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惊雷》:英雄的活法刘强爱电影《大地惊雷》的片尾曲《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是唯一一首让我一听鼻子就发酸的歌曲,并不是因为我英语多好能听懂歌词,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一听见这个旋律,就想起结尾年老的玛蒂为考伯恩扫墓独自离去的身影。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通过结尾一下提升整部影片情感冲击力的叙事手法。
假如影片结束于玛蒂被救,考伯恩离开,并不妨碍它依旧是一部出色的讲述英雄故事的电影,英雄塑造并未流于高大全或救赎的俗套,人物够丰满,情节够曲折,高潮以一敌四尽显英雄本色,玛蒂与考伯恩的互相激励与扶持也让英雄的“养成”合情合理,只是,这样就会浪费掉这个故事更大的价值。
二十五年后,玛蒂去探望因年老体弱只能去做牛仔演员的考伯恩,可考伯恩已于三天前去世,玛蒂将她的遗体运回自己的老家,埋葬在家族墓园里,每年都去祭扫。
回顾影片之前的内容,从报父仇的角度来说,考伯恩对玛蒂的恩情并不算大——仇人切尼是玛蒂自己碰上的,自己杀掉的,在这个过程中,那个给了切尼一枪托的德州骑警拉博夫的贡献反倒更大更直接;从玛蒂被蛇咬,考伯恩带着她拼命赶往医生家的角度说,这样的选择与努力,也不算艰难,很大概率一般人都会这么做。
那玛蒂为何要待考伯恩如家人呢?
两个字——敬仰。
找到切尼后,考伯恩是没有必要与恶匪奈德一伙决一死战的,无论是常识,还是拉博夫受伤的前车之鉴,考伯恩完全找得出正当理由做一次怂人,而且玛蒂的杀父之仇也能报了,不会有人怪罪他放走恶匪。
但考伯恩没有认怂,作为联邦警察,他勇敢地冲向那帮坏人,义无反顾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一切,玛蒂都看在眼里,对怀揣强烈正义感的她,震撼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也能解释玛蒂日后没有嫁人的心理原因——见识过这样优秀的男人,哪能看得上普通的男人呢?
综上,玛蒂对考伯恩的敬仰,并非因为自己个人的原因,而是和我们旁观者一样,只因为考伯恩本身的英雄行为,这就让她的敬仰具有了更大更客观的分量,也让考伯恩之后英雄迟暮的生活更显悲情。
光环终会褪去,欢呼终会沉寂,事迹终会湮灭,而苦涩的人生还要继续,这就是活下来的英雄所要经历的宿命。
可是,一人铭记,便是不朽。
在有关萝莉和大叔的电影中,很少有像《大地惊雷》中这位14岁的萝莉一样不可爱。
这位14岁的女孩女生男相,一出场即要面对父亲的尸体,而她说的第一句竟然是“为什么丧葬费要50美元那多么?
