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集《啊摇篮》热播,女主角海清饰演的丑子冈,这个角色给海清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为丑子冈首先是有真实原型,她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中央托儿所的所长,正是在她和保育员们的细心呵护之下,才能让众多儿童茁壮成长,在那个物资缺乏且前线战事吃紧的情况下,让一群孩子能够吃饱饭且健康都是难上加难的,丑子冈每一天都在面对各式各样的难题。
丑子冈与海清之前饰演的众多角色有很大不同。
在《心术》中海清饰演善良且憧憬爱情的美小护,在《女不强大天不容》中她饰演自信且学识丰富的郑雨晴,还有在《小欢喜》中她饰演执着且爱子如命的童文洁,之前的角色多数是现代都市丽人,虽然也有妈妈的角色,但都是心中只挂念自己孩子的妈妈。
这次饰演丑子冈,海清在形象上就彻底突破以往,因为时代背景是被日寇严密封锁的延安,食品和药品尤为短缺,剧中的丑子冈长期不洗头,基本不化妆,而且经常灰头土脸,和漂亮二字基本不沾边了。
但也就是这个形象,首先就是符合历史现实的,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朴素就是一种美。
并且丑子冈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什么时间捯饬自己?
改变外型只是塑造角色的第一步,发自内心去感受人物,然后从心出发去演绎这个角色,才能让角色鲜活起来。
海清演绎的丑子冈,在剧中时常就是出于一种疲倦的状态,可能就是第一集、第二集中的状态稍微神清气爽,到了丑子冈正式出任托儿所的所长之后,丑子冈几乎总是一脸倦容,睡眠不足,操心的事情太多,托儿所里的任何问题都要等着她来解决,所以这个角色在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紧张和疲惫的状态。
海清的表情是贴近角色状态的,剧中她不仅消瘦许多,而且眉宇间总是带着疲倦,但是一看见孩子们,马上就以饱满的精神去关爱孩子们。
海清完整把握住了丑子冈的精气神,演活了这个人物。
也可以想象,海清在戏里戏外都做足了功课,她的消瘦和倦容都不像是演出来的,应该是真的让自己累到同等的状态而呈现出来,她似乎也在感受着丑子冈当年的工作强度,力求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演妈妈,海清不是第一次,《小别离》《小欢喜》中的海清都饰演妈妈角色,《小欢喜》中她饰演高三学生方一凡的妈妈童文洁,是一位职场女性,刀子嘴豆腐心,看着一天到晚惹事的儿子,发起火来张嘴就是金句:“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我为什么要生你!
我吃饱了撑的!
”童文洁这段戏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因为很多妈妈就是这么怼人的。
孩子们总是惹事,妈妈们再好的脾气也很难控制住了。
现代都市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到了孩子高三阶段,生活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照顾孩子学习,还要兼顾养家糊口的工作。
所以童文洁的内心中只有老公和孩子,以及孩子的未来。
