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笨吗,肯定不是智商上的,要不然国税局他怎么进去的?
他的笨,是对人情世故的不通及怪诞,所谓神经刀类型。
巴里傻吗,他对蒂姆生活的介入是导致了一连串的尴尬,可是撇开他那副傻瓜样,这些桥段也就是喜剧里常见的弄巧成拙帮倒忙而已,和是否傻瓜没关系。
谁傻谁笨无所谓,装白痴也罢了,可是我受不了饶舌的人。
笨傻白痴的人不一定讨人厌,可是饶舌的就一定遭人嫌,我就觉得巴里怎么那么饶舌那么讨厌啊,到底有完没完,换了我,早把他赶走了,不是怕他做笨事,而是图个耳根清静成不成。
不喜欢这个片子,看得怒,全是因为这个饶舌鬼。
先不要说电影本身,我个人觉得单看Steve Carell的表演,就已经是满场喝彩。
那一种个人风格绝对浓烈的表演,真是为之屈服。
一贯人笑皮不笑,认真开玩笑的演出实在是精彩中的精彩。
首先,我可以肯定这部电影,不会在豆瓣得到什么高分。
一,是因为豆瓣一直有很多装的人。
(相信会得到很多人不满。
)二,如果到后来字幕出来不好,观众不明白,那么这部电影,就会觉得不好笑。
三,这是一部最好听得懂,不然,体会不到个中乐趣。
我喜欢电影里头那堆所谓的Idiot们的演出。
十分精彩,无论表演腹语的,神婆,思想控制的表演,实在太精彩。
而那一场Barry和妻子情夫的表演,乱搞得来十分认真,稍有差错,都会变成胡闹。
到后来虽看起来像是闹剧,却又闹得十分得体,十分跳Tone的逻辑。
当然无可否认,电影里头,令人难以忘记的是,Barry他向大家解释Dreamer的那一段故事,说起来栩栩动人,戏院里更有人在他说完之后,拍起手掌,我,也是其中一个。
每一个聪明的人,不曾是白痴?
你从来没有成功之前,有多少个人告诉你,多少个人认为你不行?
多少个人在言论下放弃,多少人为此而感到难过?
而最后坚持下来的,成功的,那一个不被万人拥戴?
谁敢说你是低能?
那些掉眼镜的人,每个也不是受着那所谓白痴的发明伟迹恩惠,毫无自尊的使用着他人的发明?
我们做人,常常以为自己受的教育十分足够我们去面对所谓的常理,但是谁创造这一切道理的,也不是所谓没有文明的人。
我们处世待人,有何骄傲可言?
你看不起人,是因为你心胸容不下你思想以外的事物,这叫无知;你接受不到愚蠢,是因为你没有可以包容他人没有你如此经历,这叫自以为是。
做人这回事,不以文明水平为本,眼前未必是事实,聪明反被聪明误。
贤妻良母未必从一而总,为人师表可以人脸兽心,而法律文明也可曾丧尽天良?
我可能太多心,觉得现实中很多人可能像Tim一样交朋友是为了某种利益,甚至从骨子里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而在我的想法里常常有感,我们不是完人,充满缺点,明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什么事值得骄傲。
而本身朋友里,有聪明、愚笨、富有、贫困、嫉妒种种,却比不过心地善良来得珍贵,交朋友将心比心,自然快乐与否,依然对得住天地良心。
所以,看见Tim被Barry弄个天翻地覆,心中实在是爽。
而电影里头的所谓艺术家,真的令我觉得十分吻合我在豆瓣流连多时,心里默默取笑的所谓装b强人。
到后来可能和你们能沟通的,就只有Barry了,不是吗?
你们自以为自己是全世界,到最后没有人了解,竟然看见Barry和你拥有一样的世界,你不觉得自己是同类哦?
最后竟然只有Barry能明白你哦?
