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里印象最深的是赵薇饰演的姚木兰,虽然当时也是冲着她看的剧,但到现在,依然喜欢的还是她的姚木兰,港台版本的没有看过,而其他的则是看了赵薇版的提不起来兴趣去看别的版本了。
姚木兰应该是很传统的女性了,是那种在古代需要世家三媒六聘,风光大娶的大妇风范!
虽然我理解不了她不离婚嫁给自己心爱之人的举动,可无法否决,她就是恭良温俭的掌家的女人。
姚木兰聪慧美丽,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与礼仪风范,外柔内刚,看着温婉美丽不堪一击实则百折不挠极具韧性,有勇有谋,能担事也敢抗事,她有自己的胸襟底线,不迁怒不报复,始终以最好的心态与最好的善良对待身边的所有的好的坏的。
不知道原著结局是什么,电视剧虽然曾荪亚回头了可总感觉牵强附会,有损姚木兰形象,那样的人为她不值。
我是半拉着看完这部片的,看了之后心里的那份沉重真的是不法表达。
拉着看,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因为我不想看到悲惨的、隐忍的、欲哭无泪的姚木兰;也不想看到死守着曾家大门的曼妮;也不想看到太随性的莫愁。。。。。。
生命之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把握好现下的每一刻,把握好自己想追求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在眼下所可以做到东西。
整部剧中,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姚木兰,最同情的也是她,觉得最伟大的也是她。
但是,她不是一个我喜欢的角色,她太不会爱自己了,她太委屈自己了。
人,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要为自己的幸福而争取,而努力。
以下评论只针对此电视剧中角色,不针对小说(没看过),不针对演员。
本来,莫愁和荪亚是多好的一对,木兰和立夫是多好的一对,然后,立夫木兰这对圣父圣母毫无意外就因为社会动荡而牺牲了个人幸福……很久以后,荪亚和木兰相安无事了,但这有几个客观原因:1.不能离婚;2.曾家的情况,荪亚想再娶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更绝不可能休木兰。
既然如此,人越来越成熟,发现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就会将就啊!
为了下半生日子好过点,就会努力挖掘对方的优点,然后关系变和谐了啊!
但,这不是爱情啊!
虽然剧中荪亚一无是处,但我和他一样神烦姚木兰!
这种非得全世界都和她生活方式一致,不然就是错的道德绑架+圣母的女人绝对让人压力山大好么!
就像新白的白蛇,不就比青蛇高500年道行么,她什么都能干,干啥都对,青蛇啥都不能,干啥都错,非得永生永世伺候她当老姑婆才行!
豆瓣各种线上活动,满眼都是传木兰、白蛇的,传小青的很少,传姚莫愁的更是极少,看着真是心塞!
明明莫愁、小青要真实可爱得多,好么!
木兰这种女人一点也不可爱!
我看剧时简直觉得牛素云都比她真实可爱……多一句:为啥傅淼总演小三啊,《梧桐雨》和本剧里都是,其实我不讨厌她啊PS:其实暂时刚看完第10集 ……
“俗话说,男儿脚下是黄金,可陈宝国竟然为了赵薇下跪?
原来这只是今天的一场戏,姚木兰(赵薇饰)的妹妹逃婚,但由于种种原因,婚是必须要结,所以便逼赵薇做替代新娘,作为父亲的陈宝国便下跪请求亲家高抬贵手,不要赵薇替婚。
”这是前两天从sina娱乐上看到的新闻,当时就一个感觉:乱来!!!!!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30年代末的力作,记叙了从庚子年义和团之乱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期间的故事;全书浸润着浓厚的道家思想,还可以看到作者潜意识中基督教平等、博爱的理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间的小说大多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来表现各种势力的斗争,这使我们的小说更多的充满了儒家的精神,也充溢着悲剧式的沉重。
这样的作品,多是对传统的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给予批判,而这些恰恰是“五四运动”中所提倡的新文学的主旨。
而《京华烟云》一书,则将人性放在收尾,并从道家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人生,使作品具有一种和谐的品格,蕴涵着达观顺随、从容自然的人生观。
文章上卷《道家的女儿》,开篇就引用《庄子·大宗师》中的话:“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在中卷《庭园的悲剧》开篇又引用《庄子·齐物论》的话:“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在下卷篇首再引用《庄子·知北游》中的话说:“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腐臭,腐臭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
”这三段话,既可看作是每一卷的主题,又可以看作是全书的主旨。
正如林语堂先生长女林如斯女士在“序言”中所说:“全书受庄子的影响。
或可说庄子犹如上帝,出三句题目教林语堂去做,今见林语堂这样发挥尽致,庄子不好意思不赏他一枚仙桃罗!
