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看过《邦妮与克莱德》,雌雄大盗的确是传奇。
而《THE HIGHWAYMEN》则提供了故事的另一面:那就是最终将雌雄大盗正法的德州骑警(TEXAS RANGERS)。
首先表达一下我对WOODY HARRELSON多年的欣赏!
从《桃色交易》开始,我就觉得这位大哥好hot。
之后他年纪大了,除了《天生杀人狂》之外基本也没再演过什么主角,可是每次当配角,他都能让影片多一个亮点。
包括不久之前的《三块广告牌》,老警长真令人同情。
现在老哥又跟KEVIN COSTNER一起演了个老骑警,老态毕现,但是偶尔一个镜头又闪过湛蓝的眼睛,还是那么帅:)好吧说片子,这个片子台词特别好,值得细细拉一遍,可做教科书用。
言简意赅,潜台词丰富,幽默适度,意味深长而并不卖弄。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警察们埋伏在公路旁的森林里等着伏击邦妮与克莱德的时候,HAMER对大家说一会儿他自己先出去,让别人等他信号再开枪。
很显然,MANEY很难过,他不想让老伙伴一个人担这么大风险,这几乎有点像送死了。
这时HAMER对MANEY说:我当初去找你可是又走了,就是不想让你经历现在这一切。
That being said, I'm really glad you're here now. 这真是矛盾又真挚的兄弟情。
顺便提一句,伏击这一段致敬黑泽明的《七武士》。
片子里邦妮几乎一直没有露脸,都是以高跟鞋或娇小裙装的背影出现,而克莱德则干脆连影像都没有——直到最后一刻,当他们发现已被警察包围,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脸和瞪大的眼睛,他们去拿枪却没有拿起来的手(感觉更像知道于事无补而放弃了),然后就是被子弹雨覆盖,布满弹孔的死状了。
我觉得这样做,首先符合从两位骑警视角讲故事的结构,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强烈反感将邦妮与克莱德偶像化。
这个问题并不是个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事。
就像影片也展示了人们崇拜邦妮与克莱德的原因:经济凋敝,银行盘剥劳苦大众,而雌雄大盗专抢银行,在民众眼中他们不啻于侠盗罗宾汉。
除此之外,深陷于平淡生活的人们,也天然喜欢反叛和传奇。
对于这些价值,并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然而同时,它也告诉你:邦妮与克莱德并没有只劫富济贫(其实只是劫了富),而是还残忍地杀了很多警察——这些警察也是普通人,他们的家人也靠他们养活。
而大众对雌雄大盗的崇拜也发展到了病态的程度,除了女孩们都模仿邦妮的衣着以外,尤为骇人的一幕出现在他们死后——当载有二人尸体的车被拖回市内时,疯狂的粉丝们不顾阻拦,纷纷将手伸进车窗,能抓到什么是什么,管他是克莱德的手表,还是邦妮的头发甚至血肉……这里还黑了美联社(AP)一把,它第一时间出价1000元要采访HAMER,HAMER当时看了传话的人一眼就走了,剩下他的好哥们MANEY给来了一句:SHAME ON YOU :) 这一段让我想起木心说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世人喜欢追逐那些庸俗的东西,就像走在路上,路对面有个热闹看,他就跑过去,看得流连忘返;那你就别等了,他不会回来的。
当年邦妮与克莱德伏法时的子弹数非常可观:汽车一共中了167弹,其中邦妮身中53弹,克莱德身中51弹。
这个数字曾被用来嘲讽警方的怯懦和疯狂。
如今看来,这种嘲讽似乎更像不用亲身犯险的媒体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论调。
《THE HIGHWAYMEN》有效地JUSTIFY了警察的做法:首先是开头,借HAMER买枪的契机,告诉观众邦妮与克莱德的武器装备有多厉害,他们在杀警察的时候,就是这样下雨般扫射过去的。
后来又借MANEY之口,讲述了一段往事:当年有一伙强盗烧杀抢掠,德州骑警们去剿灭他们,每次去了都遵守法律先喊一声“举起手来!
