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百花,A Hundred Flowers

主演:菅田将晖,原田美枝子,长泽雅美,永濑正敏,北村有起哉,冈山天音,河合优实,长塚圭史,板谷由夏,神野三铃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7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8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9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0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情介绍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儿时被母亲抛弃的葛西泉(菅田将晖 饰)不得不放下心结,照顾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原田美枝子 饰)。妈妈逐渐失忆,却经常奇怪地要求泉和妻子(长泽雅美 饰)带自己去看“半朵烟花”。随着妈妈的一次又一次走失,泉被抛弃压抑已久的情绪失控,母子矛盾彻底爆发。在妈妈生命最后的这段日子,泉最终发现了妈妈尘封许久的秘密…… 影片改编自川村元气同名原著小说,荣获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巴黎之子迷雾大学女生的性生活第二季恶趣味12秒58神秘博士第一季幸福岛味道盗走达芬奇奔腾年代唐顿庄园第五季天涯海角小萌妻阳光普照狄仁杰·通天人偶牡丹与玫瑰入侵者塔尔萨之王第一季全面回忆真探第四季迷城攻略伦敦路将夜支教老师喜鹊谋杀案神曲奏界PolyphonicaCrimsonS幽长周末神秘博士:普世欢腾好警察/坏警察生活对我下手了2我们是夜晚烟雨浮生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长篇影评

 1 )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悲欢离合的人生篇章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是一部充满真情实感的家庭电影,它深入地描绘了母子之间的亲情,以及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情感挣扎。

电影的情感表达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引发了我们对于生命、爱情和家庭的深深思考。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无论是主角们的对话,还是他们的眼神,都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思念。

电影的结尾更是让人泪目,那种对于生命的感慨和对于亲情的珍视,让人深深地感动和反思。

 2 ) 不是你忘记了,是我忘记了

不是你忘记了,是我忘记了… 这部怎么说呢,太偏文艺,且前半段整体节奏都是很缓慢的推进,母亲看到的回忆里是男主角还是小孩子的视角,这种交叉感觉像是家长眼里你永远还是孩子的那个感觉,我看了导演的履历,常年担任制片人也做过很多不错电影的制片人,可此片节奏还是叙事结构都差了不少,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是本片后续看到会引进上映,浮躁的城市里静下心来看文艺片的人会很少,另外就是本片缺少的是共情,你无法对母亲或者儿子的角色共情,也就无法引爆本片的催泪炸弹,想着预期来看感人母子情的没有,想看纯文艺的估计很少,好在最后有点题什么是“一半的烟花”让故事至少是完整的,而答案也很浅显易懂,不是在哪里看或者去看多么好看华丽的烟花,是你和谁一起看的,以及你能否记得这件事情,看电影也是一样,有时候看了很多好看的电影,你还记得和谁看的嘛?

 3 ) 回忆记主创交流(不完整)

❶导演拍的第一部长篇,据说苏打看完了小说很感动表示想出演就决定拍这一部了(可能也跟苏打现在身处的人生阶段很像),再就是饰演母亲的美枝子的母亲也有阿兹海默症,估计有很深的感触吧。

❷关于为什么要插入ai:一个是导演跟相关的从业人员有过交流,二是与母亲的遗忘之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线(AI被动地塞入了众多人的记忆),三是导演认为有缺憾的才构成了人性的一部分。

再就是片中的AI唱的歌和片尾有所不同,前者是流行元素的汇集,后者只保留了钢琴和提琴的声音(所以导演说没有觉得片尾曲更好听吗?

)❸关于半朵烟花的意象:源于导演小时候自己所住的居民楼的体验。

还谈到外婆也有阿兹海默症,之前外婆已经差不多都不记得了,但是握住她的手的时候她会想起来一些,所以影片也是如此插播了母亲弹钢琴的画面❹再就是画面的重复(大多数观影人应该都可以感受到过去与现在的穿插)总结:虽然对这部片子并不是特别的感冒,像是对《困在时间里父亲》模仿,但又没有那么深的情感触动???但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简短记一些,交流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4 ) 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

一开始以为交流环节是线上,没想到导演亲自到场,实属惊喜,也可以说是我这次北影节之旅完美的开场吧(笑。

映后Q&A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最想问的:“为什么将名字定为《百花》,以及导演对中文引进名有什么想法?

