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单从电影的表达上,完全可以讲得更好。
可它有点儿疲软,有点儿给不了力。
如果真的爱,就那么容易动摇?
故事本身,其实比山楂树还要丰富些。
但影片的场景上的硬伤太多,时空穿越得厉害。
穿越1:1978年的江景中,出现了佳丽广场和那个有个大球的的建筑。
都是九十年代后的建筑了。
穿越2:出现了N次龟山电视塔和晴川饭店,这是八十年代中期的建筑。
晚点出现还是能够接受。
穿越3:桥头堡下极具现代感的柱形路灯,这个场景出现在1978年的时间段里,穿越很明显。
穿越4:远景中的楚天台和东湖的亲水平台,这些都是九十年代的产物穿越5:大桥下的不锈钢护栏,这个,反正当时不会有。
…… 不知道是经费问题,还是导演觉得这都不是问题。
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应该不是那么难处理这些细节吧。
总被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背景拉出了电影。
这是江城风光片么?
所以,我的感动被削弱了许多。
真希望这能是一部好电影,这些穿越再少一点。
或者,你就把语境放在当代来讲,也一样会感人的。
对于一个武汉人而言,看到坐在武昌的江边,指着对面说“武大在那里”,真有点纠结。
最后的奔跑,OMG,从去往上海的码头跑到大桥,实在是要有马拉松的实力,而且,先在铁路桥上跑,又来又在公路桥上跑。
周韵的体力太好了啦!
难怪在太阳照常升起里,她也一路狂奔。
我能理解虚构,这只是个故事,甚至就没打算指明这个城市,但那些鲜明的城市符号,又不容我忽略。
所以,一个纠结的故事,放在一个纠结的背景中。
胃疼不过,我还是收藏了,毕竟,武汉的气息,这里面有了。
在豆瓣晃悠,偶然就看了《桃花灿烂》。
那时候大家青春年少,谈理想、来生,女的说,想做一只鸟,哪怕麻雀也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
男的说,做一只虫子,让鸟儿饿了就吃掉他。
又说,其实是想做一条鲸鱼,在大海里遨游。
那么,岂不是永远都不能在一起了?
大概是中学时候,听到齐豫的歌,叫做《飞鸟与鱼》,后来又读到张小娴的书,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后来才知道出自泰戈尔《飞鸟集》。
虽然如今这段子已被过渡引用到矫情,但当时在那个年纪里读到,真是有点悲切的。
好像就知道,这辈子一定会遭遇什么爱而不得的人似的,提前悲伤起来。
电影很催泪,故事也是俗套的,但是因为有武汉的点点滴滴,看了真是觉得很亲切。
我知道,最羞耻的阅读都是把自己读进去,读的都是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可是人,正因为这样的容易动情,才如此人性。
有什么办法左右呢?
又何必忍受并保持淡定呢?
周韵的样子,越看越喜欢,喜欢她脸像盛开的花,大大小小排列得很俏皮的兔子牙。
郭晓冬,从来都是文艺片男主角第一人选啦。
这两个人的搭配,无论如何看起来还是赏心悦目的。
桃花灿烂,心底悲凉。
青春男女,因骄傲,因自卑,因误会,或仅因负气,就任由她(他)散在人海里,假装若无其事;反反复复咀嚼之间,她(他)却已然成为生命中永远的失落、永久的痛。
唤不回时光,唤不回另外一副心情只剩下桃花依旧灿烂,人面却不知何处?