”而强盗们一听到这句话,就像得到信号一样直接扫射警察。
几次之后,HAMER决定直接去消灭这群坏蛋,当时还有几个警察不愿这么做。
但是MANEY总是跟他的好朋友HAMER在一起的,于是他们半夜突袭了强盗窝,把他们全都打死之后,才说了那句“举起手来”。
是的,无论是警还是匪,一个人都是一条命,当警察们面对危险的罪犯,你不能要求他们总保持政治最正确——那样他们会送命的。
好的电影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会展示现实的复杂与多样化。
就像这部影片反对偶像化邦妮与克莱德,但并未因此掩盖他们令人同情的那一面。
它藉由克莱德父亲之口,说出这个社会的不公:最初克莱德只是偷了一只鸡,却从此被法律严惩。
HAMER出自他警察身份的执念,认为偷这只鸡就说明克莱德身上有邪恶的种子,他反问道:那你不想想他为什么会偷鸡?
克莱德的父亲说:因为饿。
HAMER不得不承认,他无法反驳。
而更加令人动容的一个处理则是:邦妮与克莱德死后,好长一段屏幕时间整个给了他们的发小:一个一同长大,却当了警察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的价值观让他选择了与雌雄大盗不同的道路,可同时他又总是津津乐道地回忆发小们的点滴往事。
伏击发生前,MANEY曾对这位小哥说:你只要负责辨认他们就行了,不想开枪可以不用开。
小哥当时脸色苍白,却坚持说自己没事。
然后伏击开始了,他也义无反顾地倾泻光自己枪里的子弹。
可当他打开车门,面对布满弹孔的两位童年好友时,那种悲伤、震动、无措,当真难以言表。
这是邦妮与克莱德死后的第一个场景,作者选择用这个小配角的视角来呈现,远比通过两位主角的视角呈现更具有悲天悯人的意味。
最后查了一下德州骑警,他们在短暂被取消后恢复直到如今。
最近越来越发现德州真是个非常HARD CORE的州:当时本来在查二级谋杀(SECOND DEGREE MURDER)在德州怎么判,一查才知道,根据德州的法律,只要你是谋杀(MURDER),那就属于一级重罪(FIRST DEGREE FELONY),所以根本不存在二级谋杀这一说。
相比于那些取消死刑的州,还有虽然没取消死刑却已中止执行死刑的州(比如加州),德州的做法深得我心。
不是我嗜杀,而是我相信死刑是对死者起码的正义。
美国因为司法系统财政不足而发展出辩诉交易,奥巴马甚至还写过论文试图倡导系统性地减少刑期——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司法系统的开支。
可是同时,他们又为了罪犯的“人权”而养着大量死刑犯,这些犯人不用劳动,全靠纳税人的钱养着,虽然被判了死刑也要等上好多年,而很多人最终也并没有被执行死刑,最终获得了假释,出来继续享受阳光和自由。
我还是相信古老的正义。
一段由警方角度来追击美国著名雌雄大盗的故事。
故事本身简单,但背后的故事却更另人沉思。
二人在逃亡抢劫的过程中,人们把他俩当做偶像,争先恐后与他们合影拍照,握手拥抱。
在二人死亡的消息传出后,由数万人涌入小镇,抢夺他们身上以及车上的物品当做纪念品,在二人的葬礼上又有数万人前去悼念。
那么,他们做了什么丰功伟绩值得人们如此追捧和怀念?
答案是抢劫和杀人。
在人们的心中,他抢劫抢的是银行(实际上更多的是加油站和奶站),那个人们的吸血鬼!
他杀的是警察(其中也有平民),那些作威作福的家伙!
结合当时美国的大萧条背景(1/4人口失业),你就不难理解人们心中对政府的怨气和愤怒,以及将二个幻想成罗宾汉式的侠盗形象!
有点失望。
导演想要的太多,女州长代表的政治立场;普通民众对于雌雄大盗匪夷所思得追捧;两位年事已高的神级人物找寻当年所向披靡时的状态。
每个点都提到了,看似结尾也都有着相应解答。
但是人物塑造地过于浅显,整个故事也实在是谈不上有多精彩。
当人物传记看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合格的作品。
总体来说感觉很可惜,但是也给自己提了醒。
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就该做减法了。
追捕这种狡诈的悍匪 只能靠这种老家伙才行-《劫匪》 这部影片述说的事件,是在M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片中的警探和雌雄悍匪都确有其人,这个案件无论是追捕过程还是罪犯最后的伏法镜头,都曾在M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部电影我从头看到尾心里一直有点狐疑,警探从追捕开始就购买大量武器弹药,似乎就没有打算捕获罪犯,只是想着击毙,这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毕竟当时不是在战场上,哪怕是个罪无可赦的罪犯,不经法院审判就可以乱枪击毙吗?
