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尾岛的故事是真实韩国历史事件改的,韩国政府没有给这群人解释,只把他们当作国家工具。
为了缓和关系,把他们如弃子一样抛弃,置之不理,实尾岛成了无人问津的地方,他们只希望国家给他们一个说法,一群囚犯被国家被训练成最厉害的武器,却因为政治的变化无常成了无人问津,可有可无的人。
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很吸引人的,南北关系特工题材,还有电影里的训练配乐,亮剑里的打仗背景音乐也是这个,真的很经典
世界上没有那部片子敢这样拍,韩国人就敢,而且拍的很经典。
单凭这点,韩国的电影现在就是亚洲的骄傲,也是世界的。
假如你对这部片子有任何商业上的看法和经济上的苟同的话,你可以驳斥我这点看法。。
初看《实尾岛》,上部份,还以为他们真的会去,后来发现,我错了。
用猜也猜得出,一开始就是个骗局,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脑袋有问题的人的一个不负责任的想法。
后来演变成一群人。。
我没有在军营里呆过,不知道那是种什么感觉。
但是,用想也想得出来,三年来的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官兵之间已经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兄弟了。
要你拿枪杀死自己的兄弟,不是很容易想像。。。。
看过片子的人都知道最后残杀的那几幕,每个人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当他们知道事实的真相后,他们的心理又经历了怎么样的翻滚和煎熬。
所以,最后他们选择自尽,用他们最后的尊严和决心来抵抗政府,抵抗社会。。。
是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那是他们的最后一条路。。
片子看完了,感慨很多。
在网上看《猛龙》预告片的时候看到了许峻豪,脑袋里第一反应是《实尾岛》这部片子。
他的角色是一名中士,实尾岛上唯一活下来的中士,有一张扑克脸的中士。
当初看完《实尾岛》的时候很想写些什么,可是感觉有点难。
一群汉子为了生存去执行政府的暗杀计划,没想到一去就是三年,而最终政府也没有给他们应得的东西。
中士最后向当局请命之前忘着列队敬礼的队员,说:“我回来买糖给你们。
”可是,最终......爆炸的车厢,散落一地的糖果,撕心裂肺的呼喊......许峻豪饰演那个中士,而那个真正的中士也去片厂找到了他,那个在历史里幸存下来的汉子看到他便禁不住流下泪来,当场许峻豪也大哭起来。
是的,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1968年。
其实并不太遥远,不是么。
“国旗包裹着尸体,尸体尚未冷却......”“864”的硬汉们唱的最后一只歌。
(只是自己博客上的一点小东西。
)http://sorryshevchenko.bokee.com/3655095.html
20世纪60年代末,南北朝鲜之间局势紧张,双方都展开了疯狂的间谍与刺杀行动。
1968年1月,南韩,因谋杀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印禅,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特种部队军官曾魂告诉印禅,如果不想死的话,可以到西南部荒岛“实尾岛”接受特别军事训练。
与此同时,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种部队军官曾魂的条件,在死刑执行前获释,但要被送到宝尾岛执行特别任务。
这三十一名死囚乘坐渔船到达实尾岛后,便在军官曾魂的宣布下,组成了以刺杀朝鲜元首金日成为目标的“684北派部队”,并随即接受一连串地狱式的体能和军事训练。
死囚们在训练中,抱著为国家效忠的心态,抹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支部队变得团结而有凝聚力。
在接受艰苦的训练之后,他们被秘密送放朝鲜,开始准备详细周密的刺杀计划。
在离开的前一个晚上,所有的人都很兴奋,憧憬朝鲜的统一;憧憬著成为民族英雄,被人们记住;憧憬著亲人为自己自豪;憧憬著一切美好……然而,实际上远不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
