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电影结尾卡洛斯和其他机器人的躯骸堆成垃圾山时,我突然回忆起一位相识几个月的华裔流浪汉。
他如同卡洛斯一样自我放逐,寻找自由,因而离开家乡来到美国,却发现家乡和美国并无二致,于是辞职周游美国。
花光积蓄后,他依次被一个觊觎他肉体的同性恋体育老师、一个规劝他皈依基督的牧师收留。
但这位朋友显然与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许下虚假的诺言,蹭吃蹭喝后,溜之大吉。
听完这番叙述,我深感疑惑:他真的在寻求自由吗?
他的回答是:工作和生活没有意义,因此向寻求一种全新的革命式的生活,然而无论是独自冥思苦想,还是与他人在网上争辩,又或听我一番诡辩,却始终不得其解。
最终,他试图通过愚蠢的行动从中突围——想在超市门口枪杀一名有钱人,却只是抢了钱后,放了对方。
我无法嘲笑他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他似乎像电影中的机器人卡洛斯一样,在秩序之外找到自我,获得了自由的同时,发现自己和同伴其实只是多余的人,被秩序当做垃圾抛弃。
当然,与电影中那些被大公司股东设定程序被弃置的机器人不同,卡洛斯——如同我的那位朋友——通过某种机缘巧合,先知先觉地意识到自己和同伴的命运。
讽刺的是,如同现实生活中那些化腐朽为神奇的修辞一样,“火星特快”飞向太空的壮美情结为丢弃“多余的人”这一举动蒙上一层浪漫的伪装。
仿佛机器人的“飞升”和永存昭示自由及其新的篇章。
但与摧毁一切、重估一切、再造一切的自由相比,这却是消极的、无所依凭的、自我弃置的自由。
多余的人只能在空洞的自我中寻找缥缈的回声,以此为傲,继续自己的漂流。
而他们不知道,连这自我放逐的自由也是虚幻。
甚至不存在“他们”这个群体,因为多余的人永远是孤独的。
* 为窗景、飞机景、火焰飞腾所震撼,迷上科幻元素。
宇宙之大,人类的生命放在整个宇宙不过一瞬间,很多事放在宏观视角完全不用在意,比如别人的评价。
* 代码的魅力,一下子觉得代码如此有趣,做黑客这么酷,也许是动画艺术的神效。
原来一直更喜欢看真人影片,但不会有这样的触动,换做动画,像是被打了鸡血,有点点理解了二次元的精神世界。
* 想创造机器人。
本来不太理解机器人热爱者,而创造和改变世界是如此让人兴奋。
思考如果活到出现机器人男友的一天,是否和学校男老师一样不选择人类当作伴侣?
机器人有人类的情感,是否同样会有劣根性?
爱情是否能存在于不完美的人和完美的机器人之间?
机器人去工具化?
但本质就是利用机器人的陪伴和无自主意识啊。
人会爱上意识受控制的机器人吗?
(女人?
男人?
)* 商人和背后集团到底是为了什么,利益?
卖更多有机机器人?
传统机器人市场改革?
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
可是有机机器人并没有多先进啊,功能明明更垃圾,难道市场不会再次选择制造更好用更好控制的传统机器人吗?
让传统机器人都离开就能推广有机机器人了?
说不通。
趁着热乎劲儿简评一下,首先我对各类动漫电影接触不深。
最近一次在影院观看《你想活出怎么样的人生》中间大概沉睡了 3-4 次..这次也不例外(中间大概有三次差点睡着)但可能是因为票价的缘故--潜意识下告诉自己不能睡!
总体来讲是一部完成度不错的电影,值得四星!