M国不是一直标榜司法独立吗,纳闷。
电影的可看性还是很高的,只要有凯文·科斯特纳和伍迪·哈里森这两个老戏骨主演,就让人有观看下去的欲望,这两个人的演技还是没说的,影片采用平铺直述和平缓述事的方法,把追捕M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这对雌雄悍匪的过程娓娓道来,从另一个角度演绎大名鼎鼎的雌雄悍匪邦妮和克莱德的另一面。
凯文和伍迪饰演30年代鼎鼎大名的老派德州骑警弗兰克和曼尼,两人原本已经退休却又被重新征召上阵,顶着压力和牵绊去追捕已经杀死了13名警察的雌雄悍匪。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部明显的西部片,只不过把马匹换成了汽车,把那些热血沸腾的影像换成了稍显灰暗的平铺直述。
可能这是出于为了影片的故事情节而刻意安排的吧。
整部影片就是追捕雌雄悍匪一条线,起初已经退休在家的弗兰克此时担任一家工厂的保安主管,接到当局委派的老同事带来的请求,他也曾犹豫,迟疑,为了验证自己还行不行,影片在此处还插入了一点诙谐幽默的情节,让人会心一笑,但他为了自己的底线依然义无反顾的上路,好在妻子是理解他的,知道他就是这么个人,他是一名警察,当国家需要他时,他就必须与匪徒搏斗。
一出门弗兰克就直奔枪店,购置武器的种类和数量把店老板都吓住了,他所有的做法都让人看的那么舒畅,快意,点明了就是要以暴易暴,在暴力层面和对方平等,此时他的老搭档曼尼也寻味而至,好嘛,此时两人的再度合作一定会在心中感慨万千吧。
让人比较奇怪的是这对雌雄悍匪此时却逐渐成为了M国的全民英雄,拥有粉丝无数,民众甚至主动为这对悍匪通风报信、不惜窝藏包庇,这也太反智了吧,难道警察都被杀死了民众会更安全,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当然这也对这两名警探的追捕造成了很多困扰,以后谁再说M国人素质高我就跟他急,呵呵。
这两个已经退休的警察,身体素质肯定不能和年轻的时候比,但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互补的性格,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办案,顶着下绊子、扯后腿和他们抢功的FBI带来的干扰和压力,打破常规,通过角色互换、痕迹追踪、民情访谈等手段逐渐摸清了罪犯行动路线,成功设伏,最终乱枪击毙这对雌雄悍匪,影片的最后民众争相瞻仰这对悍匪遗容,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可能在30年代,贫困的民众无处发泄对银行与政府的不满,觉得这两个悍匪为他们伸张正义了吧。
这是部很中庸的电影,全片中规中矩、工整老派、直线叙事,看片名第一印象是不是感觉会很火辣辣?