”虽然川村导演表示他也挺喜欢引进名的,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原名。

“百花”是母亲患病后哪怕写在纸上也要提醒自己的家中只能放一只花的花瓶里不能断的鲜花,也代表了母亲那珍贵但又随时会枯萎消失的记忆,更贴合整部电影表现出的含蓄的情感,中文名太直给了,反而失去了那种日哀的美感(说实话是不了解的话一听就不是很想进电影院去看的那种程度。

会喜欢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姥姥也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看着她逐渐失去记忆,慢慢记不得家人,对自己儿女的呼唤无动于衷,多数时候沉默不语,偶尔也会说些什么,但没人听得清她的话语,我想,她说的一定是对她而言很重要的事情吧,所以才会念念不忘。

百合子一直执着的“半朵烟花”,不是特意制作出来的花火大会,而只是窝在家里所见的被高楼遮挡所形成的意外景象。

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

百合子的生日设定在1月1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点,元旦这天是所有人都在庆祝的新年,所以“没有人会记得我在这天生日”,这是不是也在说,我们总是沉浸在一些宏大的感动当中,却忽略掉了那些珍贵的细节。

就像泉一直记得母亲抛弃了自己一年的隔阂,却忘记了两个人一起看烟花、一起钓鱼的感动。

近来AI的话题度很高,关于人类是否会被AI取代、人类和AI的区别是什么的讨论也很多,导演通过电影并在映后交流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着缺憾、后悔、不足并因此而不断努力去追寻从而表现出无穷创造力的才是人类,相比于不断获得人类记忆的KOE,记忆在逐渐消失的百合子才更加表现出人性。

这个回答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了。

另外,整部电影在剪辑方面将过去和现在穿插在一起,并且为了体现人类记忆那种片段式的、不连续的感觉,将记忆内容也是片段式地剪辑在一起,彷佛缺乏连贯性,但反而给我一种真实感。

这种并不浓烈但却能够渗透内心的含蓄情感表达或许就是我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之一吧。

 5 ) 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2022日本剧情片《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又名《百花》,豆瓣评分6.6,IMDb评分6.6,于2023年5月12日引进国内上映。

2021年,国内引进了聚焦阿兹海默症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时隔2年,又引进相同题材的本片,都是聚焦于记忆丧失、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老年人,本片可以叫做《困在时间里的母亲》。

中文片名《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年”上。

虽然医生诊断妈妈并且活不了多久,但是影片结局并没体现妈妈离世,所以体现不出“最后一年”。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片名一看就是哭片,而影片故事虽然伤感,但没有刻意煽情,叙事节奏平缓舒缓,没有撕心裂肺和哭天抢地,主要体现的是母子在母亲生命尾期的情感修复。

影片中“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很有意思,我从没看过在陆地上放出的一半效果的烟花,很新奇。

片中的烟花燃放是真实的,不是特效。

区分真实烟花和特效烟花很容易,真实烟花熄灭后留有烟雾,而特效烟花只有美丽的绽放,没有熄灭后的烟雾。

影片结局画龙点睛,之前以为妈妈是要看“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结尾才明白妈妈是在回忆年轻时和儿子看到的被楼遮挡的“一半的烟花”。

一直和妈妈有芥蒂的儿子此时才明白“一半的烟花”所蕴含的浓浓的母爱。

正如中文海报上的一句话“最后,只剩下了爱”。

日本“国民美女”长泽雅美在片中打酱油,戏份很少的配角,表演上没给这个角色什么可发挥的空间。

看片时我多次神伤落泪,因为我有些感同身受。

我85岁的老母虽然没有患上阿兹海默症,但是记忆力已明显衰退,经常重复之前已经说过多次的内容。

每次我看望老母,85岁的老母都会为我递上精心准备的水果等吃食。

我想到了形容阿兹海默症的一句话——“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本片适宜的观众群体很小,不适合父母才五六十岁的年轻人观看,但非常适合父母已经七八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

如果父母还没患上阿兹海默症,通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样的影片可以提前感受阿兹海默症。