长时间的等待过后,只有饥肠辘辘,和对祖国的思念,而刺杀的命令却迟迟没有到来。
三年后,韩国政府突然改变了政策,“684北派部队”计划被取消。
为了保住刺杀金日成行动的秘密,国家下令歼灭684部队。
仍然滞留朝鲜的三十一名死囚特别刺杀队员,顿时失去了任何依靠和支持,他们感到被国家出卖,不得不在敌国设法自救…… 如果可以的话,这当算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
本人受爱国主义教育多年,对“战争题材”多少有点敬畏。
但介绍里“80%的韩国人看过此片”这一句,吸引我最终决定下载下来看。
它延续了韩国电影一贯的悲剧色彩却又暗含希望的结尾风格,但感觉上又却不尽相同。
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悲,总比“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人悲更能打动人。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死刑犯人,他们有著凶残的一面。
他们不是圣人,为著各自的利益甚至仅仅是喜好进攻别人。
在驶向海岛的船上,只一些小摩擦,就引得整船人参与其中的打斗,只有鸣枪才能使之平息。
就是这样一些人组成的“军队”,涣散得象盘沙子。
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他们一起踢球,进球了,欢呼庆祝;一起训练,虽然枯燥,还自娱自乐;一起战斗,决不落下任何一个战友。
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的爱国之心,让他们改变,使离散得象沙子一样的人最终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团结的有战斗力的特种部队。
影片时时刻刻不在体现著爱国的情绪,艰苦的训练,对刺杀计划的盼望,多次高声合唱国歌……它们散布在影片的每个角落。
用事实来说观点,让人听起来不觉厌烦。
然而这些士兵却被自己深爱著的,愿意为他放弃生命的国家抛弃了。
刺杀计划被取消,滞留战区的士兵无依无靠。
为了保守住刺杀的秘密,一纸军令,更要歼灭整个684的士兵。
这使长关陷入了矛盾之中。
军令不可违背,自己要么亲手杀光部下,要么和他们一同被杀,任何同情都是不允许的。
两派已经激烈冲突,最终再做争取占去上风。
这一切被士兵无意中偷听到,少数之情人情绪激动,几次冲动的举动最终还是被克制住。
在长官坐船离岛的时候,士兵中几个处于领导地位的小团体成员在岸边一次排开。
“曹士官”“干吗?
”“放假呀?
”“我有这么好运吗?
去办事”“今天,会回来吗?
”“怎么了你们?
”“大家想请你带些甜食回来,没什么事”“好,明天晚上前,我会带东西回来”“立正,敬礼”士兵齐刷刷对曹士官敬著军礼。
双方对是视著,这次离开决定著几十个人的性命,士官心里清楚,士兵心里也清楚,但是双方都没有说破,所有言语都放在一个军礼中,是种信任的委托。
士官回以注目礼,船起动离岸,但双方一直保持著,时间就在这是凝固。
但最终,所有人都没能等到“明天晚上”的到来,主张歼灭一派开始行动,起义开始了。
激战过后,士兵冲进了长官的房间,用枪指向他。
长官安然地坐在桌子后面,“我的任务不仅是让684部队成为最强,并且要听命于国家国家命令我歼灭684部队,我被下令要杀你们。
…………身为军人,执行命令是理所当然,但我的责任感,不能让我失信于你……走之前把我杀了,否则我别无选择,必须杀你。
”士兵上好子弹,但视线已被夺眶而出的泪水模糊,枪口放下了,士兵转身想要离开,长官用手枪抵着自己的头,随后是一声巨响。
士兵和士官们的关系,远不象表现出的那么糟。
也许是因为军队中强调上下级关系,所以才让观众有了关系恶劣的错觉,而实际上呢?
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其深厚的情意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次起义中,士兵获知了一件惊人的事情。
原以为自己刺杀金日成成功后,自己是成就朝鲜统一的英雄,被世人记住。
然而实际上在人们眼中,他们根本不存在。
士兵靠自己的力量回到了韩国,劫持了一辆公共汽车向到汉城总统府驶进,迎接他们的是封锁。
广播里将他们描绘成北韩游击队员,这伤透了他们的心,“他们会叫武装匪军去杀金日成?
