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者

The Soloist,心灵独奏(台)

主演:杰米·福克斯,小罗伯特·唐尼,瑞秋·哈里斯,斯蒂芬·鲁特,汤姆·霍兰德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独奏者》剧照

独奏者 剧照 NO.1独奏者 剧照 NO.2独奏者 剧照 NO.3独奏者 剧照 NO.4独奏者 剧照 NO.5独奏者 剧照 NO.6独奏者 剧照 NO.13独奏者 剧照 NO.14独奏者 剧照 NO.15独奏者 剧照 NO.16独奏者 剧照 NO.17独奏者 剧照 NO.18独奏者 剧照 NO.19独奏者 剧照 NO.20

《独奏者》剧情介绍

独奏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史蒂夫·洛佩兹(小罗伯特·唐尼 Robert Downey Jr. 饰)是一名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最近因为一次骑行意外而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经常听见附近传来优美的小提琴声,从而结识了天才小提琴手纳萨尼尔·埃尔斯(杰米·福克斯 Jamie Foxx 饰),渐渐地他发现, 埃 尔斯原来曾进修于声名显赫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然而却因精神分裂症而辍学,如今只能流落街头卖艺为生。洛佩兹决意将埃尔斯的故事写成专栏,为此他开始留意埃尔斯的一举一动,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两人渐渐建立了深厚友谊,洛佩兹为了帮助埃尔斯完成音乐梦想甚至抛家弃业,然而埃尔斯的精神疾病却始终是两人之间的羁绊…… 本片根据史蒂夫·洛佩兹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奇谈我不是凶手扫兴者第二季鲨鱼塔利曼陀罗双世宠妃Ⅱ泡妞大师天之书战王热血军旗霍家拳之威震山河遮天:禁区布朗克斯大战吸血鬼利卡多·克维多:明天会更糟戴夫银行大努努的小劫案东京七姐妹:我们化作青空我家的医生外语睡美人的诅咒只有神知道的世界OAD4人与偶像最强七友爱心传达蛇蝎美人第一季限制级杀手混乱之子第二季阴阳眼之瞳灵公馆糟糕历史第二季刑警的故事

《独奏者》长篇影评

 1 ) 独奏者

当你看到一个站在悬崖边的人时,不要贸然向他伸出手。

因为你自以为是把他拉回安全地带的援助之手却很有可能变成将他推下悬崖的最后助力。

从这一点上来看,洛佩兹是幸运的。

就在他将将要逼疯纳萨尼尔时最后并没有酿成悲剧。

我从未曾像纳萨尼尔爱音乐那样爱过什么事物纳萨尼尔是个极有天赋的音乐演奏家。

虽然小时候最初选择的乐器是大提琴,但洛佩兹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拉的是一个仅剩两个弦的小提琴。

纳萨尼尔会的可不止这两样,他甚至可以把他那堆满破烂的手推车当做架子鼓,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来。

纳萨尼尔考进了音乐第一殿堂茱莉亚音乐学院,成为了全家人的骄傲。

可第二年开始他便产生了幻听,头脑里有好几个声音在不停地诋毁他,消磨他的自信。

这让他无处可逃,最后中途辍学成为了一个流浪汉。

可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对音乐的热爱。

他在纽约的街头聆听着,他用不知道从哪儿得来的破损的小提琴演奏着,他在贝多芬是领袖的这座城市的街头忘我地抵消着纷繁的噪音。

他认为亲近自然的室外才是演奏和欣赏音乐的最佳场所。

音乐一直以来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所拥有的一切。

为了音乐,他一再妥协洛佩兹的各种要求。

为了拉大提琴,逼着自己去顶讨厌的社区;为了听演出,逼着自己暂时离开手推车;为了继续学琴,逼着自己再次踏入可怕的公寓。

他就是爱音乐爱到这个份上。

不仅洛佩兹,可能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得感叹,我们从未曾像纳萨尼尔爱音乐那样爱过什么事物。