但是这一次的丑子冈可不是一两个孩子的母亲,作为托儿所的所长,她是几十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名女战士,在战争年代支撑一个托儿所的正常运转,她几乎是用上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在表演上,海清把握住了角色“朴实”特点,对待孩子们细心温柔,对待同志真诚耐心。
丑子冈心里装着整个托儿所的孩子,孩子们都叫她“丑妈妈”,这是一位伟大且真实的母亲,她的爱要分给托儿所的每个孩子,她的付出已经超越了普通人。
毫无疑问,丑子冈是一个极具深度的角色,她坚强且能独当一面,但她也有柔弱流泪之时。
有两场哭戏就颇见功力,比如在山坡上远望丈夫张静平的哭戏,那是丑子冈刚刚生下女儿的第二天,抱着孩子在山坡上望着自己丈夫张静平的羁押处(他被怀疑是特务),她大喊着丈夫的名字,还让丈夫给孩子取名。
张静平心怀愧疚,迟迟不肯出现。
丑子冈的焦急、心疼、挂念全都写在了脸上,虚弱的她,甚至连呼喊都没那么有底气。
从泪眼婆娑到止不住的泪水,海清让角色的情绪一点点地爆发出来,丑子冈的坚强和柔弱都在这里呈现了出来,成就了表演上的华彩时刻。
还有一场戏是丑子冈抱回了寄养的女儿亮亮,因为工作忙和没有奶水,丑子冈把女儿寄养在了老乡王二家,但是王二媳妇根本不好好喂养亮亮,把亮亮饿的皮包骨,托儿所的阿姨把亮亮抱了回去。
看着自己营养不良的女儿,丑子冈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两行热泪。
这一幕哭戏,海清的表演是内敛的,不像是在山坡上的哭戏是外放式的。
因为此时的丑子冈万分痛心,同时也有一份作为母亲没能照顾好女儿的自责,她此刻只想好好抱抱女儿,不想再过多苛责王二媳妇。
两场哭戏,情绪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内心波澜,海清对于角色情绪的把握可谓是精准到位。
从第22集开始,中央托儿所迎来了新的一批儿童,他们大多是在敌人的监狱中长大,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中,这群孩子和生人几乎没有办法正常交流。
孩子们抱有极高的警惕性,甚至还会想方设法逃跑,这可能也是丑子冈在托儿所中遇到最难带的一班孩子。
如何让这群孩子走入正常的生活,逐渐让他们走出过去的阴影,是丑子冈要面临的新难题,但相信百折不挠的丑子冈总会有办法。
演员塑造完成一个人物,是要等到一整部剧的播出完毕。
丑子冈这个角色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海清会如何演绎丑子冈接下来的工作和人生?
继续追剧。
崔汀/文
真的不错这部剧,演员的演技基本上都还挺在线,剧情带入感挺强,虽然也有不少毛病瑕疵,好在瑕不掩瑜,节奏叙事挺好的,不算拖沓,剧的服化造型是真好,造型指导是曾经参与过《甄嬛传》、《大秧歌》、《香蜜沉沉烬如霜》、《唐朝诡事录》等影视作品的陈敏正老师,剧中美术、置景、摄影、道具、配乐等方面也是非常不错的,全剧基本上都是实景还原拍摄,真的用心了。
每一集都很感动,从另一个角度让我看到了新中国成立的不容易…温情又坚韧…战争场面非常写实,是我看过的最真实的了…对于素素,有些意难平,陪丑妈妈一起从六个窑洞到马上要去北平,素素没有看到吹不灭的电灯,没有看到透亮的玻璃窗,没有参加开国大典,跟葛六斤一起回了延安变成了孩子王…也子给葛六斤撑伞那一幕让我梦回山河令,阿湘也是这么给温温撑伞的…最初周也得表情是好夸张,可能是要演出上海大小姐的矫情吧,越到后面演的越好…最心疼的是华北和囡囡,为什么囡囡不让李玉徳牺牲,自己却死了呢?