就这么把青春翻过去了你唯一能珍藏的是:你和她(他)曾经相遇曾经相爱。
虽然没得到,但也没错过周韵郭晓冬《桃花灿烂》算不上一部很好的电影故事并不冲击,叙事也简单了点儿(我喜欢的郭晓冬在该片中不够帅,一点也不酷)却撩起关于青春与爱情的回忆慨叹一阵转眼又之乎者也柴米油盐在《颐和园》中认识帅哥郭晓冬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认识靓妹周韵我在《桃花灿烂》中发现,这应是当今中国最登对最养眼的银幕情侣起码这是看点。
硒这样的男人,是典型的书生意气的男人,有贼心没有贼胆,酒后壮怂人胆。
在酒后和那个女人发生了关系,结果星子被这个女人言语伤害的时候,他也没有丝毫行动,任由事态发展蔓延。
星子伤透了心,也没有得到安慰,他倒好,在那个女人那里失利后,又跑回来找星子。
可是他反过来找星子的时候,一点诚意都没有。
光是在码头等星子回来,傻等、痴痴地等,以为这样就能感动她。
其实这是很廉价的行为,他应该主动到学校去找她,拿出实际行动、并且真实地安慰她的心灵,而不是通过写信这种怂人方式去感动别人。
等他遇到她的时候,他也只会说爱她,自己如何如何想他,完全是自我感动地表达,一点实际付出都没有,而且只是苦着脸,一点情绪价值都没有给女方、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可以说是既没有照顾她的心灵和情绪,也没有在实际行动上为女孩分忧。
得亏是星子爱他,才会给他机会。
他更像是潜在的渣男,有机会的话他可以做到不主动不拒绝也不负责的那种渣男。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受就是男人先爱自己再爱别人,自己的核心框架都不稳,原则性问题都把握不好,还处处只想通过感动这种廉价方式去爱女孩子,伤害自己也伤害别的女孩。
真正好的男人,应该有自己的核心框架和原则,能照顾好自己、也能给女孩积极的情绪的价值和物质生活的实际帮助,这才是成熟的爱人方式
(一)《颐和园》《颐和园》看过有几遍了,因为实在是部让人解闷的片儿,但一个深夜看过此片之后,便暗暗下决心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看它,因为真的会让人窒息,你可以说它把纠结发挥到极致。
很不幸,《桃花灿烂》也是这样一部片子,连演员都没换,郭小冬,我甚至对这个XX这个演员产生某种奇妙的感觉。
两部片子的背景都是在80年代,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公认的文化复兴的年代,最具生命力的年代。
在这个背景下的一切都是赤裸裸的,纯粹的可怕。
牺说,下辈子我做一条鲨鱼,可以在大海里游荡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星说,下辈子我做一只鸟,可以在天空自由的翱翔。
牺说他一无所有。
便给分离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鱼离开了飞鸟。
但鱼对飞鸟的爱,无法搁置。
离开之后变是一个长久的等待。
牺终于还是死了。
始终也没有见到星。
看到预料到的结局,我是极为悲痛的,而且我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想主义残念的人都会如此。
我很莫名,因为这个东西那么高贵,却偏偏又不堪一击,莫名的离开,莫名的伤感,歇斯底里。
有时候我想,不就两个人嘛,谁离开谁还不一样,人真是脆弱的动物。
转念一想,这真是个伟大的东西,可以让两个普通的人变的很不平凡,不在惧怕一切,甚至是死亡。
我希望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因为可以看到一切依然安详。
(二)《柳树下的梦》1840年,安徒生初认识“瑞典夜莺”珍妮.林德,其后一直为其魂牵,安徒生用书信表述爱慕,珍妮.林德却希望安徒生做她的哥哥。
1844年及后数年,安徒生历游德国及西欧各城市,期间,受各国及君王款待,结识当时的文艺家(歌德、舒曼、格林兄弟、狄更斯、李斯特等)。
同时乡思不断,目光也时刻追随着那些苦难:落难的王室、精神错乱的年轻人、认识的人的不断死亡。
《柳树下的梦》可能完成于五O年左右,安徒生化身为克努得,痴情一生,离不开乡愁、自卑和得不到的爱情。
(三)我以我二十四的人生经验来看,我曾经有很多的遗憾,年少够轻狂,可以很潇洒的甩甩手,拒绝别人和自己,总以为未来还有多少远大前程在等待着。
现在胆子越来越小,看的多了,也就发现有些东西走了也就回不来了,我很小心,不在让自己执迷,没什么原因,就是害怕。
可它始终还是来了。
胆怯,纠结,迷茫。
因为真的不置可否。
(四)《杀手莱昂》“常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里昂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那盆绿萝,为什么在最后的危机时刻,他仍不忘嘱咐玛蒂尔照顾一盆植物。
一盆植物,有何稀奇。
绿萝,就是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的最好证据。
绿萝,代表着弱者,代表着需要保护和照顾的人,代表着里昂曾经无法保护的爱情。
其实,里昂很想去爱一个人,保护她,照顾她,呵护她。
如果那个人不出现,那就只好用一盆绿萝来填补这段空虚。
玛蒂尔正宛如那盆生机盎然的绿萝,填补他受过伤的心。
”睡不着 - -
五年前写的旧文,今天想起来,贴一贴:)等着我吧,我会回来,只要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在炉火旁围坐,啜饮苦酒 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千万!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里,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西蒙洛夫《等着我吧,我会回来》,这首粞和星子共同背诵过的诗,象一句谶语,命运的谜题早已埋下,答案也昭然若揭,等待着,愚蠢和固执把我们的悲伤最后成全。
粞和星子,都不善于苦苦等待,错误因此有机可乘,让他们永远错失了对方。
青春的故事也许都一样,年轻赋予我们求完美的执拗,赋予我们高傲而脆弱的心,遗恨在心中纠结成暗伤,我们貌似健康地活着,活得热闹活得精彩。
也许午夜梦回的恍惚瞬间;也许街角便利店传来的某句歌词;也许一部讲述桃花如何灿烂的电影……丛林中的猛兽仍在撕叫,突然间我们听到了,突然间,旧伤复发。
我们必须象詹姆斯故事的主任公,约翰.马切尔那样,虚度一生才明白错过的是什么吗?