我不要他爱我,以我有限的经历来看他爱你然后你让他失望最后你们分道扬镳连朋友也不是表面上来看纳萨尼尔是个精神错乱的流浪汉,洛佩兹发现他以后就一直在帮助他,希望他能继续音乐之路。

可实际上洛佩兹种种急切焦躁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自己的困惑和无助,是纳萨尼尔的存在和音乐在帮助他。

我猜想洛佩兹是隐隐察觉到这一点的。

所以当纳萨尼尔跟他说“你就是我们的上帝,我爱你”时他慌乱了。

他的慌乱与其说是纳萨尼尔对他的态度引起的,倒不如说是这件事勾起了他过往痛苦的回忆引起的。

这从他和社区治疗师的对话中就能够看出来。

他急急忙忙找到治疗师,想要强行对纳萨尼尔进行精神治疗。

他说以他有限的经验来看,人们爱你然后你让他们失望最后你们分开那份爱荡然无存,彼此都很痛苦。

这大概是在说他和他的前妻吧。

虽然电影里没有交代是什么让他们分开了,但肯定不是什么好的回忆。

看得出他们仍然相爱,可曾经的失望让他们不能再在一起了。

别让自己像上帝一样降临到别人的生活中,做一个普通的朋友姿态出现就好对洛佩兹的讨厌是一点点累积的。

他接近纳萨尼尔的动机很简单,不过是想为自己写的专栏找到一个题材而已。

纳萨尼尔简直就是当时他能找到的最好的故事了。

所以他不仅接近了纳萨尼尔,还进行了很多帮助或者说是干预。

在我看来一开始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可以将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

他一直在用自己认为对纳萨尼尔好的方式帮助他,而我看到的却是他一再逼迫纳萨尼尔给纳萨尼尔带来了不少痛苦。

纳萨尼尔认为他是朋友,甚至把他看做上帝。

有一次纳萨尼尔推着手推车在他公司楼下打鼓,可他下来第一句话就是赶他离开,告诉他他不能呆在这里。

纳萨尼尔脸上掩饰不住失落的表情,呐呐自语到“别挡道,在洛佩兹先生要工作的时候。

是的,人人都要工作,你别挡道”。

他以为的友情不过是被对方拿来谋利的工具而已。

幸好幸好,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这么想。

洛佩兹找到治疗师想要强行对纳萨尼尔进行心理治疗时是对他厌恶的顶点。

他真的就将自己当做了纳萨尼尔的上帝,忘记了他们本就是平等的两个人。

他的“精神正常”并不能成为强迫纳萨尼尔做任何事的权利,纳萨尼尔的“精神分裂”也不应该是他随意插手的借口。

治疗师给的建议非常赞,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洛佩兹的问题,“纳萨尼尔需要的是一个朋友,你做他的朋友听他说话陪在他身边就是对他最好的帮助”。

是的,别自以为高人一等,我们都一样,谁也不比谁明白地更多一点。

别人需要的是个可以陪伴的朋友而不是发号施令的上帝。

P.S.贫民窟引发的一点思考。

市长宣布财政同意拨款帮助用于贫民窟整顿时人们是满怀希望的。

然而这笔钱却不是用在帮助贫民窟的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上,而是用在组织警察逮捕和驱赶贫民窟住民上。

