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向所有全年无休,24X7,左尿片,右奶瓶,战斗在第一线的全职妈妈们致敬的片子。
如果你是一个0-3岁宝宝的全职妈妈,碰巧也苟活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相信片子里很多地方都会触动你的共鸣。
没有电梯的狭窄的公寓房。
用来占车位的一辆不值钱的老车。
(这点特别有感受,尤其是抢车位的桥段。
)社区幼儿园。
遛宝宝。
拥挤的公共游戏场。
打折店里淘衣服。
特别是女主角忙里偷闲的唯一追求,网上部落格。
从这点上来讲,网络真的抹平了世界。
要知道上网淘宝帮全职妈妈平衡了多少生活的乐趣。
当然,乌玛瑟曼还是一贯的夸张。
但我有一颗星是打给所有的妈妈的。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我们那位早年谢顶的男主人公爸爸,也不容易啊。
:D用女儿的话结束,因为爸爸是something,妈妈是everything.
一个母亲带两个小孩真的好辛苦,过分真实的家庭琐碎的生活细节,出现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四口之家,集中精力在母亲身上,生活中充满了焦躁积郁,一不小心就会打破日积月累下形成的地雷,她会唯唯诺诺,也会骄横跋扈,想在孩子们面前做一个好榜样,又想在现实生活中认认真真的活成自己,这样的矛盾随时随地都在折磨着她,很多个瞬间我甚至想到了我的母亲,也许在某一刻,我的母亲也是像女主那样在矛盾中挣扎着的吧。
电影结局很理想化,蛮符合观众大团圆的愿望,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影片的说服力,是个温暖感人的电影,真实的演绎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母亲
伊莱扎本是一个作家,结婚后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过着一天天忙碌的家庭主妇的生活。
以女儿6岁生日这天来阐述,早起准备全家人的早餐,帮孩子洗漱好后送大女儿去学校,忘记女儿的书包跑回六楼,抢车位,遛狗,带儿子上公园,和好友到折扣店里抢衣服,到超市为女儿的生日采购糖果袋,为邻居买猫粮,去蛋糕店买生日蛋糕,为女儿准备生日party.......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写写博客。
一个家庭主妇普通而忙碌的一天,期间和快递员跳舞发泄,受不了老公对自己文字的苛刻评价想开车离家,最后却在儿子的哭声中调转车头回到家来,或许这一切都是母性,都是一个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尽管片中也都父亲隐忍的爱。
但总觉得母亲的爱更加的伟大,就像伊莱扎的女儿克拉克说的,父亲是anything,而母亲是everything。
伊莱扎为参加一次网络上的比赛,500字写出自己做母亲的感受,在对文章不断修改中,和老公的吵架,朋友的批评中,逐渐找回了自己,是啊,这是在“寻找并坚持真实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母亲。
最喜欢的就是这句“寻找并坚持真实的自我”。
杂乱却有序的生活 要有足够的力气提所有的购物袋 要一次记住所有事情 要隐忍自己的脾气和任性 快速的节奏没有喘息的时间 我不是妈妈 但看到这种场面却难不为之动容 这是一个麻麻 终于 总是有个结束 在为她舒口气的时候 lucas的意外让一个遵守规则的母亲毅然跨过隔离调转车头的刹那还是没忍住眼泪 她能包容的总是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她压抑的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无论她是小女孩的岁数还是一个龙钟的年纪 只因为她是一个妈妈还要当妈妈么 能承受这么多么 我要再好好考虑一下了
生活就是一部电影,这是我看完这部片子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念头,而且我的眼眶湿了。
生活真的是一部电影,只不过它比我们看的大多数的电影现实得多。
我渐渐的懂得为什么我总是喜欢坐在昏暗的电影院,心中祈求电影永远不要结束,这样我可以永远的活在剧情中而不用面对现实的枯燥。
我也明白为什么我一直那么的爱看这些电影,即使是不在电影院,我也可以在思想上与现实分开那么一小会儿……甚至吃几口甜点,也能短暂的甜蜜那么几秒……但是这部片子说出了一句我们大家都知道却总是怯于承认的事实:现实是一个让你难以接受的事实,但仍然是一个事实。
当我看到剧中的妈妈活得那么辛苦的时候,我甚至怀疑为什么要生一个小孩,而且还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会不会被自己的孩子所离弃?