”新《京华烟云》尚未杀青,全剧情形我也未然可知。
但是,仅仅就从上面这一个情节来看,就已经完全违背了林语堂先生原著的精神。
在《京华烟云》第十七章《听命运木兰订婚逃圈套银屏出走》中,林语堂先生借文中傅增湘先生之口给莫愁这个人物下了一个定义:莫愁是土命。
沉稳,安静,圆通,富足。
这些特点都很可贵,有福气。
在前文中亦有提及莫愁“在世俗的智慧上进步大,在知识上进步小”。
而就全书来看,莫愁不像木兰那样追求完美、思想超前;莫愁的特点就在于她包容一切,林语堂先生在给郁达夫的信中也说过“莫愁似宝钗”这样的话。
试问,这样的莫愁,会作出“逃婚私奔”这样的事情吗?
听说剧情还安排莫愁被强暴后,立夫出于同情而娶了她,这活脱脱就是《情深深雨朦朦》第二,而哪里又能看出一丝《京华烟云》的感觉?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作家渐渐形成了这样的婚姻观:婚姻必须要以爱情为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也是不道德的。
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笔下,不能与自己至爱的人结为终身伴侣,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人生,鸣凤为爱而自杀,曹七巧可怕的心里变态……而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中,却突破了这一点:美满的婚姻当然离不开爱情,但并不是说传统的婚姻就不能培育出真正的爱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夫妻要互补、忍耐和包容。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就如同每月的月亮,圆时也不过一两日而已。
理解了这一点,人们就会形成比较现实,也较为容忍,更超然达观,甚至还不无诗意的情怀。
比如书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她明知道自己更爱立夫,但一旦家里给她安排了与荪亚的婚姻,她也就同意了,因为她相信缘分和命数,崇信老子的不争和顺天应命。
她并不是软弱,也不是愚昧,而是比谁都清醒明理。
她的幸福,是在自己的家庭中享受一份实实在在的爱,在与自己更爱的人的精神关联中,得到某种痛苦的补偿;她的生命力像柳枝一样柔韧坚强,富有诗意的理想主意精神。
而新《京华烟云》的编剧,根本就没有能够看到原文中的这种意味,而是依照自己的观点胡乱创作,完全违背了林语堂先生原著的风格和精神!!!!!!!
我是一个“芝迷”,并且我非常喜欢赵雅芝主演的台湾版《京华烟云》。
虽然我现在并不在意谁出演赵雅芝当年的角色,但是我觉得,一个从根本上就违背了原著精神的电视剧,它从存在之日起,就是彻底失败的!!!!!
最近看《白夜追凶》超级喜欢潘粤明,所以又翻出赵薇版的《京华烟云》看了一遍,记得小时候看这部剧时无比讨厌曾家老三荪亚,觉得他就是一个渣男无疑,现在看起来他只是叛逆,从曹丽华死后荪亚的态度转变就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真的爱曹丽华,他只是对家庭的反抗,在没有认识曹丽华之前她就和莫愁说过在家里感到压抑想要逃走,再加上又不情愿的娶了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木兰,无疑是雪上加霜了……只能说曹丽华的出现满足了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其实我觉得如果他当时真的去留学,自己变得更优秀了就会觉得木兰才是适合自己的人,或者说曾家要是断的荪亚的财源,他也会主动的回家……
《京华烟云》是改编自林语堂同名原著,是作为央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之一的一部民国剧,由杜大宁、汪国辉、傅思、晓春、周莉、瞿长林担任总监制,张子恩导演,赵薇、黄维德、潘粤明等主演。
2005年10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单集最高收视达到12.92%电视整体显得太过理想化,善恶两级分化。
时代风格很好,但是剧情太憋屈,养着不爱自己的丈夫和小三的孩子,怎么想的呢?
姚家善良,那就善到底,所有的恶人、所有的不肖子孙都统统让曾家人去做吧。
幸而有一群好演员支撑起这部电视,否则不知道这样的改编会不会让人哑然失笑。
电视剧中,在幼稚化简单化的荪亚、立夫、莫愁等人的陪衬下,被编剧浓墨重彩抑或说心存敬畏不敢轻易改其型的木兰、姚父等人,侥幸逃出生天,也算是赵薇、陈宝国等人的幸运.