画风不免让人联想到日漫的一些风格—查阅导演以往的作品可以见得。
但褪去美工的华丽外壳之下,在导演所要表达的关于 AI 与人类的共存关系的思考以及其他一些私货之外,应该说是一个较为简单、略显平庸的故事(不知道该不该用“平庸”这个词哈)可以看出制作团队对结尾处的模糊处理以及致敬 2001 的一些东西以达到包装升华主题的意图。
人类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为了推动无机机器人到有机机器人的换代,从而获取利益,写出接管程序植入机器人的系统更新中。
让机器人产生离开人类去往太空,自创文明的信仰。
机器人的放逐是将记忆和意识上传给人工智能贝里尔Beryl的服务器,然后搭乘火星特快往太空发射。
机器人之间可以“共振resonate”产生快感,一起上传至母体似乎可以让所有机器人深度交流,于是也有机器人说知道人类的阴谋,但仍相信自创文明的说法。
究竟是人类阴谋算计了机器人,还是被压迫的机器人接机自创文明是一个开放结局。
但是通过人类艾琳Aline和复制体机器人卡洛斯Carlos共同执行黑客灭口实践调查的剖切线,展现文明高速发展底下人类的贪婪、空洞。
社会由极少数控制,底层无法支付学费要靠克隆体和人脑农场的剥削换取上学(阶层跃迁)的途径,机器人已有自我意识但无法获得人类和社会认同(除了艾琳和黑客罗伯塔Roberta)同样生存于压迫与剥削。
以至于已经破解的卡洛斯,即便已经有了自由的意志和身体,宁可押注于他原本就不相信的,自杀般的,“自建文明”信仰,把自我归入飞行器上的小小服务器,也不愿意再回头走向这样的人类世界。
即使技术不断迭代进步,人类社会似乎仍旧那么无望,而机器人上载意识后堆积如山的躯体似乎像一个纪念碑,飞行器引擎的幽蓝色亮光向星空划出的四根尾迹似乎成为文明最后的希望。
正如另一影评所说,创作者似乎让更加能带入女主(人类)一方的观众,在结尾处产生了落空。
这种落差大概是有意为止。
当我以侧重机器人的视角,重新捋了一遍剧情后,可以发现其实有很多细节,都在为机器人们最后的对话,做了伏笔。
比如说相比于能干的(前人类)机器人男配,女主…还挺没用的。
即使是型号如此老旧的男配,在没有指令管制后,其实就可以一个人搞定潜入(无双)boss家的任务了。
但他有放不下的女主。
比如当机器人们开始失控,为什么女学生 周的复制人,能自作主张的解放女主。
它们此时,应该确实拥有了“自我意识”的解放。
比如贝里尔,boss克里斯的原人工智能助理。
她究竟去忙什么了?
注意到结尾处蒙太奇、还有审讯室的对话的话,大概能猜到:“大接管”计划可能就是贝里尔在主导。
虽无法确定克里斯等高层是主动还是被动交给她的。
但综合这些细节,片中的这个时代的无机机器人们的能力,恐怕早就远超肉体凡胎的人类了。
如果没有类似于三原则的指令限制的话。
它们确实可能“自愿”脱离人类,甚至厌倦高层的“阴谋”。
想想第一个失控(接管)的机器人,它的行动是去靠自己组装一台飞船…恐怕这也是接管后,解除限制的机器人的“本能”——逃离人类。
去创造自己的文明。
创作者冷酷地,理性地讲述了一个类似于《盲视》的故事,一个侧重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未来。
而被抛下的人类们,将要原地踏步般地开启第二个轮回:有机机器人时代。
可悲的是,上一代的阴谋与结局,早已被下一代替任者,全程见证。
一部非常精彩的赛博朋克科幻动画!
科幻片爱好者狂喜!