如果父母已经患上阿兹海默症,那么通过阿兹海默症题材的电影可以更加感同身受,唤起我们对父母人生最后阶段的关爱。

 6 ) 百花不如半朵烟花

大概是大家都已经提前看过了,所以上映的时候只有周边的院线只有我一个人。

首先告诉大家这部电影值得去看,在家看也好,最好安安静静的。

在这之前我一年忍住了不找资源也不看任何解说,因为苏打说要休息了,这部可能是短期最后一部。

从一开头就交代了母亲的日子,已经在失智症(阿兹海默)中反复度过一天,全片几个一镜到底给我看代入了。

从男主出来找母亲后,母亲说他想看半朵烟花为见面的起始。

男主对母亲的冷漠完全归咎于是曾经被抛弃的一年,他并不在乎母亲是否外遇,也不在乎自己没有父亲,他只是难过的他有一整年被抛弃。

母亲是个典型的恋爱脑,但活的小心翼翼。

唯一的槽点在中间烟花的时候母亲突然生气说“泉,你是不是想看我找你着急的模样”,这里没有交代。

因为几乎每一份心情和言语都有过去对应的情景。

母亲是真真爱自己的儿子。

她所有的期望都是和儿子的追忆,其他角色都是铺垫,没有觉得拖沓,没有觉得谁谁故事线太少可惜。

他并不算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他没有那么多的起伏,甚至你没有认真看,他很容易带偏。

日剧几乎就是让你意想不到的,想得到的我认为都比较平庸。

但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日影,保持着平凡中的不平凡,让记忆点尤其新颖,也许有些老套,但依然触动人心。

结局那一段给我整破防,这一段的交代承上启下,破开心结。

母亲要的不是绚烂的场景,他要的只是和儿子曾经的普普通通。

儿子因为一年的抛弃对母亲有心结,表现得总是很冷漠,母亲同样,在那一年的中间发生的地震让她意识到她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儿子。

悲惨的是,即使她忘了所有事,她的记忆也会在某一时刻想到的是“泉永远不会原谅我了”。

难受的不仅是儿子,还有母亲。

也许去电影院可能不太有心情享受(如果你那边的电影院也能让你自己包场,那就太好了),但这也是一部可以在家里静静观看的好片。

 7 ) 人性矛盾

主演菅田将晖,长泽雅美饰演其妻,冲着这个组合看的电影。

可惜他们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平平,或者说这部电影没能拍出他俩的好。

以往我通常是了解一下电影的梗概后再开始看,《百花》在云盘里存了好久,是随机翻出来的,属于”盲看”。

所以电影的开头真的很妙,弹钢琴的优雅妇人,听见门铃声,抬眼望去,开门而入的还是这位妇人,进屋、脱衣、摆花后,然后她听见了钢琴声,走近琴房…仿佛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难以脱离。

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阿兹海默症。

退出去检索电影梗概,果真是。

一位窘困的母亲,撇下孩子与人私奔,是否罪不可恕?

从法律角度讲确实,涉嫌遗弃罪;一个被单亲母亲撇下的孩子,虽然只是一个月,但他是否有资格怨恨有资格不原谅?

我认为有;这样一位母亲,是否因为罹患阿兹海默症而有了必须被孩子原谅的理由呢?

我认为不是。

长泽雅美有句劝慰男主的台词是”父母并不一定永远正确嘛。

”,或者可以说人都一样,不会永远正确。

只是,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但后果自负。

母亲不后悔曾经的逃离,当然也要接受孩子的不理解不原谅,孩子可以选择对父母怨怼,当然也可能在真的永远失去父母时面对遗憾和后悔的心境。

人性就是如此复杂,想要自由想要爱情想要过上好日子的母亲,内心并非不深爱孩子,对妈妈抛下自己这件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的孩子,行动上还是想去理解想去陪伴想去孝顺妈妈

 8 ) 记忆是成长的园地,是爱的传承载体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2022)6.62022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川村元气 / 菅田将晖 原田美枝子今天,女友要好的本科室友来济南找她玩,我作为一名“留守男友”,乖乖在家里搞了卫生,整理出假期内堆积的杂物,把衣服丢进洗衣机,再拿出来穿进衣架,在烘干机里尽量整齐地挂好,在便条上列出明天加班要做的事情,最后坐在那张即将就要被淘汰的铝合金椅子上。

外卖的葱油拌面送到时还有些温热,倒是适合这个暮春时节,我拿起手机,开始看最近有没有上映什么好玩的电影。

日本作家、导演川村元气的《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进入我的视线,放映地点就在离家不远处的超级商场内,时间也恰巧合适。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作为某种类型,我现在对日本电影其实有些恐惧,像是之前看的《花束般的恋爱》《余命十年》《情书》《挪威的森林》等,都有些太过静谧的氛围,那不是令人舒心的安静。

电影里对生活细节写实般还原的镜头与音效,以及大概是受到“私小说”传统影响的意识世界表现,都让我感到不仅仅是在透过银幕看电影,而是在观赏一段他人的人生,甚至是进入导演本人的自叙里。