这不仅让人唏嘘。

有时候那些所谓的帮助实际上是在剥夺别人最后的栖息之处和希望之光。

 2 ) 同时生活在几个世界的怪物们

不知道是什么愿意致使我下载了这部电影,我不是海报控,也不是片名控 电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次沉溺于思考的旅行 soloist,独奏者,这个名字透露出一丝孤独的气质 ayers在大马路上的小提琴演奏 让我想起当初是如何没日没夜的守着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一遍复一遍的聆听 那时候是多么疯狂的迷恋着小提琴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悠扬和浪漫的味道 而在ayers手中残缺的只剩下两根弦的小提琴 就像他本人一样,显得那么的孤单落魄却依旧充满了对于音乐的炽热和眷恋 我们总在不停的遇见阻碍,源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人最大的敌人却从不曾是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天才也会把自己毁在自己手里 很多的时候我们总在不停的钻牛角尖,头破血流却乐此不疲 洛杉矶时报的专栏记者steve lopez,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 找到了一个只能为音乐而活的男人 这就是所有火花的开端 一直以为,艺术的存在,藏匿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她就像一个无孔不入的流浪儿,浪迹于每个人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之中 文字,音乐,书画,歌声, 建筑,服饰,菜肴,甚至山水 所有一切发自能心的感受和创造,都是艺术的体现 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人与人从陌生到熟识的速度,取决于彼此敞开心扉的程度 在现在这种支离破碎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都若有若无的带着面具生存 有的人不想别人看见自己的真实,有的人害怕别人看见自己的面目 有的人纯粹觉得好玩,还有的人即便真面目示人别人也认为那不过是一张生动的假面 然而关于影片中ayers的精神分裂症,那形如中国武侠小说中千里传音一般的天外之音 自认为正常的我始终无法理解,或许这就是不进其潭,不知其深 然而时常在心烦意乱之时,每次闭上眼睛总会清楚的感觉到脑海里被所有的人和事物填满 各种的声音在咆哮,汽笛声,音乐声,玻璃跌碎的声音,还有叽叽喳喳无法听清碎语 黑压压的统统的挤了进来 一阵调整之后,突然间,所有的一切有都凭空而逝 目所能及之处全都是一片白色,一尘不染 steve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ayers这样的天才重新得到天才应有的待遇和人们的瞩目 而我以为,那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做法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像动物一般成为人们好奇目光的焦点 ayers只是单纯的喜欢音乐, 记得有一段他对steve说了希望自己像贝多芬一样取得音乐上的成就,也像贝多芬一般早早逝去的话 他不需要成为焦点,他生活的乐趣只是在挑战自我 ayers期望同时也认为steve理解他对于他自己生活的理解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独奏的安排就像上天对于这个天才的嘲弄 人群让他紧张,就像他宁愿把车流穿行而过的桥底当作自己的演奏厅也不愿意去真正的大厅演奏一样 记得以前读到过一句话,话说,英雄总是独行的 而ayers的遭遇,让我觉得,天才也是独行的 某种意义上英雄和天才可以是一个层面的上的人物 ayers不需要的到别人的认可,因为他明白自己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对于他来说只有贝多芬这样的前进目标,他需要的只是可以让他触手可及的乐器 而不是可以给他掌声的人群 所以他珍视这样一个把大提琴送到他面前的洛城时报记者steve 也同样在忍受着steve一次次把他推向人群的冒犯,即便这是善意的 这就是一道名扬四海的中华名菜——鱼和熊掌吧 影片的末尾,打出字幕,ayers还活在lump,天天通过各种的乐器去无限接近他的梦想 这是这样一个无家可归的音乐天才,仍然在马不停蹄的追逐着自己的贝多芬

 3 ) 独奏者

在唐尼一众舔屏大片中,这部电影简直算是平和。

唐尼在一开场就来了个puppy啃地,战损唐尼美到令人发指!

我想说的是,被纳撒尼尔发现自己被认定为精神分裂而对唐尼发飙的那场戏,这整场戏行云流水,我来回看了很多遍,几乎刻在我的大脑表层上【唐尼被一巴掌打到墙上,刚回过神开始温柔的劝说对方,却又被重重的推回墙上,又继续劝导对方的时候,被捂住嘴巴压到地上,虽然很委屈但是一坐起来还是向对方道,结果被踢倒门口,发现对方情绪失控,开始奋力往门外爬,被对方坐在身下,然后又被踩在背山爬不起来,最后终于逃脱】我忍住了每句话后面用感叹号的冲动!!

只是平静的叙述一下大概过程!!!

我实在无法形容唐尼被抽脸的画面!!

被狠狠推到撞在墙上的画面!!

被捂住嘴睁大他超级大眼的表情!!

被一个比他大几号的男人坐在身上无法动弹的画面!!

被踩在脚下!!

我的天啊!

全宇宙的人看见了都会丧失怜悯心!!

因为早已被他无意识的勾引迷惑了心智!

如果是我,我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放了他!!

