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电云之下,雪原七思(港),电子云(台),Under Electric Clouds,Pod elektricheskimi oblakami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语言:俄语年份:2015
简介: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详细 >
看不懂
3.5 解体情结
7.4 片子野心很大,试图用片段式的拼贴来展现俄罗斯的过去当代和将来,不过这个目标太大了,这样拍很难达到效果,片段之间没有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到最后只是变成了马利克式的喃喃呓语。
不在我取向
8.9。俄国的幻想史诗
这是献给末日世界的悲歌吗?尽管影片的情节杂乱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观影时却被忧郁和凄凉笼罩。幸好最后一段女主人和小女孩合力拉着木马前进,才让人感觉一丝希望。其实这样的电影你是不需要搞清楚情节的,只需被导演的情绪带领着慢慢往前走就是了。
我只看懂了一段对白。妹妹问哥哥:有没有纯粹的爱。哥哥说:我和xxx就是纯粹的爱。豆瓣上的评论看的我觉得自己是个脑残啊,你们怎么看出宏大叙事波云诡谲的?苏联解体后的一百年?what?我要回火星了。看到ch5的时候我已经绝望了……
气氛还是不错的,如梦似幻。但作为一部时长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实在有故弄玄虚之嫌。
回头再看,这才是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百年强国梦
雕像即使腐朽,仍然是神
哦嚯!典型的柴油朋克,软科幻,让人想起两部电影《大气层消失》《黑炮事件》。同样是工业化背景下荒诞的自嘲,前者是儿童与成人视角,这边内核更像来自青少年的发问。“我躺着,无法理解时代,我思考多面的世界,就算知道也纯属偶然。”时代依赖秩序、全球化的建立,人们却又因为高速发展的便利而失去自我。大篇幅的对话基本都围绕着儿时的过往与现实景象对比,把人比作软体动物和分子,城市笼罩在迷雾之中,摩托车飞驰而过,有种阿基拉的反叛与韧性。(缺少后朋乐实在可惜......)某种程度影片很像本市的倒转世界,谈论新建筑、政客换代、连锁店、旧书和遗址,宁静沉寂的巨大建筑,人们乖僻而又冷静的前进着。
掉的书袋有点多,得消化消化。虽然给人一种很容易模仿的感觉,但依旧不可避免地喜欢。
2019.06.18,上海SFC上影(上海影城店),叶新代。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电影的魅力就是时间刻度的不稳定性。我看看睡睡醒醒看看,138分钟的电影感觉看了4个小时。文艺片表达的不是行为,而是一种情绪。虽然这部电影艰涩,但仍能在表象的隐喻、舞台化的调度和精密的摄影风格中感受到一种虚无的情绪。最喜欢第三章节,一个律师对过去的梦境。
充满政治、历史隐喻的七段式故事,刚开始一头雾水,故事与故事的联系要慢慢才能明了,表达的主题也随之明晰。俄罗斯电影的确是受塔科夫斯基影响较大,那么缓慢,那么深层
又一部让我思考起演员演戏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说什么吗的片子,但是看他们演的还挺认真的。cue了一堆文学艺术大师,放置了一堆视觉符号,然后我就看到郭德纲学俄语,郭德纲开推土车压死人,和其他一些旧时代新时代中国人不买东西日本人爱买东西非法移民最英勇之类有的没的…说装逼空洞不说人话吧,又挺喜欢第三章的,地产律师重复的梦,梦回苏联解体前夕,对话早故并且被遗忘的童年小伙伴,“-除了你没人会梦见我,没人记得我”“-但我会梦见你,每晚都会来找你”竟然有点鼻子酸。
好難看啊我去 一些場景是美的有詩意的 但這劇情能說人話嗎?以為靠近文學就自由了嗎?代入感極差以至於我一不小心看起了自己的vlog一看就是2h…
“你在马戏团工作吗” “不 我是副博士”立意蛮好 熟悉的芬兰湾 各种明明白白的隐喻 但真的很久没看过这么装腔作势的电影了 扁平突兀的配音让对话没有丝毫临场感 飞来的句子和想法 自顾自地说 为了说而说 当然可以解释为疏离独白呓语之类 总之看得十分煎熬
七个预言也好,七种缺失也好,看的时候努力的理解了,后面努力的圆融了。但是剧情糊的像是闹饥荒,表达手法就像是埋在俄罗斯大面积冻土下的一颗过期土豆。看,我这么形容好懂多了,就是字面意思。不要比老塔,说人话才是大师。可能说的是所谓科幻未来的人话,哲学,神学。但是抱歉我没文化。:)
摄影和场景设计太美了。主题不难懂,但信息量太大,表达又晦涩,导致门槛儿略高。
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