”紧接着她吩咐家里的仆人,告诉我妈,我没回来前什么文件都不要签,我要留在这里处理后事。
她到这个陌生地方的第一夜,是睡在停尸房,住宿费算在50美元丧葬费里面。
太酷了,这哪里是14岁的萝莉,这分明是饱蘸世事的一家之主,少年老成、情感内敛、精明老道,在与马场商人的两次谈判中,14岁的Mattie Ross再次证明了她精明本色,谁要把她看成14岁的小孩,那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萝莉貌大叔心也许可以在少年时占些便宜,但太早爬上人生的顶峰也未见得是好事,她已经具备了日后生活所需的一切能力,并为即将到来的高潮做好了准备,但在高潮之后,在可以预见的人生下降缓坡中,萦绕于心的只有对顶峰的回忆,多少还是有些无趣。
影片《大地惊雷》就是在从人生顶峰走下来的Mattie Ross的回忆中展开的,注定了这个故事不会是个西部童话故事。
当她说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代价的时候,其实已经奠定的影片的基调,而决不是仅仅指杀人凶手Chaney一个人不会逍遥法外。
Chaney当然付出了代价,最终被Mattie亲手射杀。
Chaney在射杀别人的时候,应该相当清楚自己的命运,等待他的不是曝尸荒野就是吊死绞架,不过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因此当Mattie用忽悠别的匪徒的小伎俩,和他鬼扯帮他找个好律师的时候,Chaney立刻变得怒不可遏,上来要掐死Mattie。
相比起Chaney,被刀插中心脏死在小木屋里的Moon显然还不知道自己加入匪帮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命运,甚至死前还幻想能被安葬。
不过命运可不管你明白或者不明白,Moon这个不坚定的匪徒和其他匪徒的下场并没有两样——被曝尸荒野,Rooster Cogburn大叔嘲讽道,如果他想被体面的安葬,最好选择夏天被杀。
德州骑警LaBoeuf选择做个赏金猎人,不惜从德州追踪至此,LaBoeuf要的不是什么正义,要的是钱。
LaBoeuf认为自己枪法不错,这钱挣的容易,何况还有熟悉当地地形的Rooster帮忙。
可惜LaBoeuf没想到自己装西部高手的言行不仅惹恼了Rooster,还让他差点连小命也丢了,最终付出了三颗牙齿和肩胛骨贯穿伤的代价。
最终LaBoeuf大约没能挣到这份想来很容易的钱,不过他的枪法经受住了考验,这也算是平衡他动辄就喊出再见的脆弱决心吧。
Rooster Cogbur大叔也以赏金猎人为职业,在小镇上赏金猎手里以难缠著称,小镇警长介绍他的时候几乎一个好词也没有。
他在小镇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酒馆和厕所,以及挂满香肠和风干鸭子的中国人食品仓库,他在法庭上的表现也实在不能用精彩来形容,被对方律师询问的推翻自己之前的证词应该是证人的大忌。
这一切都表明了Rooster大叔不属于这里,Rooster的天地是过了河的荒蛮之地,两战击毙七个匪徒,有谋略有胆识也有耐心,同时还有免费的威士忌,这能带给他无限精力,在这里他就是西部之王。
Rooster大叔选择了西部生活,可惜西部时代却比他的脚步走的更快。
Rooster还没完全老去,西部时代的生活却只能在巡演剧团中见到了,这个选择留给Rooster大叔的,仅剩下郁郁寡欢和长期野外生活的病痛肢体。
至于Mattie,她在14岁的时候完成了别人一生未必能够完成的壮举——亲手击毙杀父仇人,不过Mattie做出这个选择可能没料到要付出这样的代价:自己的一条手臂,自己挚爱的小马驹,以及以后的婚姻生活。
所以Mattie中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开篇就说出了没什么都没有代价的,一切都是如此,除了上帝的恩赐。
这是科恩兄弟相对于约翰韦恩版《大地惊雷》所做的巨大改动,这种改动让这个故事更加西部化,而不再是原来勇警长智擒四匪徒的西部童话。
很多人看完《大地惊雷》后认为科恩兄弟的这部电影不够科恩化,我揣测话外之意其实是这部电影因关联系过于明显,对人生荒谬性展示不够。
其实影片中两个闲来之笔还是相当科恩化的,尤其是小女孩mattie爬上树去放下吊在高处的尸体一段,分外出彩。
当你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爬到树上去,隔断绳子放下尸体的时,你当然寄望你的努力能够给你想做的事情带来帮助,也许是杀人凶手Chaney呢,可惜不是,也许是Rooster大叔认识的人,能带来一些消息,可惜并不认识,这是个纯粹的陌生人,你冒了风险做的却是对你目标完全无效的劳动,不过是促成了印第安人的一笔尸体买卖,以及给牙医提供了一副牙齿。
这种无奈在后面与熊人相遇的场面再次展现。
你以为要与跟踪者面对面了,结果来的却是一个不相干的牙医。
事实上,这两个新加入的场景,一方面展示了科恩兄弟招牌式的幽默,令这部影片的因果效应不那么明显,另一方面也让这个西部场景更加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匆匆而过的路人让西部世界更加广阔和真实可信,而不再仅仅是就存活着三个追踪者和八个匪徒的小戏剧世界。
其实看电影也是有代价的,赌出生命中的两个小时,换来一段不同的际遇故事,还好科恩兄弟版的《大地惊雷》不仅表演出彩,摄影和打光也都十分精致,这个代价花的值。
说真的,一开始看完了并不觉得好。
就觉得挺正常的。
随后,问题出来了。
我看完了就开始想起那些画面来。
火车的,森林的,雪地的,尸体的。
野外的营地,骑马泅水,披着熊皮的人。
不是一回两回,而是会不断的出现。。
但是这些画面虽然会出现,可我又不能记得特别清楚。
于是就会想,那个画面真的是这样的么?