一定会狠狠的····战损妮已经够撩人了,眼看他被欺负简直就是钙片!

我很尊重他劳动成果的,找到了幻肢的位置,世界再见

 4 ) 《独奏者》:音乐传记外衣,实在人文关怀

表现方式相对特殊,经常出现用图像表现人内心感觉的画面以及经常有两个主角同时说话,但是还不知所云的段落,很容易让观众糊涂,所以在看电影时不要较真两位主演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看待这个电影的叙事会别有一番风景。

“独奏者”+“杰米·福克斯”+“精神分裂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音乐传记片”+“灵魂歌王”+“阿甘正传”。

但是看完电影你就会发现错了。

本片是披着音乐传记片的外衣,在讲那普世的人文关怀。

很好的电影,但不容易被大众接受!

 5 ) 谁都不是救世主

从2008年到2009年我一直都没有好过过,尤其在我刚经历过黑色7月20日。

不得不说眼下,现在,这一刻,让我看到这部独奏者,它没给我带来一点儿积极、充满感激的正面意义。

我也不知道这部片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有点什么都想说,最后什么都没说清楚的感觉。

纳萨尼是一名过期的音乐天才,他和记者洛佩兹的相遇并不是那么美好,其实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因为纳萨尼曾经是一名音乐院校的高材生,又因为纳萨尼被沦为一名流浪汉,这才引起了洛佩兹的注意。

试想一名穿着邋遢的流浪汉站在广场拉着小提琴,当然吸引眼球。

更何况对任何事情捕捉都保持相当敏锐力的记者洛佩兹了。

这时的正义感让他认为,纳萨尼需要被救助,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

当然他自始至终的初衷都很清晰,那就是纳萨尼是自己专栏笔下一个重要的资源。

然后一切都按照正常发展。

纳萨尼被更多的市民接受,为他心痛,甚至无偿送上不菲的大提琴。

他有了房子,有了钥匙,更重要的是有了观众。

而纳萨尼也为洛佩兹带来了荣耀,被市长接见,亲手颁上灿灿的奖杯。

然而,到底谁才是谁的救世主?

谁是谁的上帝?

影片在最后要结束时,纳萨尼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演奏会,演奏会失败了,在他即将成为主角的时候,在所有慕名而来的观众期待下,他落荒而逃。

就像年轻时候一样。

想一想,LAMP外的大街上,依然流落着无数的乞丐、毒贩、问题青年。

流血打人的事件依然每日上演,这条街道上有多少需要被帮助的人?

可惜他们不是纳萨尼,他们不会拉大提琴,他们不是曾经的天才,他们只是普通人。

最后,纳萨尼的妹妹来接他回家。

结果会如何?

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那个天才,是再也回不来了。

把他送回去是不是就真的帮到了他?

这恐怕不得而知。

谁又能确定,纳萨尼过上正常的生活以后就一定会比当初的流浪汉快乐呢?

 6 ) 不需被认同被关注的喜爱着——独奏者

简单说两句:1、其实他从未想要得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从未想被瞩目。

他听到的杂音的恐惧也可证明。

要知道,有一种天才是孤独的,像纳什。

他要的仅是满足自己,这也是他对于艺术对于音乐的忠诚。

2、就连记者本人也是,接近、善待纳撒尼尔也是出于满足自己心理的某处空缺。

他专栏描写纳撒尼尔的自话自说,如同一个絮絮叨叨给自己讲故事的老大爷一般。

他不也是Soloist?

 7 ) 他都说爱你了

  早就知道这片子评价一般,幸亏还是抱着偶尔也该了解了解新片儿的想法把它看了。

     一颗broken heart的American dream,算是个俗套的好莱坞治愈系励志片。

我想说,其实这故事还行。

     诶,重点来了。

  发现了么,演大卫的那个是 真爱如血 里的拉法耶诶,擦掉眼影他还是那么骚。

  还有还有,纳撒尼尔来洛杉矶时报大楼找斯蒂文的时候,玛丽对斯蒂文说:你boyfriend来了。

斯蒂文面若桃花屁颠屁颠的就跑了下去。

  重头戏当然是纳撒尼尔的大告白啦,I love you啊,人家哥们儿都说的多明白了啊。

     不言而喻不言而喻,我看好你们哦。

 8 ) 寻找家园

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主题模糊。

很多人说不明白这部电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究竟是音乐,是友情,还是种族?