(说了这一段,自己超爽。
)好了,不知写了这么一段,有没有透露太多剧情,虽然电影本身还是有些不知所谓的地方,但,我是真的觉得很好笑,尤其我们这场,气氛超好。
最后,还是那句,喜剧是喜剧,自己看不惯喜剧,就去看文艺片,何必批评他人低俗呢?
我也不怕说,I'm Wet那一段,我们几乎整个戏院的人都笑到哭了,这感觉太美好。
今天我湿了,我很快乐,你呢?
@20101017012338注:-当然,电影还有老鼠:P
我感觉我还处在很热血的年纪,我还是以鸡汤为力量,以美好的未来为信仰。
我很喜欢这个片子啊,我觉得全片的亮点就是那个傻傻的工匠,他感动了我。
因为他说他给了死去的小老鼠第二次生命,的确如此啊,而且他的手艺如此的精湛,那对艺术家夫妇如此有钱,在艺术品的收藏上,剑走偏锋。
没看到眼皮底下的这位工匠的艺术。
也真是奇怪!
然后,就是工匠对于梦想的诠释,大意是谁都有权利实现自己的梦想。
谁都不应该在梦想的道路上被嘲笑,如果要嘲笑对方,先看看自己吧,是碌碌无为,还是也是在追求的道路上只不过被熄灭的希望。
男主角大概有两个,聪明的那个一直都想要闯出一方事业好让自己自己能干的妻子也刮目相看,结果只能说他倒霉。
遇到这样的一堆奇葩爱好的上司。
他费尽心思揣摩投资者的喜好,他在职场中有规划有技巧,他很年轻,他有一直鼓励他的女朋友,他也很有头脑,就像他的下属也一直很看好他一样。
再往上不免面对的不是公平的竞争而是各种势力和手段的角逐,然而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世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感到很开心,因为我们不用费劲就能顺顺利利的感受着其他的人生故事,而不需要遭受磨难。
不信。
随便挑个金凯瑞的喜剧人生你去感受下或许比你现在的更加难捱。
好久没遇到这种烂到需要快进的片子了。
如果不是精心制作又萌又暖的小老鼠玩偶,此片将一无是处...对于熟悉法国原版(Le Diner de Cons)的观众,此片更是让人愤然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无意外地,美国版将法式讽刺情景戏剧整容成了美式温馨励志大团圆式流水线喜剧。
但拙劣的整容技术让成品面目全非。
美国人改成美式喜剧无可厚非,但剧本还是得好好写写吧?
剧本生搬硬套了一点法国版的剧情,再塞进一些电影的美式喜剧风格的脑补,美其名曰丰满剧情,实则像在本就残破的躯体上挂满了赘肉,可笑可悲,不堪入目。
美式喜剧的肤浅一览无遗。
人物的行为、情绪全都恣意而行,毫无逻辑,毫无铺垫,不熟悉法国版的观众会有一种“这是什么鬼”的感觉。
看着这种愚蠢的剧情,影评最后处心积虑设计的煽情大戏变成了一出小丑剧。
法国版的精髓,在于用精明的戏剧手法,表现了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这两个阶级间的冲突,讽刺了“精英阶层”的傲慢和腐化。
笨人其实不是"笨“人,而是单纯、纯朴。
但单纯这种品质在狡黠的精英阶层看来就是笨。
还有他的火柴雕塑,是才华与创造力的体现,但因为在精英阶层混迹的商场和观察并没有什么卵用,于是在他们眼里变成了可笑的东西。
电影场景集中在主角的公寓里,所有的戏剧冲突都靠演员的表演能力体现。
美版将讽刺剧变成了一部娱乐性质的电影,但在变形中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表演都是失败的。
关键人物”笨人“史蒂夫卡瑞尔在片中感觉完全失去准星,给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为什么要演这部片子的感觉。
他犯的错误更多的时候不是单纯导致,而是“贱”。
而让情况更加糟糕的是,美版创作人员似乎又不甘于肤浅,还想保留一点法版里聪明的荒诞和尖锐的讽刺意味。
影片前半部尤其明显,可以看出创作人员在这两种风格间的摇摆不定而导致的在制作和监制中的慌乱。