然而所谓“人生”又是那么令人不安而复杂的事情,它让我联想到“宿命”“命运”“生命”之类的概念,观看他人的人生,无异于把他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部分地转载到自己身上,这种观影体验使我有强烈的窒息感,很想当场大喊大叫起来,用声音突破电影里那“他人”的人生困境。

这类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不明,全靠剧情自我推动,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很感动,但却说不出具体原因。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共情,也许用艺术感染力来解释会更加合适,但正如苏格拉底说自己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面对无边无际的情绪之海,我想还是保持适当敬意的好。

不管怎么样,也许是因为单纯想吃那家超级商场外的烤冷面,我决定“自虐”一场。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像是一个关于记忆、爱等主题的故事:单亲母亲葛西百合子年轻时为了追寻“好好爱一次”的感觉,毫无征兆地抛弃了年幼的儿子葛西泉,与一名已婚的大学教授浅叶洋平私奔,作为一名情妇生活在铁路桥下的简式公寓内,过了一段自以为柔情蜜意的生活后,情夫渐渐消失不见,她又重新回到了寂寞的生活里。

有一天,警察说公寓里发生了入室盗窃,但这个小偷只偷相册、纪念品等带有“回忆”属性的东西,而这个时候百合子也遇到了以前的同学惠子,交谈中惠子表示自己最害怕被偷走的东西是日记,这一切让百合子感到这个小偷像是要偷走她的记忆一样,于是在一阵破碎而强烈的幻境中,无比地想念自己的儿子。

葛西泉长大后,百合子患上了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果真渐渐衰退下去,这给既要照顾她、又对她没什么好感的儿子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由于母亲不断嘟囔着要看“半朵烟花”,葛西泉与妻子找到一场类似的烟花表演,却还是没能满足母亲的心愿,也没能改掉母亲走失的毛病,于是母子冲突爆发,葛西泉将多年的委屈倾泻而出,百合子则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却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

在百合子记忆完全消失后,葛西泉收拾好老房子,和母亲同座在缘侧上,忽然间看到远处的烟花被居民楼挡住了一半,回想起小时候曾在母亲的怀里看过这一幕,但后来对母亲对敌意把这些温馨的记忆统统掩盖了,这才知道母亲在患病后一直嘟囔着的半朵烟花、家里要有一只装在瓶子里的花、海钓、动物饼干等等,都是和自己有关的记忆,才明白母亲原来最爱的始终都是自己,并且无形中将这份爱传递给了自己的下一代。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影片是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展开的,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相关的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相比之下,这部22年上映的日本作品似乎没有超越后者,但在主题上,二者却有令人寻味的差别。

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里,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的父亲幽默、阳光、固执、坚强,却也脆弱、敏感、多疑,活脱脱的西欧老汉形象,也非常符合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特征,而在这种形象之下,是严肃的家庭亲情、伦理道德主题,具有个人-社会的二元特征,是比较典型的精神分析结构,或者也可以说是“西方风格”;《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却并不完全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中心,患者与周围人的个人表现不是影片的着力点,导演似乎更加关注人物的成长过程,包括百合子的成长、泉的成长等等,从中发现亲情之爱超越病痛、生死的传承,这种对家庭本身的信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之爱”与“家庭之爱”产生的冲突,带有一种文化上的割裂感,也印证着东方文化在近代以来的历史断层,可以说更具有“东方风格”。

当然,这种东西方区分的办法是很粗糙的,只是不失为玩味闲谈,毕竟所谓“西方文化”里有好几门不同的分支,“东方文化”则更为复杂,从影片“在母亲失去记忆的最后时光,看到了呼应童年记忆的半朵烟花”等情节看,还是具有浓厚的日本“物哀”审美氛围,这和中国、韩国等东方国家的传统审美观念有所不同。

回到“记忆”这个话题本身吧。

影片中,泉所在的技术公司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她能吸纳各种艺术家的记忆,并进行独立的创作,但是发布会并不顺利,泉的同事对他说:她能吸收各种记忆,却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还是不通人性啊。

这个情节颇有意义:忘掉所有记忆的人,例如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当然就失去了灵魂,变得空洞,但是拥有众多记忆,哪怕是世界上所有人的记忆,依然无法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的鲜活的人。

我想起刘慈欣的一部短篇小说《诗云》,里面描述了一个拥有十一维技术的超高级文明,能够轻松熄灭一颗恒星,瞬间读完人类的全部历史,却始终无法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进而感叹人类思想的精妙。

