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号

再生號,Written By

主演:刘青云,林熙蕾,阎清,谷祖琳,曾雅琪,黄文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9

《再生号》剧照

再生号 剧照 NO.1再生号 剧照 NO.2再生号 剧照 NO.3再生号 剧照 NO.4再生号 剧照 NO.5再生号 剧照 NO.6再生号 剧照 NO.13再生号 剧照 NO.14再生号 剧照 NO.15再生号 剧照 NO.16再生号 剧照 NO.17再生号 剧照 NO.18再生号 剧照 NO.19再生号 剧照 NO.20

《再生号》剧情介绍

再生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11月11日,汤有亮(刘青云 饰)一家游玩途中遭遇严重车祸,汤当场身亡,妻子程希文(林熙蕾 饰)和一双儿女侥幸逃生,只是女儿汤乐儿双眼从此失明。转眼十年过去,时间并未治愈汤氏一家心中的创伤,他们久久沉浸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悲痛之中。乐儿(阎青 饰)不愿母亲继续折磨自己,她尝试着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小说,而书中的情节和现实截然相反。在小说里,乐儿和母亲、弟弟死于车祸,父亲则活了下来,成为一个由菲佣照顾起居的盲人。父亲相信鬼魂的存在,时刻期盼与妻儿重逢。死去的乐儿在另一个世界当上了小孟婆,她利用手中的职权让母亲和弟弟重新回到父亲身边。汤和妻儿心照不宣地享受着失而复得的幸福生活…… 乐儿的小说让母亲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步上正轨,然而一场残酷的灾难不期而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传说头目翔之后5凭栏一片风云起爱上查美乐的士速递4无子无忧我瞒结婚了好汉两个半第十季查莉成长日记第四季快枪查理顺其自然的日子王牌投手振臂高挥我的家新世界能干的猫今天也忧郁七月半3:灵触第七感德蒂拉和兰尼抢劫了一辆火车普通女高中生要做当地偶像麋鹿王新结婚时代犯罪症候群第二季人熊森林建国大业异形庇护所第三季恶搞之家:是陷阱!女孩子不好惹私家侦探贝拉斯科兰逆世界在你的世界爱上你万圣节过后

《再生号》长篇影评

 1 ) 思念里,永生

生死,便像是写硬币的两面,永远是一面朝下当你把硬币树立起来的时候,那种玄之又玄的平衡,是颤颤巍巍的,让人不舍得触碰,哪怕是孟婆所以,再生号里,其实转满了喝下孟婆汤的已经往生了却准备投胎的人们所以Melody或许真的是小孟婆了,又或许她一直活的写小说的状态刹那间,你往往会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现实,哪个又是小说?

一直就像是在看电影的感觉但自己又何尝不是生活在电影里呢?

让我想起《苏菲的世界》,当苏菲被带到了兔子绒毛的最外层时,忽然她开始想,究竟什么是什么把她拉出来的?

而她又是谁呢?

小说里,我写我想要的,我写我想变成的,我写任何可改变的!

生活里,谁又在书写我们的故事呢?

我们又是不是被投射在硬币背后的那一群人呢?!

或许,任何人,都是在Written by的控制中如果说这是惊悚片的话,我喜欢这样的调调和寓意,因为有思考!

如果思念真的可以让人复活,那么就在思念中,永生吧!

 2 ) 再生号叙事浅析

给一个摘要:女孩A在写一本小说叫《花》,《花》的主人公是女孩B,B在写一本小说叫《白花》,《白花》的主人公是B死去的爸爸复活了,写了一本小说《白色茉莉花》,《白色茉莉花》中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

这时,A的妈妈死了,她很伤心,于是把《花》中B的妈妈写死了,B也十分伤心,就把《白花》中爸爸的佣人写死了,爸爸很伤心,销毁了《白色茉莉花》这部小说。

B又不忍见爸爸伤心,于是在《白花》中创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有鬼,一家人团聚了,爸爸的妻子儿女都来陪他。

爸爸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其实是自己死了,是女儿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让他变成鬼还留在世上守护着他们,事实上真正活下去的是妻子儿女。

但现在妻子和儿子也都死了,他们三人终于团聚了,只剩下唯一的女儿想要自杀响应他们的三缺一。

爸爸和妻子儿子一起挽救女儿的生命,但女儿还是执意自杀了。

《白花》就这样结局了。

B写《白花》写的很崩溃,想到自己妈妈和弟弟都死了,干脆也像《白花》中的女儿一样,一了百了死了算了,没想到竟然被一辆奇妙的再生号接住了,她甚至见到了爸爸妈妈和弟弟,B于是决定好好生活下去。

《花》的结局励志温暖。

A被自己写下的《花》的结局打动了,觉得自己仿佛受到一次启迪,她因为死了妈妈,本来也很想要自杀,但她现在决定好好活下去。

=======故事很简单,正解早有人在影评评论里说了。

仅尝试从叙事学进行解释。

从叙事学说,加上导演韦家辉,一共是五层叙事,但展示在观者眼前的电影的故事只在三重世界中发生。

在详细的讲解之前,先说一下为什么豆瓣上会有如此两级分化的影评。

豆瓣高人多啊,其实也有人给出了正解,但大部分影评将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如写作主体 叙述主体 时间 视角 叙事结构等混为一谈了,分得清的筒子又不愿意写,只在评论中浅浅点了几点。

这个故事基本都能看懂,但是其中的叙事真的玩的相当漂亮。

嗯,不知道跟国外比如何,至少在国内是很漂亮的了。

(从叙事上说。

)在进入具体的叙事分析之前,我要首先提出以下三点。

(以真实世界中的melody作为真正的视角)1.整个电影的主体叙述话语是倒叙的,而且是狭义上的倒叙。

即先给出结尾,然后开始顺叙。

当然melody死没死是一个悬念,但不妨碍我们说大体结构是倒叙的。

首先,电影中的女声旁白是真实的melody,是一种回忆式的,还有瞎眼婆婆的话,说爸爸的这种日子是长久不了的,是谶言式的,这和爸爸的写作基调是不符合的(爸爸创造的世界画面饱满而梦幻。

爸爸是不可能写这种不祥的征兆的,因为他盼望妻儿的归来;而沉浸在满足中的melody一家也不太可能会写这种情节,所以这不是预见性的,而是倒叙。

——当然其实,melody也不可能进行文本的修改,这实际上是韦家辉的作者干预。

)2.melody的真实世界是不存在超自然的,然而电影中出现了大量超自然因素(比如时空重叠),所以必须默认电影中构建的虚拟世界存在超自然力量,但那都是melody想象出的,她本身的世界是没有超自然的。