意难平啊…。
对于唐素素,王茜老师采访里也表示这个人物是制片人要求加进去的,就是一个反差人设,她的人物性格就是大家所公认的“浮夸、咋呼”,而且前期对她身世的铺垫,后面也更容易接受。
感谢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人员,让我了解了在那个年代,有一群妈妈保护了种花家的一群娃娃,守住了种花家的希望和明天。
长久以来,对海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媳妇”或“妈妈”的层面,毕竟《小欢喜》、《小别离》以及《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几部作品中,海清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人上头了,观众对她的印象也根深蒂固。
而随着电视剧《啊摇篮》的热播,海清的形象却有了颠覆式的创新,她是孩子们嘴里的“丑妈”,是保育员眼中的“丑所长”,海清演的丑子冈一角让观众见到了她不为人知的一面,没想到转型的海清居然可以这么拼。
丑子冈与海清以往出演的角色大相径庭,她是延安托儿所的所长,操持着整个托儿所的大事小情,从保育员的工作安排到心理疏导,从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到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从维护托儿所的安全稳定到让整个托儿所正常运转,托儿所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丑子冈的身影。
丑子冈的形象相当接地气,素面朝天,配合干练的短发,一身破旧且宽大的军装,背着旧军挎,踩着旧布鞋。
孩子闹肚子,她凑上前去闻粪便的气味,以确定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保育员闯了祸,她主动登门诚恳道歉,化干戈为玉帛;为了照顾好托儿所里的孩子,不惜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老乡家里寄养。
在海清不着痕迹的演绎下,一个尽职尽责的“丑妈妈”已然跃然荧屏,质朴的人物形象,粗犷的生活习惯,倔强的脾气秉性,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看得出来,海清在丑子冈这个角色的塑造上没少下功夫,且不停留在角色的外貌,而是从角色本身入手,将人物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抓实吃透,将人物本身与所处的时代相结合,与工作、生活、家庭的环境相吻合。
尤其是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把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犟得出奇等融为一体。
为了孩子敢去和院领导吵架,争个对错;对托儿所的工作相当上心,不光把家里的锅拿到托儿所,更是把自家的窑洞改成了托儿所;为了和新来的孩子打成一片,不惜带着孩子们一起“越狱”,成了地地道道的“孩子王”。
可以说,海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角色之中,沉浸在丑子冈的世界里,洗尽铅华的海清对角色的理解,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不少观众,对海清在《小欢喜》里的表现念念不忘。
尤其是她出演的童文洁,性格豪爽、言语犀利、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拐弯抹角,对儿子十分严厉,又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
而在《啊摇篮》中,海清则是进入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对细节的把握尤为严苛。
缴获的洋奶粉,先闻了闻味,接着又用手指头蘸了一点放进嘴里;掉在地上的鱼肝油舍不得扔,直接含在嘴里,等工作人员走了以后又吐到手中;给孩子们赊的蜂蜜,自己舍不得吃上半口,把留在瓶口上的那点用手指头摸了摸,放进嘴里咂了咂味……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如一块块拼图一般,拼凑出了丑子冈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
转型,是每个演员都会面临的难题,毕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去努力适应完全陌生的角色,这份决心不是谁都能下定的,新的角色也不是谁都可以驾驭的,转型失败了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啊摇篮》就是海清的转型之作,看着荧屏上不拘小节的她,似乎早已忘了她曾经精致的一面。
好演员就是这样,不光勇于挑战自我,更是勇于闯荡陌生的领域,像海清这样的演员,不光为角色而生,更是能驾驭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色。