”国家太过急切要消灭这群匪军了,以至于不再多考虑公共汽车上的百姓。
曹士官再次出现,承诺过的甜品掉落一地。
但军队一听说“车上的人是我的部下”的时候,他被强行扣留。
枪战过后,士兵全部受伤了,然而在他们的掩护下,百姓安然无恙。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有人会记住他们。
死是难免的,但不能没有名字的死去。
士兵割破手指,在公共汽车的墙壁地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们赶走了车上的百姓,引爆了随身携带的手榴弹……在影片的结尾,这样写道“那些接受国家征召,准备慷慨赋役的人,31位被分裂的国家无情抛弃的受训者。
为那些找寻身份,选择死所而呐喊的人,献上本片”。
敢于正视历史的国家让人敬佩,而个人相比国家虽微不足道,可是未能死得其所,更让人愤慨。
一部感动过后的影片,写些什么纪念。
(剧透,哈哈,谨慎查看!
)原本都是死囚,国家政客想要在死囚们死前好好利用他们,交给一群军兵去训练成刺杀对立方首领的死士,再后来政治形势变化,这一计划发起人全部下台,这群死囚来的死士在新的政治形势、新的领导人的领导下,除了死,没有别的被处理方式了。
但是可悲的是,训练他们的军兵,对他们产生了感情,于是,事情在人性复杂的驱使下也变得复杂了,不过最后还是个死,顺便把陪练的军兵们一起拉上作陪!!
怎么说呢,如果没有作奸犯科不是死囚,不会踏上这个岛。
上了岛,就成了政治里的牺牲品,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在国家机器面前,在政客眼中,这些渺小的个人的生死存亡以及荣辱,不如蝼蚁。
看的时候弹幕很多提到中国田建民,百度了一下也是让人唏嘘感叹的事件,但是在中国很多的事情被埋藏。
最起码,韩国很多揭露事实的影片可以被大众看到以及了解到,而在我们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没办法从正规渠道了解到的,政治书里公众的知情权,也只是书上写写罢了,长大了才知道,看个电影,也是要看阉割版的,别的不说,这一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长进??
《南北弟兄,阋墙御己》“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说的是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
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缩小到朝鲜半岛这块热土上,我们看见的是朝鲜战争后,连续60年的兄弟阋墙。
本片也是说了阋于墙之一插曲,发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之际,程度上比延平岛炮击要微弱多了!
不过,看完故事,发觉二点:1、北来杀南总统失败后,南欲往北屠金。
程序及手段上都这么规划着,不过因为和平曙光初现,那些特种人员变成政治牺牲品,肉体被消灭后,只存在于铁皮柜的文档中了;2、南欲往北屠金不成,特战队员自毁。
不过他们没有“勇敢”地踏上前往北方的不归路,反而是抱着脑出些动静来的志愿,踏上前往汉城的自灭程。
上演一出南方政治势力与个别小群体之间的阋于墙。
总之,战斗场面还有有些观赏点,其他的个中痛苦,留给朝鲜半岛群众自赏吧!
幕后: 导演康佑硕擅长拍摄喜剧片,在拍摄了一系列精彩的喜剧片后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初次拍摄《实尾岛》这部纯粹的动作片,是一次极具挑战的尝试。
《实尾岛》所选择的题材相当敏感,影片开头字幕也注明着纯属虚构,然而这一支684特种部队却在历史上真实的存在过。
导演通过对历史的大胆设想还原了这个事实,并在其中加入了死亡阴影和悲剧色彩,并没有追究到底应该由谁来为实尾岛事件负责,而重点展示出这一群抱着为国效忠的死囚犯,如何在历史的困局中一步步走近死亡,留待观众去思考和反省历史铸成的错误。
影片由实力派老演员安圣基,演技派薛景求、郑在泳等参演,塑造出一个个在死亡路上有血有肉的人物,表演都相当精彩,尤其在最后一场壮烈的戏中,因为每个人精湛的表演而令人潸然泪下。
以感人的情节和演员优秀的表演而吸引了超过1,000万观众、从而在韩国电影史上写下新纪录的电影,不仅使人们重新关注这一段曾被掩盖的史实,也让事件背景实尾岛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一段尘封的悲歌,电影重心放在了刻苦训练上来,关于到其他场景,基本上都是为了推动重大剧情改变而需。
这种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设计,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
死囚在政治人物面前就是工具,从开始的计划就是拿来使用后给丢弃。
但对于部队训练官来说是实打实的要深入结识,感情就会应运而生。
一个纠结话题就来了,部队的天职就是唯有服从吗?!