一个人的厄运真的永远不会被战胜吗?
也许我还没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可半生过去,我似乎只能回答:是的。
《桃花灿烂》这部电影是我去年看的,前几天因为一部同样讲述武汉的电影《江城夏日》使我又翻出它来重温了一遍,激发无比的感慨。
好电影常常被埋没,不知是何道理,仿佛处心积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证明:有眼无珠是我们的顽疾。
《桃花灿烂》跟去年赵薇那部炒得火热口碑也好的《情人结》差不多同期,两片的待遇却天上地下。
“桃花”没能在银幕上灿烂,只能在小屏幕上幽然盛开。
我希望它的芬芳,脉脉相传,至少让我的朋友们,都能闻到。
一个有着多年“电影梦”导演的首部作品,一部有着非凡野心但也充满诚意的作品。
傅华阳说北方有部《阳光灿烂的日子》,他要拍部南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同样讲述青春的美好、残酷和注定失落,然而两者又是那么不同:“桃花”中的粞是长江边铁路旁的平民儿子粞,不是北京军队大院里的干部子弟马小军们,他们的性格流露、内心挣扎、由此作出的人生选择,都截然不同。
《桃花灿烂》或许远达不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高度”;《桃花灿烂》也许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一个属于自己“桃花灿烂”的季节,都曾在青春的鲁莽中奋勇向前,爱,然后轻易不爱,再用长长的岁月去追悔,去啜饮这自酿的苦酒。
从这个意义上说,粞其实是“幸运”的,死亡定格了一切,让年轻的错误有机会以生命作最后的赌注得以洗刷和升华。
做一只大海里自由自在的鱼,和天上的鸟遥远守望、四处游荡,跟粞有生之年四处碰壁厄运连连的遭遇相比,死成全了他的理想和爱情。
粞,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是幸运的。
星子,跟所有在良好家庭中长大的单纯女孩一样,对情感既有激情的想往又有洁癖的要求。
来自不同世界的粞,满足了她对激情的想往又亲手毁坏了她对洁癖的要求。
她始终无法逾越那片在眼前妖艳盛开的“桃花”而原谅粞,如果粞的命运无法更改,那么可以说是粞自身的愚蠢软弱和星子的倔强,一次次把粞推向现实的泥潭,永不超生。
星子的命运也无法更改,失去粞和怀念粞紧紧相连,只有永远失去才会永远怀念,幡然悔悟的代价,未免太惨重。
不如此,不知道青春是如何地残酷,青春的错误要求生命做几许偿还。
平安度过这条名叫“青春”的湍急河流,并不代表我们明白,我们只是更侥幸一点,更麻木一点,更没心没肺一点,我们或许没能更纯粹地,活过。
影片的音乐很出色,我用“出色”一词有一个比较前提,那就是“相对于国产片普遍地原创配乐水平”,《桃花灿烂》的确当得起“出色”二字。
音乐成为影片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每一个需要宣泄的环节推波助澜。
无论轻快、悲伤、惆怅、及最后千帆过尽的从容,音乐声响起,那个时代就跟随而来,为关于青春错误的讲述奠定底色。
遗憾的是——往坏了说简直称得上“英雄晚节不保”——片尾出字幕时,一直贯穿全片的音乐突然转换成风格炯异的流行歌曲,朴树的《生如夏花》,据说朴树的妻子吴晓敏也在片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找来找去,唯一的可能,是连模样都看不清粞娶的那位疯老婆。
据说这首歌简直为了影片量身定造,我阅读歌词几遍,虽然有点搭调可为了几句搭调的歌词就牺牲整体的连贯性,我以为不值。
片中两位主演,粞的扮演者郭小东,因为霍建起影片《暖》而建立的声誉在此片中不说“发扬光大”吧,至少不过不失。
也许因为自身的年龄阅历不可能“由繁入简”的限制,郭小东演绎年轻气盛无忧无虑时候的粞不太自然,随着粞身上的悲剧元素一点点爆发,郭小东也越来越“入戏”,和剧中那个倒霉而深情,又妥协又执着的男人渐渐融为一体。