对我来说,感受到的就是四个字:寻找家园。

从纳萨尼亚的角度来看,他是个音乐天才,却不幸患了精神分裂症,无奈辍学,离家出走,在洛杉矶流落街头。

他没有家,也拒绝要拥有一个家。

他习惯了露天的生活,习惯了流浪。

在斯蒂芬要给他找个公寓的时候,他仍然害怕和拒绝。

他代表了无数流浪者中的一个特例。

没有物质上的家园,他的所有家当都装在他那寸步不离的手推车里。

可是,他却有着多么丰富的,别人不能拥有的精神家园啊。

他拉着小提琴的时候,他看到那送来的大提琴的时候,他去听洛杉矶交响乐团演奏贝三的时候,那种沉醉和无可比拟的满足,是多少拥有家园的人所无法拥有的?

另一方面,斯蒂夫-洛佩兹,洛杉矶报的知名作家,拥有所有人梦想的东西,金钱、地位、名声。

可是他的生活却让人觉得充满了无奈和空洞。

他在影片里说了很多话,我就记得了一句:I never loved anything as much as he loves music. 与纳萨尼亚的相遇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他在纳萨尼亚的执著中看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尽管他面对的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故事的两面:一是脏乱的贫民窟,那种充满着无家可归的黑人,非常混乱,充满罪恶;一是白人的上层社会,以洛杉矶时报的办公室为代表,那里人们忙碌而压抑,或者看那似乎高雅的酒宴,人们的谈话虚伪而空洞。

一面急需生存的家园,一面急需精神的家园。

纳萨尼亚和斯蒂夫的相遇是一个互相弥补的幸运的巧合。

可是还有那么多的人。

都没有家园。

这样的家园,或者那样的。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八百万种死法》。

纽约有八百万人口,每个人都有一种死法,每种死法都是一个故事。

布洛克选择了其中一个讲给我们听。

我不知道洛杉矶有多少人口,肯定不少。

那里会有多少故事。

斯蒂夫-洛佩兹只是给我们讲了其中的一个故事而已,它里面包含了音乐,友情,阶层,种族,还有很多东西。

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生活本身。

我们只是聆听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还有那么多的故事等待发掘。

 9 ) 《独奏者》:一个不需要拯救的音乐天才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史蒂夫·洛佩兹最近有点不顺,骑自行车外出居然摔得鼻青脸肿被送进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史蒂夫·洛佩兹的四肢动弹不了了,耳朵却敏锐起来,他总是听见不远处有人在拉小提琴。

出院以后,史蒂夫·洛佩兹开着车到处寻找拉琴的人,还真被他找到了,那人正在贝多芬雕像下用两根琴弦的小提琴演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

用一把缺了两根琴弦的小提琴来演奏原本必须一支交响乐团来完成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算是在将乐圣的乐谱声音化了吗?

难怪不少乐迷在观赏电影《独奏者》时,没有听出流浪汉纳撒尼尔·埃尔斯正在演奏的曲目。

既然已经让影片的主人公沦落成了流浪汉,又何必卖惨到不给他一把不缺零件的乐器?

或许,只有两根琴弦的小提琴是对纳撒尼尔·埃尔斯身份的一种暗示?