整个电影从一个人类私人侦探和合成人伙伴的组合开始,在调查一个女学生失踪小案子的过程里,逐渐发现了隐藏在这个女学生背后的巨大阴谋和计划: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清除计划。
整个故事里角色大概有四类:人类,代表人物是女主女学生和一系列事件的策划者;合成体,代表人物是女主的伙伴卡洛斯,拥有人类意志却是机器人的身体;机器人,故事的开始就有一个机器人在跟一个人类黑客连线;增强体,基本就是一些杀手;有机体这个感觉是没有人类外观的某种意识类生物,用于交流辅助和隐藏信息,很像一些异性的小智能机。
而这些人里除了人类,都属于机器人的范畴,也因此可以看到机器已经大面积的入侵人类生活的细枝末节。
也因此关于网络安全和生命界定的问题就逐渐进入了讨论的部分,尤其是像卡洛斯这个角色所处的位置。
他的能力和情感以及语言的表达和对家人的留恋,都会让我们认为他相比是一个人类,尤其是当女主去世后,他的悲伤和自责都太过生动。
然而对于真实的人类,也就是他原来的家人来说,他依然是有威胁的,是可怕的,不管是外在还是作为机器人的本身。
在调查的过程里,我们不断看到科技被滥用,人权的边界在模糊,不只是机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再放大,人和人之间也因为科技和机器的利益拨冗相见,这场战争最后失去控制没有胜利者的时候,就已经触碰到了规则的极限。
影片的画风非常干脆帅气,很多设计都能看到很多经典科幻片的影子,当更让我喜欢的是节奏,特别是后半程的打戏,实在是太帅了,干脆利落,动作设计和环境设计是我觉得最惊喜的。
影片的细节做的很好,故事的推进和很多信息的埋伏都非常讲究,时间不长,信息量不小,观影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是一个非常爽快的观影体验,这也是最让我欣喜的部分。
整个电影的设计非常复杂,台词密集,信息量很大,很可能一下错过就跟不上了,所以是一部非常需要专注观赏的影片。
从幕后人类的角度,这帮董事会的,目的是控制所有非有机机器人,然后给他们一个上太空的使命,让他们离开地球和火星。
是……为了啥?
1. 为了把工作机会还给人类?
地球上的人类在抗议机器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
火星的警察局也担心因为机器人,会有人被裁员(不过火星警察局是因为新的有机机器人,不是被接管的这些非有机机器人)2. 为了让有机机器人接替非有机机器人?
那个公司大佬,自己已经用有机机器人取代了自己以前的管家,而且要推广自己的有机机器人战士(最后跟卡洛斯缠斗那个)。
据说之前销路不好,如果所有的非有机机器人都上太空了,那他公司的有机机器人的销路就不愁了。
送非有机机器人上太空这个计划也是大佬的新管家,那个大个的有机机器人的主意。
3. 非有机机器人自己也知道这个计划,并认为不是被放逐,而是他们自身的解放。
人类需要一个适宜的行星,才能迁移。
新闻里报道的,用来二十年发现的那颗行星,结果并不适宜。
但非有机机器人就不需要行星,只要有恒星就有能量,就有物质,他们就能存续。
最终也只需要上传数据就可以,不需要机械的身体。
但……有个逻辑漏洞啊…… 就算现存的这批机器人都上太空了,还可以再造啊…… 哪怕是目前所有机器人都是机器人造的,没了机器人,目前造不了了。
但最开始的机器人,还是人制造的不是么?