可惜,全片节奏温吞水。
什么烧脑啊、悬疑啊、惊悚啊、动作啊,基本没有,单线直白叙事,片子还长,二个多小时。
片名翻译为劫匪,还是文绉绉了点,小米觉得翻译成《响马》更接地气。
港台译名自然是故往般地简单直白粗暴: 缉狂公路(台) 、 辣手骑警(港)。
手持机关枪的女悍匪邦尼电影根据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女招待邦妮和无业游民克莱德结伙抢劫银行,驾车游劫在美国大陆,后来命丧乱枪之下这一历史真实事件改编。
作为前置,必须提到另外一部率先改编这个历史事件的电影──《Bonnie and Clyde》(雌雄大盗)。
这部1967年上映的电影,以邦尼和克莱德一路行劫亡命天涯为主视角,把个两个银行劫匪差点演绎成劫富济贫的罗宾汉二代。
只是这俩劫匪劫了不少银行,却没怎么济贫,实在论不上“侠侣”二字。
1967年电影海报既然论不上“侠”,那就论“侣”吧。
导演亚瑟·佩恩于是另辟蹊径,把性和暴力组合一块。
刻意营造了雌雄大盗离经叛道却爱得铁血柔情,恶贯满盈却青春靓丽,用大堆枪械换来酣畅淋漓的自由。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邦尼和克莱德在当时已经成为网红,无数被经济拖累的美国民众将其二人视为偶像。
2019年3月上映的《The Highwaymen》,则是从执法者角度来讲述同一历史事件。
两个老戏骨Kevin Costner(凯文·科斯特纳饰演Frank Hamer)、Woody Harrelson(伍迪·哈里森饰演 Maney Gault)分别饰演二个被解散了的德州骑警老头,为了骑警的荣誉和正义,两个老头独行侠般地受邀出发了。
不过小米看高尔特更多是因为在家里呆的无聊了,再说出外勤多少能赚点钱补贴家用。
弗兰克
高夫特两个老头以前骑马彪悍的很,没马了咋办,那就开车吧,弗兰克还征用了老婆的福特新车。
为了给这部平淡写实的近乎乏味的电影增加一点趣味,弗兰克的搭档高尔特说了不少俏皮话。
没见过的自动步枪,打不中的酒瓶,不听话的前列腺,漫天尘沙中驾驭不住的汽车,都在证明英雄的迟暮。
看到这些,我们都以为这一定是导演的套路,到后面一定会有迟暮英雄重回铮铮铁汉的时候。
不过导演John Lee Hancock(约翰·李·汉考克)根本就没这么干,而是平淡无奇按部就班地无惊无险给结束了电影。
电影的色调以灰冷为主,即压抑又平淡,配乐也没什么激情,悲凉风十足。
没有煽情也没有硬汉形象,只有两个跑起来呼呼大喘,行动迟缓的过气骑警凭着经验,一路追踪蹲守,最后才联合当地警察击毙了雌雄大盗。
雌雄大盗被射杀电影非常生活化,漫不经心而细致地记录孤独长者的缉凶历程,纵是体能衰退,意志依然无比坚强,与自己的日渐衰老的身体做努力而无奈的抗争,孤独地来,孤独地去,默默地赢。
时间如流水,带走了彪悍和热血,磨不掉智慧和精神。
孤独落寞
最开始喜欢上凯文是那部经典的
保镖 (1992)7.91992 / 美国 / 剧情 动作 爱情 惊悚 音乐 / 米克·杰克逊 / 凯文·科斯特纳 惠特尼·休斯顿一张略微有些面瘫的脸,经历过了高潮,又重新变得平凡。
两部电影里的他有些相似。
劫匪里,饰演的是德州一代传奇骑警,有真实原型,退休多年,直到雌雄大盗越狱,州长让人请他再次出山。
这个情景,几乎与保镖一摸一样,凯文看似拒绝,最终还是加入,一个传奇很难真的甘于平凡。
电影的主线很简单,没有什么神奇的破案手法,也没有警察与反派的博弈,惊人的与凯文主演的另外一部电影
完美的世界 (1993)9.11993 / 美国 / 剧情 犯罪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凯文·科斯特纳 劳拉·邓恩非常相似。
男主和男二开着凯文媳妇刚买的新轿车,一路沿着大盗们逃离的方向追击。
中间的节奏很慢,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头,不紧不慢的沿着线索前进,最终设了个局将两位反派乱枪打死。
主线很简单,导演用的手法比较冷淡,既不是传奇回顾的方式,也不是多线叙事的方式,甚至作为对手的盗贼这部戏只露了一次脸,有点春秋笔法的意思。
很显然,这部名为劫匪的电影,讲的并不是劫匪,那只是导演想表达的一种符号。
正如反派克莱德的父亲说的,他的儿子是个好人,只是选错了路。
而凯文则说,路其实都是自己选的,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他,至少现在他是黑暗的。
加油站的工人,围观的粉丝,死后参加葬礼的旁观者则各有各的看法,在他们心中,劫匪确实成了宣泄的点,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算是比较出名的危机。
导演没有直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悄咪咪的用两个老男人的密集的台词,表达了非常多的私货。
这些私货就不剧透了,大家可以在里面细细趴一趴。
这个大概才是看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吧。