结果就是哪边都没落到好,纯粹想看喜剧和熟悉法版想来看看美版能带来什么其他的表现方式的观众都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里外不是人。
电影名字为“笨人晚宴”,但法版至始至终没有具体出现晚宴。
“笨人晚宴”只是一个寓意,一个符号。
美版最后不仅将晚宴具象化了,还将各路“笨人”来了一个奇观式的大展览,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让“笨人”的“小丑”身份落实。
这与故事主旨背道而驰,也是对原版精神的极大侮辱。
犀利强大的卡司是影片成功的最根本保证,这句话绝对没有多少误差。
凭借着史蒂夫•卡瑞尔和保罗•路德的黄金贱男二人组,再配搭上最近风生水起的扎克来跑跑龙套,这就是一部小成本喜剧电影所自鸣得意的最标准配置。
甚至,上映的首周都能跟票房巨头《盗梦空间》叫嚣,其盛气凌人的架势不得不让人“心惊胆寒”。
它不但给此类低投资而妄图高收益的电影作品指明了一个发展努力的方面,而且再一次用真金白银证明,史蒂夫•卡瑞尔在喜剧界无可匹敌的票房号召力。
好莱坞向来就不缺乏天赋异禀的喜剧演员,他们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与棱角。
亚当•桑德勒擅长屎尿屁的颠覆之流,他的恶俗中往往透露着一丝伤感的情怀;本•斯蒂勒偏向于内敛闷骚型,《拜见岳父大人》系列让他的烙印经久不衰;罗宾•威廉斯,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真诚而又无奈的笑容,任劳任怨地承受着各种生活的打击,每一次都无一例外地站起来,不为什么,就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挫折的到来。
跟上述三位奇才相比,史蒂夫•卡瑞尔的城府更深些。
不论是配角,还是主角,抑或是戏码不多的准龙套,他诠释起来,都能相当精准地把握角色的别样神韵,低调之余却掩盖不住锋芒,果断导致“喧宾夺主”。
最好的例子就是《糊涂侦探》,与香艳欲滴的安妮•海瑟薇同台飙戏,照常理说来,如此气场迥异的搭配会造成审美的偏失,她个人的魅力光环势必笼罩全场。
可结果却恰恰相反,史蒂夫•卡瑞尔的表演完全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安妮•海瑟薇倒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花瓶。
甚是喜感,叫人钦佩不已。
史蒂夫•卡瑞尔的喜剧戏路,从来就不走夸张恶搞的低俗路线。
他的每部作品,往往都折射出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以及生活中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真谛。
不得不说,这其实是种相当狡黠的营销策略,力道十足地拉拢了观众的心态。
《笨人晚宴》亦不例外,也是通过生活中小人物的点点滴滴,来呈现所要表达的主旨全貌。
不过,比之于先前的一些作品,它的商业的铜臭痕迹明显加重了。
也可以说,是为了迎合当下人们追求利益的价值观以及奢靡的消费观念。
从片名出发,影片似乎是讲述上流社会举办的一次晚宴,他们表面上是邀请那些身怀绝技的宾客赴宴,实际上却是以此来嗤笑唾弃他人的智商情商。
金钱、权力、社会地位,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形成了糜烂庸俗的畸形价值观。
如此说来,这将是一次严肃且发人深省的实现披露,只不过影片用诙谐轻快的调调来加以包装,在搞笑中渗透出哲思与惆怅。
事实上,“晚宴”并不是影片的重心所在,而在于由史蒂夫•卡瑞尔饰演的Barry,他特立独行的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至真至纯的人生观。
从某些方面来说,他的智商的确不敢恭维,他就像一个玩世不恭,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童。