一部《啊摇篮》,不光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岁月,重温延安托儿所的人和事,更是让观众见证了海清身上的无限可能,从《小欢喜》里精致的“童文洁”到《啊摇篮》中接地气的“丑妈妈”,转型成功的海清,也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即将与观众见面的电视剧《心居》中,海清将出演女主角冯晓琴,海清又将奉上怎样的精彩演出,塑造怎样的全新角色,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拭目以待。
几乎每个人的小时候都有那么几年时光,是在托儿所阿姨的看护下度过的,无忧无虑地玩耍,伴着蝉鸣午睡,饭菜和水果都是那么香甜。
可是没有人能想象到,抗战时期,延安保育院是如何在物资匮乏人手短缺、还要面临敌机轰炸的处境,在丑子冈的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差变好,办成了全中国最好的托儿所,又顶着枪林弹雨,把孩子们一个都不少的送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整个过程宛若传奇。
林柯执导,海清、李泽锋、周也、朱锐主演的电视剧《啊摇篮》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延安往事。
新鲜的题材和独特的视角,再加上诸多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加成,一开播就得到观众的青睐,特别是海清饰演的“丑妈妈”丑子冈,更是集进步女性的热忱与担当、为人母者的温婉与慈爱,以及好强不服输的个性、风风火火的做风于一身,令人过目难忘。
如果说丑子冈的功绩是在艰难中把一批孩子培养长大,那么她的魅力也在于从稚嫩到成熟的不断成长。
在创办托儿所的时候,她其实并没有多少育儿的“实战”经验,刚怀孕没多久,识字也不多,洋字码更是一个都不认识,当她为了上抗大接下傅院长的任务,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已从此成为延安乃至整个国家最优秀的摇篮守护者。
海清的表演依旧出色,没有落入以往同类题材功勋形象多半脸谱化的窠臼,不怕“出丑”和“犯错”,与龙槐生争执的戏码,她挺起孕肚一把揪住拦住这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既有旧女性的泼辣,也有新女性的果敢;还有轰炸过后,战士的腿炸断了,她操起扫帚就打唐素素,怒骂对方没有看好孩子,火爆脾气一点就着;与“挖墙角”的医生吵架,纵容手下质疑沈医生的疫苗,也展现了性格中争强好胜的因子。
丑子冈做的这些事显然是错的,至少可以说工作方法不对,不够科学,也不够成熟,但正是犯的这些“错”让人物有了饱满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看到她的一腔血忱,敢爱敢恨和勇于担当,而她也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并改正了这些“错”,演活了从不行到行,从不懂到懂的成长历程。
真实率性有烟火气本就是海清的表演特色之一,而这一次她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武器,比如说幽默,五嫂拿着一颗鱼肝油看,被医生说弄脏了要扔掉,她往嘴里一塞一仰脖就吃掉了,等人走出拿出来给五嫂说洗洗给孩子吃,眼神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得意,让观众忍俊不禁。
正是这些轻松有趣的小桥段,与整体悲情而又激昂的基调相得益彰,增强了《啊摇篮》的可看性,海清以这样时而沉重时而轻灵的表演,再度证明了自已是高效全能,宏大与平凡都能挑得起拿得下的好演员。
有趣的是,海清近几部剧的形象各不相同,《小欢喜》她是把职场与家庭重担一肩挑,温情又能干,把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和孩子教育梳理得井井有条,尽显都市女性的强大韧性,《安家》中的宫蓓蓓虽然只是单元人物,却把一位术业高超的女医师的生活处境演绎得淋漓尽致,获得广泛共鸣,《甜蜜》是顶着悲伤探索人生新风景的富家遗孀,强情节驾轻就熟,再往前数,《抹布女也有春天》《心术》《黎明之前》,乃至《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双面胶》,海清在情感剧、行业剧和谍战剧之间来去自如,充分展现了一个演员的厚度与可塑度。
品味完这些经典形象,再来看正在热播的《啊摇篮》,不难发现海清的演技太全面,可以驾驭各种不同风格和题材,剧中的丑子冈一开始遇到了各种各种的问题,却从不畏手畏脚,认定目标就勇往直前,然后不断磨砺和进步,不断修正错的,接纳新的和对的,所以才能一步一步,从青铜变成王者。
现在《啊摇篮》才刚刚播出不到十集,希望大家可以继续追剧,继续见证丑子冈的成长,欣赏海清的演技。
“媳妇”这个标签,海清真是一戴好多年。
从早期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到前两年热度颇高的《小欢喜》,海清对于“国民媳妇”这一形象似乎驾驭得越发得心应手。
尤其是海清在《小欢喜》中饰演的那个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童文洁,俨然一个典型的当代“中国式母亲”形象,道出了为人母的种种焦灼与忙碌,欣慰与幸福。
