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沙漠之旅
Ingeborg Bachmann – Reise in die Wüste,女诗人情忘沙漠(港),英格博格·巴赫曼:沙漠之旅,巴赫曼的沙漠之旅,Bachmann & Frisch,Ingeborg Bachmann – Journey into the Desert
导演: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主演:薇姬·克里普斯,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巴兹尔·伊登贝茨,卢娜·韦德勒,雷纳托·卡朋特理,马克·林帕赫,托拜厄斯·雷施,凯瑟琳娜`施马伦贝格,尼克尔·博森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瑞士,德国语言: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奥地利诗人英格褒·巴赫曼与瑞士文豪马克斯·弗里施坠入爱河而又分手,为情所伤的她开启了前往沙漠的避世之旅。本片通过对巴赫曼与弗里施、德国作曲家汉斯·亨策、奥地利剧作家阿道夫·欧佩尔之间故事的交叉叙述,刻画了这位诗人从“为情所伤”到“追求意志独立”的女性自我觉醒过程。曾以《德国姐妹》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导演玛加蕾..详细 >
男主固然有诸多瑕疵,但对女主也不是很能共情...且最终治愈自己的方式和途径也不是很touching ps但服装绝对赞!
和Max的关系中拍受害者不断受害很无聊 对Max的掌控欲没有分析与表达 借景抒情靠的是之前的戏 视听也不够灵动
形式上挺美的,但可能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最后没有表达清楚,且容易产生误解。女主的演技也撑不起复杂的内心戏。
影片对Ingeborg Bachmann的挖掘总体上仍停于表面,挺可惜的。最严重的问题是Bachmann和Frisch的那条线(作为推动并串联其他时间线的主线)做得太肤浅、琐碎和断裂,以致其他时间线上的叙事也显得苍白不少。好在视听好,Vicky Krieps的表演更好。@Berlinale2023
男人无趣,意识到有毒关系还深陷其中的女人无趣。看了下前排评论叫好的都是男性观众,只能说女人不懂女性,男人更不懂女性。全片有点意思的部分都是片中的Ingeborg展露自我或者与世界关系的部分,最让人动容的本应该是关于太阳之诗的朗诵,在片中突出的又是对异性的吸引,无趣至极。如果与年轻美丽的男性4p就能完成对“小资产男人的复仇”,我想她还没有解放自我,反而深陷其中。好奇现实中Ingeborg的生活是怎样的,所谓爱情又占了多少比例,如果诚如电影所述,我只觉得遗憾。而电影如果只突出性缘关系,忽略仅仅是她作为她的部分和她与创作的关系,才真是本末倒置。
认真精致的拍了一个俗套的故事。是的,诗人也是人,知道了……然而她的人生就这么点儿值得一提的么?
23BJIFF08,当女主角说“婚姻制度不适合工作女性”的时候全场响起了掌声
"婚烟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BJIFF2023 #天幕新彩云
#BJIFF No.30# 除了《小世界》,本届其他几部柏林片是真喜欢不起来,且大多属于一个风格路子。这部还算有些表达,却又被稀释在不明所以的敏感莫测与难以自洽之中,脸谱化的“女性电影式男主”、频繁随意的时空跳跃也是减分项。排片也有点...《堕落天使》后紧接着,从观感上是真接不住啊。
看了首映场,晚了二十分钟开始就因为红毯来了各种VIP…抱着汉娜阿伦特的期待来看这部,真的是有一点失望。开头跟结尾不对位,显得开头非常游离。一个很简单的女性觉醒故事非要拆成三段,在前半段用了非常密集的剪辑并且没有任何能区分时间线的标志。服装比化妆用心多了,一套套裙子把戏都抢完了…大家可以数数看换了多少套服装…不过u1s1裙子是真好看😂演员都很用心,马克斯弗里施又胖又丑又大男子又嫉妒心强让人看了就想扇耳光;女主的艺术家系恋爱脑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小鲜肉台词可爱人也贼好看,可惜演员档期冲突来不了首映。总之三分都给演员
2023柏林主竞赛入围。反婚反育非常应和当下尤其中国的议题,“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和有思想的女性”,不过片子的问题主要还是太矫情了(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片是不是特罗塔借这个故事在内涵施隆多夫,一家容不下两个作家,其实也容不下两个大导演吧……),两条线的交织点全在讲述的话头上(也就比《漂流人生》好那么一丢丢),实在是“如同一席话”,就不说刻意回避的阶级问题了……特罗塔拍《汉娜·阿伦特》那个锐利劲儿哪儿去了唉……男人嫉妒心+控制狂的一些极品言论和行为塑造得相当出色(尤其那个强词夺理的“受害者有罪论”),这一点上其实有把性别刻板印象倒转过来的意思,算是个亮点。但是这个结尾是什么鬼啊,旅个游然后和小狼狗们4P就解决问题了??我的天啊前面不是在说文学在说思想吗?……
SIFF25 代入感太强了 前男友就是这样的
当全身埋进阳光下的沙漠,那一种由炙热灼烧产生的窒息感,应该很难不让她联想起自己曾深陷的婚姻泥潭。
不挂巴赫曼的名也能拍
全世界的直男癌都是一个逼样 看得我窝火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 有思想 有主见的女士
镜头语言什么的很不错 但可能对于恋爱小白的我来说 实在是没有太多办法可以做到很强的共情感
#BJIFF13 亮点之一是将巴赫曼与两位男性角色的故事打碎,随后以某种相似、意识流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如此一来巴赫曼的疗愈阿拉伯之旅与她闭塞的婚姻之旅相互印证、相互冲突。用空间与灯光体现情感关系的状态很精致,但是电影里的所有镜头设计都显得太标准化、模式化,没有新意。通过4P达成复仇与自我和解倘若真的是巴赫曼的经历与自我感受到也无妨(但毫无疑问西方中心主义下这种对异域风情的利用值得批评),但von Trotta对其的处理就如同Porn一般,构图上油画的质感也不能掩盖情感上处理上的偷懒,一如结尾莫名其妙的直视镜头,情感未到,眼神并不具有想象中的穿透力。但处理较好的是,在此男女终于不是对立,而是在人与人的不可交流性中互相折磨,“你为我所杀,那么你就无罪么?”
2023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第二部《女诗人情忘沙漠》 多线叙事中让我感觉到最舒服的一部,爱是得有的,但那是令人窒息且毁灭自己的。希望有生之年也可以去一样沙漠(无人区的沙漠去过了,我要去埃及!)
2023上影节
很缺少这样的女性叙事,在其中女性是主体,男性仅是女性处境的反应,因为局限在性缘关系中,因此是对主流男性视角电影的对抗与逆转。但就其关于女性自我的探讨来说,并没有深刻到给人以启发。女主爱上猪这点真的莫名其妙,感觉纯粹是从叙事出发而非从人物出发,代入到我早就想给他两拳了。那个缓慢的4p镜头,女主处于画面中央接受爱抚,挺有神性的。“一个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是不适合婚姻制度的。”很少见的大家在电影中途不约而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