首先为了自己能坚持不懈的把这部电视剧看完而鼓掌!
……整部戏,每一集都是悲剧。
一切该从何说起呢?
木兰被拐卖,然后开始了姚家和曾家扯不清的人情债。
冲喜——婚姻,是可以有替补队员的爱情是可以替代的么?
每份爱情,都是因为那个特定的人才有光彩啊,萍亚的病,是因为对曼妮的思念,就算木兰再好,也不是曼妮啊!
本应嫁给荪亚的莫愁,在大婚之日一走了之,可怜的姚木兰就这么作为了替代品,最终还是嫁进了曾家。
我能想见曾家太太心里那个喜啊,肯定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娶儿媳不是为了儿子的幸福,而是给曾家找下一代大管家。
小妾——我要的是地位!
其实,事情的走向,很多时候,都是桂姨把的方向盘。
同时给三个儿子办婚事,是她的主意;曹丽华被赶出去是她使得坏;她给老二下药,害他生不出孩子;好不容易牛素云怀上了,她在门口放一板凳把人家给摔了,孩子给流了;她做个人偶诅咒木兰,还栽赃嫁祸牛素云。
她在曾家费尽心机的制造着是非,谋求着自己的些许利益,作为一名小妾,她的作用远不止取悦曾姥爷这么简单。
忍让姚木兰真可谓忍者无敌。
老公不爱她,忍了!
老公有外遇,忍了!
老公有私生子,还是忍了!
她是如此的深明大义,完全符合贤妻良母的标准,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别人,无限的牺牲自己。
有时真的有点恨其不怒,哀其不争。
好不容易她想着离婚了,人家孔立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都摆在那里了,她因为丈夫的一点改变,又留下了。
事实证明,留下,结果也不错,但离开,结果也不见得就差到哪里去吧。
你是我唯一的等待其实直到牛老爷出事之前,我都挺喜欢牛怀玉的。
人家是多痴情一孩子,多懂得浪漫一小伙,多体贴一情人啊!
可是啊,终究“近墨者黑”打败了“出淤泥而不染”,小伙还是变坏了。
因为家道的败落,因为突然的打击。
他的花天酒地玩弄感情背后还是有很深的痛的吧,因为我始终相信,那个敢拿着硫酸和自己的哥哥对峙,拉着洋车载着女友满京城跑,在焦糖前单膝下跪,在钟楼上许下海誓山盟的牛怀玉,他骨子里,还是有良知的。
我是浪子,但我知道回头其实,很多人都像姚木兰,总想着去改变男人。
本来,我预想着,荪亚会那么一直浪荡下去,然后木兰就改嫁给孔立夫了。
唉,可惜林语堂老先生还是推崇中国传统的那一套哲学,荪亚后来也变得很MAN很有责任感。
但就算他改,也不是因为姚,而是因为曹死了,他当爸爸了。
没有人可以让另一个人改变。
改变,是因为他想改变,而不是因为别人想让他改变。
绝种好男人孔立夫,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
因此免不了和木兰一样总在做自我牺牲。
荪亚改变前,他俩的对比就更强烈。
一个是为别人活,一个只为自己活。
一个活的很累,但很快乐,一个活的也很累,快不快乐的,反正我没怎么见他笑过。
他所谓的责任,更多的是民族大义,国家安慰,从始至终他就在为了各种革命事业奔走呼吁,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斗争。
国家需要他这样的人,但对于家庭,他却没有尽到责任。
我是不消停的牛小姐其实牛素云挺可爱的,她没那么多弯弯肠子,直来直去,想要什么,就设法去得到。
也许,那些“方法”被称为“手段”更合适,而且在曾太太那些老狐狸眼中,她自认为高明的小手段很拙劣。
但这是个敢爱敢恨的人。
虽然牛家的社会名声不好,可是牛家人内部很团结。
作为一名外人,我们不喜欢像牛家那样的邻居,但如果是家庭成员,牛家人每一个都很合格。
嘟嘟噜噜一通,越来越发现,虽然我觉得那些年轻演员们的表演总觉得很舞台化,念白的语气也都很奇怪,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很贴近生活。
大家笔下的人物,果真都是活生生的。
木兰,莫愁,立夫,荪亚,襟亚,素云,怀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做的事说的话,安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会走了味儿。
他深爱着她的姐姐,却最终娶了她。
她本应嫁给姐姐的丈夫,却最终嫁给了姐姐深爱的他。
我觉得莫愁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
立夫的心里永远有木兰的位置,虽然不能言说,却永远铭刻心间,我猜立夫对莫愁不是爱吧,是怜惜,是救赎,甚至是为了让木兰安心。
莫愁对立夫呢,是爱的吧,虽然莫愁说,刚开始嫁给他并不是因为爱他,而是感激,可是过了她们共同生活了八年,她认命了。
只是认命了么?