其实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我又看了一遍。
觉得真的很好看。
这些事情发生在大概9个月前。
而现在。
我是感觉到力量。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
可能是狗熊德鲁伊的力量。
可能是独眼龙双枪杀四匪的力量。
反正我产生了这样虚幻的感觉。
一种好像火山喷发出来冲开大气层然后在月球边上开花的感觉。。
一种Hard and Bold的感觉。
于是我又想再看一遍了。。。。
那个老乘警的人生原本毫无色彩,百无聊赖地打发日子。
刁口烟蹲厕所就算是一种享受了。
可女孩子的那种突如其来的要做他的雇主,那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冲劲,点燃了老乘警生命的靓丽火焰。
尤其是那女孩骑马渡河追逐而来,征服了这个老乘警的心。
最后,星河月下独马长途远奔,为了拯救这个女孩的生命,他竭尽了全力。
然后,离开孤独地老死。
其实,他深爱着女孩。
只不过在那个时代他的爱是难于启齿的。
女孩用一辈子的单身回报了他的深爱。
那种深沉的爱如同大地深处的惊雷,激越无比却悄无声息。
大音希声!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归宿,为的是完成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小女孩为了报父亲被杀之仇,警官为了逮住罪大恶极的祸首,德州突击队员为了不菲的酬金,不同的目标却让他们汇上了同一条小径,命运让他们在选择的路上被选择。
所有的人情不过是顺带捎上的闲言碎语,像说话时嘴里吐出的沫子,不堪一击,消失于无形。
但这捎上的人情却成就了一个故事,一股点燃世间融化冰雪的温暖。
我们本不曾为谁,时间殆尽,人事进退,到了最后,我们会发现原来一切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大树扎根于土地,盘结错综的根系布满每一个可以延伸到的角落,为的是吸进每一滴可以利用的水源供养自己的成长,却不知也滋润了一方大地,绿草丛生,繁花盛开,结满果子的枝丫上挂着的鸟巢,还有那树荫下避热解暑的孩子。
谁说树只是为了自己,捎上的人情描绘出了一幅未曾预想的图景,尽管那不是它的目的,但那却是它最好的归宿。
那个固执的老牛仔,那个自以为是的德州突击队员,那个干练勇敢的小女孩,还有那柔美里混着刚烈的旋律,科恩的黑色幽默再也不盛气凌人般杀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无可奈何,只不过变成一点能引人打一个喷嚏的胡椒粉洒在了大块的起司上,那诱人的香气柔缓地爬升,透着温婉朦胧以至于无法捕捉的情感,看不太清,闻进鼻里,却引得全身上下只可意会的共鸣膨胀。
不能说结尾的每个人都达到了自己孤注追寻的目的,但他们却找到了自己不愿触碰却一直在追寻着的答案。
小女孩的复仇变成了二十五年后的一次感恩,德州突击队员傲然凌厉的“再见”变成了由心而语的“后会有期”,警官替天行道的斩恶除奸变成了对一面之缘奋不顾身的挽救。
人情不是什么偶然,那是因为我们在生活里总要碰到,人情背后也不必然隐藏着一段深邃不可测的用意,那只不过是一段简单到能让人倒背如流的故事,却因为我们用耳倾听用心领会而变得精彩非凡。
小女孩骑马过河时那股韧劲,唤起了独眼胖老头内心的刚强,他跨在马背上,在杂草丛生的荒原上面朝四个对手仍旧一往直前,马蹄狠狠踏在堆满沙砾的尘土上,一骑绝尘而动人魂魄,手里握着卡宾枪的德州小伙在那一刻仿佛也看到了在四百码外即将发生的奇迹,他闭上一只眼,轻轻扣动了扳机,这一声,响彻云际。
在这之前,是毫无瓜葛的陌生人,在这之后,却是以心相交的陌生人,来去往复,其实大家互相并不深知相熟,但那种感觉,就像骑马在余辉中奔进,想起就热血腾沸,想起就感人落泪。