所以我们默认的不是超自然,不是阴阳穿梭,不是时空扭曲重叠,默认的是现实melody想象的无穷力量。

(文字的世界中,什么都有可能。

)3.三重世界是用叙事创造出的,但这三重世界本身是不会物理重叠的。

而且不同的世界也有不同的设定,随着电影的行进,设定也越来越复杂。

(melody感情的激荡导致)接受这三个前提后,开始正式的分析。

一部作品与作者、观者、世界产生联系,如果你愿意,就将这部电影中melody真实的世界称为第一层吧。

好的,在第一层的世界里。

真实世界中的melody写小说,爸爸没有死,妈妈、melody和oscar死了。

Melody是写作主体。

小说中的爸爸开始写小说,进入现实melody的第一叙述层,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电影本身也就是导演的叙事才是第一叙述层。

不过为了理解方便,我们就将其简单称为第二层世界好了。

在第二层的世界中,爸爸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有鬼的世界,这是超自然的第三层世界。

(废话有鬼出现当然是超自然的)一家人在一起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方式生活着。

爸爸在这一层世界中是叙述主体,同时是写作主体①。

然后悲剧了。

现实世界中,现实melody的妈妈和弟弟死亡,现实melody的感情投射到第二层世界中,造成了菲佣Maria死亡,影响melody笔下的爸爸。

(爸爸的绝望其实就是melody的绝望)爸爸将第三层的世界灰飞烟灭了。

在第三层的妈妈与第二层的Maria相遇,melody旁白响起,一枚硬币的两面blabla……这是超自然的方式,也是文学的浪漫。

也就是说,空间根本没有重叠,只是爸爸(也是现实melody)用文学的语言让第三层世界销毁,而导演又将其影像化了。

第三层的世界在这里结束了。

现实中的Melody不肯服输,决定向命运挑战,她再次打开电脑。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第二层世界出现了一个新的话语层。

真实的melody在小说中(这是连载小说,所以有千万种可能)创造了改变了写作主体melody,我姑且称为本我melody,为什么这么叫,我们后文再说。

也就是说,爸爸写作主体/叙事主体的身份分裂了,爸爸是第三层世界的叙事主体,但他不是写作主体,写作主体由爸爸转为了本我melody。

就是说现实melody给小说加了一个新人物,一个叫melody的同名女孩,在现实melody的小说中,之前所有情节都是本我melody写的,然而是从爸爸视角展开的。

亦即写作主体现实melody创造写作主体本我melody(第三层的写作主体),本我melody创造了第三层叙述主体爸爸,爸爸创造了第三层世界(已毁灭)。

也就是说本我melody的话语地位高于爸爸,但在现实melody故事中的出现时间晚于爸爸的出现。

通俗点说,就是你连载文看到一半,主角突然死了,你伤心欲绝,突然一声“卡”原来是拍戏。

安妮宝贝的作品中玩过很多这样的花招。

我为什么说现实melody创造了一个新的叙述层呢,理由如下。

第一,第二层世界中,爸爸读到了长大后melody的书稿,melody被孟婆扔回来,自杀看不到他,爸爸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了,可见存在一个更高话语层次,能掌握事情发展的作者。

第二,孟婆奇怪爸爸十年前就死了,为什么没有往生,虚实在这里交映了,原来他在小说的世界里生活了十年。

但爸爸并不自知,所以写书让他存活的不是自己。

第三,如果爸爸是由现实melody没有经过中间叙述层直接写出的话,电影中女孩的第二次跳楼是解释不通的。

请注意,当上吊割腕的melody摇摇晃晃爬上天台后,一个正在打字的melody终于受不了的哭着跑出去,爬上了楼顶,说明之前的各种尝试自杀都是她写出来的,但她并不是现实中的melody,因为她没有拿导盲杖,没有拿书稿,而且她后来被再生号接住了,绝不是现实melody。

这个melody是现实的melody在妈妈和弟弟死后,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出的一个更高话语层,也就是本我melody。

为什么叫她本我melody?本我是真实的自己,是不受道德、法律等一切束缚的潜意识的选择,现实melody把她的痛苦投射到了小说中,也就是她想死去。

(但是理智知道不能死,当然还有对死亡的害怕。

)因此我认为,从长大的melody敲响爸爸的门后,是第二层世界的线性发展,出现了新的话语层,叙述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在现实melody笔下的本我melody的故事中,她让自己进入小说,在爸爸的世界中让十年后的自己和家人一起加入爸爸的世界。

时间在这里是继续线性发展的,所以这里没有进入新的世界,仍然维持在第二层世界中。

所以本我melody让有的人觉得糊涂,也没人说清楚。

本我Melody带有现实melody的自传色彩,她们高度相似。

唯一的不同是现实melody尚有理智,而本我melody一心求死,也就是孟婆说小melody“原来你是求死的melody。

”我推测现实melody在爸爸毁灭了第三层世界后,是这样写小说的。

(注意电影中在爸爸伤心的哭泣镜头后,出现了现实melody的写作场景。

怎么知道是现实melody在写作呢?看画面色调。

)本我melody跳出来写其实以上情节都是故事中的裙装melody想象出来的。

十年前死的是爸爸,不是妈妈,弟弟和melody,但是现在妈妈和弟弟也死了,裙装melody要让妈妈和弟弟回来。

所以本我melody在创造的第三层世界幻灭以后,又创造出了虚幻超自然的平行空间。

在两个平行空间中,妈妈和oscar并没有死去,裙装melody和爸爸在另外一个空间,他们四人甚至能互相听到声音,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团聚,这其实是现实melody美好真挚的愿望。

然后裙装melody和妈妈、弟弟跌入孟婆的世界,时间上的平行瓦解了,转入空间的相对。

在孟婆的世界中,平行空间发生了扭曲,孟婆拿到两本生死簿,写着死的是melody/死的不是melody。

这是现实melody矛盾心理的体现,希望代替家人死去,但又明白死解决不了问题。

小melody这时也出现了,这绝对是解释不通的,但正因为解释不通才衬出了现实melody此刻癫狂的状态。

她天马行空,让时间平行,空间对立,时空重合扭曲,如果/没有如果各种可能,叙事花招在这里应有尽有,体现的是文学魅力——理性而又没有理智的浪漫。

现实melody的挣扎必然是反复的。

所以我们看到,孟婆说裙装melody没有死,把裙装melody扔了回去——现实的melody想要生。

裙装melody上吊割腕——现实melody很想死。

(这时爸爸也发现了自己是鬼,一方面是暗示存在更高话语层,另一方面爸爸和全家人一起挽救裙装melody的生命,爸爸的努力是动摇现实melody的原因——用想象的方式写出,想到爸爸妈妈知道自己求死,一定会很伤心。