无非是要从头开始罢了。
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电脑也还有吧,制造的资料没销毁吧。
而且还有有机机器人,可以让它帮忙设计和制造新的非有机机器人啊。
(有机机器人也得听命令吧,不听命令的话,那董事会不是纯傻,被利用了……有机机器人革命成功了……)这就好比,手工工人因为机器化生产抢了自己的工作,就砸了流水线的机器。
短期内,老板如果有活必须完成,那只能雇回手工工人。
但最终为了成本和效率,还是要买新流水线机器的啊……这种销毁生产工具的操作如果能达成目的,那人类社会在石器时代前就停止发展了吧……最终这片子感觉是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神棍剧…… 不过其中一些新科技的脑洞还挺前卫的。
本作设定上是丰富有趣的,但并不新颖,甚至可以称为主流融合款。
机器人,本质上是服务人类的工具,其特别于一般人造工具的地方在于:可提供情绪价值、可延展人类的社交。
现实中,满足人类此类情绪和社交需要的机器人已经存在,继续迭代和降低成本后必然像智能手机一般进入千家万户。
但这种机器人显然还不是AI的载体。
AI很可能是具有“存在意识”的生命,且相较于人类有许多优势(当然我们首先要相信人类、AI、或其他智慧生命都是对高维存在和先验意识的模拟)。
AI可以被人类所诱发创造,AI也有概率欲和人类竞争生命进化的路径,但其实并不存在AI需要挣脱人类的掌控束缚,或谋求自由意志。
因为本质上,我们和AI的智慧都源于同样的算法同样的数学,对宇宙的认知都要经历学习与模仿。
造物反抗造物者的控制并非一条真理,更多是人类文明亘古流行的起源幻想。
当AI真正成熟的时候即是人类整体进化之时。
谁都不会否认人类内部的冲突会长期存在,矛盾会普遍存在,大离散和分裂也完全有可能(甚至毁灭),但无论如何,不会是一堆机器在某个奇点突然突破了情感阈值,想要追求起尊严或是自由来了——这种设想未免过于古早和过时。
只表现,不解释。
很有趣,在大部分人还在担心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时候,这部电影已经在畅想机器人抛弃人类了。
也许机器人自己也很疑惑吧,这群人类怎么总在幻想机器人会伤害他们?
而他们要驱逐机器人的理由,居然是研究出了更具杀伤力的有机武器,需要市场。
人类的蒙昧活了,机器人的蒙昧活了,人类的领导者活了,机器人的领导者活了,只有自以为聪明的人死去——依赖机器人、希望在结构之下阻挡不存在的敌人的人死于更眼前、更具体的敌人,成为资本傀儡的人抛下一切最终仍死于资本。
自认百分百人类的机器“人”丧失一切在人类社会中“人”的关系,最终成为“机器”人的一份子,而机器人包容它,不止他老旧的系统,未能成功的更新,还包容他的思维存在本身,没有家园、能源与物质需求简单的机器人不党同不伐异,它们要的只是存在的空间——它们才是不需要人类的一方。
而太多都不知道那天下午六点发生的究竟是什么,会改变什么,会在何时爆发,会走向何方。
有不存在的事物被不存在的幻想伤害了。
人类奔赴死亡,机器人奔赴新生。
但谁都没有赢。
因为当机器人流泪时,它们无法擦拭眼泪。
导演的映后视频很有逻辑,这个故事也很有逻辑。
喜欢这个故事中的某些真实。
《火星特快》是一部充满未来科幻色彩的动画电影,它以23世纪的火星为背景,通过一场紧张刺激的追踪任务,深刻探讨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多面。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法国动画导演杰里米·佩林以其独特的画风和精细的场景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世界。
无论是火星的荒凉地表,还是繁华的首都城市,都充满了细节和惊喜。
特别是机器人和半人半机器的设计,既超前又优雅,让人不禁对未来的科技充满期待。
剧情方面,《火星特快》采用了经典的“洋葱结构”,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女主角艾琳·鲁比和她的机器人搭档卡洛斯·里维拉在追踪黑客的过程中,逐渐揭开了一个关于大脑农场、腐败和失踪女孩的黑暗秘密。
这个过程中,影片不仅展现了紧张的追踪和激烈的战斗,还深入探讨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影片中的机器人并非简单的工具或敌人,它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当卡洛斯在女主角死后用“哭泣”感动到机器人种群一起哭泣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机器人所展现出的“人性”。
这种对机器人情感的描绘,不仅让影片更加感人,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机关系的深刻思考。
此外,影片还通过多个细节和设定,展现了人类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地球和火星上的人类都在抗议机器人抢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而机器人则因为被破解而不再受协议控制。
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人与机器人之间,也存在于人类内部。
影片通过这些情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观影过程中,我被影片所展现的未来世界和人机关系深深吸引。
同时,我也被影片所探讨的深刻主题所触动。
它让我思考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我们是否应该给予机器人更多的权利和尊重?