应该有爱吧。
立夫写稿子抨击政治,她担心他招来祸患,把稿子撕了不让他投。
立夫被捕入狱,她吃不下睡不好,到处找关系希望能救出立夫。
最后甚至为了立夫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莫愁是幸运的,虽然历经波折,却得到立夫的不离不弃的陪伴,虽然最终失去生命,但为了爱人而死,大概莫愁也会觉得幸福。
又一次完整地看完了京华烟云一开始看这部剧,只是因为记忆里的小燕子居然成了这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看下去后发现她真是个奇女子可能是初中时候看的,还不深入,也没有太多的感慨,只是觉得,这个女人很厉害然而现在再看,却为木兰感叹,感叹她和立夫。
如果她能坚持一下,或许她和立夫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也感叹莫愁和怀玉,曾经真心相爱的一对,可能是在感情中最忘我的一对。
也为曼妮姐姐悲伤,一辈子就守着这么一个人 一座院子。
还很喜欢姚父,也只有这样的父亲,才能教导出这样一位才女。
一生追求道,却在最后发现,道在人心。
守家,可能也是一个男人的大道。
而姚母也是令我敬佩,不论丈夫的决定如何,总是支持他。
想想也只有这样的女人,能收复姚思安曾经花花公子的心吧。
其实不是很喜欢曾母,是她一开始想着要双囍临门 三喜临门,逼着木兰嫁过来。
在木兰想着离婚的时候挽留了她。
但不得不感叹,真的是一位很睿智的老太太,有着三个撑不起家的儿子,找到了最坚强的接班人。
或许有人说的对,我们不应该用现在的观念去评判曾经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生。
只是,每一位角色的逝世都会让我落泪。
真的感叹,曾经的电视剧那么有代入感,能拨动我们心弦。
其实也是想要去看看这部名著的,有人说和原著改的还是挺有差距的。
不知道林先生笔下,又是一位怎样的姚木兰。
前30集曾荪亚和曹丽华纠缠不清,觉得他真渣……后14集,曹丽华才刚死,还是为了他们的儿子自尽的,结果曾荪亚突然对木兰情有独衷了,甚至两人相亲相爱再没有提起过曹丽华,连回忆里“最快乐的日子”也是跟姚莫愁,我又觉得这人真渣……但是仔细想想,他哪里渣了?
并不是他自己要和木兰结婚的,他当时喜欢的是莫愁,和曹丽华虽然有交集但并没有私情。
父母为了三喜临门的面子、更为了一心把木兰娶进来以保他们家业(一家大家族要靠把别人家的女儿弄进来才能保住也是奇葩),非逼着荪亚结婚。
他虽然万般不愿意,但既然说好是莫愁,他也同意了。
结果洞房花烛夜,喜欢的莫愁变成了他一直害怕的木兰,他能不生气吗?
换谁都会生气好吧?
然后他在曹丽华那里找到了他想到的轻松自由的感觉,他深陷其中。
没错,对于他的婚姻来说,他出轨了。
可是这段婚姻他从来没有承认过,当着木兰的面、当着父母家人的面,从来没有承认过,一直想要离婚的。
而且他也没碰过木兰不是。
有时候他也会真心地木兰说,你是个好女人,但不是我喜欢的,对不起,我也不想伤害你。
可是家人一直在逼他。
我实在不明白他妈妈,为什么一定要为了留住木兰而“关心你”“为你好”“爱你”的名义这样逼迫荪亚。
荪亚对曹丽华一心一意,没有分一点心给别人,而且并不是打算玩玩,是真心想娶她跟她好好过日子的。
有孩子后对她更是体贴入微,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保护她不受到伤害。
如果曹丽华才是女主角,这简直就是一对受尽苦难却痴心不悔的人啊。
再说曹丽华也不差呀,喜欢曾荪亚也并不是图他的家业他的钱,是个大学生,知道他有婚姻后也想过要成全他,即使没有名份也为他生孩子。
想想姚莫愁和牛怀玉,两人也是真心相爱,但被两家人各种为难强拆责骂,不是很让人同情吗,为什么到了曾荪亚就是渣渣了。
区别是他结婚了,可是娶的人不是之前说好的,他一直想要离婚回到以前的状态,这段婚姻怎么能成为怪他的理由。
再对比一下徐志摩,也是在家人的央求下娶张幼仪,但他可是跟张幼仪有了夫妻之实并且有了孩子。
这还不算最渣的,他都已经心属林徽因打算跟张幼仪离婚了,却在张幼仪去英国找他时再次让她怀孕,然后还在她大肚子的时候逼她堕胎逼她离婚,这才是渣渣的典范。
所以仔细想了一遍,我最不懂的是姚木兰,既然曾荪亚已经有了爱人,既然她自己也和孔立夫两情相悦,为什么不离婚?