)裙装melody最后跳楼自杀,悲观的情绪影响到了本我melody,于是她哭着跑出去,跌跌撞撞跑上天台却被再生号接住,并开始新的人生。

这里本我开始与超我②融合,并开始影响自我,也就是现实的melody。

第二层叙述结束在这里结束。

本我melody的作品写完了,现实melody也是。

(其实这里有bug,后文再说。

)第二层的世界可以说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三重话语层交织,时间空间概念被韦家辉玩到尽。

所以通俗点说是这样的。

假如读者把我当做现实melody(也就是一开始站在天台不知所措的melody),你们看到我打出来的作品是这样的。

(使用第三人称)“那次车祸,爸爸没有死,爸爸的世界有鬼……菲佣MARIA死了,爸爸小说的世界毁灭了……其实十年前死的不是melody和妈妈弟弟,而是爸爸,melody想用这种方式让一家人在文字的世界中团圆,于是她决定写小说。

然而现在,妈妈和弟弟也不在了。

Melody很伤心,她想象着如果妈妈和弟弟没有死多好,死的是她就好了……”“于是melody继续写小说。

她写自己见到了爸爸,妈妈和弟弟也在,一家人好开心……melody和妈妈弟弟一起跌入孟婆的世界,孟婆说妈妈和弟弟要去往生……爸爸发现了melody的小说,原来他早就死了,他想要挽救被扔回来自杀的melody,可是他是鬼却做不到……melody上吊割腕又跳楼,她见到了爸爸妈妈和弟弟……”“melody觉得那样的结局也是不错的,于是她拉开门,跌跌撞撞跑上了天台,她决定像故事中的自己一样,纵身一跃(第二次跳楼)……”The end.读者一定会叫,他妈这不是坑爹吗?Bug也就在这里来了。

但是如果你分析影片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典型的环形叙事片。

电影一开始现实melody拿着书稿上天台,是很激动的,她正面临生死的选择,而在片尾,她抱着身体哭泣,没有选择自杀。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然而书稿是完成时,它是已经被创作好的,写作的过程体现了melody思想的激烈斗争,小说的结局也是melody思想斗争的结果。

如果melody已经连被再生号接住,好好生活都写下了,那么她的思想转变也就已经完成了,在她拿着书稿上天台时,也就不应该那么激动了。

所以我说,当本我melody纵身一跃时,现实melody是没有写结局的。

她很可能正是以内写不下去所以跑上天台。

因为写出结局,就意味着现实melody的生死。

她在挣扎。

不要忽视导演这一最高的叙述层。

现实melody也只是导演创造出来的。

本我melody是现实melody创造出来宣泄情感即一心求死的,当本我melody趋于平静后,她便与现实melody融为了一体,所以被再生号接住,继续生活是现实melody在家中的写作中断以后在天台上完成的——一个人的melody可以好好生活下去。

当然当时她不可能写,但现实melody可以在头脑中想象——“跳下去的melody没有死,她被再生号接住了,她选择好好生活。

”但是这毕竟只是现实melody的一部作品,现实melody仍然要面临选择,她虽然希望生活会变好,但毕竟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现实时间是不一致的。

故事时间要远远长于文本时间,以及现实时间。

现实的melody仍然面临着选择,是生还是死?观众看到的第三次跳楼是真实的melody假如选择跳楼的后果,爸爸妈妈不会来,只会被围观,从叙事上说,这不是melody的叙事,这是韦家辉的叙事。

或者像有些人说,是现实melody对现实世界的设想。

现实中的melody只可能有一种选择,生命不会重来,而她选择了走下来。

影片结束。

换一个导演,或许能做到更精进。

但韦家辉的剧本,是真的出色。

是不是元小说?其实不尽然。

元小说展现的是作者构思小说的过程,而本片中的melody不是这样。

这仍旧是一个主打叙事的电影,melody用层层叙事为自己创设了一个美好值得相信的世界。

为自己带来了希望。

最后总结,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

我们换个符号。

女孩A在写一本小说叫《花》,《花》的主人公是女孩B,B在写一本小说叫《白花》,《白花》的主人公是B死去的爸爸复活了,写了一本小说《白色茉莉花》,《白色茉莉花》中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

这时,A的妈妈死了,她很伤心,于是把《花》中B的妈妈写死了,B也十分伤心,就把《白花》中爸爸的佣人写死了,爸爸很伤心,销毁了《白色茉莉花》这部小说。

B又不忍见爸爸伤心,于是在《白花》中创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有鬼,一家人团聚了,爸爸的妻子儿女都来陪他。

爸爸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其实是自己死了,是女儿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世界让他变成鬼还留在世上守护着他们,事实上真正活下去的是妻子儿女。

但现在妻子和儿子也都死了,他们三人终于团聚了,只剩下唯一的女儿想要自杀响应他们的三缺一。

爸爸和妻子儿子一起挽救女儿的生命,但女儿还是执意自杀了。

《白花》就这样结局了。

B写《白花》写的很崩溃,想到自己妈妈和弟弟都死了,干脆也像《白花》中的女儿一样,一了百了死了算了,没想到竟然被一辆奇妙的再生号接住了,她甚至见到了爸爸妈妈和弟弟,B于是决定好好生活下去。

《花》的结局励志温暖。

A被自己写下的《花》的结局打动了,觉得自己仿佛受到一次启迪,她因为死了妈妈,本来也很想要自杀,但她现在决定好好活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

但韦家辉将B的出现时间进行了微调,把故事中所有的符号及事件改成一样了。

就酱。

有没有bug?必然是有的。

不一定准确,但大致就是这样了。

注:1.写作主体/叙述主体 写作主体就是真正写作品的人。

比如《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生死场》是萧红写的,作品的写作主体就是这些作家,《再生号》的剧本是韦家辉写的,韦家辉就是写作主体。

叙述主体就是这个故事是从谁的视角去说的,如鲁迅的《社戏》《闰土》等,以第一人称写,但是小说中的“我”并不是鲁迅本人,叙述主体和写作主体就发生了分裂。

2.通俗点就是“我”应该要成为的人。

 3 ) 这是最简单的一部韦家辉作品

《再生号》是否是韦家辉的又一次“怪力乱神”?