星子的扮演者周韵,与其说她以演员著称,毋宁说她以姜文的女友著称(最近又升任了“姜文儿子的母亲”),一部《天地英雄》阵仗虽大,那抹杀性别的 “小和尚”形象,实在也看不出此女有何演技可言。
《桃花灿烂》的她却给了我惊喜,从未经世事的天真到历经沧桑的沉静,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恋如何使一个少女成长,周韵的表现丝丝入扣鲜有雕饰。
尤其那个时代的气息,如今年轻一代演员总难拿捏,两位主演也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许多读过方方原著的人垢病影片改动很大,几乎“强奸”了原著的精神。
小说《桃花灿烂》我也读过,以为完全不必要把影片和小说划等号。
“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一切接受都意味着一种变形”,那么从小说到电影,其间经历了多少的误读和变形。
并且,那些垢病电影的人们,难道就能肯定自己的理解不是另一种误读?
还是不要苛求吧!
电影脱胎于小说又独立生长,导演自己也说,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他重读了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顿时灵感乍现茅塞顿开,确定了《桃花灿烂》的最终创作方向。
所以在成片的结尾,电影打上了“灵感缘自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的鸣谢字幕。
在哥本哈根国际电影节上,影片因为“对安徒生精神的完美演绎使丹麦人为之震惊”,因此获得了电影节评委会专门增设的“安徒生荣誉奖”。
这个奖项或许不是什么重要电影节的大奖,但对电影本身所要表现的,再无比这更合适的肯定和嘉许。
我很喜欢小说《桃花灿烂》。
我很喜欢电影《桃花灿烂》。
我很喜欢《柳树下的梦》。
可据说快拍完的电视连续剧《桃花灿烂》我就不一定喜欢。
喜欢也讲究个点到为止,画蛇添足就不必啦:)2006-10-15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p673分岔路口,大家走进完全不同的世界,别等了,别想了,可以暗恋心中的桃花源,不过,也就这么样了。
小孩赌气,天真可爱;成人赌气,害人害己。
不惹尘埃,桃花灿烂。
七十年代。
波澜壮阔的长江之滨。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星子高中毕业后到铁路装卸站工作,结识了同在装卸站工作的陆粞。
朝夕相处中两人情愫暗生。
高考之前,两人相约共同复习。
临考时陆粞因家庭原因而退缩,两人发生争吵。
酒醉后的陆粞与装卸站美女水香发生了一夜情。
星子考上了大学,陆粞受到新站长的提拔。
并向星子吐露爱意,但星子无法原谅他的背叛,忍痛拒绝了他。
星子投入了青年军官亦文的怀中,激情之后她终于明白,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陆粞的影子是她的真爱,肉体的出轨也许不完全等同于精神的背叛。
她错判了陆粞的死罪,然而一切已无可挽回。
对爱情绝望的陆粞陷入了婚姻与爱情的低谷,巨大的不幸接踵而至。
弥留之际,陆粞渴望见星子最后一面。
而此时,星子却正在旅行结婚的途中,冥冥之中,她感受到了陆粞的强烈召唤,毅然跑回陆粞的身边…… 然而,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的爱,一再错过之后,还能相伴走过陆粞弥留的时光吗?
昨日偶然在电影频道看了《桃化灿烂》,一曲爱的挽歌,十分唯美清新。
特别是同是生长在武汉的人来说,尤其感到亲切:长江大桥、轮渡、穿插于民宅间的铁道、武大,宛如一副逝去的画卷,讲述着过去的美好。
相较于《情人结》、《美人草》、《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淡化了历史的背景,更突出了美丽的爱情!