《大地惊雷》以大篇幅展开故事为主,几乎沉迷似的关注现实细节,而且大部分涉及杀戮,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在其个人活动中显露(例如塑造出一个影史经典形象-没有感情的职业杀手“奇古尔”)的《老无所依》可以拍出如此感性如此真实的致郁仿佛连同心灵般的《醉乡民谣》可以拍出轻松愉悦的喜剧片《影子大亨》又可以拍出影响影史的完全不同于犯罪片刻板印象的犯罪片《冰血暴》能拍出私影史 黑色电影最佳之一的,仿佛如加缪《局外人》一般的神作《缺席的人》,也可以不用意识流通俗版《八部半》,精神分析+悬疑的神作《巴顿·芬克》再加上今天所看的往往不同科恩兄弟以前的犯罪动作片那般写实,人物的笨拙,而是英雄主义的带有点点诗意非常温馨的的西部片《大地惊雷》
科恩兄弟回到了2000年前,甚至走得比[逃狱三王]还要远,它站在[严肃的人]、[老无所依](也许还有[缺席的人])的反面,给出了坚定而温暖的答案。
不是审判的龙卷风和电话铃,而是[老无所依]预言的,站在黑暗与寒冷尽头的父亲,手持号角做成的火把——在考格本把中毒的女孩送达目的后,他冲着印第安人的木屋鸣枪呼救。
飘着雪花的夜里,提灯的人影站在那儿,一个美妙的定格,一个天赐的巧合对了,雪和夜,几乎无法在约翰·韦恩版的[大地惊雷]中看到,科恩需要它们,就如同他们需要让14岁的小女孩为父报仇一样,否则,只不过又是个老套的西部故事。
所以,德州骑警的戏份少了,因为这是女孩的朝圣路,她必须睡在三具死尸中间,忍受同床妇人送来的呼噜和抢走的被子,她要爬到十几米高的树上锯断绳子,站在亡命之徒的头顶堵住烟囱,她要忍受疤脸钱尼的匕首,骷髅与毒蛇带来的恐惧,以及——与原版最大的区别——因中毒而不得不截断的左臂。
一种信念支撑着她,如她所说:“你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付出代价。
”更重要的,一种力量护佑着她,有时候,这力量出现在科恩的片子中,被称为偶然。
突袭匪帮失败后,考格本和德州骑警知道,他们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然后,在女孩取水时,偶然实现了承诺,“将仇敌交在你的手中”。
人能掌控的事情很少,但偶然未必是偶然,可能只是文明未及之地,数不清的迷信的一种当德州骑警在400码外开枪前,他轻轻说了一句:“Oh lord”片尾曲叫《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一首19世纪的赞美诗,可译成“依靠于永恒的臂膀”,“Everlasting Arms”出自<申命记>33:27 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
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
(The eternal God is thy refuge, and underneath are the everlasting arms)这真是适合圣诞档的片子,不过,现在的scr版本很次,谨慎不推荐附片尾曲歌词,中文翻译很常见很肉麻,就不转了What a fellowship, what a joy divine,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What a blessedness, what a peace is mine,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Leaning, leaning,Safe and secure from all alarms;Leaning, leaning,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Oh, how sweet to walk in this pilgrim way,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Oh, how