果然。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史蒂夫·洛佩兹运用他的职业优势调查到,纳撒尼尔·埃尔斯曾是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不过,主攻的是大提琴专业,二年级时因精神分裂离开学校成了一名流浪汉。

史蒂夫·洛佩兹将纳撒尼尔·埃尔斯的故事发表在了《洛杉矶时报》上,引来无数读者的同情。

一位喜欢演奏大提琴的老太太因为关节炎的缘故无法再操旧业,她慷慨地将自己心爱的大提琴邮寄给史蒂夫·洛佩兹,请他转交给纳撒尼尔·埃尔斯。

按照惯常的编剧思路,拿到大提琴的纳撒尼尔·埃尔斯生怕再露宿街头会丢失好心人的馈赠,便听从了史蒂夫·洛佩兹的安排进了收容所。

在那里,他重新开始了演奏大提琴课程,终于学成坐进了交响乐团大提琴组的席位,和伙伴们一起在乐团指挥挥动的指挥棒下演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

缘于纳撒尼尔·埃尔斯是一个音乐天才,电影《独奏者》的背景音乐中时时会“窜入”古典音乐,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组曲、贝多芬三重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等等,尤其是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被用在了影片的一场重头戏里:想通过各种办法,比如让纳撒尼尔·埃尔斯住进收容所、给纳撒尼尔·埃尔斯找一位老师、替纳撒尼尔·埃尔斯找一间能安居的公寓,等等,都不能让音乐天才安定下来,史蒂夫·洛佩兹再想一招,他去音乐厅商量,给纳撒尼尔·埃尔斯安排一场演奏会,并特意为演奏会招来了观众。

然而,艰难地走上舞台后,怀抱心爱的乐器依然不知所措的纳撒尼尔·埃尔斯,终于没能抵抗住精神疾病对他的摧残,在一叠声催他离去的幻听中,纳撒尼尔·埃尔斯丢下大提琴、舞台、观众和史蒂夫·洛佩兹,落荒而逃。

如若不是很熟悉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也许听不到这场戏的背景音乐是该作品的第一乐章。

影片为凸显此刻纳撒尼尔·埃尔斯由紧张渐生的恐惧情绪,将这首作品由弦乐四重奏的配器改成了交响乐团,还添加了定音鼓微弱的敲击声。

至此,影片走出了我们对一部励志电影的惯常思维逻辑,亦即已经败走人生的纳撒尼尔·埃尔斯在史蒂夫·洛佩兹和一众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精神疾病的泥淖,重新开始了天赋与他的音乐人生;《独奏者》的结局是,因为史蒂夫·洛佩兹让其签署的一份关于监护人的文件中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字眼,纳撒尼尔·埃尔斯与在整部电影中一直试图拯救他的记者决裂了。

崩溃了的坚决不愿去精神病院的音乐天才,只好回到收容所,在那里与芸芸众生一起晒着太阳的纳撒尼尔·埃尔斯唯有在清醒的时候会对史蒂夫·洛佩兹说,对不起。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很纳闷:既然给了影片男主角这样的结局,又何必让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贯穿始终?

稍微涉猎过古典音乐的都知道,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别名《英雄》,创作于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历程上的转折点,也是其成熟风格形成的标志。

这部原本要题献给拿破仑的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性格中英雄主义的部分。

既然给了纳撒尼尔·埃尔斯一个失败者的结局,影片何以多次使用充满着欢乐、激昂的浪漫主义气氛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是张定浩的新作《无形之物》让我想起了上映于2009年的老电影《独奏者》。

张定浩的《无形之物》,不厚,内容却很厚实,总共12篇文章视野开阔地议论了弥散在世界角角落落的无形之物以及这些无形之物的存在价值。

12篇中标题为《尽头》的文章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一个是一本与康托尔相关的科普著作《跳跃的无穷——无穷大简史》的作者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正如该书书名所揭示的那样,康托尔是一位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的构造者,是一个企图抓住“无限”的数学家。

后来,康托尔发疯了。

该怎么理解康托尔发疯这件事?

最顺理成章也最易于被世人所接受的解释,康托尔是“试图征服∞而被逼疯的天才”。

那么,华莱士是否“顺应”民意采纳了这一说法呢?

没有!