2007.1.24
你善于苦苦的等待那时的年轻人是中国最阳光的年轻人,没有之一。
他们依然怀揣着朴素的革命情怀,对新生活胆怯、懵懂、青涩。
他们把钉子放在铁道上碾压变成“小钉刀”,粞送给星子,星子戴在身上,放在心口。
粞的妈妈说,那么漂亮的女孩也当装卸工。
星子在粞的家里看到《西蒙诺夫诗集》。
星子当着全部同事,朗诵粞西蒙诺夫的诗,粞轻声的和。
彼此扣动心弦:等着我吧,我会回来,只要你善于苦苦的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纵然朋友们等的厌倦,在炉火旁围坐,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里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的等待。
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却隐约觉得,西蒙诺夫的诗已然破题,道出天机。
这已是粞的结局,直至他生命的消逝。
闻郎江上踏歌声星子对粞说,江的对面就是武汉大学,我们以后也要上大学哦!
小胖子(记不住叫什么了,粞的朋友同事)说,想多了,我们都是扛大包的。
粞俊朗的面孔没有能掩饰内心的愁肠,用箫吹奏复杂的情绪。
镜头中的粞临江而奏,文艺的很,吹的星子小鹿乱撞。
画面沧桑、寂寥、唯美、多情。
缘起、缘尽。
扛大包而又怀揣梦想,是星子和粞爱的缘起;扛大包而又怀揣梦想,也是他们爱的缘尽。
出身不同。
星子妈说一个大姑娘家,穿男人的衣服,让男人送回家,整天和二流子在一起,像什么样子!
星子说人家不是二流子,是同事是革命战友。
星子说,不知道是粞的自尊还是自卑,他从来没说过喜欢我,我也没有告诉过他我喜欢他,我不喜欢暗示我只想等一句大白话。
在星子家门口,她回眸叫住粞,但还是没有听到那句大白话。
导演给了两次场景,男青工们在看出浴厂花水香,粞也在看,星子在看粞。
一起看厂花,多纯美的时代,不知怎地,想起那首《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二次看厂花,粞看到星子手中的报纸,恢复高考他们相约考大学,互相帮助。
星子的来生愿做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想飞哪就飞哪。
粞愿做虫子,让星子吃饱在飞。
但是,请注意“但是”,粞说:我骗你的。
他要做大鲨鱼,自由自在,想游哪游哪。
鲨鱼和鸟,天海只能相望,不在一个世界。
火车呼啸而来,他们紧紧抱住,快亲嘴的时候,火车走了,没亲成!
(可惜了,气煞人也)造化,都是聪明人,忍忍就过去吧星子坚强而柔软的身体正在扛大包,领导把粞叫去了。
“大学考不上,你还能回装卸站!?
你出了门就休想回来!
”为了当上小队长,粞忍了,不考大学了。
瓢泼大雨中,星子怒其不争,竭斯底里:粞就试一次,大学就在江对岸!
粞说,我们处境不一样,这里不是你的世界,我们的未来可能不一样。
粞在星子家听到了闲话,伤了自尊,夺门而出,借酒浇愁,路上被人泼了水,酒都没醒。
之前他也被水香泼了水,还洗了衣服,那只是勾引的开始。
他觉得星子聪明,水香漂亮还会干活,干柴烈火,着了,办了!
水香“无辜”的告诉星子,他们“那个”了!
星子在桃花林里,迷乱、哭泣、奔跑。
好一个桃花乱坠。
人跟人不一样啊!
生活就是这样,忍不下又如何?
水香家里她不同意嫁给粞这样家庭的人,粞一家耗尽所有赔钱了事。
粞亏大了。
那个桃花灿烂的季节,星子很难熬,她迅速的成长。
青春注定在这个季节寂寞的开放。
谁也挽留不住过去的时光。
星子和粞,如同陌路。
星子学会骑自行车了。
星子考上大学了。
她感谢组织的培养,那时的人懂得感恩的。
半路,星子不要粞送了……粞说你可以爱别人,但请允许我爱你。
粞在等待,星子跑了,忘记不了那片灿烂的桃花。
亦文出现在星子的世界里,幽默多情,星子勉强受用…星子和粞见面了,哭戏…分离…想想还是回去找…都没找到对方…星子大叫:我原谅你了…粞摔晕了…星子不知道,以为缘已尽,负气和亦文“那个”了…悲摧粞娶了沈书记的妹妹,星子知道那晚粞也去找她了。
其实不过是情节而已,就算那晚他们彼此见了,也不过赚个眼泪罢了,他们不会在一起的。
星子好难过!