“怪力乱神”是有,但答案却是否定的。

如果你沉浸在无休无止的过度解密之中,那你就太过自作多情了。

《再生号》大概是我看过所有韦生电影中,最简单,最单纯,最立足“现实”本身的一部。

《再生号》可以说成是谈“生死”,谈“阴阳”,谈“执念”……毋宁说他只不过是韦家辉的“自传”,电影中阎清扮演的“汤乐儿”便是韦生自己,他不过从作者论角度探讨如何“活在当下”,十足夫子自道。

其实这个故事只有一个“事实”:女主人公汤乐儿幼时因一次交通意外丧父,自己则瞎了,只剩下母亲与弟弟伴随左右;长大后的汤乐儿打算通过写小说让父亲在文字中复生,想不到母亲和弟弟又在一次意外中丧生,汤乐儿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想通过自杀来解决……《再生号》其实没有“剧不剧透”的讨论必要,中间几个维度的穿插叙事也并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

但关键的是这个故事的主体其实只不过是开头和结尾中汤乐儿站在天台上的“环形叙事”而已,而她的问题只有一个:一个人在绝境之下是应该选择生还是选择死?

韦生的笔一如汤乐儿的打字机一样,他可以给主人公不同的结局:可以生,亦可以死,又或者创造几个维度的空间,上演查理考夫曼式的荒诞戏剧,有孟婆,有再生号,让生人与死人阴阳重会,完成脑力挑战。

但可惜的是,主人公的现实只有一个,“死”只有一次,并没有什么再生号列车,现实中只有门前依稀往复穿行的山顶缆车,而生命并非可以如同笔下的故事或电影镜头中一样,可以来来返返,擅自修改。

最终决定是否要“立足当下”,是否要活在现实里的始终只有自己。

韦家辉年轻时写《大时代》,甫开头就是郑少秋饰演的丁蟹带四个孩子跳楼,一个个又一个接着死;而主角刘青云则坐在办公室中,桌上是死去亲人的遗照,他已经茕茕孑立于世,他眼见着丁蟹几个儿子从楼上坠下,他一个一个地数。

最“惨绝人寰”,也莫过于此。

从一开始,韦家辉就习惯用“生死”来做戏剧命题,“惨烈”与“绝决”、“悲剧性”这些字眼向来与他如影随形。

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骨子里是佛家式的悲天悯人。

近日翻看老无线剧集,发现他和司徒锦源曾经合编过任达华和黄秋生出演的一部剧集《还我本色》,剧集前两集满篇唏嘘无奈,却竟然又充满了同情与自怜。

原来他这么多年,也一直没有变过。

用生死来做话题,是因为他关心生死,关心生命本身;如果对生命没有敬畏,当然生死也就无关紧要。

近年来他拍喜剧,就算《喜马拉雅星》,在结尾也希望探讨些关于生死的哲学命题,而《大只佬》中杀人犯孙果最终得到了宽恕,则满是悲天悯人式的佛家关怀。

结尾汤乐儿在小说中写了两个关于自己不同的结局,两次她都跳下了楼,一次死了,一次被再生号救了。

在后者的前提下,她决定重新振作生活。

而现实中,她却只有一个选择:跳还是不跳?

这让我想起了金基德《撒玛利亚女孩》中的双结局,而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只有一种结局,人生也只有一种结局,便是死亡。

韦家辉知道人终有一死,也知道自己的笔可以轻易操纵角色的生死,但他更明白:活在当下才是最宝贵的,生存才是唯一的选择。

一如《一个字头的诞生》有多个选择,但要花开富贵,只有一个可能。

其实不过是一个道理。

如果阴阳是硬币的两面,那注定了两面无法有交集,就算立着的硬币,也是公是公,字是字。

那活在阳面的人,便应该好好活着,不要妄图去触碰另外一面的未知。

而《再生号》另外一方面又隐约能看出韦家辉对于文字与写作的怀疑:文字是否能拯救人?

故事是否能让人活得更加自知与清醒?

抑或只是越搞越糟贻害无穷?

这种自我反诘每个靠谱的作家都会遇到,否则海明威也不会自杀。

但看到这结局,你会相信“银河”大神韦家辉会更加坚强地活下去。

ps:关于某些网友的逻辑疑问,以下是我在“银河映像”小组发表的一些看法,希望有所帮助。

其实真实的melody只有一个。。

应该把这层独立出来,就是写作的人。

其余melody都在她的小说中。

在真实的melody的妈妈和弟弟死后,她想要自杀。

而在小说中,她则把真实的“自己”写入那个世界中,希望替换她妈妈和弟弟的死。

其实世界虽然只有3重,但另外两重是文字的世界,文字的世界就由真实的melody话事,她可以将自己不断写入另外2重虚拟的世界之中,这就是文字的能力。

所以她就把自己的自杀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死了,一个被再生号救了从此坚强活了下来。

其实两个人不过是她“死与不死”的两种人格分裂罢了。

但最终回到现实,她并没有跳。

生命只有一次,真实的自己不可能分裂成两个人。

跳下去了,会真的有再生号吗?

现实不是小说。

 4 ) 谁持判笔写人生

人生无常,我们的悲欢离合,究竟由谁来书写?

命途多舛,众生的生老病死,到底是谁在掌握?

影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的英文名Written by显然更为切题。

不得不说,影片的创意很棒。

韦家辉、欧健儿可以说是杜琪峰的御用编剧,老杜的片子拍得好,本子过硬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影片由一个女文青贯穿始终。

在10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双目失明的欧乐儿成了一名作家,为了怀念在那场车祸中死去的父亲,为了抚慰伤口依然在滴血的母亲、弟弟和自己,她开始写小说。

小说中她家的情况与现实相反,母亲、弟弟和自己死去,父亲活着,却失明了,由一个菲佣照顾。

虚构的世界里是有鬼的,他们母子三人回到父亲的身边,一家人通过特殊的方式重新团聚。

可是好景不长,灾难再次降临到欧乐儿头上,母亲和弟弟在一场事故中丧生,撇下了欧乐儿孤零零一个人。

她坚持把小说写下去,故事开始变得峰回路转,可是也开始变得有些混乱。

总之,通过种种,她终于意识到无论多么不舍,故去的亲人还是要离开,无论多么艰难,她必须要咬紧牙关活下去。

影片最后算是对命运由谁来书写的问题给出了答案:我们自己。

结尾主题的升华有点儿牵强,母亲和弟弟的丧生过于生硬,排除掉这些部分,整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还算丝丝入扣、自然流畅,高潮部分的混乱并没有对整体产生太大的影响。