按理,天才被逼疯对作家而言是极好的素材,但华莱士只在书的脚注里略微解释了康托尔发疯的原因——华莱士认为,发疯这件事与作为数学家的康托尔一生无关,放在脚注里解释最恰如其分;况且,吸引康托尔的工作和背景如此美丽,在那种氛围中追求真理的康托尔哪怕疯了,也不需要我们将他比作普罗米修斯。

也就是说,仰望着贝多芬的塑像、用残缺的小提琴演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纳撒尼尔·埃尔斯,在我们看来正处于疯癫状态,他自己却正在体验人间最丰沛的情感。

纵然享受这种情感需要纳撒尼尔·埃尔斯付出如用交响乐演奏的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所传递出来的既抑郁又狂躁的情绪折磨,但纳撒尼尔·埃尔斯愿意。

所以,要问《独奏者》哪个片段最打动我,我的回答是,当前妻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一个流浪汉时,史蒂夫·洛佩兹饱含热泪地回答:“没有一件事能像音乐打动他那样打动我了。

”这句话,恐怕也是影片何以起名“独奏者”的注解了。

 10 ) 独奏者 继1900 ray 之后最棒的音乐题材的电影

深沉的时有时无的大提琴也可以如此澎湃的表现演员的情绪随着琴声和肢体而让观看者深深的感受到心中背负着沉重的环境带来的似乎在演员力感的挥动间 急促的呼吸中奔涌而出又随着嘎然而止的琴声 似乎我从电影的世界中跌入这现实世界奇特而美丽的安静是余音绕梁么?我心中似乎盘旋着美好的事物各种乐器都有着不同的色彩,现在我们能看到了 呵呵音乐之所以迷人 是因为演奏者将灵魂揉入我们听得到他的疲惫 他的情绪让动作都显得沉重他呼吸 他抚摸乐器 闭上的颤抖的眼睛 和睁开后的空灵拉大提琴的女人是性感的,看来男人也可以 呵呵btw:因为还没看完 所以就先写到这吧 还有最后的1/4等着欣赏~btw1:我在听着 独奏者原声写下以上内容《The Soloist》btw2:我最喜欢的是 《Crazy About Beethoven》

《独奏者》短评

我看的片子版本很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片子的欣赏。

10分钟前
  • Fei
  • 推荐

大爱无疆~

11分钟前
  • doee
  • 推荐

冲着导演和唐尼看的,前者让我失望,后者魅力依旧

14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no

19分钟前
  • 阿特拉斯抠抠脚
  • 较差

天才就是天才

22分钟前
  • clara
  • 还行

The.Soloist.720p.BluRay.x264-iNFAMOUS

23分钟前
  • Milandini
  • 较差

文艺片,喜欢的唐尼没有给我惊喜,杰米和我一向不来电,倒是以前讨厌的拉琪儿哈里斯给了我改观。

28分钟前
  • 七颗子弹
  • 还行

各色人等,还有报社编辑、记者这差事不错。

29分钟前
  • 小绵羊乐园计划
  • 推荐

飛機上看的原因吧

33分钟前
  • Cpt. 切尔卡西
  • 很差

力不从心

35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还行

估计有些古典音乐修养会看得更深入

38分钟前
  • 八月的海洋
  • 还行

在大街上拉琴的那段,最感人。

42分钟前
  • 熊瞎子掰玉米
  • 还行

谁能理解音乐疯子的心。

45分钟前
  • 刘冰格
  • 力荐

I just love it.

47分钟前
  • Jimmy
  • 力荐

编剧差,中心混乱,有那么点不知所云

51分钟前
  • AMPHORA
  • 较差

看到这部独奏者,它没给我带来一点儿积极、充满感激的正面意义。

52分钟前
  • 较差

《独奏者》这种电影评奥斯卡可以 但我确实不爱看

56分钟前
  • 洁白
  • 还行

乔导去了米国,水土不服吧。不及格!

57分钟前
  • J.Barry
  • 较差

三星半。Joe Wright依然喜欢在这样一部美国制造中加入过多他的文艺式艺术电影镜头,这点已经毁掉了《Atonement》了,这次差点毁掉这部。优点:故事确实还是挺动人的,光明的尾巴告诉我们人间尚有真情在。。。

60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还行

音乐 就是这样美妙 无需交谈 静静聆听朋友 就是要不离不弃(飞机上的电影,还不错)

1小时前
  • Fallc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