我开始怜悯那些当母亲的女人们,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再也不会为自己而活,享受生活,再也没有激情的人生……但是这不就是现实的生活吗?
每个人都不是正在这样过着吗?
即使我没有扮演母亲的角色,但是我可能会是女儿、儿子、父亲、妻子、丈夫、朋友、同事、上司、下属……生活一直都是这样痛并现实着的,都不是我们美好幻想着那样的。
也许我们不应该因为现实无法达到我们的理想而去痛苦而迷失,也许我们应该从现实中去寻找那些小小的快乐,也许这就是人生,现实的人生。
边看别写洛杉矶, 忙乱的早上对于每个母亲都是个噩梦。
女儿和别人家的女儿为了个生日派对斗嘴,两个母亲也在斗智,这是个开始。
母亲开始看起来是个家庭主妇,为了多挣点钱,让家人过的更舒服。
6岁女儿的生日让她焦躁,一份真正的工作也让他焦虑。
住在高层、两个孩子、一辆汽车、一只狗、一个忙乱的父亲。
母亲的绝望生活啊。
打扫乱糟糟的房间。
这样的女人按国标属于贤惠型。
美国人民素质就是高,看到狗屎落在路上他们会指责你。
孩子在车上不记安全带,他们会指责你。
看了独唱团上蔡康永关于国骂的文章,发现美国人民还是比较文明的。
影片中母亲和修屋顶工人那段不能称之为对骂。
国人早就用XXX问候对方了。
糟糕的一天,对与妈妈大人。
该死的我最喜欢野马车占了妈妈大人的车位。
理论开始了,妈妈大人真伟大啊。
最后人民的问题用美元来解决了。
美国人民很敏感啊。
我记得小时候的老师用傻大个、胖墩、头发跟鸡窝一样来形容我们这帮孩子,在美国你会因歧视而被投诉,但是我们的老师很幸福,他们在这个国度就是神。
美国小朋友有防辐射装,真厉害。
从这部片子来看,我们更愿意描述个体的母亲,美国人民更愿意通过个体的描述来展现母亲这个群体,通过群体在回归到个体的母性,来解释这个概念。
购物那段太有意思了。
怪胎,插队的大婶,又开始理论的母亲大人。
白痴在美国都是个坏词,我们的孩子每天X你妈妈们。
哎我们教育制度失败已经喊了一万年了吧。
大团圆结局
如果这是一部中国电影,我或许评价会低一点了,内容也没啥特别。
我现在在想,美国电影比中国电影好看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是在于男女演员的表现力,美国演员的表现总是那么自然,就像你觉得每个外国人都有明星范儿那样。
想想自己现在以后的生活也就是每天上班下班,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没有多少熟悉的人,每天累了回到房间就又要开始等着第二天的上班。
会觉得害怕。
电影多多少少唤醒了我一些什么。
在这些琐屑的日子里你要找到那一份拨动你心弦的旋律,电影里是女主角的孩子、家庭、丈夫,至于属于我的会是什么,我还在寻找。
但是我不能放弃寻找。
孩子每天充满激情的过着每一天,不为别的,只为珍惜这一刻,这一刻稍纵即逝,以后你会怀念,所以,刘芳,放空不去多想的珍惜好每一天。
至于在琐屑中最重要的是不能丢失自我这件事,我还不知道我的自我确切的是什么,但我希望我用未来的每一天刻画出一个充满故事的自我。
不要停止爱生活,不要停止追求不一样的生活。
不要让琐屑麻木了你的神经。
影如其名,一部关于家庭的温情片,没有太多大起大落的剧情,最多把一些小事挪到一天来推动剧情,由一些平淡琐事堆积起来的一天却出奇的感人,看片头似乎是几个没听说过得电影公司拼盘一样弄出来的电影,没注意到编剧,不过估计是女性编剧出品,生活细节把握很到位,朱迪福斯特还跑来客串了一把自己,很有意思
本来觉得是一部挺无聊的电影,不过看看还是不错的。
看完之后想想自己,应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压力,能让自己享受生活,而不是为生活所累?