并且,所谓的“混乱”,有可能完全是我,一个比较理性、强调逻辑的人的一种偏执而已。

如果不那么理性,那一段倒是最为煽情、最为感人的一段。

还有一点,刘青云的戏真好。

印象深刻的是吃鬼妻做的饭那场戏,他一个表情我的眼眶就湿了。

好演员就是有这种气场。

 5 ) 韦家辉无敌了

刚看完,很想说几句。

跟想象中一样,再加上前段时间见到老杜对韦生的吹捧,我觉得这是个典型的“编剧实验作品”。

韦生拍这个,就是为了挑战自己的剧作能力的极限。

这下好,在香港的这个领域,他是彻底无敌了。

(当然以前也算无敌)有的人反映这次韦家辉编剧本有点走火入魔,我也稍有此感。

感觉是有点“为结构而结构,为层次而层次”。

但这种挑战自我的态度绝对值得尊敬。

通过这个电影,我也更加肯定,韦家辉就是个百分百的编剧人。

作为导演来讲,水准仍有欠缺。

跟以往他跟杜琪峰合作的电影相比,这片子的视听手段确实平庸了些,当然他的追求可能不在于此。

而单从整体故事上来讲,总感觉还差些力度,我们只会对剧本的精巧而叹为观止,但依然感觉欠缺了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我觉得这跟他讲故事的手法过于直白有关。

尤其是旁白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

感觉整个电影一直很想让观众感动,但总是差一点劲。

我想这更多的是属于导演功力的问题,跟剧作关系不大。

但尽管如此,爸爸打手心的时候我还是掉泪了。

但我显然还希望得到更大的打动。

影片的最后高潮并没有凝聚起预期的力量来,于是让整个影片显得较为小气了。

比较一下我刚看完的《母亲》,那个结尾简直是绝笔,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当然不知道是不是我对韦家辉要求有点高了。

不过我个人觉得对这种的自己的领域拔尖的人来讲,要求再高也是应该。

另外我觉得影片阴间的设置有点俗套,不过倒算是符合民间特色的。

空中搬家一段相当浪漫。

最后我想说,韦家辉和杜琪峰真是绝配。

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搞故事,一个玩视听,都在自己的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求新,永不疲倦。

而且两个人又彼此了解,互相欣赏。

所以两个人的合作迟早会成就真正的杰作。

《神探》就是一个证明。

 6 ) 我认为女主的妈妈和弟弟也是死于98年的车祸,开头和结尾的她都是孑然一身。

  直接说吧,我认为真正的现实是MELODY的家人在98年那场车祸里已经死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所以她把她的思念写进了小说里,可是越写层次越多,越写越悲伤,家人仍然在小说里不断死亡,,以至于她自己的精神接近崩溃了,靠写小说来逃避现实反而让她更加痛苦,(她的小说结构本来像电影十三层凶间那样一层层的分下去,可是到后来空间之间也开始来回穿越,甚至创造出新的空间,每个空间的MELODY的结局有死有生,其实都是女主在小说里对自己思想的投射【比如每个死去的MELODY都是代表了她失去亲人的痛苦,而孟婆的存在则是代表着她思想之中的理智成分(也可以说成是自我安慰,因为失去亲人的人总会希望往生者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理智是痛苦的人能活下来的重要因素】,里面设定的多种选择表现她现实中生或是死的矛盾心态。

即便她在小说里的多种选择都有了结果,似乎看开了生死,可是在现实中她仍然需要作出选择,就像开头结尾表现的那样,到底跳还是不跳),最后她终于放下执念决定活下去了。

天台上那一沓草稿已经说明一切了,所有的情节都包含在里面。

有个暗示大家应该注意,最后孟婆的再生号一起带走的是爸爸、妈妈、弟弟三个人,这辆跨越几个空间的再生号带走的其实是女主头脑中不承认现实的部分(在她小说的几个空间之中,有的是妈妈和弟弟死了,有的是爸爸死了,综合起来看她的家人其实一开始就全死了,她只是不愿承认全部事实罢了),在她所写的诡异莫测的小说里创造出了家人团聚的场面,这是她十年来一直希望看到的场面,其实也是在说明在现实中只剩下她一个人。

另外妈妈和弟弟的死法有点超现实了,不是说阳台砸死人的事情没有,而是说这种事概率太低,比车祸要小得多,更像是小说的写法,代表了女主对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无奈心态。

最后的台词也具有对应关系,“①小说中我选择死来宣泄,②现实中我跳回天台选择活着;当初我和妈妈、弟弟写小说疗伤(这里是指第一小说空间,对应①句),现在我写小说为自己疗伤(对应②句)。

”  顺序就是:98年车祸导致女主家人死光光,她盲了,女主开始写小说,在小说中她的妈妈和弟弟还健在,只有爸爸死了,于是小说中的女主又开始写小说,在小说女主的小说中,全家只有爸爸健在,于是女主小说中的小说中的爸爸开始写小说,这是最开始的三个小说空间,第一个小说空间是女主、妈妈、弟弟的空间,第二个空间是爸爸和菲佣的空间,第三个空间是爸爸和3个鬼的空间,随着第一个空间妈妈和弟弟的意外死亡,导致了下面空间的连锁反应,第二个空间的菲佣死了,第三个空间三个鬼都没了。

于是第一空间的女主创造出第四个空间,那里的她穿越到第二个空间想和爸爸在一起,第二和第四空间甚至发生了重叠,爸爸、妈妈、弟弟掉到了第五空间,也就是孟婆的空间,妈妈爸爸弟弟被孟婆劝上了再生号,第五空间可以穿插到其他空间(除了第一个空间,因为孟婆空间是第一个空间女主创造出来的),第四空间的女主被孟婆赶回第四空间,跳楼自杀,为了与之对应,女主又创造了第六个空间,这个空间的女主和第一空间的女主各方面遭遇都一样,只是第一个空间女主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不同选择,第六空间女主自杀被再生号救起,获得了生活的希望,有一个长镜头由下而上,正是已死的第四空间女主和决定活下去的第六空间女主,以及站在天台上正决定跳不跳的第一空间女主,这个镜头最能说明这三个女主都只是存在于小说世界,当然,第一空间女主最后还是跳下去了。

死亡顺序就是第四空间女主跳死———第六空间女主被再生号救起,决定活了下来———第一空间女主写完这一切之后仍然跳了下去———现实中的女主跳回天台,活了下来。

小说里的女主死几次都没关系,最关键的是现实中的女主最后没死,之前的一切情节都是小说的幻想和推断,这部电影只有开头和结尾是真实的。

  

 7 )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

看韦生回归很多人对韦家辉有偏见,只因看到[大块头有大智慧]、[神探]的导演一栏总是署着两个名字,看到离开了杜琪峰的[鬼马狂想曲]、[喜马拉亚星]、[购物狂]近乎胡闹,便断定这是一个只懂搵金的投机分子,一个只能依附于杜琪峰而存在的名字。