bright the path grows from day to day,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Leaning, leaning,Safe and secure from all alarms;Leaning, leaning,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What have I to dread, what have I to fear,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I have blessed peace with my Lord so near,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Leaning, leaning,Safe and secure from all alarms;Leaning, leaning,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
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上,在欧洲首映的《大地惊雷》大受欢迎。
一年前,很少有人会觉得,科恩兄弟翻拍《大地惊雷》是个明智举动。
一般说来,选择翻拍等于自取其短。
若不是奔着票房大卖,当真也高明不到哪去。
毕竟,现在的电影虽然还是流行干翻所有人,但主人公不再是一人一枪一马,而是足以组成正义同盟的超级英雄系列。
由于老版的成功事实,科恩兄弟自然不能说是化腐朽为神奇,然而新版《大地惊雷》还是让多数人喜出望外了。
这个年代不仅缺乏西部片,更缺乏适合它生存的土壤。
《大地惊雷》不仅捍卫了生命的尊严,更是重新捍卫了这个独特类型的价值。
所谓的生命尊严,其实就是小姑娘的开场独白。
凶手杀死父亲,她选择为父亲复仇。
杀人者偿命,而复仇是最原始的正义——同时也是要有代价的,比如搭上性命。
小姑娘认为警长是个真正勇敢的人,她信任警长,警长就必须捍卫它。
当小姑娘危在旦夕,警长快马加鞭,星夜兼程,为的固然是救人本身,其实还有一点,在这个以勇气为筹码的交易中,没有小姑娘的见证是不行的。
一路上,小姑娘更像在观察学习,最后得以真正的长大成人。
这个女孩的心理所想早早超越了同龄人,无法以寻常人的眼光来看待。
她的复仇过程不太具有快感,刚解除完一场危机,又一场危机旋即降至。
即便是解决了终极任务,她又坠入到了昏迷当中。
成年后的她依然坚韧,却对生活表现得很冷感。
她不是卖萌萝莉更不是女权主义者,新版让她的外形更加粗放,很难跟娇小软弱联系在一起。
《大地惊雷》并没有泄私愤,转而替观众寻找一种情感出口,它更多是在讲“法”。
西部世界尚未确立完整的规则法制,它露出了法律以外的空白地带。
哪怕小姑娘十分不利,她嘴里说的,还是那一套“美国式的东西”,这经常也是现代西部片的价值核心。
老版的西部风光有如漂亮的明信片,相比之下,新版《大地惊雷》在高超摄影技术的配合下,突出了夜景和复杂多变的天气,环境更见恶劣。
这种设置改变既是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同时又让人物命运陡然凶险,像警长和骑警互救了对方一次。
仅从主线来分析,《大地惊雷》其实是一老掉牙的故事。
新版确立了小姑娘的主角存在,她娓娓道来,以讲述者出现。
影片还强化了骑警的作用,他穿针引线,左右了大局。
倚重的警长一角同样没有失色,英雄主义被弱化,小细节上的动刀更见功力。
布里吉斯不仅把舌头绕得复杂,人物性格本身更见深度。
同是去年的风头人物,看看《青蜂侠》里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Christoph Waltz),此君不仅被毁,更是被浪费了。