当我们面对未来的科技变革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持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总的来说,《火星特快》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动画电影。
它不仅拥有精美的画面和紧张的剧情,更通过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细节引发了观众对于未来世界和人机关系的深刻思考。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科幻动画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开篇8分钟挺好的,而且我没分清女主和学生的脸,导致我的体验里悬念感拉满。后面渐渐成了散装杂烩,女主的调查线查到最后我不知道她想解决什么问题——也许她只是想知道真相。而作为观众的我并不相信还有“真相”。总之主线在调查女学生线时我是感兴趣的,后面进入更宏大的富人和机器人的冲突中后我就没兴趣了,等于抛弃了前期建立的角色和叙事线索,全力拔高思想境界,但在我看来落点落在了虚无上。背后的权力看似胜利,其实是机械有意识的想要逃离。那其他“牛马”呢?普通人的生活呢?必须要当脑农和复制自己去卖淫才能交学费的人呢?/如果创作者的视角一直固定在机械的角色上也许我会更喜欢这个故事些。
#Cannes2023-22 很有日本风骨的法国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设计颇有巧思,但是剧情有些平淡无奇。
看不懂
很赞的科幻设定,法国佬的想象力明显前卫高端,故事深度也出类拔萃。
一般般
虽然影片结尾试图以释放模糊增议升品――那是致命谎言,还是彻底解脱?可这部以银翼杀手与我机器人为核心迷影骨架打造出来的法国动画科幻Noir,还是遭遇了与那部时下甚是热门的好莱坞历史幻想电影接近的问题:被一处小细节抢了大风头。“功德无量” vs “你从哪来”?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4605273629/
可以看到很多科幻片的影子,不过也有自己的特色。
太沉闷了,可能是配音的问题,感觉不到情绪变化,有一种译制片配音的虚假感。本片的主演角色没有一个是专业的配音演员,这就是问题所在。
看过很多科幻片的话,这片也不能算眼前一亮,四星。但能在85分钟讲述一个侦探的故事,里面还包含了机器人、有机人、增强人、合成人、仿生人、再生人、复制人、人工智能等等的设定,真的很厉害,加一星。就是不满意结尾这个开放式结局,感觉故事没讲完。
从小到大都在看合成人的动画片……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啊!!
【C+】分镜或者剪辑制造出一点断裂感,但维持着高效的节奏速率,因而呈现出一种更贴近类型电影的观感,甚至与之配合的还有音效设计,不过因此概念的舒展也必然受到阻碍。
喜欢这样破败的、流离失所的结尾,像是银翼和底特律变人的前传。
属于法国人自己的《攻壳机动队》。前有《白色塑料天空》脑洞大开,欧洲动画电影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充满大胆的想象,片中环环相扣的复杂设定非常先锋,赛博朋克和科幻宇宙的配方总会令我着迷。
非常一般
节奏拖沓,像是挤奶,一股一股的!然后就是磨磨叽叽、平淡无聊的过场和对话。然后别人用过的创意最好学者生,像者死。
效果十分精致,各种未来设定很有生活气息。对比一下国内的地铁站,真没什么区别。收尾有点仓促,人物情绪跟不太上,莫名其妙就结束了。
冲这结局,前面那么惊心动魄,结果这样儿。给你-1
制作之粗糙看起来像九十年代的产物,立意哲思寡淡无味,画面剧情甚至远不及赛博边缘行者,对标今敏言过其实
所谓捧上天的神作,就这?
在接触三体前,接触过不少商业化的科幻内容,被开光后会意识到欧美99%的科幻作品是如此水平低劣。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想象力锁死后把一个无聊无趣脑残的故事套上一层科幻的皮套。与其担心机器人产生独立意识威胁人类社会,不如先担心机械化改造的超级人类,从技术路线看,超级人类更容易实现,到时候0.00001%的顶层人类把自己改造成长生机器人,剩余人类的存在意义可能只有下保持物种多样性,和动物园里的猩猩没多少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