这一次,即将迎来大结局的抗战剧《啊摇篮》,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海清是如何大胆地推翻自己的定型标签、勇敢地颠覆自己的以往形象的。
在《啊摇篮》中饰演女主角丑子冈的海清,从始至终在全剧贡献了几乎是“素面朝天”的实力演技。
当褪去繁复的妆容和华丽的衣衫,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有理想并愿意为之坚持、有信念并懂得付诸奋斗的进步女青年。
被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亲切称呼为“丑妈妈”的丑子冈,恰恰有着一颗最美丽、最善良的红热的心。
《啊摇篮》故事进展到收尾部分,剧情因此也充斥着难以预料、悲欣交集的跌宕感。
然而,海清饰演的丑子冈就像是风雨飘摇中的一条船,始终坚定不移地劈波斩浪,驶向充满光明的前方。
在《啊摇篮》第35集,梁国欣带着小刘老师兴冲冲地来到沈元晖和丑子冈面前,希望她们能够支持自己结婚,没想到丑子冈却一口回绝了。
直到后来,作为观众的我们才和梁国欣一起理解了丑子冈的良苦用心:接手保育院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被儿女情长所牵绊。
丑子冈明面上是拒绝,实际上是考验,考验梁国欣将来能否以大局为重。
海清精准呈现出来了丑子冈审时度势的缜密心思,在抗战前线捷报频传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头脑冷静,实在令人敬佩。
其中一处令人难忘的演技细节,正是丑子冈过于坚定的回绝,这一反常情绪恰恰表明了丑子冈的内心所想并没那么简单,这一看似微小的细节,实际上为后续剧情悄然埋下了伏笔。
在韩桂馨和李银桥的婚礼仪式上,丑子冈几度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一边喝酒一边对众人倾诉衷肠,这也是《啊摇篮》中相当动人的一处场面:丑子冈对所有人一一道歉,认为自己为了当好一个认真尽责的“丑妈妈”,让其他保育员都受了不少委屈。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海清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这样一点:丑子冈的真情流露其实是一种心怀责任感的体现。
丑子冈不仅是孩子们的“丑妈妈”,也是保育员们的“丑妈妈”。
在这段剧情中,观众很明显能够感觉到,丑子冈前期较显严厉的形象与此时此刻的柔软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足以看出海清对丑子冈的情绪把控已经达到了驾轻就熟的程度,如此才能深入内心,打动人心。
抗战剧《啊摇篮》不仅让海清大胆摘掉“媳妇”标签,成功突破在观众心中的刻板印象,而且海清也通过实力演绎丑子冈这一真实历史人物,真切还原了一个有情有义有责任感的“丑妈妈”。
作为一名演员,能够突破原有的既定形象,乃至扭转观众的第一印象,应该说是相当困难的。
不得不说,这一次,海清在历史正剧《啊摇篮》中,一方面凭借实力演技和出彩表现演活了“丑妈妈”丑子冈,另一方面也力挽狂澜,成功实现了在形象上的转型与创新。
《啊!
摇篮》官宣定档,“花与叶”版预告紧随其后。
“革命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千千万万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 林柯导演,王茜、海清 、李泽锋 等主演的电视剧《啊摇篮》定档2021年5月4日开播。
该剧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为了保护革命后代,在延安成立托儿所,丑子冈(海清饰)临危受命,带领一众革命工作者开启保育革命后代的传奇一生。
《啊!
摇篮》自5月4日起每晚19点30 ,北京卫视、 东方卫视、 广东卫视三台同时上星播出,优爱腾同步上线。
首先,三星给本剧,外加一星给剧中讲述的这段历史,这段特殊的时期和那群人应该被大家所知道。
大多数主角配角演技还是在线的。
其次,很高兴电视剧呈现出当年艰苦的条件和环境,没有浓妆艳抹没有时装秀。
说句实话,周也在剧中的角色和演技,和她在《山河令》里面一点区别都没有,连表情都没变。
在镜头前感觉从上到下都一直在晃,特别的出戏。
真的不知道和她配戏的其他演员(其中还有一些老戏骨)有什么感受。
好好的一部戏,因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出戏太多,有些情节干脆没有办法看。
实话实说,并没有抹黑谁的意思。
《啊,摇篮》,是近些年主旋律建设以来最有温度的好剧之一。
最早抱有期待即是觉得这个题材会展现出苦难历史中的一个温暖角落。
结果更超过期望。
电视剧真的打造还原了一个温暖的“家”,这种家的温暖直接穿透年代,慰藉到荧屏前的观众。
没有为一部影视作品流过这么多眼泪。
每集结束时一张老照片定格,然后就是一些当年托儿所的孩子或阿姨的访谈回忆,光影造梦与真实记录交错。
各自有催泪力量。
前天更新的剧集结尾有一段杨勇将军儿子杨小平的采访,讲到当时从延安撤离,父亲把两岁半的他托付给胡耀邦,胡到处凑钱买了一头驴,把他驮送了出去,而把自己儿子丢在了延安。
“他再也没有钱买第二头驴啦……”直接随着镜头中这位老人又泪崩了。
这部剧也是一部非类型意义的女性题材作品。
母性光辉是最强烈的。
也不掩盖母性之外的女性独立意识。
素素赌气要嫁给一位老干部上前线时,除了对婚姻严肃意义考虑的规劝外,丑所长直接怼她“你能做什么?