不可理喻的行为举止让Tim颇伤脑筋,也给观众带来了非凡的笑料。
另一方面,他那怪异而极具怜悯之情的爱好,让Barry这个角色更加丰满起来。
很难想象,一个外表疯癫冒失,做事转不过弯来的“笨人”,也有着足够胜任精神导师的能力。
而“笨人的晚宴”,正是最佳的诠释桥段,掀起了影片G点。
万事万物都有着存在的理由,都可以变得异常美好,而这完全取决于为人处世的态度。
Barry善于发现并捕捉一切不起眼的“美好”,只是他并没有发现属于自己本身的“美好”。
这大抵就是“大智若愚”的最另类体现。
与Barry完全相反的由扎克饰演的Therman,其实毫无本事可言,他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笨人”。
然而为什么如此“大愚若智”之人,能够让“大智若愚”者俯首称臣呢?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社会现实的问题。
当下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风云变幻,已经不再是推崇“大智若愚”的时代了。
韬光养晦到头来只能是壮志未酬,再说的高尚一点——报国无门。
有多少料,别畏畏缩缩,统统抖出来。
不是伯乐少了,而是千里马太多了。
货真价实地去推销自己,失败与否是一方面,而做与不做又将是另一方面。
Barry如此鲜活的例子摆着面前,实在是没有不心动的理由。
为什么说好莱坞喜剧片“山寨”的印记很淡,而某些国产片却浓郁之极呢。
这其实就是一个对“度”的把握。
《笨人晚宴》中毫无疑问也有夸张恶俗的一些成分,类似于最成功的案例《宿醉》中,扎克更是施以叫人猝不及防的马赛克重口味。
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会点到为止,并且多多少少能服务于主题。
而那些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国产喜剧,极尽山寨之能事,原本单薄无力的重心就完全偏离了正轨。
这其实,也是最难能可贵的“诚意”的体现。
有诚意的喜剧作品都是“大智若愚”的,诚意缺失的喜剧作品都是“大愚若智”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不尽人意,只有风雨,却没有彩虹。
毕竟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
看完这个电影,我想起野岛伸司的《未成年》里博人最后的那些话别人不比我伟大,我也不比别人伟大。
住在豪华的房子,开着好车的人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他想要而已。
东大毕业并不伟大,参加奥运也并不伟大,政治家也并不伟大。
只是他们想成为那样吧。
有些事情努力也做不到,有些人怎么努力也成不了大事。
每个人的细胞都不一样。
再说,踩着别人的肩膀自己往上爬的人,一点也不伟大。
我们不是汽车电视,即使本身不愿意,也被别人比较性能。
因为有这种视线,我们已经厌倦了这个世界。
每个人细胞不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谁比谁伟大,谁比谁聪明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别人不能理解你的话语,或者别人犯了什么错误,往往就觉得他怎么怎么不行,怎么怎么白痴了之类的,每个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除了自己,谁也瞧不起。
电影里TIM其实很累,周围的人都是装模作样,只有BARRY有真实感,你可能觉得BARRY白痴,行为比较异常,其实BARRY才是真正的智者,看透了这一切“有些事情努力也做不到,有些人怎么努力也成不了大事”说的多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何必强求别人都能和你一样的想法呢?