记忆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之外,开垦出一方自己的园地,尽管许多回忆充满苦涩,但也难怪我们无法忘记它们,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剧照 图源:大众点评很可惜,这样的影片在中国市场上注定得不到太多关注,文化差异与主题失焦,都导致了中国观众的不感兴趣,今天电影院的观众也仅有寥寥数人,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我了。

大概查了下,截止5月12日晚,该片的票房仅30多万元,可谓惨不忍睹,但凭良心说,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空无一人的片尾场不知不觉天又要亮了,就先写这些吧,收回思绪,做个长梦,希望明早的太阳不会太过热烈地将我唤醒。

 9 ) “遗忘”与“无悔”

首先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到底是谁在“遗忘”?

母亲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我觉得应该是老年痴呆症),记忆确实在被一天天吞噬。

但她至少在无法掌握之前,依然记得和泉的点点滴滴——在湖里钓鲤鱼,而非海边;地震脱险后在海边看日出,而非孑然一身以及更重要的,半朵烟花。

忘记这些的,是泉。

这种忘记不是随缘任运,而是人为促之。

因为母亲曾经“抛”下他,选择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这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而言,是无比沉重的,也是很难越过的坎儿。

他将其忘记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程序员想给AI一个遗忘性能,因为这样能使她更有人性。

身而为人,总是会遗忘。

“遗忘”乃本性,就如死亡,是随时间发展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只不过有时间、容量的个体差异。

那么当一个人因为年龄或者疾病不可避免地忘记了所有的时候,一切都还有意义吗?

于个体者而言,或许达到了一种“本真”状态、原始状态、天人合一的状态;于社会而言,会花时间、精力、资源对TA寄予保护,只因她(他)是我母亲(父亲),只因我无怨无悔!

是的,“无悔”!

母亲“抛”下泉,回神户找丈夫。

她深知这样做对不起泉,但她说:“我不后悔!

”一个人,首先得是自己(本我),再是母亲、父亲、儿女等角色(自我)。

人生在世,惟有经历,惟有找寻自我!

所以我期待、希冀的家庭关系,是彼此之间不被相互束缚的状态,我所指的“束缚”,是诸如“我们这代人怎样,你得怎样”“你为了我们就得怎样”。

当然,我不是说抛弃羁绊,而是“我已经18岁成年了,你可以不用操心了,去工作吧!

”是“我支持你,去闯吧,独生子女又何妨!

”是“将心比心”是“报答”是“无悔”然而,我目前只是20岁的青年,可能无法体悟作为父母面对子女的感受,这些认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的实践,但这些认识也在不断地被完善。

所以,我们目前能做的是什么呢?

感恩家人,注重细节,把与之相处的美好记忆烙印在心中。

哪怕未来不可避免地遗忘,但“无悔”——足矣。

 10 ) 温情包裹的创伤

国内上映时片名叫做《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知道是不是基于市场的考虑。

这个名字强调了最后的陪伴,因为片中的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迅速衰退。

儿子不能总在身边照顾她,另一边妻子身怀有孕,分身乏术的他把母亲送去了养老院,夫妻二人抽空去看望。

母子二人的关系看上去很别扭,客气、拘谨、隔阂。

原来,儿子童年时,母亲曾经抛下他跟自己的情人以夫妻名义生活了两年。

他们原本就是单亲家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离开,儿子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

这段经历在儿子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使母子俩有了隔阂。

长大成人的儿子想问母亲为什么抛弃自己,想要一个道歉,可是患病的母亲似乎已经忘记了曾经抛弃他的事情了。

看过鲍勃·奥登科克主演的剧集《幸运汉克》。

主人公汉克为自己年少时被父亲抛弃而耿耿于怀,几十年没跟父亲联系。

当见到年迈的父亲时,他鼓起勇气问为什么,父亲甚至已经认不出眼前这个中年人是自己的儿子了。

剧中对这段情节表现得很直接,感情冲击很强烈。

日本电影一向含蓄,没有表现得那么直白,但是核心问题是一样的:当伤害过你的人忘记了对你的伤害,尤其对方是父母时,这是否构成了二次伤害?