却不闻杜琪峰曾说“香港最好的编剧就是他”,亦不知中国香港影视圈那句不成文的真理“得韦家辉者得天下”。

最早因得了韦生而得了天下的当属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TVB,但凡对TVB电视剧有涉猎者,于《流氓大亨》、《义不容情》、《大时代》等当是如数家珍,跌宕,鲜活,激越,让人欲罢不能,而韦生即是这些经典剧集的幕后操盘手,彼时的他因天资过人、奇想频出而被赐名“韦小宝”。

而用笔锻造了事业大时代的韦家辉,在如日中天时却毅然转身,走入了一个叫和平的饭店。

[和平饭店]监制吴宇森,主演周润发,有枪战,有白鸽,于是更多地被纳入吴宇森的电影体系,但[和平饭店]中实则充斥着吴宇森所没有的黑色幽默与讽世寓言,杀人王于小曼怀中的猝逝,及旁人那些漠然的眼神,更是解构了吴宇森那种豪迈得有点过分的个人英雄主义,建构起独属于韦家辉的偏门文体。

韦氏偏门在加盟银河映像的首作[一个字头的诞生]中偏到锋芒尽显,分起了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盲打误撞](Blind Chance)、阿伦·雷乃[吸烟/不吸烟](Smoking/No Smoking)类似的剧情岔道,摆起了极具后现代意味的广角镜,用一种荒诞戏谑的姿态彻底破了风行多年的黑帮义气、英雄气概。

眼见一个韦氏字头即将诞生,港影的没落却生生让韦生从直奔台中的路上折向了湛江方向,为顾银河大局,行以商业电影养作者电影之道,作为彼时银河班底中唯一懂得市场的作者,韦生开始一头扎入[孤男寡女]、[辣手回春]、[钟无艳]、[瘦身男女]、[全职杀手]、[呖咕呖咕新年财]、[我左眼见到鬼]、[百年好合]的贺岁工程之中,不用试图从中寻找韦生的才华,因为它们真的很浅薄。

其实他仍或监制或编剧了[暗花]、[两个只能活一个]、[再见阿郎]、[非常突然]、[真心英雄]、[大块头有大智能]、[神探]等招牌映像,只是人们开始习惯性地把赞誉给杜琪峰,把侮辱给韦家辉,却不见银河的源流其实建立在韦生的牺牲之上。

银河映像2006年十周年时出了本书叫《银河映像,难以想象》,副标题为“韦家辉+杜琪峰+创作兵团”,韦生竟排在杜生之前。

其实可以这么说,如今得了天下的银河映像,就是因为得了韦家辉。

终于2004年韦杜二人望能暂时分道扬出不同火花,只是身为“中国星”行政总监的韦生说:“现在电影市场这么不好,观众都不愿意买票来看港产片。

这个时候我宁愿放弃自己的风格,更多地考虑观众的需求。

”于是我们没能看到又一个字头的诞生。

其实[鬼马狂想曲]、[喜马拉亚星]、[购物狂]三部电影中四处散落着韦家辉种种顽皮的怪念头,最后更是无一例外走向十足荒诞的群体性狂欢,只是这不是我们要的韦家辉。

十二年一轮回,距[一个字头的诞生]诞生十二年之后,我们终于等来了[再生号]。

[一个字头的诞生]中的两条岔道成了如今的三个时空,悲戚的现实世界之下有孤独的书中人生,书中人生之内又有奇诡的笔下天地,相同的人于三个不同的时空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格局之驳杂、牵连之繁复显然远胜[一个字头的诞生];[再生号]中家庭瞬时崩塌、亲人阴阳相隔的悲恸,是串联三个时空的行为动机及情感基调,不逊于[和平饭店]中穷途末路、生死轮回的怆然;而想想[大块头有大智慧]中的前因乍现、善恶对峙,[神探]中的人格实体、设身循迹,[再生号]中的虚实莫辩、人鬼通途,再一次让我们体验了灵魂被冲撞的妙不可言,韦生亦在汤氏一家的阴阳纠葛中宣告回归。

观因果执着有人说韦生宿命,因为他电影中的主角做再多的抗争仍是走向死亡,在命运的彪悍面前败下阵,如[和平饭店]中放下屠刀仍不能成佛的“杀人王”,如[暗花]中于死局内作困兽斗的阿琛,如[非常突然]中“落雨无檐遮,檐遮又出太阳”的重案组,如[大块头有大智慧]中被日本兵如影随形的李凤仪,如[神探]中癫如梵高走向毁灭的陈佳彬。

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正如韦生在接受影评人潘国灵采访时说的那般:“如果你仔细咀嚼,会看到我不是要说宿命,反而是讲人应该做些事情。

”韦生说的是[一个字头的诞生],34分钟前的黄阿狗任大宝炫耀了CK内裤,不愿付那7100港元的账单,最后中了埋伏,34分钟后故事重新开始,黄阿狗把大宝剥到只剩CK内裤,豪爽付了2900港元,最后做了大佬,阿狗的生死贵贱就在这脱不脱裤与埋不埋单的毫厘之间,功既不唐捐,宿命之说又从何而来?其实韦生笃信的绝非消极的宿命,而是佛家的因果与执着。

《华严经》有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用通俗点的话来讲,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

假使“杀人王”十年前没有种下杀戮的因,十年后又何来[和平饭店]门前惨死的果,假使阿武与阿雯没有三进赌场、三进酒店、三会东尼、三会西蒙,又怎能破除[两个只能活一个]的谶语,假使[再见阿郎]中的张东郎没有在小雪窗前涂下那一丛郁金香,又如何会挣脱无法回头的业障。

在韦生之前的几乎所有作品中,崎岖剧情之下都伏有因果潜流,2003年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则更是用一个通俗的传奇,对因果佛法来了次明目张胆的宣扬。

恶业缠身的李凤仪从一开始就因为因亦种下而被注定了死亡,掩在树丛中的头颅让人心生绝望,韦生却笔锋一转,借此对“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做了一次积极拆解,李凤仪用自己的死改变了当下的业,引发了了因的彻悟,从而提点人们可通过栽种当下的因,去改变未来的果。

以时间而言,因在前,果在后,称为因果异时,就空间而言,如束芦之相倚相依,称为因果同时,[再生号]可谓把异时与同时的因果关系冶为一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互为因果,现实、书中、虚幻三世亦互为因果,因果于此虽复归潜流,实则却更为错综复杂。

其实[大块头有大智慧]到最后说的是破执,了因消去了心中嗔念,褪去了臃肿皮囊,潇洒点一根烟,在飘飞柳絮中参透了因果,从此四大皆空。

禅宗认为,要悟得“无上正等正觉”,必须破执,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了因,继而破执,即便韦生自己于[神探]、[复仇]之中亦又让主角复归执迷,一个执于真相,一个执于复仇。