今天看了“The Highwaymen”中文一般翻译作《劫匪》克莱德和邦尼,是30年代美国最知名的罪犯。
搁在今天,两人在21个月的犯罪生涯里所做的事,可以承包每天的热搜。
它们的故事是新闻、作家和编剧的手里的香饽饽,而“The Highwaymen”就是Netflix在2019年推出的新作,以一线警探的视角,重新演绎了追捕这对侣匪的故事。
主角是两位前德州骑警,英语是Texas Ranger,Ranger本意是游侠的意思,指环王里的刚铎大王阿拉贡,就曾是一个Ranger。
克莱德和邦尼活跃的时代,骑警已被取消,老牛仔们大多也已退休,而其中的传奇人物,也就是电影的主角,被邀请重新出山,追捕令现任警探们和FBI都束手无策的情侣悍匪。
两个已经退休的老牛仔,按照自己当差时的方式做事,他们心中的办案逻辑,应该不复杂:调查——抓人——领功就像老曼尼在伏击前夜,回忆年轻时的经历一样。
他们找到劫匪,干掉劫匪,然后领赏。
但时代已经变了。
“游侠们”通过现场情况,在尘土、脚印、草丛里寻找蛛丝马迹的时候,年轻的FBI探员,穿着体面、时髦的西装告诉他们,执法部门已经可以监听电话,在实验室里做指纹和弹道分析,甚至有侦察机在天上监视。
“游侠们”跨州追寻罪犯的福特汽车,却因为没有授权而被执法部门的路障拦下。
幸好,当牛仔握住缰绳时,喝汽油的铁家伙也可以变成一匹烈马。
“游侠们”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但迎接他们的不是勋章,而是罪犯们的粉丝在痛苦流涕,集体哀悼。
而且在这之前,他们还因为狂热的粉丝,差点跟丢自己的猎物。
用两位骑警作为故事的主角,是这部电影的核心隐喻。
30年代被快速变化的世界搞得脚步踉跄的牛仔们,就像如今这个时代该何去何从的传统西部片。
西部片,曾经激素最强、最浪漫的一种片型,公路片的鼻祖,实在是再纯粹不过了:风景——坐骑——枪战就算没有看过那些经典的老片,西部电影的基因也是如此显而易见。
但时代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这部电影里,对大西部风景的刻画几乎没有,前40分钟里甚至在老爷车上都看不到尘土,因为沿着路讲故事的手法,已经过时了。
骑警没有马,有车还要啥骏马。
整部电影开场时,一组骑马加步枪和汽车配芝加哥打字机的对比镜头,简直就是一封写给西部片的墓志铭。
枪战,30年代的枪战说出来好像就没有观众愿意看的亚子,还不如安排一个虚拟的老爷车乡间追车和老爷子厕所反杀,更能让观众心跳加速一点。
看完电影很感慨,无论在故事和表达上多克制,这些桥段和细节里流露出的感情,就像一场缅怀,对传统和过往的缅怀。
大概当曼尼打开福特车上的收音机,听着爵士乐的时候,这个老牛仔也打从心底里觉得:“WDNMD,这可比骑马爽多了”。
推荐大家可以喝个小酒,有空的时候重温一下这部老故事新电影。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搜realnoreal影评我不够格,偶尔发发观影感受
“邦尼和克莱德”——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劫匪,被称为“雌雄大盗”。
单看这张照片,很难想象到如此“郎才女貌”的两个人就是当年名震世界“雌雄大盗”。
那下面这两张呢?
在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就是这两人沿着洲际公路,边抢劫,边逃亡,撕出了一条血路。
当他们最终被捕时,已经有13人遇害,这其中包括9名警察和4名无辜平民。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对心狠手辣的亡命鸳鸯,在死后竟然会有上万人来为其送葬。
这两位传奇人物的故事后来在1967年时被导演阿瑟·佩恩拍摄成了电影《雌雄大盗》,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时隔52年后,Netflix又依据当年的真实事件重新“翻拍”了一部影片——《劫匪》。
只看片名,条姐还以为网飞要挑战经典,重新演绎当年震惊世界的这对亡命鸳鸯的传奇一生。
可是看完之后才明白,影片从另一角度还原了当年案件的全过程。
故事的背景依然设置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邦尼和克莱德已经在外逃亡两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明星罪犯”。
可即使是“明星罪犯”也需要同伴,于是两人策划了一场更疯狂的行动——劫狱。
两人在德州监狱打伤了警察,救走了5名同伙。
劫狱事件一出,媒体的舆论随之而来,这让警察很是头疼,在多次追捕无果后,无奈之下,只能向经验丰富的德州骑警海默寻求帮助。
弗兰克·海默,曾经的德州骑警,现在在一家公司保安部门工作,过着幸福的退休生活。
海默在得知政府想要请求他帮助追捕邦尼和克莱德时,他心动了。
可是以现如今他的年龄和身体情况,能否抓住这对雌雄大盗还真未可知。
海默想要测试自己的枪法是否依然“快,准,狠”,于是他重新拿起了左轮手枪。
开了两枪,结果......都没中。
海默开始怀疑自己:“我真TM老了?