含蓄不代表温和,本片相比于《幸运汉克》,其实更残忍一些。

片中的母亲在神志比较清醒时表示,不能得到儿子的原谅很遗憾,但是她不后悔年轻时的那次选择。

如果影片就这样残忍下去,让母亲困在记忆里,儿子困在创伤里,就像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样,也就挺好的,我对本片的评价可能会更高一些。

然而,影片最终打出『半朵烟花』的温情牌,失忆的母亲最后残存的记忆仍是与儿子相处的时光。

于是,痛苦和创伤就被包裹在脉脉温情里,不再追究了。

这是一个比较妥协的处理方式,也许也是比较现实的处理方式。

现实中的痛苦和创伤,往往得不到疗愈,只能这样和着温情,囫囵地搅在一起。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短评

无聊🥱

4分钟前
  • 大富大贵好运林
  • 较差

阿尔兹海默症在病理上表现出的记忆失控和时空混乱 从电影观察的角度来看 确实有种特别的魅力 仿佛自然地将电影在人脑内完成了//困在时间里的母亲看起来比父亲柔和了很多但 她的伤害像是一种水刀 同样割得人皮开肉绽//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5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不能释怀的儿子,最后一个包袱不错,但不能弥补之前低效的叙事。

10分钟前
  • SleepWalker
  • 还行

节奏真的很慢很慢,苏打的疲惫感觉很真实,另外苏打和麻萨米演夫妻真的没啥感觉,最后的结局有点意外。

12分钟前
  • 紫色郁金香
  • 还行

两星半

16分钟前
  • Trish
  • 较差

对标去年的国产片春歌,借阿兹海默讲家庭心结,最后揭示一半的烟花设计得很好

18分钟前
  • 超威懒猫
  • 还行

奔着菅田将晖和长泽雅美来的,但看了两三天,实在看不下去。。。

19分钟前
  • 小煎
  • 较差

230302 21.38-22.07 不到半小时看完,索然无味。

23分钟前
  • lazyhong
  • 较差

还可以,很日式菅田将晖和长泽雅美没什么cp感

27分钟前
  • 遥远的途
  • 还行

东亚人都这样,如此爱你也不会讲。

31分钟前
  • skyandstar
  • 推荐

这片让我想到了《我破碎的真理子》,都太空了……

33分钟前
  • 海小呆
  • 较差

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后劲很大的一部电影,半朵烟花的意象贯穿始终,非典型意义上的亲情片。比较不足的一点是所谓人工智能的情节,感觉和全片主旨有点背离。

35分钟前
  • 烨明
  • 推荐

一半的煙花是媽媽唯一殘留的回憶,記憶深處還是掛念著兒子。配樂的鋼琴曲非常好聽應景。

37分钟前
  • 西域浪人
  • 还行

无聊透顶的电影。麻酱戏份太少。

39分钟前
  • 金刚钻大王
  • 很差

上年纪了看不得此种一半烟火。虽知残缺与不完满是人生十之八九,但知易行难,无论真实世界还是影视作品,一旦接触,难免心悸。

41分钟前
  • 麻油
  • 还行

很震撼,尤其前半部分,到地震那里整个差点被吓死,原来没经历过大地震的人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感觉。。。镜头和画面简直一百分,如果家里有人有老年痴呆的话更加能共感。

46分钟前
  • RINGO
  • 力荐

剧情平平淡淡,剪辑过于零乱,儿子形象过于单薄,完全没立起来,浪费三大主演,在大银幕上观看就挺遭罪的。AI机器人时不时给我一种在看雀斑公主的错觉……

48分钟前
  • Jessie
  • 较差

“这么美的烟花,我终将遗忘。”“不会啊,只有半朵。”母子间的羁绊犹如半朵烟花,还是更喜欢《百花》这个名字。暗潮汹涌,情绪非常克制,原田美枝子影后级的深情表演直接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母子看烟花的画面太美,如影随形的地震与幽灵般的父亲,结尾一幕忍不住在影院暴哭。我们终会老去甚至将彼此遗忘,在无常的人生大海上漂浮,往事如一本泛黄的老相册,就算最后失去了所有记忆,但幸好还有爱。谢谢那些陪伴过我们的人。英皇IMAX厅,川村元气导演映后。#BJIFF2023#

49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日本電影真的太厲害了,細膩的情感可以讓你從頭哭到尾,結尾太震撼了,原來半邊一直存在只是記得的人忘記,忘記的人記得。

53分钟前
  • 喝醉酒的貓
  • 力荐

虽然你拍得很酷炫,但我问你:你这个摇镜在摇什么东西?如果你回答不上来,我只能给你零分。

56分钟前
  • ofnw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