌,除了人他还痴迷地爱上了挪威这个国家。
学习挪威语。
学习如何文明的排队。
学习如何家务平分。
学习如何把女主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
这些都是她的孩子?
妈妈你怎么说是她的呢?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甚至,他还学会了如何丢掉嫉妒心,放她去和前任约会,自己在家给她带孩子。
父母来挪威见到他的那一刻,他已经混在了那些无法辨别的金黄色“挪威脸”中。
当这个妈宝男开始告诉妈妈少打电话来的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他真的恋爱了。
妈妈 你别再老打给我了等你难过抑郁到不行的时候再打给我吧
恋爱中的人总是冲昏了头的,更何况是这样固执的一个男人。
这样狂热的爱必然是有副作用的。
当他在电视机中看到两位意大利歌手的合唱时,他感觉到了祖国母亲的召唤。
于是,他在挪威的大街上发疯的按喇叭。
去吃意大利面,并且拆他们的牌子。
欣赏夜色下的“混乱”。
对祖国的思念就像突然袭来的爱情,无法抑制。
这心情,杉姐很理解。
就像想家的时候,雾霾都变成了熟悉的味道、亲切的字眼、留恋的理由。
他带着女友和孩子们一起回到了意大利。
这下换了女友崩溃了。
(女友崩溃)她无法适应这里所有的“不文明”。
你要我怎么去教我的孩子们?
接受所有的东西 就跟你一样
所以,自家导演这样黑自己的祖国没有关系吗?
面对女友的离去威胁,这个铁饭碗果断还是选择了自己的饭碗。
导演热纳罗·努基阿德曾有《漫步云端》、《美丽的一天》、《阳光凶猛》这三部作品。
其中两部豆瓣有评分都在8.0以上,剩下两部因为评价人数不足而没有分数。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热纳罗·努基阿德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喜剧。
且男主都是凯科·扎罗内。
切柯.扎罗内是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
地位嘛,相当于印度的阿米尔.汗了。
在上面提到的四部作品中,凯科同时担任了编剧和演员两项职务。
2016年,《我去哪儿?
》在意大利上映,创下意大利票房奇迹。
上一次创票房奇迹,同样是凯科·扎罗内自编自演的电影《阳光凶猛》。
所以,这对导演+编剧、演员的三角二人CP是妥妥的老铁呢!
这对CP不仅黑意大利公务员。
还黑国家。
挪威被描写为文明国家的典范,而意大利刚好就是反面教材。
意大利人按喇叭,挪威人从不按。
男主在挪威的街道忽然刹车,理由竟然是捡垃圾,而且“肯定是意大利人从这里走过”。
意大利人乱停放车辆,而挪威人从不。
这种搞笑自黑精神也堪称经典了。
随意挥洒的笑点,让人佩服。
举个例子,男主来到北极后,一拳打到墙上的国旗,国旗倒了过来。
(十字架掉)结果下一个镜头,就是他把这面倒着的国旗当做十字架来许愿的镜头。
故事的开头,男主在非洲的热带丛林里赶路。
司机刚刚说到这台车从没坏过,结果就报废了。
司机又说这里半个月没下过雨了。
天上就来了下起了倾盆大雨。
并且还被不可能出现的部落首领抓了走。
在这里,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观众跟着这些部落的民众一同进入到了男主的记忆中。
所以,从一开始,编剧就埋了两个包袱。
一、男主讲完经历后,是否会被杀死。
(如果男主讲完经历后,首领认为他不配踏过他们的领地,他就会被烧死)二、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第二个疑问,直到男主与女友分开,重新回到了心爱的盖戳岗位之后才解开谜底。
重回铁饭碗岗位的他,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电视翻来翻去,不是自己曾和女友研究过的磷虾。
就是他们一起撸过管的北极熊。
在办公室的日子,再也不是快乐的了。
而是无穷无尽的束缚。
当我看到鸟儿飞翔的时候 我意识到了我还有他的电话
于是,当杉姐和大家一样瞪大眼睛等女主接电话的时候。
却传来那句“给我带只鹌鹑,刘济”。
当大家都刚刚被奚落之后,却又忽然切入女主打电话来的画面。
并且她又怀孕了!
先降低期待,又忽然给惊喜。
秒秒钟打破刚刚建立的起来的主观印象。
冲突和笑点就是这样出来的。
编会玩儿啊!
男朋友送礼物都应该是这个节奏就对了。
男主问孩子是谁的?
女主的回答也颇为幽默:我就告诉你这几个月他特别固执动都没动跟块铁似是
男主立刻明白了,这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这是他一开始出现在非洲的理由。
部落首领放他走,因为他的孩子再过几个小时就出发了。
嘴里念叨着,希望有一个儿子。
见到女儿的下一秒就酥软到爱不释手。
这部电影中的笑点就像生活。
所有的一切都来自意外。
意外的那么美好。
很多人从男主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受父辈的影响,希望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男主的父亲到退休N年之后,还一直不忘那份职业伤认证书,只是希望政府多一份补贴。
他认为这就是体面和风光。
是最好的安排。
可是,当他走出去了才发现世界那么美。
才发现,没有条件的爱情那么真挚。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拥抱世界,不止因为父辈的观念。
而是你的不勇敢。
一颗勇敢、自由的心,才值得你追求一生!