”
好在第三发子弹命中了目标,不然德州骑警的威名就要葬送在一群熊孩子面前了。
海默最终决定接受任务,简单的与妻子告别后,便踏上了追辑之路。
出山之后,海默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寻找以前的在一起的战友——高尔特。
同样,高尔特也没能经受住岁月的打磨,退休之后,天天在家酗酒度日,整个人看起来颓废又臃肿。
海默在车里远远的看见这一幕后,放弃了拉高尔特入伙的想法,开车离去。
他来到枪械店,问老板买了各种型号的枪械,最后还没忘要上几百发子弹。
离开时,海默发现老友高尔特在福特车前等他,一番嘲讽后,两人还是决定一起踏上这段危险的旅途。
因为两人的体力大不如以前,在侦查时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一次蹲守时,两人虽然发现了情报,但是中途却被一个孩子抢走,这就避免不了要上演一场追逐戏。
结果因为体力不支,海默两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情报被抢走。
最后还被年轻警察嘲讽道“也许你们该回家了”。
虽然侦查过程中屡屡受挫,但两人还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找到了关于“克莱德夫妇”的蛛丝马迹。
海默和高尔特来到了克莱德夫妇最近作案的现场。
却发现两名已经被爆头的警察,倒在血泊中——
通过现场遗留下的弹壳,海默准确判断出了克莱德夫妇使用的枪械型号。
还根据现场的脚印,判断出邦尼的一只腿受伤了。
接着,海默两人来到附近唯一的一家加油站,寻找线索。
可是工作人员拒绝说出克莱德夫妇的下落。
在他们看来,克莱德夫妇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劫富济贫”,是在做着所有穷人内心里一直想做的事。
这种想法可能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生活在美国的大多数人。
但他们的想法在如今看来简直荒谬。
如果他们是在“劫富济贫”,那这些死在他们枪下的无数警察和亡命冤魂算怎么回事呢?
在复活节的早上,这些警察在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被爆了头。
他们的家人下个星期开始就只能靠救济度日。
然而作为旁观者的平民,却还在为这两个杀人犯祈祷,祝他们好运。
这发生的一切让海默感到无比气愤,对着工作人员一顿痛打,逼问克莱德夫妇的去向。
后来,海默找到了克莱德的父亲,了解到了克莱德的成长史。
原来在童年时,克莱德曾因太过饥饿,所以偷窃一只鸡而被逮捕,从那以后就被法律监视缠住了,这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
但是就像海默所说“你的孩子可能不是生来就有黑暗的灵魂,但是他现在有了”。
他必须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最后,克莱德夫妇被海默和高尔特乱枪击毙在车里。
《劫匪》和52年前拍摄的《雌雄大盗》两部影片虽然都取材于“邦尼和克莱德”的真实事件,但是两部影片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在《雌雄大盗》里,克莱德夫妇的故事充满着戏剧性。
克赖德夫妇是一直受社会压迫的对象。
克莱德:一个蹲过监狱有前科的犯人。
邦尼:一个普通餐厅的女佣。
两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不愿受压迫的他们,开始反抗,抢劫银行,流亡天涯,重新定义了强盗一词,成为当时美国人心中的偶像。
而《劫匪》,则更客观更真实的展现了在疯狂的时代下,两位迟暮的德州骑警追捕逃犯的全过程。
克莱德夫妇在影片中只是两个心狠手辣的杀人犯。
甚至只有在最后两人被乱枪击毙时才得以看到两人的相貌。
更讽刺的是影片的结尾,警察在把他们的遗体拖回警局的路上,居然有无数人围堵在车旁为其送行。
海默和高尔特落寞的身影从喧闹的人群背后走过。
他们本应该接收到英雄般的欢呼,可这一幕仿佛他们才是应该躺在车里的那两人。
这到底是一个多么疯狂的时代,竟让英雄变得如此悲剧?