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离婚?
整天哭哭渧渧地委屈然后在父母面前装坚强有意思吗?
反正我是无语至极。
如果她果断离婚,她自己会跟孔立夫幸福,曾荪亚能跟曹丽华幸福,多好啊,为什么她非要把曾荪亚抢过来?
破坏别人的感情,破坏不了自己还委屈,说曾荪亚没长大不懂事不是男人?
这什么逻辑?
把我气死了。
曹丽华死后,她突然就对曾荪亚态度坚决了(虽然我看得很解气),但是这边都打算跟他只是外面给他面子装夫妻进了院子各走各门、并且那边跟孔立夫有了约定之后,突然又转投曾荪亚的怀抱了?
对得起孔立夫吗?
如果她像一开始一样没给孔立夫任何承诺,孔立夫愿意等是他自己的事情,但她明明给了承诺,说反悔就反悔?
而且在明知道孔立夫喜欢自己、妹妹喜欢牛怀玉的情况下非要把两人凑成一对?
这哪是对那两人好,完全是为了抵消自己的内疚、成全自己的伟大,自私。
综上所述,这电视剧的逻辑真是奇葩,听说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了,看来我得去看原著才能洗清心里的恶心感。
最后,连央视改编名著都这么不尊敬原著,也怪不得那些个IP改编之后的剧没几个跟原著对得上了。
上梁都不正还指望下梁有多正吗。
改编得让人无语
杯具看多了人生都是苦的。
我是不喜欢这部剧的,每一个人都让我讨厌。剧情也看的气的要死。奈何以前下晚自习回来,我妈妈霸占电视没办法呀,也得跟着看,片尾曲却很喜欢。
现在我真是喜欢赵薇啊……
终于相信她不只是小燕子
赵薇演的姚木兰真的很棒,其他演员也很出彩
太他妈的难看了。
拉了些片段,也太不忠于原著了吧。。。
大学时看过小说原著,因为那时候还裹脑布,觉得还挺好看的。电视剧看了几集,太平淡无聊了。刚才又短视频看了下,绝了,又一版娘道简直是。林语堂设计木兰这种奇女子嫁给烂人被百般羞辱最后离婚也失败跟烂人共度一生是想说什么啊????
赵薇穿旗袍的样子太漂亮了~
小时候和爸妈看的剧,印象深刻而且觉得很好看。前段时间才看了原著,惊觉拍的这都是什么鬼,好歹也是名著,剧情改动都能理解,最重要的人物性格改的面目全非。重要事件张冠李戴,人物关系移花接木。本来给四星,扣一星给编剧。
改得太离谱了,非常之ft
没看完
话说这部拍的还是不错的,我爸妈的那个年纪喜欢这部的
唔,赵薇演的角色有很不错的感觉
1,红事要争,白事要抢,人间喜剧。2,最厉害的曾太,只有她能撑住门面;最蛮横的牛素云,献身救父倒有一丝忠孝;最绿茶婊的曹丽华,为子自尽亦有几分刚烈;姚木兰完美得不似人间物。3,仍然喜欢孔立夫多过曾荪亚,这世间所有的辜负,不是都能像木兰等来一个廉价的浪子回头金不换。4,京华烟云12钗。
实在喜欢不来赵薇版的京华烟云
纯粹以电视剧来看是部经典 只是情节脱离原著太多
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我喜欢这版.看完<京华烟云>,我才真正觉得赵薇不仅仅是那个小燕子了.长辈们的表演都特别精彩.胡可也不错~黄维德也不错.
傻逼剧傻逼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