过自己的人生,不管以后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未来
蒂姆应该是在一个资产管理公司。
他本身很聪明,业务技术应该算是精通的。
但是他不了解七楼的奥秘,也就是管理层的奥秘,所以他一直升不上去,他有一个艺术家女朋友,求婚七次都没成功。
这也很能说明问题,他也没掌握到诀窍。
他为了结婚,贷款买了豪华轿车和时髦的公寓,所以他不得不升职加薪拿奖金。
公司老板组织的蠢人晚会,手段很损,但是目的倒是没错,他的晚宴除了自己的人,贵宾一定是大客户,那些很怪的人被请来表演,表演越精彩,越是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怪胎,一类是所谓的自己人,大客户很容易就把公司老板和自己化为一类,这样就容易取得第一步的信任。
蒂姆的女朋友也是一样,她是搞展览的,自认为自己更接近艺术家领域一些。
她很可能觉得蒂姆爱她,类似收集艺术品,就是我有钱,我知道最近梵高大热,所以我挂一副梵高在家里。
她怕蒂姆娶她,以后是为了炫耀。
蒂姆越是贷款买豪华房车,她越觉得这种被收集的感觉更强烈。
最终,蒂姆能和女朋友走到一起,离不开巴瑞这个怪人。
巴瑞的行为介于正常人和艺术家之间,他首先很孤独,脑回路也怪异,但是他用死老鼠做艺术品,一开始只是孤芳自赏,模拟的都是自己和想象种的理想爱人在一起的场景。
最后,为了蒂姆,他把这些老鼠偶像重新规划设计,变成了无论是怪胎还是成功人士都能接受的艺术形式,晚会上的展示很成功。
所以,蒂姆的女朋友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可能会觉得,蒂姆不一定以后一辈子都是利益熏心,巴瑞都可以产生艺术,得到认同,蒂姆说不定也会真正的认同自己。
你看,到这个地步,巴瑞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参照物,怪胎和正常人的界限只要看他就够了,而且他是一个活的标准,还会自动升级,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事情,去看巴瑞的表现,都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人就是这么虚伪,明明任何人都和巴瑞一样,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只是大家比巴瑞虚伪,比他更能异化自己,美化自己罢了。
但是这种自欺始终是存在的,只要有巴瑞做朋友,我们就可以把真实的自我投射到巴瑞身上,然后以巴瑞为镜子,把自己打扮的截然相反,这样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出门了。
所谓的朋友,社交圈,也许真的就是人的精神共生关系,这里面一定有人处于主导地位,其他人都是他的分身,他人性的污点,但是因为他自己能够搞来资源,搞来物质,搞来优质的信息,所以别人愿意依附于他。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所谓的阶级跃升,就是换了这个共生圈,你远离了低级的丑陋,迎来了高级的丑陋,在你的高一级的阶层的圈子里,别人从你身上看到了更高级一点的丑陋。
这种人都喜欢疯狂的神经、偏执的性格、憨厚的表象。
故弄玄虚、阴差阳错、甚至驴唇不对马嘴,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最大的特点,是可爱,要不怎能人见人爱呢?
那套小老鼠的模型,有没有得卖?
有的话,团一个,收一套!
有的人可能先看电影介绍后看电影,我是随便拿着就看,随机性的。
就如随便听歌一样,没有什么背景资料,随着自己的感觉而已。
刚看开头,有点玩具总动员中修艾迪的衣服的感觉,手艺人,随即想到了恐怖娃娃之类,不过色彩太鲜艳,不像。
后面的就有像是职场片了,如何升值,某些人丢了工作,某些人往上爬,以楼层为标志。
艺术展览的时候有点搞不清了,牛魔王的角,那些画让人想到了大块的肥肉。
有点撑不住了,准备撤,还好女1号还比较好看,可能是爱情片吧,看看再说。
笨人同志出现了,看来是喜剧片了,因为神探加杰特的台词喜剧可以顺便练下听力,继续下去了。
中间的笑料没有笑起来,可能是文化差异,那些误会什么的我也没有体会出来。
wet部分我甚至想到了同性恋的误会,坏人不坏衰人不衰,比较平淡。
但是最后的老鼠模型秀还是打动了我,老美拍这种片子总可以打动我,虽然我已经不单纯。
随后果然,笨人的对头把他和我都打回了现实,顺便说一下,那个找不到什么点的笑话感觉不是很好笑,文字效果不行。
最后的结果反映出最终还是喜剧片,不过那个飞出去的手指有点小血腥,反正不是男主角的手指,不影响。