对科恩兄弟来说,当《老无所依》做到了传承与突破,这一回的《大地惊雷》再一次影响到主流人群。
当老妇人讲起西部往事,他们变得伤感了起来。
这像是为了故事,又像是为了西部片本身。
【南方都市报】开场手法纯熟,令人惊艳。
时间将会证明,新版《大地惊雷》跟其他经典西部片一样经得起考验。
——《纽约每日新闻》
2024一整年都没有写我的小日记短评,当然,也没有好好看电影。
现在才点进年度总结,发现去年只看了61部影视,虽然比我想象中的数字还要高一些些,但确实也算得上是颗粒无收的一年了。
看到前年年尾写的短评,自己还是很幸福与期待的状态,如今的心情已经截然不同。
去年年底本来提笔准备写些短评,但涌上键盘的只有悲观的情绪。
“混沌模糊的情绪,自怨自艾的心情,随风摇曳的自主,充满期待的脆弱。
好像只有通过文字地描绘,内心才能得到一丝平静。
”当时的我是这样写道的,似乎无法从那种蓝灰色的烟雾中无法逃离。
具象的痛苦已经不需要描写,起码现在的心情又朝着平静的方向走去,心中又闪烁出了点点星光,前方还很广阔呢。
说回电影,记得是去年在剧组时候春节偷跑回家跟家人看的,依稀记得有被剧情感动到。
看来我还是对西部片有一定兴趣的嘛,可能只是接触的太少了。
今年的这个时候已经美美在家休息了,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地用来看电影呐!
重新出发,说再多遍也不算太晚喔起码豆瓣对于我还是一片安心的净土呢,嘿嘿。
(观影时间240105)
对于科恩兄弟版《大地惊雷》和1969年老版之间的比较,已有高手细细盘点过了。
于我而言,最关注的新老版不同点在于,科恩兄弟选用了查尔斯•波蒂斯原著小说的视角,透过一个只有14岁的农场主女儿的眼睛,来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西部追凶故事。
这个女孩,家境富裕,在“阿肯色河的南岸有四百八十英亩肥地”,能够砸出100美元雇用经验丰富身手过硬的执法官;头脑灵活,是天生的商人,和牲畜商的几次谈判,有理有据有策略有节奏,让人自愧弗如;胆大心细,冷静执着,和陌生人的尸体共眠,从枝桠上放下被乌鸦啄食的死人,遇到困境也绝不言弃,在最后的混斗中还果断端枪击中仇人。
这样的女孩,她视角中的蛮荒西部和成人男性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于“老吃老做”的执法官考波恩,对女孩玛蒂来说,骑马渡过河之后面对的这片土地,是一个全然陌生、有无限可能性、致命危险性,同时又包含极深诱惑力的世界。
有从长相到文化都迥异于白人的印第安家庭,有残暴嗜血的亡命之徒,有披着熊首熊皮的原始巫医。
这是一个她以往熟稔的游戏规则(商业、法律、道德,甚至于逻辑)行不通的地界,这里枪打得准不准、马骑得溜不溜、地头人头熟不熟、应变能力强不强,还有运气好不好,才是决定生死、输赢、强弱、贫富的法则。
一开始的玛蒂,带着点儿孩子气的勇往直前一厢情愿,而经过这次险象环生的历险,她对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想必也大为不同了。
女孩视角中的男性英雄又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不是脸谱化的平面英雄,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一堆臭毛病,烂醉如泥的“独眼龙”执法官考波恩,粗鲁、邋遢、冷血、自以为是,下个马都趔趄还执拗自负地要展示自己的神枪法;自我感觉是西部“楚留香”的德州骑警拉博夫,打起架来关键时刻老是掉链子,以一敌四之时直接被人用套马绳套住,混战之中又是被马拖行又是被乱枪击中,差点舌头都被自己咬断,一嘴的鲜血。
两个臭男人还三不五时幼稚地斗嘴,遇到点挫折动不动就撂挑子。
不过,也要感激这堆臭毛病,这让执法官考波恩和骑警拉博夫身上闪现的光芒更加动人。
考波恩最后关头持枪骑马与四个匪徒搏命的环节,才让观众更加揪心,这个廉颇老矣的糟老头,真像他吹嘘得那么厉害吗?