[再生号]中的男女老少更是无法如了因般窥透因果,只能执着于对逝者的入髓思念,佛曰,执着即苦,他们便在这“爱别离”又“求不得”的苦痛中万劫不复。

而所谓的鬼魂,仍是生者因执而生的幻象。

说到底,我们皆是六根未净的凡夫俗子,没有佛的智慧,参不透因果,看不破红尘。

亦或许,其实我们只有在执迷的苦痛中方能参悟人世,方能一点一点学会放下。

原文刊于《看电影》

 8 ) 混乱的秩序

本片以作中作中作形式架构起三个类似《异次元骇客(13级台阶)》中的多重世界,每个世界建立在上个世界的基础上,彼此相互依附,但是在每个世界之间又有着微妙的联系,就是这种混乱的秩序,构筑出了一个宛如没有尽头的摩比斯环。

本片的故事其实很比较老套,但是构思比较有新意,很好的思路,很好的题材,导演发挥的也不错。

不过可能是导演自身能力的关系,给我的感觉多少有些浪费了这个题材。

如果换成芬奇,林奇来拍本片,估计就会成为另一个《搏击俱乐部》或则《穆赫兰道》了。

如果你喜欢《神探》最后换枪的桥段,那么对本片中的既混乱又秩序的逻辑应该也很感兴趣。

 9 ) 徘徊于生死之间——八又迷影组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电影的整体格调向多元化发展。

银幕上最高调的江湖人物不再是张扬自信的赌神“高进”,而是性格、形象莫名其妙的“尹志巨”;《古惑仔》系列电影票房一路下滑,连剪辑节奏都变慢了,“陈浩南”的老大告诉他:“做人要低调,做生意要高调。

”监制表示:哩种票房状况?

高调?

其实不止是他们,亚洲金融风暴过后,几十年来被视为理所应当的繁荣和增长居然出现了停滞!

港人自信退潮,取而代之的是被压抑、被操纵的绝望情绪。

人们不再有书写当代英雄,转而寻求对自身精神世界的精细化探索。

曾经的城市偶像,现实中的大哥们……怕是都去做代购了。

天空一声巨响!

银河映像闪亮登场。

银河映像以类型片见长,讲述的故事也五花八门,但无论是黑帮内斗、警匪游戏、恋爱男女乃至贺岁喜剧,都表现了在宿命的操纵下,人生有多么的荒谬无常。

在影片中越是“用力做事”的人物形象,就越是暴露出更多的弱点,最终也会因失败而陷入迷茫困顿。

因此,“宿命”就成了银河映像电影里的核心主题之一。

无论是用尽全力也未能拯救李凤仪的了因大师(《大块头有大智慧》),还是慧眼识人却逼疯自己的独耳神探陈桂斌(《神探》),这些天生神奇的主角们在影片最高潮时,都只能主动或不主动地选择“放下”。

了因大师,我们用一个牌子的拳套诶而我们今天带来的这部《再生号》,则是一个“放不下”的故事。

“爱,让死去的灵魂在思念中再生。

”死亡,是人物在情节中遭遇的最为极端的情境。

人物在面对死亡时,往往迸发出最激烈的反抗,充分展现人物性格。

“杜韦游”三驾马车,都十分擅长利用死亡。

《暗战》里的张彼得只有四天生命,与何尚志之间的巧妙周旋就是他生命的挽歌;《非常突然》中,重案组全班人马在两个土包子劫匪的扫射中瞬间全灭,突出了命运中必然出现的偶然性。

最帅的刘德华,最美的蒙嘉慧而在本片中,死亡不过是一扇跨越阴阳两界的门,人在死后依然在幸存者的思念中鲜活地存在着,作为神使的“大小孟婆”不仅衣着鲜亮卡通,还会犯一些蠢萌可笑的差错。

死去的人,不仅不会对生者造成伤害,而且还会通过强烈的念力守护生者,最后甚至进行了“物理性”的干预。

通过这些机巧,观众可以认识到:死亡并不是命运中最可怕的遭遇,最可怕的遭遇实际上是相爱的人阴阳两隔。

原本相爱的人被强行分隔在不同的世界里,因为对死者的思念产生了死者的鬼魂会回到本位面与其相会的幻想。

而这种幻想又因为虚实难辨越发令人焦灼。

无论是生者本人,还是生者所虚构出来的死者鬼魂形象,都因为这种“放不下”对彼此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生者对尘世已毫无兴趣,沉浸在通过“写小说”来缅怀往生亲人的虚构世界里。

而死者在虚构的世界里,则因为放不下对生者的思念而迟迟不愿转世投胎。

因为投胎,意味着了却尘缘,意味着要在自己亲人的思念中永远消失,意味着这个故事的终结。

所以随着双方在“小说”中互动的增强,双方之间的思念不仅没有稍稍平复,反而越演越烈,以至于通过自杀来放弃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生命。

唯有此道,至少能在宛如儿童剧舞台的萌萌哒阴曹地府里相聚。

至此,亲情的价值在寂灭中得到真正的实现,阴阳两隔的相思之苦才会被真正“放下”。

在这部影片中,死亡又一次作为“宿命”的载体出现,但是跟银河的那些“黑色”题材所不同的是,意义和价值并没有得到消解。

通过在生与死之间的徘徊,并没有让个人意志在荒谬中扭曲和崩塌,而是用一种略显阴沉的方式实现了救赎。

和其他“银河”电影一样,“宿命”在这部电影里是人力无法抵御的,但也正是通过演绎着命中注定的死亡,“亲情”这一价值更显得宏大而不可磨灭。

众所周知,本片使用了“层叠套娃”的叙事结构,韦家辉也因此一部封神。

他被视为香港最优秀的导演之一,这话说得有点大;但要说到他被视为香港最优秀的编剧,没有问题。

作者通过对故事使用复杂的顺时时序反复书写来表现人物之间强烈的情感纽带和宿命主题,并加强观众的无望感和对时间的感受。

同时往往在一段轻松自如的亲情描写之后制造突如其来的一记重击!

用偶然性引导故事进入另一“层”故事。

这种精妙的叙事结构与大量的隐喻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美学意境。

在各层“小说”里,提供主视角的“父亲”和“女儿”在相应的世界里都是盲人。

盲,一方面喻示了失去亲人的巨大创伤,独活于世孤苦难当;另一方面则说明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已对尘世封闭,一心探索和往生亲人的精神联系。

在屋里摆布鲜花像极了墓园,代表了灵魂伴随着投胎真正寂灭。

屋外往来不绝的缆车,其实就是往来于阴阳两界的灵魂摆渡“再生号”,不仅在剧情中承担着将灵魂从阳间运到地府,也要从地府将得到救赎的魂灵拉到人间的任务,也在关键时刻,让两父女穿过虚拟世界相遇。

既促进了美学风格的形成,也起到了叙事作用。

即便是落魄,也不会沉沦!