结尾准备撤,但是字幕留住了我,还有志明与春娇的经验,我还是耐心看了下,有点意思。
老外的片子都要有点耐心看,高潮要拖到最后。
所以消磨时间的话还是动作片或者烂片,随处是高潮或者不是高潮,可以顺便干点别的事情,当做背景电影。
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喜剧,跟周星驰拍的很多片子一样,剧中充斥着各种无厘头的搞笑片段,但是往往在你笑过之后,内心却莫名地感伤。
这就是这类影片的魅力所在,我自作主张把它定义为“物极效应”,通过夸大到极致的张扬和渲染,不断刺激观众的笑神经,在喜悦值上升到一个极点之后,大脑的自我调节功能开始发挥作用,从而引发深层次的反向思考……哇咔咔,好吧,我承认以上纯属个人臆想,毫无科学依据可言-.-//回到正题,故事讲诉的是一个叫Tim的公司职员,为了谋求上位,不得不答应参加上司朋友圈子里的固定娱乐项目——“愚人晚宴”,说白了就是邀请一些自认为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逗比”去供这些富人们娱乐。
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Tim碰到了Barry,一个脑袋貌似少根弦的傻帽,他热衷于制作老鼠标本,把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死老鼠,通过消毒、防腐、美容等若干道工序,给它们穿上合身的衣服和鞋帽,为它们建造漂亮的房子和花园……Tim欣喜若狂,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Barry完完全全就是猴子派来的神级逗比啊,于是不假思索地邀请他参加晚宴,于是……Tim的噩梦就这样开始了-.-这个毫无预警闯入他世界的Barry简直堪比boss级飓风,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就把他原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乌七八糟,更要命的是,此货还不包退换(笑cry)……影片的高潮部分,就是Barry在晚宴上展示他作品的一段。
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知道了Tim邀请他来参加晚宴的真正目的,两人还为此闹得不欢而散,但是到了聚会的那一晚,他还是来了,带着他的标志性笑容,带着他引以为傲的老鼠作品,迎着富人们嘲弄的眼神,卖力地逗乐大家……→Barry的内心独白:至于你是不是把我当朋友,反正我是……(有木有觉得这句话很眼熟啊!
)Tim的扮演者是Paul Rudd保罗·路德,我前段时间刚看完他2015年拍的新片《蚁人》,第二天居然又看到了他2010年拍的这部电影,风格相承,都是呆萌讨喜的戏路。
而Barry的扮演者Steve Carell史蒂夫·卡瑞尔在这部电影中极具张力、喜感十足的表现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金·凯瑞,当我认定这位一定是金大师的接班人的第二天,我居然又看到了他出演的2015年金融类行业大片《大空头》,这特么是在逗我吧……可惜可叹,我感觉他的强项完全没有得到发挥,因为他的搞笑基因是生在骨子里的!
就像我们熟知的憨豆先生,做了一辈子的谐星,也不会有人指责他戏路太窄。
有的时候,专注做好一件事,做到极致,哪怕是昙花一现,也是荣耀之至!
太糟心了!
美国佬越来越擅长的捣糨糊中庸货。
笑抽了
原版的很好,这里唯一的看点主是那些小老鼠,呼呼~
DREAMER.
和想象的实在有点儿不一样,这家伙实在是太坏了!看到一半我恨的无限想走啊那个。。。实在是太纯真了~~
老鼠太可爱了!!!!!! 但是这片子实在让人尴尬
改天去看法国原版的。唯一的惊喜大概就是看到Little Britain里的David Walliams和The IT Crowd里的Chris O'Dowd,不过表现都中规中矩,跃了一个洋,都变老实了是吗
老鼠很有爱,剧情很囧。
看了十几分钟,死活看不下去了,难看死了!
Steve Carell和Paul Rudd都是我的心头好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把法国原版改得那么烂
感觉没有原版好看~~先入为主的问题吗?
没能忍着看完
我不喜欢
不好笑,却很温馨,本子很巧节奏很舒服就是缺了点儿什么,也许是缺少了侧重点,几个演员可以发挥的更好的
不怎么好看....
一边选课一边看的 妈的电影看完了 教务系统都进不去!!
笨是笨,但是笨得毫无笑点。老鼠加一星。
一場鬧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