52年了,亡命鸳鸯“邦迪与克莱德”的故事再次被搬上了大荧幕。
1967年的《雌雄大盗》震惊一时。
该片根据美国历史上著名雌雄大盗邦妮•派克和克莱德•巴罗的真实经历拍摄。
该片一出,横扫奥斯卡各大奖项,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八项提名,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摄影奖。
《雌雄大盗》,公路狂奔,游戏人间,做别人感想不敢做的事,而且大盗的爱情故事也是那么的悲壮。
“一见钟情说的大概是,我见到你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们必定是同一种人,你的脆弱你的企图心我都清楚的了解就如同我了解我自己。
两个骨子里相像的人,这种相像是致命的。
我爱你就是我把内心最隐秘的孤独也扒开给你看,我爱你所以天涯海角我也跟随你。
”这部片子好就好在是一部新颖的犯罪视角的创意,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的新浪潮,有些场景画面放在现在也是非常的经典。
而本次要给大家介绍的同样是邦迪与克莱德的故事,但是这次不是站在他们的视角,而是以追捕者着的视角重新“翻拍”这个故事。
《劫匪》,Netflix再一次惊艳了我的眼球。
两部电影拍摄的是同一个故事,采用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这很有意思,内容恰好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样是公路+西部的构造,前者更加热血荷尔蒙与浪漫,后者则稍显抑扬顿挫。
故事的开场同样是画风彪悍与肾上腺素飙升的情节。
前者是打劫,后者是越狱。
1934年的德州骑警,还是那么的亮眼,那么的富有传奇色彩的职业。
而这次追捕者的故事,你是匪,我是警,我要抓你,就这么简单。
《劫匪》首次亮相就取得如此成绩,可喜可贺,斯科特纳和伍迪哈里森的表演可谓是老戏骨之间的飙戏,他们再次证明了老戏骨的作用。
两位很棒的演员从一个完全翻转的角度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复述。
伍迪哈里森的表现不亚于我对他的期望,完全出色。
使用的许多镜头和摄像机角度都完美地执行。
总的来说,哈里森和科斯特纳的表现,这部电影是任何人寻找的必备手表从执法的角度来看一部令人惊叹的犯罪电影。
科斯特纳伟大的制作价值,显然在这部电影中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关心。
我喜欢伍迪哈里森和科斯特纳之间的交流。
电影开始于邦迪与克莱德恐怖时期的“结尾”,他们制造的越狱在监狱休息时间是电影的开始。
我也喜欢这样一个事实,即导演选择不赞美歹徒,而是试图阻止歹徒。
然而,让两个匪徒几乎都是匿名的极端选择(你只能看到他们的面孔几次)以及在他们死亡之前显示的暴力,这是非常暴力的,让我想知道这部电影是否会更有趣。
到目前为止,这是迄今为止我认为拍摄最好的邦妮和克莱德的电影。
这不是一部速度和动作的电影,而是深度和情感。
伍迪哈里森斯科特纳和伍迪哈里森两位世界级的演员证明了这一点!
凯文·科斯特纳和伍迪·哈里森将这部普通的犯罪电影变成了一部史诗,他们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两名退休的德州游骑兵重新执行了一项特别任务,以打倒臭名昭著的邦妮和克莱德,这两个警察已经做了足够的事情。
这是一个没有废话的犯罪电影,我喜欢这两个警察是因为对于如何处理正义有着相反的看法,科斯特纳的表现虽然坚忍但对于警察的懊悔很擅长,这部电影的方向和剧本要好于其他类型。
如果想要观看本部电影,请大家做好准备,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本片节奏不是很快,想要刺激加荷尔蒙的影迷要注意了,这不是娱乐片,这是需要投入情感的观影过程。
影片根据美国的真实事件改编,从追捕者的角度展开。
正反两方的境遇最为讽刺:雌雄大盗一方,仿佛今日的网红,受当时经济大萧条的影响,颇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誉为“侠盗罗宾汉”,频频枪杀警察、抢劫军火库、劫狱等,抽烟、喝酒,潮流、时尚,千里送兔子,最后万人送葬;骑警一方,招人不待见,被女州长“取缔”,告老还乡,重出江湖也只有一纸公文,挂名“公路管理处”,不得跨州尽职,连块警徽都没有,开着自己老婆的车办案,还被FBI、州警、片警嘲笑和轻视,最后功劳也被女州长抢走……多年不动枪,打不着空中的酒瓶,打不中近在咫尺的路牌;岁月不饶人,动辄就要去“方便”,让人操碎了心的前列腺,自己都开始质疑过气和衰老……凯文·科斯特纳和伍迪·哈里森的精湛演技、表达方式、叙事风格令人着迷……当然,这只是讲述英勇警方的A版,也应该推出类似《头号公敌》的B版……片尾终于换酗酒的伍迪·哈里森开车也是逗趣……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需要的可能只是简单一句:干就完了!