首先比较惊人的,是那台苹果的本本,好像是G4?
贯穿全场,也许Apple的东西真的是拿来用的,一个简单的写文字的母亲,都可以用的很好,而且随身带着,没事儿就拿出来写点儿什么。
然后,比较让人愤怒的,是里面有一个镜头,妈妈教育孩子:No,no,drop it.That's made in China.找抽?
其他的几点比较有体会的:妇女使用手机和网络远比国内普及,无数的镜头,妈妈们拿着类似于黑莓的宽宽的手机,排队、散步。。。
汽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没有汽车,似乎寸步难行。
5月25日,一切都围绕这个。
其实,我生日在5月24日。
:)There is not "Try",there is only "do" and "do not".网络是透明的。
换句俗话,"小样儿,别以为你穿了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在Blog写下了闺蜜的隐私,这就是日记与Blog的区别。
日记是自己看的,Blog是公开的(虽然你也可以设置隐私),所以,别把网络与生活完全的隔离,仿佛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
UmaThurman片中跟印度兄弟的那段扭扭舞算是对低俗小说里自己的那个经典片段致敬么。
但是本片中的形象真的很难跟低俗小说联系起来了。
所以说女人过了35岁,又带个孩子就真的是Mam了么。
想想自己35岁的时候孩子年龄必然要小于片中的小女孩了+_+!片中对身为全职妈妈的前文艺女青年承受的压力的刻画是否深刻,估计要做妈妈的人才有资格评论了。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似乎只有变身女超人才能处理得了这么多事情了。
很难想象之前工作上遇到的某个英国lady在全职工作的同时,怎么hold的住三个大小不等的娃的。
带来惊喜的应该是本来以为对家庭没特别多付出的丈夫了。
在家庭面对困境时,作为妻子可以很自然的去责怪丈夫的付出不够,就算自己的歇斯底里太over了,作为丈夫也得承担让她失控的大部分责任。
片中的已经谢顶的看起来不太表露感情的他,其实已经算是一个难得的伴侣了。
他在妻子失控时虽然应对过于冷静理智,没有做到女性梦中的那种无条件包容,但也很难得的没有做出导致家庭分崩离析的恶言相向。
而最后关键性的改善也是由他贡献的,虽然有点运气的成分,但起码之前铺垫过他是有努力的。
婚姻和家庭就是这么脆弱么,似乎只要不到一天的连续坏运气就能把它摧垮。
它能够得以维持,只能靠男女双方用心的持续性维护。
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也是这样....
看得人真难受 更年期的妈妈吗?还是当妈妈就这么累 太过夸张的剧情安排 一点儿都不自然
杀手变身模范老妈
母性伟大
生活细节堆起来的电影。是生活让才女变柴女的吗?
为人父母很有共鸣啊,向全年无休战斗在育儿第一线的为人父母者致敬!
我砸就觉得挺好看的。引以为戒啊引以为戒。
。。里面再次提到关于牙仙的故事。
慢慢品味酸甜苦辣人生路
乌玛瑟曼原来这么能演……
当女杀手遇上柴米油盐。当文艺女青年变成母亲。
物资丰饶的好国度。有个叫part的好商店。
估计妈妈们会比较有感触.
也许,这就是我不愿意要孩子的原因吧。
真实
乌玛瑟曼的手长得真漂亮
生活就是这样,琐碎的不能再琐碎,好在经济能力达标的情况下,幸福也伴随着这种琐碎。。这部是我想推荐给自己以后当了妈妈,有负情绪时的片子~谁当了妈,不都是这样呢?
当个妈妈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那么多的琐碎事情几乎要把整个人生扭曲掉。。头大啊头大。难怪我妈经常跟我说要趁他们还能帮我带孩子的时候赶紧生个孩子。。
MADE IN CHINA ? AH.....
【2012\5\27】这个本该温馨深刻的主题被演成了一出滑稽剧。乌玛·瑟曼在片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各种犯傻,剩下的时间则在不停抱怨。剧情很浮夸,没完没了的吆喝咒骂旁白,总结沉淀的时刻微乎其微。转折来的突然和草率,结局苍白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