你还没上前线,就怀孕,生孩子,生了是你带还是我们带?
”在保育院的情境里,这几句话格外有力。
当然,更多的是集体情感,在一个主要以女性为主导和主体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情谊日益的深重,集体的归属感,家人般的情感依赖,都感受真切,仿佛自己也真实处在其中一般。
孩子们当然是主角,面对如此庞大的孩子群像刻画,且大多是历史真实人物。
这部剧做到很难得的程度,每个孩子都演得很可感,成长轨迹很明显。
演出了不同经历下的苦涩、对爱的渴望和拥抱,还有最本来的善良童真。
每个孩子都特别可爱,与他们背后的幸运与不幸一起,留下感动。
在孤独弥散和越发自我风气的今天,这部剧真是可贵的礼物。
对艰苦岁月的回望,革命精神的洗礼。
母性的光辉,集体的温暖,与更多人伦人性的朴素情感。
真的够慰藉人。
也唤起对生命温暖的追寻。
看过电影版《啊摇篮》的估计都是40往上了,对于那段历史现在的很多人并不了解。
所以电视剧版的《啊摇篮》还是很吸引我的。
这部电视剧启动其实是在2008年前后,采访了很多延安保育员的人员和孩子,但是,的确,这样一个影视项目很难拿到投资,因为题材太不吸引人了。
我们在每一集电视剧最后看到的采访画面,很多保育员和孩子都已经不在了。
没能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是个遗憾。
一个影视项目,诚意有了,资金也有了,但是这个剧本在编写上可能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所以设立了素素这个虚构的人物,一些缺点和失误都由她来承担了,这也导致这个人物并不太招人喜欢。
演员虽然大牌不多,但是演技都是在线的,可是因为题材还有缺少关注,也导致到了现在都没有评分,虽然电视剧情节上有些拖沓,但是还是拍出了那个年代的艰苦和苦中作乐,最后在解放的北平孩子们站在一起的时候,也很感动。
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虽然没有评分,不是爆款,但是记录一段逝去的历史,应该说是一部有价值的电视剧。
《啊,摇篮》这部视角独特的剧集,自开播便话题度奇高,不光讲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而且少有的聚焦抗战和战略转移时期的革命女性,更因为剧中托儿所里那些沉甸甸的名字让这部剧充满“重量”,而在这一众名字的背后,海清饰演的“丑妈妈”却让这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情怀和感恩。
看看第一批7名入托儿所的孩子的名单,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革命人士的后代,要做这些革命后代的“丑妈妈”,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在剧情中也不难看出,丑子冈为之付出巨大努力,而要塑造“丑妈妈”就更需要具象的表现人物,海清的出色表演正是在这些细节中体现了出来,不但具备真实感,更因为情感的真挚显得自然。
首先真实来自形象上的设计,剧中海清为了表现出高原曝晒以及当时人们营养不良的状况,不但发色偏黄,而且时常凌乱,体现出人物的奔波感;就连穿衣服也是带着隐藏戏份的,大多数时候,海清是没有一件合身衣服的,而且总是敞开外套的衣扣,一方面是因为怀孕大肚子,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物资短缺,没有更合适的衣服,后面开始战略转移,换上了新军装,整个人立刻显得特别规整特别干练。
海清将这些外在的因素和表演的细节内容相结合,做到了人物令人信服的形象特征。