拉博夫在几百米开外射出的那一发子弹,观众只怕也在屏幕前帮助“施”了不少法。
玛蒂被毒蛇咬了之后,考波恩星夜策马疾奔的一幕更是已被说滥,看到他精疲力尽地抱着玛蒂狂奔,真担心他像小黑一样功亏一篑不支倒下。
这两个坏脾气的臭男人,心底的善良、柔情、守信、仗义,也在抱团历险的过程中逐渐浮现,让人物充满魅力。
看到不少评论都在猜测玛蒂对两位男主的情感,在我看来,如今科恩兄弟这版的处理还是比较妥当的,三个人的感情是彼此由衷的佩服欣赏,是觉得对方又好气又好笑的性情相投,是互伸援手患难与共的坚固友情,是危急关头以命相托的过命交情。
当然,不否认作为小女孩,玛蒂或许天然地对共过患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男性会产生一些朦胧的情感,但三人之间的感情,更多的还是超越年龄和性别的。
所以,科恩兄弟此版的诠释,比“以身相许”的俗套结局,更符合角色和故事的应有走向。
最后,断臂的玛蒂无缘得见考波恩最后一面,只能带着对他的怀念和对拉博夫的挂念,继续孤独而坚强地生活下去。
如此结尾,虽然令人遗憾惆怅,但也更有余味。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音乐1分,小女孩和老男人1分,实在找不到亮点,故事的重点也没看出来,可能是没看过老版的,没那个情怀吧
无聊。我边玩小游戏边看的,剧情简直就是那浮云,各种莫名其妙,看在女孩演技不错以及马特达蒙出演的份上给三星
简洁完美 美利坚民族心灵史诗【电影资料馆】
女孩视点即是柯恩视点;完整立意由色彩变幻承担(这点比旧版要胜出太多);凄迷深情又近乎传道的收场稍显突兀;“I&#39;ve grown old”这类“我是在拍西部片”的台词也太不柯恩了。
有个三点五分就好了~
无高潮 无英雄 无恶趣味 这里是科恩兄弟 又不是回忆中的科恩兄弟 西部风貌和音乐的结合很不错 经典但不十分出彩的西部片
我不喜欢看这种西部片,离我们太远了点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阅历不够,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看完片子我有一种该酱爆的腰花被清蒸了的感觉,那啥,滋味不对啊啊啊啊。。。
有一定感觉
看得想睡觉, 闷
配乐和结尾不错。
果然是奥斯卡的菜啊~为毛我一看西部片就头疼,眼睛也疼?!配乐确实不错,但还是要为盗梦不平~!
小女孩视角下的西部冒险片,有的桥段不错,摄影也漂亮,但感觉西部片这种类型,让一个小女孩混里面,真是怪怪的。
是说那个德克萨斯骑警怎么那么面熟,原来是达蒙哥。。。这次的角色可不够聪明。神奇小女孩、孤胆老游侠、木讷笨骑警。这西部片够味!
没那么好吧
这一次两兄弟出手也太检点了吧,居然认不怎么出来了~好久不见的西部题材,倒是拍得安详恬静,脉脉含情;多了几分苍凉,少了几分气魄~
数次笑出声来…Matt太可爱了,那口音,那囧神态,第一次见女孩居然还说想过steal a kiss,捶地。Jeff Bridges当然一如既往地赞。小女孩非常非常出色,很奇怪为什么她的提名是女配而非女主。节奏掌握得非常棒,极其流畅,兼带些不知道是不是我脑补过度的冷幽默…总是就是赞
有够闷
普通而无聊的故事,普通而无聊的电影!
和科恩俩以前的风格有很大区别,只是说在西部片里加了点冷的东西,又不算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