电影里主要还是塑造正面英雄形象。两个警察,本来打算退出江湖。他们曾杀了很多人,背着沉重的一种自我谴责。但面对两个无法无天的罪犯,他们还是选择挺身而出,不为名利,只求满足内心对于向往的和平世界的一种责任感。嘲讽贪功的政客、贪利的媒体、毫不克制的大众,那是顺道完成的。
平淡冗长,最惊喜的莫过一拥而上把雌雄双盗打成筛子
立意很有意思 可惜没拍出老无所依的感觉 (更喜欢Netflix的译名:公路响马)
“他们在偶像化邦妮和克莱德。我要阻止此事!”……片中科斯特纳的台词,既在谈史,也好像在评论那部六十年代同名经典。早就有评论反思,说它为了捕捉六十年代反文化浪潮的时代脉搏而将臭名昭著雌雄大盗包装成偶像的方式终将无法经受时代考验。不过转念再想,科斯特纳和哈里森不也是明星吗?网飞敢不敢让无名老头领衔以求表里如一?用电影的方式反思电影本身问题,终归难免打脸。更何况,这故事如改为全警方视角去讲,单纯在叙事张力上也有问题――强弱悬殊,很难融情。
6.5
他者视角的邦妮与克莱德,对这对亡命鸳鸯所吸引的狂热的刻画倒是透着对当下的思索;不过拍的太情绪化也太现代化,失去了时空距离所带来的幻想美感。
《劫匪》不是好片子,但是有存在意义,可跟《雌雄大盗》对照观赏。警察频频被这对悍匪射杀并且成功逃脱是因为邦妮娇俏玲珑,导致双方正面刚的时候无法对她开枪。雌雄大盗成为偶像之后到处都有藏身之处。这就是为何选择把他们乱枪扫死在车里,如此就能痛下杀手,对魅力四射的亡命之徒就得这么解决问题。
沉寂一个多钟,终于等来最后 1 分钟的猎杀时刻。
2颗星给两位男主一人一个吧。昔日的英雄如今演英雄迟暮谁会爱看呢,把必然发生的事情拍的里所以当没什么看头。两位能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把人物演的各具特色着实不易啊,希望还能继续看到二位的大银幕作品。
2025 101
7.0/10 从执法者的角度去看 WEBRIP 1080P 19/04/05
3.5,网飞终于来了一部能看的
电影名可以叫:宝刀未老,迟暮的英雄,英雄的故事还在继续等等。
这个绝对是受中国主旋律影响了,哈哈哈
有点《不可饶恕》的影子,拍的比较工整,叙事沉着稳健,但人物刻画有些模糊。感伤、落寞、愤世嫉俗的情绪充盈全片,有几分动人,又有点莫名其妙,情节支撑不足。3星半。
又是一部网飞被骗投资之作(误)也不能说被骗,就是导演OK,演员OK,但看完就是中规中矩,还不如从两个劫匪的视角拍。
不想快进的慢节奏
我们杀死了最危险的罪犯,而他们成为了英雄,一曲西部硬汉的悲歌。
导演真不行
异常工整的真实故事改编答卷,可以想象导演之前的律师背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真人传记和历史故事。不过电影的观感来讲,真的没什么乐趣,漫长又老套。同样是Netflix定制电影,这部就真的是电视剧电影,唯一的让观众好奇的就是“邦妮和克莱德”大盗的部分,其他真的纯靠伍迪·哈里森托戏,才看到了最后!