难怪部队又一个称呼叫“国家机器”。
《实尾岛》我看了两次,都是与朋友看的,他们都说这是一部极震撼的片子。
是的,一部绝对IN的纯男人的电影,也是硬盘中为数不多的未删除的电影之一。
演员阵容可以说我一个都不认识,但却都是实力派,这也从反映出我对韩国电影的不了解。
在“韩流”的侵袭下,我只记住了“野蛮女友”、“大佬老婆”等等搞笑的人物。
快餐文化只不过是一时的欢愉,而真正的艺术是无法忘却的。
《实》片风格强劲,壮美,惨烈,具有一般战争片的要素;但它并没有忽视其他要素的存在:喜剧效果,那个左撇子贪生怕死、见风使舵,表面上给影评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成分,实则反衬出训练的艰苦(几乎泯灭人性);人间永恒的温情,主演薛景求对世上惟一的留念就是他母亲的照片,但被指挥官撕毁后,他痛苦无助地流下眼泪,正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说到底,导演刻意在影片中穿插一系列“意外事件”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何为人性或者说人性在战争中体现出如何的状态:士兵被压抑太久的性欲在女军医身上发泄,马克思说过“任何违背人性的事情都是罪恶的”,强奸事件的发生孰之过?
指挥官为士兵奔走呼号,但是作为军人的职责就是“遵守命令”,他才无奈的自杀。
士兵与训练官的互相残杀类似《大逃杀1》中的情节模式,举起枪时彼此是敌人,放下枪时又悲伤地流泪。
平日表面斯文、体谅士兵的训练官,却是坚决执行命令的拥护者,而“魔鬼”训练官有着对士兵很深的感情。
种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使我的思维始终处在高度的“严肃思考”的状态中。
当士兵用血写下自己的名字时,我被他们震撼了,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即使没有人会记住他们,不会承认他们,但是历史绝对不会抹杀他们的存在。
旗帜裹英烈尸身尚未寒鲜血染旗帜举旗向青天立下庄严誓言怕死的懦夫尽管走我们誓死捍卫旗帜该片没有对朝鲜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更多地是考察绝境之下的人性,不能不说是影片的遗憾之处。
还记得主演薛景求对他的训练官说的话吗?
“我会找到那混蛋,那他脑袋开花,看共匪的血是什么样......我会砍下他敬爱领袖的头,丢到他脸上......”这就是韩国人的战争观,自己认为的历史。
韩国的电影人真得很大胆,也许是韩国电影自由灵活的空气,让导演们创造的思路与灵感更强烈地迸发。
《实尾岛》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背景创作,反映了一批由囚徒转化的韩国特工的悲惨命运,本来是被培养起来暗杀北朝鲜的领袖金正日的,结果却倒于自己独裁政府的枪口前。
那么个小岛,却有着痛苦的人性的撕裂与挣扎,残酷的训练、希望的落空、压抑的性欲、颠倒的人格、无名的落寞……一切的一切,总让我想起另外一部日本电影《大逃杀》,差不多的感觉让我心里沉闷,间或的战斗刺激也不能让我变得真正兴奋。
不想再细腻地去考究影片的一些内容,只是影片中那些身影,以及倒下前的血书名字,还有教官手里滑落的糖果……我想起,历史上应该总有那么一些人,倒下了,永远没有名字,或者永远被人误解……
好友不断的推荐 再不看就不好意思了。
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似乎永远看不到真相。
最后士兵们用自己的血写下的名字似乎抵不住一瓶洗洁精的清洗。
历史啊历史,真相啊真相!