此恨绵绵无绝期沈书记跑了,粞的前途没了。
粞癌症晚期,他离婚了。
他不治疗,想让星子看到帅气的他。
粞还是会吹长箫。
粞不让星子知道他得病,却只想在生前见星子一面。
粞倒下了,离开这个世界,他没有见到星子。
星子没和亦文去上海旅行结婚。
她拼命的跑回去。
粞和星子都在回忆曾经那些美好的片段,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桃花灿烂的景象。
导演给了星子在很长的一个奔跑镜头,她大声的喘息。
桃花依旧笑春风星子说:粞,我知道你去了哪里,现在大海里一定有一条自由自在的鱼,等待天上的一只鸟和他一起遥远守望。
只是,粞,你恐怕要多等些日子了。
星子在江上遥望抒情,片尾响起《生如夏花》:痴迷留恋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我是这耀眼的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愿桃花灿烂。
男人这辈子都暗恋过白莲花,亲吻过红玫瑰,最后娶了康乃馨。
女人这辈子曾是一朵白莲花,经历过红玫瑰,最后成为康乃馨。
这是我看完最想表达的。
那个年代,是妈妈他们经历的,也是我很想一探究竟的。
多少少年在那个年代,按压住自己的思念,从了父母,嫁了一个自己并不中意的男人。
也有多少男人,曾经梦寐过多少女子,最终,娶的不是自己想的那个。
生活,总是不能给你一个完美。
然后又在报叹后给你一丝希望。
那个时候的牵手,拥抱,亲吻,做爱,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那个时候的年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多么遥远的臆想。
有时候,仅是想想,觉得美好,又觉得残忍。
桃花依旧笑春风,可是总有人看不到。
这样的电影总能触动我 看的时候百转回肠 看后久久不能释怀 又有谁不想得到这样一份深沉且刻骨铭心的爱情呢
比起小说,电影改编得很隐忍,有部分选择性略去。方方对其笔下的男主角永远是那么狠,陆粞的自卑与执着,星子的自尊与拧巴,爱情悲剧,心痛。
郭晓东的脸,总是面貌模糊
那时的武汉真好!
纯净
最后别狗血的绝症是不是会好一点。
剧情胸闷。周韵真美~~
无关爱情,就是各取所需!
烂片一部,矫情,过火的表演,很假~一直忍着看到最后……太刻意地把主人公悲剧化,各种不舒服。
纠结如刻骨的爱情、灿烂若怒放的桃花
永远都有人在拍这种电影:让小天真遇到倒霉蛋,然后再撒十斤狗血
会偶尔想起我的爱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就是男人和女人?这就是享受和淫荡?这就是赠予和失去?这就是人类最高尚而又最污浊,最美丽而又最丑恶,最亲密而又最遥远的时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粞,我终于失去了你。”
哎哟喂,一男的咋就这么磨叽呢,悲剧的本质总是懦弱和软弱
周韵,胸大有痣。
喜欢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太矫情。周韵真有味道,很美
冲着周韵郭晓冬看的。。不喜欢结局。。。
时隔十多年又看了一遍,真的挺好看的,忆当年,我去武昌铁路那探班,一个还不是大导演夫人,没有贵气,一个也是不知名青年演员,倒拍出了几分青涩的感觉。虽然当时笑话电影里江南江北总是指错,现在看真是保留了几分武汉的本色……后来的十多年城市变化太大了,大得找不到过去了。电影对80年代氛围的塑造还是很不错的,有时一恍惚感觉那就是80年代,一个回不去的年代。再说了,这毕竟是《桃花灿烂》,我们刚入大学时最爱的小说啊。
创作灵感来自安徒生的童话《柳树下的梦》,郭晓冬、周韵的组合很难得,忧郁怀旧氛围里的一出伤感爱情故事,朴树的 “生如夏花”加之车站、码头、铁路、机车等元素,难怪是拍广告出生导演的处女作。
中央六台,凌晨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