形象上的细节让人物更加的真实,而情感上的真实,才是人物和观众达成共鸣的地方,海清在剧中的表现,令人深刻感受到她对角色驾驭的实力,比如对待老公,既有娇嗔刁蛮湘妹子泼辣的一面,又有女性温柔豁达坚韧聪慧的一面,洗脚盆说端走就端走,炕说不让上就不让上,一边讲道理一边软硬兼施,每次“取胜”眉眼里都带着幸福的微笑。
除了形象和情绪的刻画,海清的塑造还有这个人物“千人千面”的魅力——对待同事领导时,海清表现出那种雷厉风行和机智灵活的一面,一个萝卜送出去等签好字就赶紧把剩下的半个拿走,这可不光是“脸皮厚”就可以办到的,更表现出了角色人际关系的良好;而对待饿狼时的沉着冷静则让人看到她勇敢无畏的一面,不论是敲饭缸子还是拿火把,这都是胆色的具体表现。
在对待从敌区监狱解救出来的孩子们时,海清则表现出人物善感而温柔的内心,因为长期监狱生活,这些孩子对他人表现出了巨大的敌意和不信任感,如何化解他们的心结,就需要策略和方法,“丑妈妈”的方法是先用暗号接头的方式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再拿出毛主席的签字获得孩子更进一步的信任,然后带领他们“偷”回苹果,这里面海清一会儿偷偷摸摸,一会儿煞有其事,一会儿连哄带骗,一会儿又深情款款,一会儿又泪流满面……就连看孩子的眼神,也会随着事件的不同,而变换眼中的神情,表演令人信服。
海清把“丑妈妈”种种性格特征通过真实具体的细节,展现给观众,也让观众从她的笑容、眼泪、焦急、欣喜等等情绪中,看到这个人物身上的情与美。
这个剧情挺无聊的~有点看不进去。
开头几集当成喜剧看挺上头的。片尾比剧催泪,真实的历史永远更容易让人心里生出涟漪。
太尬了……就算是任务片,剧组能不能认真点……
我们每个人都坚信,等胜利那天,我们会再见面的。
因为周也来看的,确实没有外面说得演技那么吓人。作为献礼剧可看性还是不错的,而且聚焦在女战士们的身上。那个年代大家的质朴和劳动,凝聚一心的力量很动人。可惜整体还是没有太精细打磨,讲故事比较流于表面了。
一部催人泪下的献党一百周年好片 催人泪下 那些无数个岁月里人们的抗战故事 一个个感人又真实的情节 一个个牺牲在战场上英勇的同志们 都要铭记和感恩!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过去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才走到这一步的,多么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和担当复兴的伟大使命!
真实与drama并存。
看了4集,剧情无聊节奏慢,周也的演技是真的尴尬
没有演技却有一堆营销,全网好女儿,是个废物。
既然都是建党百年的献礼片了,能不能比平时的横店水平高一点呢?至于周也,美是真的美,演技烂也是真的烂。《少年的你》里是贡献了95后小花的顶级水准,但现在确实是原形毕露了。
虽然是真实历史。表演不够。海清用力过猛。那个周也完全不在线。
第一集就怼上海人,我呸
请海清专注婆媳家庭妇女剧
周也表演也太做作 开拍前去体验下生活就那么难嘛 看来少年的你里面是本色出演
素素真的跟刚来延安的时候不一样了,跟丑子冈说要重建延安托儿所时那坚定的眼神,突然有点打动我。
就想看看也子表情包…
只要周也一叽叽喳喳我就脑仁子疼。全剧最拉胯的就是她。
周也演的什么玩意儿,她在电视剧里多出现一秒,我的眼睛耳朵就多受一份罪。资本能不能别塞这种资源咖在主流电视剧里镀金了。
和平年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周也那些动图就算了,为什么海清也……演得跟童文杰有区别吗?真的有点套路化。而且这地地道道的北方普通话,说是湖南堂客,在骗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