最后,还要赞扬一下导演的选角眼光和普通市民刘生的精彩演出。

如果说在港片的黄金时代,能够代表香港的男人就是张国荣和周润发,那么在能够代表“银河”电影的就是刘青云。

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虽然也有经费不足、条件简陋的问题,但无论多么草台班子,书写出来的篇章永远是铺张扬厉、文采斐然。

银幕上展现的都是英雄豪杰,即便是《秋天的童话》里窝囊落魄的“船头尺”,也是爱得投入、爱得果决、爱得有魄力,绝非今日小妞电影里的男跟班可比。

而“银河”电影,描写的都是生活在香港这座城市夹缝里的小人物,宿命无时无刻不在拿捏他们的要害,所以他们委顿卑微、亦正亦邪。

这种前提下,刘青云瞪着一对铜铃般的大眼,一脸阴沉地登场了。

他既不高也不帅,沉默寡言、生人勿进,似乎随时都会爆发情绪。

但正是因为他这种平凡的外表,才能够演绎普通人的情感,让观众一看到他就产生强烈的共情冲动。

特别是他对着警察高喊:“點解又係我屋企!

”的时候。

本文系青岛“八又迷影组”第81期(2018年4月14日)放映活动影评,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又”,请勿随意转载。

青岛放映 | 青岛站81期《再生号》

 10 ) 唯心的执念————《再生号》

“在小说的世界里,我可以决定谁生谁死,我爸爸死了之后,我用小说给妈妈疗伤,妈妈和Oscar死了之后,我写小说给自己疗伤。

”“死亡不是惩罚,有死亡才会有再生。

”如果死亡之后是往生,人生七苦岂不无休无止,若死便是终结,那今生今世的挚爱抑或者仇恨也就归于荒诞。

若世界上有鬼,而又人鬼殊途,相面难相见,便是生生折磨。

若世界上无鬼,未亡者的执念又该去哪里寻觅希望和解脱。

影片最初,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Melody的爸爸因为车祸丧生,Melody盲了。

另外一个是Melody制造出来的与现实完全相反的世界。

在小说的世界里,死去的是Melody和妈妈,Oscar。

爸爸未死但是盲了。

现实与小说中相同的是,他们都相信且希望这个世界有鬼,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团聚。

在小说的世界里,爸爸同样依赖小说来舔食丧失亲人的伤口。

于是小说里的爸爸又创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三个世界的故事互相影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多深的感情才是死亡也无法割裂的?天上人间,碧落黄泉,阴阳相隔的两人是否就此丧失了共谱心曲,同诉衷肠的机会?三个世界,同一份执念。

这份执念,可以无视人鬼殊途,可以放弃生命,又怎会因为孟婆的一句:“死后是往生”而放下!最后的结局里,小说里的Melody死去,作为未亡人放下执念的一个暗示。

现实中的Melody抛开了自杀的想法,决定好好活下去。

但是影片最令人费解之处在于,是谁创造了作为小孟婆存在的小Melody,是Melody自身,Melody已经放下执念,小孟婆应该也不复存在?最后小说里跳楼的Melody是谁创造出来的,他应该来自于Melody后来给自己疗伤的小说创作,但是那个小说里的Melody在几分钟前不是替妈妈和Oscar死了么?故事的结尾有点难圆其说,但整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再生号》短评

没想象中那么复杂

4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形式大于内容,空有花架子

6分钟前
  • 一叶阳光
  • 还行

故事编的很好可惜有点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里面做作的戏份挺多的,有点犹豫给3星还是4星......

9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三个时空。银河也玩穿越了,看得我头都大了。这剧本写得圆环套圆环的,好与不好我自己无法定义。孟婆那段很哈利波特。 - 已死的灵魂,会因在生者对他们的思念而“再生”。文字是一个世界,电影是一个世界,人最终要活在现实里。

12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从此一个新的类型片诞生了:文艺科幻片

13分钟前
  • obsesser
  • 较差

2.5,韦家辉虽在结构设计上颇有想法,但过分强调画外音解释动机以取代画面的方式很“初级水平”,尤其结尾的“鸡汤式”总结,仿佛瞬间穿越入一部公益宣传片,“情感”还是“恐怖”都浅尝辄止,滥用CGI也使影片成为一大灾难,这种怪力乱神与cosplay尚不如独立影人与阴影、镜头语言做的游戏

1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竟然是韦家辉的……

21分钟前
  • Aki
  • 较差

太故弄玄虚以致我睡着了

25分钟前
  • Di
  • 还行

墨水心+龙猫+银河映像,果然是四不象。

29分钟前
  • 阿子
  • 较差

推荐结构。无视内容。

33分钟前
  • 且 末.
  • 推荐

韦家辉刘青云林熙蕾弄出个这么个四不像,岂不是太对不起观众

35分钟前
  • 阿尔法
  • 较差

韦生为你来开颅

3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编剧和导演都是韦神一手包办,少了大佬的些许黑色,却把韦神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发挥尽致。环形的剧情,巧妙的构思,让习惯他之前怪力乱神的思维的我们,还是不禁的拍案叫好!少了杜琪峰,韦家辉在《再生号》中,得以用一贯的温情感人的格调来散发香港电影中的魅力,那是种对人世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智慧!

39分钟前
  • joysun
  • 力荐

破玩意,为了把情节弄复杂而忽略的情感部分的表达20090913

42分钟前
  • thinkcear
  • 很差

注定没法在大陆上映吧……

43分钟前
  • 毛里求斯
  • 还行

1、想法很好,拍得乱。2、感情表述很硬很硬,一家人只是始终在喊“离不开彼此”,就像一个人总在说“我爱你”但是从不行动一样。3、演大奥斯卡的男孩很二。4、小孟婆念台词的能力太差太差了。

46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蛋疼片...

48分钟前
  • MeANs..
  • 较差

玩的有点过。

52分钟前
  • 小牛魔王
  • 还行

太好看了。。。想起神探。此类真幻交织的电影,这个是将复杂度做到极高的。女儿的演员都多大了?演瞎子不太像。儿子太傻蛋了。我感觉这个片子编剧高分,导演低分。片子似乎急匆匆的进入这个奇思妙想。

57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很有趣的叙事和剪辑,甚至有种看盗梦的感觉,很有趣很牛逼的编剧啊~

1小时前
  • 肉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