借用男主母亲的一句话:去你妈的铁饭碗!
如标题所说。
在短视频看到剪切觉得值得一看,看完之后觉得很一般,个人文化底蕴不够造成理解困难。
反复出现的白矮星是想表达丧失激情活力死气沉沉还是表达多元文化碰撞融合?
抑或是高福利社会下的政治正确和政治不正确?
影评最后还要求140字,但个人看到后期是强压着快进的冲动看完的,文化程度和思想高度决定了写出更深奥或者表达不了更深奥的东西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去哪儿》,这个问题再往前看一步,就是我从哪里来,我来自南欧,享受政府体制,拥有稳定又顺利的工作;而北欧靠的却是救助机制,靠的是生存的艺术。
这根本算不上矛盾,毕竟原生历史和环境不一样,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查历史原因,太长了就不聊了,我们直接看电影。
第一部分——体制下的罪男主扎罗内的状态是广泛存在的问题,处在公职体系内,工作状态自由散漫;可以随便请假;拿着相应工资还有各类补贴,轻松超过中等阶级。
电影把写真弊端总是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很棒的一点,敢于承认才是改正的开端,顺便提一句,好过那些明着打苍蝇抓老虎却还是私欲甚大的要好。
当然不可置否的是作为男主光环还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戏剧性的反差萌所在。
第二部分——自我寻找最近一直在接受到有关原生家庭的信息,是真的,太重要了,好吧。
现代化的南欧生活节奏快,所以人们等不得车就一直不停的按喇叭,处处着一种无声但默契的生活方式——不要嫌麻烦。
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校园暴力不关我们的事,社会问题也要我们闭嘴,甚至连如何在工作中立足都要父母来教。
但北欧不同,人们真诚、文明,垃圾分类,不按喇叭,从不插队,包容不同语言和文化,这些听起来很简单吧。
可是当扎罗内学会这一切的时候,他的父母简直但崩溃,这些细小的习惯让他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变得文明、理智、不再嫉妒。
当他完全成为另一个样子,是不是失去了自己呢?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开始想念原来的自己,但他已经回不去了,他变得易怒,自我否定,那一刻他谁也不是了。
回到意大利的他和从前一样顺风顺水,他的原生环境让他自在,在听到女主怀孕的之后,他用极擅长的方式请假,甚至想要拿钱去买优越感,女主狠狠地推开了他。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命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似乎找到了文化共融的方式,皆大欢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提到的白矮星,简单来说,它只是一颗不太起眼,但是不断自我碰撞的行星而已。
我以为,它在电影里有一点暗示意味,就像男主一样不停的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习惯中碰撞然后塑造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自己。
这部电影笑料百出,影片从一开始深陷野人族,必须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才能出去的一个契机,让主角讲述了一生的经历。
主角为了不失去公务员这个职位,可谓是费劲心思,被调去了各个条件不好的地方上班,本来是以“不放弃公务员”这个条线贯穿影片始终,但是中间安排了主角遇到爱情,并且讲爱情的发展作为影片的另一条线索,但两条线索也产生了一个转折点,就是选择铁饭碗还是爱情,当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时,主人公还是选择了爱情。
影片最后还升华了一下,那个费尽心机想让主角签下放弃公务员职位的女人当收到来自别人的感谢视频时,反派的她也终于表现除了善良。
笑点自然而且总是恰到好处,让你不自觉的哈哈大笑而不是感觉有人刻意逗你笑。笑的同时还领略了一番世界各地的风情,看他们自己把意大利人黑的体无完肤:不文明、没耐性、誓死抱住铁饭碗,死也要死在体制里,等等,这不也正是我们天朝人民最真实的写照吗?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像男主一样真正拥抱生活呢?
超级搞笑,感觉人生就像一场喜剧一样
有咩好看?????
剧情会让国人有共鸣,但觉得笑点欠了一点点。
很好玩~
还行,挺轻松搞笑的,相比看过的其他欧洲喜剧,尤其是相比法国喜剧,这个更接近我们习惯的好莱坞。记住了名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还讽刺了意大利公职人员,除此以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出彩处了。顶多三星半的水平吧,分数八点一,感觉有一点点儿虚高吧。
哈哈哈哈哈哈好可爱的片子
两星半
影片绝对有很多笑点,但同时又存在很多让人不解或者厌恶的地方,要做一部有内涵的喜剧不容易,特别是充满讽刺当局的那种。
黑了一遍意大利和挪威和公务员,笑点挺低的……一星半
全程无尿点,笑点密集毫不做作讽刺给力,太有意思了,又让我想起“遥远的欧洲有个中国叫意大利”,不过更加了些优雅,加了些白左,加了些妈宝,etc. 男主怎么可以又mean又可爱,女主也白左的不讨厌!最喜欢接电话那一声兴奋地dottoressa~(就觉得dottoressa眼熟,居然是the best of youth里的julia,泪目!)
本地梗不太懂,其它还行,图个乐。
实在是没什么好笑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分,意大利人的幽默搞不懂,也许只是我对意大利一点也不了解吧。
是我笑点太高还是你们笑点太低?不觉得好笑。倒是那自黑与乡愁有些感触,千不好万不好,那毕竟是家,割舍不掉。
7.0
欢笑中可以看到一些现实
可能他们国家自己的人看着更欢乐吧
相当文明人
去你妈的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