这是谁的悲剧?
唯以自慰的还是那句话: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但愿如此。
又想起天朝的现状。
我们经常“被”代表,经常被指引,即使是身在现场也是不明真相。
真相,真相,真相,你到底什么样?
坏军官反转设计得很不错
2016.9.7,家里。不明白为什么此片的得分能如此之高?就算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显得略有点苍白。最后抢了一辆公交车带着几个老百姓想要去青瓦台?这要是真见上了,韩国也可以亡了。还有,韩国男演员要是不大喊大叫是不是就无法演出男子气概呢?
看到一帮2B韩国人为了所谓国家利益去刺杀北韩金二胖,我就感到一阵的恶心。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不要假借国家之名行所谓高尚之义,而且这片子煽情煽得也着实生硬
韩国影史第一部破千万观影人次的影片。从Shiri和JSA,到实尾岛再到太极旗,那几年创造票房神话的韩国电影有好多部都涉及南北问题。
作为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敦促了韩国政府承认真相,蛮牛的。但作为一部电影单看的话,节奏太慢,后面已经到了又臭又长程度了,人物塑造比较单薄,人脸都分不清了,也不大共情。
韩国男人真男人。。你要为信仰死我为你喝彩,哪怕是共产主义。你要为国家死我只有等着看杯具。。。
题材不错,拍的很烂,人物也都很散。
整个戏给人的感觉就是用力过猛,情节用力过猛,表演用力过猛,配乐用力过猛,生怕观众不被感动,过分强烈的戏剧感让人感受不到真实的力量。。。
中士训练真的狠 后面买糖就更令人破防
以大义的名义,扼杀人性,牺牲他人的生命。
。。。。。。。。。。。。。http://www.baike.com/wiki/684%E9%83%A8%E9%98%9F
可怜霹雳火,落地却无声。实尾岛的684小队是一群幻想成为英雄的军人、男人和雄性动物,他们在这些身份当中不停的纠结挣扎与转换,却至死寻不到自己真正的身份。组织的出卖让他们从一致对外变成割袍断义的自相残杀和飞蛾扑火,韩国电影人再次勇敢地揭开了自己一块流脓的疮疤,但故事越丑陋,就越闪耀着艺术价值的光辉。
我爱我的国啊,可是谁来爱我呢?四星半,人物刻画有一点薄弱。
2*+,有勇无谋,片尾驾着公共汽车冲撞警察,情节雷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战书.The Gauntlet.1977。
看這部可學會韓國國罵
就算东海沧沧成桑田,白头山崩难擎天,我们同心协力一往无前。初衷是为了取得性命,但当发现身份被剥夺了,名字被消除了,那么活下来的存在感呢?男人之间的手足情意,千尺深万丈高。羡慕。
个人命运被变幻的政治风云所影响,被掌权者所掌控,纵使这样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别忘了他们是死刑犯,他们能够尽心尽力效忠?可我也能理解在生死攸关时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我已经死了,又训练我赋予了新生,现在又要把我消灭,我一定要问个明白。结局仓促也脱离现实,过于煽情了,虽然出动的武装力量不多,但对付他们来说足够。想营造大场面似的英雄时刻,有点不对劲。那场QJ戏没有必要,不出画面也可以的,实在觉得突兀。
导演通过对历史的大胆设想还原了这个事实,并在其中加入了死亡阴影和悲剧色彩,并没有追究到底应该由谁来为实尾岛事件负责,而重点展示出这一群抱着为国效忠的死囚犯,如何在历史的困局中一步步走近死亡,留待我们去思考和反省历史铸成的错误。
我看过 并讲过几十遍
看这个的同时正好在网易阅读看了关于实尾岛的资料,实在很震撼啊,说到电影嘛,就真的一般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